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公开课 –公正 迈克尔

合集下载

哈佛公开课正义观后感

哈佛公开课正义观后感

哈佛公开课正义观后感引言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哈佛公开课,主题为正义(Justice)。

这是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主讲的一堂课,通过深入探讨正义的概念、各种理论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发了我对正义问题的思考。

本文将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个人观点两方面进行阐述。

课堂内容的理解在正义的讲解中,桑德尔教授介绍了三种主要的正义理论:功利主义、权利主义和公民美德主义。

功利主义强调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和福利,权利主义注重个体权利和自由,而公民美德主义则强调公民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

通过学习这些不同的理论,我对正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在课堂上,桑德尔教授还以一些实际案例来帮助我们探讨正义。

例如,他提到了分配公平的问题,比如器官移植和纳税制度。

通过这些案例,我认识到正义是一个伦理学问题,需要综合和平衡各种不同因素,包括效益、公平和道德等。

个人观点在观看哈佛公开课后,我对正义的理解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我认识到正义不是简单的黑白对立,而是存在于灰色地带的。

人们在追求正义时常常会面临权衡和妥协的情况,有时甚至会做出一些让人费解的决策。

这表明正义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此外,我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只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忽视自己的义务。

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为社会做贡献,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最后,我认识到正义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石。

当社会的贫富差距悬殊,法律不公,人们的尊严受到侵犯时,社会就会出现紧张和冲突。

只有建立公正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才能实现真正的正义。

结论通过观看哈佛公开课《正义》,我对正义的理解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正义不仅仅是道德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到利益、公平和道德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公正和平等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

对我个人而言,这堂课让我反思了自己对正义的态度和行为,我将进一步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

哈佛公正课的详细笔记及思考

哈佛公正课的详细笔记及思考

哈佛公正课的详细笔记及思考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第一讲:杀人的道德侧面【案例引子】电车刹车失灵,正高速行驶在轨道上。

如果继续往前,会撞死五个工人。

转弯开向侧轨,会撞死一个工人,此时你的方向盘并没有坏。

何为正确的选择?你会怎么做?→大部分人选择开向侧轨,这样做的原则是“牺牲一人保全五人”。

更换案例的条件:假如我不是电车司机,而是站在桥上的旁观者,身边正有一个大胖子,我只要把他推下去,也能阻止电车撞向前面的五人。

这时,我会怎么做?→绝大部分人都拒绝这一行为。

同样是“牺牲一人保全五人”,这个原则出现了什么问题?【争论的本质】我们在特定的情况下作出判断,然后试图阐明作出这些判断的理由或原则。

当我们面临新的情况时,我们重新检验这些原则,根据新的情况修正这些理由或原则,然后我们发现,要在特定案例之下自圆其说我们的判断,校正我们一再确认的原则,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些争论的本质:两种不同的道德推理:1、结果主义(Consequentialist):取决于你行为所导致的后果。

2、绝对主义(Cateorical):取决于特定的绝对道德准则,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两种不同道理推理的代表性思想家:边沁VS. 康德第二讲:食人惨案【功利主义哲学】核心观点:最大化功利。

“为最多的人谋求最大的幸福”。

道德推理:痛苦和快乐是我们至高无上的主人,所有人类均受这两大因素所支配。

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因此功利(utility)等于快乐减去痛苦,幸福减去苦难。

代表人物:边沁(1748-1832)英国政治哲学家。

【案例】女王诉达德利和斯蒂芬斯案真实案例简述:1884年7月5日,英国米格诺耐特号在好望角外1600英里公海上失事,水手达德利、斯蒂芬斯、布鲁克斯和客舱侍役爬上一条救生船,除两罐咸菜外没有任何给养。

7月24日,达德利提议,如果第二天早上仍看到不到船只,将杀了客舱侍役(此时已生病,且是孤儿)以挽救其他人,布鲁克斯表示不同意。

哈佛大学公开课听课笔记公正

哈佛大学公开课听课笔记公正

哈佛大学公开课听课笔记:公正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 哈佛大学公开课听课笔记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哈佛大学公开课听课笔记:公正课程: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主讲:michael sandel (迈克尔•桑德尔)时间:201X年8月14日晚8点半-10点笔记:迈克尔:第一个事例,你驾驶了一辆失控的电车即将撞到轨道尽头,而尽头的一侧有5名施工人员;如果电车转到侧面,则是一名施工人员。

