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肺部感染分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多重感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病例报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多重感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葛书亚, 孟美丽, 傅 磊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多重感染; 噬血细胞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512.91;R593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9-7708 ( 2021) 03-0349-04DOI: 10.16718/j.1009-7708.2021.03.019Hemophagocytic syndrome secondary to multiple infections in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 one case reportGE Shuya, MENG Meili, FU Lei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20, China )作者单位: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安徽蚌埠 233020。
第一作者简介: 葛书亚(1994—),女,大学本科,医师,主要从事血液系统疾病研究。
通信作者:傅磊,E-mail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表现为CD4+T 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肿瘤和其他少见疾病的发生[1]。
本院收治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患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 )、EB 病毒(EBV )、巨细胞病毒(CMV )及葡萄球菌多重感染,且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 ),此类病例罕见,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
因“头昏、乏力5个月余,加重伴发热10 d ”于2018年9月15日入院。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病情确诊后的心理失常表现及问题处理

7 ・ 2
山西医药杂志 20 年 1月第 3 卷 第 1 09 8 期下丰月 SaxMe , na 09V 1 8N e e n hni d J ur 20 ,o. ,o 1h c d Ja y 3 t so
14 咽鼓管 : . 婴儿的咽鼓管宽直且短, 呈水平位 , 上呼吸道
校 .30 0 0 3 0
2 1 呼吸调节和呼 吸节律 : . 呼吸动作由大脑皮质的呼吸中
枢调节 , 其调节作用随年龄增加 而增 强。婴幼儿 由于呼 吸
获 得性 免疫 缺陷 综合 征患 者病 情 确诊 后 的 心 理 失常 表现 及 问题处 理
15 喉 :  ̄L . /J 喉部相对地较成人长 , J 为漏斗形 , 富含血管及
淋 巴组 织 , 易发 生 炎 性 肿 胀 。 由 于喉 腔 及 声 门部 较 狭 小 , 轻 度 炎 症 或 水 肿 时 , 易 发 生 呼 吸 困难 。 容
u l 肺回缩力 与胸廓 回缩力 比
成人小 , 即肺处于膨胀状态。当需氧量增加时 , 因其缓冲气 2 3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 是覆盖在肺泡表 面的一种软脂酰
3 临床 意 义
16 气管 、 . 支气管 : 婴幼 儿气管 、 管和毛细 支气管 的管 支气 腔相对狭窄 , 软骨柔软 、 弹力纤 维组织发育 不 良, 黏膜极 柔 弱, 富含血管 。黏液腺 分泌不 足 而较干 燥 , 黏膜 纤 毛运 动 差, 不能有 效地排除微生物 , 较易导致感染。由于炎症使 管 腔变得狭窄 , 引起呼 吸困难。气管较短 , 右侧 支气管 较直 , 似气管 的延伸 , 而左侧支气管则 自气管 的侧方分 出, 因此 支
乱 、 麻 痹 及 中毒 性 脑 病 等 。 肠
( 收稿 日期 :o 80 — 2 2 0 92 )
免疫抑制患者肺部感染特点

The characters of pulmonary infections in Immunocompromised Hosts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RICU 陶新曹
临床上免疫抑制患者不断增加
肿瘤放、化疗 白血病、淋巴瘤 器官移植:实体器官移植、骨髓移植、造 血干细胞移植 风湿免疫疾病、肾病等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行肺泡灌洗或或肺 活检,进行病毒分离或病理学检查。 标本接种至人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基中可分 离到巨细胞病毒; 病理检查使用特殊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 荧光法检测组织中的病毒抗原,敏感性较 高。 免疫缺陷患者可长期携带病毒,分泌物、 血液和尿液中也可分离出病毒,不一定是 肺炎的病原体。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诊断
血清血诊断:IgM—提示急性感染,阴性 转阳性或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价值; IgG—提示曾感染过CMV。 病毒抗原检测:目前最常用,检测外周血 白细胞内CMV抗原,是CMV活动性感染 重要标志,常检测的抗原为内层基质磷蛋 白PP65(CMV-PP65抗原)。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诊断
