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及贵州六盘水地区二叠系含煤地层特征及对比

合集下载

贵州早二叠世梁山组地层对比及含煤特征

贵州早二叠世梁山组地层对比及含煤特征

贵州早二叠世梁山组地层对比及含煤特征摘要: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是带动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

但目前贵州煤炭资源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其中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资源情况有待进一步探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对贵州早二叠世梁山组底层对比及含煤特征进行浅析,旨在寻求进一步探明贵州煤炭资源、实现资源节约的途径。

贵州早二叠世梁山组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地层的划分及对比困难,含煤性差异明显,作者收集了大量资料,通过岩性、岩相、古生物特征及其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将梁山组地层划分为2个大区4个小区,并进行了对比,同时分大区对梁山组地层的含煤特征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梁山组地层对比含煤特征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含煤地层主要为晚二叠世龙潭组,但为了全面了解贵州省煤炭资源情况,很有必要对其他地层的含煤性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早二叠世梁山组地层岩性、岩相的划分,对其地层进行对比,以及对早二叠世梁山组含煤性的叙述,使阅者对贵州早二叠世含煤性有一个全面的、概略性的了解。

1、地层特征及对比1.1地层特征贵州早二叠世梁山组地层岩性变化较大,根据岩性、岩相、古生物特征及其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划分为2个大区4个小区(梁山组含煤地层分区、分布图)。

梁山组含煤地层分区、分布图1.1.1黔中—黔北相区(I)为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含煤沉积,假整合于石炭系—寒武系各时代地层之上,分为2个小区。

桐梓小区(I1):由灰、深灰色泥岩、碳质泥岩及铁铝岩组成,偶夹煤线,产植物化石碎片及根部化石。

厚度薄,通常10米以下,部分地段缺失。

贵阳小区(I2):由灰白色、灰黄色及灰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泥岩、碳质泥岩及煤层(线)组成。

六盘水、威宁一带石英砂岩最为发育,向北部、南东部泥岩增多,厚0-257m,六盘水附近最厚,向北、向东逐渐变薄。

1.1.2黔西南相区(Ⅱ)由灰岩、泥质灰岩和砂泥岩组成,上部偶夹煤线。

分为2个小区。

盘县—郎岱小区(Ⅱ1):该区梁山组相变为洒志组,由石英砂岩、泥岩和灰岩组成,上部三岔路段相当于梁山组,一般以砂泥岩为主,段厚5—190m。

六盘水煤系地层岩石力学特征

六盘水煤系地层岩石力学特征

六盘水煤系地层岩石力学特征*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 魏玉兰,张鹏,张双云,彭影影,安明石摘要:六盘水地区作为煤层气勘探示范区,区域内煤系地层中的天然气资源成为贵州省天然气资源勘探重点。

煤系气资源富集机理复杂,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在煤系地层中立体成藏,提升了煤系气资源勘探的复杂性和开采难度。

煤系地层的岩石力学特征是影响煤系气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储集岩层本身的力学性质和围岩的力学性质均对储层的储集物性造成较大影响,且储层的力学性质还对后期压裂开采工作的开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和收集数据,对六盘水煤系地层岩石的力学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以期对六盘水地区煤系气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岩石力学;煤系地层;六盘水中图分类号:P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1-0008-0002煤系地层除了有煤以外,常富存有天然气,俗称煤系天然气。

六盘水地区石炭一二叠纪时期古气候潮湿,植被发育,具有煤系气生成的良好条件。

但六盘水地区地形特殊,区域构造、地层分布及岩性情况复杂且多样,煤系气资源分布不均匀。

而煤系地层的力学性质直接影响了地层中孔隙、裂缝的发育及后期压裂改造的难易程度,是影响煤层气富集机理及开采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结合六盘水地区的地质条件,对六盘水地区煤系地层岩石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一、煤系地层的地质条件煤系地层形成于一定地质时期,层系内煤层常见,煤系地层垂向上地层厚度、结构多变,使煤系地层内以气、水为主的流体的分布关系也变得复杂,其内一般发育有多套流体压力系统。

