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英文Ecologica讲义lfootprint,EF
生态足迹(英文:Ecological footprint,EF)

人均生态足迹
1.00
0.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0.00
人均生态足迹(gha)
人均生态足迹• 从生态赤字的组分构成看, 中国70%的生态赤字省份 是CO2吸收用地赤字,而 生物质是承载力盈余的, 另外30%的生态赤字省份 在CO2吸收用地和生物质 承载力用地两方面都是赤 字。
碳足迹 建设用地 林地 水域
云南 甘肃 西藏 河南 山西 安徽 陕西 江西 贵州 河北 海南 四川 宁夏 广西 湖南 黑龙江 青海 湖北 新疆 山东 吉林 福建 江苏 内蒙古 重庆 辽宁 浙江 广东 天津 上海 北京
碳足迹 建设用地 林地 水域 4.00 3.50 2008 3.00 2.50 草地 耕地 2.00 1.50
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 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 给) 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 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 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 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 划和建议。
全球生态足迹的发展与现状
•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与资源的需求与 日俱增。平衡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被打破,截至 2007年,全球生态足迹就已高出承载力近50% 。
一.概念 二.应用意义
三.现状 四.解决方法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一种衡量 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的需求的分析 方法。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 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 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 (biological productive land)和水域,来 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
生态足迹概念及在国外的应用

生态足迹概念及其在国外的应用黄宁郭玥锋(奥克兰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新西兰奥克兰1004)摘要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生态足迹概念的产生、发展和计算方法;第二部分从地域规模(宏观)和具体学科分类(微观)两种情形下介绍了生态足迹在国外的应用。
该文目的在于使读者能够对生态足迹概念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并且知道其广泛的适用性,同时也为国内生态足迹概念研究人员提供相应的国外在此领域的研究和文献线索。
关键词生态足迹概念国外应用The Conception and Overseas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HUANG Ning GUO Yue-feng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University of Auckland1Auckland City, New Zealand, 1004AbstractThis paper includes two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introduces the origin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ounting method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detail. The second section articulates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overseas according to the group categorized by different geographic levels and the group categorized by various concrete disciplines. The paper aims to transmit some unambiguous information about Ecological Footprint to readers as well as leading them to understand both the concep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its general availability in practice. Moreover, the paper can provide 1黄宁(1971-),男,河南开封人,高级工程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建筑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性。
1.7 生态足迹-简版1学时

人均消耗增加 人均可用生物承载力总量在下降 全球各国的生态赤字增加
中国的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和GDP(1961-2003 年)
通过技术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日本的人均生态足迹与20 世纪70 年代早期相比 仅提高了不到20%,尽管此间人均GDP 已经翻一番
日本的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和GDP(1961-2003 年)
中国不同年代处于生态赤字区的省(市、自治区)个数
中国的生态赤字区不断扩大, 1980 年,有19 个省处于生态赤字区, 12 个省处于生态盈余区或持平区;2000 年生态赤字区扩大到了26 个省 (CSSD, 2004)。 ED:人均生态赤字(gha cap-1)
中国的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
中国的生态赤字( 1961-2003年)
作为一个国家,中国的生态足迹和欧盟27 国的生 态足迹相当,是第二大生态足迹国,次于美国
生物承载力总量排名居前的国家(2003 年)
中国占据了全球9% 的生物承载力
按国家划分的人均生态足迹(2003 年) 2003 年,地球生物承 载力为112亿全球公顷, 即人均1.8 全球公顷。
2003 年,全球生态足迹 是140 亿全球公顷,即人 均2.2 全球公顷(1 全球 公顷指生物生产力与全球 生物生产力平均值相等的 公顷面积)。
耕地是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类型,提供了人 类所利用的大部分生物量
草场的生产能力比耕地要低得多 由于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全世界除了一些不能接 近的热带丛林外,现有林地的生产能力大多较低 化石能源土地是人类应该留出用于吸收CO2的土地 建筑用地面积的增加意味着生物生产量的损失 ---人类定居在最肥沃的土壤
亚太区每个国家对生物承载力的需求和供应(2003 年) 澳大利亚人均需求7.7 全球公顷, 孟加拉国人均需求只有0.6 全球公顷。 中国人均需求为1.5 全球公顷 中国和印度人均生态足迹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下。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生态生产性土地与全球生态标杆“生态生产性土地”是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各类自然资本提供的统一度量基础。
生态生产也称生物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生命过程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新的物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积累。
生态生产是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原因。
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能力由生态生产力(ecological productivity)衡量。
生态生产力越大,说明某种自然资本的生命支持能力越强。
由于自然资本总是与一定的地球表面相联系,因此生态足迹分析用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概念来代表自然资本。
所谓生态生产性土地(ec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
这种替换的一个可能好处是极大地简化了对自然资本的统计,并且各类土地之间总比各种繁杂的自然资本项目之间容易建立等价关系,从而方便于计算自然资本的总量。
事实上,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所有指标都是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这一概念而定义的。
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可分为6大类:(1)化石能源地(fossil energy land)生态足迹分析法强调资源的再生性。
从理论上讲,为了保证自然资本总量不减少,我们应该储备一定量的土地来补偿因化石能源的消耗而损失的自然资本的量。
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并没有作这样的保留。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是在直接消费着资本。
(2)可耕地(arable land)从生态分析来看,可耕地是所有生态生产性土地中生产力最大的一类:它所能集聚的生物量是最多的。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最好的可耕地,大约13.5亿hm2,都已处于耕种的状态;并且每年其中大约100万hm2的土地又因土质严重恶化而遭废耕。
这意味着,今天世界上平均每个人所能得到的可耕地面积已不足0.25hm2了。
(3)牧草地(pasture)即适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土地。
footprint专业名词

