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和亚叶酸联合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方案治疗17例晚期结直肠癌临床分析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观察与护理

【 摘要 】 目的
及毒 副反 应的护理 。方法
mg ,静 脉 滴 入 9 l ,第 1 亚 叶酸 钙 2 0m / z 脉 滴 注 ,5 尿 嘧 啶 4 0m / z 脉 推 / m 0 i nn 天 0 gm 静 一氟 0 gm 静
注 ;于亚 叶酸钙和 5 氟尿 嘧啶推注完后 接人艾克孚泵 ,5 氟 尿嘧啶 2 0 gm 通过艾克孚泵 一 一 4 0m / 2 持续静脉输 注4 ; 8h 化疗前应用 5 羟色胺拈抗剂止吐 , 现急性胆碱能综合征 的患者予阿托品 一
25 22
国际 医药卫生 导报 2 1 年 第 l 卷 第 2 期 00 6 O
I G ,O t e 2 1 ,V 1 6 N .0 MH N co r 0 0 o. o b 1 2
表 1 3 例 晚期 大肠 癌采用 F L I I 案的毒副反应 ( ) 2 O FR 方 例
DO :1 . 6/majsn10 —14 .0 02 .3 I 03 0c .is.0 7 2 52 1.00 1 7 .
作 者单 位 :5 0 1 汕 头市 中心 医院肿 瘤 内科 1 3 5
惧担忧 、对 自己命运 前途把握不 住 、对治疗相关 知 识 了解 不 多 、对 治疗 信 心 不 足使 患 者精 神 和 肉体 承受痛苦 ;联 合用药能使疗 效增加 ,但毒副
国际 医药卫生导报 2 l 0 O年 第 l 6卷 第 2 0期
I MHG N.Oco e 0 0,V 11 No2 tb r2 1 o.6 .0
・
护理研究 ・
伊立 替 康 联合 氟尿 嘧啶 、亚 叶酸钙 治疗
晚期 大 肠 癌 的观 察 与 护理
朱泽君 丁少冰 程映娥 观察伊立 替康 (P —I) C T I联合氟尿嘧 啶 、亚叶酸钙治疗 晚期大肠癌 的疗效 对 3 例 晚期 大肠 癌患者采用 F L I I 2 O FR 双周方案治疗 ,伊立替康 10 8
奥沙利铂与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奥沙利铂与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摘要】目的:观察奥沙利铂与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在结直肠癌中的治疗效果,分析用药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对照组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为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毒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毒副反应发生方面各有千秋。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有效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与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两种治疗方式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治疗后的有效率差异不大,但是毒性反应不同,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或是需求,为患者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关键词】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氟尿嘧啶;结直肠癌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方式日益转变的新环境下,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日益上升[1]。
通常情况下,该肿瘤的早期症状不够明显,而伴随着癌细胞的扩散,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便血、腹泻和贫血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中通常采用的结直肠癌治疗方案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或是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
为明确上述两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82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下,由医生根据随机对称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41例患者包括27例男性和14例女性;其年龄范围为30岁~75岁,平均年龄为(48.79±2.74)岁。
对照组41例患者包括26例男性和15例女性;其年龄范围为31岁~76岁,平均年龄为(49.26±2.83)岁。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结直肠癌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同意书。
