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访谈节目现状对比研究
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及前景

跑单垃圾客户何晓源学校中国传媒大学
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及前景
一、概述
1、访谈类节目的界定
2、访谈类节目的诞生
3、访谈类节目的发展
二、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1、电视访谈类节目概况
2、电视访谈类节目特色
3、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种类
4、电视访谈类存在问题
三、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前景
1、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2、杜绝过度煽情,增加人文关怀
3、创新特色,打造品牌
4、丰富形式,调整策略
内容摘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传媒时代,媒介的影
响力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而深刻,人们也变得越来越依赖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通过新闻媒介传递的信息来了解世界、认识社会,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电视
访谈类节目,指的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和谈话参与者围绕一个共同话题进行平等
交流并通过电视媒体展示其交流过程的大众传播活动。
在访谈类节目中,互动,成为了其最突出和显著的特点。
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电视访谈类节目已经
成为我国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
诞生及发展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全面的阐释,从而探索其发展的未来及改进的趋势。
关键词:电视访谈类;新闻媒介;前景。
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中美经典访谈节目的差异_省略_鲁豫有约_与_奥普拉脱口秀_节

导致节目结构涣散。尤其是当嘉宾和主持关系比较生疏的时 能碰脚。而鲁豫的黄沙发则很长,而且不是一个个作为分开
候或者嘉宾个性比较严肃的时候或者嘉宾不善言辞的时候, 的沙发,而是弧形的五人座整体沙发,嘉宾和主持一般都是
整个节目的节奏就会被拖慢,甚至略有一点冗长而无聊。但 一人坐一头,或者一个人坐五分之二处,一个人坐五分之四
不像《鲁豫有约》在中国拥有庞大的观众群,《奥普拉脱 人特征很明显,可以说《鲁》是在试图剖析一个人物,因此
口秀》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可能比较陌生,然而从 1986 年开播 《鲁》节目一般只邀请一个嘉宾,而这一个嘉宾就是整期节目
至 2011 年停播的 25 年内每周约有 4000 多万观众收看,曾 的话题核心。
实务探讨 ———媒体与节目研究
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中美经典访谈 节目的差异
—比较《鲁豫有约》与《奥普拉脱口秀》节目风格的区别
杨依人
(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0089)
摘 要:《鲁豫有约》和《奥普拉脱口秀》分别是 21 世纪 多自己的创新和特点在里面。
初中国和美国访谈节目中的杰出代表,因为两个节目有很多
久的大事件,娱乐圈的裸照事件是她最伤痛的大事件,童年、 宾和观众的视线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这一点在安徽台改版的
从艺、现在的生活状态则是她成长的坐标。因此整个节目的 《鲁》中特别明显。第一排的观众观看节目需要仰视,而嘉宾
结构是分为两个大部分,一个部分是刘嘉玲分享经历引起公 和主持要注视他们则需要俯视。
众关注的新闻性大事的感受,另一个部分则是刘嘉玲分享成
但鲁豫的成功绝不是单纯模仿的结果。1998 在凤凰卫视中 是带有新闻性的热点现象,而不是专注于某一个人所经历的
文台开播的《鲁豫有约》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访谈节目,有很 内心故事。这就导致《奥》的选题比较精准,能够产生良好的
访谈节目行业报告

访谈节目行业报告访谈节目是电视和广播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名人和专家观点的平台。
访谈节目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众广泛,因此在电视和广播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报告将对访谈节目行业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首先,访谈节目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电视和广播行业的早期阶段。
20世纪初,电视和广播技术的发展为访谈节目的兴起提供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访谈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从最初的单一主题访谈到如今的多元化访谈节目,访谈节目行业已经成为电视和广播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访谈节目行业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节目类型的多样化。
随着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访谈节目的类型也在不断扩展,包括名人访谈、专家访谈、情感访谈等。
其次是节目内容的丰富性。
访谈节目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再次是节目形式的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访谈节目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包括网络访谈、直播访谈等。
最后是节目市场的竞争。
