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杂交育种

合集下载

杂交获得优良后代的育种原理

杂交获得优良后代的育种原理

杂交获得优良后代的育种原理育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它是通过遗传学原理,利用不同品种或种间杂交,从中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后代进行繁殖,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然而,要获得优良的后代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掌握一定的育种技术和原理。

杂交育种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方式,它是利用不同品种之间的交配与结合,通过基因组切换和重新组配,创造新的优良基因型。

杂交育种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可以快速获得优良的后代,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2. 可以改善作物的适应性,使作物对环境的逆境耐受性大大增强;3. 可以增加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和适应性;4. 可以拉近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促进物种间的基因流动,从而增加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杂交的原理是通过不同基因型的父本和母本进行交配和基因组干涉,从而组合出新的优良性状和基因型,进而产生高产、抗病、抗旱、抗寒、质量优良的新品种。

一般而言,杂交育种涉及以下三个步骤:1. 选定优良的父本和母本。

其中,父本和母本要具有互补的性状和基因型,以便在交配后能够达到最佳的遗传效果。

同时,选择的父本和母本还需要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以保证后代的遗传多样性。

2. 进行杂交。

杂交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人工人工授粉和自然杂交。

在自然环境中,作物往往要受到自然交配的干扰。

因此,为了获得最佳的杂交效果和避免杂交的自然干扰,一些特殊的人工授粉技术(如手授和裹袋授粉)通常会被用于杂交育种当中。

3. 鉴别和筛选。

鉴别和筛选是杂交育种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通过对后代的性状、品质和基因型进行评价和筛选,选出具有优异特性的个体,这些个体可以作为新品种培育的基础。

同时,这个步骤也有助于筛选出适应性差、站期长、病虫害易感、品质低劣等不良的后代,从而避免质量差、效益低的新品种的产生。

总之,杂交育种是一种新品种培育的有效方法。

它能够不断创造新的优良遗传性状和基因型,进而推动作物品种的不断更新和升级。

杂交水稻育种原理

杂交水稻育种原理

杂交水稻育种原理杂交水稻是指通过两个不同品种的纯种水稻亲本进行授粉相互交配,从而培育出具有良好性状和高产潜力的杂种水稻。

杂交水稻育种原理主要涉及到两个基本原理:杂合优势和亲本组合优势。

首先,杂合优势是指复杂遗传系统之下的杂种后代具有比亲本更好的性状。

在传统自交或纯系育种中,遗传材料之间的配对被限制在同一基因组的不同个体之间。

这会导致基因组中的负性隐形等位基因表达,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而通过杂交作用,水稻杂种后代可以获得异源增强的效果,产生大量的有利显性基因,从而显著提高了杂种水稻的产量和抗性。

其次,亲本组合优势是指在适当选择亲本的情况下,杂交水稻的产量和性状优于亲本之间的平均水平。

亲本组合优势是建立在杂合优势的基础上的,通过合理选择亲本,结合互补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的性状,如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和增加抗性。

在具体实施杂交水稻育种的过程中,需要清楚了解亲本的遗传特性和优点。

首先,选择有较高产量和优良品质的亲本品种,如国家优质稻和高产稻。

其次,亲本之间应具有互补作用,即它们在产量、抗病性、品质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这样的亲本组合才能充分发挥亲本间的优势,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后代的产量和品质。

杂交水稻育种需要通过授粉实现亲本的交配。

通常使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将雄性亲本的花药打掉,然后将雌性亲本的柱头挤出,将雄性亲本的花粉放到雌性亲本的柱头上,完成授粉。

随后,在混合母本和父本的杂交晶胚移植到培养基上,再将授粉的区域剪下培养。

在杂交水稻的培养中,需要对杂交晶胚进行适当的营养调控。

通常,杂交晶胚会先在营养基上生长,形成初代杂交种。

随着植株的生长和分化,将初代杂交种移植到培养中的培养基中,进一步促进植株生长。

在适当的时候,将植株转移到田间试验中,进行田间生长。

最后,根据杂交水稻在田间试验中的表现,筛选出适合种植的优良杂交及其亲本。

通过反复选择和配对,可以逐步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农田管理方式的优良杂交水稻品种。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育种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活动,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存在多种育种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包括传统育种、杂交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和转基因育种。

