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语缩写AIDSAcquiredImmune

合集下载

艾滋病防治管理制度

艾滋病防治管理制度

艾滋病防治管理制度一、引言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

自1981年首次被报道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二、艾滋病防治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1. 艾滋病防治管理制度的制定艾滋病防治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管理制度应基于科学研究,充分考虑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以人为本原则:管理制度应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关注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生存状况,提供必要的关怀和支持。

(3)全社会参与原则:艾滋病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管理制度应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4)依法管理原则:管理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艾滋病防治管理制度的实施(1)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监测检测:建立健全艾滋病监测检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艾滋病病例,为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3)干预措施:针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推广安全套使用、加强血液制品管理、提供艾滋病病毒检测和咨询等服务。

(4)关怀和支持:为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提供必要的关怀和支持,包括医疗救治、心理辅导、社会救助等。

(5)法律法规:依法打击涉及艾滋病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三、艾滋病防治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1. 完善管理制度:根据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艾滋病防治合作,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艾滋病防治水平。

艾滋病预防知识点

艾滋病预防知识点

1.艾滋病的定义: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爱滋病-----艾滋病是1981年6月5日首先在美国同性恋者中发现,1983年由法国科学家分离出病原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同年在非洲发现异性间传播并发现HIV-2,1985年诊断试剂盒出现.HIV侵入人体后造成的,以免疫系统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2.病原学特征: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这种病毒通过逆转录酶,将其RNA转录为DNA。

对热敏感,在56℃时30分钟可被杀死。

对各种消毒剂敏感,如乙醇、漂白粉、0.2%~0.5%次氯酸钠、甲醛溶液等,均对其有良好的灭活作用。

3.预防治疗措施:我国近年来尽管已采用了国际上流行的HAART的鸡尾酒疗法,因人体差异,至今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

已成为全球传染病的头号杀手,一旦发病,都需要坚持吃药,在我国当前的医疗条件下,能够维持生命,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死亡。

4.眼睛溅入AIDS病人体液,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必须迅速,避免揉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10分钟5.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性传播通过两性行为传播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不论同性恋还是两性之间的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

(2)血液传播通过静脉注射毒品的人共用未经过消毒的注射器;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

(3)母婴传播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约1/3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6.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空气;饮水、食物;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游泳池;吸血昆虫和蚊子、跳蚤、虱子等;有防护的照料、护理艾滋病人;蹲式厕所及小便池。

7.艾滋病窗口期:从机体感染HIV到产生相应抗体的这段时间叫窗口期,一般平均为1~3个月,95%以上HIV-1感染者产生抗体的时间是在感染后3个月以内,个别情况到6个月可检测。

AIS医学术语

AIS医学术语

AIS医学术语
AI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医学术语是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也就是HIV/AIDS。

它是在一定条件下由HIV感染引起的一系列慢性疾病,它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损伤,使人体易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起一系列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是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它是AIS的原因之一,也是一种高度可变的RNA 病毒,能够直接感染人体的免疫细胞,特别是CD4(T)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无法抵抗寄生虫、病毒、真菌和细菌等外部侵染物。

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是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一种最严重的致死性疾病,其中CD4细胞数量大幅度下降,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机体易受多种病原体的侵袭。

AIDS患者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咽炎、贫血、皮肤病、肺炎、肝炎、肠道疾病和脑部疾病等。

虽然当前没有根治AIDS的方法,但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和免疫系统支持治疗来控制病情,以减少病症,延缓病情发展。

AIS医学术语是用来描述HIV/AIDS疾病的。

HIV是AIS的原因,它是一种高度可变的RNA病毒,能够直接感染人体的免疫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易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AIDS患者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如发热、乏力、咽炎、皮肤病等,虽然当前没有根治AIDS的方法,但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和免疫系统支持治疗来控制病情,以减少病症,延缓病情发展。