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王美江;罗德红;付斯瑜;陈奕霖【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年(卷),期】2015(000)016【摘要】目的:分析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3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治疗方案为:伊立替康350 mg/m2,静脉滴注90 min,每3周1次;奥沙利铂130 mg/m2加入250~500 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2 h~6 h,每3周1次。
在2个周期后全面评价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总疗程不超过半年。
结果其中完全缓解2例(5.9%),部分缓解18例(52.9%),稳定8例(23.5%),进展6例(17.7%),总有效率为58.8%;总生存时间为6个月~28个月,1年生存率为64.7%(22/34),疾病控制率为82.3%(28/34)。
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总页数】2页(P2223-2224)【作者】王美江;罗德红;付斯瑜;陈奕霖【作者单位】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遵义 563000;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遵义 563000;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遵义 563000;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遵义 563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及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2.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及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3.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治疗k-ras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4.雷替曲塞及其联合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对转氨酶的影响5.伊立替康及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缓解率及安全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立替康与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 R 7 3 5 . 3 +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7 ) 0 3 — 0 0 3 4 — 0 2 结直肠癌 为一种多发恶性肿瘤 , 在我 国恶性肿瘤中 , 结直肠 2 . 2 远期疗效对 比: 对两组均进行至少 1 年的随访 。奥沙利铂组
岁。奥沙利铂组男性 1 8例 , 女性 1 3例 ; 年龄 2 7 ~ 7 4岁 , 平 均年 单链发生再连接产 生阻止作用 。目前 , 已经有报道指 出, 伊立替 龄( 5 5 . 1 _ 1 . 4 ) 岁 。两组间一般资料 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尸 > 0 . 0 5 ) 。 康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在 D N A合成过程 中产生细胞毒作用 , 复 1 . 2方法 : ①伊立替康组治疗 : 应用 F O L F I R I 方案进 行治疗。静 制酶和拓扑异构酶 I - D N A— S N 一 3 8 或伊立替康三联复合物发生 脉滴 注伊立替康 1 8 0 m g / m , 滴注时间 3 0 ~ 9 0 mi n , 于d 1 同时静脉 相互作用 , 导致 D N A双链断裂 , 实现治疗 目的 。在 9 0 m i n内完 滴注 4 0 0 m g / m 的5 一 F l J , d 1持续静 脉滴注 2 4 0 0 m ̄ m 的5 - F u + 成药物静脉滴 注 , 其活性代谢 产物 s N 一 3 8能够达到最大浓 度。
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CPT-11)+5-氟尿嘧啶(5-FU)+四氢叶酸钙(LV)]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对4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FOLFIRI方案治疗。
CPT-11 180 mg/m2,持续静脉滴入90 min,第1天;四氢叶酸钙4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氟尿嘧啶0.4 g/m2,静脉推注(四氢叶酸钙之后用);氟尿嘧啶2.4 g/m2,持续静脉灌注(经化疗泵灌注) 46 h。
