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国船政文化
船政文化

本文作者:韩【引言】船政文化是福州乃至整个福建最重要、最有特色的文化之一。
本文在浅谈船政文化渊源及其价值的基础上,就进一步挖掘船政文化内涵、弘扬船政精神,推进海峡西岸建设发表个人见解,全当抛砖引玉。
【关键词】船政文化、海西建设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近代性质的高等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科技海军学校在这里诞生;中国近代第一支舰队在这里组建;中国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在这里建成;中国近两个世纪的船政文化历史诗篇在这里写下最浓重的一笔。
这里就是马尾,福州马尾,一个因船政文化而举世闻名的地方。
一、船政文化渊源及其价值文化通常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福建船政文化既是特定历史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现象的反映,同时有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
“船政文化”,即指清朝在福州马尾举办福建船政时期所形成的,包括近代教育、科技、翻译等的文化活动及其所造就出的杰出人物的思想成果,是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过渡时期所产生的文化现象。
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型企业的产生与发展,造就出新一代“开风气之先”的知识分子,昭示了封建传统文化的没落,催生出新世纪(20世纪)的维新思想、改良实践以及革命运动。
究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及价值可总结为以下两点:1、先进生产力决定历史大转折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在中国大地蓬勃兴起。
林则徐提出“应另制坚厚战船以资制胜”,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左宗棠指出须“师其长以制之”。
福建船政的开办,正是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强烈呼吁和倡导的结果。
福建船政集近代中国先进企业与先进教育为一体,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意识形态,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历史大转折。
历史选择了中国大陆东南隅的福建福州马尾,这里出现了当时全国也是远东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造船工厂。
其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福州历来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中国船政文化

中国船政文化福州大学阳光学院10级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2)班姓名:林榜学号:241090217摘要:文化通常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福建船政事业历时近百年,成效卓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福建船政文化既是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
关键词:中国船政文化马江海战船政博物馆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心,包括中坡炮台、昭忠祠、英国领事分馆、轮机车间、绘事院等多所船政遗址;展现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新式教育、工业制造、国防建设、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丰硕成果;折射出立志进取、积极作为、虚心好学的传统文化神韵,形成独特的船政文化。
它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先后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及国防教育基地。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马限山东麓,北马江海战烈士墓地(福州昭忠祠)为邻。
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颇具现代建筑风格。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
本馆展览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
馆内陈列分为序厅、船政概览厅、船政教育厅、船政工业厅、海军根基厅、船政名人堂。
展厅第一层为序厅,以浮雕和圆雕组合,展示船政总体概况。
第二层为“船政概览”,造设船政衙门景观,展板依次以洋务运动兴起背景,介绍左宗棠、沈葆桢创立船政之艰辛,集中反映船政之最。
船政文化研究 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

船政文化研究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一、船政文化研究的历史渊源船政文化研究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发展。
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作为其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对于深入研究船政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1.1 船政文化的定义与内涵船政文化是指以船政为主题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经验、技艺和价值观念的集合,体现为一种特有的组织形态、权力机构和管理模式。
在古代我国,船政文化不仅是海上贸易、港口管理和军事防御的基础,更是塑造了我国近代海洋文明的核心。
1.2 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的意义与价值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是对于船政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材料,其收集、整理、点校和出版,有利于深入了解古代我国的海洋政治、海军军事、航海技术和海洋贸易等方面的情况,对于还原历史真相、挖掘文化遗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船政文化研究的深度探讨2.1 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的文献价值在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古代航海术、军事策略、贸易规则和港口管理等方面的详尽纪录,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古代我国的海洋文明、船政制度和海上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2 船政文化与现代海洋发展的关系深入研究船政文化,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我国的海洋活动,更能够为现代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船政奏议中对于港口管理、航海技术和海上贸易的规范,对于今天的海洋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船政文化研究的广度拓展3.1 船政文化与地方社会的关系船政文化不仅仅是海洋活动的制度与规范,更是与地方社会、地方政治以及地方文化密切相关的。
船政奏议中关于岸上交易、船舶登记和税收管理等内容,都反映了我国古代地方社会的生产、贸易和政治状况。
3.2 船政文化的国际影响与交流通过深入研究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我们可以发现古代我国的船政文化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区的海洋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其间的交流与影响不可忽视。
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启示。
中国船政文化史观后感

中国船政文化史观后感
《中国船政文化史观后感》(一)
嘿,朋友们!我最近去了解了一下中国船政文化史,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还有那些造船的技术,哇塞,那可都是智慧的结晶。
每一个零件的打造,每一艘船的下水,都好像在讲述着一段了不起的故事。
而且哦,这船政文化可不单单是造船,它还培养了好多厉害的人才。
这些人带着一身的本事,为国家的发展出了大力。
我在看的时候就在想,要是没有当年那些人的努力和坚持,咱们现在的航海事业能有这么牛吗?肯定不能啊!
