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它意味 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 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低碳清洁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 能、氢能等。
总结: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绿色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观要求:创建资源节约、替代型、环境友好、持续型社会。 面对发展的困境和未来的趋势,我们应当向绿色和生态化发展道路 转型。 新的发展方式应该包含:
生态破坏,土地退化,森林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
胁。
信息文明的两重性
第一,进步性。 信息与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信息与知识的生产极大地提高了 生产力;信息网络化使得人类的交往超越时空的限制,加速了经济 全球化的进程。
《大趋势》:“1956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事技术、管理和事务工作的白领工人数字
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中国资源之不足,生态和 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道路。
文明形态的演化逻辑
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文 明的转型:
第一次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
第二次是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
21世纪人类将向生态文明转型。
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 “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第一,加快经济结构向绿色GDP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低碳化、 循环性等绿色生态经济模式; 第二,走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发展和突破绿色环保和低碳技术壁垒。提高能 源使用效率,发展新的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 第三,减少能源投入,努力提升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在经济增长的作用。 第四,减少量积累、改革分配;调整出口结构,启动内需,形成良性增长。 第五,注重水土保持,保护环境、生态,提倡低碳生活,建设低碳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

2. 深圳市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对清洁 能源的投入和研发,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详细描述
3. 深圳市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建设 低碳城市和海绵城市。
1. 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 策和规划,如《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等 。
4. 深圳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强环境 监测和治理,提高环境质量。
加强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01
技术研发
加大对环保技术、节能技术、循环经济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力度,推动
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02
科技推广
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将先进的环保技术引入到生产、生活等
各个领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03
科技教育
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培养具有环保意识
04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案例
浙江安吉: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典范
总结词:浙江安吉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通过加 强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的协同发展。
1. 安吉县认识到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是相互促进的,通 过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推动乡村 振兴。
3. 安吉县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培育竹林、白茶等特色产 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的路径
绿色发展理念
总结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是绿色发展。
详细描述
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第7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返回
4.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1)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 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 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 1.35 亿 公 顷, 占 草 原 总面 积 的 1/3 , 并 仍 以 每年 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2009年统计,我国森林覆盖 率才勉强达到20%。我国森林覆盖 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 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 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 的1/4。
返回
3.环境污染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 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 海严重污染。劣五类水质 占40.9%,全国75%湖泊出 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 水流入大海,对我国近海 海域造成了污染。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居世界第 一位,烟尘1000多万吨,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 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且北少南多,有3.6亿人喝不上 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年缺水量 536亿方,2/3的城市缺水。
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 亩。人均不足1.4亩,不到世界平 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 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 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 10%和5%,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 度上升到50%以上。
四是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 权交易试点 ,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
五是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 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返回
二、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1)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 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 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 1.35 亿 公 顷, 占 草 原 总面 积 的 1/3 , 并 仍 以 每年 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2009年统计,我国森林覆盖 率才勉强达到20%。我国森林覆盖 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 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 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 的1/4。
返回
3.环境污染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 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 海严重污染。劣五类水质 占40.9%,全国75%湖泊出 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 水流入大海,对我国近海 海域造成了污染。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居世界第 一位,烟尘1000多万吨,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 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且北少南多,有3.6亿人喝不上 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年缺水量 536亿方,2/3的城市缺水。
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 亩。人均不足1.4亩,不到世界平 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 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 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 10%和5%,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 度上升到50%以上。
四是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 权交易试点 ,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
五是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 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返回
二、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路径
传统产业现状分析
分析传统产业在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进 行绿色化改造的必要性。
绿色化改造技术路径
探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的技术路径,包括节能减排技术、资源循 环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
绿色化改造政策与措施
分析政府在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方面的政策与措施,如财政支 持、税收优惠、绿色金融等。
典型案例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