如果只有这两种选择,怎么办?牺牲1人拯救5人?问题是:何为正确的选择?学生:绝大多数支持牺牲1人保全5人学生1(支持转向牺牲1人):当可以只牺牲1人时,牺牲5人是不正确的。

学生2(同上):这类似与911事件,那些让飞机在宾州坠毁的人,被称之为英雄。

因为他们选择牺牲自己,而不是让飞机撞向大楼牺牲更多的人。

学生3(支持电车不转向):这是为种族灭亡以及极权主义正名,这是同样的思维模式,为了让一个种族生存下来而牺牲另一个种族。

迈克尔:修改一下条件,如果此刻你不是司机,而是一位旁观者,站在桥上目睹一辆失控的电车即将向尽头驶来,尽头是5名施工人员,面对这即将发生悲剧,你爱莫能助。

这个时候,你发现,在你旁边,靠着桥站着一位超级大胖子,你可以选择推他一把,他就会摔下桥,正好摔在轨道上挡住了电车,他必死无疑,但是可以拯救那5个人,现在,有多少人愿意将这个大胖子推下去?学生:无人举手同意。

迈克尔: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出现了,“牺牲一人来保全五人”的原则出现的问题,前一种情况中绝大多数人支持这个原则,但是在第二种情况中,却没有人支持。

如何来解释这两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所作的这个选择?学生1(细眉细眼的亚洲裔boy):我觉得第二种情况在于牵扯到主动推人。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怎么做才正确》1-18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怎么做才正确》1-18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怎么做才正确》1-18这是关于道德与政治哲学的一个入门系列课程,主要是围绕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法学系列课程《公正:该如何是好?》展开评议。

本课程旨在引导观众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以拓展他们对于政治与道德哲学的认知理解,探究固有观念是与非。

学生们同时还将接触过去一些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康德、密尔、洛克。

然后,应用课程去分析复杂多变的现代问题:赞助性措施、同性婚姻、爱国主义、忠诚度与人权等。

桑德尔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假设或真实案例的描述,置学生于伦理两难困境中,然后要他们做出决定:“该如何做是好?”他鼓励学生站出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这通常激发生动而幽默的课堂辩论。

桑德尔然后围绕伦理问题展开,更深层次地触及不同道德选择背后的假设。

这种教学法通常会揭示道德推论的矛盾本质。

第1讲:《杀人的道德侧面》、第2讲:《食人惨案》如果必须选择杀死1人或者杀死5人,你会怎么选?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教授Michael Sandel在他的讲座里提出这个假设的情景,有多数的学生投票来赞成杀死1人,来保全其余五个人的性命。

但是Sandel提出了三宗类似的道德难题-每一个都设计巧妙,以至于抉择的难度增加。

当学生站起来为自己的艰难抉择辩护时,Sandel提出了他的观点。

我们的道德推理背后的假设往往是矛盾的,而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的问题,并不总是黑白分明的。

Sandel介绍了功利主义哲学家Jeremy Bentham(杰瑞米·边沁)与19世纪的一个著名案例,此案涉及到的人是4个失事轮船的船员。

他们在海上迷失了19天之后,船长决定杀死机舱男孩,他是4个人中最弱小的,这样他们就可以靠他的血液和躯体维持生命。

案件引发了学生们对提倡幸福最大化的功利论的辩论,功利论的口号是“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第3讲:《给生命一个价格标签》、第4讲:《如何衡量快乐》Jeremy Bentham(杰瑞米·边沁)在18世纪后期提出的的功利主义理论-最大幸福理论-今天常被称为“成本效益分析”。

哈佛公开课 公平

哈佛公开课 公平

Harvard University - Justice Michael Sandel哈佛大学公开课----公平迈克尔·桑代尔教授主讲Y our trolley car is hurtling down the track at 60 Mph.你的电车正以每小时60英里行驶。

Now we need to begin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why you think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我们还要研究你这样做的原因.Who is willing to volunteer a reason?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Better to save five lives even if it means to sacrifice one.牺牲一个,救活更多人。

What became of the principle that almost everyone endorse in the first case?第一种情况几乎每个人都赞同,原因何在?Is there a way out of this?是否有更好的办法?Let‘s just forget a moment about this case.让我们暂时搁下这个故事。

Don‘t lean over.不要摔下来哦。

Let‘ step back from these stories, these arguments.让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故事和争论。

Certain moral principles have already begun to emerge from discussion we had.我们的谈论已经涉及到了一些道德的原则.Consequentialist moral reasoning locates morality in the consequences of an act in the state of the rule that we resolve from the thing you do.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取决于道德行为的后果,它取决于我们最后的结果。

