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类型题归类

合集下载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题型分类解析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题型分类解析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题型分类解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资料分析的题目通常会给出大量的数据和图表,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提取有用信息,并通过计算和推理得出正确答案。

要在这一模块取得好成绩,掌握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熟悉题型分类是关键。

一、数据处理方法1、快速阅读拿到资料分析题,首先要快速浏览材料,了解其主题和大致内容。

重点关注材料中的时间、指标、数据单位等关键信息,为后续解题做好准备。

2、标记关键数据在阅读过程中,将重要的数据和关键词用铅笔标记出来,这样在后续查找和计算时能够节省时间。

3、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资料分析中的计算并非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而是要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简便的计算方法。

比如,对于除法运算,可以采用首数法、尾数法、有效数字法等;对于乘法运算,可以采用拆分法、凑整法等。

4、估算技巧估算在资料分析中经常用到。

通过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放大或缩小,能够快速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接近正确答案的范围。

5、巧用特殊值一些常见的特殊值,如 25% = 1/4、50% = 1/2 等,在计算中可以巧妙运用,简化计算过程。

二、题型分类解析1、增长类题型增长类问题是资料分析中的常见题型,包括增长量、增长率的计算和比较。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在计算增长量时,如果增长率较大,可以使用“现期量÷(1 +增长率)×增长率”这个公式进行估算。

比较增长率大小时,可以先比较“现期量÷基期量”的大小,如果“现期量÷基期量”相差不大,再计算增长率。

2、比重类题型比重指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比重=部分量÷总量 × 100%计算比重的变化量时,要注意判断是比重上升还是下降,其差值可以通过“(部分量的增长率总量的增长率)÷(1 +部分量的增长率)”来计算。

常用的数据分析报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常用的数据分析报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常用的数据分析报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数据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解释数据来推断出有关某种现象或问题的结论。

数据分析报告是将分析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给他人。

根据不同的目标和需求,常用的数据分析报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描述性报告、推断性报告和预测性报告。

一、描述性报告描述性报告主要针对已有的数据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总结,描绘出数据的基本情况、特征和趋势。

描述性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总体概况:对数据样本的基本情况进行概括,如样本量、变量种类和分布情况等。

2.中心趋势:通过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指标,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3.离散程度:通过计算标准差、极差等指标,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和分布范围。

4.相关性分析: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绘制散点图等方法,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5.趋势分析:通过绘制折线图、柱状图等图表,描绘数据的时间变化趋势。

描述性报告的目的是让读者对数据的整体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后续的进一步分析提供基础。

二、推断性报告推断性报告主要针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分析和推断。

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得出总体情况的推断和结论。

推断性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假设检验:通过设置假设、计算统计量等方法,判断样本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总体。

2.置信区间:通过计算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的范围。

3.模型建立: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预测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4.因果推断:通过分析因果关系,确定某个变量对结果的影响程度。

推断性报告的目的是根据已有的数据加以推断和分析,得出对问题的结论和解释。

三、预测性报告预测性报告主要针对将来的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

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对未来的趋势和结果进行预测和展望。

预测性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模型选择:对未来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如时序预测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

2.数据处理:对未来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使其符合预测模型的要求。

高考物理实验题题型全归纳

高考物理实验题题型全归纳

高考物理实验题题型全归纳
高考物理实验题类型涵盖了多个实验题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题型:
1. 实验设计题:给定实验条件,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达到预期目标。

2. 实验数据处理题:给定实验数据,要求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相关计算。

3. 实验误差处理题:给定实验数据和误差范围,要求进行误差分析和处理,得出正确结果。

4. 实验仪器使用题:给定仪器和实验步骤,要求正确使用仪器完成实验,并得出正确结果。

5. 实验结果分析题:给定实验结果和目标,要求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相关推断。

6. 实验图形分析题:给定实验图形,要求分析图形,得出结论并进行计算。

7. 实验宏观与微观结合题:要求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进行宏观与微观的分析,提出相关结论。

