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视觉的色彩疲劳-精品

合集下载

视觉错觉PPT课件

视觉错觉PPT课件

运动错觉
菲洛错觉(Phi Phenomenon)
当一系列静止的图像以适当的时间和空间间隔呈现时,人们会感知到连续的运动。
自动运动错觉
在静态图像中感知到运动,例如在黑暗环境中长时间注视一个光点,光点似乎会移动。
运动后效错觉
观察一个移动物体后,视线转向静止物体时,静止物体似乎会沿着相反方向移动。
深度与立体感错觉
05
视觉错觉在生活中的影响
视觉错觉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道路交通标Leabharlann 设计不合理的交通标志设计可能引发驾驶员的视觉错觉,导致误判或 忽视重要信息。
夜间驾驶视线受限
夜间驾驶时,由于光线不足和车灯照射范围有限,驾驶员可能产生 视觉错觉,增加事故风险。
驾驶员疲劳与注意力分散
长时间驾驶或注意力不集中时,驾驶员更容易受到视觉错觉的干扰 ,影响行车安全。
分类
根据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视觉 错觉可分为几何错觉、色彩错觉 、运动错觉等。
视觉错觉的生理基础
眼睛结构
人眼具有复杂的结构,包括角膜、晶 状体、视网膜等,这些结构在处理光 线和图像时可能产生误差。
神经传导
视觉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导过程中 ,可能受到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号 传递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视觉错觉的 产生。
视觉错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色彩搭配与图案设计
巧妙的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可以利用视觉错觉原理,使服装更具 时尚感和吸引力。
身材修饰与视觉效果
通过合理的服装款式和剪裁,可以运用视觉错觉原理修饰身材, 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面料质感与立体效果
不同面料的选择和处理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错觉效果,增强 服装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视觉错觉在广告排版中的应用

护眼颜色参数值

护眼颜色参数值

护眼颜色参数值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设备,而眼部问题也愈发严重,护眼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而护眼颜色参数值就是帮助我们减缓眼部疲劳,保护视力的有效手段。

下面将从什么是护眼颜色、如何设置护眼颜色以及护眼颜色参数值的选择三个方面来阐述。

什么是护眼颜色一般来说,我们使用电子设备时,会长时间地注视屏幕,然而对于电子设备来说,为了达到更佳的色彩表现,通常使用了较高的色温。

色温过高容易刺激我们的视觉,导致眼部疲劳。

护眼颜色是指通过改变屏幕色温及亮度的方式,保护我们的视力,缓解眼部疲劳。

如何设置护眼颜色在使用电脑等电子设备时,调整屏幕的色温和亮度可以帮助保护我们的眼睛。

下面是一些具体操作步骤:1.了解自己的设备:每种电子设备都有独特的显示设置,可以先进入设备的显示设置界面找到自己的设备类型,学习如何设置。

2.调整屏幕亮度:较暗的屏幕可以缓解眼部疲劳。

可以先将亮度调整到最低,然后逐步调整到自己感觉最舒服的亮度。

3.调整色温:每个人的眼睛色彩感受不同,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习惯选择颜色,比如自然或温暖等。

默认选择“自然”或者“色温调节”,然后手动调整屏幕色温即可。

护眼颜色参数值的选择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护眼颜色参数值是很重要的,因为不合适的颜色搭配容易导致眼部不适。

下面是一些护眼颜色的参数值选择建议:1.普通白天使用建议调节:屏幕亮度60%-80%,色温100K-3500K,这种色温可以减少蓝色光的刺激,比较适用于白天时间段的使用。

2.夜间使用建议调节:屏幕亮度20%-40%,色温3000K-5800K,由于夜间光线相对更暗,屏幕亮度可以适当调低,色温可以偏暖,可以有效缓解光线刺激。

总之,护眼颜色参数值可以有效缓解人们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视觉疲劳,保护眼卫。

合理的护眼颜色参数值的选择是需要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过程,可以结合自己的视力情况、日常习惯和使用时间等要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护眼颜色。

