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石化“2001.11.05”物体打击事故
辽阳石化公司“01”闪爆事故

2010年11月28日11时25分,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在辽阳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三车间新建污水提升池进行P02A事故提升泵单机试运过程中,发生一起闪爆事故。
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轻伤。
一、事故单位简介辽阳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三车间主要负责新建100万t/a加氢裂化、200万t/a柴油加氢精制、3万t/a脱硫及硫磺回收三套装置的开车组织和运行管理。
2010年9月建成中交,11月12日装置具备了开车条件。
事发期间,车间正在组织三套新装置进行生产试车的各项工作。
污水提升泵站(含油污水池)是新建三套炼油加工装置的配套环保工程。
污水池主要负责接收新建三套炼油加工装置的含油污水,并通过污水泵提升到动力厂440污水处理装置和450事故池进行环保处理。
污水池采用整体浇注方式,总容积为1008.5m3、净深6.4m、池顶板设置一个Φ300的罩型通气管。
污水池共有4台输转水泵(P01A/B、P02A/B),在正常工况下,由P01A/B泵通过DN80的管线将污水送往440污水处理装置,泵的流量为30m3/h;在紧急情况下,由P02A/B泵通过DN408管线将污水送往450事故池,泵的流量为630m3/h;该污水池设有液位指示报警、联锁。
2010年6月8日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开工建设。
2010年9月10日,作为配套系统的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因池内表面防腐和污水泵安装工程进度滞后,没有随200万t/a加氢精制项目中交。
2010年11月12日,工程余项施工结束后,开始对污水提升泵站进行调试工作;11月13日,P01A/B工艺流程贯通,P02A/B泵因用水量过大没有进行单机试用;11月15日,200万t/a加氢精制装置投入石脑油进行冷油循环,进而产生出含油污水,P01A/B正常投入运行,并按正常生产流程将含油污水送至440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二、事故经过依照施工进度安排,2010年11月27日计划对安装的P02A泵进行单机试运。
辽阳石化“”烧伤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2004年8月31日8时,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停车检修,更换催化剂。
2004年9月6日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检修结束后,组织开车,并对催化剂进行初始硫化和氢气循环(此时该装置未投料),装置运行平稳无异常。
2004年9月6日18时40分,操作人员在对装置进行正常巡检时,突然听到从高压分离器处传来一声闷响,正准备下班的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工程师周文昌接到装置生产助理王成业报告后立即到现场,安排当班班长张明和装置生产助理王成业佩带好正压式呼吸器对现场进行查寻漏点。
19时左右,当二人检查至高压分离器的玻璃板液位计时,从高压分离器的玻璃板液位计二段(该液位计共三段,由日本科林公司制造)右侧高压垫片泄漏点处喷出的高压氢气突然着火。
张明全身被烧,张明转身跑下装置。
现场人员立即报警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
与此同时,总经理沈殿成及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赶到现场,组织救援灭火,张明被救护车送到辽化医院进行抢救。
泄漏点的泄漏物含有高浓度硫化氢,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必须进行燃烧、泄压,达到安全浓度后方可灭火。
19时40分,辽化消防支队将火扑灭。
在此期间火势一直处于受控状态。
张明经辽化医院诊断烧伤面积为84%(浅三度),因张明出现多脏器并发症,抢救无效,于2004年9月23日11时40分死亡。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9.65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1、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高压分离器的玻璃板液位计中间段一侧的石墨金属增强垫片(中间部分)呲开,造成了物料(高压氢气、15.8兆帕)泄漏并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而着火。
这是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辽阳市科林仪表有限公司对发生事故的高压分离器玻璃板液位计进行了检修并出具了合格证。
