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研究参考答案及解析
护理试题研究答案及解析

护理试题研究答案及解析一、单选题1. 护理伦理学中,护理人员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A. 尊重病人自主权B. 保护病人隐私C. 维护病人利益D. 促进病人健康答案:A解析:护理伦理学中,尊重病人自主权是首要原则,它体现了对病人基本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2. 以下哪项不是护理操作中的“三查七对”内容?A. 查对病人姓名B. 查对药物名称C. 查对药物剂量D. 查对病人性别答案:D解析:“三查七对”是指在护理操作中,要查对病人姓名、药物名称、药物剂量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病人性别不是“三查七对”的内容。
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属于护理工作中的感染控制措施?A. 手卫生B. 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C. 环境消毒D. 病人隔离答案:ABCD解析:护理工作中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环境消毒以及病人隔离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 护理工作中,以下哪些属于病人隐私保护的内容?A. 保护病人的个人信息B. 保护病人的医疗记录C. 保护病人的通信隐私D. 保护病人的宗教信仰答案:ABC解析:护理工作中,保护病人隐私包括个人信息、医疗记录和通信隐私等,宗教信仰虽然属于个人隐私,但在护理工作中通常不涉及宗教信仰的保护。
三、判断题1. 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讨论病人病情属于侵犯病人隐私。
答案:正确解析:护理人员应尊重病人隐私,避免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以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2. 护理人员可以随意透露病人的医疗信息。
答案:错误解析: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随意透露病人的医疗信息,除非得到病人的同意或法律要求。
四、简答题1. 简述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答案: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措施,还为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护理记录还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同时也是医疗纠纷处理的重要证据。
2. 护理人员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答案: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尊重病人,倾听病人的意见和需求;其次,要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再次,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最后,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
初一生物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试题答案及解析1.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A.白天和夜间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强,积累的有机物少B.白天和夜间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弱,积累的有机物少C.白天光合作用弱,夜间呼吸作用强,积累的有机物多D.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积累的有机物多【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
我国新疆产哈密瓜地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烈,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所以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
点睛:温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有机物积累的程度不相同,即甜瓜的甜度不一样。
温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影响,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
2.下列四粒种子的不同部位受到损伤(如图),即使在适宜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是:A.①B.②③C.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必须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①②③胚只是破坏了种子的子叶,子叶在种子萌发时主要提供营养,而胚根、胚芽、胚轴是完整的,因此种子能萌发,但生长不旺盛,原因是供种子萌发的营养物质减少了,④直接不能萌发,因为胚的胚根到了破坏,而胚根发育成根,没有胚根的种子一定不能萌发,因为种子萌发时需要胚根吸收水分,供种子萌发需要,C正确。
3.下列生物中仅有一种能量转换器是()A.小麦B.兔子C.松树D.仙人掌【答案】B【解析】小麦、松树、仙人掌等绿色植物的细胞内含有两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而兔子的细胞内只有一种能量转换器:线粒体。
【考点】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两种能量转换器。
4.显微镜中高倍镜比低倍镜看到的像()A.像较小,视野较暗B.像较小,视野较亮C.像较大,视野较暗D.像较大,视野较亮【答案】C【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体积越小。
试题研究答案

试题研究答案1. 引言试题研究是教育评价与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试题的分析和探讨,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教学效果,并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改进方案。
本文将对试题研究的意义、方法和步骤进行探讨,并给出一些常见试题研究中的答案。
2. 试题研究的意义试题研究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掌握程度,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同时,试题研究还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提供教学反馈,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和改进建议。
3. 试题研究的方法(1)定性分析法:通过对试题的文字描述和分析,进行试题的逻辑推理、语言表述等方面的分析,从而得出试题的特点和优缺点。
(2)定量分析法:通过对试题的答题情况、得分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试题的难易程度、区分度等指标,以及学生的答题表现等信息。