利用对比色增强作品视觉冲击力

利用对比色增强作品视觉冲击力

利用对比色增强作品视觉冲击力
在设计作品时,利用对比色可以有效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使其更加引人注目和吸引观众的注意。

对比色是指在色轮中处于相对位置的两种颜色,它们的对比度非常高,能够在作品中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

通过对比色的运用,可以突出作品中的重点内容,引导观众的视线,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在平面设计中,黑白对比色常常被运用,黑色代表着神秘和权威,而白色则代表清新和纯洁,二者形成极强的对比,使得作品更加突出和有吸引力。

此外,利用对比色还可以增加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使其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插画设计中,通过运用冷暖色对比,可以使作品中的人物或物体更加立体和具有立体感,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不仅在平面设计和插画中,利用对比色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也有广泛的运用。

对比色可以帮助设计师突出建筑物的特色,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动感,使建筑物更加吸引人眼球,营造出独特且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

总的来说,利用对比色可以有效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使其更加引人注目和吸引观众的注意。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和风格选择合适的对比色,运用其特性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通过对比色的巧妙运用,作品将会更具视觉吸引力和表现力,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色彩视错觉

色彩视错觉

色彩视错觉引言:视错觉是指由于大脑对感官输入的处理方式而引起的主观错觉。

这些错觉可能是因为大脑对信息的解释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或者由于感官信息的不完整或过载所造成的。

而色彩视错觉则是在色彩感知中出现的错觉现象。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色彩视错觉现象,以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放在一起时,相对于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视觉效应的变化。

常见的色彩对比效应包括色彩互补对比、色彩明暗对比和色彩饱和度对比等。

1. 色彩互补对比当两种互为互补色的颜色放在一起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对比效果。

例如,红色和绿色、蓝色和橙色等互补色放在一起时,它们会相互增强,产生更强烈的对比感。

这种对比效应在艺术设计和广告中经常被用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2. 色彩明暗对比色彩明暗对比是指明亮和暗淡颜色放在一起时所形成的对比效果。

明亮的颜色会使暗淡的颜色显得更加突出,而暗淡的颜色会使明亮的颜色看起来更加鲜艳。

这种对比效应可以用来创造更加立体和丰富的色彩效果。

3. 色彩饱和度对比色彩饱和度对比是指高饱和度和低饱和度颜色放在一起时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高饱和度的颜色会使低饱和度的颜色看起来更加灰暗和无力,而低饱和度的颜色会使高饱和度的颜色看起来更加醒目和强烈。

二、色彩盲点色彩盲点是指视网膜上没有光感受器的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盲点。

人类的盲点位于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地方,所以在这个区域上是没有视觉信息的。

尽管盲点没有光感受器,但我们却不会察觉到它的存在。

这是因为大脑会用周围的信息填补盲点的位置。

这种填补现象使我们产生错觉,即在盲点的位置我们依然能看到周围的景象。

三、色彩共振色彩共振是指两种或多种颜色放在一起时,它们会相互影响,产生一种与单独存在时不同的视觉效果。

这种效果是由于颜色的波长和频率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常见的色彩共振效应包括色彩融合和色彩鉴别。

在色彩融合中,当两种或多种颜色以特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时,它们会形成一个新的颜色。

《色彩运用技巧让你的PPT更加和谐美观》

《色彩运用技巧让你的PPT更加和谐美观》

《色彩运用技巧让你的PPT更加和谐美观》在设计PPT时,色彩的选择与运用极其重要。

它不仅影响观众的第一印象,还关系到信息的有效传达。

巧妙的色彩运用能够提升视觉吸引力,并增强内容的可读性。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色彩运用技巧,帮助你打造出更具和谐美感的PPT。

理解色彩心理学不同的颜色能传达不同的情感与信息。

例如,蓝色往往给人以信任与专业感;红色则显得热情与活力;绿色通常与宁静和自然相关。

了解色彩的心理效应,有助于你选择适合主题和目标受众的色调。

在进行主题选择时,可以考虑将主要颜色与公司或品牌色结合,既能保持品牌一致性,又能营造出和谐的视觉效果。

某些行业也有其主流色彩。

例如,科技行业常用冷色调,而金融行业则倾向于稳重的暖色调。

配色方案的选择合理的配色方案是PPT设计的核心。

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常见的配色模式:互补色:在色轮上距离相对较远的颜色组合,能够产生强烈对比,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例如蓝色和橙色的搭配。