随着访谈节目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各家电视台和广播台都在不断推出新的访谈节目,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然后,访谈节目行业的未来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
首先是内容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观众对于访谈节目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未来访谈节目行业需要不断进行内容创新,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是形式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访谈节目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端的访谈节目形式。
再次是市场竞争。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访谈节目行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制作更具吸引力的访谈节目,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最后是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访谈节目行业也在不断向国际化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面向全球观众的访谈节目。
综上所述,访谈节目行业作为电视和广播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众广泛。
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研究:国内外现状与前景

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研究:国内外现状与前景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研究:国内外现状与前景1. 引言近年来,访谈节目成为娱乐圈中备受瞩目的一类节目。
作为节目的核心,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国内外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国内外的现状与前景。
2. 国内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现状2.1 主持人的话语技巧在国内,访谈节目主持人在控制话语数量和节奏上通常表现出色。
他们善于运用配速和停顿,使访谈更生动有趣,同时避免出现讲话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2.2 主持人的提问技巧在提问方面,国内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往往善于采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嘉宾展开讲述。
并且,他们能够根据嘉宾的回答,灵活地进行深入追问,使得访谈更加富有张力和互动性。
2.3 主持人的情感表达国内的访谈节目主持人普遍注重情感表达,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声音表情的适时调节,使得访谈更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这种情感化的表达方式更加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并提升节目的收视率。
3. 国外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现状3.1 主持人的语言功底与国内不同,访谈节目主持人在国外普遍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
他们能够轻松应对多语种的嘉宾和话题,保持流利的沟通,并在面对复杂场景时能够自如地转换语气和表达方式。
3.2 主持人的针对性提问国外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善于运用针对性提问,将注意力集中在嘉宾的专长和亮点上。
通过深入挖掘嘉宾的观点和经历,他们能够提供更多有深度和见解性的内容,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独特的访谈体验。
3.3 主持人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在国外,访谈节目主持人注重公正与客观,尊重嘉宾的观点并提供中立的平台。
他们能够克制情绪的表达,保持专业态度,使访谈更加公正公平,为观众带来真实可信的访谈内容。
4. 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前景展望4.1 个性化与细分化随着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未来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将更加关注个性化和细分化。
他们将注重塑造独特的主持形象,注重个人风格的展示,并将目光聚焦在适宜特定受众群体的议题上,提供更加专业且具有针对性的内容。
中美名人电视访谈节目整体结构对比分析

( h nz i ol e h n zi 4 00,C i ) C agh lg ,C agh 0 6 0 C e hn a
Ab t a t I hs t e i ,L f fAr n C T a d te r n w e sr c : n t i h ss i o t o C V n h e o n d Ame c r ga e s in r a p o r mmeT e Da i e t r n h w a e a ay e a e h v d L t ma S o r lz d b s d e n
进行 了深入剖析 ,对 受众更好 地从 跨文化 角度理解名人 电视访谈产 生一 定指 导意 义。 关 键词 :名人访谈 ;会 话结构 ;中关思想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 :H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30 (0 0 9—00 0 0 6 1 8 X 2 1 )0 17— 3
Co t a tv ay i f0v r H S r c u e i lb i n r si e An l s o e a t u t r n Ce e r t TV l k S o e we n Ch n s n s y Ta h ws b t e i e e a d Ame ia rc n F AN Ru—x n i
d r tndng c o s— c lurlc lbrt e sa i r s u t a ee i yTV ak s ws t l ho .