(3)评价指标法:采用专家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试题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得出试题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4. 试题研究的步骤(1)选取试题: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合进行研究的试题,可以是某个具体科目的考试题目,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教学测试题目。
(2)试题分析:对试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试题的命题要求、知识点覆盖情况、难度系数、区分度等指标的分析。
(3)试题评价:根据分析结果,对试题进行评价,分别从试题质量、教学有效性、学生答题情况等角度进行评估。
(4)试题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对试题进行改进和优化,包括修改题目、调整难度、增加辅助材料等。
(5)试题应用:将改进后的试题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观察效果并进行反馈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借鉴。
5. 常见试题研究答案(1)对于选择题,常见的答案包括正确选项的解析、错误选项的纠正和排除等。
(2)对于主观题,可以给出标准答案和范例答案,对学生的答题进行准确评判,并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回答此类问题。
(3)对于论述题,可以提供详细的评分标准和评价要点,帮助教师进行科学的评分,并指导学生写出更具说服力和逻辑性的文章。
生物地理试题研究方法及答案

生物地理试题研究方法及答案生物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生物地理试题研究方法及答案的示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地质结构B. 气候类型C. 生物分布D. 土壤类型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范畴?A. 物种多样性B. 物种起源C. 物种迁移D. 物种灭绝答案:B3. 生物地理学中的“岛屿效应”指的是什么?A. 岛屿上的物种数量总是比大陆少B. 岛屿上的物种多样性总是比大陆高C. 岛屿上的物种总是比大陆上的物种更适应环境D. 岛屿上的物种数量和多样性受岛屿大小和与大陆的距离影响答案:D4. 生物地理学中的“纬度梯度”理论主要解释了什么现象?A. 物种多样性随纬度增加而增加B. 物种多样性随纬度增加而减少C. 物种多样性与纬度无关D. 物种多样性在赤道地区最高答案:B5.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A. 气候B. 地形C. 土壤D. 社会经济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生物地理学中的“____”是指物种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模式。
答案:生物分布7. 物种迁移的三个基本方式包括扩散、__和__。
答案:迁移、跳跃8. 生物地理学中的“__”理论解释了物种多样性在不同纬度的分布差异。
答案:纬度梯度9. “岛屿生物地理学”是由__和__共同提出的。
答案:麦克阿瑟、威尔逊10. 生物地理学研究中的“__”是指物种在特定地理区域的分布范围。
答案:地理范围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生物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答案:生物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标本采集、生态观测、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统计分析等。
12. 描述生物地理学中的“生态位”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包括其对资源的利用方式、生存策略等。
生态位的概念对于理解物种如何在生态系统中相互竞争和共存至关重要。
试题研究语文答案

试题研究语文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B. 栉风沐雨C. 明查秋毫D. 铿锵有力【答案】B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学无术,却常常自命不凡。
B. 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谋而合,达成了共识。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
D. 他的文章写得龙飞凤舞,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B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______。
”【答案】低头思故乡4.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词语。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_________,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答案】坚持不懈三、阅读理解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答案】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如何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2)文章中主人公具有哪些优秀品质?【答案】文章中的主人公具有坚韧不拔、勇于面对困难、不断自我提升等优秀品质。
四、作文题6.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作文提示】在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描述你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
- 叙述你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和计划。
- 表达你对未来的展望和梦想实现后的期望。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研究,我们不仅复习了语文知识,还锻炼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2023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完整版)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复兴文库》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
”“编纂出版《复兴文库》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就是要对近代以来重要思想文献的选编,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切向前走都不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这表明:A.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历史过程不包含任何偶然的因素D.历史事件往往可以完整重复和再现【答案】A2、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
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其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其依据是()A.生产工具的质量和数量B.统治集团的阶级和政治属性C.经济基础特别是生产关系的性质D.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分工的范围和水平【答案】C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