同类色:选用色轮上相邻的颜色,给人一种和谐、自然的感觉,适用于需要展示平和氛围的场合。

例如,蓝绿和蓝色的结合,能让人感觉清新且协调。

三色组合:选择色轮上等分的三种颜色,可以创造出动态的效果,而不会显得过于吵闹。

例如红、黄、蓝的组合,能够同时传达活力、热情与稳定性。

坚持简洁原则,尽量控制主色调。

通常情况下,3-4种颜色即可满足大部分PPT设计需求,过多的颜色会使视觉效果显得杂乱。

色彩的明度与饱和度在选择颜色时,明度和饱和度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

明度决定了颜色的深浅,而饱和度则影响颜色的鲜艳度。

明亮的、饱和的颜色通常会吸引眼球,而偏暗的和低饱和度的颜色则显得更加沉稳。

利用这些特性,设计中可以通过明度和饱和度的变化,来突出遵循的主要内容或重要信息。

例如,在展示核心数据时,可以使用高饱和、高明度的颜色,而背景部分则使用较低饱和度的色调,确保内容清晰。

色彩与排版的结合为了提升整体的视觉美感,色彩和排版的搭配显得尤为重要。

护眼配色方案

护眼配色方案

护眼配色方案随着现代人对于电子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于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也越来越长。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仅容易引发眼部疲劳和干涩,还可能导致视力下降。

因此,选择合适的护眼配色方案对于保护视力和眼睛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护眼配色方案,帮助您在使用电子设备时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1.暖色调配色方案暖色调的配色方案主要以红、橙、黄色为主,这些颜色都具有带给人们温暖感觉的特点。

相比之下,冷色调如蓝色、紫色等对眼睛刺激较大,容易导致视疲劳。

因此,选择暖色调的配色方案,可以有效减轻眼睛负担。

2.高对比度配色方案高对比度的配色方案指的是色彩之间的明暗差异更大。

这样的配色方案能够增强文字和背景之间的辨识度,让文字更加清晰易读。

根据科学研究,黑色文字配合白色背景具有最佳的对比度。

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其他颜色,但要务必保证文字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足够明显。

3.柔和色调配色方案柔和色调的配色方案是指选择鲜明但不刺眼的颜色进行搭配。

这样的配色方案可以使眼睛得到充分的放松,减少对光线的刺激。

例如,采用淡绿色搭配米白色、浅蓝色搭配淡黄色等,都可以营造出一种温和而舒适的视觉效果。

4.低亮度配色方案过高的亮度会让眼睛感到刺激,加剧视觉疲劳。

因此,选择合适的亮度是保护眼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可以调低屏幕的亮度,或者选择较为柔和的亮度模式。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显示器的对比度和色温来降低眩光和刺激,进一步减轻眼睛的疲劳。

5.自然色彩配色方案自然色彩的配色方案是模仿大自然中的色彩组合。

大自然中的色彩通常带有一种平和、舒适的感觉,这种感觉也能够帮助我们放松眼睛和大脑。

因此,选择自然色彩的配色方案,如浅绿色、淡蓝色、柔和的土黄色等,可以有效减少眼睛疲劳。

综上所述,保护眼睛健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护眼配色方案可以有效减轻眼睛的负担,保护视力,降低眼睛疲劳。

暖色调、高对比度、柔和色调、低亮度和自然色彩等配色方案都是值得尝试的选择。

如何设置电脑的屏幕亮度和色彩校准

如何设置电脑的屏幕亮度和色彩校准

如何设置电脑的屏幕亮度和色彩校准作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脑屏幕在保证我们良好视觉体验的同时,也需要经过正确的亮度和色彩校准。