胸部X线表现呈非特异性,5%~10%的 有症状患者胸部X线可正常。
典型的X线表现为弥漫性肺间质浸润,以 网状结节影为主,由肺门向外扩展。 病情进展患者可迅速发展为肺泡实变,病 变广泛,呈向心性分布,与肺水肿相似。
肺孢子菌肺炎的检查
血气和肺功能:动脉血气常有低氧血症和 呼吸性碱中毒。肺功能检查肺活量和肺弥 散功能(DLCO)减低。 病原学检查: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 纤支镜肺活检做特异性的染色如吉姆萨 (Giemsa)染色、亚甲胺蓝(TBO)染 色等,查获含8个囊内小体的包虫为确诊 依据。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辅助检查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辅助检查(一)血常规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减少。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有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含空泡的单核细胞出现。
(二)免疫学检查1.抗-HIV抗体检测:HIV抗体筛查检测方法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随着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开展,也可采用快速检测。
HIV抗体确认试验常用的方法是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
筛查试验呈阴性反应可出具HIV-1(或HIV-2)抗体阴性报告。
一般经两次初筛均阳性者,只可出具“HIV抗体待复查”报告。
需再做确认试验,若阳性,方可出具HIV-1(或HIV-2)抗体阳性确认报告,并按规定做好咨询、保密和报告工作。
2.P24抗原检测:有助于HI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若阳性,可作为HIV感染的证据,特别在“窗口期”抗-HIV尚未出现时,更有意义。
3.CD4+T淋巴细胞检测:CD4+T淋巴细胞是HIV最主要的靶细胞,HIV感染人体后,出现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CD4+/CD8+比值倒置现象,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目前常用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方法为流式细胞术,可以直接获得CD4+T淋巴细胞数绝对值,若仅报告百分比,则可通过白细胞分类计数后换算为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
如无条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淋巴细胞,可用淋巴细胞绝对数作为参考。
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是: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病程进展,确定疾病分期和治疗时机,判断治疗效果和HIV感染者的临床并发症。
(三)病毒载量检测病毒载量一般用每毫升血浆中HIVRNA的拷贝数(拷贝/ml)来表示。
病毒载量测定常用方法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系统、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ASBA)技术、分支DNA 信号放大系统(bDNA)。
病毒载量测定的临床意义包括预测疾病进程、提供开始抗病毒治疗依据、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也可作为HIV感染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2018年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规范治疗及病例分析-最新医学文档

中性粒细胞减少与感染
细胞免疫缺陷
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多发生在儿童时代,常在成年之前死 于条件致病菌感染。临床所见者多为继发性者 器官移植、淋巴瘤、肿瘤接受化疗者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 者均可导致细胞免疫缺陷的发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患者亦属此类 细胞免疫缺陷者易于发生细胞内细菌感染、病毒、真菌、原 虫等感染 寄居于细胞内的细菌如:李斯特菌、布鲁氏菌、军团菌、结 核杆菌、鸟分支杆菌等。 病毒常见者有水痘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肝炎病毒等。疱 疹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以前者为常见。 引起的真菌感染主要为念珠菌、新形隐球菌和曲霉等条件致 病性真菌感染。接受器官移植患者、血液病患者接受大剂量 激素治疗或AIDS病人均易发生卡氏肺孢子虫病;接受器官 移植术后尚可发生弓形体感染。
T细胞和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
2.毛细血管扩张性共剂失调综合征(ataxia telangiectasia syndrome,AT)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Wiskott-Aldrich syndrome,WAS) 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病
吞噬细胞缺陷 1.慢性肉芽肿病 2.白细胞粘附缺陷 3.Chediak-Higashi 综合征(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吞噬作用受损
