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复习答案考研资料

合集下载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微扰论(圣才出品)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微扰论(圣才出品)
8 / 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其中 与 a分别表示两个谐振子的坐标,最后一项是刻画两个谐振子相互作用的耦合 项 表示耦合的强度,设 比较小,把 H 中的
看成微扰,而 取为
它表示两个彼此独立的谐振子,它的本征函数及本征能量可分别表为

则能量表示式可改为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二、散射态微扰论 1.散射态的描述 (1)散射(微分)截面、散射总截面和散射振幅的定义
图 10.1 设一束粒子以稳定的入射流密度 (单位时间穿过单位截面的粒子数)入射.由于靶 粒子的作用,设在单位时间内有 个粒子沿 方‘向的立体角 中出射.显然,

3 / 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必然有 个实根,记为
.这一系列值即一级修正能量,它相应的
2 / 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准确到一级微扰修正的能量为
.
(根 代人方程(36),即可求得相应的解,记为

是得出新的零级波函数
如 个根 无重根,则原来的 重简并能级 将完全解除简并,分裂为 条.但如 有部分重根.则能级简尚未完全解除.凡未完全解除简并的能量本征值,相 应的零级波函数仍是不确定的.
由式(6)可以看出,对于 情况,能级是简并的,简并度为(N+1).(为什么?) 以 N=1 为例,能级为二重简并,能量本征值为
相应的本征函数为 记

(或者它们的线性叠加).为表示方便,
并选 与 为基矢,利用谐振子的坐标的矩阵元公式,可以求得微扰 W= 元如下:
的矩阵
可得出能量的一级修正为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复习答案考研资料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复习答案考研资料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网>免费在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目录隐藏第1章波函数与Schrödinger方程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一维势场中的粒子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力学量用算符表达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中心力场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电磁场中粒子的运动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与表象变换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自旋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力学量本征值问题的代数解法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微扰论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量子跃迁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其他近似方法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隐藏本书是曾谨言主编的《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曾谨言主编的《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编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量子跃迁】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量子跃迁】

第11章量子跃迁11.1 荷电q的离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小振动(简谐振动),受到光照射而发生跃迁,设照射光的能量密度为ρ(w),波长较长.求:(a)跃迁选择定则;(b)设离子原来处于基态,求每秒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概率.解:(a)具有电荷为q的离子,在波长较长的光的照射下,从n→n'的跃迁速率为而根据谐振子波函数的递推关系(见习题2.7)可知跃迁选择定则为(b)设初态为谐振子基态(n=0),利用可求出而每秒钟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概率为11.2 氢原子处于基态,受到脉冲电场的作用.试用微扰论计算它跃迁到各激发态的概率以及仍然处于基态的概率(取E0沿z轴方向来计算).【解答与分析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10.2题,l0.3题】10.2 氢原子处于基态,受到脉冲电场作用,为常数.试用微扰论计算电子跃迁到各激发态的概率以及仍停留在基态的概率.解:自由氢原子的Hamilton量记为H0,能级记为E n,能量本征态记为代表nlm 三个量子数),满足本征方程如以电场方向作为Z轴,微扰作用势可以表示成在电场作用过程中,波函数满足Schr6dinger方程初始条件为令初始条件(5)亦即以式(6)代入式(4),但微扰项(这是微扰论的实质性要点!)即得以左乘上式两端,并对全空间积分,即得再对t积分,由即得因此t>0时(即脉冲电场作用后)电子已经跃迁到态的概率为根据选择定则终态量子数必须是即电子只跃迁到各np态(z=1),而且磁量子数m=0.跃迁到各激发态的概率总和为其中a o为Bohr半径.代入式(9)即得电场作用后电子仍留在基态的概率为10.3 氢原子处于基态,受到脉冲电场作用,为常数.求作用后(t >0)发现氢原子仍处于基态的概率(精确解).解:基态是球对称的,所求概率显然和电场方向无关,也和自旋无关.以方向作z 轴,电场对原子的作用能可以表示成以H0表示自由氢原子的Hamilton量,则电场作用过程中总Hamilton量为电子的波函数满足Schr6dinger方程初始条件为为了便于用初等方法求解式(3),我们采取的下列表示形式:的图形如下图所示.注意图11-1式(5)显然也给出同样的结果.利用式(5).,可以将式(1)等价地表示成下面将在相互作用表象中求解方程(3),即令代入式(3),并用算符左乘之,得到其中一般来说,H'和H0不对易,但因H'仅在因此一H',代入式(8)即得再利用式(1'),即得初始条件(4)等价于方程(11)满足初始条件的解显然是代入式(7),即得这是方程(3)的精确解.t>0时(电场作用以后)发现电子仍处于基态的概率为计算中利用了公式利用基态波函数的具体形式容易算出a o为Bohr半径.将上式代入式(15),即得所求概率为这正是上题用微扰论求得的结果,为跃迁到各激发态的概率总和.11.3 考虑一个二能级体系,Hamilton量H0表示为(能量表象)设t=0时刻体系处于基态,后受到微扰H'作用(α,β,γ为实数)求t时刻体系跃迁到激发态的概率.【解答与分析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10.4题】10.4 有一个二能级体系,Hamilton量记为H0,能级和能量本征态记为E1,。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微扰论】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微扰论】

