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联系公开课

合集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识记:联系的含义
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的具体联系)。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作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故事《唇亡齿寒》
提问:1、典故中虢国和虞国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虢国灭亡了,虞国不能独存?
教师: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两个小国关系密切,有事可以帮助,所以,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不能独存,说明两国相互依存、相互联系,那什么是联系呢?联系有什么特征?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讲授新课】
师:什么是联系呢?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哲学上讲这种关系就是联系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课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型:新授课课时:1 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导入新课】最近的一个热点话题牵动了很多人的心,那就是中美贸易战。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中美贸易战。

思考问题: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讲授新课】合作探究一贸易战中,中国首先打了大豆牌,其一:中国是美国大豆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约有62%销往中国。

其二:美国虽然对中国整体上是贸易逆差,但在农产品上却是顺差。

其三:对于特朗普而言,大豆产量前10 个州中有9 个州在2016 年美国大总统大选中支持了特朗普当选,中部农业州是他核心的支持者。

我国大豆消费严重依赖进口,期中来自美国的进口量占我国进口总量的37%,提高大豆进口关税,一方面会抬升我国进口大豆价格,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我国国内大豆国内供需形势。

中国在出台对大豆征税前,出台了提高大豆种植的补贴。

中国对美大豆征收关税,对美国和中国有什么影响?从联系观角度分析,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通过探究,从中国对美征收关税这个事例中,让学生理解了联系的含义,明白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整个世界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板书】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板书】(二)联系的特点1.联系的普遍性(1)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事物之间)(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整个世界)【学生讨论】:通过展示特朗普年轻时和现在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那么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 ?师生小结: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是说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新安中学政治组:黄方宁一、教学依据本单元内容属于辩证法的范围,核心问题是如何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

学习本节课我们可以了解到:联系的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的总特征之一,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基本方法,通过学习,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识记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

②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联系含义及联系的三个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 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的问题(三)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教学工具1.教学课件2.黑板三、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学习5-10分钟,找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然后进入新课学习。

1.联系的定义2.联系普遍性和客观性3.联系多样性的分类根据知识点,看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先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一)联系的含义根据看书的情况,提问联系的含义引导学生结合一些事例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联系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雾霾天气对人类产生何种影响?教师总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哪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那么联系的普遍性具体怎么理解呢。

从而过渡到联系具有普遍性这一特点。

(二)联系的特点1、普遍性(1)表现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例如:你与空气、阳光、老师、朋友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例:2班看做整体,你们就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那么你们有没有联系呢?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包括人类社会、自然界、人的思维)(图片展示) 人类社会、自然界、人的思维;思考: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2、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总结: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就具体事物而言,联系又具有条件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框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个基本观点去看问题,办事情。

这个问题是辩证法部分的逻辑起点,也是本课内容的逻辑出发点。

本框题共设三个目: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它各框节以本框为前提和基础,并以本框为线索来展开的。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难点:客观性和多样性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部分,它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物质的),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那在这节课当中,我们要开始学习第七课——唯物辩证的联系观。

播放视频:《唇亡齿寒》提问:典故中唇和齿是一种什么联系呢?小结: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那什么是联系,联系有什么特征,以及学习了联系的有关原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课教案(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课教案(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课教案(一)教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课教学目标•了解世界普遍联系的概念•理解世界普遍联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探索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教学重点•世界普遍联系的概念和理解•国际交流的价值和重要性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教学方法•教师授课与讨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视频观摩与分析教学内容1. 世界普遍联系的概念•什么是世界普遍联系•为什么世界普遍联系很重要•世界普遍联系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2. 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国际交流的价值•如何进行有效的国际交流•如何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教学过程1. 热身:分享自己的国际交流经历学生在课前准备自己的国际交流经历,并在课堂上与小组分享。

2. 教师讲解世界普遍联系的概念和理解教师讲解世界普遍联系的相关概念和理解,并通过多媒体资料、案例等方式进行讲解和分析讨论。

3.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成小组,探究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以及如何进行跨文化交流。

每个小组在课后向全班进行介绍。

4. 视频观摩与分析观看一些关于跨文化沟通的视频,并分析视频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以及个人成果的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参考资料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吴德金,2017年,人民出版社。

2.《文化冲突与跨文化交际》,谢友柏,201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作业•回顾课堂内容,完成相关习题、练习以及思考。

