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小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学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这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考系。
2)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但必须以能简化问题、方便解决为原则。
3)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4)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4.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就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的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远小于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5.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 = t2 - 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XXX、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6.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7.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信息的仪器。
常见的有电火花打点记时器和电磁打点记时器,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8.速度:物体通过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6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对物质、能量、运动等自然现象的研究,探索了世界的本质规律。
而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力学基础》是物理学习的入门章节,主要介绍了基本力学概念和物体运动规律。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一章的知识点。
1. 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可以用坐标系表示,通过位置矢量和时间的关系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相同的时间内相同的距离,速度不变。
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不同,速度不断发生变化。
2. 力的概念力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因素之一,是使物体从静止状态转变为运动状态,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改变运动状态必须受到外力的作用。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这也是惯性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a = F/m。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物体上。
4. 力的合成当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力的合成规律决定。
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力合成的矢量和,方向与合成的方向一致。
5. 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了物体运动的规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 = ma。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在学习物理必修一第一章《力学基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定律,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去。
通过实际的计算练习和实验操作,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0字】第2篇示例: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7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7篇篇1第一章《物理必修一》涵盖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运动学、能量、动量等重要概念。
以下是对第一章知识点的总结:一、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
在《物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力、质量、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牛顿的三个定律。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加速度是速度变化与时间变化的比值。
牛顿的三个定律分别阐述了:1. 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运动学知识点运动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物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如时间、速度、加速度等。
时间是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段间隔;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如平均速度、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关系等。
三、能量与动量概念能量是描述物体做功本领的物理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在《物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功、功率、动能、势能等能量概念,以及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功是力在空间中的累积效应,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动量定理描述了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应,动量守恒定律则描述了系统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动量变化规律。
四、实验与探究《物理必修一》中包含了多个实验和探究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这些实验包括力学实验、运动学实验、能量与动量实验等,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是我们进入高中物理学习的开篇,而第一章往往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部分。
第一章主要涉及运动的描述,下面我们来详细总结一下这部分的知识点。
一、质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比如说,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远远大于地球的半径,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对公转的影响极小,此时地球就可以看作质点。
但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就不能忽略,就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二、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要选定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叫做参考系。
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
比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如果以车为参考系,人是静止的;如果以路边的树为参考系,人就是运动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应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三、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常见的坐标系有一维直线坐标系、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直线运动中,我们通常选择直线坐标系,也就是数轴。
在数轴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坐标来表示,位移则可以用末位置坐标减去初位置坐标来计算。
四、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
比如 8 点上课,8点就是时刻。
时间间隔指的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比如一节课 45 分钟,45 分钟就是时间间隔。
要注意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没有长短,而时间间隔有长短。
五、位移和路程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比如,一个人绕着操场跑一圈,他的位移是零,因为他的初位置和末位置相同;但他的路程是操场的周长。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5篇篇1一、引言物理必修一作为高中物理学习的开端,为我们打开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大门。
本章内容主要涉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体运动学以及力学的初步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对本章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二、知识点总结1. 物理学及其研究对象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相互作用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转换的自然科学。
本章介绍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力、运动、能量、电磁等。
2. 物体运动学基础知识(1)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运动学公式:掌握基本的运动学公式,如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等。
(3)运动学图像:了解如何通过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速度图像、位移图像等。
3. 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即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即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力的分类与性质(1)重力:介绍重力的产生原因、方向以及重力加速度等。
(2)弹力:介绍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以及胡克定律等。
(3)摩擦力:介绍摩擦力的种类、产生条件以及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等。
5. 运动与力的关系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受力的关系,分析物体的加速、减速以及变速运动。
三、重点难点分析本章的重点在于掌握牛顿运动定律以及物体运动学的基础知识。
难点在于理解力的分类与性质,尤其是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判断。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学习建议1. 夯实基础: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勤加练习:通过大量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理解原理: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物理思维。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一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物理运算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章内容相对较多,包括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方法的基本特点、物理量和单位的引入与运算规则、运动学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以及傅立叶分析的原理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第一节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方法的基本特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科学方法的基本特点有客观性、理性、可证伪性和可反驳性。
科学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等科学方法来推断和验证。
第二节介绍了物理量和单位的引入与运算规则。
物理量是能够通过其中一种方法进行测量的性质,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物理量用数量和单位来表示,数量是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数值,单位是用来衡量物理量的标准。
国际单位制(SI)是国际通用的单位制,主要包括长度单位米(m)、质量单位千克(kg)、时间单位秒(s)等。
物理量的运算中要遵循相应的运算规则,如长度相加取和,速度相乘取积等。
第三节是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主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矢量,用Δr表示。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是矢量量,用v表示。
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的大小,也是矢量量,用a表示。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恒定,非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是变化的。
第四节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以相同的速度沿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成正比,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Δr=v×Δt。
