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与阻击”辨误…
阻击和狙击区别

阻击和狙击区别
阻击和狙击区别:表达意思不同:1、阻击:用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2、狙击:埋伏在隐蔽之处,乘其不备突然袭击敌人。
阻击表示突然的出击,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让敌人措手不及。
狙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战术,埋伏的武装力量、将自己隐藏起来,暗中攻击敌人。
阻击和狙击区别
一、表达意思不同
1、阻击:用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2、狙击:埋伏在隐蔽之处,乘其不备突然袭击敌人。
二、出处不同
1、阻击:郭澄清《大刀记》第三章:“一面抡开他那两支匣枪沉着地阻击尾追的敌人。
”
2、狙击:《说文》:“狙,一曰犬也。
”。
“狙击”与“阻击”辨误

Vo l.32No .2Feb.2011第32卷第2期2011年2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rnal of C hifeng University (S o c.S ci )随着“狙击、阻击”以及“狙击手、阻击战”诸词在各种媒体中的频繁出现,几个词的误用情况亦愈演愈烈,尤其是在近两年防控金融风暴和H1N1流感蔓延的背景下,各词的误用情况更是俯拾即是,因此,从源头上厘清各词的意义和用法,纠正和避免误用,确有必要。
就组成成分看,“狙击”和“阻击”的后一个语素都是“击”,说明二词均与打击、袭击有关。
“狙击”的前一个语素“狙”本指一种猴子———猕猴,由于这种猴子捕捉小动物或抢夺食物时,要暗中隐藏等待目标,突然发动袭击,因此“狙”字便引申出“隐伺、伺待”义,不但“狙击”一词由来已久,且“狙”字可与“伺”“候”同义连文。
《史记·留侯世家》:“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唐司马贞《索隐》:“应劭曰:‘狙,伺也。
’一曰伏伺也。
……谓狙伺物,必伏而候之,故今云‘狙候’是也。
”《汉书·张良传》颜师古注:“狙谓密伺之。
”《资治通鉴》卷七:“张良令力士操铁椎狙击始皇。
”宋史炤《通鉴释文》卷一:“狙之伺物必伏而候之,凡伏而击者谓之狙击。
”朱熹《朱文公文集》之《跋朱奉使奏状》:“某愤怒甚,则怀砖石从道旁狙击之。
”宋吕祖谦《皇朝文鉴》卷24载杨亿《论灵州事宜》:“凡有嬴粮之役,必兴狙击之谋……。
”《新唐书·李观传》:“是年,观入朝,前一日就道,虏至期出精骑狙击。
”元陈基《夷白斋稿》之《海安过牐得风出烂泥洪》:“所忧亡命徒手刃匿草中,昼伏夜狙伺。
”明宋濂《莆田黄处士墓志铭》:“郡南有僻壤,盗常狙伺以剽行旅。
”《新唐书·郑覃传》:“有吐蕃在边,狙候中国……。
”由上可知,“狙击”的方式和特点是一种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暗中埋伏,伺机对特定目标进行的极具隐秘性的袭击,它可以是一种军事行动,也可以是对个别人的行刺行为。
第四届韬奋杯编校大赛答案

第四届韬奋杯编校大赛答案【篇一:第一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技能竞赛试题参考答案】lass=txt>一、选择(15分)(一)单项选择1.b“斗”不是北斗的专名。
还有一个斗宿(二十八星宿之一),俗称南斗,也简称斗。
“斗转星移”中的“斗”,指的是“北斗”。
北斗一年四季,自转360度。
古代文人用“斗转星移”比喻时光流逝。
苏轼《前赤壁赋》:“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两句中的“斗”指的都是斗宿,而不是北斗。
2.ca.杖是别字,应作“仗”。