不同的流体压力系统在煤系地层中的间距较小,有的紧邻,有的稍宽,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维持能量的相对平衡,通常会受到各种地面工作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各地层之间相互干扰。

煤岩层、泥页岩层和砂岩层会垂向共生组合,因此,煤系地层内部储层的岩石特性往往会存在较大的变化,不同的岩石特性导致岩石的力学上的性质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在明确岩石力学特征的基础上,借助人工压裂等技术对各类储层进行有效改造,从而将煤系地层中的气体采出并加以利用。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煤田沉积相的特征及分析探讨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煤田沉积相的特征及分析探讨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煤田沉积相的特征及分析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含有两套含煤岩系,分别为石炭一二叠纪和侏罗纪,煤层发育,有着较大的厚度。

本文主要就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相类型及特征和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如何科学利用进行了探讨。

标签: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相煤田储层特征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勘探程度也相应不断提高,鄂尔多斯盆地是在演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中生代大型内陆拗陷。

其演化过程可分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4个阶段,旱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为重要的聚煤期。

聚煤区围绕盆地沉降中心呈环带状展布,煤层层数、厚度及横向变化规律在盆地不同部位表现出不同特点。

构造转折期与有利于植物大量繁殖的古气候的有机匹配是控制煤层形成的主要因素。

所以,鄂尔多斯盆地也慢慢成为科学研究重点地区,对于构造活动比较微弱的鄂尔多斯盆地来说,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沉积演化特征的研究,有利于搞清储存空间的展布规律和聚煤区丰富的地段。

鄂尔多斯盆地经过了这么些个阶段的作用,如今盆地呈一个矩形形状,南北向分布,盆内大多都是水平分布着地层,倾角在3度左右,构造并不复杂,次级构造不发育。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盆内的盆地构造与盆缘的盆地构造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且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以来的沉积面貌以及聚煤格局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构造格局的影响,也需要充分的考虑不同时期的活动特点。

1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1)构造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主要是由吕梁期形成的统一固化结晶基底-太古代和古元古代变质岩与中、新元古代以后形成的盖层沉积构成,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

因此它属于一克拉通边缘拗陷盆地。

(2)沉积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是一套典型的内陆淡水湖泊三角洲沉积。

陆相断陷盆地的拉张裂陷作用具有阶段性、旋回性的特点,是一个不连续的幕式沉降过程,其特有的这种沉降作用控制了盆地充填物的旋回性。

(3)岩石特征。

砂岩储层中杂基的主要成分是水云母和高岭石,平均含量可达10%左右;胶结物的主要成分是硅质(石英)和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以及绿泥石、浊沸石等自生粘土矿物,含量约为6%。

六盘水煤田上二叠统煤系气成藏特征及共探共采方向

六盘水煤田上二叠统煤系气成藏特征及共探共采方向

六盘水煤田上二叠统煤系气成藏特征及共探共采方向易同生;高为【摘要】六盘水煤田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中煤层、页岩、砂岩叠置频繁,统筹勘探不同储层中的天然气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开发效益.通过对煤系气储层岩相、厚度、源岩地化、储层物性及空间赋存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六盘水煤田煤层气、煤系页岩气和煤系致密气成藏潜力,讨论了煤系气的空间叠置关系和勘探前景.结果显示:区内晚二叠世煤层煤种齐全,厚度较大,变质程度普遍偏高,含气显示优越;页岩和砂岩累计厚度大,有机地球化学和储集物性参数良好;不同岩性的区域和层位分布差异较大,组合类型多样,空间配置关系有利于发育垂向多套天然气藏.煤系页岩气最有利勘探层位为龙潭组下段,煤层气和煤系致密气最有利层位为汪家寨组和龙潭组上段;以此为基础,总结提炼出“源储一体型”独立煤系页岩气藏、“源储紧邻型”煤系“三气”组合气藏、“下生上储型”煤系“两气”组合气藏共3种气藏类型.初步认为晴隆向斜深部为煤系页岩气优先勘探区,青山向斜深部适合煤层气和煤系页岩气共探共采,盘关向斜和格目底向斜深部适合煤层气和煤系致密砂岩气共探共采.【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8(043)006【总页数】12页(P1553-1564)【关键词】煤层气;煤系页岩气;煤系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气藏类型;共探共采【作者】易同生;高为【作者单位】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8;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550008;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8;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5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煤系气是由整个煤系中的烃源岩母质在生物化学及物理化学煤化作用过程中演化生成的全部天然气,主要包括赋存在煤层中的煤层气、暗色泥页岩中的页岩气及致密砂岩中的致密气[1]。

