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状况调查报告
2023年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指通过对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信息进行记录、跟踪和查询,从而掌握全产业链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和消费等全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隐患问题,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的一种管理方式。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深刻影响到公众的生活与健康,因此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亟需引进和完善食品溯源体系。
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策利好推动行业市场发展自2009年起,我国开始推行食品追溯制度,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成为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
2015年,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并将追溯制度纳入其中,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应负担的安全追溯义务。
政策的明确和执行,使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初步形成了可操作的体系,并为企业的产品安全保障和品牌形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市场发展空间广阔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尤其在疫情的影响下,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注度更高,安全感成为消费者的第一要素,对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研究机构预测,到2026年,我国食品追溯系统市场规模将超过170亿元,追溯系统的更新换代以及各行业的食品安全追溯意识的提升,将在未来推动食品安全追溯行业的发展。
三、行业发展前景光明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呈现出鲜明的发展前景。
尤其是近些年来,行业内企业加大技术投入,积极开展创新研究,加强技术标准制定,不断提升追溯系统的高效性和精准性,满足企业和消费者对食品溯源体系的需求,为行业发展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食品安全意识潜移默化,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将进一步壮大。
未来,行业将逐步发展出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不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精准、更快捷、更有效的手段。
2023年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市场分析现状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指通过在线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全过程的追溯和监管。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则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逐渐得到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视。
目前,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市场呈现以下几个现状:1. 市场需求增长迅速:由于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暴露,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仅限于食品的口感和新鲜度,更加注重食品的生产过程和来源可追溯性。
因此,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 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发展。
在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区纷纷推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3. 各类企业积极推行:从食品生产企业到食品流通企业,都意识到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重要性,并积极推行该系统。
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还能够树立企业形象,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
4. 技术创新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也得到了技术的支持和创新。
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使得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5.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政府政策的支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目前市场上呈现出多家知名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都推出了自己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产品,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综上所述,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并得到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市场前景可期。
2023年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我国将食品追溯系统作为重要环节纳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市场环境分析如下:一、政策环境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如《国家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食品安全法》等。
政策的不断落实将为追溯系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市场需求随着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需求的增加,追溯系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实时监测食品来源、流通和消费情况,对于那些有问题的食品能够快速追溯,从而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同时,对于企业来说,透明的原料来源、生产流程和销售环节也能增强产品的可信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行业竞争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者包括海信、食安天下、食安通、食品溯源网等。
这些公司不仅在解决信息管理难题,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而且在行业领域、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着一定优势。
四、技术创新食品选择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技术创新工程,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加入,这些技术正逐步改变食品行业的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发展,食品追溯系统的技术水平也会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提高食品追溯管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总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发展受到政策、市场需求、行业竞争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加入将为食品追溯系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巨大发展前景。
未来,食品追溯系统行业将会朝着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迈进。
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行业分析调研报告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最新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行业分析报告目录【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一、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简介1、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概念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通过对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进行信息标识、采集、传递和关联管理,为生产者提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信息以提高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来源地等信息查询服务。
