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指导讲解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阅读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阅读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阅读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言语感情色彩浓厚,婉转含蓄,声调协调,表现力强。

在阐发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言语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言语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了解其深层含义。

初中语文的现代散文阅读指导策略

初中语文的现代散文阅读指导策略

初中语文的现代散文阅读指导策略现代散文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体,它与传统的古文、文言文以及诗歌等文体有很大的不同。

初中生在阅读现代散文时,往往对其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有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和写作现代散文,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语文的现代散文阅读指导策略,帮助老师和家长更好地辅导学生。

看题要准现代散文往往围绕一些特定的话题展开,因此在阅读时,学生首先要看清楚题目,理解文章所要阐述的主题。

例如,在阅读中国现代散文《那座人间天堂》时,学生可以通过题目猜测到文章可能会讲述一处美丽的风景区。

在确认文章的主题后,学生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

捕捉文本信息现代散文是一种充满个性化表达和感情色彩的文体,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句子,更要观察非语言化信息如表情、语气等。

例如,在阅读某篇现代散文时,作者可能使用了一些形容词来描绘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可以通过捕捉这些形容词来了解这个人的性格特点。

掌握文章结构现代散文的文章结构精炼,通过对文章结构的了解,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对于初中生来说,可以先通过“三段法”来了解文章的结构,即了解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

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注重情感体验现代散文往往是一种抒发情感、表达心情的文体,学生在阅读时应该注重情感体验,并根据个人体验来进行阐述。

例如,在阅读《我爱这土地》时,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身边入手,从个人经历来讲述自己爱国的故事,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和社会意义。

进行写作练习学生在掌握现代散文阅读技巧的同时,也应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

首先,可以通过模仿文章的结构和风格,尝试自己写一篇相关的现代散文。

其次,可以通过背诵良好的现代散文,了解其思想和表达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

最后,通过与同班同学互评作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散文的阅读要点,巩固所学知识。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注重文本加强审题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注重文本加强审题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注重文本加强审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能力,提高散文阅读的审题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散文阅读的审题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一篇散文,注意把握散文的结构、语言和情感。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强调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5.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个散文阅读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答案,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散文阅读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内容1. 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散文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特点,如真实性、抒情性、随意性等。

2. 散文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开头、结尾、过渡等要素,培养学生的细读、批注、推理等能力。

3. 散文阅读的审题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抓住散文的主题和情感,正确理解题目要求。

4. 案例分析:分析一篇典型的散文,示范如何运用阅读方法进行审题和分析。

5. 课堂练习:提供一篇散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和分析,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散文,用于教学实践。

2. 辅助材料:相关散文阅读指导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45分钟。

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精选)

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精选)

散文阅读方法指导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

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

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重视行文的技巧,“硬料”类似文本:07—09年44篇散文中有13篇 09天津《老屋》、福建《阿庆》,08上海《灯笼红》、全国2《马缨花》,07北京《湿湿的想念》、宁夏海南《叶圣陶在四川》、辽宁《炉火》、湖南《忆刘半农君》)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年高考全国卷ⅱ《岳桦》—09年高考44篇散文中有27篇。

09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全国卷ⅱ《岳桦》、湖北卷《书房的窗子》,108全国ⅰ《阳关古道苍凉美》、天津卷《敦煌》,07安徽《乡村的风》、天津《雪野里的精灵》、四川《焰火的变奏》等。

补充:写景散文的阅读: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

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

抓特征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其形似,更要求达到本质上的神似。

②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

③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

④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

咏物散文的阅读: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

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

(完整版)整本散文阅读指导策略

(完整版)整本散文阅读指导策略

(完整版)整本散文阅读指导策略整本散文阅读指导策略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整本散文阅读指导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整本散文作品。

策略一:前期准备在阅读整本散文之前,进行适当的前期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准备工作的策略:- 阅读作者的背景资料和作品简介,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主题偏好。

- 预读散文的标题、目录和序言,了解整本散文的主题和结构。

策略二:整体把握在开始阅读整本散文时,需要有一个整体把握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整体把握的策略:- 快速浏览每个章节或篇章的标题和开头,获取整本散文的主要线索和框架。

- 注意散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关键词,以便在阅读之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策略三:深入阅读深入阅读是理解整本散文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深入阅读的策略:- 仔细阅读每个章节或篇章,注意作者的思路和观点表达。

- 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如作者的意图、主题的发展、人物形象的描绘等,以加深对散文的理解。

策略四:分析思考通过分析思考,可以更好地把握散文的要点和内涵。

以下是一些分析思考的策略:- 记录关键观点和论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 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安排,对于理解散文的深层含义非常有帮助。

策略五:整合总结在阅读完成后,对整本散文进行整合总结是巩固理解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整合总结的策略:- 总结每个章节或篇章的主题和要点。

