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思结合讲练结合合作探究活动一:质量守恒定律理解、验证及应用1.推断物质化学式2.推断未知物的组成元素3.数据分析4.微观示意图分析学生活动:导学案填空小组合作讨论回答活动评价:1.能够正确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答相关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小组讨论后回答活动评价:2.能够正确推断出物质的化学式。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活动评价: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4.从微观视角看化学变化,体验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一致性。
方法点拨:1.原子守恒 2.微观粒子数—化学式—配平方程式活动二:化学方程式书写和意义方法点拨:1.根据信息找全反应物、生成物(隐含的物质)和反应条件2. 质方面: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量方面:质量比、粒子个数比活动三: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生活动:学生填写导学案完成导学案练习题活动评价:5.能够熟练书写出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6.能准确的说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学习自主练习活动评价:7、能熟练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步骤规范。
8、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形成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化学变化的意识。
归纳提升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构建,画思维导图,总结各部分内容的联系活动评价:能够总结核心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化学观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汇报答案和结论,引导学生相互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任务2】。
【解】设: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1)设未知量2KMnO4K2MnO4+ MnO2+ O2↑(2)写出化学方程式2x(39+55+4x16) 2x16 (3)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6.3g x(4)写出比例式求解(5)解出答案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6)写出答案思考1:归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主要步骤是:。
(设、写、列、比、解、答)思考2:分析哪些步骤容易出错?【任务2】:讨论分析并找出下列计算中的错误之处,与大家交流:15.5g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g?解:设可生成Xg五氧化二磷点燃P + O 2 ====== P 2 O 531 14215.5 X5.1531=x142X=71答:可生成五氧化二磷71g。
活动意图说明: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规范的解题格式,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体会化学计算的重大意义,领会定量认识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明确“化学可服务于生活、生产”的观点。
设计任务2加深巩固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
环节三:学以致用体验计算过程(指向目标3)教师活动3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活动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3思考1:完成活动1的设问:火箭至少要充分燃烧200kg的液氢才能获得足够能量。
假如你是火箭的设计师,你应在火箭发动机中装多少千克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写出完整的解题格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并总结易错点。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任务3】并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思考2:相互交叉检查各自作品,汇报总结易错之处。
【归纳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1)设的未知数不带单位,要指明物理量;(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条件);(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与计量数的乘积;(4)已知量要带单位;(5)步骤要完整(设、写、列、比、解、答)。
九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化学与社会发展”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推动社会进步、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常见的化学材料,如合成材料、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掌握化学肥料的种类、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池。
知道常见的化学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它们的综合利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合成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2、教学难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要点。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化学肥料的鉴别实验、自制水果电池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3、讨论法针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如何减少化学燃料对环境的污染”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如新型材料的应用、能源危机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材料制品,如塑料餐具、合成纤维衣物、铝合金门窗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单元的学习。
2、新课讲授化学材料介绍常见的化学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合成材料。
重点讲解合成材料的分类(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性质和用途。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比较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性质差异。
最新人教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教学策略)2022年秋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化学方程式》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实质,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定量研究和分析化学,科学有序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涵义,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写法,包括书写原则,书写步骤,配平方法。
4.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定量分析和研究化学,从而进行熟练计算。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单元教学重难点: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方法、书写格式、计算步骤。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4.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分为三个课题: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本单元在初三化学中能承上启下,起枢扭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运用于一切化学反应,是自然界里普通适用的规律,是学习化学的理论依据;化学方程式是特殊的化学用语,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进行多方面计算,适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能从分子、原子角度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认识质量守恒的原因,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通过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会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一般的化学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发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教学,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书写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原理2. 掌握酸、碱、盐的基本性质和分类3. 学会进行酸碱中和反应4.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3. 碳酸氢盐和普通盐酸碱性的判断教学难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2. 酸、碱、盐的性质和分类的区分3.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反应类型和物质性质的判断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分组或个人实验探究3. 案例式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具、材料1. 实验器材和药品2. PPT、教辅材料、白板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