由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及吞噬细胞功能障碍所致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化疗后、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等;中性粒细胞功能不良见于蛋白缺 乏所致的营养不良、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肝硬化、 皮质激素治疗患者 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和速度 有关,粒细胞计数愈低,下降速度愈快,感染的发生率愈 高,病情亦愈严重 吞噬作用受损患者易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 革兰氏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金 葡菌、表葡菌,以及有荚膜的细菌、念珠菌、曲霉等
免疫抑制患者肺部感染影像学诊断思路-528-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528-免疫抑制患者肺部感染影像学诊断思路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一)免疫低下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常见影像征象及解读1、患病时肺部可出现碎石路征的疾病不包括()A、PCPB、PAPC、肺泡癌D、肉芽肿[正确答案]E、间质病变2、下列疾病患者不会出现肺部反晕征的是()A、真菌感染B、肺泡癌[正确答案]C、淋巴瘤样肉芽肿D、Wegner肉芽肿E、机化性肺炎3、免疫低下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常见影像伴随征象不包括()A、空洞B、空抛C、液气平D、蜂窝征[正确答案]E、胸水4、下列哪一项是肺部晕征的形态表现()A、弥漫毛玻璃B、小叶间隔和小叶内间隔增厚,呈网格状改变C、环状磨玻璃影包围结节和实变[正确答案]D、局灶性毛玻璃环绕新月形E、局灶性毛玻璃环形实变5、关于肺空洞相关概念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肺内病变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B、可分为单发和多发C、内壁均光滑[正确答案]D、厚壁(≥3mm)、薄壁(<3mm)E、常见于肺结核、肺脓肿、肺癌等(二)免疫缺陷患者肺内“渗出”的影像学鉴别1、下列疾病不属于肺实变的是()A、结核B、淋巴瘤C、哮喘[正确答案]D、GVHDE、药物性肺损伤2、引起肺部毛玻璃影的因素不包括()A、肺泡容积减小B、肺泡部分填充C、肺内灌注增加D、肺间质变薄[正确答案]E、肺泡壁增厚3、下列有关支气管(小叶性)肺炎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腺泡结节B、边界模糊,4-10mmC、单发,局限于一个肺叶[正确答案]D、气管壁可见增厚E、进展小叶、亚段、段实变4、不属于大叶性肺炎影像学特点的一项是()A、多发累及多个肺叶[正确答案]B、实变,支气管气相C、增强可见强化D、边缘可见毛玻璃E、起源于外周,贴近胸膜和叶间裂向中央进展5、下列疾病患者肺部可出现毛玻璃影的是()A、PTLDB、PCP[正确答案]C、GVHDD、结核E、真菌性肺炎(三)免疫抑制患者肺部感染临床鉴别诊断思路1、导致T淋巴细胞缺陷主要包括()A、肠道疾病B、化疗、移植[正确答案]C、急性白血病D、糖皮质激素药物E、烧伤2、在免疫抑制宿主肺部感染鉴别诊断要素中,不包括()A、宿主因素B、病史体征C、血/尿常规[正确答案]D、影像驱动E、全面检查3、B淋巴细胞缺陷主要见于()A、病毒感染B、糖皮质激素药物[正确答案]C、HIV/AIDSD、淋巴瘤E、移植4、如患者职业为养鸽者,则优先考虑感染()A、马红球菌B、曲霉菌属C、分支杆菌或地方性真菌D、新型隐球菌[正确答案]E、厌氧菌5、下列关于免疫抑制宿主肺部感染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机会感染比例逐年减少[正确答案]B、混合感染多见C、病原分布与免疫抑制类型、时间有关D、侵袭或播散病例发展迅速、预后差E、早期影像轻、不典型(四)免疫抑制患者肺部常见感染鉴别要点1、肺部真菌感染最重要的3个病原分别是()A、伊氏肺孢子菌、念珠菌、分枝杆菌B、大肠杆菌、伊氏肺孢子菌、新型隐球菌C、伊氏肺孢子菌、曲霉菌(尤其是烟曲霉)、新型隐球菌[正确答案]D、伊氏肺孢子菌、曲霉菌(尤其是烟曲霉)、肺毛霉菌E、新型隐球菌、大肠杆菌、念珠菌2、()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粘痰或拉丝痰,黑痰,咳血,喘息,可伴肺外播散A、病毒性肺炎B、分枝杆菌肺病C、侵袭性曲霉菌病[正确答案]D、新型隐球菌肺病E、念珠菌肺炎3、()的临床表现进展快,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表现,体征与症状不平行(无啰音)A、新型隐球菌肺病B、念珠菌肺炎C、肺毛霉菌感染D、病毒性肺炎[正确答案]E、分枝杆菌肺病4、下列有关新型隐球菌肺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影像:实变(宽基底、胸膜下)、结节伴晕或空洞B、症状影像特异,发热、肺部阴影不用筛查[正确答案]C、全身播散:肺、CNS、皮肤常见D、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测定可做诊断试验E、症状影像不特异,发热、肺部阴影都应筛查5、免疫抑制宿主CMV肺炎最常见,尤其T细胞抑制治疗和移植后()A、1-4个月[正确答案]B、1-2mC、1-3mD、2-4mE、2-6m。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治策略

治疗
红霉素是治疗军团菌的经典药物, 利福平效果亦好。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新奎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 星、环丙沙星、斯帕沙星等对军团菌亦有较好 的杀菌作用,奎诺酮类药物不干扰环孢菌素生 物利用度和药物浓度,更适合治疗器官移植后 并发军团菌感染患者。疗程7~10天。
精品课件