第10章微扰论10.1 设非简谐振子的Hamilton量表示为为实数)用微扰论求其能量本征值(准到二级近似)和本征函数(准到一级近似).解:能量的本征值和归一化本征态(无简并)为利用Hermite多项式的递推关系得对于非简并态的微扰论,能量的一级修正为0,因为能量的二级修正值为由式(6)可知,只当m取(n-3),(n-1),(n+1),(n+3)四个值时才有贡献,即由此可得在准确到二级近似下体系能量值为在准确到一级近似下,能量本征函数为10.2 考虑耦合谐振子(λ为实常数,刻画耦合强度).(a)求出的本征值及能级简并度;(b)以第一激发态为例,用简并微扰论计算对能级的影响(一级近似);(c)严格求解H的本征值,并与微扰论计算结果比较,进行讨论,提示作坐标变换,令称为简正坐标,则H可化为两个独立的谐振子。

【详细分析和解答见《量子力学》卷Ⅰ,518~521页】答:Hamilton量为其中与a分别表示两个谐振子的坐标,最后一项是刻画两个谐振子相互作用的耦合项表示耦合的强度,设比较小,把H中的看成微扰,而取为它表示两个彼此独立的谐振子,它的本征函数及本征能量可分别表为令则能量表示式可改为由式(6)可以看出,对于情况,能级是简并的,简并度为(N+1).(为什么?)以N=1为例,能级为二重简并,能量本征值为相应的本征函数为与(或者它们的线性叠加).为表示方便,记并选与为基矢,利用谐振子的坐标的矩阵元公式,可以求得微扰W=的矩阵元如下:可得出能量的一级修正为因此,原来二重简并的能级变成两条,能量分别为能级简并被解除,类似还可以求其他能级的分裂,如下图所示.本题还可以严格求解,作坐标变换,令其逆变换为容易证明因此,Schrodinger方程化为令即于是方程(13)变为是两个彼此独立的谐振子,其解可取为相应的能量为当时,由式(14),得此时例如,N=1的情况,(n1,n2)=(1,O)与(0,1),相应的能量分别为能级分裂这与微扰论计算结果式(8)一致.10.3 一维无限深势阱(0<x<a)中的粒子,受到微扰作用求基态能量的一级修正。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