活动安排1. 通过案例式教学等方式引入化学反应的概念。
2. 课堂讲授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书写方程式。
3. 通过小组或个人演示实验,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酸碱的基本概念,酸碱指示剂的分类和使用方法,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活动安排1. PPT讲解酸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介绍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 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碳酸氢盐和普通盐的酸碱性质的判断和相关实验。
活动安排1. 课堂讲授碳酸氢盐和普通盐的酸碱性质的区分和判断方法。
2. 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撰写,并进行汇报。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回顾和总结前三节课研究到的知识点,并进行实验项目设计。
活动安排1. 整理前三节课研究到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总结。
2. 学生分组或个人进行实验项目设计以及相应的报告撰写,并进行汇报。
总结通过本次整体教学设计,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酸碱的基本性质和分类,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铁与硫的化学反应,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硫粉、铁丝、试管、试管架、酒精灯、黄磷火柴、镊子、玻璃棒、磁力棒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将几根铁丝放入试管中。
2. 用镊子夹取适量硫粉放入试管中。
3. 将试管夹在试管架上,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铁与硫混合物。
4. 不断用玻璃棒拨动试管,观察试管内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5. 当试管内物质产生明显变化时,将磁力棒靠近试管底部,观察是否有铁砂吸附在磁力棒上。
实验结果:铁与硫的化学反应会产生铁硫化合物,生成黑色的铁砂。
铁砂可以被磁力棒吸附。
实验要点:
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将试管清洗干净,避免残留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观察实验结果时要仔细观察,提出合理的结论。
拓展实验:可以尝试改变实验条件,如改变铁与硫的比例或加热时间,观察化学反应的变化。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铁与硫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了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跨学科实践活动四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跨学科实践活动4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跨学科实践活动4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主要涵盖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和第5单元的内容,纵向结合了新课标课程内容中主题15的相关内容,综合体现“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等主题的大概念与核心知识,同时也承载了“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这一学生必做实验,对“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主题中的化学与健康、材料等相关内容也有所涉及,不仅有助于学生建构变化观、元素观等化学观念,发展建构思维模型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促进“比例和定量”等跨学科大概念的发展和完善,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育人价值。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9年级的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学生已初步领悟了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实质,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知识,会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还不知道什么是项目式学习,缺乏项目规划的能力;只会简单的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反思、改进等探究能力比较薄弱;难以将具体的知识与真实问题建立联系,缺乏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知识零散单薄,缺乏知识经验的结构化。
【教学目标】1.通过研讨供氧器的使用范围与情境,明确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价值,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在维护人体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通过氧气制取实验的复习,使知识经验结构化,初步形成原理→装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3.通过对项目任务进行拆解和规划,初步融合工程技术方法,建立基于特定需求设计供氧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形成模型。
4.通过选择原理、绘制草图、动手制作等小组合作活动,综合应用化学与工程技术方法等跨学科知识初步制作项目作品,并作反思和改进。
【教学重点】通过对项目任务进行拆解和规划,初步融合工程技术方法,建立基于特定需求设计供氧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形成模型。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2. 学会使用常用的溶液浓度单位,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3. 掌握溶液的稀释方法和计算。
4. 学会使用滴定实验仪器,进行溶液浓度的测定。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及组成2. 溶液的特点3. 溶液的浓度及计算4. 溶液的稀释5. 滴定实验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概念及特点。
2. 新课:讲解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点,介绍溶液的浓度单位,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3. 实验:进行溶液的稀释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溶液稀释的方法。
4. 讲解:讲解滴定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介绍滴定实验仪器及操作步骤。
5. 实验:进行滴定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滴定实验的基本技能。
6. 总结: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总结溶液稀释和滴定实验的规律。
7. 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实验器材:1. 溶液稀释实验:烧杯、量筒、玻璃棒、水、溶质(如食盐、蔗糖等)。
2. 滴定实验:滴定管、烧杯、指示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
五、实验步骤:1. 溶液稀释实验:(1)准备实验器材,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
(2)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将量取的溶液慢慢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观察溶液的变化。
(4)记录溶液的体积,计算溶液的浓度。
2. 滴定实验:(1)准备实验器材,将滴定管、烧杯等清洗干净。
(2)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分别放入滴定管中。
(3)向烧杯中加入适量待测溶液,加入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慢慢滴加标准溶液,边滴边搅拌,直至颜色发生变化。
(5)记录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六、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出、腐蚀皮肤等。
2. 操作滴定管时要小心,防止溶液漏出。
3.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时要注意小数点后几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
4P+5O2===2P2O5
3.标、等。标明反应发生的条件,把短线改等号。 4P+5O2=点=燃== 2P2O5
(介绍“△”’“↑”“↓”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 体会
符号的使用范围)。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成:Mg+O2=MgO2,试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1.P99 1 3 5
巩固
2.预习课题 3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活页教学设计(首页)
课题 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备课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主要教法 讲解、练习 教师
A.1.8g B.3.6g C.7.2g D.14.4g 2. 由 X 、 Y 组 成 的 两 种 物 质 经 化 合 生 成 Z ,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3X2+2YX=2Z,则 Z 的化学式为( )。