⒊肺外标本采样及检测 脑积液、创面分泌液、关节腔积液、胸腔
积液可作病原体直接涂片、培养。 肺外浅表部位病灶如皮肤病变、肿大浅表
淋巴结可直接培养或组织病理学检查。
精品课件
治疗及预防
ICH出现肺部浸润、发热,一般首先考虑 感染的可能。根据病史、临床体格检查的初步 资料,积极进行相应的病原体检查;同时尽早 开展抗感染治疗。
精品课件
⑶血清学抗体检测
属于目前军团菌肺炎诊断最常用 的方法。诊断标准为:双份血清抗体滴度 4倍或以上增高;间接免疫荧光法(IFA) 检测特异性抗体,效价≧1:128;试管凝集 实验(TAT) ≧1:160;微量凝集实验抗体滴 度≧1:160。初次检验时,单份效价达 1:256以上亦有诊断意义,但特异性只有 50-70%。
⑴呼吸道分泌物涂片染色检查和培养 ⑵细菌抗原检测
对于早期诊断有意义,通常采用单克隆或多克 隆直接荧光抗体(DFA)检测呼吸道分泌物 及肺组织标本。血液、尿液检测无明显的诊 断价值。优点是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普 通呼吸道分泌物敏感性仅25-75%,主要推 荐用于纤支镜采取的呼吸道标本、开胸肺活 检及尸检肺组织标本。
精品课件
治疗
ICH并发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应 当采用几种杀菌剂联合治疗的方案。
但受到患者耐受性、抗结核药与免 疫抑制剂相互作用等的制约。选择个 体化方案,合理化疗,亦可获得与非 ICH一样的疗效。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并肺部感染10例分析

考
文
献
北 京 : 国 中
现代 实用 剖腹产 术与产钳 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医药 科技 出 版 社 , 9 :1 1 730 9
2 曹珍修 . 剖鼋产 出血和感染的防治要点 实用妇产科杂
志 19 ;2 1 : 1 96 1( )1
人 类 免疫 缺 陷病 毒 感 染/ 滋 病 并肺 部 感 染 1 分 析 艾 O例
显 著或合 并 有胎盘粘 连 、 入 及局部 炎症 时 , 植 上述措 施往 往不 能奏 效 。在 此情 况下 , 手术 医生 必须 根 据 术 中的不 同病 理 、 出血情 况 、 手术 室条件及 医生 的经 验, 采取进 一 步 的止 血措 施 , 子官 腔 填 塞纱 布 、 如 子
I
仍 可 再 通 , 影 响 以后 的 月 经 功 能 及 妊 娠 分 娩 … 。 不
本组 l 均 为胎盘 因 素所致 的术 中出血 , O例 在传 统 止血方 法无 效r 下 采取 子宫 动 脉结 扎 术 , 中 情况 其 3例为 中央性 前置 胎盘 , 例 为边缘 性前 置胎 盘 并急 1 性 子 宫 内膜 炎 , 下段广 泛 出血 , 剥离 面血窦缝 扎 止血 无效 , 改用纱 布填塞 仍不 能满 意止血 , 中出血 已 > 术
职业 : 民 5例 , 农 个体 2例 , 待业 3倒 。结 核既往 史 :
1 病 床 资料 11 一 般 资 料 : 年 我 院共 发 现 HVA D . 近 I/IS并 肺 部
感染 l 0例 , 由我 院 检 验 科 送 自治 区 防疫 站 确 诊 为 H k抗体 阳性 , 以呼 吸系 统为 首发 症状 来 院求 治 。 I ' 均 其中 2 0 00年 9例 ,9 8年 1 。合 并肺 结 核 8例 , 19 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肺部感染分
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常不可避免发生肺部感染,为了解其特点,特将近些年来确诊的10例AIDS的肺部感染作回顾性临床分析。
1.一般资料:1991年2月~2000年5月经作血清学抗艾滋病抗体阳性而确诊的AIDS 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31~70岁(平均43.8岁),详见表1。
表110例AIDS患者临床资料表
2.肺部发病情况:(1) 症状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其中3例发生呼吸衰竭(2例死亡),以肺部感染为首发表现者19例(9/10),(2) 胸部X线(或CT)表现:全部病例均有渗出、浸润、空洞、小结节等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伴发肺癌者肿块呈分叶状。
(3) 病原学及病理组织细胞学:并发肺结核8例为直接或经纤维气道支镜痰菌涂片呈阳性;并发肺炎链球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各1例,为痰培养阳性;并发肺癌1例,为经作纤支镜活检病理组织细胞学检查为腺癌;并发皮肤组织胞浆菌感染1例,为病损皮肤活检病理组织细胞学检查证实。
讨论:肺部感染是AIDS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本组病例均有肺部感染,并以此作为主要首发表现。
病原学包括细菌、真菌、结核杆菌等多种及复合存在,而病程上表现为反复、迁延不愈,最终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
AIDS极大地增加了结核病的感染机会,本组病例并发肺结核8例
(8/10),具有如下特点:病程长、病情重、病变部位广泛,且无发生两肺的任何部位,亦可多部位发生,易形成空洞病变,甚或血行播散。
以上述肺部感染的特点为重要线索,进一步警惕AIDS相关的高危人群、高
危因素是及时诊断AIDS的关键。
作为AIDS的高危人群、高危因素,本组病例主要见于来自和密切往返亚洲AIDS多发地区泰国、越南、香港等地,以及有不洁的性交史者、吸毒者、输血及血清白蛋白输入者等。
正是充分注意到这些AIDS的高危人群与高危因素,才使本组反复肺部感染的AIDS病例得以迅速明
确诊断。
(
张孔(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510080)
劳穗华(广州胸科医院)
容中生(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510080)
严英硕(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510080)
(收稿日期:200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