事故发生后经调查组认定,该公司将玻璃板液位计的垫片更换为国产件,给高压分离器玻璃板液位计的安全运行留下了事故隐患,在该装置催化剂进行初始硫化和氢气循环时,国产的垫片呲裂,氢气泄漏,这是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辽阳石化223事故分析PPT

223事故
20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同时,甲方对设计管理不到位,教训 也是十分深刻的。聚乙烯新线原设计 的干燥系统是氮气干燥,并在此基础 上进行了安全评价。可是在干燥系统 改为空气干燥后,并没有进行安全评 价,也不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职业安全 卫生规范,这说明我们负责技术改造 人员和设计单位,凭所谓的经验,凭 主观臆断,缺乏科学的态度,没有认 真执行“三同时”的规定。
阀的起跳压力定为0.3 MPa,安全阀在此
时起跳的话,视镜很可能不会破碎,这场
灾难也就可以避免。
223事故
PPT学习交流
18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在设计上还犯了一个错误,
就是违反原化学工业部
《压力容器视镜》设计要
求,该标准规定:视镜最 悬浮液接收罐的的安全阀
大直径为150mm,最大公
称压力为0.8 MPa。而设
223事故
PPT学习交流
17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第四,工程设计和设计管理方面不规范。
新线工艺是按老线工艺照搬过来的, 而设计单位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不求甚
解,马马虎虎。比如说,老线悬浮液接收
罐的安全阀开启压力为0.3 MPa,而新线
的却不知什么原因是0.58 MPa。视镜是在
0.5 MPa时破裂的。试想,如果新线安全
PPT学习交流
223事故
11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另外,调查发现发到辽化的视镜没有产 品合格证,而只有一个检验单。所以说, 是物资采购人员、验货人员严重失职, 使不合格的视镜安在了装置上,埋下了 事故隐患。
PPT学习交流
223事故
12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第二,工程施工管理混乱。 一是总承包方管理不到位。安装打压试
辽阳石化分公司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分析

按照会议的安排,辽阳石化要对2002年2月23日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案例,进行一次再剖析,再认识,以此来警醒大家,共同汲取以往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强化安全意识,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2.23”事故,对辽阳石化来讲,是一次刻骨铭心、十分惨痛的教训,尽管事过四年之久,但是这次事故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需要我们经常反思,引以为戒。
辽化人一提起“2.23”,至今记忆犹新。
我到辽化工作近半年了,每次参加“2.23”反思日活动,大家都经常回忆起那令人惨不忍睹的场景。
事故的经过:2002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二,从凌晨3点左右开始,聚乙烯新线工艺参数不正常,降负荷生产,到早上7点负荷降到了40%。
7时20分,当班班长发现悬浮液接受罐压力急速上升,反应速度下降,于是安排3名操作工到现场关阀门,进行停车处理。
操作工到达现场后发现现场有物料泄漏,立即打电话向装置主控室报告,在班长跑向现场不到1分钟,新线就发生了剧烈爆炸。
结果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18人轻伤,事后统计,公司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2.78万元。
整个“2.23”事故调查前后历经半年的时间,而事故善后工作一直持续到2006年。
2005年12月,我刚到辽化工作一个月,就组织人员对“2.23”事故中的重伤人员的赔偿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今年才处理完。
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2.23”事故,但今天在这里,给各位领导讲述“2.23”事故时,我的心情仍然非常沉重,思绪万千。
想到八位死去的受害者,十九位轻重伤人员及其他们家属,承受巨大的失去亲人的悲痛、饱受病魔的折磨、心灵的创伤,妻子没有了丈夫,孩子没有了父亲,父母没有了儿子……事故原因:经过深入的事故调查取证分析,认定这起事故的直接罪魁祸首是一块不合格的玻璃视镜。
由于聚乙烯系统运行不正常,造成压力升高,致使劣质玻璃视镜破裂,导致大量的乙烯气体瞬间喷出,溢出的乙烯又被引风机吸入沸腾床干燥器内,与聚乙烯粉末、热空气形成的爆炸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被聚乙烯粉末沸腾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火花引爆,发生了爆炸。
辽阳石化公司“2010.6.29”闪爆事故