每14 d重复。
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4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 1例(2.3%),部分缓解(PR)18例(41.9 %),稳定(SD) 12例(27.9%),疾病进展(PD) 12例(27.9 %)。
不良反应主要为延迟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胆碱能综合征。
结论FOLFIRI 方案用于晚期结肠直肠癌一线治疗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药物疗法;抗肿瘤药;治疗应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通过有效化疗能明显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1]。
伊立替康(CPT-11)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药物,以其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经国外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明疗效可靠。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43例局部复发或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18~70岁,中位年龄51岁。
包括直肠癌11例,结肠癌32例,均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腺癌,并有影像学证实为晚期大肠癌患者,有可测量病灶,近1个月均未经化疗及放疗。
转移部位:肝脏转移28例,淋巴结转移18例,骨转移13例,肾上腺转移1例,其中多处转移者24例。
有可测量病灶,CT检查病灶≥1 cm,其他检查(如临床检查、胸片) 病灶≥2 cm;体能状况评分(卡氏评分)≥70分;癌胚抗原(CEA)异常者14例,糖类抗原19-9(CA19-9)异常者11例。
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一
卜 丽佳 , 张 逸寅 ,熊福 星 , 郝吉 庆
摘 要 目的 观察与 比较伊立 替康或 奥沙利 铂联 合氟 尿嘧
7 1例
总 结 了近年 来我 科使 用伊 立 替康或 奥 沙利 铂联 合 氟 尿 嘧 啶类一 线治 疗 晚 期 胃癌 的 临床 病 例 , 对 比伊 立 替 康和 奥沙 利铂 联 合 方 案 的 近期 疗 效 、 远 期 生存 和
中图分类号 R 7 3 5 .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1 4 9 2 ( 2 0 1 3 ) 1 1—1 3 7 2— 0 4
1 . 2 分 组与治 疗 方 法 分 别 选 择 伊 立 替 康 联 合 氟
尿嘧 啶类 或奥 沙利 铂联 合 氟尿 嘧啶类 的化 疗 方案 进 行 晚期 一 线治 疗 。使用 伊立 替康 ( 3 7例 ) 1 8 0 m g / m
2 0 1 3— 0 8—2 0接 收
括 多西 他赛 、 顺铂 、 奥 沙利 铂 、 氟尿 嘧 啶类药 物 、 蒽环 类药 物 以及 伊立 替 康 等 , 但 是 哪 种 化疗 方 案 能够 获 得更 好 的疗 效 目前 国 内外 仍 无 共 识 。 因此 , 本 研 究
1 . 1 病 例 资料
选取 2 0 1 0年 1 月~ 2 0 1 3年 4月 在
安徽 医科 大学第 一 附属 医 院肿瘤 内科 住 院的 晚期 胃 癌 患者 7 1 例 。所有 患者 均 经 组 织 学 或 细 胞 学 病 理 确诊 为 胃腺 癌 , E C O G评 分 ≤2分 , 至 少 有 一 处 可测
临床药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12

临床药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1、据报道,使用伊立替康+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失败者再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方案)方案化学治疗有效率可达21%,而FOLFOX治疗失败者再用FOLFIRI方案化学治疗有效率只有7%。
因此,FOLFOX方案与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IFL方案)和FOLFIRI方案并列为大肠癌的标准一线化学治疗方案。
上述2种化学治疗方案中,共有的化学治疗药物是()A.奥沙利铂B.氟尿嘧啶C.吉西他滨D.伊立替康E.亚叶酸钙F.丝裂霉素2、据报道,使用伊立替康+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失败者再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方案)方案化学治疗有效率可达21%,而FOLFOX治疗失败者再用FOLFIRI方案化学治疗有效率只有7%。
因此,FOLFOX方案与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IFL方案)和FOLFIRI方案并列为大肠癌的标准一线化学治疗方案。
