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与受力分析

合集下载

建筑中的建筑物结构与力学分析

建筑中的建筑物结构与力学分析

建筑中的建筑物结构与力学分析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建筑物的结构和力学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以确保建筑物能够安全地承载荷载并保持稳定。

力学分析则是基于物理学原理,研究建筑物受力情况,以确定设计参数和材料的选择。

一、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

它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形式、荷载以及材料的性能等多个因素。

在结构设计中,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定义设计目标:确定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和设计目标,例如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荷载要求等。

2. 确定荷载: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地理位置等要素,确定各种荷载情况,包括永久荷载(如自重、固定设备等)、可变荷载(如人员、家具、雪等)和风荷载。

3. 选择结构类型: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形式,选择适当的结构类型,如梁柱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等。

4. 分析结构模型:将建筑物转化为结构模型,并进行受力分析,以确定结构的受力情况。

常用的受力分析方法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

5. 确定结构成员:根据受力分析结果,确定结构的成员尺寸和材料,以满足建筑物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常用的结构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木材等。

6. 总体验收:对结构设计方案进行总体验收,确保其满足设计目标和规范要求。

二、力学分析在建筑中的应用力学分析是对建筑物受力情况的研究和分析。

根据力学原理,通过分析建筑物受力的来源和传递过程,可以确定合理的设计参数和材料选择。

以下是力学分析在建筑中的应用示例:1. 荷载分析:通过力学分析,可以确定建筑物所受荷载的大小和作用方式。

根据不同荷载情况,可以进行受力分析,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刚度分析:刚度是建筑物抵抗变形和变位的能力。

通过力学分析,可以确定结构的刚度要求,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以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形。

3. 抗震分析:在地震活跃区域,抗震分析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力学分析,可以确定建筑物所受地震荷载的大小和作用方式,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建筑结构及受力分析平面力系

2 建筑结构及受力分析平面力系

2.1.3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例 2. 8】 托架 ABC 如图 2. 16a 所示,杆 AC 中点受集中力 F = 60 kN 作用。 如不计杆自重,试求杆 BC 和铰 A 所受的力。
2.2 力矩和力偶
2.2.1 力矩
1. 力对点之矩
一个力对某点 O 的力矩等于该力的大小与 O 点到力作用线垂直距离的乘积。 以符号MO(F)表示,即: MO(F) = ± Fd 式中 O 点称为力矩中心,简称矩心;d 称为臂(力和力臂是使物体发生转动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其正 负号用以区别力使物体绕矩心转动的方向;通常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为正,反之 力矩为负。 力矩的单位决定于力和力臂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通常用 N· m 或 kN· m,有时工程中还采用工程单位 制 kgf· m。 在给定的平面内,力矩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它的大小,二是它的转向。
2 平面力系
建筑结构及受力分析
2.1 平面汇交力系 2.2 力矩和力偶
2.3 平面一般力系 2.4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2.1 平面汇交力系
2.1.1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系,如果可以用一个力 R 代替而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则这个力 R 称为原 力系的合力,而原力系的各力就是合力 R 的分力。
2.2.2 力偶
【例 2. 12】 如图所示结构,荷载 F1 = F2 = 20 kN,试求 A、B 两支座的约束反力(不计杆自重)。
2.2.2 力偶
【例 2. 13】求图 2. 23a 所示梁的支座反力。
2.3 平面一般力系
2.3.1 力的平移定理
力的平移定理: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平行移动到刚体上的任意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其 力偶矩等于原力对新作用点的矩。

10建筑结构及受力分析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10建筑结构及受力分析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10建筑结构及受力分析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用于制作建筑结构和构件。

在建筑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起着承载和传递重荷载的作用。

了解建筑结构及受力分析,对于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建筑结构通常由多个构件组成,这些构件承担着不同的受力作用。

其中,受压构件是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的,它们的受力状态需要进行分析。

在受压构件中,混凝土主要承担着压力作用,而钢筋主要承担着拉力作用。

由于混凝土的强度相对较低,所以钢筋起着增强混凝土抗压性能的作用。

受压构件的受力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荷载分析:设计中需要对受压构件所承受的荷载进行分析。

这些荷载包括常规荷载(例如:自重、活载)和不常规荷载(例如:风载、地震载)。

2.内力分析:根据荷载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受压构件的内力分布情况。

这些内力包括压力、弯矩和剪力。

内力的分布情况对于受压构件的设计和计算非常重要。

3.断面设计:根据内力分析结果,可以进行受压构件的断面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以满足设计要求和抗压性能。