仗,兵器的总称。
一手举火把,一手拿武器,比喻公开抢劫的强盗行为。
b.域是别字,应作“蜮”。
蜮,传说中在水里暗中害人的怪物。
鬼蜮即鬼怪。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鬼蜮伎俩”,阴险害人的手段,比喻用心险恶。
d.卓是别字,应作“灼”。
灼,本义“火烧”,引申为明白、透彻。
灼见,正确而深刻的见解。
“灼见”是建立在“真知”基础上的,因而形成“真知灼见”这句成语。
卓,义为“高而直”引申为“高明”,“卓见”即高明的见解。
“灼见”和“卓见”,含义是不同的。
1. d成分残缺,缺主语。
“通过技能竞赛”是介宾短评,不能做主语。
这是最常见的语法错误的一个类型。
可删去“使”字,让“我”做主语。
4.c前后语意不贯。
开头说“漓江四景,景色各异”,后面描述的却不是“四季景色”,而是“晨、暮、夜、雨”,前后语意脱节。
5.b不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著作权属于作者。
第十三条: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
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
编辑加工属于编辑工作,不属于“合作作者”。
(二)多项选择1.abca.《广州湾租借条约》中的“广州湾”是湛江港的旧称。
b.火烧圆明园是1860年英法联军的罪行,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之前40年。
c.能自由转动的圆形字盘是元代王祯设计的。
d.本项无知识性错误。
明长城东起何处?不少书刊断定“东起山海关”,山海关的导游也指着老龙头说:“这里就是长城的最东头。
咬文嚼字100个(练习)

《咬文嚼字》公布最常见的100个错别字《咬文嚼字》杂志在创刊10周年之际,公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这100个别字都是10年来出错频率最高的。
1.按装 2.甘败下风3.自抱自弃 4.针贬5.泊来品 6.脉博7.松驰8.一愁莫展9.穿流不息10.精萃11.重迭12.渡假村13.防碍14.幅射15.一幅对联16.天翻地复17.言简意骇18.气慨19.一股作气20.悬梁刺骨21.粗旷22.食不裹腹23.震憾24.凑和25.侯车室26.迫不急待27.既使28.一如继往29.草管人命30.娇揉造作31.挖墙角32.一诺千斤33.不径而走34.峻工35.不落巢臼36.烩炙人口37.打腊38.死皮癞脸39.兰天白云40.鼎立相助41.再接再励42.老俩口43.黄梁美梦44.了望45.水笼头46.杀戳47.痉孪48.美仑美奂49.罗唆50.蛛丝蚂迹51.委糜不振52.沉缅53.名信片54.默守成规55.大姆指56.沤心沥血57.凭添58.出奇不意59.修茸60.亲睐61.磬竹难书62.入场卷63.声名雀起64.发韧65.搔痒病66.欣尝67.谈笑风声68.人情事故69.有持无恐70.额首称庆71.追朔72.鬼鬼崇崇73.金榜提名74.走头无路75.趋之若骛76.迁徒77.洁白无暇78.九宵79.渲泄80.寒喧81.弦律82.膺品83.不能自己84.尤如猛虎下山85.竭泽而鱼86.滥芋充数87.世外桃园88.脏款89.醮水90.蜇伏91.装祯92.饮鸠止渴93.坐阵94.旁证博引95.灸手可热96.九洲97.床第之私98.姿意妄为99.编篡100.做月子2008年十大差错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的读音正解:读作lè误解:读作yuè辨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员们击缶吟诵孔子的名句。
演员们没有读错,倒是有解说员误读。
二、三聚氰胺中“氰胺”的读音正解:qíng’àn 误解:qīng’ān 辨析:有关奶粉安全的报道,使三聚氰胺成为焦点。
容易混淆错用的形似字.