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 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 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成效评估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取得了显著 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01
背景介绍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 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该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生物 多样性丰富,保护意义重大。
典型案例分析:深圳绿色创新发展实践
01
深圳绿色创新发展背景
介绍深圳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背景及发展目标,包括绿色低碳循环发
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
02
深圳绿色创新发展实践
分析深圳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的具体实践,如制定绿色产业政策、
加大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培育新兴绿色产业等。
03
深圳绿色创新发展成效及启示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生态文 明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挑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 出
在一些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 盾依然突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仍面临挑战。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亟待 加强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各国加强合作 ,共同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 明建设讲稿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展望
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经济发 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履行国际责任、引领世界生态文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 环境保护过程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以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改善民生为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传统生态智慧 和西方生态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以“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极端天气事件 频繁发生,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对策建议
加强环保立法
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 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 罚力度,保障生态环境 安全。
推广绿色发展 理念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促 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 术创新和环保投入。
加强生态保护 和修复
加大对生态保护和修复 的投入,恢复受损生态 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 量。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展望
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经济发 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履行国际责任、引领世界生态文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 环境保护过程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以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改善民生为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传统生态智慧 和西方生态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以“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极端天气事件 频繁发生,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对策建议
加强环保立法
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 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 罚力度,保障生态环境 安全。
推广绿色发展 理念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促 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 术创新和环保投入。
加强生态保护 和修复
加大对生态保护和修复 的投入,恢复受损生态 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 量。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经验总结 长期规划与持续投入: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长期规划和持续投入,不能急功近利。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公众参与与社会共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 和共建共享。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01
教训反思
包括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培养环保意识等。
生态文化建设的作用
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 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
05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加强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明确 企业和个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
责任和义务。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 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生态补偿的方式
包括资金补偿、政策补偿、实物补偿和参与式补偿等多种方式。
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
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促进生态保护和 经济发展相协调。
生态安全保障
生态安全的定义
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 态,并持续为人类提供必要的生态服务。
生态安全保障的措施
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经济、社会和环 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 社会公正。
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 践方向之一,它强调的是资源的循环利
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循环经济理论要求人们在生产、流通、 消费等各个环节上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 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通过合理的
循环。
环境经济学理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指导人们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生命中心论: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物共同体,尊重每一个动植 物的固有价值。主张生物平等主义,所有生命都有“天赋价 值”,这种价值不依赖人而存在,因此人与其他生物平等。
❖生态中心主义:将道德关怀范围扩展到动植物、水、大气、土 壤及由它们组成的生命共同体。主张优先关怀珍稀和濒危动物。 不反对杀死动物砍伐森林,但原则是不危及生物共同体的稳定、 完整和美丽。
8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 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的胜利,真实确 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 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383页。
9
从人类中心论到非人类中心
❖ 价值论意义上:道德只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人的利益是道德原 则的唯一相关因素;在设计和选择一项道德原则时,我们只需看它能否使 人的需要和利益得到满足和实现。
12
非人类中心论
❖动物中心论:主张平等地关心所有动物的利益,但并不认为应 该给予所有动物相同的待遇,在处理种际权利冲突时应遵循一 定的原则。
19
相关的生态文明思想
❖1、中国古代的生态文明思想
❖ 儒释道:天人合一、万物皆有生命、”道法自然“
❖ 2、西方古代的生态文明思想 ❖3、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文明理论与实践
❖ 生态伦理学、罗马俱乐部
❖5、红色的绿色理论:生态社会主义
❖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公正》:只有生态社会主义 才能使技术的使用与生态的目标一致。
17
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 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宣誓“人类在开发和利用环境的同时,也 承担着维护自然的义务”,揭开了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
❖生态中心主义:将道德关怀范围扩展到动植物、水、大气、土 壤及由它们组成的生命共同体。主张优先关怀珍稀和濒危动物。 不反对杀死动物砍伐森林,但原则是不危及生物共同体的稳定、 完整和美丽。
8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 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的胜利,真实确 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 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383页。
9
从人类中心论到非人类中心
❖ 价值论意义上:道德只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人的利益是道德原 则的唯一相关因素;在设计和选择一项道德原则时,我们只需看它能否使 人的需要和利益得到满足和实现。
12
非人类中心论
❖动物中心论:主张平等地关心所有动物的利益,但并不认为应 该给予所有动物相同的待遇,在处理种际权利冲突时应遵循一 定的原则。
19
相关的生态文明思想
❖1、中国古代的生态文明思想
❖ 儒释道:天人合一、万物皆有生命、”道法自然“
❖ 2、西方古代的生态文明思想 ❖3、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文明理论与实践
❖ 生态伦理学、罗马俱乐部
❖5、红色的绿色理论:生态社会主义
❖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公正》:只有生态社会主义 才能使技术的使用与生态的目标一致。
17
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 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宣誓“人类在开发和利用环境的同时,也 承担着维护自然的义务”,揭开了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三江源地区的草场退化 长江上游的森林砍伐