4.钢筋设计:在受压构件中,钢筋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混凝土的抗压性能。

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钢筋的数量、直径和布置方式,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5.受压构件的验算:通过对受压构件进行验算,可以验证设计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验算包括对截面尺寸、钢筋数量和结构稳定性进行检查和计算。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设计和受力分析是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分析,可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同时,还可以优化结构,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结构分析和设计能力,以确保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与受力分析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与受力分析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与受力分析一、引言近年来,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比传统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快速、环保、经济等优势,但在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与受力分析的相关问题。

二、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点1.1 综合考虑建筑形态特点装配式建筑通常采用标准化部件进行快速拼装,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部件的尺寸、重量以及连接方式等因素。

合理选择并设计部件形态,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整体承载能力。

1.2 提高整体结构刚度由于装配式建筑大量使用轻质材料,其整体刚度较传统混凝土结构较低。

因此,在结构设计时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整体刚度。

例如通过增加横向连接板或调整柱网布置来增强抗震性能。

1.3 考虑不同受力特点装配式建筑的受力特点与传统建筑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部件之间的连接受力,其次是整体结构的变形。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这些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并优化连接节点和梁柱布置。

三、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2.1 静力分析静力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受力分析方法。

通过对构件和连接节点施加静态荷载,计算每个节点和构件的内力大小以及变形情况。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评估结构安全性,并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

2.2 动力分析动力分析是一种更加精确的装配式建筑受力分析方法。

通过模拟地震等外部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动态反应,计算出各个节点和构件的振动频率、振型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响应。

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结构抗震性能,并进行相应设计和改进。

2.3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一种常用于复杂结构受力分析的方法,在装配式建筑中同样适用。

通过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数值计算方法,可以模拟和计算出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

这种方法能够更全面地分析结构的受力性能,并进行优化设计。

四、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与受力分析的案例研究3.1 A项目A项目是一座装配式建筑,采用轻质钢结构和预制混凝土板拼装而成。

建筑结构的力学分析方法

建筑结构的力学分析方法

建筑结构的力学分析方法建筑结构的力学分析方法是建筑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通过对结构物所受力学作用进行分析,确定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为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建筑结构力学分析方法,包括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和位移分析等。

一、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建筑结构力学分析的基础,它通过对结构物受力情况进行研究,确定负荷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

常用的受力分析方法有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

静力分析是指建筑结构在静止状态下所受的力学作用。

通过对结构物的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可以计算出各个构件所受的内力和外力。

静力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受力平衡法和受力分解法。

受力平衡法是根据力的平衡条件,通过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确定结构物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

受力分解法是将外力分解为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力,通过分析结构物在不同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来求解结构的内力。

动力分析是指建筑结构在受到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

它主要应用于地震工程和风力工程中。

动力分析的方法有模态分析和响应谱分析。

模态分析是通过对结构物的振动模态进行分析,计算出各个模态的振型、振动频率和振动模态下的内力。

响应谱分析是通过结构物在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谱进行分析,计算出结构物在频率和幅值上的响应。

二、应力分析应力分析是建筑结构力学分析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对结构物材料的强度和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确定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应力分析方法有材料力学和有限元分析。

材料力学是通过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计算出结构物在受力下的应力和应变。

常用的应力分析方法有轴力分析、弯矩分析和剪力分析。

轴力分析是研究结构物在受到轴向力作用时的应力分布和承载能力。

弯矩分析是研究结构物在受到弯曲力作用时的应力分布和承载能力。

剪力分析是研究结构物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的应力分布和承载能力。

有限元分析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它将结构物分解为有限个单元,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解结构的应力和应变。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建筑结构与力学分析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建筑结构与力学分析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建筑结构与力学分析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

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造型美感,还展示了独特的建筑结构与力学原理。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建筑结构与力学分析展开探讨。

一、建筑结构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以木质梁柱为主,以框架结构为基础。

典型的建筑结构包括悬山、顶山、斗拱等。

悬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采用悬挑法构建出飞檐、斗拱和抱厦等独特的建筑造型。

它通过将主要荷重接到延伸出去的梁上,再通过支撑结构传导到地基,实现了建筑的稳定。

顶山结构则是将屋顶的重量通过山墙传递到地基,充分利用重力传力的原理,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

桁架结构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桁架结构由大梁、竖柱和横梁构成,利用了杆件受力平衡原理,使建筑的荷载合理分布并传导到地基。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建筑自重,还能够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此外,斗拱和拱造等结构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构件,其采用弧形设计实现了内力的均衡和均匀分布,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二、力学原理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力学原理主要包括重力、平衡、受力传导等。

重力是建筑物最基本的受力形式,传统建筑通过合理设计结构,使重力能够传导到地基,从而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平衡是建筑物受力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在建筑中设置平衡点和平衡面,使得建筑物在受力时能够保持平衡,减少倾覆的风险。

