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实验实验方案

合集下载

活性污泥法处理胜利油田稠油厂苯胺废水

活性污泥法处理胜利油田稠油厂苯胺废水

础 上进行生 化法 处 理 苯胺 废 水 的研 究 , 察 活 性 考
污 泥对苯胺 的承 受限度 和降解 能力 。
2 苯胺标 准 曲线
主要有树脂吸附法、 萃取法 、 活性炭吸附法等 , 这 些处理 方法成 本较 高 ,直接 应用 于工 程 实 际 比较
困难 。 由于 硝基 苯 的毒 性 较 大 , 接 生 化 法效 果 直 较差 。笔 者 利 用 铁 碳 微 电 解 将 硝 基 苯 还 原 成 苯
向 2个 1 0 L 筒 ( 2 ) 0m 量 0 1、 中分 别 加 入 活 性 污泥 、 胺 废 水 和 自来 水 各 30m 将 量 筒 放 苯 0 L, 入水浴 中加 热 , 其 恒 温在 2 使 5±1℃并 用 鼓 风 机
曝气。2 换水 1 , 4h 次 每次换水10m , 0 L 观察各指
回归方 程 , 果如 图 1 示 。 结 所
o4 .
1 实验 部分
1 1 实验仪 器 .
71 2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上海精密科学
仪器有限公司, . 用20c m比色皿在55n 下测定 4 m 吸光 度 ; 浴 恒 温 槽 ; 气 泵 ; 0 水 氧 100mL量 筒 ;
5 2
AV D







A AN CES I FI N NE ETROCH EM I AL P C S
第 l 卷第 3期 ’ 1一 …
活 性 污 泥 法 处 理 胜 利 油 田稠 油 厂 苯 胺 废 水
胡君城 刘 聪
(. 1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 荆州 44 0 ; . 30 0 2 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 司, 延安 7 05 ) 10 4

污水实验报告模板的电子稿

污水实验报告模板的电子稿

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原理 (2)三、实验内容 (7)四、活性污泥培养 (8)五、试运行 (11)(一)工况1 (11)(二)工况2 (16)六、总结 (18)前言给排水工程综合实验是给排水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一个综合性实验。

开课时间为大四上学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和积累,大家可以充分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操作以及数据分析,从而得到实验结果,并且利用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说明。

由于实验设备的局限,在实验方案确定以后,全班分组进行操作,共同完成实验的测定,同时也加强了团队间的交流。

本实验持续时间为4周,通过这次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能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一、实验目的1.本实验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模仿实验,通过收集校园内的生活污水,采用SBR 工艺对其进行处理;2.通过本实验,让学生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有较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SBR 工艺的操作和调控,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N,PH,温度等;3.掌握并能熟练测定常规水质指标:DO,COD,NH44.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污水处理常规构筑物以及其作用: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SBR反应器等;5.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出原因,并且对其进行解决,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实验原理(一)工艺设备本实验主要研究在不同工况下SBR工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实验中运用的工艺设备具体有:1.粗格栅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活筛网制成,净间隙为50—100mm,用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以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被截留的物质成为栅渣。

2.细格栅细格栅是指净间距为3—10mm的格栅,其作用和粗格栅相同。

3.沉砂池本实验采用竖流式沉砂池。

沉砂池的主要功能是去除比重大的无机颗粒,如泥沙,煤渣等。

4.初沉池本实验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辅流式沉淀池。

初沉池是一级污水处理厂的主体构筑物,或作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构筑物设置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

污水水质提升实验报告(3篇)

污水水质提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污水处理过程,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污水水质提升的效果,为实际污水处理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了解和掌握污水水质提升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评估不同处理方法对COD、氨氮、SS等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

3. 分析实验数据,为污水处理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1.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通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样中的有机物,消耗的氧化剂量即为COD值。

2. 氨氮的测定: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氨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黄棕色络合物,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从而计算氨氮浓度。

3. 悬浮物(SS)的测定:采用重量分析法,通过滤膜过滤水样,烘干后称重,计算SS含量。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1. 仪器:COD测定仪、分光光度计、滤膜、烘箱、天平、pH计等。

2. 试剂:重铬酸钾、硫酸银、硫酸亚铁铵、纳氏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水样采集:采集一定量的污水样品,记录水样来源、取样日期等信息。

2. COD测定:按照重铬酸钾法测定水样COD值。

3. 氨氮测定:按照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氨氮浓度。

4. SS测定:采用重量分析法测定水样SS含量。

5. 模拟污水处理:a. 预处理: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包括絮凝、沉淀等。

b. 生化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化处理方法,去除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

c. 深度处理:采用吸附、离子交换等深度处理方法,进一步去除污染物。

6. 水质检测:对处理后的水样进行COD、氨氮、SS等指标检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COD去除效果: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对COD的去除效果明显,处理后的水样COD值显著降低。

2. 氨氮去除效果: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处理后的水样氨氮浓度明显降低。

3. SS去除效果: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对SS的去除效果明显,处理后的水样SS含量显著降低。

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第一课时)高一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设计课件PPT