FOLFOX每3周方案的剂量和用法为()A.奥沙利铂130mg/m2,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2小时,第1日B.亚叶酸钙200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2小时,第1~5日C.氟尿嘧啶300mg/m2,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第1~5日D.奥沙利铂130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2小时,第1日E.伊立替康125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30~90分钟,第1日F.亚叶酸钙200mg/m2,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2小时,第1~5日3、据报道,使用伊立替康+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失败者再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方案)方案化学治疗有效率可达21%,而FOLFOX治疗失败者再用FOLFIRI方案化学治疗有效率只有7%。
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与靶向制剂治疗直肠癌转移患者的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与靶向制剂治疗直肠癌转移患者的药学监护∗范蕾ꎬ朱亚兰ꎬ何依玲(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药学部ꎬ金华㊀321000)摘㊀要㊀目的㊀探讨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药学监护ꎮ方法㊀总结临床药师参与1例直肠癌转移患者氟尿嘧啶㊁亚叶酸钙㊁伊立替康(FOLFIRI)与靶向制剂治疗过程ꎬ以及开展的药学监护工作ꎮ结果㊀患者抗肿瘤治疗顺利ꎬ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得到及时处理ꎬ化学治疗(化疗)方案未受影响ꎬ患者病情评估为略为缩小的疾病稳定ꎬ患者情况尚可ꎮ结论㊀临床药师参与肿瘤药物治疗实践ꎬ可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ꎬ保障患者化疗方案及时有效ꎮ关键词㊀临床药师ꎻ抗肿瘤药物ꎻ不良反应ꎻ药学监护中图分类号㊀R969.3ꎻR978.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4-0781(2020)11-1562-04DOI㊀10.3870/j.issn.1004 ̄0781.2020.11.021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㊀㊀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ꎬ我国结直肠癌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ꎮ2015年中国癌症系统数据显示ꎬ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㊁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排第5位ꎮ当前对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ꎬ指南提示氟尿嘧啶㊁亚叶酸钙㊁伊立替康所组成的FOLFIRI方案或氟尿嘧啶㊁亚叶酸钙㊁伊立替康ʃ西妥昔单抗(FOLFOXIRI)的化学治疗(化疗)方案被广泛认为具有较好疗效ꎮ但伊立替康具有一定毒副作用ꎬ如迟发性腹泻等ꎮ同时ꎬ联合化疗方案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强大的骨髓抑制作用ꎬ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ꎮ因此ꎬ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时ꎬ医师和临床药师不仅要关注疗效ꎬ还应了解其可能的不良反应ꎬ密切关注患者情况ꎬ保证化疗顺利进行ꎮ1㊀病例概况㊀患者ꎬ男ꎬ61岁ꎬ身高175cmꎬ体质量60kgꎬ体表面积1.7m2ꎮ2014年9月22日于本院行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 ꎮ病理检查示:直肠中分化腺癌ꎬ病理pT3N2M0ꎬ淋巴结5/12枚阳性ꎬ术后给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XELOX)化疗8次ꎬ末次化疗于2015年3月22日进行ꎮ2017年1月中旬ꎬ患者体检发现肺部收稿日期㊀2019-02-15㊀修回日期㊀2019-03-22基金项目㊀∗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Q17H070001)ꎮ作者简介㊀范蕾(1989-)ꎬ女ꎬ浙江金华人ꎬ药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及相关科研工作ꎮORCID:0000 ̄0003 ̄4803 ̄5918ꎬ电话:0579-82552760ꎬE ̄mail:fanleiapple@163.comꎮ通信作者㊀何依玲(1971-)ꎬ女ꎬ浙江金华人ꎬ副主任药师ꎬ学士ꎬ主要从事药事管理及临床药学工作ꎮ电话:0579-82552720ꎬE ̄mail:1538583874@qq.comꎮ结节ꎬ至本院心胸外科住院治疗ꎬ行 肺部结节切除术 ꎮ病理检查示:(右下肺)转移性腺癌(直径1.3cm)ꎬ结合病史考虑结肠癌转移ꎬ断端切缘阴性ꎮ岀院后规律服用中草药ꎮ2018年3月ꎬ因右下肢疼痛住院ꎬ2018年3月13日盆腔磁共振示:盆腔右侧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ꎬ考虑为肿瘤转移ꎬ右侧输尿管盆段受侵考虑ꎬ上段输尿管积水ꎬ于2018年3月20日对盆腔肿块行姑息放疗(盆腔PTV95=4000cGY/20F)ꎬ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ꎮ2018年5月16日开始给予FOLFIRI方案[氟尿嘧啶4.0g(第1天)+亚叶酸钙0.5g(第1天)+伊立替康240mg(第1天)]化疗1个周期ꎬ因胃肠道反应明显伴急性腹泻ꎬ自觉难以耐受ꎬ暂缓化疗ꎮ2018年7月复查影像学评估病情进展ꎬ胸11椎体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ꎬ考虑为肿瘤转移ꎮ基因检测提示:KRAS野生型ꎮ于2018年7月19日㊁2018年8月7日㊁2018年9月12日给予FOLFIRI(伊立替康20mg+亚叶酸钙0.5g+氟尿嘧啶0.5g+氟尿嘧啶3.5g化疗泵)+西妥昔单抗方案化疗及靶向方案治疗3个周期ꎬ过程顺利ꎮ期间出现Ⅰ或Ⅱ度化疗后骨髓抑制ꎬ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处理后好转ꎮ2018年9月16日ꎬ患者腹泻ꎬ起初为糊状ꎬ后转为水样便ꎬ6或7次 d-1ꎬ伴少量黏液ꎬ无脓血ꎬ伴发热ꎬ体温最高38.3ħꎬ伴腹痛腹胀ꎬ给予洛哌丁胶囊㊁补液等治疗后好转ꎮ评估病情:略为缩小的疾病稳定(SD)ꎬ于2018年10月8日㊁2018年10月27日㊁2018年11月17日给予FOLFIRI+西妥昔单抗原方案化疗及靶向治疗ꎬ肌内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5mg预防伊立替康所致急性腹泻ꎮ第2个周期化疗完成后患者出现化疗后IV度骨髓抑制ꎬ伴发热ꎬ体温最高39.4ħꎬ艰难梭菌培养提示阴性ꎮ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粒细胞ꎬ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ꎬq8hꎬ治疗后好转ꎮ患者患病以来神志清ꎬ精神软ꎬ胃纳睡眠可ꎻ平日大便3或4次 d-1ꎬ成型ꎻ小便无明显异常ꎬ体质量无明显增减ꎮ体力状况(performancestatusꎬPS)评分0分ꎮ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发现明显肿大ꎬ腹平软ꎬ无明显压痛反跳痛ꎬ肝脾肋下未及ꎬ墨菲征阴性ꎬ未触及明显包块ꎬ肠鸣音正常ꎬ移浊(-)ꎬ双肾区无叩痛ꎬ双下肢凹陷性水肿ꎮ2㊀药学治疗过程及药学监护㊀2.1㊀直肠癌术后肺转移化疗药物的选择㊀该患者2014年行直肠癌根治术ꎬ病理检查提示pT3N2M0ꎬ淋巴结5/12枚阳性ꎮ2017年1月行肺部结节切除术ꎬ根据病理结果考虑结肠癌术后肺转移ꎬ2018年3月MRI提示盆腔转移ꎬ患者进入直肠癌IV期状态ꎮ«中国结直肠诊疗规范(2017版)»[1](以下简称«规范»)和«NCCN临床实践指南:直肠癌(2017版)»[2](以下简称«指南»)均提示:内科治疗中㊁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可使用的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亚叶酸钙(5 ̄Fu/LV)㊁伊立替康㊁奥沙利铂㊁卡培他滨ꎮ靶向药物包括西妥昔单抗(推荐用于致癌基因V ̄Ki ̄ras2KirstenratsarcomaviraloncogenehomologKRAS和N ̄KirstenratsarcomaviraloncogenehomologNRAS㊁原癌基因rapidlyacceleratedfibrosarcomaBRAF基因野生型患者)㊁贝伐珠单抗㊁帕尼单抗和瑞戈非尼ꎮ«规范»[1]提示联合化疗可作为能耐受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㊁二线治疗方案ꎬ推荐的联合化疗方案有奥沙利铂+氟尿嘧啶+醛氢叶酸(FOLFOX)/FOLFIRIʃ西妥昔单抗和XELOX/FOLFOX/FOLFIRIʃ贝伐珠单抗ꎮ2017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SocietyforMedicalOncologyꎬESMO)临床实践指南直肠癌的治疗[3]中也提示应尽早使用化疗药物ꎬ将化疗药物联合靶向制剂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作为治疗转移性直肠癌的化疗方案ꎮ该患者在行XELOX化疗方案8个周期后出现神经毒性并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ꎬ为了不加重神经毒性ꎬ经讨论于2018年5月16日给予该患者FOLFIRI方案化疗ꎬ辅以止吐㊁护胃㊁护肝等治疗ꎬ每2周重复ꎮ该化疗方案符合«指南»[2]中对于晚期或转移性直肠癌化疗中既往使用过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ꎬ未使用过伊立替康的后续治疗ꎮ同时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60mgꎬq12hꎮ在完成第1个周期FOLFIRI联合化疗方案后ꎬ出现胃纳不佳㊁恶心呕吐㊁乏力明显ꎬ伴有急性腹泻ꎬ患者难以忍受ꎬ暂缓治疗ꎮ2018年7月评估病情发现胸11椎体