医学免疫学英文缩写

医学免疫学英文缩写

AID autoimmune disease 自身免疫病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M adhesion molecule 粘附分子APC antigen-presenting cell抗原提呈细胞AD autoimmune disease 自身免疫病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Ab antibody 抗体Allergen 变应原Allergy 变态反应Allogenic antigen 同种异型抗原Alpha-fetoprotein, AFP 甲种胎儿球蛋白Alternative pathway 旁路途径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gen, Ag 抗原Antigenic determinant 抗原决定簇BB cell receptor, BCR B 细胞(抗原识别)受体C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 分化群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集落刺激因子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 普通变化型免疫缺陷病Complement 补体Complement receptor CR 补体受体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互补性决定区Complete antigen 完全抗原Concanavalin A, Con A 刀豆蛋白A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 构象决定簇Constant region 恒定区,C区Co-stimulating signal 协同刺激信号Co-stimulatory molecules, CM 协同刺激分子Cross reaction 交叉反应Cytokine, CK 细胞因子Cytotoxic type 细胞毒型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 或Tc 细胞毒性T细胞D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DTH 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T cell, T DTH 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Dendritic cells, DC 树突状细胞DiGeorge syndrome DiGeorge综合征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osinophil chemotactic factor, ECF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sinophil peroxidase, EPO 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pitope 表位Erythropoietin, EPO 红细胞生成素FF Fc receptor, FcR 可结晶片断受体,Fc受体Flow cytometry, FCM 流式细胞术Fragment antigen binding, Fab 抗原结合片断Fragment crystallizable, Fc 结晶片断G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 GVHR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Heat shock protein, HSP 热休克蛋白Heavy chain 重链,H 链High endothelial venule, HEV 高内皮微静脉Hinge region 铰链区Histamin 组胺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2, H-2 小鼠的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genotyping HLA 基因分型Homologous restriction factor, HRF 同源限制因子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 HVGR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oral immunity 体液免疫Hypersensitivity 超敏反应Hypervariable region, HVR 高变区IIA immune adherent 免疫粘连IC immune complex免疫复合物ICAM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细胞间粘附分子ICD immunocomplex disease免疫复合物病IFN interferon 干扰素Ig immunoglobulin免疫球蛋白IHC immunohistochemistry免疫组织化学II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method 间接免疫荧光法IL interleukin 白细胞介素Ir immuneresponse 免疫应答Immunogenicity 免疫原性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logical ignorance 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 tolerance 免疫耐受Immunology 免疫学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s, ITAM 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s, ITIM 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therapy 免疫治疗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ICAM 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grin 整合素Interferon, IFN 干扰素Interleukin, IL 白细胞介素LLangerhans cells, LC 郎格汉斯细胞Lymphocyte 淋巴细胞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 LFA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ymphocyte homing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receptor, LHR 淋巴细胞归巢受体Lymphoid DC 淋巴系树突状细胞Lymphoid progenitor 淋巴样祖细胞Lymphoid stem cells, LSC 淋巴样干细胞MMacrophages, M φ巨噬细胞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M-CSF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nnan-binding lectin, MBL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st cell, MC 肥大细胞MBL-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 MASP MBL 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 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Ig, mIg 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emory cells 记忆细胞MHC class Ⅰgene MHC Ⅰ类基因MHC class Ⅱgene MHC Ⅱ类基因MHC class Ⅲgene MHC Ⅲ类基因MHC restriction MHC 限制性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单克隆抗体Monocyte 单核细胞Mononuclear-phagocyte system, MPS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yeloid stem cell 髓样干细胞NNaive T(B) cells 初始T(B)细胞Nature killer cell, NK cell 自然杀伤细胞Neutrophils 嗜中性粒细胞Non-specific immunity 非特异性免疫Nude mice 裸小鼠,裸鼠OOpsonization 调理作用P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PAMP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 模式识别受体Peptidoglycan, PGN 肽聚糖Perforin 穿孔素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 外周淋巴器官Peyer’s patches 派氏集合淋巴结Phagocyte 吞噬细胞Phagocytosis 吞噬作用Phagolysosome 吞噬溶酶体Phytohemagglutinin, PHA 植物血凝素Placental γglobulin 胎盘丙种球蛋白Plaque forming cell, PFC 空斑形成细胞Plasma cells 浆细胞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 血小板活化因子Polymeric Ig receptor, pIgR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SSecretory IgA,sIgA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ecretory piece, SP 分泌片Severe combined-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CID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uperantigen, SAg 超抗原Suppressor T cells, Ts 抑制性T细胞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TT cell epitope T细胞表位T cell receptor, TCR 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 lymphocyte T淋巴细胞TCR/CD3 complex TCR/CD3 复合物Thymus 胸腺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 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epithelial cells, TEC 胸腺上皮细胞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非胸腺依赖抗原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 促甲状腺激素Tolerogen 耐受原Toll like receptor, TLR Toll样受体Toxoid 类毒素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 转化生长因子Tumor-associated antigen, TAA 肿瘤相关抗原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肿瘤坏死因子Tumor-specific antigen, TSA 肿瘤特异性抗原VVariable region ( V region ) 可变区,V区X-linked SCID, XSCID 性联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艾滋病基本知识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艾滋病基本知识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艾滋病基本知识为大家带来了关于艾滋病的知识,谢谢查看。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一谈到艾滋病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性乱,吸毒等等,仿佛艾滋病成了他们的代名词,不错,这些途径确实是感染艾滋病的途径之一,但我们是不是仅仅因为这一点就可以歧视他们呢,不能,我们不但不能歧视他们,还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其实艾滋病不是人们想象的这么可怕,大家没有必要谈虎色变,现在艾滋病在我国每年的死亡率根本无法同狂犬病和乙肝等等疾病相比,艾滋病的潜伏期比较长,通常在在十年以上,而且在潜伏期内的感染者体内病毒含量是很低的,如果不进行液体交换基本都不会被感染,所以与艾滋病人接触是不会被感染的。