合理的屏幕设置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视觉舒适度,还可以减少眼睛疲劳和视觉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设置电脑屏幕的亮度和色彩校准,以帮助大家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一、调整屏幕亮度1. 找到屏幕亮度调节按钮:大部分电脑和显示器上都有亮度调节按钮,通常位于显示器的正面、侧面或后面。

根据自己的显示器型号,找到相应的按钮。

2. 调整亮度设置: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环境需求,适当调整屏幕亮度。

在亮度调节按钮上点击或旋转,逐渐调整屏幕亮度,直到满足你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亮度设置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对眼睛产生负面影响,所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亮度水平是很重要的。

3. 使用系统亮度调节:除了屏幕上的物理按钮,大部分操作系统也提供了亮度调节功能。

在Windows系统中,可通过“开始菜单 - 设置 - 系统 - 显示”进入显示设置页面,找到“屏幕亮度和睡眠时间”选项,通过滑块或加减号调节亮度。

在Mac系统中,可通过“系统偏好设置 - 显示器”进入显示设置页面,也可以通过滑块或加减号调节亮度。

二、进行屏幕色彩校准1. 运行屏幕校准工具:现代操作系统通常都提供了屏幕校准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进行色彩调整。

在Windows系统中,可通过“控制面板 -颜色管理 - 设备”找到“校准现有显示器”选项,并依据提示进行校准。

在Mac系统中,可通过“系统偏好设置 - 显示器 - 颜色”找到“校准”按钮,然后按照指引进行校准。

2. 跟随校准向导进行调整:校准工具通常会显示一系列测试图像和调整向导,根据图像和向导的指引,逐步调整色调、亮度、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等参数,以达到最佳的色彩效果。

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3. 验证校准结果:完成色彩校准后,可以使用一些测试图像来验证校准结果。

网上有很多提供色彩校准测试的网站,通过进行一些视觉检查,判断屏幕的色彩是否还原真实和准确。

视光红绿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视光红绿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视光红绿平衡的原理及应用1. 概述视光红绿平衡是指通过调节红色和绿色光的比例来达到视觉系统的平衡状态。

这一原理在视觉矫正、色彩诊断和眼镜定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原理视觉系统对于红、绿光的敏感度不同,光线进入眼睛后,经过视网膜上的色感细胞处理,产生不同的神经信号。

通过调节红、绿光的比例,可以改变视觉系统的感知结果。

3. 优势视光红绿平衡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 改善色彩识别能力:正常的视觉系统可以准确识别并区分红色和绿色,而对于红绿色盲的人来说,这种能力受到了限制。

通过平衡红、绿光的比例,可以提高色彩识别能力,帮助色盲患者正常进行日常活动。

- 调节视觉疲劳: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过度用眼会导致视觉疲劳。

视光红绿平衡可以调节光线的比例,减轻视觉疲劳,提高视觉舒适度。

- 改善视觉效果:对于一些视觉问题,如散光、眼震等,视光红绿平衡可以通过调节光线比例来改善视觉效果,提高视力。

4. 应用视光红绿平衡技术在以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4.1 视觉矫正视觉矫正是视光红绿平衡的主要应用之一。

通过调节红、绿光的比例,可以帮助色盲患者获得更好的色彩识别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4.2 色彩诊断色彩诊断是通过观察眼睛对于不同颜色的反应来诊断患者的健康状态。

视光红绿平衡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色彩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3 眼镜定制视光红绿平衡技术在眼镜定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患者的视觉问题,医生可以调节眼镜的光线比例,以达到最佳的视觉矫正效果。