受力传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力学原理。

在传统建筑中,通过各种结构构件的拼接和连接,将荷载从上部传导到地基,实现了力的平衡和传递。

例如,在悬山结构中,通过将主要荷载接到延伸出去的梁上,再通过支撑结构传导到地基,实现了平衡和稳定。

同样,在桁架结构中,大梁、竖柱和横梁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力的传递通道,使得建筑物的荷载得以分散和传导。

此外,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还注重了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以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木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常使用的材料之一,其具有轻质、韧性好等特点,能够较好地抵抗地震和风雨等自然力。

建筑结构与受力分析精选全文

建筑结构与受力分析精选全文
必要条件-防止曲屈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倍受压钢筋最小直径或400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受压钢筋最大直径1/4一层内当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采用复合箍筋
(2)保证受压钢筋达到设计强度条件
充分条件-屈服
≥0.002
若取
则近似可得: x≥2as
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基本假定及破坏形态与单筋相类似, 以IIIa作为承载力计算模式。
与bf'h的矩形截面相同:
适用条件:
(一般能够满足)
2. 第一类单筋T形截面的计算公式
3. 第二类单筋T形截面的计算公式
(1) 基本公式
(2) 适用条件
,一般均满足,可不验算


(a)
(b)
(c)
利用叠加原理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受弯构件:
同时受到弯矩 M 和剪力V 共同作用, 而N 可以忽略的构件。
第一节 一般构造要求
一、截面形式
受弯构件截面类型:梁、板
二、截面尺寸
1、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梁高h和梁宽b
梁的截面尺寸宜取整数,以50mm作为级差;梁高h常采用200、250、300、350、400……750、800、900、1000mm。梁的宽度b常采用120、150、180、200、220、250、300、350mm等。
【解】(1)设计参数查表 fc=14.3N/mm2, fy= fy = 300N/mm2 c1min=25mm;假定受拉筋为两排, 设 as=60mm,则 h0=700-60=640mm, a1=1.0, b1=0.8 。
(2)计数配筋
故应设计成双筋截面。取x=xb
受拉筋选用7 25,As=3436mm2;受压筋选用2 14mm2, As=3436mm2。

建筑结构分析

建筑结构分析

建筑结构分析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所依靠的支撑系统,它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结构分析是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进行研究,以评估和优化建筑物的结构性能。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对建筑结构分析进行探讨。

一、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材料的力学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包括抗拉强度、压缩强度、弹性模量等。

通过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材料是否适合用于建筑结构,并且合理选择材料以满足建筑物的需求。

二、受力分析建筑结构分析的核心是对受力情况的研究。

通过分析建筑物所承受的外力和内力,我们可以了解建筑物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并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外力包括风力、地震力和荷载等,而内力包括轴力、弯矩和剪力等。

三、结构模型的建立为了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需要建立相应的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是对真实建筑结构的抽象表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建立,包括平面杆系模型、三维有限元模型等。

通过建立合适的结构模型,可以更好地进行受力分析和结构性能评估。

四、静力分析静力分析是对建筑结构中各种力的平衡和静力效应的分析。

通过静力分析,可以了解结构在静力平衡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从而确定结构的稳定性和荷载承载能力。

常见的静力分析方法包括静平衡法、弹性分析法和刚性平衡法等。

五、动力分析动力分析是对建筑结构在地震、风力等动力荷载下的响应进行研究。

地震力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动力分析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常见的动力分析方法包括模态分析、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等。

六、破坏性分析破坏性分析是对建筑结构在超过其承载能力时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进行研究。

通过破坏性分析,可以预测建筑结构的破坏形式,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常见的破坏性分析方法包括强度极限分析和变形极限分析等。