我国以往针对含煤地层的天然气勘探评价主要关注煤层,对煤层以外的煤系页岩气和煤系致密砂岩气关注较少,既没能充分利用好资源,又致使开发成本较高,勘探效益欠佳[2]。

贵州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演化特征

贵州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演化特征

贵州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演化特征摘要:依照煤和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划分理论,贵州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总体上为海陆交互相沉积,自西向东逐渐从陆相、海陆交互相演变为海相沉积。

关键词:沉积环境;含煤地层;聚煤特征贵州是我国的煤炭资源大省之一,素有“江南煤海”之称,其中,晚二叠世含煤地层分布面积7.5万km2,由下至上划分为龙潭组和长兴组,富煤区主要分布于桐梓—遵义—贵阳—贞丰一线以西地区。

龙潭组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与上覆长兴组连续沉积,长兴组与上覆三叠系之间呈整合接触关系。

20世纪90年代,对贵州省晚二叠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一、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依照煤和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划分理论,贵州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总体上为海陆交互相沉积, 自西向东逐渐从陆相、海陆交互相演变为海相沉积。

其中, 西缘的威宁地区以陆相沉积为主, 中、西部的兴义、盘县、六盘水、纳雍、毕节地区为海陆交互相沉积, 其余地区多为海相沉积。

1.龙潭早期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依据沉积相分析:龙潭早期剥蚀区位于黔北和黔东地区, 即威宁—毕节—熄峰—凯里一线以北地区沉积区位于黔西和黔南地区, 物源区为西部的康滇古陆(图1)。

六盘水—纳雍一带发育三角洲沉积, 煤层普遍发育, 常分岔合并, 稳定性较差, 硫分一般较高盘县一带和毕节一带为泻湖—潮坪环境,煤层较为发育, 煤层厚度较为稳定, 靠陆一侧煤层硫分相对较低, 靠海一方煤层硫分普遍较高。

六枝—织金一带属三角洲一潮坪环境, 煤层较为稳定, 以高硫煤为特征在中南部的紫云—贵阳—都匀—荔波一带发育开阔台地, 沉积厚度较大, 不含煤层。

图1 贵州省龙潭早期岩相古地理图2.龙潭晚期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在龙潭晚期, 黔西和黔南地区基本维持了龙潭早期的沉积环境与聚煤格局, 威宁以西地区仍为陆源区。

然而, 黔北地区沉积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绝大部分地段接受沉积(图2)。

在贵阳—遵义以西地区, 在原残积平原上发育了一套完整的泻湖—潮坪相含煤沉积, 主要分布在黔西北的金沙、遵义、仁怀、桐梓、习水等地, 地层厚度较小, 厚度较为稳定;煤层厚度较稳定,硫分相对较低。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

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

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

面积约37万K㎡。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

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

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

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

按地层的分布形态划分为:(盆地一级构造单元)1 、(北部)伊盟隆起2 、(南部)渭北隆起3 、(西部)西缘断褶带、天环坳陷(天环向斜)4 、(东部)晋西挠褶带5 、(中部)陕北斜坡(西倾单斜构造)陕北斜坡是目前我们研究时间最长、认识比较清楚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由于它的存在,盆地内同一个时期的地层(同一套储层),在西部埋藏深度大,东部埋藏浅。

例如:马岭油田主力含油层延10在庆阳埋深1400m左右,在延安出露地表,西峰油田的长8油层在陇东埋深2200多米,在陕北延河入黄河口处则高悬在山崖上。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征