8. 实验应用题:要求将实验中得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图表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图表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图表类试题分析
165中学
图表类试题是中考思想品德中常见 的一种综合性题型,主要考查学生 阅读图表获取信息、通过分析数据 得出相应结论的能力。 图表题的类型: 柱状图、表格图、扇形图、线 状图等,以及混合类。
解题思路:
一、会读 二、会比
三、会表述
一、会读
1、读图表。图表一般由标题、时间、项目、数 据等构成。标题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 项目则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 照一定的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如果没有标题和 项目的统领,数据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 2、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补充作用, 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是图表的重要的组成部 分。 3、读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 测试的意图的直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读设 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 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会表述
1、由数字到术语。图表型主观题往往以 数字来表达某种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 用术语概括出这一现象。 2、由现象到本质。认识事物的现象还不 够,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必须 接、揭示出背后的本质联系。 3、由理论到实践。不仅仅考查我们认识 问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考查我们在理论 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1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例5 、阅读下图,写出湖州市在利用外资方面有哪些变化(至 少两个)?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答:(1)变化:
①1991年以来, 湖州利用外资总 量总体呈上升趋 势;②2001年开 始,湖州利用外 资总量快速增长; ③2009年左右略 有波动。(注: 每点2分,任答其 中两点即得4分)
二、会比
1、纵向比较。纵向比较就是对同一项目 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 身变化发展的趋势。 2、横向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发现 不同事物再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从而加 深对事物的认识。 3、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综合比较)。 图表与图表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存 在着一定的联系。经过细心的比较,抓住 联系,就会产生新的认识。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解读与题型分类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解读与题型分类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解读与题型分类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准确解读数据,并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对于在这一模块取得高分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数据解读的关键要点。

数据解读的第一步是读懂题目,明确所求的是什么。

这看似简单,但很多考生在匆忙中容易忽略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导致答题方向错误。

在面对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单位和量级。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单位变化可能会导致整个计算结果的偏差。

比如,“万吨”和“吨”、“亿元”和“元”之间的差别巨大,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出错。

另外,要善于观察数据之间的关系。

有些数据是直接相关的,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答案;而有些数据则需要进行复杂的转化和推理。

数据的趋势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是呈上升趋势、下降趋势,还是保持稳定?了解趋势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断选项的合理性。

接下来,我们对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常见题型进行分类。

一、增长率相关题型增长率是资料分析中的常见考点。

包括计算增长率、比较增长率的大小等。

计算增长率的公式为: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 。

在实际解题中,要准确找到现期量和基期量。

比较增长率大小时,如果现期量和基期量差距较大,可以直接通过“现期量÷基期量”的大小来比较;如果差距较小,则需要按照公式进行精确计算。

二、增长量相关题型增长量的计算也是常考内容。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还有一种常见的考法是计算年均增长量。

年均增长量=(末期量初期量)÷间隔年份。

三、比重相关题型比重是指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常见的题型有计算比重、判断比重的变化趋势等。

计算比重的公式为: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100% 。

判断比重的变化趋势时,如果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则比重上升;反之则下降。

四、平均数相关题型平均数的计算和比较是常见的考点。

平均数=总数÷个数。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解读与题型分类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解读与题型分类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解读与题型分类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通过对给定资料的研究,考生需要迅速准确地获取关键信息,并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和推理,以回答相关问题。

要在这一模块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掌握数据解读的技巧,同时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一、数据解读1、读懂数据资料分析中会提供各种形式的数据,如表格、图形(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和文字描述。

对于表格数据,要注意表头的内容,明确每一列和每一行所代表的含义。

图形数据则需要看清坐标轴的标注、图例以及图形的趋势和比例关系。

文字描述的数据需要抓住关键语句和数据的表述方式。

2、数据的分类和整理在面对大量复杂的数据时,进行分类和整理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不同的类别或者数据的大小等方式进行分类,这样有助于更清晰地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3、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不仅要关注单个数据的大小,还要善于对多个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比如计算同比、环比的增长率,找出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数据之间的差距等。

4、数据的估算和近似处理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并不总是需要精确计算每个数据,很多时候可以通过估算和近似处理来快速得到答案。