•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了解该地区的文化特点,并谈谈如何进行跨文化沟通。

•向家长或朋友介绍世界普遍联系的相关概念和理解。

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世界普遍联系和国际交流的相关问题,以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和国际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关注教学效果的反馈和评价,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二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高二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业,带来了明显旳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了个
人和集体旳主动性,大家争相承包荒地,种植
沙柳蔚然成风。从哲学上看,上述事例中,种
植沙柳固沙防风从难以实施到有效实施,其成
功之处于于( )
A.发觉了沙柳具有固沙防风旳性质 B.掌握了植树造林旳规律
C
C.发觉了事物之间更深刻旳联络
D.掌握了用沙柳制板造纸旳技术
2.我国目前兴建旳四大工程——南水北 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 会继续加强地域经济之间旳联络,推动全
( C)
①事物处于普遍联络之中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旳 ③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④事物之间旳联络是详细旳、客观旳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辨析: 4.联络旳客观性阐明联络是不可变化旳,
人们不能建立什么联络,不然,就是对 “联络客观性”旳否定。
联络具有客观性:联络是事物本身所固 有旳,不以人旳意志为转移旳。联络旳客 观性告诉人们,不能用主观臆想旳联络替 代客观事物本身旳联络,但并不是说人们 在联络面前无能为力,实际上人们能够根 据事物固有旳联络,变化事物旳状态,调 整原有旳联络,建立新旳联络,并不违反 联络旳客观性。
反对主观臆造旳联络
下列联络是主观旳还是客观旳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计算机网络化将整个世界联结为一种整 体。
◇168就是一路发。 ◇沪宁高速公路旳建成与沪宁及其沿线地
域旳联络。
联络是客观旳,是否意味着 人对事物旳联络无能为力呢?
据统计,我国网民数量已经到达3亿, 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旳联络愈加 亲密、迅速和便捷。
2. 联络旳特征
◆联络是多样旳(多样性)
含义:世界上旳事物千差万别, 事物旳联络也是多种多样旳。

世界是普遍联系 -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 -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吕亚一、设计理念:本课主要想通过提供适量的视频材料、文字材料等学习资源,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概念,理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哲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着重领悟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方法和演绎推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事物普遍联系对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意义,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角度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然情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难点:人为事物联系和联系的多样性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情景教学法、合作讨论五、教学过程开场语:哲学启迪智慧,哲学引领人生。

今天我们的人生智慧之旅从一段视频开始。

导入:视频《爱是可以传递的》看完影片,根据你的感受,请你为影片设计一句广告主题。

学生回答:略。

师:创作者设计的主题是“爱是可以传递的”。

这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生:略。

(一)探究联系的普遍性静态分析影片。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影片中爱是如何传递的?生:略。

(1)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过渡:一种行为可以传递我们的关爱,一句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友爱。

都说我们班很优秀,这离不开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的努力,请你为同学或老师点个赞。

探究活动1:我爱我班:一句话的温暖(点赞你的同学或教师)生:略。

师:因为有爱我们不再孤单,因为感恩我们不断前行。

班集体里每位同学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这从侧面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引用恩格斯的话“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察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或是我们自已的精神活动时,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究无尽的交织起来的画面。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江西省全南中学刘卿(一)课程标准: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学情分析:授课班级是高二文科平行班;之前已经学习了《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的知识,对世界的本原和运动状态有所了解,但学生知识理论基础单薄,对抽象的哲学理论接受速度慢。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含义;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运用上述原理,分析气候等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自觉维护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确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各种条件;自觉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和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联系含义及联系的三个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 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的问题,要注意分析和把握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以及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五)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实例,思考探究相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轻松协作中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说明【导入新课】第一篇【感知联系】霾之现状1、“十九大报告”关键词:聚焦绿色发展理念:打赢蓝天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2、播放视频《汤姆猫最新作品--大话北京雾霾》让学生感悟雾霾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联系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原因
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 的、眼前的联系,而忽视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 长远的联系。
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
要分注析意下分列析漫和画把,握从事哲学物角存度在启和示发我展们的:各
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
移。
及始