容易混淆错用的形似字(1)形似的字,猛一看,形体结构似乎一模一样,但仔细审辨,便会发现差异,通过对差异的辨析,不难找到音义的区别。
1.抔——杯抔,左旁是手,义为“双手捧物”,音pïu。
作量词用,表示“一捧”,如“一抔黄土”。
杯,左旁是木,本义木质盛酒器皿,后泛指一切杯盏。
用作量词,表示“一杯”。
2.亢——吭亢是象形字,小篆的写法,像人的项颈之形,本义就是“颈”。
颈是人体仅次于头的高部位,所以含有“高”义,如“高亢”(声高而洪亮)、“亢地”(地势高的地)。
直颈昂首,显出傲气,于是引申出“傲”义,“不卑不亢”中的“不亢”即不傲。
亢,古音gāng,今音kàng。
吭,亢左加口,表示“咽喉”,音háng。
“引吭高歌”的意思是:放开喉咙歌唱。
“高亢”常错作“高吭”,“引吭”常错作“引亢”,是不明亢、吭含义的区别所致。
3.灸——炙灸,火上是久,义为“灼”,音jiǔ。
中医用燃烧艾绒卷熏灼穴位的方法治病,称作“灸疗”。
“灸疗”与“针疗”配合,称作“针灸疗法”。
炙,火上是肉(肉字的变形),会意为“炮肉”(将生肉置于火上烧烤),音zhì。
成语“脍炙人口”,比喻好文章、好诗词受到读者交口赞赏。
常见将“炙”错读作或错写作“灸”。
4.阻——狙阻,左旁是阜(阝,俗称耳,在左,是“阜”的变形,义为土山),本义“险”。
凭险可阻,故引申为“阻止”。
狙,左旁是犬,音jū,本指猕猴,后假借表“伏伺”义。
阻、狙二字,区别明显,一般不易混淆错用;但与“击”组成“阻击”和“狙击”,却常混淆错用。
“阻击”的含义是:以防御手段阻止敌军进攻、增援或逃跑。
如“黑山阻击战”。
“狙击”的含义是:埋伏伺机袭击。
可见“阻击”和“狙击”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5.旷——犷旷,左旁是日,义为“空而宽阔”,音kuàng。
如“旷野”、“地旷人稀”。
引申为“心境开阔”(旷达,心旷神怡)、“超越”(旷世、旷代)、“遥远”(道旷)、“荒废”(旷工、旷日废时)。
说词(23)狙击与阻击

说词(23)狙击与阻击
两个词都是动词。
“狙击”是指“以单枪或单炮隐蔽、突然、准确地射杀敌单个或小群目标的战斗行动”。
“阻击”是指“以兵力、火力阻止或迟滞敌人前进的战斗行动”。
两者差异在于限定语素“阻”和“狙”。
主要区别有:
第一,战斗目的不同。
第二,战斗规模不同。
第三,战斗主动性不同。
第四,战斗形式不同。
病例:
对于疯狂肆虐的非典,我们要坚决打好狙击战,坚守岗位,严防死守,切断传染渠道和消除传染源。
诊断:
例句中的“狙击”应为“阻击”。
“狙击”与“阻击”同为军事术语,存在共有语素“击”,都有打击对方目标的意思。
一般人缺乏相应的军事常识,很容易混淆。
汉字

2011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卷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卷B第一部分字音认读(30题)说明:第1~15题。
请找出一下各题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
1.A 蚝油(háo) B 破绽(zhàn) C 畸变(qí)D劣马(liâ)2.A 怅惋(chàng)B 戛然(jiá) C 煞尾(shà)D莅任(wâi)3.A 脊梁(jǐ) B 藩属(pān) C 穴道(xuã)D脑髓(sui)4.A 瑰丽(guī) B 罗衾(qīn)C伫立(zhù) D 脱胚(pī)5.A 漂洗(piǎo)B龟裂(jūn) C 鱼肚(dǔ) D 间隙(jiān)6.A 提供(gōng)B 牲畜(chù) C 电荷(hã) D 居丧(sāng)7.A 檩条(līn)B谶言(chân) C 喋血(diã) D 龃龉(yǔ)8.A 右倾(qǐng)B 阻击(zǔ)C横亘(gân) D 揶揄(yã)9.A 复辟(bì)B殷红(yīn)C济南(jǐ)D躯壳(qiào)10.A感召(zhào)B和面(huï)C连累(lěi) D 苍劲(jìn)11.A汗流浃背(jiā)B花团锦簇(cù)C头晕目眩(xuán)D断壁残垣(yuán)12.A觥筹交错(gōng)B鸿鹄之志(hú)C 诲人不倦(huǐ)D 嗟来之食(juã)13.A光风霁月(qí)B纨绔子弟(kù)C怙恶不悛(hù)D惊魂甫定(fù)14.A洁身自好(hào)B数见不鲜(shù)C 弱不禁风(jīn)D半夜三更(gēng)15.A虚与委蛇(yí)B兵不血刃(xiě)C丢卒保车(jū)D解民倒悬(dào)说明:第16~13题。
2006--2010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辨析-咬文嚼字

九、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代替汉字数字“〇”。这一差错��?010年出现频率较高��?