5. 总结视光红绿平衡技术通过调节红、绿光的比例来改善视觉系统的平衡状态,延伸了视觉矫正、色彩诊断和眼镜定制等领域的应用。

它的优势包括改善色彩识别能力、调节视觉疲劳和改善视觉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加,视光红绿平衡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疲劳问题探析【第一章】基于视觉疲劳的视觉传达优化设计探究绪论【第二章】视觉的解说【3.1】视觉的色彩疲劳【3.2】视觉的形象疲劳【3.3 3.4】视觉的心理疲劳【4.1】web端网页视觉疲劳分析【4.2】移动端手机界面视觉疲劳分析【4.3 4.4】传统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视觉疲劳分析【第五章】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缓解视觉疲劳的方法【第六章】眼与心的互动-寻找视觉舒适感与设计的平衡【结论/】视觉传达中缓解视觉疲劳的设计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第 3 章视觉疲劳产生的原理何为视觉疲劳?从互联网或书上,查阅很多资料,对疲劳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科学家认为,疲劳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或者说是因为过度活动而造成暂时性机能降低时生理和心理状态的综合性变化。

我们这要说明的则是人们在浏览一些网页或书籍的时间过长,容易出现视觉疲劳,这是视觉疲劳形成的一个方面。

有研究表明,使用电脑终端工作的人,眼睛在电脑屏幕、键盘、文件等来回移动,频繁的移动会使人出现眼睛酸痛等症状。

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有字体字号、屏幕亮度、分辨率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网络终端媒介是导致视觉疲劳的其中一个原因,传统媒介中也有造成视觉疲劳的因素,只是没有网络终端体现的如此明显。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新媒体设备已然成了传统媒介的替代品,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这些媒介带给视觉的疲劳。

性别的差异和内外因素也对视觉疲劳的产生存在着影响。

男性和女性的眼动和关注点的不同,不同的媒介对他们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视觉影响。

调查发现,女性的眼睛相比男性而言更容易产生疲劳。

而且,视觉疲劳绝对受到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一个人精神压力大的时候,会主观感觉到眼部不适。

当然视觉疲劳也受一定程度的生理影响,人的视觉在一生中会一直产生变化,诸如年龄的大小,眼睛的疾病等因素变化也导致不同程度的视觉疲劳。

从设计的角度来讲,像人们的过度用眼,例如:过长时间的看书或看电脑、手机,会造成视觉疲劳。

不良的排版、颜色、或者是屏幕闪烁也是可能造成我们的视觉疲劳的原因。

视觉疲劳易导致心理上的焦躁,比如,环境导视指引不清,网页信息庞杂,画面混乱都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很大程度可以形成使用者的阅读障碍,造成用户使用不便的同时也导致了心理上的焦躁和疲劳,甚至伴随生理上的眼干眼涩,头疼头晕,所以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或尽量避免易造成视觉疲劳的设计。

3.1 视觉的色彩疲劳3.1.1 色彩的视觉感知在不同色彩对比中,视觉也会产生不同的感知。

(图 9)是我在研究生期间学习的 NCS 色彩系统当中的色块练习,图中两块灰色是相同的,但由于底色不同,使人感觉到上面的灰色块比下面的灰色块深。

(图 10)中间没有深浅的灰色带,放在由黑到白渐变的底色上,对比之下,使得中间的灰色带显得左亮右暗。

色彩的对比变化很复杂。

各种不同的色并列时,会产生色相、明度和纯度等种种变化。

例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等称为“对比色”或“相对色”,这类色具有互不协调和可以协调的双重性格。

正如前文曾经提到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其对比结果就是红愈见其红,绿愈见其绿。

又如橙色,放在白色背景上,显出红色的味道,放在黑色背景上,则显得有些黄味,把它们同一时间平行观测,则感到白色底的橙色比黑色底的橙色色相更纯。

黑白对比的图形(图 11),在白线交叉处的白色不如黑块间的白色,显得略微灰些。

导致人眼在看到这张图时,黑块与黑块间出现了灰色斑点,忽现忽灭。

由此可见,色与色之间的对比会产生无穷的变换,应用不当也会产生视觉疲劳,在进行一个设计时,每一个颜色的选择和明暗变化都会引起色彩的变化并由此引发观看者视觉和心理的变化。

视觉生理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超过视觉可分辨的量,外形和色差的可识别性也就消失了。