河南的艾滋病感染者在全国是最多的,记得前几年胡锦涛曾经到河南艾滋病村进行考察,还在当地与感染者一起吃饺子,主席尚且如此,我们没有理由歧视他们。

现在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主要以同性恋和吸毒者为多,卖淫嫖娼感染艾滋病在中国仍不是主要感染途径,如果正确使用合格的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

有的人只是让小姐手淫或口交,就哭天喊地,其实手淫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至于口交,如果口腔没有大面积溃疡也不会被感染的,全世界口交感染艾滋病的案例只有一例,而且是口腔大面积溃疡造成的感染,有的人确实是性交,但全程戴套,我说这种情况没有检测的必要。

根据统计,假设对方是感染者,戴套感染的可能性是十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如果正确戴套性交,是可以不检测的,在全国有的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戴套也是不给检测的。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摘要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1983年被人类首次发现,至今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严重威胁着世界人民的健康。

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

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以非洲为重。

专家估计,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移向亚洲。

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

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关键词艾滋病;威胁;扩散;预防;治疗一.生物学原理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

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

HIV-1为直径约100~120nm 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

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

HIV-1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耐药的重要原因。

HIV-2主要存在于西非,目前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地均有发现。

HIV-2的超微结构及细胞嗜性与HIV-1相似,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

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

对热敏感,56℃处理30分钟、100℃20分钟可将HIV 完全灭活。

巴氏消毒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均可灭活HIV。

艾滋病问题

艾滋病问题

关于艾滋病的十个常识问题一、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准确命名应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其英文写法为:Acquired(获得性)Immune(免疫力)Deficiency(缺陷、缺乏)Syndrome(综合征、症)。

缩写为“AIDS”。

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 IV)引起的疾病,从艾滋病的名称中可以获知:(1)获得性,表示其病因是后天获得的,并非先天俱来的(母婴传播是后来才发现的);(2)免疫缺陷,表示其致病机理是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3)综合征,表示其临床表现不是一个症状,而是多个征候的表现。

二、什么是“窗口”期的艾滋病感染者从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这段时间称为艾滋病的潜伏期,一般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7-10年,处于潜伏期而毫无症状的病人是具有传染性的。

近年来发现,当人体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必须经过一些日子才能测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抗体。

身体内已有艾滋病病毒,而且具有传染性,但又毫无症状,血中又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期被称为“窗口”期,“窗口”期大约为2周至3个月。