第4章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4.1 判断下列提法的正误:(正确○,错误×)(a)在非定态下,力学量的平均值随时间变化;(×)(b)设体系处于定态,则不含时力学量的测值的概率分布不随时间变化;(○)(c)设Hamilton量为守恒量,则体系处于定态;(×)(d)中心力场中的粒子,处于定态,则角动量取确定值;(×)(e)自由粒子处于定态,则动量取确定值;(×)(f)一维粒子的能量本征态无简并;(×)(g)中心力场中的粒子能级的简并度至少为(2ι/+1),ι=0,1,2,….(○)4.2 设体系有两个粒子,每个粒子可处于三个单粒子态φ1、φ2、φ3中的任何一个态.试求体系可能态的数目,分三种情况讨论:(a)两个全同Bose子;(b)两个全同Fermi子;(c)两个不同粒子.【解答与分析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7.1题.】7.1 考虑由两个全同粒子组成的体系.设可能的单粒子态为φ1、φ2、φ3,试求体系的可能态数目.分三种情况讨论:(a)粒子为Bose子(Bose统计);(b)粒子为Fermi 子(Fermi统计);(c)粒子为经典粒子(Boltzmann统计).解:以符号△、○、口分别表示φ1、φ2、φ3态.Bose子体系的量子态对于两个粒子的交换必须是对称的,Fermi子体系则必须是反对称的,经典粒子被认为是可区分的,体系状态没有对称性的限制.当两个粒子处于相同的单粒子态时,体系的状态必然是交换对称的,这种状态只能出现于Bose子体系和经典粒子体系,体系波函数的构造方式为当两个粒子处于不同的单粒子态(φi和φj,i≠j)时,如果是经典粒子,有两种体系态,即由单粒子态φi和φj可以构成对称和反对称的体系态各一种,即对称态适用于Bose子体系,反对称态适用于Fermi子体系.对于两粒子体系来说,Bose子体系的可能态总数与Fermi子体系的可能态总数之和,显然正好等于经典粒子(可区分粒子)体系的可能态总数.如可能的单粒子态为k个,则三种两粒子体系的可能态数目如下:经典粒子N=k2本题k=3,Fermi子、Bose子、经典粒子体系的可能态数目分别为3、6、9.体系态的构造方式如下:Bose子体系态(共6种,均为交换对称态)有Fermi子体系态(反对称态)只有3种:当全同粒子体系的粒子数超过两个时,一般来说,对于粒子间的交换完全对称的状态(适用于Bose子)数目与完全反对称的状态(适用于Fermi子)数目之和,总是小于没有对称性限制的体系状态(适用于经典粒子)总数.亦即,后者除了完全对称态和完全反对称态,还有一些没有对称性或只有混杂对称性的状态.例如,由三个全同粒子组成的体系,如可能的单粒子态有3种,则在Boltzmann统计、Bose统计、Fermi统计下,体系的可能态数目分别为27、10和1.4.3 设体系由3个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可能处于3个单粒子态(φ1,φ2和φ3)中任何一个态,分析体系的可能态的数目,分三种情况:(a)不计及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b)要求波函数对于交换是反对称;(c)要求波函数对于交换是对称.试问:对称态和反对称态的总数为多少?与(a)的结果是否相同?对此做出说明.解:(a)不计及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其可能态的数目为33=27;(b)要求波函数对于交换是反对称的,其可能态的数目为1;(c)要求波函数对于交换是对称的,其可能态的数目为1+6+3=10(参见《量子力学教程》4.5.4节,94页的例题).对称态和反对称态的总数=10+1=11,而不计及交换对称性的量子态的数目(即(a)的结果)为27,两者并不相同.原因在于全同粒子的交换对称性对量子态的限制所造成.4.4 设力学量A不显含t,H为体系的Hamilton量,证明证明:对于不显含t的力学量A,有上式两边再对t求导,则有即4.5 设力学量A不显含t,证明在束缚定态下证明:定态是能量本征态,满足对于束缚态,是可以归一化的,即取有限值.而对于不显含t的力学量A,因此4.6 表示沿z方向平移距离口的算符.证明下列形式波函数(Bloch波函数):是D x(a)的本征态,相应本征值为证明:利用可得而对于形式为的波函数所以,即是D x(a)的本征态,相应本征值为e-ika.4.7 设体系的束缚能级和归一化能量本征态分别为En和,n为标记包含Hamilton 量H在内的力学量完全集的本征态的一组好量子数.设H含有一个参数A,证明此即Feynman-Hellmann定理.【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5.1题.】5.1 设量子体系的束缚态能级和归一化能量本征态分别为E n和(n为量子数或编号数),设λ为Hamilton算符H含有的任何一个参数.证明(1)这称为Feynman-Hellmann定理.以后简称F-H定理.证明:满足能量本征方程(2)其共轭方程为(2')视λ为参变量,式(2)对λ求导,得到(3)以左乘式(3),利用式(2')和归一化条件,即得式(1).4.8 设包含Hamilton量H在内的一组守恒量完全集的共同本征态和本征值分别为丨n>和E n,n为一组完备好量子数.证明,力学量(算符)F随时间的变化,在此能量表象中表示为【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2.1题.】2.1 给定总能量算符H(,,p),以表示其本征值和本征函数.态矢量简记为按照Heisenber9运动方程,力学量算符A(r,p)的时间变化率为(1)定义能量表象中矩阵元(2)证明(3)其中。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一维势场中的粒子(圣才出品)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一维势场中的粒子(圣才出品)
Nne 2 Hn (
x)
xn
=
1
[
n2n−1 +
n
+ 2
1n+1
]
d dx
n
= [
n2n−1 −
n
+ 2
1n
+1
]
其中 =