”这段话表明,生产力的变化A.不影响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B.不改变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的效率C.影响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单个商品价值量D.改变同一劳动在同样时间内提供的价值总量【答案】C4、垄断组织通过制定垄断价格来获得垄断利润。
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垄断组织获利高低实际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为了避免遭受净亏损,垄断组织所能接受的而最低价格是() A成本价格B生产价格C垄断低价D垄断高价【答案】B5、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专题二 记叙文(含文学作品)阅读 小说 考点1梳理和分析小说情节

考点1 梳理和分析小说情节
返回目录
8.这是一篇自传性质的小说,小说第⑧⑨段详写贝尔纳先生和外祖母寒暄 ,却省略了具体劝说的内容,这样处理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探 究。【详略安排】
【答案】①形象塑造:详写贝尔纳先生和外祖母寒暄,是为劝说所做的 铺垫,略写劝说过程,与“一个小时过去了”相照应,突出贝尔纳先生 用心良苦、耐心细致的形象;②主题表达:一详一略,突出了贝尔纳先 生劝说工作的不易,凸显了贫寒家庭中的孩子接受更高教育的艰难和贝 尔纳先生伟大无私的人格;③艺术效果:略写劝说过程,是因为贝尔纳 先生让雅克出去等候,因此雅克无从知晓具体的劝说过程和内容,符合 自传性质的小说特点,使小说更加真实动人。
考点1 梳理和分析小说情节
返回目录
教材创新设问 2.(九上《智取生辰纲》“思考探究”)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 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同学之间讨论: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这篇小说存在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 明线是杨志押运生辰 纲,写杨志一行的矛盾冲突;暗线是晁盖吴用一行智取生辰纲,写团结 智取。明、暗双线交织点在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两条线索交 织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了护送和智取双方的矛盾冲突,为人物性格塑造 和发展服务,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返回目录
7.文中的贝尔纳先生既是老师,也是雅克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请结合全文 ,简要分析他的人物形象。【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答案】①满怀爱心、懂得为学生着想。贝尔纳先生想让雅克等学生能 到中学学习,因为中学会为他们打开所有的大门;②善良耐心、乐于奉 献。他耐心安慰雅克要理解外祖母,跟外祖母及母亲谈话时让雅克去外 面等,并决定无偿为雅克补课。
考点1 梳理和分析小说情节
返回目录
英语试题研究答案及解析

英语试题研究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The boy is _______ to carry the heavy box.A) strong enoughB) too strongC) strongD) enough strong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形容词的用法。
"enough" 修饰形容词时,通常放在形容词之后。
根据句意“这个男孩足够强壮,能够搬动这个重箱子”,可知选A。
2. She _______ the book for two weeks.A) has boughtB) has hadC) has borrowedD) has kept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时态。
根据时间状语"for two weeks",可知动作发生在过去并持续到现在,因此使用现在完成时。
"keep" 表示持续拥有某物,符合句意。
二、填空题1. The _______ of the meeting has been postponed due to the bad weather.答案:schedule解析:根据句意“由于恶劣天气,会议的时间表被推迟了”,可知需要填入名词,表示“时间表”的英文是"schedule"。
2. He is _______ to be the best candidate for the job.答案:considered解析:根据句意“他被认为是这份工作的最佳候选人”,可知需要填入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构成被动语态。
三、阅读理解Passage 1In this passage, we learn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teamworkand communication in a successful project. The author emphasizes tha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can lead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among team members.Questions:1. 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passage?答案:The importance of teamwork and communication.2.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what ca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lead to?答案: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四、作文Write an essay of about 120 words on the topic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Modern Education". You should write clearly and coherently, and support your opinion with examples or reasons.范文: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Modern EducationIn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toedu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Technology not only enhances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but also provides a wealth of resources for students and educators. For instance, online courses and educational apps offer flexibl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hat cater to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and paces.Moreover, technology facilitates interactive and eng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s. Tools such as virtual reality and simulations can bring abstract concepts to life, making them more accessible and understandable. Additionally, technology enables personalized learning, allowing educators to tailor instruction to meet individual students' needs.In conclusion, technology plays a vital role in modern education by offering innovative ways to learn and teach, ultimately enriching the educational experience for all.