长9:厚度在110 ~ 150米之间。下段为一套厚层状中细粒长石 砂岩夹灰绿色—深灰色泥岩,上段为深灰色泥岩、碳质泥岩夹 油页岩夹薄层粉细砂岩,或者二者不等厚互层,东南部的沉积 凹陷中主要发育有厚层黑色碳质泥岩夹油页岩,代表剖面有李 家畔页岩、黄龙页岩等。主要为滨浅湖沉积,但长9末期在志丹 -甘泉-黄陵地区发育半深湖相沉积,以“李家畔页岩”及k0 标志层发育为特征(K0位于长9顶部,主要为暗色泥岩、页岩夹 灰色粉-细砂岩,具有高阻、高伽马、自然电位偏正,以及在盆 地东北部因含凝灰岩而具有低阻、高伽马、自然电位偏正的特 点)。
洛河组:属白垩系下统,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命名地点 在陕西省志丹县北洛河。地层厚度250~400米,从西南往东北 变厚,在黄陵沮水以南与宜君组为连续沉积;在沮水以北,宜 君组缺失,假整合于侏罗系之上。岩性以河流相的紫红、桔红、 灰紫色巨型斜层理的粗一中粒长石砂岩为主。洛河组含介形类、 狼鳍鱼、达尔文虫等化石。
长1 :主要为准平原化环境,统一的湖盆解体,形成铜川、子 长、姬塬等小型湖泊,局部发育油页岩,(子长寺湾地区)见 完整的鲍玛序列及底模构造。岩性为浅灰色细砂岩与灰黑色、 深灰色泥岩互层,夹炭质泥岩及砂质泥岩,在后期地壳抬升遭 受剥蚀,多数地区缺失,残存厚度不一,与长2分层以K9标志层 为界(K9为黑色碳质泥岩,位于长1底0-5m处,页岩、碳质泥岩、 煤线夹凝灰岩,该段泥岩的电阻整体较高,只是在底部因凝灰 质含量较高而引起电阻值变低,表现为高声速,高伽马、自然 电位偏正等特点)。
泾川组:属白垩系下统,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命名地点 在甘肃省泾川县。地层厚100-400米,岩性主要为暗紫、浅棕红、 浅灰、浅灰绿色等杂色砂质泥岩、泥页岩、灰质泥岩与泥质粉 砂岩互层,夹浅灰、浅紫红色灰岩和浅灰色、浅黄色砂岩,与 下伏罗汉洞组呈整合接触。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二叠系层序界面类型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二叠系层序界面类型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蚀不整合界面 、 升隆侵蚀不整合界面 、 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 面 、 暴露不整合界面 4 种类 型。层序 界面不仅 是层 序划 分 的关键 , 同时也具有重要 的油气地 质意义。层序界面是盆地盆地构造演化 的物质 响应 , 同时也是形 成优质储 集空
间和 油气运 聚通道的重要地质条件 。 关 键 词: 层序 界面; 油气地质意义 ; 武系 一二叠系 ; 寒 鄂尔 多斯 盆地 文献标识码 : A
系 一 系 的天然 气勘 探起 到一 定 的帮助 。 二叠
以划分 为 6 个一级构造单元 : 伊盟 隆起 、 渭北 隆起 、 西缘冲断带 、 晋西挠褶带 、 天环坳陷和陕北斜坡 ( 图 1 。从盆地构造演化来说 , ) 鄂尔多斯盆地为一典 型
的叠 合 盆 地 。盆 地 的形 成 演 化 经 历 了 早 古 生 代 华 北 陆表海 、 晚古 生 代 华 北 滨 浅 海 、 生 代 内 陆湖 盆 中 和新 生代 周 缘 断 陷 等 多旋 回演 化 阶段 。盆 内地 沉 积盖 层 时 代 齐 全 , 缺 失 志 留 系一 泥 盆 系 外 , 寒 除 从 武 系至新 近 系 均有 沉 积 。其 中 , 下古 生界 寒 武 系一 上古 生 界二叠 系 是 天然 气 成 藏 的重 要 阶段 , 历 了 经 早古 生代 浅海 台地 阶段 和 晚古 生 代 滨 海平 原 阶段 ,
1 层序界面 的物质表现
通 过对 研 究 区古 生 代 不 同 时 期 的基 干 剖 面 观
测、 重点 钻 井 岩 心 观 察 、 井 资 料 和 地 震 剖 面 资 料 测 的详 细研 究 , 揭示 区 内层 序 界 面 主 要有 7种表 现 形 式( 1 。 表 )