2.2 课后习题详解
2.1 设粒子限制在矩形匣子中运动,即
求粒子的能量本征值和本征波函数,如 a=b=c,讨论能级的简并度。 解:在匣子内
,n
=
1,2,3,…
该本征能量表达式说明说明:并非任何 E 值所相应的波函数都满足本问题所要求的边
条件,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即构成的能谱是离散的(disorete).
(2)无限深方势阱本证波函数
归一化波函数表示为
2.有限深对称方势阱 设
a 为阱宽,V0 为势阱高度.以下讨论束缚态(0<E<V0)情况. 束缚态能量本征函数(不简并)必具有确定宇称,因此只能取 sinkx 或 coskx 形式. (1)偶宇称态.
E
=
En
=
(n +
1)h, n 2
=
0,1, 2,…
此即谐振子的能量本征值.可以看出,谐振子的能级是均匀分布的,相邻的两条能级
的间距为 .
8 / 4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一维谐振子本征波函数
一维谐振子波函数常用的关系式如下
n
=
− 1 2 x2

2.势阱中的束缚态 要求束缚能量本征态(不简并)具有确定字称.以下分别讨论. (1)偶宇称态 归一化的束缚能量本征态波函数可表示为(取 C 为实数)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波函数与Schr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波函数与Schr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 章 波函数与 Schrödinger 方程
一、选择题
1.光子和电子的波长都为 5.0 埃,光子的动量与电子的动量之比是多少?( )[中
南大学 2009 研]
A.1
B.3×1010
C.3.3×10-11
D.8.7×10-21
涉图像位置.C 项,电子能量增加并不会改变屏的特征光谱,不会变蓝.D 项,题中提到狭
2/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缝间距尺寸在德布罗意波长数量级,在电子能量变化不是很大时,电子波长应该仍与狭缝间 距相当,干涉图样不会消失.
4.题 2 中,如果两缝之间距离加倍,则干涉图样中相邻最大值之间距离( ).[中 南大学 2009 研]
A.干涉图样向装探测器的狭缝移动 B.干涉图样中相邻最大值之间距离改变 C.干涉图样பைடு நூலகம்失 D.干涉图样变弱
4/7
圣才电子书

【答案】C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由题意,通过该狭缝的电子位置将会由于测不准原理导致光子动量 P h 不
确定,以至于电子波长和频率会受到极大干扰,从狭缝射出的光波将不再是相干光,而干涉
2.试表述量子态的叠加原理并说明叠加系数是否依赖于时空变量及其理由.[南京大学 2009 研]
图 1-1
1/7
圣才电子书

A.向上移动距离 d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向下移动距离 d
C.向上移动距离 d/2
D.向下移动距离 d/2
【答案】B
【解析】分析未移动前位于屏幕正中间的点,令偏上的光线为 a,偏下的光线为 b,未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与表象变换】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与表象变换】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在能量本征态 下逐项计算平均值,并利用公式
即得
式(3)加式(4),再减式(5)和(6),即得式(1).
注意:如
和 并无简单关系.如 F 为厄米算符,即
,则

这时
,式(1)就变成《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题 2.4 式(1).
类似有
AC+CA=0
(b)由于
,可知其本征值为±1,又按假定,A 本征态无简并,所以,在 A 表象
中 A 的对角矩阵表示为
设 B 的矩阵为
由 AB+BA=0,得