十、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常常被当成“每时每刻”使用。语言文字专家指出,“无时无刻”必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而“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
十、《红楼梦》研究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索隐派。近年来“红学”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兴趣,出版了一批关于《红楼梦》的图书,但在谈到“红学”流派时,索隐派一再被误为“索引派”。“索隐”是指钩沉索隐,探究故事背后的事实,和供检索用的“索引”是两回事��?
《咬文嚼字》公布的2007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九、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的词语是:兴亡周期律��?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同毛泽东的交谈中,他说到中国历史上不少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有跳出“兴亡周今天。但长期以来,媒体宣传中都将“兴亡周期律”误为“兴亡周期率”。“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不是两个数值的比率��?
八、网络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帖”和“贴”。网上的“发帖子”“读帖子”经常误为“发贴子”“读贴子”。帖,音tiě,核心含义是写有文字的纸片,是名词。贴,音tiē,核心含义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是动词。网上的“帖子”,虽非纸质,但其以简短的文字记录、传递信息的特点,与传统的“帖子”相同,是不能写成“贴子”的��?
五、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六、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晝”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或“畫”(画)��?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万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课题组,北京100010)摘要:由于“狙”和“阻”的意义差别,凡是对某种信息、现象、疫情等进行阻绝的举措,都应该用“阻击”,不应用“狙击”,且“狙击”除本义外,并无引申用法;又由于“狙击”与“阻击”组词功能不同,汉语中只有“狙击手、狙击高手、狙击神枪手”和“阻击战”等说法,没有“阻击手”和“狙击战”等说法,凡“阻击手、狙击战”当为“狙击手、阻击战”之误。
关键词:狙击;阻击;狙击手;阻击战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2-0131-02随着“狙击、阻击”以及“狙击手、阻击战”诸词在各种媒体中的频繁出现,几个词的误用情况亦愈演愈烈,尤其是在近两年防控金融风暴和H1N1流感蔓延的背景下,各词的误用情况更是俯拾即是,因此,从源头上厘清各词的意义和用法,纠正和避免误用,确有必要。
就组成成分看,“狙击”和“阻击”的后一个语素都是“击”,说明二词均与打击、袭击有关。
“狙击”的前一个语素“狙”本指一种猴子——猕猴,由于这种猴子捕捉小动物或抢夺食物时,要暗中隐藏等待目标,突然发动袭击,因此“狙”字便引申出“隐伺、伺待”义,不但“狙击”一词由来已久,且“狙”字可与“伺”“候”同义连文。
《史记·留侯世家》:“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唐司马贞《索隐》:“应劭曰:‘狙,伺也。
’一曰伏伺也。
……谓狙伺物,必伏而候之,故今云‘狙候’是也。
”《汉书·张良传》颜师古注:“狙谓密伺之。
”《资治通鉴》卷七:“张良令力士操铁椎狙击始皇。
”宋史炤《通鉴释文》卷一:“狙之伺物必伏而候之,凡伏而击者谓之狙击。