量都可以求。 1.电解 36 克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2.多少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能得到 44 克二氧化碳? 1. P101 2 3 4 5 6 2. 试着总结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明确
提高 巩固
活页教学设计(首页)
课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备课时间
课时
1
课型 复习课
主要教法 回顾、练习 教师
1. 什么称配平了? 2. 什么叫配平了?(详见总结中的 2) (板书)三、书写步骤:
思路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
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板书)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 P+O2─P2O5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根据 是质量守恒守律)。
下一节讲。
1.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高
(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验硫; (2)磷在氧气中燃烧生
成五氧化二磷 ;(3)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4)铁在氧
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5)白磷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五氧化
二磷。
2.配平化学方程式,
(1)Fe+O2——Fe3O4 (2)KMnO4——K2MnO4+MnO2+O2↑ (3)HgO——Hg+O2 ↑ 3.某同学在写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时写
2. 进行假设:(相等、大于、小于)
3. 设计方案:(看课本设计) 4. 进行实验: A. 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① 操作与现象:(见 P91 表) ② 反应原理: ③ 实验结果: B.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① 操作与现象:(见 P91 表) ② 反应原理: ③ 实验结果: 5. 得出结论: (二) 概念:(定义)(规律) 说明:①②③ (三) 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三不变)(从讨
教学用品 幻灯片
教学设想 建立体系,练习升华。
拓
板书设计
展
延
伸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课 后 反 思 设计主线 知识体系
练习
教学活动设计
师生活
动
设计意图
一、知识体系
建立体
化学方程式
系,宏观
1.定义
把握
2.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①内容:②化学反应的实质:③原
点)。
(4)比:左右相比,列比例式(计算的关键)。 (5)求:求出未知数。 (6)答:简明写出答案。 独立思考,完成检测题
(讲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由于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依据,所
以化学方程式必须写准确,才能保证计算准确,质量均为纯
物质的质量。
例题 2
学生动手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读法 〔小结〕 〔巩固〕
〔作业〕
(讲解)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
剂等。
“↑”“↓”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
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
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课 后 反 思 设计主线 〔复习〕 〔引新〕
〔授新〕 例题 1 一般步骤
例题 2
教学活动设计
师生活
动
设计意图
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反应为例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温故知新
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可表 引出问题
示为:2KMnO4 = K2MnO4+ MnO2+ O2↑
316
197
87
32
若 316g
( )g ( )g ( )g
若( )g ( )g ( )g 16g
这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正比关系,
因此利用正比关系进行有关的计算。
(板书)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明确问题
(说明)这是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一种方法,
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先看一个例子。
(小黑板)例题 1 看老师演示,听讲解,领悟计算的方法和格式。
读题 领悟
(讨论、归纳)计算的步骤和方法(重点)
学会
[解](1)设:设出未知量。 (2)写: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3)找:找有关物质,求出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积, 并将已知量,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下方(带单位)(这是难
教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学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目 3.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 标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用品 教学设想 拓
略 精讲多练
板书设计
展
延
伸
课
后
反
思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主线
师生活
动
设计意图
〔复习〕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其内容 温故知新
引出问题 明确问题 学习任务 学习形式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提出问题 进行假设 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原因分析 应用 (发展)
概念 意义
信息 〔小结〕 〔巩固〕 〔作业〕
1. 提出问题: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可能有哪几种关系 呢?
教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明确质量守恒的原因。
学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目 3.能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标 4.学会对初中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初步整理。
5.掌握有关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意其规范化。
(板书)四、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会读
(讲解)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讲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
质和量方面的涵义 (板书)4P+5O2==点=燃=2P2O5
学习了化学方程式,重点是书写,难点是配平,配平的理论 明确,导航。
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要求方程式的书写要规范,其中涵义
中表示的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可以用于化学计算,这将在
教
1.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
2.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目
标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教学难点 解题思路和一般步骤,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教学用品 小黑板(例题)
教学设想 讲解例题――归纳步骤――学生练习
拓
板书设计
展
延
伸
论 3 入手) (四) 两个实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实验名称: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 实验名称: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3. 讨论:①② (引语)分析 C+O2=CO2 得出,这个式子,不但表明了反 应物、生成物和反应发生的条件,还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即 三不变),向这样的式子叫…… 二、化学方程式 1. 概念(定义): 2. 意义: ① ② ③ 3.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主要信息:(详见 P95 小结中的 3) 学习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依据。 4gA 跟 5gB 反应,生成 7gC,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 1. 预习课题 2 2. P95 2 3 4 3. 完成同步练习。
〔小结〕
〔巩固〕 〔作业〕
1.本节的学习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的一种方法 2.计算中注意: 1>化学方程式必须写准确(配平),这是计算的依据。 2>有关物质的质量比是方程的隐含量,必须会算,且要准确 无误。 3>质量的单位要前后一致。 4>解题的格式安六步要规范。 5>计算结果一般情况下要精确到 0.01。 3. 总说明:思路清楚、步骤完整、格式规范、单位会写。 4. 只要知道一种物质的质量,化学方程式中其他物质的质
学式右边要注“↓”号。(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
(板书)例如:
CuSO4+2NaOH===Na2SO4+Cu(OH)2↓
(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