1.传统育种:传统育种是指利用天然的遗传变异,进行人工选择和杂交,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优点,但耗时长,效率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成果不稳定。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优良基因和品种之间的差异进行交配,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成果稳定等优点,但需要对亲本进行筛选和配对,成本较高。

3.基因编辑育种:基因编辑育种是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针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修饰,以实现育种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优点,但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成本较高。

4.转基因育种:转基因育种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品种中,从而增加其特定性状的育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成果稳定等优点,但存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总的来说,不同的育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育种。

- 1 -。

杂交育种原理

杂交育种原理

杂交育种原理杂交育种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技术,可以以较低的代价实现大量优秀品种的繁育,迅速提高遗传改良的效率。

它是一种独特的遗传改良技术,是结合种质优良和种源间遗传特性的一种发生种质质量改良和产量提高的方法,非常重要的一种育种学理论。

杂交育种原理是一种异体杂交的原理,是以克隆的杂种为基础的选择技术,也是基于有几种特点和性状的品种繁育的基本原理。

它是有效自然选择的增强形式,以扩大遗传变异的范围,更有效地实现单科系的良种繁殖。

关于杂交育种原理,目前研究有如下几点:1. 优质遗传物质:一些特殊性状和优良种质会在杂交中折衷,最终会形成拥有优良特质的高产种群;2.传多样性:杂交种会增加种群遗传多样性,以解决传统品种选择可能遗漏的遗传素质;3.长势:杂交会使种群生长势极强,极大提高了种群发育的速度,从而加快了突变的发生,使新的品种及时被发现;4.定性:杂交会增加种群的稳定性,使种群具有抵抗外界环境和病虫害的能力,及时产生抗性品种;5.用价值:杂交育种也是一种生物工程技术,可以把优良基因安置在新的品种中,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新品种的繁衍。

杂交育种原理在现代育种学中被广泛应用,它既可作为创造新品种的技术,也可以用作改良和创栽现有品种的技术。

不仅如此,它还可以用于解决大量的生态问题,比如野生物种的繁殖,改良野外物种的营养价值等。

因此,杂交育种原理可谓是“农作物新品种改良”的重要奠基者,它通过基因重组和新品种产生,更有效地满足了人们对粮食、棉花等农作物品质的要求。

由此可见,这一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具有积极的效果。

然而,杂交育种原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例如,无论是杂交杂种的繁殖效率还是新品种的稳定性,它们都没有克隆杂种相比高;同样,在杂交育种中,继承特性影响也比较大,无法有效地控制特性的发展状况。

此外,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如果杂交前的品种存在着营养价值的差异,那么由此引发的营养价值的改变,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杂交育种是一种在植物和动物中常用的育种方法,通过将不同品种或种属的个体进行交配,以获取具备理想特征的后代。

这一方法利用了基因的重新组合和遗传的变异,从而创造出具有更好适应性、更高产量或其他有益特征的新品种。

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亲本:杂交育种的第一步是选择具备所需特征的亲本。

亲本应该具有不同的基因组结构,这样交配后的后代才能获得较大的遗传变异。

2. 杂交交配:选择好的亲本后,通过在合适的时间和条件下进行人工或自然交配。

在植物中,常用的方法有手工授粉或自然传粉;在动物中,则通过人工配种或自由交配来实现杂交。

3. 自交双子:为了保持所需特征的稳定性和纯合性,杂交后的后代一般需要进行自交双子。

这意味着将杂交的后代自交多代,以使基因组稳定并筛选出理想特征的后代。

这个步骤通常需要多年的持续努力。

4. 选择和测试:通过对自交双子的后代进行选择和测试,筛选出具备期望特征的个体。

这一步骤可能涉及对生长速度、产量、抗性等多个性状的测试和评估。

5. 保存和推广:一旦获得了理想特征的个体,需要进行保存和推广。

这可以通过种子库、农田试验或其他适当的方法来实现,以确保新品种的长期存在和普及应用。

通过杂交育种,人类已经实现了许多重要农作物和家畜的改良,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对病虫害的抗性和适应性。