1 I 不 整合 面 ( 风化 壳 ) . 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调研
2 研究区含煤地层岩石学特征及标志层
2.1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含煤 地层
山西组: (1)太原组沉积之后,区域地 质构造和沉积环境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海水从鄂尔多斯地区退 出,盆地由陆表海盆地转变为近 海湖盆,沉积环境由海相转变为 陆相。 (2)山西组地层连续沉积于太 原组之上,由灰色、灰白色砂岩、 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及 煤层等组成,一般有 2~3 个岩 性粒度旋回,是鄂尔多斯盆地内 重要的含煤地层。在其下部含两 层主要可采煤层,称为 3 号煤和 5 号煤。
文献调研
2 研究区含煤地层岩石学特征及标志层
2.1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含煤地层
太原组和山西组砂岩的一些对比: 砂岩是盆地内最主要的碎屑岩岩石类型,在盆地的各 个地区及各层位均有分布。山西组的岩石成分较杂,除少 数石英砂岩外,大量的是石英杂砂岩、长石杂砂岩,与太 原组的纯石英砂岩形成鲜明对照。山西组砂岩中富含高岭 石、白云母片,俗称“牛毛毡砂岩”,在剖面上易与太原 组区别。 山西组山 2 段在研究区的中部和西部以岩屑砂岩为主, 石英砂岩为次;东部和南部则以石英砂岩为主,岩屑砂岩 次之。砂岩粒度,山 2 段在盆地中部偏粗,中—粗粒以上 者占近 80%,并且含有 30%以上的粗砂—含砾或砾岩类; 南部和西部次之,东部偏细。太原组在中部和东部岩屑砂 岩和石英砂岩近等,西部则均为石英砂岩。粒度上,太原 组西部偏粗,东部偏细。本溪组均以石英砂岩为主,少量 岩屑砂岩,总体以中—粗粒和中—细粒砂岩为主。
文 献 调 研
2 研究区含煤地层岩石学特征及标志层
2.2 六盘水地区二叠系含煤地层
长兴组: 主要由灰、深灰色细砂岩、 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夹 泥岩、钙质泥岩及泥灰岩、灰 岩,含煤2~20层,由北西向南 东,碎屑岩粒度逐渐变细。组 厚80~200m,平均122m,西 薄东厚。 煤层结构较复杂,含煤性 在西部水城、盘县小区较好, 往东六枝小区变差。该组底部 的6号煤层,全区发育较好, 为主要可采煤层。
六盘水煤田构造略图
文 献 调 研
1研究区域地质背景
1.3贵州六盘水地区含煤地 层地质概况 晚二叠世六盘水煤田处 于黔南坳陷的师宗-贵阳断裂、 紫云-水城断裂和盘县-水城 断裂所形成的三角带内,同为 这些断裂的下降盘。师宗-贵 阳断裂、紫云-水城断裂形成 了砂坝障壁,形成了很好的泥 炭沼泽环境。
贵州省主要断裂带、相区划分及煤田位置图
文 献 调 研
2 研究区含煤地层岩石学特征及标志层
2.2 六盘水地区二叠系含煤地层
3.含煤地层厚度为220543m,煤田西北部最薄,水 城、盘县一线西部沉积厚度不 足250m。地层等厚线总体上 呈近南北向—北东向展布,显 示了含煤地层厚度由西向东变 厚的渐变规律。
文 献 调 研
2 研究区含煤地层岩石学特征及标志层
文献调研
2 研究区含煤地层岩石学特征及标志层
2.1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含煤 地层
下石盒子组: 下石盒子组由黄绿色及灰绿 色泥岩、粉砂岩和薄层细粒至中 粒砂岩组成。底部以灰绿色中粒 至粗粒砂岩与下伏的山西组分界, 俗称骆驼脖砂岩,顶部一般具有 两层杂色、具菱铁鲕粒的铝土质 泥岩,在山西、河北称“桃花泥 岩”,地层厚度为 80-110 米。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二叠 系新的划分方案,将原太原 组的下煤层组、吴家峪灰岩 和晋祠砂岩划归上石炭统本1 段。
文献调研