哈佛大学视频公开课《公正》设计分析及其启示

哈佛大学视频公开课《公正》设计分析及其启示

程资料 传到互联 网上 , 以便全 世界的学习者能够 自由地
分享 知识 、 交 流 思想 。 【 l J 鉴 于 国外 网 络视 频 公 开 课 建 设 的 巨 大 影 响 力 ,我 国 教 育 部 于 2 0 1 1年 4月 2 8 日发 布 了
分析哈佛 大学公 开课《 公 正》 的教 学 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
DC A1 0 0 2 0 0 ) g  ̄ :  ̄ c 部 人 文 社 会科 学 青年 项 目“ 远程 教 学 生 态 系统 的 理 论模 型 与运 行 机 制 ” ( 编号 : 1 0 x j C 8 8 0 0 0 1 ) 的 资助 ; 西 华 师 范
动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的创 新 . 促进高等教育优质 资 源普及共 享 , 提 高高等 教育质量 , 满足学 习型社会 的需
求。 [ 2 1 国 外 名 校 网 络 视 频 公 开课 的 成 功 示 范 , 为互 联 网 时 代教学理念 、 教 学 方式 的创 新 提供 了典 型案 例 。 l 引 在 我 国
关键 词 : 视 频 公 开课 ; 公 正; 教 学设 计 中图分类号 : G4 0 — 0 5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8 4 5 4 ( 2 0 1 3 ) 1 1 — 0 0 1 8 — 0 4
: l :
近些年来 . 国外 名 校 的 网 络公 开课 受 到 国 内 网友 的 热烈 追 捧 。 哈佛 大 学 政 治 哲 学 教 授 迈 克 尔 ・ 桑 德 尔
立思考 、 批 判 思 维 和 创 新 意 识 。下 面将 从 教 学 设 计 角 度
( Mi c h a e l S a n d e 1 ) 所讲 授 的《 公 正》 课 程成为 了全球 最受

哈佛公开课公平与正义涉及的书目

哈佛公开课公平与正义涉及的书目

哈佛公开课公平与正义涉及的书目《哈佛公开课:公平与正义》是一门探讨社会正义、道德决策和公平的知名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公平与正义这一重要主题,并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讨论。

以下是对这门课程涉及的书目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在哈佛公开课中,约翰·罗尔斯的思想在探讨公平与正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正义论》一书深入探讨了社会正义的概念和原则,提出了“差别原则”和“最大化原则”等理论,为我们理解公平与正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二、迈克尔·桑德尔的《正义:我们为什么如此纷争》迈克尔·桑德尔是哈佛大学的知名哲学教授,他的书《正义:我们为什么如此纷争》也是《哈佛公开课:公平与正义》中的重要参考书目。

书中作者以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思考,解析了正义的本质和我们为何在正义问题上存在纷争的原因,对于加深我们对公平与正义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三、阿马蒂亚·森的《公平与自由》阿马蒂亚·森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的著作《公平与自由》也是哈佛公开课中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目。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公平与自由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论述,从个体自由和社会公平的角度对正义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视角。

《哈佛公开课:公平与正义》涉及的书目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经典著作,为探讨公平与正义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通过对这些书目进行深入研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公平与正义这一重要主题。

总结回顾:通过对《哈佛公开课:公平与正义》涉及的书目进行全面评估,我们深入了解了约翰·罗尔斯、迈克尔·桑德尔和阿马蒂亚·森等学者对公平与正义的深刻思考和论述。

这些经典著作为我们理解和探讨公平与正义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并为我们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在今后的学习和思考中,我们可以结合这些书目的理论,形成自己对公平与正义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念。

《公正》——5分钟总结一本书结

《公正》——5分钟总结一本书结

《公正》关于作者桑德尔是著名的美国哲学家,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

他从1980年开始,在哈佛大学开设本科生通识课“公正”。

至今已经有14000多名学生修读了这门课。

这门课连续多年成为哈佛大学注册人数最多的课程。

2007年秋季更是有1115名学生选择了该课,创下了哈佛大学的历史纪录。

2009年,哈佛大学启动网络公开课项目时首先推出了这一课程,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赞誉。