(1)系统构成典型的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由自动识别硬件设备与计算机软件构成。
其中,自动识别硬件设备包括条码打印机、扫描器、喷码机、贴标机等,主要完成产品标识信息的喷刻与识别;计算机软件负责识别数据的后期处理、数据关联、数据统计与查询等与具体质量追溯管理相关的功能。
软件是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核心与灵魂,而硬件是系统的载体。
(2)系统流程以药品生产企业为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工作流程大致分为以下步骤:①产品生产:企业按生产计划组织药品生产,并完成灌装、压片、封口等工序;②产品装盒并赋码:药品生产线对产品进行最小包装后,从产品追溯系统中的赋码软件模块导出追溯码,并由硬件设备完成最小包装赋码,具体包括印刷、贴标、激光等赋码方式;③数据采集: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通过软件对最小包装追溯码进行图形识别或视频识别,完成数据采集;④产品装箱:在产品装箱过程中,由硬件设备完成更大包装的追溯码赋码;⑤包装关联:由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通过软件建立各级包装关联关系,并将生产数据信息上传至企业数据库或外部监管平台系统;⑥产品出入库:系统将产品出入库信息上传至企业数据库或外部监管平台系统;⑦流向追溯:通过对产品进行标识,企业、监管机构、消费者等各方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产品流向的追溯管理。
以上为最简单的工作流程,实际上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可以完成更多、更复杂的功能。
例如,在质量管理方面,系统可以详细跟踪到单件产品质量检验信息(如检验员、检验时间、检验结果、被检验对象等),甚至记录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为降低次品率提供依据,从而提升企业质量管理的水平。
2024年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分析报告1. 市场概况食品质量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随着食品供应链的日益复杂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管和管理手段,正在逐渐被广泛采用。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截至目前,全球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规模已超过XX亿美元。
3. 市场驱动因素3.1 政府监管要求随着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频发和严重性的加剧,各国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政府对食品企业的追溯能力和责任追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企业采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3.2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他们更加注重食品的来源、生产过程和质量标准。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可以让消费者了解和追溯食品的全过程信息,满足他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
3.3 企业声誉管理食品企业的声誉和品牌价值与食品质量安全息息相关。
采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市场挑战4.1 技术问题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全程追溯和数据管理。
然而,目前还存在技术成熟度不高、数据共享难度大等问题,这对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4.2 成本问题建立和运营一个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对于规模较小的食品企业来说,成本可能会成为一个制约因素,使得他们不愿意或难以采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5. 市场前景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政府和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企业将会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迫切需要采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来提升管理水平和监管能力。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将会更加便捷和可行。
食品追溯行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

食品追溯行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一、食品追溯行业概况“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广泛存在,这阻碍了人民的健康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能够对食品加工、供应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旨在发现每一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对食品安全起保障作用。
食品追溯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机械、包装、无线电、传输、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相关技术;中游企业主要是指依托上游支撑技术,针对下游企业的用户需求设计、开发、实施、运营追溯体系的系统服务商、集成商等。
下游企业主要包括食品生产企业、食品供应链企业、物流企业、食品商贸流通企业等直接使用追溯体系的机构。
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是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一系列供应链中所有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信息进行详细、真实的记录和保存,并向消费者公开的制度。
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主要分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追溯系统也做的越来越完善。
食品溯源需要用到多种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二、食品追溯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食品追溯产业拓展出广阔的前景,物流运输环节对于整个食品的安全来说十分重要;据统计,截至到2020年上半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23.4万亿元,同比下降0.5%。
据统计,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营业收入81186.8亿元,同比增长4.2%;利润总额5774.6亿元,同比增长7.8%。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营业收入46810亿元,同比增长4%;利润总额1887.6亿元,同比增长3.9%。
食品制造业营业收入19074.1亿元,同比增长4.2%;利润总额1670.4亿元,同比增长9.1%。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营业收入15302.7亿元,同比增长5.0%;利润总额2216.6亿元,同比增长10.2%。
目前我国食品追溯行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据统计,截至到2019年中国食品溯源系统市场规模为19.93亿元,同比增长27.43%。
21世纪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相继建立许多追溯系统,如农业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商务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平台”和工信部“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等,市场供需方面,据统计,2019年我国食品溯源系统产量为622套,同比增长26.42%,2019年我国食品溯源系统需求量为600套,同比增长25%。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分析报告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指通过采集、记录和追溯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信息,实现对食品从源头到消费者的全程可追溯。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成为了食品行业的重要环节。
本市场分析报告旨在全面分析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政策对市场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市场需求和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概念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并对整篇文章进行简要总结。
