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整治专题(中国地理)

合集下载

(第46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

(第46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

第46讲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考纲要求]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知识精讲]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综合地貌气候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两大要素分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部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三大自然区青藏高寒区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2)三大自然区特点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热量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水分成为北部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黑土肥沃,只能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为主,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分不足、旱作为主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田为主,一年两熟两三熟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四季常绿,一年三熟、可种植热带作物(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内蒙古温带高原地区:基本在内蒙古高原上,宽广坦荡,距海较近属半干旱气候,草原为主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干旱,光照丰富、河流少、短、流量小(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半年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东南湿润、西北干旱,垂直分异明显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1)划分(组成省区)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12个省级行政区西部: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10个省级行政区中部:除东部、西部外的9个省级行政区(2)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经济发展水平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经济发展速度:由东向西变慢,差距扩大。

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潜力(3)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自然原因:东部气候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有利开发,而中西部气候干旱或高寒;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便于发展开放型经济,而中西部距海较远,比较闭塞社会和经济原因: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危机感、紧迫感强。

中国地理及国土整治专题测试题

中国地理及国土整治专题测试题
应 考谋 略 : 由
阔 圃 5 。 圃 3 o ,
1. 四个湖泊与其成因类型组合正确 的是 1 A. 甲一火 口湖 B 乙—冰蚀湖 . C 丙一 堰塞湖 . D. 河成湖 丁一 1. 2关于甲湖和 与其相 连的河流关系的叙述 . 正确 的是

”4
嗨 ~ 《

’ 。
() 1四条大河 的主要特点是



A①河流经大平原地区 , . 流程较短 B② 河流经沙漠地 区 , . 水量较少 C. ③河结冰 期长 , 航运价值不大 D④河 流经盆地地 区 , . 冬季为汛期 () 2 四地区 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① 商品谷物农业 . B②水稻种植业 . C③混合农业 . D④大牧场放牧业 .

f) 2 世界上重要纬线经过 的地 区 ①赤道
师 、 级教 师所 写 特 指 导 学生 复 习应 考的方 法. 文章 多 从整课 、整册 、 整
2. 3图中① ②③④ 四处 。 自然带相 同的是
A①② .
B② ③ .
c②④ ・ D①④ . .
D.和 d b
个年级 进行 指导
2. 1 氢燃料 电池 汽车与传 统汽车相 比优 势有 A. 更快 速度 B彻底改善城市污染 问题 . c成 本 更低 D. 尾气无污染 2 . 用汽车公 司在 中国建 立企业 的主要区位 因素是 2 通 A. 市场 B. 人才 c成 本 . D. 资源
A此时北极点的太 阳高度 为 2 度 . 0 B从 波斯湾到马六 甲的船舶顺水而行 . c. 北平原正在种植小麦 华 D. N 两地的昼长差值 为 2 小 时 M、 4
3关于上图 中所示四区域 的说法 。 . 正确的是
提倡 一例 一论 80字左 右 0 解题技巧 : 要 求一题 一析 。 从全 国 各地 经 典 习题 型题 目进行 写稿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二册 (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地理》第二册 (2)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1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2 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2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3.2 水土流失的治理第四单元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4.1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4.2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5.2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6.2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7.1 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 8.1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8.2 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9.1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9.2 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10.1 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10.2 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第十一单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11.1 我国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11.2 实现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12.1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12.2 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第十三单元地理区域研究(选学)13.1 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13.2 地理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13.3 乡土地理调查研究。

高二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1.图2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问题:【1】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从I到Ⅲ阶段,该地区大量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因此森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河流的流量变化幅度增大,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在I阶段,该地区没有城市,而到了Ⅲ阶段,则出现了中等城市,说明该地区出现了城市化现象;虽然图中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了,但从图中并。

不能看出乡村人口减少了。

【2】从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答案】D【解析】从Ⅲ到Ⅳ时期,在大城市周围出现了花卉等的种植,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2.2010年12月31日,中国颁布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世界稀土产业将形成新的格局。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

完成问题。

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答案】C【解析】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百分比减少,由于稀土开采的门槛低、过度无序开采,使我国稀土资源占有率逐年下降。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答案】B【解析】②和④选项很明显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下列区域与国土整治内容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黄淮海平原——水土流失的治理B.东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C.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D.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土整治。

