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材料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审题写作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材料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审题指导及满分作文5篇中考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文章。

子日:“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本资料包括:

【审题立意】【选材点拨】【技巧指津】【满分作文】

【审题立意】

作文材料“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且有通俗、形象的诠释,审题难度较低,是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落实在考试中的具体体现。要求考生围绕“美德”“善行”进行写作,旨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对于考生而言,题目本身并不难理解,“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之相伴”,材料内容贴近考生生活,让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可议。但想写出深意,获得高分,并不容易。

根据作文材料“德不孤,必有邻”,有如下两种理解可能,一是说要跟有德行的人交朋友,以提升自我的品行;二是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他们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是谓“同明相照,同类相求”。前者从“邻”的角度切入,后者从“君子”的角度切入。

从“邻”的角度切人,可以多角度立意,如写跟有德行的交朋友,提升了自我品行;或从“君子”的角度切人,写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君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还可以从综合的角度切人,写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染、影响边的人;我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用自己的涵养去影响身边的人。

这道题的材料很简单,但内涵非常丰富。名句“德不孤,必有邻”中,“德”可以是体现个人修养的“仁义礼智信”,也可以是各行各业的道德规范。“有邻”可以是受到道德的感召而追随的人或国家,也可以是同样有德、愿意同行的人或国家。材料中的第二句是对“德不孤,必有邻”的具体阐释,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国家,由小到大,从三个不同层面阐释名句的内涵,也为考生提供了三种写作的思路可写个人之德,可写家庭之德,也可写国家之德。

品德是立身之本,是人际关系友好的重要保障。写作时,考生要把“德不孤”“有邻”具体表现出来,如刘备因为宽厚仁爱,所以才有诸葛亮助他三分天下。如“化缘校长”莫振高,他无私奉献自己,赢得了民众的信任、敬重和怀念,

但他并不是个人在单打独斗,感动中国的白方礼、扎根穷乡僻壤的乡村教师等都是他的友邻。具体到中学生,考生可写自己或他人的乐于为善、信守承诺、勇担责任、孝顺父母、遵守法规等品质,赢得了同学的赞扬,也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当然,考生也可以联想到中国与邻为善,与友邻国家共享资源、共同发展,以寻求共贏。

除了正面切入,考生还可以从反面论证,无德之人必将无人相伴。目前,社会上行善得不到支持、助人为乐被讥讽为"傻子”"缺心眼儿”等现象仍然存在,可以阐述虽然那些有德之人感到孤独,但正因为他们的坚持,有德之才越来越多。所以,在行善、坚持道德原则而遭遇困难和讥讽时,千万不要灰心丧气,要坚定“德不孤,必有邻”“有德走遍天下”的信心。

【选材点拨】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2.心存善意,必有同伴

比尔.盖茨是世界上备受尊重的商业偶像,他组织成立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用于改善极端贫困人口健康状况,让世界各地贫困孩子能获得足够的营养,以实现生理和智力上的

正常发育。这种跨越肤色、性别、宗教及地理差异的善举,广受赞誉。此后,巴菲特将85%的财产捐给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让基金会全身心地去帮助更多人。

3.有德之人落难,众人相助

苏轼一生光明磊落,为人正直。变法派欲置其于死地,其门人子弟对他不离不弃,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元老上书救援,就连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上书劝谏宋神宗,“乌台诗案”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

4.有德之人,满门俊秀

梁启超家族传承着精忠报国的高尚品德,梁启超年轻时就发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慷慨陈词,整个家族秉承这一信条,以此作为读书、求学的目标,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长,满门俊秀。梁氏家族吸引林长民等一批爱国学者与其长期交往,并结为秦晋之好。

【技巧指津】议论文写作口诀

表明观点和主张,以理服人议论文;

观点态度要鲜明,论据一定要充分;

例证引证和喻证,对比论证要分明;(四种论证方法)

提出问题是引证,分析问题即本论;

解决问题是结论,议论结构须分清;

议论语言要准确,更是要求严密性。

议论文要学会分解分论点。

1.并列法。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三个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2.层进法。即对事理作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如《在困难面前》可以分解成这样的几个分论点:①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③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这三个分论点就呈递进关系。

3.对照法。即将事理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如《学贵多问》可以分解成这两个分论点:①多问可以相互参照,便于释疑;②孤陋寡闻导致学业荒废。

【满分作文】1

与德为伍

当你看见别人闯红灯时,你会问自己为什么不和他们一起闯红灯,而是在原地等候吗?当你看见别人使出“洪荒之力”挤上公交或地铁时,你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傻傻地落于人后吗?当你看见别人在超市购物,随手扔下不想买的东西时,你会问自己为什么还傻傻地把东西放回原位吗?朋友,不必疑惑,不要认为自己孤单,大声地告诉自己:“德不孤,必有邻。”相信与德为伍,你的“朋友圈”定会越来越大!

不闯不亏,不挤不亏,不扔也不亏。当你面对这一切时都能保持心理平衡,你就比他人收获了更多。有德不孤独,因为有心灵做伴。正如社会上无数的志愿者,他们愿意挤出时间来参加公益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和快乐,他们忙碌的背影、匆忙的脚步背后是无私奉献的美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仁以为己任”,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完成,不辞劳苦,让人仰止。在人生道路上,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坚定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如既往地去帮助别人,不理会旁人的冷嘲热讽,因为他们坚信“德不孤,必有邻”。这种信念,如春天的雨露,滋润人们的心灵;如迷路时的灯塔,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德,不仅能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同时也能感染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