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ꎬ考虑转移ꎬ患者病情有进展ꎬ医生建议患者需继续化疗ꎮ同时对骨质转移的软组织进行基因检测ꎬ结果提示:KRAS野生型ꎮ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ꎬKRAS外显子2或NRAS突变等可以作为抗EGFR治疗耐药的预测标志[4]ꎮ«指南»[2]提示ꎬ抗EGFR治疗在Ⅰ/Ⅱ/Ⅲ期结肠癌的治疗中并无作用ꎬ但在Ⅳ期治疗中可发挥作用ꎮ因此在原有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EGFR靶向制剂西妥昔单抗治疗3个周期ꎮ评估病情:略为缩小的疾病稳定(SD)ꎬ疼痛评分(NRS)1分ꎮ持续该方案治疗ꎬ患者目前情况尚可ꎮ2.2㊀伊立替康导致的腹泻㊀2.2.1㊀腹泻原因分析㊀使用伊立替康化疗期间ꎬ可能发生2种类型腹泻:早发性腹泻和迟发性腹泻ꎮ急性胆碱能综合征可致早发性腹泻ꎬ通常在用药后第一个24h内发生ꎻ迟发性腹泻发生在用药24h后ꎬ是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ꎬ不可预测ꎬ在任何剂量下均可发生ꎮ临床使用中ꎬ已报道多个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5 ̄8]ꎮ研究表明ꎬ伊立替康肠道内活性代谢产物7 ̄乙基 ̄10 ̄羟基喜树碱(SN ̄38)是导致迟发性腹泻的关键[9]ꎮ伊立替康在肝内由羧酸酯酶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活性代谢产物SN ̄38发挥抗肿瘤作用ꎮ随后SN ̄38在肝内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DP ̄glucuronosylttransferase1A1ꎬUGT1A1)代谢成无活性的SN ̄38葡萄糖甘酸(7 ̄ethyl ̄10 ̄hydroxycamptothecinglycuronideꎬSN ̄38G)通过胆汁排泄进入肠道[10 ̄11]ꎮ由于UGT1A1基因具有多态性ꎬ因而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性ꎮ研究发现白种人中携带UGT1A1∗28基因的患者服用伊立替康后增加发生迟发性腹泻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12]ꎬ而携带UGT1A1∗6基因的亚洲人服用伊立替康后发生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比携带UGT1A1∗28基因者高[13]ꎮ此外ꎬ腹泻也与母体药物及其代谢产物SN ̄38曲线下面积相关ꎮ患者第一次发生胃肠道反应伴腹泻是在第一次行FOLFIRI方案化疗后24h内ꎬ考虑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与急性胆碱能综合征有关ꎮ患者第二次腹泻发生在FOLFIRI和西妥昔单抗化疗方案完成第3个周期后第5天ꎬ考虑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ꎮ患者在第一次行伊立替康化疗后并未出现迟发性腹泻ꎬ于多次行伊立替康后出现腹泻ꎮ考虑腹泻与UGT1A1基因多态性相关性较小ꎬ而与伊立替康剂量累积有关可能性大ꎮ2.2.2㊀腹泻的治疗㊀根据«2018ESMO临床实践指南:癌症患者腹泻»[14](以下简称指南)ꎬ伊立替康所致早发性腹泻可以肌内注射硫酸阿托品0.25~1mgꎬ并且下一次化疗前给予硫酸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进行预防ꎮ洛哌丁胺作为迟发性腹泻治疗的一线用药ꎬ可作为急性和慢性腹泻用药ꎮ洛哌丁胺主要作用于肠壁阿片受体ꎬ阻止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释放ꎬ从而抑制肠蠕动ꎬ延长肠内容物滞留时间ꎮ同时可增加肛门括约肌张力ꎬ因此可抑制大便失禁和便急ꎮ与肠壁高亲和力和明显的 首关代谢 ꎬ使其几乎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ꎮ患者发生早发性腹泻后ꎬ给予硫酸阿托品0.25mg治疗好转ꎬ并在后续化疗方案中加入硫酸阿托品0.5mg作为预防用药ꎬ后续化疗中未出现相应胆碱能综合征症状ꎮ患者第2次腹泻口服洛哌丁胺4mgꎬ以后每2小时2mgꎬ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6mgꎬ符合指南要求[14]ꎬ患者腹泻好转ꎮ因为洛哌丁胺的有效性受食物影响ꎬ研究表明ꎬ饭前30min服用可能具有更好疗效[15]ꎬ对此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同时减少胃肠道反应ꎬ建议于饭前30min服用ꎮ并密切关注患者服用洛哌丁胺后不良反应的发生ꎬ洛哌丁胺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性休克㊁麻痹性肠梗阻㊁意识障碍㊁神经系统毒性㊁便血和尿潴留ꎬ还有少见的急性肾衰竭㊁面颈肌阵发性痉挛㊁婴儿脑电图变化以及变态反应等ꎬ同时还有近几年国际上较为关注的在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洛哌丁胺后引起的QRS变宽㊁QTc延长㊁TdP以及其他心律失常的心脏毒性[16]ꎮ同时对患者大量补液ꎬ补充电解质ꎬ保证每天的液体摄入量在2200~4000mLꎮ患者伴发热ꎬ体温最高38.3ħꎮ«指南»[14]提示ꎬ癌症患者腹泻的治疗方法中抗生素的使用只适用于发热患者ꎬ低血压㊁腹膜症状㊁小肠细菌中性粒细胞减少提示生长过度㊁肛周脓毒症或中性粒细胞性结肠炎㊁艰难梭菌感染或其