七、结构优化分析结构优化分析是对建筑结构进行改进和优化的研究。

通过结构优化分析,可以提高结构的受力性能、减小结构的材料消耗并降低工程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受压区混凝土合力作用点不变
1
等效应力图形的应力与受压区 混凝土最大应力的比值
1
x xc
系数 1 和 1 也仅与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
有关,称为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
表4-2 混凝土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
强度等级 ≤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1
1.00 0.99 0.98 0.97 0.96 0.95 0.94
一、截面形式
受弯构件截面类型:梁、板
(a)
(b)
(c)
(d)
(e)
(f)
(g)
二、截面尺寸
应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 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梁高h和梁宽b
梁的截面尺寸宜取整数,以50mm作为级差;梁高h常采 用200、250、300、350、400……750、800、900、 1000mm。梁的宽度b常采用120、150、180、200、220、 250、300、350mm等。
P
➢超筋破坏 >
..
P
P
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受拉区 钢筋承担拉应力,但未屈服
P
P
P
P
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
特点:
✓裂缝多而细,钢筋应力不高, 最终由于压区 砼压碎而崩溃;
✓裂缝、变形均不太明显, 破坏具有脆性性质;
✓钢材未充分发挥作用;
✓设计不允许。
P
P
M
M
0 u
超筋梁 max
P
P
➢少筋破坏 < min
P
P
P
P
..
P
P
P
P
受拉区混凝土开裂,钢筋应力迅
速达到屈服强度或进入强化段
P
P
梁发生断裂,而受压区 混凝土未被压碎
特点:
✓一裂即坏,由砼的抗拉强度控制, 承载力很低。 受压混凝土未压碎; ✓破坏很突然,属脆性破坏; ✓混凝土的抗压承载力未能充分发挥; ✓设计不允许。
P
一、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
P
P
➢适筋破坏 min max
P
P
...
P
P
受拉区混凝土开裂
P
P
受拉区钢筋屈服
P
P
混凝土压碎
特点:
✓纵向受拉钢筋先屈服,受压混凝土后压碎。梁的 破坏始于受拉钢筋的屈服。
✓破坏前裂缝、变形有明显的发展, 有破坏征兆, 属 延性破坏。
✓钢材和砼材料充分发挥。
✓设计允许。
4、梁的纵向构造钢筋
(一)架立钢筋
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 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不宜小于12mm。
(二)梁侧构造钢筋及拉结钢筋
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 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 积bhw的0.1%,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梁侧的构造钢筋应以拉结筋相连,拉结筋直径一般与箍筋相同, 间距为500~700mm,常取箍筋间距的整数倍。
b
四、纵向受力钢筋
1、配筋率
As
bh0
h0
h
As b
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As与 截面有效面积bh0 的百分比
2、梁的纵向受力钢筋
h0-梁截面有效高度;
一排钢筋时 两排钢筋时
h0=h-(35~40) (mm) h0=h-(65~75) (mm)
至少2根。梁跨度较大时,一般不少于3根;常用直径10~28mm, 种类不宜过多,且同一截面不同直径相差不应小于2mm;若排两 排时,上下对齐;架立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用来固定箍筋并与 受力钢筋形成钢筋骨架.
承担的弯矩所确定的。
《规范》规定:
防止少筋破坏
( f ; ) 0.45 t 0.2%
f min
max
y
h min h0
2.公式的适用条件
1)防止超筋破坏
maxb
1b
f f
c
y
xxbbh0
2)防止少筋破坏
b
h min h0
As bh min
0.493 0.372
HRB400 钢 筋
b
s,max
0.518 0.499 0.384 0.375
0.481 0.365
0.462 0.356
(二) 最小配筋率(适筋梁与少筋梁的界限)
min —— 最小配筋率, 是由配有最少量钢筋(As,min)的钢筋混凝
土梁其破坏弯矩等于同样截面尺寸的素砼梁的所
Z
T As f y
sa
b
As
X 0
M0
1fcbxf A y s M M u 1fcbx(h0x 2)
MM ufyAs(h0x2)
称为相对受压区高度。该参数不仅反映了钢筋与
混凝土面积比,而且同时反映了两种材料的强度 比。它本质上反映了两种材料匹配是否合理
As x 1 fc
bh0 h0 fy
M
0 y
M
0 u
M
0 y
M
0 u
适筋梁
m in
m ax
少筋梁 min
As
M0 cr
bh0
f
0
不同配筋率梁得M-f
(二)受压区应力图形的简化
受压砼的应力图 形从实际应力图
理想应力图
等效矩形应力图
xc
D
xc
Dx
D
Mu
Asfy Mu
Asfy Mu
Asfy
实际应力图
理想应力图
计算应力图
等效原则:
1.受压区混凝土合力大小不变
x h0
max
b
xb h0
1 fc
fy
xb h b
0
b 仅与材料性能有关,而与截面尺寸无关.
表4-3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b 和截面弹塑抵抗矩系数 s,max
混凝土强度等级
≤C50 C60
C70
C80
HRB335 钢筋
b 0.55 0.531
s,max 0.399 0.39
0.512 0.381
3、板的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
通常配置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
➢直径:6、8、10mm HPB235级
➢间距:当采用绑扎网时,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宜小于 7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 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
c15mm d
分布钢筋
h0
h
d8~1m 2 m
2、梁的高跨比
h/l 符合规范要求
3、板厚
现浇板厚度以10mm作为级差,常用的厚度有60、70、80、 90、100、120mm等。
板的高跨比(h/l0)
三、混凝土保护层
净距30mm 钢筋直径1.5d
净距25mm
b
钢筋直径d
c
c
h h0=h-60
c25mm d
c
净距25mm 钢筋直径d
h h0=h-35
0.80 0.79 0.78 0.77 0.76 0.75 0.74
1
《规范》规定:
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 C50时,
1 =1.0; 1 =0.8;
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
=01.94 ;
= 0.74; 1
3.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三)基本计算公式
1f c
C1fcbx
0
x
hh M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