辽阳石化公司“2010.6.29”闪爆事故2010年6月29日16时40分,辽阳石化公司炼油厂原油输转车间,在清罐过程中发生一起闪爆事故。
事故造成承包商5人死亡、5人受伤。
一、事故单位简介辽阳石化公司炼油厂原油输转车间处于辽阳市辽阳县刘二堡镇。
从“八三”管线接收俄罗斯原油,并通过两条27km长输管线向炼油厂内输转。
车间原油储罐6座,总罐容17万m3。
发生事故的C1-7罐(浮顶罐)于1995年建成使用,容积30000m3,直径46m,罐高19.35m。
二、事故经过辽阳石化公司炼油厂原油输转车间按照计划安排,对6座原油罐进行刷罐作业,以便完成原油罐开孔及与管线相接。
经公司批准,并履行相关程序后,某化工厂承担刷罐作业任务。
C1-4罐(20000m3)6月18日完成了清理,21日开孔结束,23日正常收油使用。
C1-7罐6月25日9时进行倒油、蒸罐工艺处理,28日14时结束。
29日9时,分析确认合格后(分析数据:O2 含量20%、H2S含量0%、可燃气0.18%),车间开具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
10时,某化工厂施工人员作业开始,人员无异常反应。
16时40分,罐内发生闪爆(当时罐内有10人作业),当场有3人死亡,2人因抢救无效分别于7月3日22时和7月4日1时死亡,另外5人被烧伤。
三、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C1-7原油罐底部沉积物,在作业中挥发出烃类可燃物,局部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作业中产生的电火花或金属撞击等火源,引起油气闪爆,导致人员伤亡。
2.间接原因(1)C1-7原油罐底部沉积物含有少量烃类可燃物,虽然在6月29日9时分析合格,但是夹带在沉积物中的少量烃类可燃物在随后的作业中又挥发出来,在原油罐底部积聚,未能及时排出原油罐。
(2)承包商违章使用了非防爆灯具和铁制清理工具,极易在作业中产生火花。
3.管理原因(1)甲方对作业风险认识不足。
对作业中罐底部沉积物含有少量烃类可燃物,在作业中挥发出来局部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工艺向作业交接界面存在重大风险。
辽阳石化223事故分析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第三,工艺、生产管理不严肃。 第三,工艺、生产管理不严肃。 调查发现,新线的操作规程也与实际工 艺不符,操作规程上规定干燥系统采用 氮气法,而实际上 采用的是空气法, 增加了氧含量,为 事故埋下了祸根。 由此可见在生产管 理、工艺管理上是极不严肃的。
223事故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223事故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第四,工程设计和设计管理方面不规范。 第四,工程设计和设计管理方面不规范。 新线工艺是按老线工艺照搬过来的, 而设计单位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不求甚 解,马马虎虎。比如说,老线悬浮液接收 罐的安全阀开启压力为0.3 MPa 0.3 MPa,而新线 的却不知什么原因是0.58 MPa。视镜是在 0.5 MPa时破裂的。试想,如果新线安全 阀的起跳压力定为0.3 MPa,安全阀在此 时起跳的话,视镜很可能不会破碎,这场 灾难也就可以避免。
223事故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这次事故同时也暴露了我们在其他管理上存 在着差距。聚乙烯新线在开车前做了风险评 价,但对视镜的破碎、沸腾床引风机的入口 吸入可燃气体等危险因素没有识别出来。这 说明在风险分析上只是凭经验,对风险因素 识别还不细致、不到位,存在漏项。
223事故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那么,从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中,我 们也深深地感到,这起事故,反映了 我们从分厂到公司各管理层,各级领 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没有 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的思想,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 工作不细,管理不严,安全生产的弦 绷得不紧。
223事故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
对安全工作,强调得多,落实得不足,执 行力不强,没有把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对干部教育也不到位, 从严要求力度不够。 存在重生产、抓产量、 抓效益、抓扭亏解困, 但忽视了各项管理和安全工作,特别是在 标本兼治上力度不够。
国内外典型石油石化事故通报(20100812)

国内外典型石油石化事故情况(一)中石油辽阳石化“6.29”原油罐清罐作业过程中闪爆事故,5死5伤。
中石油辽阳石化炼油厂原油输转车间负责接收,并向厂内输转俄罗斯原油。
车间有2条27Km长输管线及6座原油罐,总罐容17万m。
发生事故储罐为C1-7罐,1995年建成投用,为3万m的外浮顶罐。
6月23日,公司将清罐任务承包给辽阳天缘服务中心。
随后,天缘服务中心私下将清罐作业委托给辽阳市电线化工厂。
6月29日7时采样分析合格后,车间开出作业票。