例如,眼睛会把混在一起的各种微小的色彩像素看成统一的色调。

又如,推远来看混合镶嵌的多彩马赛克墙面,便是一种综合色调,这是因为空间模糊了单元之间的差别。

这种面积交叠的对比我们以前可能从来没有仔细注意过,但是应用的却越来越多了。

一个色块的分解与其他颜色的融合,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图 12)色彩也是有温度的,夏天的时候,穿着黑色衣服和白色衣服,在阳光的照射下,黑色衣服更加吸热,这是由于白色物体反射阳光最厉害,黑色物体吸收阳光最厉害,而反射最差,色彩的这种温度变化是物理因素造成的。

而现实生活中,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闭上眼睛,用手同时去摸红色的纸和蓝色的纸,并不会感到红纸特别暖而蓝纸特别冷,但是睁开眼睛看这两种颜色,却感到红比蓝暖。

这就是人的视觉心理,由于人的联想造成的,而这些联想,全都是来自人们生活中的自然经验。

例如,看到黄色时,人们会联想阳光和火焰的温暖,看到湛蓝的天空和绿色会想到海水并且感觉凉爽等。

因此,色彩中分冷暖色系。

在设计的应用中要充分的考虑到这种因素带给人的视觉感受。

色彩也会给我们带来重量的感觉,同一个物体,涂上黑色就会觉得重,涂上白色就感觉轻,这也是人的心理联想造成的,一件物体绝不会因为它的颜色而增减重量。

白色的东西之所以是人觉得轻只是由于我们看见白色的时候不知不觉联想到白云,棉花等轻质物,这也是生活的视觉经验所致。

而看到黑色,就联想黑色的重物、所以视觉的黑色让人觉得重。

同时,黑色也有庄重,沉重之感。

色彩的重量感以明度影响最大,暗色最重,明色则感觉轻。

同时,彩度强的暖色感觉重,彩度弱的令色感觉轻。

设计中常常需要运用的到,除了一些工业产品里运用到颜色轻重关系之外,在平面设计,网站设计中也涉及的到。

不仅如此,医院的设色多为白色、淡蓝色这些轻质的颜色,首先给人冷静感,洁净之感。

另外,在白色之上最易发现脏污,可以及时处理,防止细菌感染。

相反的,假如医院使用一些深沉色,灰黑色,会加重病人或家属沉重的感觉,在这里也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就是,无论中外,在葬礼的用色无外乎都是黑白或灰色,如果医院使用类似的颜色,会使人产生联想,使人沉重,悲伤,不利于病人的康复也不利于医护人员的工作。

在同一距离观察不同的色彩,暖和浅色感觉近,冷和深色感觉远,这种距离错觉以色相和明度的影响为最大。

一般高明度的暖色系色彩感觉凸出扩大,所以也称近感色或前进色;低明度冷色系色彩感觉后退缩小,所以也称后退色或远感色。

有关色彩前进、后退的感觉中:黄和白的明度最高,视觉效果便很突出;青和紫明度最低,所以相比较而言是向后退了,但绿色在较暗处也有视觉的凸出感。

色彩的识别距离与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对比越强烈,识别距离越远,明度越接近,识别距离越近。

如在黑色背景上面有各色圆点(图 13)。

色彩在视觉上产生的距离感,可以运用在平时的设计当中,调整物体的尺寸距离,控制远近效果。

在作品和包装设计中,常用色彩的不同距离感觉来提升主次。

在戏剧舞台设计中,为了使平面的背景布更具有立体感,除了在明部用亮而暖的色,暗部用冷而暗的色之外,还在亮部用暖光打,暗部用冷光打。

一些危险警示的信号多用红色,引起人们视觉感官上的注意。

小时候,老师批改作业,修改文章,一般用红色,以加深印象,引起注意。

所以,作业本、练习本、稿纸等,都采用灰蓝,或蓝绿色。

为了达到更好的视觉设计效果,必须将背景与主体同时考虑。

色彩还有很强的味道表现力。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长期在生活中,用色彩来辨别食物的美味程度和好坏。

在美国的色彩研究所里,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将咖啡煮沸后,分盛于三个杯子中,然后依次倒入三个分别贴有黄、红、绿不同颜色标签的杯中,让几个人品尝。