五、翻译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1.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及解析1.B 由图示信息可知,当太阳位于a处时,太阳正好从正东方向升起,则此时节气为秋分日或春分日,地方时为6:00。
而此时北京时间为7:00,由此可求出P点经度为105°E。
当太阳位于b处时,北京时间为7:00,根据当地经度为105°E求出此时该地地方时为:00。
这说明当该地地方时为6:00时,太阳已经升起,则此时该地昼长夜短,应为夏季。
北半球各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时也是夏季,故得出该地位于北半球。
2.A 由上题分析可知P点经度为105°E,早晨7:00(北京时间)该地地方时为6∶00。
若此时太阳还未升起,说明该日P点昼短夜长,故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7:00,故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65°w。
3.C一年中M与N纬度差的最大值为23。
5°(90°-66。
5°),因此实地距离约为2600千米。
4.B依题意,M与N之间的距离为一年中的最大值且该范围内为白昼,则此时应为夏至日,M点所在经线(30°E)的地方时为0时,因此北京时间是6时。
5.A从图中表示锋面的符号来看,此段时间冷锋南下,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应受冷气团控制。
一般而言,9月份东南季风开始南撤并离开我国,之后西北季风逐渐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因此此时最可能是l0月份。
6.C 在28日前后,江西、湖南、浙江经历了一次冷锋过境,其天气的变化是:先由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接着锋面过境,出现阴雨、大风天气;后由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降低。
7.C 10-l1日形成了云雨。
当暖气团中的水汽沿锋面上升时,气温降低,形成降水。
随降水时间的延长,暖气团中的水汽逐渐减少,可能会出现刮风而无雨的天气。
8.D 由于11日的夜晚为阴雨天,大气逆辐射较12日强,所以夜间的气温不会太低。
甲地12日为晴天,晚间的大气逆辐射弱,气温降低快,到日出前后气温降到最低值。
9.C M城属于热带雨林气候,Q城属于热带草原气10.A M、Q两城都位于热带靠近赤道的地区,一年中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大阳高度角变化都较小,因此终年高温。
11.D 图中显示,沙尘由甲地到乙地再到丙地,沙尘在乙地空中飞行的高度最大。
由此可知空气流动的方向是由甲到乙再到丙。
空气的流动方向是由高压(甲)到低压(乙),因此甲地的气压值高于乙12.C 甲地以风蚀作用为主,乙地以搬运作用为主,丙地以沉积作用为主。
在乙地,体积大、重量大的沙粒先沉积,在丙地沉积的沙尘颗粒小、重量小。
13.B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图中西北部为南北走向的山、谷相间分布的地貌景观,所以其应为由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山系。
14.C 因图中没有标出等高线,所以不能判断或估算出其中任何一地的海拔。
乙图中①②两地之间为山地,①侧为凹坡,在此处可以看到山顶,能够估算出山顶到山麓的相对高度,而②侧为凸坡,在此处看不到山顶,不能估算出山地的相对高度;同样,③④之间为山谷,在③地能看到谷底,可以估算出山谷的深度,但在①地不行。
15.D 由图中海冰的分布可以看出,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三处海冰的分布面积比较大,尤其是辽东湾,海冰分布面积更大。
16.B 淡水比海水的冰点高,更容易结冰;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所以当海水浅、水量小时更容易结冰;海湾处风浪小,冰晶容易连接起来,更容易结冰,而风浪较大的岬角不容易结冰。
17.B 图中乙线段从北冰洋沿岸向西南延伸到中亚,中间经过针叶林分布区。
18.C 图中乙线段所经地区既有热量的变化,也有水分的变化。
19.D 丙地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处于盆地,四周有高山阻挡,减弱了风力。
20.D 甲地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对能源的需求量比丁地大,因而甲地风能资源的利用前景好。
21。
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由图可知,②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各种能源所占的比重比较均匀,其中煤炭、天然气分别占25%,石油占40%,水电、核电共占10%,所以B选项正确。
①④两国因能源消费总量少,故在本国的能源构成中占较大比重的能源,其消费量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是最多的。
22.B 图中给出的四个国家中,②国消费的能源总量最多,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最多,所以其在保护世界环境方面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23.B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能量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
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吸收和储存的热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24。
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当全球温度升高3℃,从图中图例和世界粮食增产、减产的状况来看,西亚的粮食将增产40%以上,中亚的粮食将增产0%~40%,所以选择C项。
25.C 本题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应使用排除法答题。
从甲图中看到,森林植被从山底到山顶都有分布,山区缺少冰川和湖泊,排除含有冰川和湖泊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6.D从甲图到丁图的变化来看,该地区森林植被减少,村落、城馍、耕地面积增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被硬化的城市地面面积加大,导致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水分下渗和蒸发量减少,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27.B 由图中可以看出,A 处自然带南北延伸、东西交替,应为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距离海洋的远近及地形造成的水分差异。