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所以
,即
又由
,有
所以 bc=1,因而 B 的矩阵表示为
8/8
在 sz 表象中可以表示为
证明:按假设, 不妨取
.基矢的正交完备性表现为
可以验证,假想的自旋算符的 2 维矩阵表示分别为
与《量子力学教程》8.1 节,(21)式(Pauli 矩阵)比较. 【参见《量子力学教程》8.1 节,(21)式.】
7.9 设 F 为体系的一个可观测量(厄米算符),H 为体系的 Hamilton 量,证明在能量 表象中的下列求和规则: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7 章 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与表象变换
7.1 设矩阵 A、B、C 满足
(a)证明

(b)在 A 表象中(设无简并),求出 B 和 C 的矩阵表示.
解:(a)对
分别右乘 B 和左乘 B,利用
,得
(1)+(2)得
AB+BA=0
式(2)取共轭,得到 和式(2)相加,即得式(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网>免费在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目录
隐藏
第1章波函数与Schrödinger方程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力学量用算符表达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中心力场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电磁场中粒子的运动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与表象变换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自旋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力学量本征值问题的代数解法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微扰论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1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量子跃迁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1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其他近似方法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隐藏
本书是曾谨言主编的《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曾谨言主编的《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
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编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

本书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均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

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试读(部分内容)
隐藏
第1章波函数与Schrödinger方程
1.1复习笔记
一、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1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de Broglie(1923)提出了实物粒子(静质量m≠0的粒子,如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的假设,即与动量为p和能量为E的粒子相应的波的波长λ和频率ν为
并称之为物质波(matter wave).
2波粒二象性的分析
(1)包括波动力学创始人Schrödinger,de Broglie等在内的一些人,他们曾经把电子波理解为电子的某种实际结构,即看成三维空间中连续分布的某种物质波包.物质波包的观点显然夸大了波动性一面,而实质上抹杀了粒子性一面,是带有片面性的.
(2)与物质波包相反的另一种看法是:波动性是由于有大量电子分布于空间而形成的疏密波.它夸大了粒子性一面,而实质上抹杀了粒子的波动性一面,也带有片面性.
然而,电子究竟是什么东西?是粒子?还是波?电子既是粒子,也是波,它是粒子和波动两重性矛盾的统一.但这个波不再是经典概念下的波,粒子也不再是经典概念中的粒子.
3概率波,多粒子体系的波函数
把粒子性与波动性统一起来.更确切地说,把微观粒子的“原子性”与
波的“相干叠加性”统一起来的是M.Born(1926)提出的概率波.
表征在r点处的体积元中找到粒子的概率.这就是Born提出的波函数的概率诠释.它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根据波函数的统计诠释,很自然要求该粒子(不产生,不湮没)在空间各点的概率之总和为1,即要求波函数ψ(r)满足下列条件
这称为波函数的归一化(normalization)条件.
归一化条件就可以简单表示为
(ψ,ψ)=1
4动量分布概率
动量分布概率密度即.
5不确定性原理与不确定度关系
不管粒子处于什么量子态下,它的位置(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具有完全确定的值,这就是Heisenberg的不确定性原理,上式是它的数学表示式,它是波粒二象性的反映.
6力学量的平均值与算符的引进

称为动量算符.
l是一个矢量算符.它的三个分量可以表示为
一般说来,粒子的力学量A的平均值可如下求出
是与力学量A相应的算符.如波函数未归一化,则
与经典Hamilton量H=T+V相应的算符表示为
7统计诠释对波函数提出的要求
统计诠释赋予了波函数确切的物理含义.根据统计诠释,究竟应对波函数ψ(r)提出哪些要求?
(1)根据统计诠释,要求|ψ(r)|2取有限值似乎是必要的,即要求ψ(r)取有限值.
(2)按照统计诠释,一个真实的波函数需要满足归一化条件(平方可积)
但概率描述中实质的问题是相对概率.因此,在量子力学中并不排除使用某些不能归一化的理想的波函数.
(3)按照统计诠释,要求|ψ(r)|2单值.是否由此可得出要求ψ(r)单值?否.
(4)波函数ψ(r)及其各阶微商的连续性.
二、Schrödinger方程
1Schrödinger方程的引进
在势场V(r)中的粒子的波函数满足的微分方程,称为Schrödinger 波动方程,它揭示了微观世界中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
2Schrödinger方程的讨论
(1)定域的概率守恒
对于一个粒子来说,在全空间中找到它的概率之总和应不随时间改变.即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