他感染性原因引起的血性腹泻ꎮ患者化疗后ꎬ曾经发生Ⅱ度骨髓抑制ꎬ属于粒细胞缺乏的高危人群ꎬ综合考虑后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ꎬq8hꎬ静脉滴注ꎮ治疗5d后好转出院ꎮ对于伊立替康所致腹泻的预防ꎬ目前报道虽有多种药物(谷氨酰胺㊁碳酸氢钠㊁塞来昔布㊁益生菌㊁活性碳等)可供选择使用[17]ꎬ但均缺乏有效证据ꎮ发生腹泻后ꎬ临床药师建议后续化疗前给予益生菌和肠道黏膜保护剂预防ꎬ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ꎬ告知患者在化疗后发生腹泻应立即返回医院进行治疗ꎬ回访未发生再次迟发性腹泻ꎮ2.3㊀化疗后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㊀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ꎬ骨髓抑制是其主要不良反应ꎬ不仅延缓化疗的进行而且影晌治疗效果ꎬ甚至可能导致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ꎮ骨髓抑制主要抑制中性粒细胞㊁白细胞㊁血小板㊁血红蛋白数量ꎬ分度有Ⅰ Ⅳ度ꎮ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化疗药物所致最主要不良事件ꎬ其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和患者感染风险甚至死亡风险密切相关[18]ꎮ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neutrophilcountꎬANC)<2.0ˑ109 L-1ꎮ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ꎬ可分为轻度(ANC>1.0ˑ109 L-1)㊁中度(ANC为0.5ˑ109~1.0ˑ109 L-1)和重度(ANC<0.5ˑ109 L-1)ꎮ«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19]提示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一级预防和治疗为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factorꎬG ̄CSFꎬ含PEG ̄rhG ̄CSF和rhG ̄CSF)ꎬ可降低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㊁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ꎮ该患者在行FOLFIRI联合西妥昔单化疗前3周期出现过Ⅰ/Ⅱ度骨髓抑制ꎬ发生Ⅱ度骨髓抑制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 ̄CSF)300μgꎬ皮下注射ꎮ同一化疗方案在入院准备行第6个周期化疗前患者出现Ⅳ度骨髓抑制ꎬANC0.1ˑ109 L-1ꎬ体温最高达39.4ħꎬ为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ꎮ立即进行rhG ̄CSF300μgꎬqdꎬ皮下注射ꎬ第2天患者ANC为0.5ˑ109 L-1ꎬ继续给予rhG ̄CSF300μgꎬ皮下注射进行治疗ꎬ第4天检查患者ANC4.0ˑ109 L-1ꎬ停用rhG ̄CSFꎮ治疗符合文献[19]可以持续用药ꎬ直到ANC从最低点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ANC回升至2.0ˑ109 L-1)ꎮ该患者为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ꎬ文献[19]中提示首选住院接受经验性静脉抗菌药物治疗ꎬ其原则是覆盖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或威胁生命的最常见和毒力较强的病原菌ꎬ直至获得准确的病原学培养结果ꎬ可以选择具有杀菌活性㊁抗假单胞菌活性且安全性良好的广谱抗菌药物ꎮ给予患者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ꎬq8h进行抗感染治疗ꎮ待患者ANCꎬ体温恢复正常后行第6周期化疗ꎬ化疗结束观察后出院ꎬ嘱咐患者每周复查血常规ꎮ同时在患者出院后对其及时随访ꎬ关注用药后情况ꎬ根据化疗后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ꎮ3㊀结束语㊀FOLFIRI方案是晚期或转移性直肠癌治疗中重要的化疗方案ꎬ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ꎬ需要先对其基因型进行检测ꎬ推荐对KRAS㊁NRAS㊁BRAF基因野生型患者使用ꎬ以保证用药的疗效ꎮ该方案中伊立替康所致腹泻是较常见不良反应ꎮ伊立替康严重腹泻伴粒细胞缺乏发热患者的治疗在临床是较为棘手的问题ꎮ因此ꎬ药师应协助医生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全程管理ꎬ以减少伊立替康不良反应的发生ꎬ从而保证按时㊁足剂量化疗ꎬ提高患者生存率ꎮ志谢:感谢医院和医生同事对该论文发表的支持和帮助!参考文献[1]㊀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ꎬ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ꎬ2018ꎬ21(1):92-106.[2]㊀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inOncology:RectalCancer(2017.V3)[R/OL].