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第一课时)高一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设计课件PPT
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 一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设计课件PPT
年 级:高一年级 学 科:综合实践(人教版)
研学中的方案设计是 指在项目相关问题诊断的 基础上,就用户提出的需 求问题设计出系统、具体 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规划。
方案设计包括设计 需(要)求分析、系统 功能分析、原理方案设 计几个过程。
项目设计模型流程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流程图
要求及问题 足够的溶解氧 活性泥高效回流
分类
处理 流程
城市 污水
处理 方法
产生 原因
... ...
将污水装在玻璃瓶 长时间 曝气 瓶里会出现污泥
水质明显改善
选没洗净附有污泥 的瓶子
活性污泥 污水处理效果更好
需求分析: 需要设计一个多孔、有吸附性的结构,通过过
滤和微生物降解方法处理特种污水的生态砖
1.阅读所给文献,根据需求模型,找出你的理想材料。 2.小组讨论,对比分析。
海绵
陶粒
丝瓜络
可以形成污泥骨架的植物材料
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实验:胖大海溶于水前后体积比较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文献研究:胖大海吸水膨胀原因
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根据前面的设计分析,设计改良方案
吸水膨胀
前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分析
梳理设计需求 建构需求模型
研究方案的完善
构思设计方案 寻求突破口
文献研读
预实验
谢谢聆听!

实验室污水处理详细方案

实验室污水处理详细方案

实验室污水处理详细方案一、背景介绍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场所,其日常运作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其中含有各种有机物、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等。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员健康,实验室污水需要经过专门的处理才干排放或者回收利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污水处理的方案。

二、污水处理工艺1.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大部份油脂。

常用的方法包括格栅过滤、沉淀池和油水分离器等。

格栅过滤可以去除较大的固体颗粒,沉淀池则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去除较小的悬浮物,而油水分离器则用于分离污水中的油脂。

2.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将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

生物膜法则是在固定载体上生长微生物膜,通过微生物膜的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

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主要是对生化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达到更高的水质要求。

常用的方法包括吸附、活性炭过滤和紫外线消毒等。

吸附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活性炭过滤则可以去除有机物和异味物质,而紫外线消毒则可以杀灭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三、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1. 格栅过滤器格栅过滤器是用于去除污水中较大固体颗粒的设备,其结构包括格栅和清污机构。

格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间距和材料,以适应不同的污水处理要求。

2. 沉淀池沉淀池是用于去除污水中较小悬浮物的设备,其通过延长污水停留时间,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将悬浮物沉淀到池底。

沉淀池的设计应考虑到污水流量、停留时间和污泥的排放等因素。

3. 活性污泥池活性污泥池是用于生化处理的设备,其内部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通过与污水接触降解有机物。

活性污泥池的设计应考虑到污水的水质、氧气供应和污泥的回流等因素。

4. 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是用于生化处理的设备,其通过在固定载体上生长微生物膜,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

生物膜反应器的设计应考虑到载体的选择、通气方式和污泥的回流等因素。

城市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活性污泥法)

城市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活性污泥法)

目录第一部分启动-污泥的驯化和培养 0第二部分运行-运行工艺指标的控制 (1)第三部分运行中异常问题的处理 (3)第四部分停运参考方案 (12)第一部分启动—污泥的驯化和培养一、调试启动基本流程系统启动主要分3个阶段闷曝培养→连续进水驯化→稳定进水试运行具体操作方案如下:1、投加菌种将曝气池注满有机废水(或用清水混合桔水至COD>300mg/L),按曝气池蓄水量的0。

5%~0。

8%向曝气池中投加脱水活性污泥,尽量在2天内投加完毕。

2、培菌步骤当有菌种进入曝气池时,无论菌种是否投加完毕,必须立即开始培菌步骤.(1)闷曝:所有曝气机的搅拌都开启,各转角的曝气机风机开启,剩余风机暂不开.根据自控仪表显示的溶解氧变化调整曝气机风机的开停数量使溶解氧保持在1。

5~2.5mg/L之间。

在污泥量少,供氧有富余时闷曝3~5小时后进入静沉步骤。

(2)静沉:将所有曝气机停止0.5~1小时.需要注意的是开始静沉前,应将溶解氧提高到2。

5~3mg/L之间。

(3)间歇补充废水:按(1)→(2)→(1)的顺序不断反复上述步骤,当监测到的COD 值较最初降低了50%时,向曝气池补充设计处理量50%的有机废水.以前2次进水时间间隔为基准安排进水时间,并且每天将此间隔缩短1半。

(4)完成培菌:经过5—7天的培养,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达到1500mg/L左右时,可以进入驯化步骤。

3、驯化步骤:按设计处理量的30%左右连续进水,溶解氧控制在1.5-3mg/L之间,在系统正常运行前提下每天按现有处理量的10%递增进水,直到达到设计处理量。

4、试运行:控制方法参看运行管理相关章节二、多系统调试步骤:如果为多曝气池的并联系统则应该先在其中1个池子中进行培菌,当污泥浓度达到1000mg/L以上时将一半污泥放至另一个池培养,如此反复直到所有池子都达到设计浓度时培菌完成。