Ke o d y W r s:c lb i ak s o ee r y t h w;c n es t n lsr cu e t ik n at m n u t r fee c sb t e n Ch n s n mei a t l o v r ai a t t r ; h n ig p t o u e a d c l a d rn e ew e iee a d A r n ul i c
谈话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谈话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作者:李蓓来源:《艺海》2009年第08期一、谈话类节目的现状如今,中国的访谈类节目层出不穷,各省台几乎都有自己的访谈节目,或者以访谈为主的综艺节目。
而似乎值得称道的只有以下五档:央视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湖南卫视的《背后的故事》,光线传媒的《明星记者会》(现名《最佳现场》)以及李静和戴军的《超级访问》。
1、节目内容纵观中国的访谈类节目,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完成节目内容,嘉宾把自己所经历的故事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遇到表述不太好的嘉宾,主持人就代其说出,嘉宾以作回应,反正就是讲故事,不讲故事的访谈就没有内容。
这就造成了中国访谈节目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对于这种情况,国内访谈节目的编导们其实非常清楚,并且也进行过改革,但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光线传媒《明星记者会》在初期就曾进行过革新,首创了国内唯一的多对一访谈模式(记者团8个记者加主持人群访嘉宾),在内容上他们选择了对发生在嘉宾身上的焦点事件进行连续不断的提问,问的问题非常劲爆,常常让嘉宾不知所措,却又不得不开口辩解。
再加上主持人从中调侃,整个气氛火药味十足。
除此之外,《明星记者会》记者团的记者还会使用方言提问,甚至于在录制过程当中直接跳出来跟嘉宾比拼演技或者舞技。
这种节目内容的革新在初期也俘获了很多年轻的观众。
但当它正式在北京2套播出后,便开始逐步走向“正轨”,落入了俗套,由此可见这种访谈的新形式在中国的媒体环境之下难以生存,改革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2、节目形式除了节目内容极其相似,国内访谈节目的形式也基本相同。
无论是央视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还是湖南卫视的《背后的故事》,都是以一对一的形式开始谈话。
这种节目形式中,主持人的作用举足轻重。
《艺术人生》主持人朱军十几年如一日的腔调一点都没有改变,一上来就是当时您是怎么走上艺术道路的?等等。
《艺术人生》已经很难吸引到年轻观众,《艺术人生》的收视群也已趋于老化,甚至于整个节目都给人一种夕阳西下的感觉。
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电视谈话节 目的现实 困境 及对策研 究
( 云南 师范大学 陈晓益 商学 院中文系 , 云南 昆明 6 00 ) 50 0
摘要 : 电视谈话 节 目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 , 存在 的问题也正在逐渐暴露。 本文分析谈话节 目所面临的困境 , 借 鉴《 奥普拉 ・ 温弗瑞脱 口秀》 的成功之处找到解决 问题 的办法, 以求改善 电视 访谈 节 目现状。 .
地 。‘
5企业文化有 利于推动企业 发展 , . 促进 社会和谐 。 在构建 和谐社会 的进 程 中,企业的生存和发 展对社会 的和谐稳定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企业文化 建设 关 系 到企业 的发 展和进 步 , 要确 保企业稳 定 、 会和谐 , 社 就 要把企业文化 建设 放在工作 的首位 。要坚持 以科学发 展 观为指 导 , 树立 以人为本 的思想 , 做到尊 重 、 爱 和 关 善待员 工 为员 工构建 合理的职业生涯 ; 和谐 的企 营造 业 文化氛 围 , 建立 学习型 企业 , 强管理 和培训 , 加 提高 员工 的政 治 、 文化 、 道德 素质和技 能水平 ; 建立 和谐 的 企业劳动关系 , 民主管理 、 在 维护权益 、 工资福利 、 工作 环境 、 文化建设 等方面坚持维护员工 的利益 , 运用心理 疏导的科学方法做好员工 的思想政 治工作 ,激励员 工 的精神 、 凝聚员 工 的思想 , 鼓舞员 工 的斗志 、 推动企业 发展 , 促进社会 的稳定和谐 。
话节 目产生审美疲 劳。国内 电视谈话节 目的现实 困境 还不止 在于形 式上的雷 同,很多谈话节 目为了提高收 视率刻 意去迎合大众 的 “ 视” 理 , 窥 心 大量 触及个 人 隐
确 的价值 观和崇高的企业精 神 , 形成群体意识 , 团队精 神、 工作 动力 , 进而奋 发 向上 , 自觉 地为争 取企业 集体 荣誉 而努力工作 。