“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专题复习

“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专题复习
预测 与探 究 , 流域 治理 与开发建议 的提出( 图 1 。中国大江 如 ) 大河 的综合治理是高考重要的命题方向 ,如 2 0 0 9年广东地理
施。 森林 、 地主要考 其生态效 应 、 湿 退化和保护 。 试题强调地理 事物变化 的内在 因果关 系。 0 1 天津 文综卷 ( 21年 9~1 ) 以我 0题 国“ 十二五” 中规划 的生态功能 区为背景 , 考湿地的功能。
不 同区域有 不同 自然条件 , 可发展不 同的农业 ; 同一区域 也能发展多种农业。该 区域究竟发展什么样的农业 , 还要综合
向和原 因。 为减轻 当地 的环境 、 资源等压力而 向其它区域转移 , 有利于迁 出区环境的改善 , 但若不注意发展其 它产业 , 可能 也
区域 内外的各种 自然 、 社会经济条件 , 特别是气候和市场需求 , 发展本 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对于 区域 的农业发展 , 高考题 往往 以区域 图表信息为载体 , 出考查区域 生产条件对农业的 突
的就业 ; 为让发达地 区带动其它地 区的发 展而转移 , 则有利于 实施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考点透视 】
产业转移是 当前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之一 , 可结合 国际金
融危机 、 三 角经济转 型升级 、 部大开发 、 区经 济发展差 珠 西 地 异, 考查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 的方 向、 因素 、 影响 。 2 1 年安 如 01
化和城市化过程 中发生 的主要 问题及解决这些 问题 的对策措 施, 掌握分析某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过程 的方法 。
r … …— ; .
… …
区 环 特 导 …: … 域境 征

图 1
…… …_
… … 策H … ”

高三地理中国国土整治课件

高三地理中国国土整治课件
1、荒漠化原因: 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干旱,蒸发量大; 1)自然原因: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②植被稀少 ③沙质沉积物多 ①过度放牧 2)人为原因: ②过度樵采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工、矿、交通建设
2、荒漠化整治措施: 荒漠化整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 ②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设防护林;禁止 措施: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③因地制宜实施工程固沙;沙障固沙;生物固沙等 恢复自然植被。(胡杨林、沙拐枣等耐旱植物)
不利影响 主要在库区
1.水库将淹没土地、耕地及部 分文物古迹; 2. 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 染等问题; 3.水库诱发地震、滑坡 4.库区泥沙淤积加重 5.影响三峡的自然景观 6.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 生存环境 7.水库增加蚊虫孽生,影响人 群健康
举例
简要分析阿斯旺大坝建设的利与弊?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40º N
35º N
34º N
33º N 105º E 110º E 115º E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沟谷发育;沟谷纵横;千沟万壑
1、水土流失的原因:
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1)自然原因: ②夏季多暴雨; ③植被覆盖率较低 ①植被的破坏(毁林开荒) 2)人为原因: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
毁林 开荒
薪柴 匮乏
砍林 取薪
植 被 破 坏
水 土 流 失
降水变率大
气 候 地 形
地形起伏大
生态建设措施: ( 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 )
①大力发展小水电站
②大力发展沼气和营造薪炭林
③进行炉灶的技术改革
3.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国土整治高考试题9

国土整治高考试题9

2009年联考题一.选择题(09新建二中)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

读图完成1~4-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 .黄土高原 B .山东丘陵 C .江南丘陵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2.该地形区主要自然土壤的特点是( )A .矿物质含量低B .有机质含量高C .土质疏松D .酸性较强 3.下列关于该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貌表现为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错分布B .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C .常年受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气候干燥D .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7、8两月4.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农业发展中应当 ( )A .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B .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C .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D .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种植园农业 答案 1.C 2.D 3.A 4.B(09黄冈中学2月月考)读右图,回答5~7题。

5.图示区域地貌的主要特征是 ( )A .低山丘陵B .沟谷发育C .山河相间D .地势高峻6.针对该地区环境问题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 )A .秸秆还田B .封山育林C .立体农业D .护坡固沟 7.图示区域所在地形区其城市主要分布在( ) A .高原 B .河谷地带 C .平原D .冲积扇答案 5.B 6.D 7.B(09新建二中)下图为“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完成8~10题。

8.图中序号①②③地形单元与地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冲积低平原、缓斜平原、滨海平原B.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C.缓斜平原、滨海平原、冲积低平原D.滨海平原、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 9.该地区的中、低产田主要分布的地貌单元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10.与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相比,该地区耕地中突出的限制因素是 ( )A.耕地面积B.水热资源C.旱涝、盐碱和风沙D.旱涝、水土流失答案8.B 9.C 10.C(09新建二中)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的示意图,据图完成11~15题。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高二第三、十二单元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案例分析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高二第三、十二单元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案例分析

第三、十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案例分析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就选修教材第二册内容的编排结构来看:第1单元,主要讲我国整体上的区域差异,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第2单元和第13单元,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来讲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意义以及一些区域研究的方法;第3—12单元,选取了我国国土开发、建设和治理主要内容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选择了具体的、典型的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占据了本册教材的主要篇幅。

第3—12单元的内容占据了本册教材的主要篇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既是一个理论和方法层面上的工作,更是一个具体实施、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工作;而且在具体实施层面上的工作更为艰巨。