- 分析整本散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维方式。

结论通过遵循以上阅读指导策略,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整本散文,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内涵。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现代散文阅读技巧知识点总结

现代散文阅读技巧知识点总结

现代散文阅读技巧知识点总结散文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文学形式,它以散发的文字为主要表达方式,能够展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

散文种类繁多,包含了游记、随笔、记叙文等多种形式。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散文并不容易,因为它不像小说那样带有明确的情节,也不像诗歌那样押韵律动。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散文,本文将总结一些关键的阅读技巧。

一、注重全文理解阅读散文时,首先要明确整篇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要仔细观察标题和开头段落,以此来推断全文主题。

然后,通过阅读全文的细节和段落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作者要传达的核心意思。

关注作者在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从而更好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内涵。

二、注意情感与意象散文通常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意象来营造氛围。

读者应该留意作者通过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传递情感和意象。

这些手法往往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到文章所带来的情感冲击。

三、解读语言特点现代散文往往在语言上更加自由,大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

对于读者来说,要善于分析散文中独特的语言特点,例如用词的新颖性、句子间的节奏感等。

同时也要留意作者在文字中所运用的隐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这些都能够丰富文章的表达效果。

四、关注背景知识有时,阅读散文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全面理解。

因此,读者在阅读时应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历史、哲学以及艺术等。

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散文中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

五、多角度思考散文往往容纳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思考,因此读者在阅读时应该通过多个角度来思考。

例如,可以思考作者的意图和立场,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对比和印证,或者联想到自己的人生体验。

这样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散文并产生共鸣。

六、反复品味散文是一种值得反复品味的文学形式。

初次阅读时,读者可能只能理解一部分内容,而随着阅读的深入,再次品味时会有新的领悟。

因此,读者要有耐心和时间,通过反复读取和思考,来发现散文中更多的细节和内涵。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提高语文素养、拓宽知识面、培养审美情趣。

2. 散文的特点:真实、生动、细腻、意蕴丰富。

3. 散文阅读的技巧:捕捉关键信息、理解作者情感、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活动:1. 讲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分析散文的特点。

3. 分享散文阅读的技巧。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第二章: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技巧深入理解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捕捉关键信息:关注、开头、结尾、过渡句段。

2. 理解作者情感:通过细节描写、抒情议论句理解作者情感。

3. 感悟人生哲理:从散文中提炼出的人生道理和哲理。

三、教学活动:1. 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分析具体散文作品,示范运用技巧。

3.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学习心得。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深入理解。

2. 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自己运用技巧的过程和收获。

第三章:散文阅读的实践与提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散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不同风格的散文作品进行阅读。

2. 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特点。

3. 欣赏散文中的优美语言和精彩段落。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散文阅读实践。

2. 分析不同散文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3. 欣赏散文中的优美语言和精彩段落。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

2. 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第四章:散文阅读的拓展与深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拓展散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研究能力。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第一章:散文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阅读的意义:提升文学素养、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散文的特点:真实、生动、优美、有节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阅读的意义和散文的特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散文阅读的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谈谈对散文阅读的认识。

2. 讲解:讲解散文阅读的意义和散文的特点。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及阅读感悟。

4. 总结: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2. 推荐散文作品给同学,互相分享阅读心得。

第二章: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抓住散文的主题:理解散文的中心思想。

2. 品味散文的语言: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3. 感受散文的情感:体会散文的情感表达。

4. 分析散文的结构:把握散文的层次结构。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主题。

2. 讲解:讲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阅读一篇散文作品。

4. 总结:强调掌握散文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散文作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分析。

2. 写一篇关于散文阅读技巧的心得体会。

第三章:散文阅读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策略。

2. 培养学生高效阅读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快速浏览:把握散文的大意。

2. 精细阅读:深入理解散文的细节。

3. 批判性思维:分析散文的优缺点。

4. 联想与想象:丰富阅读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指导一直以来,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07—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共55篇文学类文本,其中散文44篇,占80%。

而且分值较大,江苏高考赋分23分,单题权重15%。

散文阅读也是高考考查的难点。

据统计,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得分率只有49.7%,09年江苏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

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对高考散文阅读作具体说明。

一、熟悉文体散文的形散神聚,决定了散文的组织谋篇不像一般文章那样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为便于学生熟知散文的阅读思路,我们把常考的散文分三类进行梳理。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07高考江苏卷《麦天》:先是记人写事:麦天到了。

以前农人麦天辛苦,日月艰难;现在,麦天是节日。

女人热闹地走娘家,男人作收麦的准备,虽然辛苦但心里喜悦。

麦天过去后,到处都是麦香。

其间穿插较多细节描写:女子心疼丈夫做饭上“硬料”等。

最后抒发感情:麦天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这类散文数量较多,07—09年44篇散文中有13篇。