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问题和目的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访谈节目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形式,不仅在传递社会文化信息和思想引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了观众逐渐关注的热点话题。
而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制作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才智、素质、风格和方式都是影响观众感受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在话题选择、采访技巧、话语风格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区别,为新闻传媒人才培养和电视访谈节目制作提供参考,同时也提高观众对节目的理解和评价水平。
2. 研究范围和方法本研究的研究范围包括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话题选择、采访技巧、话语风格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资料分析,收集并整理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相关经验和观点,以及节目的制作方式、评价标准和传播效果等信息。
其次,以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观众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不同访谈节目主持人的看法和评价。
最后,实地观察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对比分析不同主持人在话题选择、采访技巧、话语风格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不同。
3.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在话题选择、采访技巧、话语风格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其优缺点,提升新闻传媒人才的培养和电视访谈节目制作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提高观众对节目的理解和评价,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交流,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和谐。
预期成果包括:通过文献综述和问卷分析,总结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话题选择、采访技巧、话语风格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通过实地观察,比较分析中西方不同主持人在以上方面的表现,总结出不同主持人的优缺点;撰写研究报告,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UBANCANKAO42出版参□ 尤建忠中外广播电视作者访谈节目现状的对比研究一间暖色温馨的小屋子,一条花纹繁复颜色淡雅的驼色地毯;两张舒适的椅子,旁边一臂之遥的小矮桌,上面布置着咖啡和各色糕点;还有四周随处可见的鲜花盆景,墙上悬挂着的巨幅壁画。
这不是会客厅,更不是喝下午茶聊生活琐事的地方。
这是2010年10月1日《奥普拉脱口秀》(The Oprah WinfreyShow)在苏格兰爱丁堡的录制现场,一张椅子上坐着的是手持一本书的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另一张椅子上坐着的是这次接受访问的乔安妮·凯瑟琳·罗琳(J.K.Rowling),奥普拉手中所持的书——《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Harry Potter and theDeathly Hallows)——的作者。
没有事先准备的一板一眼的演讲稿,没有大群的坐在另一边的现场观众,没有嵌在背后墙上的大荧幕,更没有严肃谨慎束手束脚的气氛。
J.K.罗琳手中端着一杯咖啡,微笑而悠闲地跟奥普拉谈论她的生活,她的事业,她的成名之路,以及她希望在将来写另一本《哈利·波特》的想法,期间时不时抿上一口咖啡。
无需刻意地去准备,也无需挖空心思地罗列条条框框和各种问题,更不用一遍遍查看演讲稿,心惊胆颤地害怕自己忘记其中的某一问题。
只要你坐在那儿,眼睛看着对方的一举一动,耳朵听着对方的每一句话,然后,跟他(她)对话。
一、中外广播电视访谈节目的兴起与发展史电视访谈类节目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大致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形式与风格现都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备。