例如,对于除法运算,可以将除数或被除数近似为整十、整百的数,以简化计算。

二、题型分类1、简单计算类这类题型通常直接要求计算某一个具体的数据,如求和、求差、求平均值等。

解题时要注意数据的对应关系,避免看错行或列导致计算错误。

例: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年份|销售额(万元)|利润(万元)||||||2018|500|100||2019|600|120||2020|700|140|问题:2018 年至 2020 年的总销售额是多少?解答:500 + 600 + 700 = 1800(万元)2、增长率相关类增长率是资料分析中常见的考点,包括同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年均增长率等。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要实验题探究一、测量质量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A.“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D.“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F.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③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质量方法 B、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 偏大偏小: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砝码磨损,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砝码沾有油污或其它小物体,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游码没有移到0刻度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大的值就是游码的读数;二、测量密度1. 测固体的密度:①原理:原理:ρ=m/v②方法:a.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m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b.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d.得出固体密度ρ=m/ V2-V1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也可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规则固体体积可用刻度尺测量2.测液体密度:①原理:ρ=m/v②方法:a.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d.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三、力的作用效果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1你选择的猜想是 ;填写序号 2实验探究步骤: .3分析与结论:.四、弹簧测力计1.右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2.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表: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有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小华要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他首先测出弹簧的长度l 0,然后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比原长l0的伸长△l △l=l-l 0,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拉力F/N1 2 3 4 5 6 7 长度l/cm2.50 2.903.30 3.704.10 4.50 4.90 伸长△l/cm 0.40 0.80 1.20 1.60 2.00 2.40 2.801弹簧的原长度l 0= cm2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 和弹簧伸长△l 的关系是: ;3小华继续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右表: 从右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拉力达到 N 时,拉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就改变了;因此,弹簧测力计的范围只能达到 N4.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拉力F/N 8 9 10 11 12 长度l/cm 5.30 5.70 6.10 6.60 7.30 伸长△l/cm 3.20 3.60 4.00 4.50 5.20 甲弹簧受到的拉力/N O l 2 3 4 5 6表一表二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 选壤“大"或“小”; 2如图所示的A 、B 两弹簧测力汁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 选填“A ”或“B”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 测力计.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通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 ;五、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右表: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 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 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 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 值大小;来%源&:^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g 值大小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地理纬度 0° 23°06′ 30°33′ 31°12′ 39°56′ 40°40′ 55°45′ 90°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g 值相同的城市是: ;②造成g 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 ;六、牛顿第一定律1.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 .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 .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 .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 力和 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 ;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 ;运动的小甲弹簧的长度/cm 6.O 9.O 12.0 15.O 18.O 21.O 24.O乙弹簧受到的拉力/N O l 2 3 4 S 6 乙弹簧的长度/cm6.07.5 9.O lO .5 12,0 13.5 15.O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 mkg 重力 G N 比值G /m N /kg物体1 0.1 0.98 9.8物体2 0.2 1.96 9.8物体3 0.3 2.94 9.8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选填“平衡力”、 “非平衡力” 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这种探究方法叫 法;七、二力平衡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 1和F 2的大小;3保持F 1与F 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1图a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图b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 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八、探究摩擦力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滑轮滑轮 细细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 ;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4由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由图中乙、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___;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图中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方向做运动;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N;4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相同,可得到的结论是;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 法; 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 表现出来;这种探究方法叫 法;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 法;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九、探究惯性1.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a 点滑至b点如图甲,是因为木块具有 ;木块能停在b 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 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乙.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填“左”或“右”,大小是 N .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 _表现出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3由图A 和B 可得结论: ;4由图B 和C 可得结论: ;5小明将方凳和铁锤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请对此结论作出简要评价._____ ; 甲 乙 a b 左 右33 2 2 N 障碍物 障碍物2.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所示实验;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十一、液体压强1.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 ___.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 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2.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1比较图中代号为、、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2比较、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3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 ; 十二、大气压和流体压强1、小明同学利用标有“4.5mL”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静止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6c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cm2; 4测得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Pa;保留二位小数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2.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只登山队测出了几个高度的大气压,如下表所示.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右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像.2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3当高度为1km时,大气压约为 Pa.当高度为3000km时,已到了大气层的边缘,此处的大气压约为 Pa.4除了高度,大气压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一个猜想:.高度h/km 大气压p/×105Pa0 1.010.4 0.970.8 0.921.4 0.862.0 0.793.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取两张白纸,让其平行地自然下垂,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图是小丽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她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_________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__ 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_车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1打开水龙头,自来水通过导管流过如图所示的玻璃管.待水流稳定后,比较图中1、2两处的流速,处的流速较大;比较C、D玻璃管中的水面高度,管中的水面较高.2打开水龙头后,只要水流不散开,就可以观察到水柱越来越细,如图所示.请你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示:流量不变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装置,小明用嘴向玻璃管中吹气,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如图乙所示,此时玻璃管内C点的气体压强为p1,速度为v1;小华吹气后,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如图丙所示,玻璃管内C点的气体压强为p2,速度为v2.则:p1 p2,v1 v2.选填“<”、“=”或“>”十三、浮力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填序号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g取10 N/kg;5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___________法进行实验;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4、在研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中,某同学依次进行了如图a、b、c、d四次测量;1在四次测量中, 图示是测量空桶重力的;能够证实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是两个图示的两次测量;能够直接求得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是图示的两次测量;(2)要证实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需要分析比较图示和图示的两组测量数据;5、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地面与烧杯底面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求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 N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N3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没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填“大”或“小”(3)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同一物体,浸没在同一个液体中时,浮力大小跟深度{填“有关”或“无关”}。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解读与题型分类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解读与题型分类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解读与题型分类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要在这个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掌握数据解读的方法和题型分类是关键。