2 研究区含煤地层岩石学特征及标志层
2.1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含煤 地层
太原组: (1)由于中央古隆起的影响, 东西方向岩性及沉积仍存在着差 别。 (2)盆地西缘为灰白色块状石 英砂岩、粘土岩、黑色泥页岩互 层,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灰质 白云岩及煤层,但西缘太原组地 层大部分含煤性较差。
鄂尔多斯盆地及贵州六盘水地区二 叠系含煤地层特征及对比
此次交流汇报的主要任务:
1.鄂尔多斯盆地及贵州六盘水地区二叠系含煤地层 划分、特征; 2.两地含煤地层的主要差异; 3.1:500绘制地层剖面图的具体含义。
文 献 调 研
鄂尔多斯盆地及贵州六盘水地区二 叠系含煤地层划分、特征
1
2 3 4
区域地质背景
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及煤层总厚图
文 献 调 研
2 研究区含煤地层岩石学特征及标志层
2.2 六盘水地区二叠系含煤地层
东部龙潭组: 在六枝小区,岩性主要由 泥岩、砂岩、含泥灰岩及煤层 组成,中夹灰岩11~20层,由 北西向南东,灰岩层数增多, 厚度增大,含砂量降低。 组厚280~450m,平均 340m,含煤8~32层。含煤性 从西向东变差。
文 献 调 研
2 研究区含煤地层岩石学特征及标志层
2.1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含 煤地层
本溪组地层一般由两部分构 成,下部为黄褐色铁质结核 透镜体及紫色、杂色铝土质 泥岩,即所谓铁铝岩段。上 覆灰岩,称为“半沟灰岩”。
文献调研
2 研究区含煤地层岩石学特征及标志层
2.1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含 煤地层
文 献 调 研
3 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和古地理 3.1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沉积环境和古地理
早二叠世太原期 : 继晚石炭世沉积之后,随着盆地沉降,海水自东西两侧分 别向中央古隆起和向比扩大,潮坪、泻湖和滨岸沉积逐渐超覆 于中央古隆起的奥陶系古侵蚀面之上,使中央古隆起沦于水下, 东西两侧形成一个统一的海域。东部地区以陆表海沉积为主, 西缘地区转化为裂后坳陷,成为相对陆表海沉积中的坳陷带。 该期古地理格局总体表现为冲积扇、三角洲、潮坪一浅水 陆棚碳酸盐岩、障壁岛等沉积体系共存,并形成陆源碎屑与碳 酸盐岩的混合沉积。
文献调研
2 研究区含煤地层岩石学特征及标志层
2.1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含煤 地层
山西组: (3)与太原组相比,山西组砂 岩稳定性较差,厚度变化也大。 砂岩中的炭屑及白云母含量高, 构成特有的“牛毛毡砂岩”,产 比较丰富的植物化石。山西组砂 岩的成分较杂,除少数石英砂岩 外,大量的是石英杂砂岩、长石 杂砂岩,山西组的砂岩由下而上 成分越来越复杂,不稳定矿物含 量增高,这与太原组的比较纯的 石英砂岩形成鲜明对照。
文 献 调 研
3 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和古地理 3.1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沉积环境和古地理
早二叠世山西期 : 因华北地台整体抬升,海水从鄂尔多 斯盆地东西两侧迅速退出,盆地性质由陆 表海盆演变为近海湖盆,沉积环境由海相 转变为陆相,东西差异基本消失,而南北 差异沉降和相带分异增强,总体沉积面貌 为以吴旗、富县、宜川、延长地区为盆地 沉降中心,发育浅湖沉积,周缘滨湖区则 以三角洲沉积为特征。可分为盆地北部、 西部一西南部和东南部四个三角洲沉积体 系。