第九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主要内容:
一、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二、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分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述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2006年7月23日,在法国东南部的里昂,一只猴子端起瓶子 喝水。那一年热浪袭击期间,法国共有112人直接死于高温。
2.75∶1
当前值 2.9∶1
评估
本世纪中叶将有部分海 洋超出警戒线
臭氧浓度
平流层臭氧浓 276个多布森单
度Leabharlann 位283个多布森单 位
淡水消耗量 淡水年消耗量 4000立方公里 2600立方公里
安全但亟待改善 本世纪中叶将达极限
生物多样性 百万物种年灭 绝数量
氮磷循环 大气年固氮量
土地使用率 用于耕种的非 冻土比例
2009 年 , 一 位 海 洋 摄 影 师在北极地区偶然拍摄到冰 盖 融 化 形 成 的 天 然 雕 塑 —— 一张哭泣的脸。气候变化已 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 大挑战之一。正如学者所言, “金融危机要钱,气候变化 要命”。
科学家称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逼近7大极限
指标
临界点
海洋酸化
全球文石饱和 度比率
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表明
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
水蚀 165万km2 风蚀 191万km2
近50年,每年水土流失丧失的土壤肥力 相当于4000~5000万吨化肥
(相当于我国1996年化肥总产量的2倍)
荒漠化危害严重
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建国以来,全国共有66.7万公顷耕地沦 为沙地,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为沙漠, 全国退化草地面积达1.05亿公顷。西北、 东北、华北等 13个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地 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的亩产量只 有几十公斤,“种一股,拉一车,打一 箩,煮一锅”就是这种情况的生动写照。 毫无疑问,荒漠化危害已成为制约我国 一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
2.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 筹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
3.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
既考虑当前 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又 考虑子孙后 代发展需要。
(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 经济的发展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3)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 (4)森林和草原严重退化 (5)水土流失加剧
20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半 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 湖海严重污染。劣五类 水质占40.9%,全国 75%湖泊出现了不同程 度的富营养化。大量受 到严重污染的江河水流 入大海,对我国近海海 域造成了污染。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
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二、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五、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概述
(一) 生态与生态文明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建设理论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
途径
17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 的发展
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低
2010年我国大陆人口总数 接近13.4亿,并且每年人
口净增长达730多万。
中国人口素质相对较低,
2010年文盲率(15岁及以
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为4.08%,201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根本上 就是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 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 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6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主要 内容
(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3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
1.生态和生态文明的涵义
生态的涵义: 生态文明的涵义:生
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 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
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 谐共生、全面协调、
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 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
在状态。
然状态。
4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
2. 生态文明建设的缘由
1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
5.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思想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 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进步 和人的全面发展。
1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1)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5
(一)生态和生态文明
6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
3.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1)建设生态文明有利 于解决发展需求的无限性 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2)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 解决污染的无限性与环境 承载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
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
1 建设生态文明 的思想
2 统筹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思想
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的思想
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5 走文明发展道路 的思想
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
1.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
建设生态文
明是人类文
明发展的必 然结果。
建设生态文 明是人类文 明进一步发 展的必然要 求。
建设生态文 明是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应有 之义。
(2)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 重显著上升。
(3)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 境质量明显改善。
(4)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1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克 (2)有利于在
服资源短缺、环 保护自然与生态
年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
26.5%,低于世界平均水
平。
18
(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
经济的发展
2.中国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
中国自然资源先天脆弱: 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 丘陵,70%面积每年受季 风影响,33%是干旱或荒 漠地区。55%的国土面积 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 2098m3,仅相当于世界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4; 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境污染和生态破 的基础上为经济
坏造成的矛盾, 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现节约发展、 创造良好条件,
清洁发展、安全 为人民群众的生
发展。
产生活创造良好
环境。
(3)建设生态 文明是关系中 华民族生存和 发展的根本大 计。
1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总 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要把文 明发展的理念贯彻到生产、生活、生态各个 领域,依靠科技进步,探索代价小,效益好、 排放低、可持续的新路子;
既遵循经 济规律又 遵循自然 规律。
既讲究经 济社会效 益,又讲 究生态环 境效益。
1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理论
4.关于建设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思想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把节能减排作为促 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 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 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 平均水平之下,没有一个 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 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 半,多种重要战略资源人均
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 18.2574亿亩。人均不 足1.4亩,不到世界平均 水平的一半。
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 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 的60%、10%和5%。 19
(1)建设生态 文明是对传统文 明形态特别是工 业文明进行深刻 反思形成的认识 成果。
(2)建设生态 文明是在发展物 质文明过程中保 护和改善生态环 境的实践成果。
(3)建设生态文明 不是否定工业文明, 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 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使人们在 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 果的同时,又能保持 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 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