三、溶解氧控制方法说明闷曝期间的溶解氧控制是较为灵活的。

在污泥浓度较低的调试阶段设备的充氧效率非常高,设备全开可以在短短1小时内将曝气池溶解氧从0提高到4mg/L。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

污水处理实验报告三篇一、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实验报告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有机物的降解和微生物的去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考察活性污泥的生物降解能力。

实验过程中,我们收集了来自生活污水管道的污水样品,并在实验室中将其投入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降解剂和调整剂。

之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测量。

首先,我们观察到添加降解剂后,污水中的悬浮物显著减少。

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已经增多,并且有机物浓度有所下降。

随后,我们对处理后的污水样品进行了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的测量。

结果显示,经过活性污泥法处理后,污水中的COD和BOD 浓度均有明显下降,达到了污水排放标准。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活性污泥法可以有效地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然而,我们也发现实验过程中温度和搅拌速度对活性污泥的生物降解能力有一定影响。

下一步,我们计划进一步研究不同操作条件下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以寻找最佳的处理方案。

二、借助植物的生物吸附作用处理污水的实验报告植物的生物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这在污水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植物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分析植物吸附机制。

实验中,我们收集了来自工业废水的样品,并选择了几种植物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在容器中加入污水样品,将植物的根部浸入水中,并适量调整温度和光照条件。

随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和测量。

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吸附效果不同。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植物根系的生理特性、表面积以及根部与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对吸附效果有重要影响。

本次实验表明,借助植物的生物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

然而,植物吸附作用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植物种类、环境条件等。

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究植物吸附机制,并寻找适合污水处理的高效植物种类。

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污水处理方案范文1.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的处理方式。

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植物净化法。

活性污泥法通过将废水与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接触,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但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和大量的能源供应。

生物膜法是通过在人工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从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生物膜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但需要考虑膜污染和维护的问题。

植物净化法是通过植物根系和微生物一起处理废水,利用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和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植物净化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但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去除能力有限。

2.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是通过改变废水中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来进行处理的方法。

沉淀是一种将悬浮物质通过重力沉积到废水底部的方法。

通过添加絮凝剂和调节pH值可以提高沉淀效果。

但沉淀处理对于溶解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

吸附是将废水中的污染物附着在吸附剂上的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沸石、陶粒等。

吸附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吸附剂的再生和处理后的废物处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氧化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无机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高锰酸钾、氯等。

氧化剂的选择和使用量需要根据废水的特性进行合理调整。

3.其他处理技术除了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还有一些其他的污水处理技术。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废水中的微生物的方法。

紫外线消毒具有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需要较高的能源投入。

反渗透是通过逆向渗透膜将废水中的溶解物质和微生物分离的方法。

反渗透技术可以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但需要较高的能源和维护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实验实验方

实验一: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1. 实验目的:
(1)了解SBR工艺原理。

(2)掌握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挂膜)过程;
2.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的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组成。

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个生化系统的运行,必须要有活性污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物相。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 即营养物质、溶解氧、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等, 在这种情况下, 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 而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 并最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3.实验设备与材料
(1)SBR模型,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
(2)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
(3)生活废水(人工模拟配制)
(4)100mL量筒
4. 实验步骤
第1天,投加30%活性污泥及生活污水,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内循环运转。

第3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50%。

第5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70%。

第7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100%。

每天观察活性污泥生长状况。

5.实验观察与数据整理。

每天记录:
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内的活性污泥生长状况(每天测量SV30,方法见实验二,观察污泥量)。

6.结果分析
对2种类型工艺的污泥驯化过程进行讨论分析。

实验二:活性污泥性质测定实验
1. 实验目的:
(1)了解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完成的污泥性状;
(2)加深对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等工艺活性污泥性能的理解;
(3)掌握常规污泥性质(SV30、MLSS、SVI)的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

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

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

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它们与剩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

SV30一般是描述污泥的沉降性能。

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在100左右有为宜。

MLSS描述污泥浓度,跟活性污泥生长状况和活性有关。

参考污水厂活性污泥培养驯化过程,是否驯化完成一般综合有机物去除率、活性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河微型动物情况等进行判断。

当有机物(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数据参考实验三),MLSS达到3000mg/L,SV30>30%, SVI在100左右。

3. 实验设备和试剂
(1)电子天平;
(2)烘箱和干燥皿;
(3)真空过滤装置(布氏漏斗);
(4)定量滤纸;
(5)100mL量筒;
4. 实验步骤
(1) 污泥沉降比SV(%):取混合均匀的泥水混合液100mL置于100mL量筒中,静置30min后,观察沉降的污泥占整个混合液的比例,记下结果。

(2) 污泥浓度MLSS:就是单位体积的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污泥的干重,实际上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数量,单位为mg/L。

①测定方法
a.将滤纸放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b.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称量并记录(W1)。

c.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入漏斗,过滤(用水冲净量筒,水也倒入漏斗)。

d.将载有污泥的滤纸折叠成1/4圆后放入烘箱(105℃)中烘干至恒重,称量并记录(W2)。

②计算
计算污泥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