此外,杂交育种还为保护遗传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和缓解粮食安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途径。

总之,杂交育种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方法,通过合理选择亲本、杂交交配、自交双子和选择测试等步骤,能够培育出具备理想特征和性状的新品种,为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

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

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育种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育种可以培育出高产、抗病虫害、适应环境的新品种。

在育种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原理,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七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和原理。

一、选择育种法选择育种法是指通过选择某些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步选育出更优良的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遗传变异的原理,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渐提高这些性状在整个种群中的频率。

这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育种方法。

二、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指将两个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杂种优势产生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

这种方法基于杂种优势的原理,通过杂交可以使后代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高的产量等优势。

杂交育种法广泛应用于许多作物的育种中。

三、突变育种法突变育种法是指通过诱变剂或自然突变等手段,产生具有新性状的变异体,再通过选择繁殖,最终培育出具有这种新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突变的原理,通过人工或自然诱导的突变,可以创造出新的遗传变异,为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

四、基因工程育种法基因工程育种法是指通过人工改变植物或动物的基因组,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外源基因,从而产生具有特殊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可以实现对植物或动物基因组的精确编辑和改造,为育种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五、细胞培养育种法细胞培养育种法是指利用细胞培养技术,通过离体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等方法,培育出具有特殊性状的新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植物细胞的再生和分化能力,可以在无性繁殖的基础上实现植物品种的改良和创造。

六、分子标记育种法分子标记育种法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植物或动物进行基因型鉴定和选择,从而实现精准育种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分子标记与性状间的关联,通过对候选基因型进行分子鉴定,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加速育种进程。

七、遗传改良育种法遗传改良育种法是指通过遗传改良技术,改变植物或动物的遗传组成,从而培育出具有特殊性状的新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遗传改良技术的原理,如基因编辑、基因组选择等,可以实现对植物或动物基因组的精确改良,为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

杂交育种的原理

杂交育种的原理

杂交育种的原理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

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根据育种目标要求,一般应按照下列原则进行:亲本质量① 亲本应有较多优点和较少缺点,亲本间优缺点力求达到互补。

亲本挑选②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在条件严酷的地区,亲本最好都是适应环境的品种。

遗传力弱③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遗传强度,并无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

亲本差异④生态类型、亲缘关系上存在一定差异,或在地理上相距较远。

亲本协调⑤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较好,主要表现在加性效应的配合力高。

杂交育种就是培育家畜新品种的主要途径。

通过采用具备优良性状的品种、品系以至个体展开杂交,产卵出来合乎繁育建议的杂种群。

在不断扩大杂种数量的同时必须适度展开近音,强化挑选,分化和培育出高产而遗传性平衡,并合乎育种建议的各小群,综合为新品种。

共同点所谓杂交育种,通常指种内相同品种间的杂交育种。

杂交技术因相同作物特点而异,其共同要点为:调节开花期,通过分期收割、调节温度、光照及浇水管理等措施,并使父母本花期碰面;掌控传粉,在母本雌蕊明朗前展开人工回去雄,并套袋隔绝,防止自花和天然异交,然后适期授清澈新鲜花粉,做好标志并套袋隔绝和维护。

用作杂交的父本和母本分别用p1和p2则表示,其代表符号分别为♂和♀;×则表示杂交。

杂交税金种子栽种而变成的个体群称杂种一代(子一代),用f1则表示。

f1群体内个体间交配或自花税金的子代为f2、f3、f4等则表示随后各世代。

精心安排亲本或杂种雄雀并使之交配的杂交方式存有:成对杂交(单交)即为两个相同品种或系统间的杂交,两亲可以互为父母本(正反交);无机杂交,即为几个品种分别先后展开多次杂交。