”朱熹《朱文公文集》之《跋朱奉使奏状》:“某愤怒甚,则怀砖石从道旁狙击之。
”宋吕祖谦《皇朝文鉴》卷24载杨亿《论灵州事宜》:“凡有嬴粮之役,必兴狙击之谋……。
”《新唐书·李观传》:“是年,观入朝,前一日就道,虏至期出精骑狙击。
”元陈基《夷白斋稿》之《海安过牐得风出烂泥洪》:“所忧亡命徒手刃匿草中,昼伏夜狙伺。
”明宋濂《莆田黄处士墓志铭》:“郡南有僻壤,盗常狙伺以剽行旅。
”《新唐书·郑覃传》:“有吐蕃在边,狙候中国……。
”由上可知,“狙击”的方式和特点是一种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暗中埋伏,伺机对特定目标进行的极具隐秘性的袭击,它可以是一种军事行动,也可以是对个别人的行刺行为。
实施这种攻击可以使用武器,也可以使用其他能致人死伤的器物。
其暗中隐蔽,伺机袭击的方式和特点,正是由限定性语素“狙”字的暗中隐藏、伺机行事义决定的。
正由于“狙击”的这种行动规模、方式和特点的限制,即使是军事行动,自身也构不成一场战役或战争,因此“狙击”不能与“战”字组合为“狙击战”,即是说“狙击战”的说法是错误的。
由于实施狙击的人需具备一定特殊技能主要是高超的射杀技巧,因而才把实施这种打击的人称作“狙击手、狙击高手”等,这种称呼是由于“手”字指从事并精于某种职业的人,如水手、能手、爆破手等。
“阻”本指险要难行或险要难行之处,引申为“阻止、阻拦、阻绝”等。
“阻击”《汉语大词典》释为“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增援、逃跑或进攻”。
即是说,凡是对敌人的进攻、增援或逃跑予以阻拦或迟滞的军事行动均可称“阻击”。
其“阻绝、阻止、拦截”的方式和特点,是由限定性语素“阻”字体现出来的。
与“狙击”不同,它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行为,而是一种成建制的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和方式,它才构成一种战斗形式、战争方式—“阻击战”,凡是能够阻止或迟滞敌方前进或撤退的军事行动均可称为“阻击战”。
由于参加阻击战的人不必有某种特殊技能,所以没有“阻击手、阻击高手”之类的说法。
而“阻击”的引申用法——以防御手段阻止疾病的传染和蔓延以及阻止某种行为、现象或某种思想意识和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则是“狙击”所没有的,即是说“狙击”没有引申用法。
(1)《牛:与军委副主席单独合影的“中国狙神”》:一日,狙击集训队训练,科目是600米半胸靶卧姿狙击。
(新华网2008-08-14)(2)《北京警方仿孟买袭击案演练反恐》:队员利用防弹车和道钉在“饭店”周围路口布置路障,狙击手则迅速找到合适位置,做好狙击准备。
(《京华时报》2008-12-14)(3)《美军引进万种战斗游戏训练未来战场狙击高手》(中国网2008-09-23)(4)《以官兵口述加沙“杀戮”平民》:一名步兵班长讲述了一名巴勒斯坦妇女及其孩子遭以军狙击手枪杀事件。
(《京华时报》2009-03-21)(5)《上海武警反恐演练狙击手运动中一枪毙“敌”》:擒敌手一招制“敌”,狙击手百步穿杨射杀“恐怖分子。
(《人民武警报》2009-04-23)(6)《持刀男子劫持超市女员工武警摁倒歹徒救人质》:警方在谈判、找该男子的亲属劝说无效之后,启动强行解救方案,狙击手组和强击组到位。
(《齐鲁晚报》2009-10-16)以上“狙击、狙击手”分别指暗中伺机袭击某一特定目标和实施这一袭击的人,所用准确无误。
而表示对某种现象、观念、某种信息、疫情等进行阻止的举措如当前为防控甲型流感的蔓延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只能用“阻击”或“阻击战”,不能用“狙击、狙击战”。
(1)《30年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变革》:1997年我国经济遇到了两个挑战,一个是亚洲金融危机……似乎只有外汇储备丰厚的国家,才可以阻击这场危机。
(《理论前沿》2008-08-06)(2)《北川城内的最后一名守护者——记绵阳市公安局民警徐根发》:53岁老公安徐根发,在全面阻击灾区疫情的关键时刻,毅然从“安全地”来到北川重灾区。