因此,桑德尔被《卫报》称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老师”。

在这门课上,桑德尔通过向学生提问、组织学生辩论的方式,引领学生思考究竟何为公平正义,这种上课的方式被认为有苏格拉底的风范。

关于本书“公正”是本书作者迈克尔·桑德尔钻研了数十年的主题。

在这本书中,桑德尔将告诉你,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掩藏着种种道德矛盾,而我们认为天下大同的社会公德在解决具体的社会事件时却常常引发分歧。

桑德尔从政治哲学出发,梳理了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道德哲学对“如何实现正义”的回答。

读过本书后,你会清楚地认识到,面对道德困境,不同观点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哲学理念,而这些哲学理念各自有什么样的主张与局限。

核心内容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实现公正的三种哲学路径。

第一种路径是功利主义,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和密尔。

他们主张公正就是让大多数人实现最大程度的快乐。

第二种路径是自由主义,代表人物是诺齐克和洛克,他们的核心观点是保证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才能实现公正。

第三种路径则是以康德、罗尔斯为代表的道德哲学。

他们认为实现公正需要社会成员有充分的道德觉醒,追寻普遍的良善。

桑德尔最认同道德哲学对公正的阐释。

一、功利主义如何理解公正功利主义认为,公正就是保证大多数人最大程度的快乐。

具体来说,在电车困境中,功利主义的信徒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一个人、挽回五条命的做法,因为这样的选择代价最小、收益最大。

所谓功利主义,就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哲学理念。

那么什么是效用呢?就是幸福多过痛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迈克尔.桑德尔教授主讲-<<杀人道德的侧面>> 由Graywolf_Robbie整理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著名大学的公开课程,如哈佛大学的[该如何是好],[幸福课],[心理学],耶鲁大学的[金融市场],[博弈论],[心理学导论][死亡],普林斯顿大学的[领导能力简介],[人性],还有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商业领袖和企业家].等等,下载了很多视频,上班看,下班也看,感觉著名大学授课方式与理论水平真不是盖的.一听就上瘾了.所以就想把视频里面的资料再取出来再复习一下,温故而知新.以下本文取自[该如何是好]课程的第一课.我觉得非常精彩.这是一门讨论公正的课程,我们以一则故事作为引子:假设你是一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以60km\小时的速度形式在轨道上飞驰,突然发现在轨道的尽头有五名工人在施工,你无法令电车停下来,因为刹车坏了,此时你极度绝望,因为你深知,如果电车撞向那五名工人,他们会全部死亡。

假设你对此确信无疑,你极为无助,直到你发现在轨道的右侧还有一条侧轨,而在侧轨的尽头,只有一名工人在那里施工,而你的方向盘并没有坏,只要你想,就可以把电车转到侧轨上去,牺牲一个人而挽救五个人.下面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何为正确的选择?换了你会怎么做?我们来做个调查,有多少人会把电车开到侧轨上去?有多少人会让电车继续往前开?选择往前开的,请不要把手放下. 测试结果表明:只有少数人选择继续开下去,而大部分人都选择转弯。

我们先来听听大家的想法,探究一下原因?你们会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

先从大多数选择了转向侧轨的同学开始,为何要这样选择?理由是什么?有没有自告奋勇的.学生A:我认为当可以只牺牲一个人时,牺牲五个人是不正确的选择。

教授:当可以只牺牲一个人时,牺牲五个人是不正确的选择,这理由不错,还有其他理由吗?人人都赞成这个理由吗?学生B:我认为这和9.11的时候是一种情况,那些让飞机在宾州坠毁的人,被视为英雄,因为他们选择牺牲了自己,而不是让飞机撞向大楼牺牲更多的人。

教授:这么看来这条原则和9.11是一样的,虽然是悲剧,但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依然是更正确的选择。

这就是大多数人选择把电车开到侧轨上去的理由吗?现在我们来听听少数派的意见。

那些人选择不转弯的.学生C:我认为这与种族灭绝和极权主义正名是同一种思维,为了一个种族生存下来,以灭绝另一个种族为代价。

教授:那换了是你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为了避免骇人听闻的种族灭绝,你打算直接开上去把这五个人撞死吗?学生C:大概会吧。

教授:我们来考虑一下另一种情况下的例子,看看你们大多数人会不会坚持刚才的原则(即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是更好的选择),这次你不是电车司机,只是一名旁观者,你站在桥上俯瞰电车轨道,电车沿轨道从远处驶来,轨道尽头有五名工人,电车刹车坏了,这五名工人将被撞死,但你不是电车司机,你真的爱莫能助,但是你真得不是电车司机,直到你发现,在你的旁边靠着桥站着一个超级大胖子,你可以选择推他一把,他就会摔下桥,正好摔在轨道上挡住电车,他必死无疑,但是可以拯救五个人的生命。