国外的广播电视访谈节目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图书的宣传或销售挂钩,固定时间、固定频道播出的广播电视访谈节目会在节目中或者节目始末推荐图书或与之相关的图书节目预告,亦或是对作者访谈节目的提前告知,等等。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图书的影响力,进而使得图书销售量上升。
从更大的层面上来讲,对于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我们先以美国为例,来看看这类广播电视访谈节目。
《60分钟》(《60 MINUTES》)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主打的一档电视新闻杂志栏目。
栏目创办于1968年9月,最初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栏目形态,只是在每周二晚间黄金时段和《CBS新闻小时》轮流播出。
如此境遇之下,不可避免地没有引起观众的多大反响,收视率也只能算平平。
一直到1975年,栏目确定了固定的播出时间,以及随之加入著名记者主持人丹·拉瑟,才使得这档节目收视率逐步攀升。
《60分钟》的栏目定位是在社会重大新闻的探讨上,深入挖掘社会新闻,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解读。
本栏目采访的人物涵盖世界各国领导人,除了我国的邓小平和江泽民,还有肯尼迪、阿拉法特、卡扎菲等。
《早安美国》(Good MorningAmerica,简称 GMA),是在美国广播公司播出的晨间新闻性节目,于1975年11月3日开播。
其实,最初此节目的诞生是美国广播公司想试着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今日秀》(《The Today Show》)竞争,原名为《A.M. America》。
但此GUOWAI CHUBAN LIAOWANG国外出版瞭望节目当时的收视率并不佳,后借鉴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的联播台WEWS播出的当地制作的节目《The MorningExchange》,对原节目的形式架构进行调整,诞生了最新的《Good MorningAmerica》,并随之稳定成长,收视率一点点地开始升温。
起初,《早安美国》其实主要是由大卫·哈特曼一人担纲主持的谈话性节目,后来新成员逐个加入,播出的内容也愈加趋向于多样化。
《奥普拉脱口秀》(The OprahWinfrey Show)由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制作并主持,自1986年12月8日开播至今,这个节目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播放了多达3000多集。
《奥普拉脱口秀》的前身名为《芝加哥早晨》(Chicago Morning),是1984年奥普拉·温弗瑞在芝加哥WLS电视台主持的脱口秀节目。
至1986年,奥普拉成立自己的制作公司,将其改名为《奥普拉脱口秀》,并迅速蹿红,成为全美脱口秀王牌节目。
奥普拉还在1996年推出了《奥普拉书友会》作为她电视节目的一部分,推荐图书并对作者进行访问,这种电视直播的书友会在很大程度上为图书做足了宣传,促进了美国的图书销售和读者群的扩大。
奥普拉采访过《暮光之城》(《Twilight》)的作者斯蒂芬妮·梅尔,《中性》(Middlesex)的作者杰弗里·尤金尼德斯,以及乔纳森·弗兰岑,小说《自由》(《Freedom》)的作者,等等。
这些访谈节目一方面向观众传递了图书信息,解读了图书的基本内容,了解了作者的一些创作情况,另一方面对图书的宣传和销售更是有着很大的驱动和加速作用。
我们再从国外转向国内。
20世纪90年代,电视人物访谈类节目才开始在我国崭露头角,这种全新的栏目形式和内容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随后十几年的时间中,此类谈话节目就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并在学习、效仿和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
《实话实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于1996年春季推出的一个新栏目,由崔永元任主持人。
该节目形式为主持人、嘉宾与现场观众直接对话,展开对社会生活或者人生体验的话题的探讨,各抒己见,现场气氛活泼融洽。
该节目是仿效国外的访谈脱口秀节目,并经过反复实验、咨询和改进的新型节目样式,对于当时的中国可算是一类从未尝试过的全新挑战。
在播出后得到了很大的好评和赞誉。
香港凤凰卫视的电视谈话性节目《鲁豫有约》于1998年开播,后进入中国大陆电视,在各个地方电视台播出,2008年湖南卫视购买中国大陆区独播版权并于4月14日开始播出。
因收视率的不断攀升,2005年开始节目改成日播,播出平台也由凤凰卫视中文扩大到国内省级电视台。
作为同是凤凰卫视出品的谈话类节目——《锵锵三人行》,从1998年4月正式搬上银屏开播。