结果,这些品尝者感到黄色标签杯中的咖啡味淡,贴有绿色标签的杯中咖啡味酸,贴有红色标签的杯中的咖啡美味香浓。

上述例子说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食品本身及包装食品的颜色能左右商品的味道。

因此在进行包装设计中,色彩的选择和配置也是一个商品销售成败的关键所在。

要是我们留心各种食品包装色彩,会发现红色,黄色占大多数。

巧克力等都用暖色,例如红色或咖啡色等。

如用蓝色,就给人不想吃或不是食品的感觉。

比如(图 14)德芙巧克力包装,牛奶巧克力采用棕色,黑巧克力采用红色,果仁巧克力采用蓝色,当然包装大部分颜色分布是棕色调。

但其实这里面的黑巧克力是味苦不甜的一款,感觉是比较冷静的一个口味,不像普通巧克力给人的甜腻幸福感。

其实更适合蓝色,反而果仁巧克力应该用红色或黄色等暖色,使人联想的到果仁的颜色最为佳。

从这款包装的视觉角度来说,确实给观者一点小小的误导。

在人体中没有蓝色,即使有也是静脉一类,使人感到不快。

点心食品等,是促进人体成长的,故以暖色为主。

使人有热量感,增添食欲。

(图 15)是一些冷色食物,大家看了无不觉得恶心,反胃,感觉无法进食。

这也是一些减肥专家建议多进食冷色食物可有助于减重的原因。

人的心理反应是极其复杂的。

在药品包装中,除了一些滋补的药采用红色外,其他药物多用蓝、绿、灰等色。

尤其止痛退热止血、镇定等药物,更是多使用蓝色或绿色来起到镇定冷静的效果。

3.1.2 色彩的视觉疲劳每一种色彩都对我们有着独一无二的影响。

即便是某种色彩最细微的变动,都能对我们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色彩会不会使我们的视觉包括身体机能疲劳呢,答案是肯定的。

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会使人疲劳,在设计中的色彩处理不好,亦会使人疲劳。

一般来说,使人易于疲劳的色彩,暖色系比冷色系更甚,绿色不是很明显。

当色相一起使用时,对比强烈,明度彩度相差大的,易于使人疲劳。

色彩的疲劳能引起彩度减弱,明度升高,色彩逐渐呈现灰色,这种现象称为色觉的褪色现象,也叫色彩的疲劳错觉。

这种疲劳错觉,在进行各种色彩设计时都应充分注意,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以红色为例,它是可见光波中得最长光波,视觉刺激强度大,醒目程度高,因此常见于警示、振奋精神之用,后来社会赋予其的象征意义也与这个特点不无关系。

视觉心家的实验证明:由红色的长久刺激可以导致视神经疲劳,视觉生理会本能地需要绿色作为补偿,所以在久视红色之后,把眼睛立刻转向白纸,可以在白纸上“自动”产生绿色的幻觉,这种现象被称作心理补色效应,也有视觉暂留的说法,后文会详述。

“万绿丛中一点红”具有美感,说明这种比例的色彩对比适宜人的视觉生理。

由此可见,视觉色彩取决于物理特性和人的视觉生理特点在心理上的反应,在这有心与物的统一。

在学习和休息等要求清净的场所,如果满眼是红红绿绿的鲜艳夺目的色彩就会使人感到眼花缭乱,心情烦躁。

如果展览会和公园的布置也是这样,就会使人很不愉快,因而想尽早离开。

(颜色对比强烈可以适用于吸引人眼球的时候,不适宜长时间观看,如果是长时使用又要注意体块分割)又如黑板,由于黑白对比太强,易使学生眼睛疲劳而至近视,因为黑白对比十分强烈,不宜长时间观看。

如果只有黑板,最好不用白粉笔书写,用黄色或粉红色等书写,以减少明度差。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也应运而生,解决了传统黑板只有板书,单一的颜色等问题,但是视觉疲劳的问题仍然出现,这里的问题,后面会进行说明,黑板可以不用“黑”色,采用不反光的绿色毛玻璃,有利于保护眼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