现在,有多少人愿意选择把胖子推下去?有多少人不会?通过举手调查结果,大多数人没有选择推胖子下去,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出现了我们“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的这条原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第一种情况的时候,大多数人会赞成的这条原则怎么了,两种情况下你们都属于多数派,你们是怎么想的?应该如何来解释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学生D:我认为第二种情况牵涉到主动选择推人,而被推的这个人本来和这件事情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从这个人自身利益角度来说,他是被迫卷入这场灾难的,而第一种情况不同,第一种情况里三方,电车司机及两组工人,之前就牵涉进这件事的本身了。

教授:但在侧轨上施工的那名工人,他并不比胖子更愿意牺牲自我,不是吗?学生D:对,但谁让他就在侧轨上教授:那胖子还在桥上呢,你要愿意说可以继续说下出,好吧这是一个难以选择的问题,你的回答不错,真的难以选择,还有谁能为这两种情况中大多数人不同的选择做出合理的解释。

学生E:我认为,在第一种情况中撞死一个人还是五个人,你只能在这两者中间选择,不管你做出哪种选择,总的有人被电车撞死,而他们的死并非你的直接行为导致的,电车已失控,而你必须在那一刻做出选择。

而反之,把胖子直接推下去则是你自己的直接谋杀行为,你的行为是可控的,而电车则是不可控的,所以我认为这两种情况是有区别的。

学生F: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因为不论哪种情况,你都是选择让人死,或者你是选择转弯撞死一名工人,这种转弯就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或者你是选择把胖子推下去,这同样是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所以不管怎样,你都是在做出选择。

学生G:我不太确定情况就是这样的,只是觉得似乎有点不同,真的动手把人推到轨道上让他死的这种行为,就等于你亲手杀死了他,这是你在推他,这不同于操控方向盘进而导致他人死亡,现在听起来好像不太对头。

教授:我问你一个问题,假设我站在桥上,胖子就在我身边,我不用去推他,假设他踩在一块活板门的上方,而活板门可以通过转动方向盘来开启,你会转动方向盘吗?学生G:出于某种原因,我觉得这样似乎错上加错,如果你不小心靠着方向盘,导致活门开启,或发生类似的事件,或者是列车飞驰而过时,正好可以触发活门开关,教授:你的观点反正就是不对,而在第一种情况下,这样做就是对的。

学生G:换句话说,在第一种情况下,你是直接涉及其中的,而在第二种情况下,你只是旁观者。

教授:那么我们现在假设你是一名急诊室的医生,有一天送来了六个病人,他们遭受了一次严重的电车事故,其中五人伤势不重,另外一人伤势严重,你可以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来治疗这名受重视的伤员,但是另外五人就会死亡,你也可以医治五人,但那样的话,那名受重伤的病人就会死亡,有多少人会选择救治五人,作为医生有多少人选择救那一人?通过举手调查,只有极少数人选择救那一人。

我猜理由还是一样的,牺牲一个保全五个。

现在考虑一下另一种情况,这次你是一名器官移植医生,你有五名病人,每名病人都急需器官移植才能存活,分别需要心、肺、肾、肝、胰腺移植,没有器官捐赠者,你只能眼睁睁的看桌他们死去,然后你突然想起来,在隔壁的病房,有个来做体检的健康人,而且他正在睡觉,你可以悄悄的进去,取出那五个器官,这人会死,但你能救另外五个人,有多少人会愿意这样做?通过调查只有极少数人选择这么做。