2.2 六盘水地区二叠系含煤地层 1.六盘水煤田含煤地层主 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 含煤层数多、厚度大,含煤性 由中部向西北、南东方向逐渐 变差。 2.岩性由碎屑岩夹碳酸盐 岩和煤层组成。煤田自西向东 发育有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以 海陆交互过渡相为主。与上覆 地层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或夜郎 组)、下伏地层上二叠统峨眉山 玄武岩组均呈假整合接触。
文 献 调 研
3 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和古地理
N
文 献 调 研
3 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和古地理 3.2 六盘水地区晚二叠世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
沉积环境: 在晚二叠世研究区是 典型的海陆过渡相地区,主 要发育三角洲平原过渡相。 由西向东顺次发育河控上三 角洲平原、河流潮汐双重控 制过渡带三角洲平原、潮控 下三角洲平原。发育分流河 道、天然堤、决口扇等沉积, 煤层发育好。东部六枝地区 发育过渡带三角洲平原和下 三角洲平原。
文 献 调 研
1研究区域地质背景
1.3贵州六盘水地区含煤地层地质概况 六盘水地区在地质构造上 位于扬子地台的西南部,属华 南二叠纪内陆表海盆地一部分。 虽然扬子地台主要部分处于较 稳定构造活动状态,但是该区 由于受南部边缘加里东褶皱带 的影响,发育有一系列北东向 断槽,这些断槽对煤的富集起 着一定的控制作用。
研究区含煤地层岩石学特征及标志层
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和古地理 总结及对比
文 献 调 研
1 研究区域地质背景
1.1 鄂尔多斯盆地晚石炭世构造演化概况
鄂尔多斯西缘地区早古生代末闭合的贺兰裂谷在来自古 特提斯大洋板块的推挤作用下发生纵张复活,形成贺兰坳拉 槽,中部为纵贯南北的中央古隆起,东部是克拉通浅陷,北 缘和西北缘分别为阴山古陆和阿拉善地块,南缘有秦岭—中 条隆起,形成晚古生代广阔的沉积场所。 晚石炭世,受区域构造背景、基底沉降和盆缘断裂控制, 鄂尔多斯地块以中央古隆起为界分为东西两个海域。西缘形 成一向西南开口的喇叭状裂陷海湾;中央古隆起以东形成陆表 海浅陷沉积,构成晚石炭世裂陷海湾与陆表海浅陷共存的古 地理格局,沉积相呈东西向分异。
文 献 调 研
1研究区域地质背景
1.2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纪构造演化概况
从早二叠世开始,东部海域海水由东—东南方向 侵入并越过中央古隆起与西部海域汇合,形成统一陆 表海沉积。西缘地区转化为裂后坳陷,成为开阔陆表 海中的相对坳陷带。早二叠世晚期,区域构造格局北 升南降,随着北隆南倾构造格局的建立,海水撤出鄂 尔多斯地区,本区演变为近海内陆坳陷。盆地南北向 差异沉降幅度加大,沉积相带呈南北向分异。晚二叠 世,海西旋回末期,秦岭海槽再度发生向北的俯冲消 减,北缘兴蒙海槽因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对接而 消亡,华北地台整体抬升,气候变得干燥。
文献调研
2 研究区含煤地层岩石学特征及标志层
2.1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含煤 地层
(3)盆地东部,底部为灰白色 石英砂岩,向上过渡为粉细砂岩 有时含菱铁矿结核及鲕粒,含至 少两层灰岩即庙沟灰岩和毛儿沟 灰岩;中上部为黑色泥岩、粉细 砂岩、石灰岩及可采煤层即 6 号 煤层,灰岩一般两层,即斜道灰 岩和东大窑灰岩。太原组是石 炭—二叠纪地层地层中石灰岩和 海相泥岩最集中的一段,除了盆 地北边外,其他地区一般发育了 较为稳定的 4 层海相灰岩,产丰 富的动植物化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