在正文部分,将从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概述入手,分析市场需求,同时对主要竞争对手进行深入分析。
在结论部分,将展望市场前景,探讨政策推动作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内容完整,涵盖了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的各个方面。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同时展望市场的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报告的编写,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1.4 总结总结:在本报告中,我们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通过概述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我们了解到这一系统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在市场需求分析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和追溯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同时食品企业和监管部门也在积极推动食品追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在主要竞争对手分析中,我们发现食品追溯系统领域存在着多家企业竞争激烈,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
综合分析市场前景展望、政策推动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认为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在未来将会持续增长,并且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将是推动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食品溯源调查报告

食品溯源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的不断提高,食品溯源成为了重要的话题。
食品溯源是指通过科学手段,追溯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本报告针对某城市的食品溯源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目的1. 了解该城市食品溯源的现状和问题;2. 分析食品溯源不足的原因;3. 提出改进措施,促进食品溯源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采访相关人员、查阅资料等。
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食品溯源系统建设不完善在调查中发现,该城市的食品溯源系统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
部分农产品种植基地、食品企业和菜市场等没有配备相应的溯源设备和技术人员,限制了食品溯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缺乏统一的溯源标准食品溯源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但目前缺乏统一的溯源标准和流程,导致各环节之间信息传递不畅,难以形成统一的食品溯源体系。
这给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溯源信息公开程度不高部分食品企业和相关部门对溯源信息的公开程度不高,导致消费者无法及时获得溯源信息,也无法有效监督食品安全。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食品溯源的作用。
4. 缺乏食品溯源意识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食品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对食品溯源意识较弱,对溯源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
这也是食品溯源工作推进缓慢的原因之一。
五、改进措施1. 加强食品溯源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食品溯源设备和技术支持体系,对农产品种植基地、食品企业和菜市场等进行配备,提高食品溯源系统的建设水平,确保溯源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性。
2. 制定统一的溯源标准和流程各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制定统一的溯源标准和流程,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食品溯源体系的畅通和有效运行。
3. 提高食品溯源信息公开程度鼓励食品企业和相关部门主动公开溯源信息,提供给消费者,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公众对食品溯源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市场状况调查报告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无论对企业还是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企业来讲,追溯系统能解决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对于社会来讲,追溯系统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产品质量监管,防止产品质量问题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在不断加大力度推动生产、流通领域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从长远来看,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应用前景广阔。
从近期来看,由于医药、食品、农产品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健康,因而这些行业特别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首先在这三个行业推开。
一、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概述系统概念及功能简单地说,质量安全追溯指的是通过相关记录来追溯产品的历史生产过程。
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适用于企业采购、生产与销售的各类产品,可防止在生产过程中混淆和误用物料,更好地分析失效产品并采取纠正措施,一旦发现问题实施必要的产品召回和追溯。
本文提及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主要是以现代自动识别技术为基础建立的追溯系统。
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主要由管理软件、信息标签和信息采集器构成,主要应用于原材料追踪、产品生产过程追踪与产品流通使用过程中的追踪(如图1、图2所示)。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高级工程师文向阳介绍,目前,追溯系统中的信息标签绝大多数都采用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标签)主要用于猪、牛、羊等活体牲畜,而同位素、DNA等技术仍以实验研究应用为主。
系统构成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尚未在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行业为医药、食品与农产品。
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主要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或条码技术,针对食品生产、制药行业的工艺技术特点,建立企业原料—生产—仓储—市场等环节的基础关键追溯数据库系统,实现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主要分为原料系统、生产系统、仓储系统、供应链系统、追溯查询系统五部分。
追溯过程主要如图3所示。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目前主要应用于牲畜养殖与肉制品的追溯管理,追溯链条主要为“饲养—屠宰—加工—消费者”。
具体过程如图4所示。
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应用状况与市场需求国内应用现状据文向阳介绍,追溯系统大约从2002年开始在国内出现,2004年以后应用逐渐增加。
代表项目为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于2004年6月承担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条码推进工程”中“EAN/UCC编码体系在蔬菜安全可追溯性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及示范工程”项目。
目前,药品、食品以及农产品作为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三大类产品,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发展较快,社会效果较好。
在医药行业,2007年12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工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决定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
2008年,全国范围内的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及第二类精神药品等重点药品的生产、经营情况全面实施了电子监管。
从2009年起,已批准注册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被要求纳入电子监管范围。