由主持人窦文涛与两岸三地传媒界之精英名嘴,一起针对每日热门新闻事件进行研究,但又不追究答案的正确与否,只求在谈话中的愉悦,如同日常与三五朋友的嬉笑聊天一般,充斥着谈笑风生的气氛,力求轻松、惹笑。
中国的访谈类节目五花八门,种类各异,并且层出不穷,却鲜少看到关于作者的专门性采访类节目。
2008年12月的第八期《咏乐汇》迎来了童话大王郑渊洁,主题是关于教育与人才,对话内容很精彩。
虽然是对作家的访谈,可是谈论内容却不是有关作家本身的创作或者其作品,在中国这是很普遍通俗的现象。
很多关于作者及其所出书籍的访谈都只能在网络视频或频道上才能看到。
二、中外广播电视作者访谈节目现状的对比《早安美国》作为美国的老牌节目,自1975年11月3日成立开播至今,已经风风雨雨地走过了近三十多年。
每周一至周五,每天播出两个小时,第三个小时由ABC News Now独家播出。
目前由黛安·索耶(Diane Sawyer)与罗宾·罗伯特(Robin Roberts)担纲主持。
本节目以新闻、谈话、天气、趣闻为主要特色,同时也会在节目中推荐一些图书,对作者进行简要的访问和介绍,也会预报一些作者访谈节目。
《60分钟》固定在每周日晚间7:00至8:00段播出。
与其他新闻栏目不同的是,《60分钟》不设固定的栏目主持人,只让本期节目的出镜记者在演播室做简短述评。
它的主持人都是记者,记者同时也是主持人,这是它的要求,也是它的特色。
《奥普拉脱口秀》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
同时,它也是美国历史上播映时间最长的日间电视脱口秀节目。
《时代周刊》把它列入了1998年至今最好的美国电视节目清单,而著名电视网站TV Guide也把它列为2002年来的50大电视节目。
奥普拉在节目中访问过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从世界顶级明星到美国某一州的州长,等等。
该节目一般以话题型为主,关注性、虐待儿童、减肥困难、缺乏自信等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试图通过对典型事例的探讨和分析,给人们提供一种指导性的建议。
奥普拉在1996年特地制作推出《奥普拉书友会》,向观众们推荐优秀图书,并对作者进行访问,谈论其著书经历和过程。
《奥普拉脱口秀》的背后团队哈普娱乐集团同奥普拉一起将这档节目打造成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
与《早安美国》竞争激烈的《今日秀》是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制作推出的。
过去十几年来,《早安美国》一直想坐上晨间新闻节目的头把交椅,但在与《今日秀》的较量中却屡屡处于下风。
《今日秀》是同《早安美国》相类似的晨间新闻节目,也会在节目中邀请嘉宾对其进行采访。
跳转到其他国家,英国BBC第四频道有一档电视读书节目——《理查德和朱迪读书俱乐部》(Richard & JudyBook Club)。
可惜这档曾是英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已于2009年7月停播,它是由一对夫妇主持人理查德·马德利(Richard Madeley ) 和朱迪·芬尼根(Judy Finnigan)主持的。
《理查德和朱迪读书俱乐部》可以说是英国版的“奥普拉·温弗瑞图书俱乐部”。
此节目诞生于2004年,每周五期,播出时间是当地时间下午5点左右。
理查德和朱迪夫妇作为主持人,外加一两个名人嘉宾,他们对事先选定的一本书进行阅读和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观众提出一些合理的购书、阅书建议。
理查德和朱迪在英国“点书成金”的能力就像奥普拉·温弗瑞在美国一样,只要是她推荐的书,那必定是热卖的畅销书。
观之中国本土人物访谈节目。
《杨澜访谈录》是阳光卫视制作的名牌访谈节目,创办于2001年,由东方卫视播出,是国内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电视节目。
开播以来,该节目的收视率一直是处于稳居不下的,至今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及赞誉,并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杨澜访谈录》邀请的对话嘉宾可以说是绝对的“重量级”人物,涵盖面相当广。
从国内外娱乐体育巨星到国际社会政要和世界首富,等等。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杨澜访谈录》就是依靠所请嘉宾的知名度做噱头来吸引观众的,当然其中还有主持人杨澜本身的魅力和节目的精良制作。
另一档广为人知,并为众人所推崇的人物访谈节目是香港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
2008年,由湖南卫视引进,开始在大陆播出。
2010年1月4日,《鲁豫直击国外出版新趋势CHUBANCANKAO2011.11 下旬刊出版参考43CHUBANCANKAO44出版参有约》登陆安徽卫视。
《鲁豫有约》其完整的节目名下还有一行“说出你的故事”。
这一行字就是该节目的栏目定位。
此节目不同于《杨澜访谈录》,邀请的嘉宾并不一定都是知名人士,也有可能是很平凡的草根。
但是这些人物必然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