第五章 杂交育种

第五章   杂交育种

河南白小麦和密 穗小麦杂交后代 分离情况
2 工作要点
(1)杂种F1代 ① 按组合种,单株植,种植亲本及对照品种, 种植数决定于F2群体的大小及繁殖系数。 ② 选择:去假杂种:与母本为对照,注意标志 性状;淘汰有严重缺点的组合:如早 衰、病虫害严重的 ③ 按组合混收种子
(2)杂种第二代(F2)-选择的关键世代
(5)复交特点:
① 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手续麻烦,杂交量 大; ② 复交杂种的遗传基础复杂,变异类型多,杂种 性状稳定较慢,育种年限较长; ③ 后代群体种植规模大,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6)复交方式适于: ① 单交杂种后代总体性状未完全达到育种目 标要求; ② 某亲本优点突出的,但缺点明显,一次杂 交难以完全克服其缺点。
开花期柱头受精能力最强,柱头光泽鲜明,授粉结实率高。
不同作物柱头受精能力维持的期限:
禾谷类作物:花前1-2d有受精能力,花后小麦 8-9d;黑麦7d;大麦6d;燕麦及水稻4d。玉米 花丝抽齐后1-5d受精力最强,6-7d后开始下降, 可维持9-10d,夏玉米维持时间较短。 棉花柱头的受精能力到开花的第2天; 大豆可维持2-3d。
杂种第五世代(F5)及其以后世代
F5及以后世代,随着世代的推进, 优良一致品系出现的数目逐渐增多,工 作重点也由以选株为主转移到: ① 以选拔优良品系升级为主。 ② 在杂种五、六代仍可在升级系统中选 株。
综上所述,系谱法可概括为: 一代看, 二代找, 三代定, 四代促。 即F1看组合优劣,F2找重点组合中的优良 单株,F3定系统的好坏,F4促系统的稳定。
3 杂种各世代选择效果与依据
(1)同一世代不同性状遗传力不同。 株高、抽穗期等生物学性状,遗传力较高 ; 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粒重与生物学性状 有关的遗传力中等; 单株分蘖数及其有关的穗数、株粒数、单株 产量等遗传力最低。 针对遗传力高的性状早代选择效果较好。 遗传力:株高、抽穗期 > 穗长、小穗数、 穗粒数、粒重 > 单株分蘖数、单 株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工程育种
甘蓝细胞 白菜细胞
去壁
原生质体
融合
正在融合的 原生质体
长壁
杂种细胞
脱分化
愈伤组织
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方法: 去壁 融合 长壁 组培
优点: 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缺点: 技术复杂、操作繁琐、
工作量大
杂种植株
再分化
白菜 –甘蓝
番茄细胞(2n)
去壁
马铃薯细胞(4n)
生物的育种













多 倍 体 育 种
基 因 工 程 育 种
细 胞 工 程 育 种
2、现有耐储存、不抗病(aabb)和不耐储存、抗病(AABB)的
番茄品种,现要培育耐储存、抗病的番茄,可以选用的育种方式
有哪些? 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你想要选用育种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1)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_限__制_性__内__切__酶__分别切割质粒 和目的基因,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 ___碱__基__互__补__配_对___ 而黏合。
(2)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细胞,经培养、筛选 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 因的T-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
固氮矮杆抗病水稻
四倍体 矮杆抗病水稻
基因工程育种
质粒DNA
固氮菌DNA
相同限制性内切酶
粘性末端
固氮基因
DNA连接酶 重组DNA
导入
水稻细胞 检测
含固氮基因的水稻细胞 检测
成功表达固氮基因的水稻
白菜细胞(2n) 甘蓝细胞(2n)