(《光明日报》2008-06-06)(3)《阻击“甲型H1N1”流感》(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2009年5月6日话题)(4)《申花赛后密会找“内鬼”贾秀全建议下放杜威》:上海人吴金贵率领的绿城,则成功地阻击了上海申花……(《东方早报》2009-10-18)(5)《黑龙江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扎实有效做好“甲流”防控,全省动员起来,打一场“甲流”防治的阻击战。
(《黑龙江日报》2009-09-26)(6)《“永和”豆浆香港遭抢注律师提醒企业防“盗版”》:永和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打了一场漂亮的商标抢注阻击战——“永和”香港商标物归原主!(人民网2009-10-10)例(1)(2)(3)的“阻击”分别指对金融危机的蔓延、疫情的传播进行阻止,(4)之“阻击”指阻止了申花队成为联赛冠军的可能,例(5)“阻击战”是说为阻止住疫情的传播而采取的手段,例(6)之“阻击战”表示“永和”阻止他人对自己商标的恶意抢注而采取的措施,所用各词准确。
但下面各词用法皆误。
(1)《军史回眸:手榴弹对付大炮木头船战胜敌舰》:敌人集中火力狙击我军登陆,不少战士壮烈牺牲……(《羊城晚报》2009-10-10)(2)《狙击新型流感》(央视科教频道《走近科学》2009年5月5日话题)(3)《长假致生物钟紊乱专家教你摆脱节后现象》:9大利器全方位“狙击”甲型H1N1流感。
(《新京报》2009-10-09)(4)《中美经贸形势严峻中国应对需大智慧》:美国《华盛顿邮报》10日又爆料称,中国玻璃产品也可能遭遇美国贸易调查的狙击。
(《中国经济时报》2009-10-13)(5)《宋卫平悬赏百万击败申花长三角区域较量欲争霸》:上赛季最后一轮联赛,绿城客场2比2狙击申花,让申花丢掉了联赛冠军。
(《东方体育日报》2009-10-17)(6)《上海举行奥运反恐实战演练》:得到命令的3名阻击手同时开枪,当场击毙3名恐怖分子。
(人民图片网2008-06-04)(7)《美国要在境内建训练士兵的“阿富汗村”》:该村完全模仿阿富汗地形地貌,建了一系列地洞和隧道,阻击手可以在里面预想不到的位置进行射击。
(人民网2009-04-29)(8)《<我的兄弟叫顺溜>分集剧情介绍(6-10)》:9集顺溜和二班长担负侦察任务,遭到日军阻击手山本的伏击……顺溜发誓找到日军阻击手,为二班长报仇。
(人民网2009-06-16)(9)《网络文明亟待加强》:从技术层面上,应当开展软件狙击战,比如,在网络上安装过滤软件,使未成年人上网时无法接触到不良信息。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4-06)(10)《甲型流感济南狙击战:保证社会的安全是惟一目的》:防控甲型H1N1流感,山东已经进入实战状态,要做好狙击战和歼灭战……(《中国青年报》2009-05-18)(11)《退贸易保护主义高烧中式疗法须重内功修炼》:以美国钢铁工会为首的各大工会正在游说政府进行贸易狙击战。
(《广州日报》2009-09-27)上述“狙击、阻击手”和“狙击战”皆误。
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不能区别“狙击”和“阻击”中第一个语素义及整个词义的不同,又不能准确把握两个词的构词能力所致。
例(1)言敌人以较大规模的部队阻击我军的登陆,“狙击”乃“阻击”的本义用法,(2)(3)是说全面阻止H1N1流感的传染,央视5月4日的《走近科学》和5月5日《经济半小时》节目即分别为“阻击新型流感”和“阻击新流感”,(4)言美国将阻止中国玻璃制品对美国的出口,例(5)是说“绿城”踢平申花队,阻断其夺冠之路,各“狙击”为“阻击”之误,(5)之“狙击”在上文例(4)中正作“阻击”;例(6)(7)(8)分别讲狙击手高超的射击技艺、狙击手的训练情况以及“顺溜”等遭日军狙击手伏击后欲寻找日军狙击手复仇的剧情,三个“阻击手”皆“狙击手”之误;例(9)(10)之“狙击战”分别表示在技术上采取措施阻止网络不良信息在青少年中传播和采取有效举措阻止住甲型流感的传播,(11)是说美国要以反倾销为借口阻止中国钢铁的进口,诸“狙击战”乃“阻击战”之误。
总之,由于“狙”和“阻”的意义差别,凡是对某种信息、现象、疫情等进行阻绝的举措,都应该用“阻击”,不应用“狙击”,且“狙击”除本义外,并无引申用法;又由于“狙击”与“阻击”组词功能不同,汉语中只有“狙击手、狙击高手、狙击神枪手”和“阻击战”等说法,没有“阻击手”和“狙击战”等说法,凡“阻击手、狙击战”当为“狙击手、阻击战”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