了解完这段历史,我心里满满的都是自豪。
咱们中国人就是牛,啥困难都挡不住咱们前进的脚步!
以后我可得多跟别人讲讲这船政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咱们老祖宗的厉害!
《中国船政文化史观后感》(二)
亲人们,我来跟你们唠唠我看完中国船政文化史的感受哈。
刚接触的时候,我以为就是普普通通造船的事儿,结果一看,哎呀妈呀,这里头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你能想象在那么早的时候,咱们的前辈们就有这么大的决心和勇气去搞船政吗?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一心就想着要让国家在这方面强大起来。
那些造船厂里的工匠们,一个个手艺精湛,那认真劲儿,就像在打造一件绝世珍宝。
他们造出的船,那可不仅仅是船,那是希望,是梦想!
还有那些在船政学堂学习的学子们,他们刻苦努力,为的就是能多学点本事,为国家争光。
这船政文化呀,就像是一部超级精彩的大片。
有奋斗,有挫折,更有成功后的喜悦。
我觉得咱们可不能忘了这段历史,得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不管干啥,都要有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现在想想,我都还激动得不行呢。
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这段了不起的历史,感受其中的魅力!。
中国船政文化发展史

中国船政文化发展史说起咱们中国的船政文化发展史,那可真是波澜壮阔、精彩纷呈,让人一听就精神抖擞,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简直跟过年放鞭炮似的,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想当年,咱们的老祖宗们,那可真是有眼光、有胆识,他们不光在地面上折腾,还盯上了那片浩瀚无垠的大海。
那时候,大海对他们来说,既是未知的恐惧,也是无限的希望。
于是,一群群热血男儿,怀着对大海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纷纷投身到造船、航海的事业中去。
要说这船政啊,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起来的。
那时候,啥都没有,全靠一双双勤劳的手和一颗颗聪明的脑袋。
他们从零开始,一点点摸索,一点点尝试,终于造出了咱们自己的船。
那时候的船,虽然比不上现在的豪华游轮,但在那个时代,那可是顶呱呱的宝贝疙瘩,比啥都金贵。
说起这船政的发展,那可真是一波三折,跟唱戏似的,有高潮有低谷。
有时候,咱们造船造得顺风顺水,船只一艘艘下水,跟下饺子似的,看得人眼花缭乱;有时候,又遇到各种困难,资金短缺、技术瓶颈,让人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团团转。
但不管怎样,咱们的老祖宗们都没有放弃,他们咬咬牙,挺挺胸,愣是把这船政给搞起来了。
那时候,咱们的船只不仅在国内威风凛凛,还出海远航,跟外国人打交道。
这可不容易,得懂外语、懂航海、还得懂点外交手腕。
咱们的船员们,那可真是文武双全,既能跟外国人谈生意、交朋友,又能保护咱们的船只不受欺负。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外国人的尊重和认可,让咱们中国的船政在国际上扬眉吐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船政文化也越来越深厚。
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传承。
它教会咱们要有勇气去探索未知、去挑战自我;它教会咱们要有毅力去克服困难、去迎接挑战;它教会咱们要有智慧去创新创造、去追求卓越。
这种精神,这种传承,一直激励着咱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前行、不断进步。
现在啊,咱们再也不用为造船发愁了。
咱们的造船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咱们的船只已经遍布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船政文化内涵及主要精神

船政文化内涵及主要精神船政文化是指以船政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体系,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船政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对海洋的探索精神、船舶建造技术、船员管理制度以及航海经验的传承等方面。
船政文化体现了对海洋的探索精神。
古代中国人民通过船政,积极推动海洋交通和海上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国家的交流范围,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船政文化中蕴含着追求知识和探索未知的精神,通过航海勘探,开辟了新的航线,为后代的航海事业奠定了基础。