在开作业票过程中,车间副主任罗某代替工艺工程师、监护人和安全监督等3人签字。
10时,电线化工厂有关人员开始进罐作业,上午作业无异常。
下午13时20分,作业人员发现阀门内漏,有原油进到罐内。
罗某等人到现场处理,14时处理结束后离开。
9名作业人员继续作业。
16时左右,罐内个别照明灯具时亮时不亮,监护人姜某随即进罐检查。
16时40分左右罐内发生闪爆。
当时有8人(其中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自行从人孔处逃出。
6月30日5时10分进罐搜出2名遇难者。
事故直接原因是罐内含有烃类可燃物,且局部达到爆炸极限,施工单位在维修临时照明设施时产生电火花,引起油气闪爆。
33事故直接原因:一是原油罐底部沉积物含有烃类可燃物。
虽然上午分析合格,但夹带在沉积物中的烃类在作业中又挥发出来。
加之进料阀渗漏,渗入的原油同样挥发可燃物,烃类可燃物在罐内积聚,未能及时排出。
二是清罐作业中使用了非防爆临时照明。
在作业过程中出现故障,进而产生点火源。
同时施工单位还使用了铁锹等非防爆工具。
车间安全监督不到位,对施工人员使用非防爆照明、工具等没有制止。
作业票存在代签现象,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三是天缘服务中心私自委托电线化工厂清罐作业。
委托过程中忽视了具体安全管理。
四是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现场作业的10人中有8人为临时雇用人员,且没有进行安全教育。
(二)台塑石化烯烃一厂“7.7”火灾事故7月7日上午11时50分,台塑石化六轻园区烯烃一厂乙烯裂解装臵发生爆炸火灾,厂区内10余辆消防车投入灭火,但火势猛烈难以控制,麦寮、台西、北港地区消防队的十余辆消防车,赶往现场支援。
辽阳石化公司“2009.5.12”触电事故

Use ideals to achieve life, don't waste the years.勤学乐施天天向上(页眉可删)辽阳石化公司“2009.5.12”触电事故2009年5月12日14时36分,某公司在辽阳石化公司芳烃厂电气车间芳烃总变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一起触电事故。
事故造成1人死亡。
一、事故装置简介辽阳石化公司芳烃厂电气车间芳烃总变63kV甲、乙进线,分别引自热电厂西母II段、东母II段。
带有4MVA变压器2台1#、2#主变,3.15MVA变压器3台4#、5#、6#主变,2MVA变压器1台3#主变。
1#、2#、5#、6#主变配出6.3kV。
3#、4#主变配出10.5kV。
芳烃总变主要向芳烃厂各生产装置所属的二级变电所供电(8个变电所),同时还带有配出10.5kV、15000kW,10.5kV、20000kW电动机各一台,配出6.3kV、3400kW电动机2台,配出6.3kV、3200kW电动机3台等。
二、事故经过2009年5月11日,芳烃厂电气车间根据春检计划安排芳烃总变于5月11日至13日对63kV I段母线、芳烃甲线、1#、3#、5#主变清扫检查,公司机动设备处将该项工作安排具有电气检修资质的仪表厂进行作业。
5月11日,仪表厂的有关人员经过安全教育、风险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后,9时40分仪表厂工作负责人(监护人)洪某开出了《第一种工作票》(作业许可至当日17时)及检修作业票,工作内容为63kV I段母线、刀闸、绝缘子、互感器、开关、套管清扫检查。
经双方现场确认安全措施、检修设备位号及工作范围后开始工作。
由于该项工作在5月11日没有按施工计划完成,仪表厂检修人员办理了工作票延期手续(延期至5月12日17时)。
为确保完成工作计划,仪表厂通知与其有工程服务合同的某公司安排施工力量承担部分清扫检查工作。
5月12日上午,仪表厂原作业人员继续从事该项作业,某公司安排的6名工人由芳烃厂电气车间进行安全教育,并进行了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阳石化“2001.11.05”物体打击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1年11月5日,辽阳石化分公司某聚酯厂化工二部PTA装置精制乙班中班接班后,根据装置的安排,该班进行隔离G1—1221泵的作业。
班长签发了工作票,设备人员更换G1—1221泵。
21时32分,对该泵送电、打通工艺流程;同时控制室安排现场岗位人员启动G1—1221泵。
现场人员先点动一下G1—1221泵,试试该泵的正反转后停止。
21时42分,第二次启动该泵后,伴随着“轰”的响声,泵盖与泵体连接处突然崩开,3.15兆帕、242℃的高温水喷出。
班长等人立即从控制室赶到现场,看到1名现场操作人员脸上流血,从现场摇晃地走来。
班长等人将G1—1221泵的出、入口阀关闭后,现场蒸汽逐渐散去,发现另一名现场操作人员躺在地上,处于昏迷状态。
现场人员迅速将2人送到辽化医院。
经辽化医院诊断:1人颅骨多处骨折,1人右额部挫裂伤(缝合3针)。
虽经辽化医院的全力抢救,其中1人终因伤势过重,于11月7日22时20分许死亡。
二、事故原因
1.发生事故的G1—1221泵是由辽阳石油化纤公司检修分公司从10月8日到10月18日检修完的备用泵。
该泵的泵盖是由旅顺第二化纤机械厂按原进口件测绘制造的国产新泵盖。
由于在泵盖与泵体安装时,作业人员使用连接螺栓的规格错误,即泵盖螺孔(共16个)为7/16″英制螺纹,应采用7/16″英制螺栓,而安装时误用M10的公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