(2017-03-13)[2019-01-05].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2928.pdf.[3]㊀GLYNNE ̄JONESRꎬWYRWICZLꎬTIRETEꎬetal.Rectalcancer:ESMO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diagnosisꎬtreatmentandfollow ̄up[J].AnnOncolꎬ2017ꎬ28(Suppl4):Ⅳ22-Ⅳ40.[4]㊀CIARDIELLOFꎬNORMANNONꎬMARTINELIEꎬetal.Cetuximabcontinuationafterfirstprogressioninmetastaticcolorectalcancer(CAPRI ̄GOIM):arandomizedphaseIItrialofFOLFOXpluscetuximabversusFOLFOX[J].AnnOncolꎬ2016ꎬ27(6):1055-1061.[5]㊀蒋婷ꎬ袁明勇ꎬ郑玲利.1例伊立替康所致严重腹泻伴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治疗分析与药学监护[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ꎬ2018ꎬ15(4):211-214.[6]㊀夏晖ꎬ王璇ꎬ王之彝ꎬ等.1例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的病例分析[J].中国药师ꎬ2016ꎬ19(3):543-545. [7]㊀曹凯ꎬ司继刚ꎬ孙敏.伊立替康相关腹泻及粒细胞缺乏致死亡[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ꎬ2014ꎬ11(1):57-59. [8]㊀于秋影ꎬ王慧玲ꎬ武曈ꎬ等.1例盐酸伊立替康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ꎬ2012ꎬ32(9):733-735.[9]㊀GUPTAEꎬLESTINGITMꎬMICKRꎬetal.Metabolicfateofirinotecaninhumans:correlationofglucuronidationwithdiarrhea[J].CancerResꎬ1994ꎬ54(14):3723-3725.[10]㊀ROUITSEꎬCHARASSONVꎬPETAINAꎬetal.Pharmacokineticandpharmacogeneticdeterminantsoftheactivityandtoxicityofirinotecaninmetastaticcolorectalcancerpatients[J].BrJCancerꎬ2008ꎬ99(8):1239-1245. [11]㊀SLATTERJGꎬSCHAAFLJꎬSAMSJPꎬetal.Pharma ̄cokineticsꎬmetabolismꎬandexcretionofirinotecan(CPT ̄11)followingI.V.infusionof[14C]CPT ̄11incancerpatients[J].DrugMetabDisposꎬ2000ꎬ28(4):423-433. [12]㊀SCHILSKYRL.Personalizedmedicineinoncology:thefutureisnow[J].NatRevDrugDiscovꎬ2010ꎬ9(5):363-366.[13]㊀CHENXꎬLIULꎬGUOZꎬetal.UGT1A1polymorphismswithirinotecan ̄inducedtoxicitiesandtreatmentoutcomeinAsianswithLungCancer:ameta ̄analysis[J].CancerChemotherPharmacolꎬ2017ꎬ79(6):1109-1117. [14]㊀BOSSIPꎬANTONUZZOAꎬCHENYNIꎬetal.Diarrhoeainadultcancerpatients:ESMO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J].AnnOncolꎬ2018ꎬ29(Suppl4):Ⅳ126-Ⅳ142. [15]㊀REMINGTONMꎬFLEMINGCRꎬMALAGELADAJR.Inhibitionofpostprandialpancreaticandbiliarysecretionbyloperamideinpatientswithshortbowelsyndrome[J].Gutꎬ1982ꎬ23(2):98-101.[16]㊀BAKERDE.Loperamide:apharmacologicalreview[J].RevGastroenterolDisordꎬ2007ꎬ7(Suppl3):S11-S18. [17]㊀张程亮ꎬ高静ꎬ沈倩.预防和治疗伊立替康所致腹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ꎬ2010ꎬ45(22):1704-1707. [18]㊀DONADIEUJꎬFENNETEAUOꎬBEAUPAINBꎬetal.Con ̄genitalneutropenia:diagnosisꎬmolecularbasesandpatientmanagement[J].OrphanetJRareDisꎬ2011ꎬ6:26. [19]㊀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J].中华肿瘤杂志ꎬ2017ꎬ39(11):868-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