如果输入(接受)“窗口”期感染者的血液或是和他人共用一具注射器,则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与“窗口”期感染者发生性接触,同样也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因此,“窗口”期是隐匿而且最危险的艾滋病危险人群。

三、HIV如何使人体免疫力丧失?HIV是一种极为细小的球形病毒,其结构简单,外壳是由蛋白质组成、核心部分是一种称为核糖核酸(RNA)的遗传物质,医学上称这类病毒为“逆转录病毒”。

HIV进入人体后主要寄生于免疫系统的T4淋巴细胞内,经过“逆转录”后,病毒中的RNA就转为病毒DNA(去氧核糖核酸),并直接嵌入到淋巴细胞内固有的细胞 DNA上(DAN是遗传基因的主要物质),两者紧紧地联在一起,人体没有能力分开它,如果真能把病毒DNA杀灭,势必也同时杀灭了淋巴细胞DNA。

当HIV侵入人体后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时,细胞内的病毒DNA会受到激发而复制出数以千计的HIV来,而新制成的HIV会从细胞中释出。

艾防试题库

艾防试题库

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三基”考试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艾滋病(AIDS)艾滋病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缩写AIDS)。

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 缩写HI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HIV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继而发生一系列不易治愈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患者死亡。

该病发生在不同的个体常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HIV所造成的免疫缺陷与其他疾病或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免疫缺陷不同,由于它是经不同的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所以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艾滋病病毒(HIV)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这一特征不仅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抵御其侵害,而且给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用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

HIV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它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体液(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及多种器官中,它可通过含HIV的体液交换或器官移植而传播。

HI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高温、干燥和一般常用消毒剂均可杀灭HIV。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有HIV,但未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称为HIV感染者。

4、AIDS病人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HIV严重破坏,机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便发展成为AIDS病人。

5、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又称为症状性HIV感染,是指HIV 感染者出现多种慢性症状和体征,如发热、体重减轻、腹泻、T细胞异常、白细胞减少,但尚未达到AIDS诊断标准。