长颈鹿、斑马主要生活在非洲草原;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应形成地中海气候,不应该在A处。
28.C B处为地中海气候。
2月份,澳大利亚处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容易形成火灾。
29.A 海地、智利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为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连接处。
这两次地震均由板块挤压产生。
30.B 从震级来看,智利地震的震级大,但是其震源较深且震中位于人口稀少的地方,所以造成的死亡人数少。
而海地地震的震中位于首都附近,人口稠密,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
31(10分)(1)见右图。
(2分)(2)见右E1。
(锋面位置2分,移动方向2分)(3)A(2分)(4)城市人口集中,工厂、居民生活、交通运输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热量(2分)32.(10分)(1)土地(草地)退化。
(2分)草原的产草量减少,土地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
(2分)(2)由于人口压力大,人们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
(2分)(3)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还草,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
(答出其中任意四点,4分)33.(10分)(l)受西风带影响(2分)滑坡(1分)泥石流(l分)(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同纬度海水温度高于陆地温度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水温度升高(4分)(3)出现由森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到草原(温带草原)的变化降水量自西向东递减(水分条件差异)(2分)34(10分)(1)Rs(1分)先扩大,后缩小(1分)流水沉积作用;海水侵蚀作用;地壳升降运动;海平面变化;人类活动(答出其中任意三点,3分)(2)优化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等。
(5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C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晨昏圈都将地球分为昼、夜所占范围相等的两部分,太阳直射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心,即晨昏圈跨越的最大纬度范围为180°。
m、n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且纬度差为90°,由此可推出此时太阳直射纬线b。
3月1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接近赤道,北极点为极夜,晨昏线上最靠北的点位于太阳直射的经线上。
由此可推出经线mn位于昼半球且被太阳直射(即地方时为12时)。
依据此时北京时间为10时,可推mn的经度为150°E。
2.C 3月1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接近赤道,各地昼长按近12小时。
总辐射量的差异仅取决于云量的多少。
赤道处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总辐射量的差异最大,说明此处云量最多。
4.C 由资料信息可知,可能总辐射量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之差。
可能总辐射量虽与大气厚度密切相关,但大气厚度取决于地球引力,各纬度地区差异不大,因而其大小只与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有关,而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仅取决于太阳高度。
5.D 沙尘暴是冷空气迅速南下造成的。
另外,粉沙能否被扬起还取决于地表状况。
春季,在地表冰雪消融且无植被覆盖的情况下,易发生沙尘暴,因而沙尘暴多出现在冬末春初。
6.A 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是北半球冷空气的源地,冷空气由此流出,南下时扬起沙尘。
7.C依据图中气流运行规律,可判断此时的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
8.D 由资料可知,海洋“沙漠”是因洋流形成漩涡而形成的,漩涡的形成取决于地转偏向力。
由于赤道地区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因而不会出现漩涡,故海洋“沙漠”不会出现在赤道地区。
9.B 石油泄漏可导致海水污染,从而引起海洋生物死亡,使海洋中出现“沙漠”地带。
10,C 图示季节,澳大利亚大陆出现高压中心,此时应为南半球冬季。
Q点在南半球反气旋的北部,吹东南风。
11.A低压控制下的地区多阴雨天气。
图中T点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降水。
12 。
C 图中T点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南角,属于地中海气候。
在副高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其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3.D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会使马尔代夫面临灭顶之灾。
因而全球气候变暖是该国最关注的生态问题。
14.B A为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居住的雪屋,B为漂浮在大洋上的木屋,C为我国北方地区的建筑,D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
马尔代夫是位于印度洋赤道附近地区的群岛国家,漂浮在大洋上的小木屋在这里最有可能见到。
15.B 森林与草原的分布取决于降水的差异,图中b 处降水量最大,是森林带集中分布区。
16.A在山区,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会诱发滑坡、泥石流。
17.D 气候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低,水汽更容易凝结。
18.C气候②为地中海气候,其分布地区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9.C 甲海域为地中海,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此季节地中海水温比周边陆地低,从而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使地中海沿岸各地夏季更加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西风强劲,而此时地中海水温又比周边陆地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从而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使地中海沿岸各地冬季更加湿润。
20.C岩浆岩由岩浆冷却而成,岩浆存在于地幔中。
21.D地下溶洞只存在于石灰岩分布地区;依据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可推测出乙地可能位于谷地中,并且该谷地北高南低,河流自北向南流;乙、丙两地温差大于6℃,其相对高度应大于1000米;由于乙地地势低,丙地地势高,白天丙地气温上升形成低压,乙地形成高压,风由乙地吹向丙地,夜晚丙地气温骤降,形成高压,乙地形成低压,风由丙地吹向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