Footprint专业名词1. 背景介绍Footprint(足迹)是一个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专业名词,它可以指代多个概念和含义。
在环境学、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footprint”通常指的是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或资源利用情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footprint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2. Carbon Footprint(碳足迹)碳足迹是一种衡量个人、组织或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
它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两部分。
直接排放来自燃烧化石燃料等活动,而间接排放则来自供应链中其他环节所产生的排放。
碳足迹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3. Water Footprint(水足迹)水足迹是衡量产品或服务所消耗的水资源量的指标。
它包括直接水足迹和间接水足迹两部分。
直接水足迹是指由个人、组织或国家直接使用的水量;而间接水足迹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中所消耗的水量,包括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
水足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水资源。
4. 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和影响的指标。
它考虑了人类对土地、森林、能源等自然资源的消耗情况,并将其转化为等效面积单位,以便比较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差异。
生态足迹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可持续发展程度,并找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途径。
5. Productivity Footprint(生产力足迹)生产力足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所需资源投入和产出之间关系的指标。
它可以用来评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效率和可持续性,以及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足迹,我们可以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减少资源浪费的方法。
6. Biodiversity Footprint(生物多样性足迹)生物多样性足迹是衡量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损失程度的指标。
它考虑了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物种灭绝、栖息地丧失等因素,并将其转化为等效面积单位。
3.2.13.生态足迹

生态 足迹
是支持特定人口或经济体的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 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生态生产力的土地的面积。
生态足迹
(三)生态生产性土地
生态生产性土地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陆地或水体。土地的 生态生产力越高,单位面积能够提供的生态资源就越多,其生命支 持能力就越强。
整个地球表面大约71%为海洋,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土地(Biologically Productive Land)大约只占地球表面积的16%,其余陆地大约占13%,详 细的数据见表。
生态足迹
(五)生态足迹基本假设
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主要基于以下假设: 4 土地的用途是单一的,且在任一给定年份每一全球公顷的土地 的生物生产力是相同的,以全球公顷为单位的不同类型的土地 面积可以相加而得到生态足迹或生态容量的总量指标。
5 以生态足迹表示的人类需求量与自然系统提供的生态容量之间, 当都以全球公顷为度量单位时,可以直接比较。
SHENG TAI JING JI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
(一)生态足迹由来
加拿大人口生态学家雷斯教授及其博士魏克内格,创造了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的计算方法,于1996年合著 “我们的生态足迹”(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1996),为计算地 球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大难题做出相当贡献。
(3) 牧草地(Pasture/Grazing land)。 牧草地用于生长牲畜需要的牧草。跟据 FAO数据,2007年全球有33.8×108 hm2牧草地。
生态足迹
(四)生态生产性土地分类
(4) 水产地(Marine and inland water areas)。海洋覆盖了地球上约 362×108 hm2的面积,但是可供人类使用的生态生产性水域面积并不大, 海洋渔业捕获量的绝大部分来自沿大陆架的近海域。根据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WRI)和FAO数据,2007年全球有24×108 hm2大陆架 近海面积和4.33×108 hm2内陆水域。 (5) 建用地(Built-up land)。建用地包括各类人居设施、道路、工业设施 等所占用的土地。根据Global Footprint Network数据,2007年全球的建用地 面积为1.6959×108 hm2。
生态足迹——精选推荐