6、窗口期人体感染HIV后,一般需要2-12周,平均45天左右血液中才可检测到HIV抗体。

因为从感染HIV到机体产生抗体的这一段时间检测不到HIV抗体,故称之为窗口期。

在窗口期虽测不到HIV抗体,但体内已有HIV,因此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艾滋病期(AIDS)
• 艾滋病期由于人体免疫系统被破坏,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以及肿瘤。 病变可表现在各个系统。 • (1)全身症状 • 常出现疲劳,乏力,消瘦,体重减轻超过标准体重10%以上,慢性腹 泻,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嗜睡,精神不佳,抑郁,不能 坚持正常工作。 • (2)各系统症状 • ①肺部:约半数的艾滋病病人,初期是以肺部症状表现的。最常见的是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此外,还会发生肺结核、细菌性肺炎、巨细胞性 肺炎。
第二个连接使病毒和细胞膜结合更 紧密,允许GP41和和细胞膜融合 区结合,HIV和细胞融合。
最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
• ④ 整合至宿主细胞染色体:
细胞核内, 整合酶, 形成前病毒; 前病毒活化: LTR (启动子, 增强子), RNA多聚酶Ⅱ
临床分期:四个阶段
1. 急性感染期 (acute viral illness):
2.无症状感染期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呈潜伏状态,也称潜伏期。 • 在急性期后,病人临床症状消失,表现为无症状的健康人,做一般临 床检查与常人无异,但体内有艾滋病病毒抗体。处于该期的感染者由 于无任何临床表现,隐蔽性强,维持时间长,而大部分感染者不知道 自己已被感染,因此,其活动不受任何限制,造成传播艾滋病的机会 比有症状的病人要多。
指从受感染到血清中出现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期,即感染后2~8周。 一部分病人在感染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数天 至3个月后,发生很似流行性感冒样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状,起 病较急,发热、寒战、关节痛、肌肉痛、头痛、咽痛、腹泻、皮疹等。 也有10%的病人发生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无菌性脑膜炎的表现, 约1~2周后,病人症状消失。
HIV初筛检测→阴性→发出阴性报告 (HIV-1/2混合型,ELISA) ↓阳性 原试剂和不同原理 • l 的试剂复检→均阴性→发出阴性报告 ↓均阳性或两次结果不同 HIV确证检测(原血液和新采集血液) ↓阳性 确诊 • l
• 临床中出现什么情况应考虑艾滋病?
• 高危人群存在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 可能。 • ① 近期体重下降10%以上; • ② 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 • ③ 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 • ④ 全身淋巴结肿大; • ⑤ 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 • ⑥ 口咽念珠菌感染。对可疑者应进一步作实验室检查 确诊。 • 注: 高危人群是指男性同性恋者, 注射吸毒人员, 妓和嫖客
• 潜伏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类型、病毒量及免疫系统的个体差异有关。
• 3. 艾滋病相关综合症(ARC)
无症状感染期以后,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重,有人称之为艾 滋病相关综合征,也有人称为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病。 • 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淋巴结肿大,除了腹股沟部位外,至少还有两个 部位以上(腋下、颈部)有淋巴结肿大、无痛、不黏连,持续3个月 以上而原因不明。伴朋体重减轻、周期性发热常持续数月,可发生单 纯性泡疹、白色念珠菌感染(鹅口疮)等。
治疗
鸡尾酒疗法 水果治疗 • 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
• 目前尚无治愈艾滋病的方法
• 什么是鸡尾酒疗法? • 对于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开始是单用一种抗病毒药物如 齐多夫定(AZT)等,后来发现很容易产生耐药,影响疗 效。1995年美籍华人科学家何大一首先提出将两大类(核 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为一类, 蛋白酶抑制剂为一类)中的2~3种药组合在一起使用,即 为“鸡尾酒疗法”,又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 (HAART),因其与鸡尾酒配制形式相似而得名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语缩写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被感染 者免疫功能的部份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 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1983年首次发现HIV。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的瘟疫”,也 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HIV模型图
脂双层膜
gp120 包膜糖蛋白 gp41
p24衣壳蛋白 p17内膜蛋白 p7核衣壳蛋白
逆转录酶
整合酶 蛋白酶
●培养特性: 敏感细胞为带CD4受体的细胞பைடு நூலகம் 敏感动 物为恒河猴, 黑猩猩, 但感染过程和症状与人不同。 ●抵抗力: 较弱 ; 对热(56℃、30min可灭活)、脂 溶剂、氧化剂敏感(0.2%次氯酸钠、0.3%H2O2和 50%乙醇处理5min可灭活); 在室温(20~22℃)活 性可保存7天; 对紫外线、X 射线和r射线不敏感。
诊断
• 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诊断诊断原则是什么
1. 临床体检及病史资料的分析,可提供重要线索,筛选 出可疑患者。 2. HIV感染的病原学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HIV。这是明 确诊断的必备条件。 3.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查,尤其是CD4+ 细胞的测定, 是诊断AIDS的必备条件。
• HIV初筛检测流程图
主要内容
HIV生物学性状 致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预防
●RNA逆转录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科 ●有包膜 ●球形或椭圆形,直径90-140nm ●两部分: 包膜:外膜糖蛋白(gp120)和跨膜糖蛋白(gp41)
核心:核壳蛋白、两个相同拷贝的核酸基因组 RNA和酶类等 ●CD4+细胞是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靶细胞
• ②皮肤:可能由于免疫缺陷所导致的机会性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也 可能由于艾滋病病毒引起。常表现为皮肤癣,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 皮下结节,溃疡等。其他还可发生卡波西肉瘤。 • ③口腔:口腔病变在艾滋病前期及艾滋病期常发生,其中以白色念珠 菌感染、单纯疱疹,卡波西肉瘤。 • ④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为机会性感染常见发生部位。表现为长期、持 续性、严重性腹泻。病因由白色念珠菌、结核杆菌、巨细胞病毒等引 起的。 • ⑤神经系统:90%的艾滋病病人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都有神经系统症状。 可以发生艾滋病性脑炎,这时可有进行性认知能力减退,并伴有运动 及行为的异常。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