船政文化体现了对船舶建造技术的重视。
在古代中国,船政是负责船舶建造和修理的机构,船政的存在促进了船舶建造技术的发展。
船政通过不断改进船舶结构和船体材料,提高了船舶的适航性和安全性,为海上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船政文化还体现了严格的船员管理制度。
古代中国的船政机构对船员的选拔、培训和管理非常严格。
船政要求船员具备丰富的航海经验和技能,严格遵守纪律,确保航行安全。
船政的管理制度为船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激发了船员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
船政文化注重航海经验的传承。
船政机构通过记录航海经验,编写航海手册等方式,将航海技术和经验传承给后代。
这些经验包括航行路线的选择、天气变化的判断、航海器具的使用等,对后代的航海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船政还通过举办航海比赛和技术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航海经验的交流和共享。
船政文化的主要精神是勇往直前、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和传承发扬。
船政文化强调探索精神,鼓励人们勇敢面对未知的挑战,勇往直前。
船政文化强调团结协作,认为团结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团结一心,协同合作,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船政文化强调开拓创新,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变化。
最后,船政文化强调传承发扬,认为只有将经验传承给后代,才能使船政文化得以延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船政文化以其独特的内涵和精神,对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船政文化演讲稿

船政文化演讲稿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在这条历史长河中,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著名的历史遗迹、文化古物、艺术珍品和精神瑰宝。
诞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的船政文化就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束奇葩。
当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清朝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迫使清政府一次次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时候,清政府中的一部分人开始提出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洋务运动”,试图以此来拯救腐朽没落的清朝政府。
历史选择了马尾,诞生于马尾的“福建(马尾)船政”正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洋务运动”必定随着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失败,但是“福建(马尾)船政”还是给马尾积淀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化——船政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学习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意识、“舍生取义、报效祖国”的民族气节,构成了船政文化不朽的篇章。
一、船政与船政文化(一)船政:“船”是水上运输工具。
“政”,辞海的解释主要有三,一曰政治;二曰事务,如校政、家政;三曰主其事者,如学政、盐政。
“船政”的一般含义,从字面上理解:一可以是有关船舶方面(主要是造船、航运、港务、监督)管理事务的统称。
从左宗棠“设局监造轮船”的初始意图看,可理解为主要是造船方面的事务;二是主其事者,船政也可理解为和学政、盐政一样的主其事者。
但从船政的实际情况看,它主要指的是主理船舶事务的行政机构。
从遗留的文物中可以看到,船政衙门上方竖匾写的是“船政”二字,刻的公章是“总理船政关防”,船政石制界碑刻的是“船政官界”。
第一任总理船政大臣是官居一品的沈葆桢。
船政大臣有权直接向皇帝具奏。
这些都说明,船政是当时清廷的官署,是一个高规格的、直属于中央的、专门主理船舶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