原生质体


正在融合的

原生质体
杂种细胞
4n

愈伤组织
织 培

杂种植株
细胞工程育种
白菜 –甘蓝
花粉 通过风力或昆虫传播
具抗虫基因庄稼
近源野生杂草
生物的育种













多 倍 体 育 种
基 因 工 程 育 种
细 胞 工 程 育 种
1、目前世界上每年都有油轮泄漏事件,对海洋造成极其严重的 污染,用石油菌来净化油污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法。
现有两种细菌,其中细菌A能分解石油中己烷,细菌B能分解石 油中的环己烷,若要培育一种能同时分解己烷和环己烷的细菌, 可以选用的育种方式有?
原生质体
融合
正在融合的 原生质体
长壁
杂种细胞
4n
脱分化
细胞工程育种
愈伤组织
再分化
杂种植株
白菜 –甘蓝
基因工程育种
质粒DNA
固氮菌DNA
同限一制限性制性内内切切酶酶
粘性末端
固氮基因
DNA连接酶 重组DNA
导入
水稻细胞 检测
含固氮基因的水稻细胞 检测
成功表达固氮基因的水稻
三倍体无籽西瓜
矮杆抗病的水稻
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神奇的“太空椒”
诱变育种
抗虫棉 基因工程育种
白菜 –甘蓝 细胞工程育种
杂交育种 若从播种到收获种子需要一年,则培育单出倍能体稳育定种 遗传的矮杆抗病的品种至少需要几年?
P
高杆抗病 × 矮杆感病
F1
↓ 第 DDTT
1
ddtt

高杆抗病

DdTt
质量和产量等方面符合人们需要的新菌种( D )
A、诱变育种
B、太空育种
C、基因工程
D、杂交育种
2、下列育种方式产生的后代,其染色体组肯定发生变化的是(B )
A、诱变育种
B、植物体细胞杂交
C、杂交育种
D、转基因育种
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
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B )
F1代中,仍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3_/_4______ ,
(3)种植上述转基因油菜,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 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把目的基因导人叶绿体DNA中,就可以避免“基因污 染”,原因是
叶绿体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给下一代
1、不能通过下列哪种方法改变野生菌的性状,从而获得在数量、
番茄 马铃薯
番茄细胞(2n)
原生质体
正在融合的 原生质体
马铃薯细胞(4n)
细 胞 融 合
杂种细胞
6n
细胞工程育种
愈伤组织 杂种植株
组 织 培 养
番茄-马铃薯
5、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 组入Ti质粒上的T-DNA片段中,再将重组的T-DNA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 中。
减数分裂
第 1 年
2 年↓×↓ 来自2D_T_D_tt ddT_ ddtt 配子
矮抗
DT

Dt dT dt 第
花药离体培养
2 年
3
F3 年
× ddTT
单倍体 DT Dt dT dt
↓ 秋水仙素
第 4
生长
纯合体 DDTT DDtt ddTT ddtt

矮抗
选育出需要的矮抗品种
多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
二倍体 矮杆抗病水稻
从无籽番茄和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来看,无籽番茄和无籽西瓜
的变异来源是
B
A、环境条件、基因突变
B、环境条件、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在培育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过程中,收获三倍体种子是在 ( A ) A、第一年、二倍体父本 B、第一年、四倍体母本上 C、第二年、三倍体母本上 D、第二年、二倍体母本上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2、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 C )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多倍体育种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E、基因工程育种 F、细胞工程育种
1、以上育种方式中,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的是: E、F
2、培育人奶马铃薯的育种方式是:E
3、下列哪种方法改变野生菌的性状,从而获得在数量、质量和
产量等方面符合人们需要的新菌种
案例1:现在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 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等位基 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分别控制叶形、花色和果 形三对相对性状。请回答: (1)如何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利用以上三个品种获得基因型为 aabbdd的植株?(用文字简要描述获得过程即可) (2)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要一年,获得基因型为aabbdd 的植株最少需要几年? (3)如果要缩短获得aabbdd植株的时间,可采用什么方法? (写出方法的名称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