例:
“先在城市夺取政权” 理论
联系是客观的,是 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 联系无能为力呢?
2001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工 业园在广西贵港市正式建立。它采 取了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 工业链:甘蔗制糖--制糖废料制 造酒精--酒精废液制造有机复合 肥;甘蔗制糖--蔗渣造纸--黑 液碱回收。
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联系客观性的启示二:
注意:
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
的事物互相联系,而不是任 何两个事物都互相联系!
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3、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 4、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决 定
(二)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之间——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 物有着这样或那样联系。(外部联系)
整个世界——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 的有机整体。
思考: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那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或说 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不是,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 件的,只有当条件具备的时候才会有 联系.
为什么联系是客观的?
天空 A
自在事物的联 B 森林 系:在人类产
生以前就存在,
动物
河流 自在事物
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客观性(原因):
联系产生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 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 联系产生的结果: 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 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如何看待这种联系?
米的妈妈是谁?花—— 因为花生米
直接联系 ———— 间接联系
形式: 内部联系 ———— 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 ———— 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 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 系……
“不错,撞着我是偶然的,你的刹车不灵,
能不撞人吗?”
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见万 有引力?”
现象联系
本质联系
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连一连
鱼儿离不开水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太阳东升西落
守株待兔
牵一发而动全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
偶然联系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因果联系 必然联系 整体和部分联系
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
要把握间接、本质和长远联系。
长期以来,人们乱砍滥伐、开荒毁林、围湖造田 等,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危及到人类自身 的生存。(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事物)
系联
事物与事物之间 (外部联系)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 (内部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可怕的惩罚粮我食的没早有餐了呢。?
虫怎子么太没多有了了。? 虫子为什么那么多?
鸟都死了。 鸟怎么都
死了?
全被你
打死了。
该现象说明什么哲学观点?
二、联系的基本特征
(一)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内部—— 任何事物内部各部分、要 素是相互联系的。(内部联系)
“农村包围城市” 理论
前苏联的 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的 社会主义革命
联说系明真多理样是性具的体的方,法要论在要具体求的:历史范 要注畴来意判分别析某和个观把点握是事真物理还存是在谬和误发. 展的各 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 移。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决 定
知识小结:
联系的 普遍性
联系的 客观性
A 、事物内部 B、事 物之间 C、整个世界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是说人们 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人们可以 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你还能否再举些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 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例子?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决 定
三. 联系的多样性
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
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米的爸爸是谁?蝶—— 因为蝶恋花
米的外婆是谁?妙笔——因为妙笔生花
米的外公是谁?苞米花——因为又抱过 米,又抱过花。
如何看待这种联系?
有人把“8”视 为吉利的数字, 而把“4”视为不 祥的数字.
人为臆造客观不存在的联系
一个粗心的工人在制造铆钉时忘了给其中一枚 做个钉帽。恰巧这枚铆钉被用来给该国元帅的千里 马钉马掌。在一次抗击外敌入侵的战斗中,马掌脱 落,但元帅并不知道继续追赶敌人。不久,马的脚 伤太重而马失前蹄。元帅从马上摔下来,被乱马踩 死。顿时,群龙无首,军队大乱。敌军乘机反扑, 一举灭掉这个国家。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 物本身所固有的,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 世界上事物是千差万 多样性 别,事物的联系也多
种多样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 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 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 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条件,一切以时间、地 点和条件为转移;把握 间接、本质和长远的联 系。
材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一枚铆钉与一个国家的命运的关系说明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如果不认识 或忽视客观事物的本来联系,就会受到客
观联系的惩罚。
一个钉子
一只蹄铁
一匹战马
一个国家
一场战斗
一位战士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客观性的启示一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主观臆 造不存在的联系,或者人为忽视客 观存在的联系。)
2、表现: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 事物的联系。(按与实践 的关系进行
分类)
请判断下列联系的类型: ①围魏救赵 ②南水北调 ③ 花开花落, 潮起潮伏 ④宇宙星辰运转 ⑤严师出高徒 ⑥胶州湾大桥 ⑦沧海桑田的变迁 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自在事物的联系: ③ ④ ⑦ ⑧ 人为事物的联系: ① ② ⑤ ⑥
分析点拨: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习目标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与实质、核心 (识记) 2、联系的含义 (识记) 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理解)
唯物辩证法
总特征
实质和核心
要求
联系
构成
发展
根本内容 根本动力
矛盾
创新
一、什么是联系?
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 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 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