左宗棠在创办船政的奏折中就有整顿水师和开设求是堂艺局的要求,所以,船政一开办就有造船、办学和整理水师三重任务。
从船政创办的情况看,一是地域性很强,就在马尾,而且船政衙门有一定的处置权,更象个官办特区;二是造船、办学、水师三位一体,船政衙门只是其最高管理机构,整个船政是个实体,是个由造船系列工厂、船政前后学堂等办学机构和福建水师构成的一个系统。
船政文化与同类红色文化的分析报告

船政文化与同类红色文化的分析报告
船政文化是指中国清代江苏扬州船政鼎盛时期创立的一种培养水师、办理船政事务的管理经验和制度体系,是中国古代船运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而同类红色文化指的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年-1976年)中国共产党所推行的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的文化形式和活动,是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宏观上来看,船政文化与同类红色文化都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和民族精神。
在历史时期,船政文化积极推动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类红色文化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和时代意义,在实践中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开展。
从具体实践上来看,船政文化重视制度、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要求,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规范了船运管理和维修体系。
同类红色文化则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等方面的要求,注重胶着力和信仰力,号召人们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奋斗。
总的来说,船政文化和同类红色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育和传承这些文化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说中国船政文化
话说风云巨变之十九世纪,分解风雨飘摇之近代中国,于东南之闽,傍武夷之源,汇聚成一幅幅动人篇章……
始入昭忠祠,瞻得忠骨魂
马尾马限山东南麓,有座纪念中法马法海战阵亡将士的昭忠祠,肃然的掩映在山林榕荫间。
祠前两尊铁铸的古炮卧伏在大门两侧,好象退役的将士正在向人们诉说1884年这一场血与火搏斗的历史画卷,撩动人们不尽的遐思。
步入昭忠祠,迎面是一幅巨大的画屏,画面展现了当年誓守海疆的将士为保卫国土进行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海战场景。
祠宇五楹并列,分前后两进,殿廊相衬,布局均衡,气势宏伟。
大厅正壁上陈列796位死难烈士的神主牌;梁上高悬萨镇冰将军题的“碧血千秋”金字匾额,大厅中央陈列着“扬武号”舰船模型和马尾港地形沙盘,两边墙上张挂着死难军官高腾云、吕翰、陈英、许寿山、林森林、叶琛等遗像。
两侧壁上各镶嵌3块铭刻烈士姓名、职务的碑石;两边回廊分立昭忠祠碑记,以及记述烈士战绩的碑刻。
展厅的西墙上,挂着武探花林培基的画像。
他曾带领尚干乡万民向福建总督何景呈递“万民折”,并自带饷粮,率领300多名壮丁参战杀敌。
西厢及廊庑陈列着大炮、炮弱、令旗、马刀、佩剑、双钩松、被炸毁的大炮碎片,还有烈士的遗书、遗物等。
望着这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令人荡气回肠的壮烈历史场面,让人们重温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一页,儆示“落后就要挨打”的惨训。
从祠西侧边门走出,便见漆得溜光的追思亭。
亭依山面塘,塘中绿色的荷叶丛丛,贴在清澈碧绿的水面。
朵朵白莲,亭亭玉植。
烈士们的高尚情操,在一帘幽荷中亭亭而立。
亭后有条蜿蜒登山的古道,拾级而上,便是马限山炮台遗址。
山巅平台上,古炮台已修复一新。
从创办马尾船政,到建立马尾海军,作为近代洋务运动的产物,有它历史的辉煌。
马江之役,与法国侵略者血战的我国海军将士,临危不屈,也谱写了“甘洒热血著春秋”的英雄赞歌,为我们所永远敬仰。
沿阶而下,侧望墓陵后壁,青山如屏。
半山摩崖石刻。
一是“蒋山青处”,为1920年陈兆锵将军主持马尾船政时,扩建昭忠祠重修陵墓的题刻,它取自元朝萨都刺《满江红·金陵怀古》的词句,寓颂烈士精神不死,与青山长存。
二是“仰止”,为张斌元主持马尾海军时的题刻,意“劝高山仰止”,以表对抗法阵亡将士的景仰。
三是“铁石同心”,为李鼎新1922年以海军总长身份视察马尾时题书镌刻。
青山埋忠骨,自古英雄多寂寞;摩崖雕石刻,翠峦叠嶂难抒怀。
面对我们的民族英雄,除了敬意,我们更多的还要有自强不息的谦谦君子情怀!