位移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大小乘以时间的大小。
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以表示为v=Δr/Δt。
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的大小除以时间的大小。
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1.1 物理学的基本任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转换和相互作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基础学科。
在人们的认识中,物理和化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但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在自然科学中独占一席之地。
1.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有:物理量、单位、物理量的测量、物理量的运算、物理规律的表述和应用等。
1.2.1 物理量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因此,对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它们的大小、方向、性质和状态),进行的测量和计算,就是对物理量的研究。
1.2.2 物理量的单位物理量只有"多少"是无法表示出来的,还必须有单位。
用于表示物理量的大小的,是设计好的、已经公认的以及实际可以使用的数量值。
例如:量的单位、零的单位、时间的单位等,才能表示出多少。
1.2.3 物理量的测量物理量的测量包括确定物理量的大小、不确定度和综合测量等。
1.2.4 物理量的运算物理量的运算包括直接的过程、相互作用的过程和间接的过程,还有其中的特殊形式。
1.2.5 物理规律的表述物理规律的表述包括必然性、集合性和形式性,还有应用性。
1.2.6 物理规律的应用物理规律的应用不仅包括下列方面,还有前面和后面的和许多其他的应用。
1.3 物理学的实验方法物理学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实验前的准备、实验的过程和实验后的处理等。
1.3.1 定性实验定性实验的基本思想是得到有关物理现象特征的实验结果。
例如:测量天地的大小,重力,惯性,种种力,电磁基础等。
1.3.2 定量实验定量实验是定性实验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通过测量来得到实验结果,由测量结果推论几种规律。
例如:测量天地的大小,重力,惯性,种种力,电磁基础等。
1.3.3 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前的准备涉及到实验系统,实验布置,实验仪器等方面,还有实验人员的职责。
1.3.4 实验的过程实验的过程是指实验的步骤,实验的方法和实验的要求等。
高一物理第一章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章总结引言高一物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为我们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这一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包括质点运动、坐标系和矢量、速度和加速度、直线运动的图像以及直线运动的规律等内容。
质点运动质点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它可以是一维、二维或三维的。
在一维运动中,质点的位置可由一个坐标表示;在二维和三维运动中,质点的位置则需要使用多个坐标表示。
质点在运动中会产生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是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重要指标。
坐标系和矢量坐标系是描述空间位置的一种方法,我们常用的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由三个相互垂直的轴组成,分别表示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
矢量表示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可以用箭头表示,箭头长度表示矢量大小,箭头方向表示矢量方向。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移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随时间变化率的定义。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即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
通过速度和加速度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
直线运动的图像直线运动通常可以用图像来表示。
位移-时间图像可以直观地表示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变化情况。
速度-时间图像可以显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情况,通过斜率的变化可以了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加速度-时间图像则可以直观地表示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直线运动的规律直线运动的规律主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速度保持不变。
而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较为复杂,需要通过速度-时间图像来分析。
通过对直线运动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预测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和速度,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结论高一物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质点运动、坐标系和矢量、速度和加速度、直线运动的图像以及直线运动的规律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电火花计时器:
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 的计时仪器。当接通220V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 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 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 电,于是在运动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当电 源频率为50Hz时,它也是每隔0.02s打一次点,即 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也是0.02s。
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 长度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 等过程量。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平均速度 物体在变速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 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 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有大小和方向,因此它是矢量,它的 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时间和位移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实验:用打点计数器测速度 5.速度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学法指导
对物体运动的研究是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源头 之一。力学是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 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在这一章中最为突出的是 质点模型的建立。。认识到科学地描述自然, 包括描述物体的运动,不是一种简单的模写, 不是拍照,而是突出研究对象和问题的主要方 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 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2)加速度方向与运动的关系
①当vt>v0时,a是正值,
表示a与v0同向,物体做加速运动。
②当vt<v0时,a是负值,
表示a与v0反向,物体做减速运动。
③当vt=v0时,a=0,
做匀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均匀变化(均匀增加 或均匀减少),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此时a不随时间改变。
本章易错点
1.质点 2.位移
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 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 体看作质点的问题
位移的方向表示, 矢量性问题
3.速度
速度和速率区分, 速度的矢量性
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加速度
瞬时速度问题, 时间间隔选取
加速度与速度 的方向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瞬时速度 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物体运动 的快慢程度叫瞬时速度;或者说物体在某时刻前后 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叫瞬时速度。
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 动的快慢,它能对变速运动做精确描述。
瞬时速度是矢量。方向是物体此时此刻的运动方向, 即物体运动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
位 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移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描 述 运
分 类 平均速度
动速
瞬时速度
的 物
度 与速率的区 ①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理
别与联系 ②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量
加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速 度 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
2.时间和位移 (1)路程 路程是指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没 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 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的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 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是矢量,通常用 字母s表示位移。
(3)时刻与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 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 态量。
这样不仅使描述和研究成为可能,而且更深刻 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理想化模型源于具体事 物又高于具体事物,是感知、思维的产物。就 此而言,它的建立既是一种典范,又具有普遍 意义。必须深刻理解。
高考热点
这三年高考第一道计算题都是纯运动学的知识的考题. 考察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题目 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分析运动过程,能正 确选择物理公式就会解出结果。 1.理解物体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意义及应用。 2.矢量物理量的计算。 3.v–t图象的意义及其应用,会用图像解题。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小,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打在纸带 上的点,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把纸带 跟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 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5.速度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加速度
定义:等于速度的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
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同向
4.实验:用打点计数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计时器:
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当 通过4—6V低压交流电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 作用下,振片便上下振动起来,位于振片一端的 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这时,如果纸带运 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当交流电源 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点,即打出的 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向关系不确定
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v–t图像 应用
确定某时刻的速度,判断运动性质 (静止、匀速、匀变速)
判断加速度大小、方向
时实 器验
根据:纸带上点迹的疏密判断运动情况
测:
速用 度打
大小:粗略求瞬时速度,当取很小的值
点 时,瞬时速度约等于平均速度
计
要点总结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机械运动: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 动。 (2)参考系: 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假定为静止)另外的物 体。 (3)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4)坐标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 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