学生H:我觉得可以稍微变通一下,就是选择五人中最先死的那个人,利用他的器官来就别人。

教授:这个想法不错,只不过是你避开了我们今天谈论的哲学问题。

让我们暂时先不忙先讨论这些故事以及争论,来关注一下这些争论是怎么展开的,某些道德原则,已经随着我们讨论的展开逐渐开始浮现出来了,我们来细想一下这些道德原则都是怎样的?在讨论中的第一条道德原则,正确的选择、道德的选择,取决于你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最终结论是牺牲一个人保全五个人,是更好的选择,这是后果主义道德推理的一个例子[后果主义道德推理,认为是否道德取决于行为的后果,取决于你行为对外界所造成的影响];但随着我们讨论的深入,我们发现在其他情况中,人民不再对后果主义道德推理那么确定,当人们开始犹豫是否要推胖子下桥,或者是否要切取无辜病人的器官时,他们更倾向于评判行为本身的动机,而不是该行为的后果,人们动摇了,他们认为杀掉一个无辜的人,是绝对错误的,哪怕是为了拯救五个人的生命,至少每个故事的第二种情况都这么认为的,这表明有第二种绝对主义方式的道德推理[绝对主义道德推理认为,是否道德取决于特定的绝对道德准则,取决于绝对明确的义务与权利,而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将利用以后几天或者几周的时间来探讨后果主义与绝对主义道德原则的差异,后果主义道德推理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功利主义,由18世纪英国政治哲学家杰米里.边沁提出,而绝对主义道德推理中最为著名的是则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

我们将着眼于这两种不同的道德推理模式,评价他们还会考虑其他模式,我们将讨论当代的政治与法律中引发的道德冲突,将讨论平等与不平等,平权行动、自由言论与攻击性言论、同性婚姻、兵役制等现实问题,为什么呢?不仅是为了使这些深奥抽象的著作形象化,还是为了让我们通过哲学辨明,日常生活中或者政治生活中什么才是最关键的,所以我们要读这些著作,讨论这些议题,并了解两者是怎样相互补充相互阐释,但是我要先提醒大家,就是通过用这样的方式阅读这些著作,来训练自我认知,必然会带来一些风险,包括个人风险和政治风险,每个学政治哲学的学生都都知道的风险,这风险来源于一下事实,即哲学让我们面对自己熟知的事物,然后引导并动摇我们原有的认知,这门课的难度就在于,传授的都是你们已有的知识,它将我们所熟知的,毋庸置疑的事物,变得陌生,正如我们刚刚所讲的例子那些严肃而又不乏趣味的假设性问题,这些哲学类著作亦然,哲学让我们对熟知的事物感到陌生,不是通过提供新的信息,而是通过引导并激励我们用全新方式看问题,但这正是风险的所在,一旦熟知的事物变得陌生,它将再也无法回复到从前。

自我认知就像逝去的童真,不管你有多不安,你以无法不去想或者充耳不闻,这一过程引人入胜又充满挑战。

因为政治哲学与道德就好比一个故事,你不知道将会如何发展,你只知道这个故事与你息息相关,以上为我提到的个人风险。

那么政治风险是什么?介绍这门课程时,可以这样许诺:通过阅读这些著作、讨论这些议题,你将成为更优秀、更有责任的公民,你将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假定前提,你将拥有更为敏锐的政治判断力,你将更有效的参与公共事务,但这一许诺也可能片面性而具误导性,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政治哲学,并不是那样的,你必须承认政治哲学,可能使你成为更糟的公民,而不是更优秀的,至少在让你成为更优秀的公民前,先让你更糟,因为哲学使人疏离现实,甚至可能弱化行动力,追溯到苏格拉底时代就有这样一段对话:在《高尔吉亚篇》中,苏格拉底的一位朋友,拉里克里斯试图说服苏格拉底放弃哲学思考,他告诉苏格拉底“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代,有节制的享受哲学的乐趣,那自然大有裨益,但倘若过分沉溺其中,那他必将走向毁灭”,“听我劝吧”,克里克里斯说,“收起你的辩论,学个谋生的一技之长,别学那些满嘴谬论的人,要学那些生活富足,声名显赫及福泽深厚的人”,言外之意则是放弃哲学,现实一点去读商学院吧,卡里克里斯说的确有道理,因为哲学的确将我们与习俗、既定假设以及原有信条想疏离,以上就是我说的个人及政治风险。

面对这些风险,有一种典型的回避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怀疑论,大致的意思是刚才争论过的案例或者原则,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如果亚里士多德、洛克、康德以及穆勒花了这么多年都没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今天我们齐聚桑德斯剧院,仅凭一个学期的学习,就能解决了吗?也许这本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多说无益,也无从论证,这就是怀疑论的回避方式,对此我给予了如下回应:诚然这些问题争论已久,但正因为这些问题反复出现,也许表明在某种意义上它无法解决,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却又无可回避,他之所以无可避免,无法回避,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次一次的回答这些问题,因此怀疑论让你们举起双手,放弃道德反思,这绝非可行之策,康德曾贴切的描述怀疑论的不足,他写道,怀疑论是人类理性暂时休憩的场所,是理性自省,以伺将来做出决策的地方,但绝非理性永久定居地,康德认为,简单地默许于怀疑论永远无法平息内心渴望理性思考之不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