依山而博物,傍水述船政
依山而建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览了包括船政概览、科教夙兴、产业先驱和海军根基四部分。
并通过大量文物、图片以及各种仿真场景等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等方面的丰硕成果,也体现了闽台海防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130年前的中华大地处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清朝政府闭关锁国、有海无防。
西方资本主义轻而易举地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帝国”的门户,瓜分土地掠夺财富,残杀中国人民,致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
落后必然挨打。
林则徐、魏源等爱国有识之士放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清朝统治者也开始清醒,把设局造船、兴办海防、整建海军列为当务之急。
由左宗棠倡导的马尾船政于1866年在马江之畔破土动工。
三千劳工沿江密钉木桩,平洼垒基,建造厂房,安装设备。
冬天“天寒霜肃,众杵争鸣”;夏日“下蒸日曝,肤焦肉泡”。
船政从1869年建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到1889年由船政学堂毕业生魏瀚、陈兆翱等设计制造的第一艘钢甲巡洋舰‘龙威’(平远)号,仅十年多的时间。
中国船政也完成了由木壳兵船、铁胁木壳船到钢甲军舰的转变,连续跨越了造船技术三大步。
而与此同时创办的船政前、后学堂,也为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造船、航海人才的海军将领,因而被誉为“远东最大的造船基地”、“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尽管船政经历了一度鼎盛之后,因清朝封建制度落后,统治者的腐败,忽视海防、轻视海军,对内压迫人民,对外妥协求和,导致甲申中法马江海战福建水师惨败,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覆没的历史噩梦。
然而,船政的历史功绩应该得到肯定,船政先辈们爱国图强、自力更生、团结御侮、舍身救国的民族气节,仍然是我们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精神财富。
星移斗转,一百多年过去了,当年无数先辈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牺牲的富国强兵的夙愿,今天已经实现。
但是发扬船政优良传统,再创新的辉煌,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
巍巍罗星塔,滔滔马江水
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马尾港,沿闽江砌驳岸,围栏杆,堆叠假山,广植草木,山顶矗立罗星塔。
年清末五口通商之后,罗星塔一直是世界航海图中著名的港岸标志,人称“中国塔”。
穿过公园入口处的牌楼,中国船政的“木壳兵船、铁胁木壳船、钢甲军舰”三大造船技术,我们就在我们的脚步下经过了。
而罗星塔园里,由花岗石雕成的大型浮雕《船政成功》,表现了船政百年风云,让人能够穿过时光隧道,领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富国强兵”梦。
赏《望江筹海》,展船政诞生之源。
林则徐当年的嘱托,有了今天的《海国图志》,也有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古老传说。
当时林则徐携亲友再登马限山,望江筹海,师夷制夷,强兵国防之心尤笃。
福建船政之创办亦源于此。
雕《左沈共襄》,塑船政兴办。
历史记载,1866年6月25日,闽浙总督左宗棠获钦准在政成功。
左宗棠倡导的马尾船政于1866年在马江之畔破土动工,船政大臣沈葆桢更是倾注毕生的精力,为发展中国海上舰队。
中国船政兴办的过程,左沈二公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古榕树丛中,《严复晨读》。
当年严复以第一名成绩考入船政学堂,后赴英国留学,成为一代思想家。
其译《天演论》,倡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对唤醒国人救亡图存起到了积极作用。
可以说,严复是当时的精神领袖。
《同舟共练》,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是组反映船政学堂培养精英的雕塑,马尾船政政学堂成立后,英才辈出,在校学员个个勤奋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学成后大力传播近代科技和西方文化知识,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各行各业优秀科技人才。
《怒火填膺》,百万雄师齐争鸣。
这是反映马江海战的两组雕塑,共同命名为怒火填膺。
展示了当时人们为了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扬场面。
在深大的民族仇恨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伟大的民族情怀在这一刻,我们重新体会。
中山阁内中山像,汉白玉石汉白情。
中山阁内立有汉白玉石的孙中山雕塑,讲的也是一段历史故事:1912年4月19日,孙中山视察船政诸厂,对船政成就倍加赞赏,称“船政足为海军根基”,鼓励工作人员努力以赴。
国父的肯定,再一次证明了中国船政的伟大。
三宝洞前方,《郑和下棋处》;试剑石旁边,《成功手执剑》。
民族英雄,“国姓爷”,似乎都可以作为他们的代名词,一个开疆辟地,一个保卫疆域。
同样的,他们都是历史上海上的英雄!他们都有着让我们后人钦佩的丰功伟绩,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罗星塔内设计的七组雕塑,形象地再现了从船政兴办到发展、壮大的历史。
几株参天古榕,紧紧镶挨,郁郁葱葱,像一座绿色的城墙,环抱着巍巍古塔。
从塔内拾阶而上,旋至塔顶,视野突然开阔,心旷神怡。
纵目四望,远观闽江两岸的风光,近看港区建设新貌,一幅幅色泽鲜明的图画,水天一色,山秀物新,尽收眼底。
一杯酒,独上塔楼,望眼若穿,望不见郎归舟,叙阳流水,对此难消受。
只欲把沈扰积闷,付与沙鸥,眉紧锁,泪双流,惠教夫婿觅封侯;不堪往事空回首,相思无限上心头!
古老的历史艰难的离去,往事不堪。
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要牢记着历史给我们的教训,相思无限,是我们的民族情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虽因时代局限,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
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
为此,我们将之称为“船政文化”。
它是福州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历史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
悠悠岁月,一汪马江水,几多中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