目前,不仅大多数制药企业已建立了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相关政府部门也主导建立了很多区域性的行业追溯系统。
例如,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年初曾公开表示,北京市已完成300余家药品批发企业药品追溯系统的建立,药监部门对这些企业的药品基本实现了全程追踪。
今年药品追溯系统将向全市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扩展,先期启动200余家零售药店的追溯系统建设。
3年内北京市将建成全市药品生产追溯系统,市民凭购药票据就可在线查询所购药品的生产经营及服用提示等信息。
在食品行业,国家《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其中包括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与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政府不但从法律上规定食品企业必须建立追溯系统,自身也在主导建立社会性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例如,商务部、财政部于2009年5月启动了“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选择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山东、湖北、四川、青岛、厦门和广州作为试点,建设屠宰监管和肉品质量信息可追溯系统。
通过建立追溯系统,让消费者在菜市场和超市购买肉品时,通过电子称上打印的电子标签和查询终端,查询到所购买肉品的生猪来源、加工企业、生产日期、以及检疫检验、流通环节、经营者等信息。
据商务部2010年初公布的信息,仅上海市建立的信息追溯系统就已覆盖了15家生猪屠宰企业、9家肉类批发市场、13家肉类配送中心、630多家大卖场和30多家外省市肉类加工厂,今后这一网络还将继续扩大。
农产品包含产品范围广,种植养殖分散,属于较难追溯的产品,但在各地区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我国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为例,该市质量技监局对蔬菜生产基地实行档案化管理,从定苗、生产、加工等环节均记入档案,并对全市40万个大棚统一编号,做到有据可查,能够追溯。
国家蔬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驻寿光市蔬菜批发市场检测站挂牌成立后,该市质量技监局又把责任检测追溯制度引用到蔬菜批发市场。
消费者购买蔬菜时,只要将蔬菜上携带的条码标签在查询机上轻轻一扫描,即可获取包括蔬菜种植、管理、生产、加工以及蔬菜施肥、农药残留等信息,从而实现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
存在问题尽管追溯系统的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就社会总体而言,目前还处于各自为政、分散发展的状态,仅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就有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近10个部门参与管理。
专家认为,如果不尽早统一归口管理,将不利于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此外,产品召回制度在很多领域还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
以食品行业为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06年所做的“中国食品召回制度的建立研究”课题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已有各类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3680项,其中,在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食品卫生标准484项,质量标准1298项,基础标准170项,方法标准1418项,管理标准30项。
尽管标准不少,但仍缺少有些食品召回所需的标准。
“完善的食品溯源系统是食品召回真正实施的基础。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副所长李洁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缺陷食品召回制度之所以能够有效实施,完善的食品溯源系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已在某些领域开展了食品追溯试点,搭建了食品追溯信息体系和网络交换平台,如《出入境水产品追溯规程(试行)》、《牛肉制品追溯指南》、《牛肉质量跟踪与追溯体系实用方案》等,但这些只是个别领域的追溯系统,全行业的食品溯源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未来起码要在重点食品领域中强制实施溯源制度。
据专家分析,我国食品企业小作坊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并遍布城乡各地,且这一现象集中体现在食品原料收购、初级加工领域。
如果不具备完善、顺畅的追溯源头数据条件和检测技术条件,行政部门很难在事态发展不严重的时候启动召回制度。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各行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不仅需要各方力量的强有力推动,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保证。
市场需求预测分析基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要求,追溯系统必然会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其市场容量巨大,难以估量。
以目前应用较多的药品、食品和农产品为例,可以粗略估算出追溯系统的市场容量。
(1)制药行业以行业平均情况来看,一家中型药厂拥有4~5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均需要一套产品赋码系统,平均价格在8万元左右。
根据《关于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8]165号),国家计划从2009年起,逐步将已批准注册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全部纳入电子监管。
除了赋码系统,企业还需要购买GMP监管软件,每套GMP监管软件市场价格平均为20万元。
目前进入政府监管的制药企业约有4000家,据此测算出:全国制药行业电子监管赋码市场规模为128,000万元,GMP监管软件市场规模分析80,000万元,两者共计208,000万元。
市场容量趋势预测据最新消息称,2011年所有基本药物都将被监管,意味着制药全行业将被监管。
根据2008年、2009年中国医药行业的产值情况,医药行业年增长率28%。
据此可以推算出制药行业追溯系统市场容量趋势,如图5所示。
市场容量趋势预测(2)食品行业食品种类繁多,细分行业也很多。
下面以乳制品行业进行推算。
伊利股份2009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22.17亿元,同期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销售收入794.60亿元,由此计算得出伊利的市场份额约为15.38%。
2009年,伊利投入360万元建设高端奶制品防伪防窜货系统。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就乳制品行业管理答问得知,目前全国乳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743家,由此可预测出,全国奶制品防伪防窜货系统市场容量大约为267,480万元。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的《2009~2010中国糖酒食品业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09年,糖酒食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9,698.71亿元,其中,乳制品行业销售产值占比为3.32%。
由此估算,食品行业2009年防伪防窜货追溯系统市场容量约为8,358,750万元。
2009年食品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7.86%,若未来5年总产值年增长率18%,食品行业追溯系统市场需求增幅也按年增长率18%估算,未来5年我国食品行业追溯系统市场容量预测如图6所示。
(3)农产品行业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不经过加工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通知,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增加值35,47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
2009年肉类总产量7,642万吨,其中,猪肉产量4,889万吨,牛肉产量636万吨,羊肉产量389万吨。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全国畜牧站长工作会议上表示,2009年全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有望超过36%。
目前,农业部在畜牧业启动了溯源项目,其项目建设主要涉及两方面——自动识别终端系统和动植物溯源信息管理系统。
深交所上市公司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部溯源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在倍新资讯对新大陆的调研中称,动物溯源系统项目是农业部的全国性建设项目,市场规模约240,000万元。
由此可估算,2009年,整个农产品行业溯源系统的市场规模大约为666,700万元。
市场容量趋势预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年增长4.2%,未来几年的市场规模可以按年增长率4.2%保守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