从中也可以看出,新教材的两点“新”:一是新教材比较注重于“学以致用”原则;二是注重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对一个高中学生而言,能从具体的案例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一种国土开发、建设和治理的思路,获得一定的研究方法是最主要的。

通过对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案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潜能的开发。

(二)单元结构1、单元之间联系线索的宏观性第3—12单元,尽管以独立案例的形式编排,感觉比较“散”,缺乏系统性;但从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高度去审视,各单元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

它仍然遵循着“问题的治理——资源的开发——区域的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一宏观的线索展开,体现了“开发和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2、每个单元既有综合性又有不同的侧重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具有综合性,简单地说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

而这些因素又有区域差异,所以有不同的侧重点。

侧重于治理的有4个:“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荒漠化的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这几个案例都是从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切入的。

在治理中谈开发。

侧重于开发的有3个:“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陵为例”,“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农林基地建设为例”,“海岛与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国国土整治的难度和要求 国土辽阔,地域差异显著; 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 界平均水平; 总体基础比较薄弱,科技水平较低。 因此国土整治,要因地制宜,分层次、 有步骤地进行。
3、中国国土整治的主要内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治理 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治理
• 本区为我国重要的海淡水渔业基地。
3、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1)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①综合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和合理 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自然资源 ②走立体农业之路 ③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进行炉灶 技术革新,节约燃料。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 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
为什么水土流失危害大于黄土高原:
(3)措施:
消除贫困为核心
早期预警
生物固沙,沙障固沙。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一)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 平原为例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辽阔的冲积平原: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 海河、淮河冲积而成。
地跨五省二市:
冀、鲁、豫、皖、 苏、京、津
一,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土地和土壤资源:山地丘陵比重大,类 型多,利于发展立体农业。利用不当造成 水土流失、土壤贫瘠、酸性强。
水资源:河流多,水资源丰富,利于灌溉 发电。降水不均,易发生旱涝。
Hale Waihona Puke 主要农产品• 江南丘陵和浙闽丘陵:水稻、茶树、油菜、 杉木、马尾松。 • 两广丘陵:水稻、甘蔗、香蕉、柑橘、菠萝、 荔枝、龙眼。
①人均土地少,单位面积生物生长量和产 值较高,因此,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 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比较大。 ②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 地表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原来的面貌难。 ③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 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 成重大影响。
五)东北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1、生态问题与发展障碍:
2、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自然 原因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少 形成干旱;夏季降水强度大且集中, 易成涝灾,形成涝洼地。 春温高,地下水位高,洼地盐分向地 表积聚。 春季多大风 ,风沙大。
人为 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重黄淮海 平原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3、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①低洼地的治理 济作物; 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饲料作物 等,饲养禽畜 优点: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②盐碱地的治理 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 鱼塘——台田模式: 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
开矿。露天煤矿的建设,破坏了植被,使 矿区土壤抗蚀能力降低,河道滩地开矿使 大量泥沙直接进入河道,增加河流泥沙。
2、为什么说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水土流失的 有效方法之一?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可 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
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 ②扩大林、草地种植面积;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④露天采矿及时回填复垦。
二、重点治理区域及内容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降雨强 度大;土质疏松;地面植被少, 固沙能力弱。
人为因素:
轮荒:是不选择适宜耕种的土地来开垦 ,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不择手段地放火烧山,掠夺性扩大耕地, 使原来的林草植物被破坏殆尽,无法恢复; 种地不施肥,靠自然肥力来产粮食,种几 年以后表土流失了,肥力流光了便丢荒。
①黑土开垦后引起的土壤冲刷,黑土层 变薄; ②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恶化 ③森林生态破坏和森林资源不合理利用
2、整治措施
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 ②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 土壤培肥 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 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等。
国土整治与
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纲要求: 1、了解中国国土整治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整治的必要性和难度。 2、掌握中国几个主要区域国土整 治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和措施。
3、认识到中国国土资源开发和利
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国土开发中必须保护环境。
一、国土整治的基本情况 1、概念和目的
国土整治是对国土开发、利用、治理、保 护的总称。 其任务是通过考察、评价、规划和管理, 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充分利用、积极 治理和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协调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以达到促进国民经济 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物质与文化生 活水平的目的。
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二)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l)荒漠化的成因
平地多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 自然因素:
日数多而且集中;
气候因素:
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
人为因素:
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 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 通建设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2)荒漠化的防治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 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 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合理排灌
(二)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 陵区为例
(二)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 陵区为例
1、背景:
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成因:东南濒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
深受 季风 影响,水热组合好
开发现状: 人地矛盾 明显,耕地锐减, 非耕地资源潜力较大。
2、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丰富,大 部分地区配合较好; 但因季风活动不稳定性,多气象灾害; 春季低温阴雨,盛夏有的地区干热少雨。 生物资源:品种丰富多样;利用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