个人生态足迹调查总结报告一引言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
人类和人类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等等,像一只脚踏在地球上,踏的脚印越大,证明人类对生态的破坏越严重,所以有人把这个称为生态足迹。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会引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可以导致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可以威胁公众健康,吞噬经济成就,影响社会稳定,影响一个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生态足迹在探讨人类持续依赖自然以及要怎么做才能保障地球的承受力,不仅可以用来评估目前人类活动的永续性,在建立共识及协助决策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报告概要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也称“生态占用”。
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 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 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
它的应用意义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 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此项调查中,我对自己近一个月以来的所有消费情况进行统计,处理得到的数据,再与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得出了一些结论。
三调查情况与资料整理以下数据是由近一个月来记录的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得到的最终结果:具体记录:(见附页)平衡表:四结论由上图结果显示可知:本次调查得到的生态足迹为0.84ha/cap。
五结果分析与总结总体而言,这次的生态足迹调查结果偏低,原因我个人总结为如下:1.记录数据是有些误差,估计食物及其他消费品的重量时估计不准确造成结果偏低;2.计算时也有可能带来某些误差;3.由于无法准确记录每一天的生活用水,没有把用水算进去,而水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消费,所以结果偏低;4.这只是个人生态足迹的调查,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可能消费就不大相同,我平常习惯节俭,所以记录的最后结果偏低。
生态足迹【英文】Ecological Footprint

Our industrial life-style has added 2,300 Bts over 200 years each year at increasing rates Output in 2050 will be around 87 Bts The total CO2-e in the atmosphere will then have accumulated to 5,300± Bts, which is over twice today's amount
Humanity's Footprint 1961-2003
How many Earths were needed to meet the resource requirements of humanity for each year? Ratio between resource demand & Biocapacity Demand = population times peity = 1planet
A child born in a wealthy country is likely to consume, waste, and pollute more in her/his lifetime than 50 children born in poorer nations
Rising Sea Levels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Footprint measures how much land and water area a human population requires to produce the resources it consumes and to absorb its wastes under prevailing technology That is, it measures the extent to which humanity is using nature's resources faster than they can regenerat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均生态足迹(gha)
人均生态足迹(gha)
中国各省生态盈余/赤字(2008)
• 从生态赤字的组分构成看, 中国70%的生态赤字省份 是CO2吸收用地赤字,而 生物质是承载力盈余的, 另外30%的生态赤字省份 在CO2吸收用地和生物质 承载力用地两方面都是赤 字。
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 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 给) 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 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 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 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 划和建议。
全球生态足迹的发展与现状
•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与资源的需求与 日俱增。平衡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被打破,截至 2007年,全球生态足迹就已高出承载力近50% 。
• 一.政府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 念.
• 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 • 三.重视垃圾的回收和处理. • 四.减少塑料污染,提倡绿色购物. • 五.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THANK YOU
人均生态足迹
• 根据WWF最新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0》, 2007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2.2全球公顷,较 全球平均水平低0.5全球公顷,在核算的153个 国家中居第74位。
云南
碳足迹 建设用地 林地 水域 草地 耕地
云南
甘肃
碳足迹 建设用地 林地 水域 草地 耕地
甘肃
西藏
西藏
河南
河南
山西
山西
安徽
安徽
陕西
陕西
江西
2008
人均生态足迹
江西
贵州
贵州
河北
河北
海南宁夏
宁夏
广西
广西
湖南
湖南
黑龙江
黑龙江
青海
1985
青海
湖北
湖北
新疆
新疆
山东
山东
吉林
吉林
福建
福建
江苏
江苏
内蒙古
内蒙古
重庆
重庆
辽宁
辽宁
浙江
浙江
广东
广东
天津
天津
上海
上海
北京
北京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生态足迹英文 Ecologicalfootpri
nt,EF
一.概念 二.二.应用意义 三.三.现状 四.四.解决方法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一种衡量 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的需求的分析 方法。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 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 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 (biological productive land)和水域,来 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