如09天津《老屋》、福建《阿庆》,08上海《灯笼红》、全国2《马缨花》,07北京《湿湿的想念》、宁夏海南《叶圣陶在四川》、辽宁《炉火》、湖南《忆刘半农君》)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09年高考全国卷Ⅱ《岳桦》:开头引出写作对象岳桦树:第一次去长白山,尽管好景不少,但过后都很模糊,只有岳桦树记忆深刻。

然后状物,时空拓展:岳桦树形态,生存环境的恶劣,境遇的苍凉等。

中间穿插对比反衬:用养尊处优的白桦树与之对比,突出岳桦的顽强。

最后延伸议论,升华主旨:在恶劣的环境中选择了向上,岳桦就成了一种精神。

这类散文数量最多,07—09年高考44篇散文中有27篇。

09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全国卷Ⅱ《岳桦》、湖北卷《书房的窗子》,08全国Ⅰ《阳关古道苍凉美》、天津卷《敦煌》,07安徽《乡村的风》、天津《雪野里的精灵》、四川《焰火的变奏》等。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09年高考江西卷《木车的激情》:开头议论由头(触发点):现代人奔走忙碌,碌碌奔波,但奔走的激情却脆弱、渺小。

然后是类似事情的相反联想(联系点):几千年前孔子乘坐一辆缓慢的木车,以执着的激情不知疲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谱写了一首中华民族的长诗。

再点出结论(感悟点):只有激情才有阔大无边的力量。

结尾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告诫人们:高科技时代,如果心灵缺失,没有激情,人会危机重重。

类似散文还有:09高考山东《记住回家的路》、江苏《上善若水》,08高考湖南《谈静》、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07高考山东《灯火的温情》、广东《泥泞》。

重要提示:对一种文体要达到熟知程度,至少要精读30—50篇同类文章。

建议考生在复习散文阅读这一考点时,先拿出一些时间,把07—09年44篇散文分类通读一遍,通过集中式阅读发现文体规律,自己找到阅读捷径。

二、储足知识先看几道高考题:09年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⒔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09年高考全国卷1《彩色的荒漠》: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⑴①戈壁滩环境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⑵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这几道高考题直接以散文写作知识为命题依据。

这类题是高考必考题。

散文文体的知识建构是散文阅读的基础。

下面我把考过的相关知识作一个简要汇总: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还没考过)②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③叙述人称的技巧: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

(以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④议论的技巧。

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⑤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2.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烘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突现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渲染,以浓墨重彩的描绘营造氛围,为行文设铺垫,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感染力。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以下几个以前几乎没考过,09年高考全部出现)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3.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复、设问。

考查最多的是比喻、拟人、排比。

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

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4.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应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明志→详略主次。

文章或段落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⑤制造悬念。

文章或段落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④照应上文,转换话题。

文章或段落结尾-―①升华感情;②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三、快速读懂散文阅读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解题方法,而是读懂。

磨刀不误砍柴工,一篇散文,如果读不懂,文意会混沌一片,解题方法再多,也无济于事。

快速读懂的一个有效方法:理清思路,归纳勾连,浓缩成文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散文的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

只不过散文的形散使得这个有条理的思维过程有些模糊。

读懂散文就是要把这个连贯的思维过程梳理出来。

思路梳理出来了,文意也就明白了。

强化散文的思路梳理,是散文阅读化难为易、准确解题的前提。

可用三个步骤操作:第一步:化整为零,标画圈点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句段、过渡句段,标志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标志段落之间语意因果、转折、并列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间的指代词,段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段。

第二步:化零为整,合并提取合并,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

提取,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体内容。

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

第三步:连缀添加,勾连成文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后勾连,适当添加关联词,形成一篇逻辑较为通顺的简易小短文(原文本的浓缩版)。

至此,思路和文意一般都会水落石出。

以07年高考广东的《泥泞》为例,浓缩后应是这样一篇小短文:再以09高考江苏的《上善若水》为例,可浓缩为这样一篇小短文:离堆……玉垒山,因仰赖杜甫、陆游才(对比现实,作批判、反思)还没被污染了)人)(希望我们也要像李冰那样做上善之事)四、准确解题做好了前面三个方面的准备,最后就是答题了。

如何准确答题呢?下面,我们按照考题类型来逐一解析。

(一)梳理思路类试题高考散文命题愈来愈重视梳理行文思路、把握行文谋篇布局技巧。

原因,一是通过行文脉络的梳理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二是散文因其独有的“形散”布局,让命题者对这一点青睐有加。

题型:要求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09重庆卷《瓷器的意味》:16.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答案:⑴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⑵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⑶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08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答案: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相同题型还有09湖北卷16题,08湖北卷19题,08江西卷17题,等。

答题提示:解答这类题,必须读懂,准确切分全文层次。

这类题答案是各层意概括。

答题格式: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试题特点:⑴面广量大,是考查重点。

每份高考试题都有这道题。

⑵分点答题的指向非常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