首先,我们来谈谈数据解读。

数据解读是资料分析的基础,它要求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提取数据中的关键信息。

当面对一份资料时,我们要先快速浏览其整体结构,了解它所涉及的主题和数据类型。

比如是关于经济增长、人口变化还是其他方面的数据。

然后,仔细观察数据的单位、时间范围和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有些数据可能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有些可能是具体的数值,还有些可能是平均数、中位数等统计量。

我们需要清楚这些数据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并能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转换和对比。

在解读数据时,要特别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有时候,数据可能会因为统计误差或者样本偏差而不够准确,我们要保持警惕,避免被误导。

同时,如果数据不完整,我们可能需要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和估算。

接下来,我们对行测资料分析中常见的题型进行分类。

第一种是直接查找类题型。

这类题目相对简单,只需要我们在给定的资料中直接找到所需的数据即可。

例如,“根据上述资料,_____年的 GDP 增长率是多少?”对于这种题型,关键是要快速定位数据所在的位置,准确提取。

第二种是计算类题型。

这是资料分析中较为常见也比较重要的一类题型。

包括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复杂一些的百分数、平均数、增长量、增长率等的计算。

在进行计算时,我们要掌握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比如尾数法、估算法、截位法等,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第三种是比较类题型。

要求我们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大小比较或者趋势分析。

比如“在过去五年中,哪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这就需要我们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然后做出准确的比较和判断。

第四种是综合分析类题型。

此类题型通常会给出多个陈述,要求我们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类型题归类---书写结论两不忘---前提条件和单位 1课本上的已知规律及其推论解题两个途径:1.哪个公式,哪两个量间的关系,不变量怎样求(包括大小及单位)2.如果这样不行,就利用一次函数知识35.某同学在研究“压强与压力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压强P 与压力F 之间的关系式为: 。

(2分)35.P=50F N⋅(2分) 考察压强压力与面积的关系,面积是不变量 36.小新在用实验探究电功率跟电阻的关系时,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归纳出电功率RP Ω=W.36或R KP = K=36W •Ω 密云34.如图所示,是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你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写出与BC 段图像对应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这个关系式是 。

(2分) S =(3m/s)t -8m (t >6s )门头沟35.小华在研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电功率与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式为: 。

P =0.6W/ΩR 或P =(0.4A )2R 石景山36. 小明在探究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浸入水中深度关系的实验中,将圆柱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手提弹簧测力计使圆柱体缓慢竖直浸入水(水足够深)中,如图23所示。

他记录了圆柱体全部入水之前下表面浸入水中不同深度h 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 , 实验数据如下表。

10 14 10根据表中数据归纳 F 与h 的关系: 。

h F ⋅=)6N/cm .0(N 8.9—或h F ⋅=)60N/m (N 8.9—2通过受力分析结合数学函数知识确定两个量间的定量关系K=Y 值变化量/X 值变化量(变化量是后减前,注意正负和单位)将K 值带入一次函数关系式中确定b 值西城.小亮利用如图2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物体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与物体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 的关系。

实验中所使用的物体高为24cm 。

小亮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与物体下表面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 的关系: 当物体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 ≤0.24m 时,F =________。

F =(-20Nm)h + 9N 大兴34.小明探究用滑轮匀速提升物体时,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与所提升物体重力G 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了表格中。

请你认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拉力F 与重力G 的关系。

则力F 与重力G 的关系式是 。

34 F=G/2+0.6N 平谷33.小利在做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时,他要探究分力F 2与分力F 1的关系,将实验数据填在了数据记录表中,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F 2与F 1的关系式: 。

33.F 2=50N -F 1顺义34.小明利用滑轮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拉力F 与重力G的关系式为:F = 。

(1分)G /N 10 15 20 25 30 35 40 F /N46.5911.51416.519昌平33.小玲做浮力相关实验,记录了把6个某种金属实心球分别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与金属球质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此实验中金属球质量与所受浮力的关系: m= 。

m /kg 0.162 0.216 0.27 0.324 0.378 0.432 F 浮/N 0.60.81.01.21.41.6浮F N kg m ⋅=/27.0h /m 0.00 0.04 0.08 0.12 0.16 0.20 0.24 0.28 0.32 F /N9.0 8.2 7.4 6.6 5.8 5.0 4.2 4.2 4.2G / N 1 2 3 4 5 6 F / N1.11.62.12.63.13.6F 1/N 2 4 6 8 10 12 F 2/N484644424038 图23水5结合电路图确定两个量间的关系朝阳---这个规律的总结偏难,好几层知识。

35.将定值电阻R 1和滑动变阻器R 2串联后接在电压保持不变的电源两端。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定值电阻R 1两端的电压U 1和滑动变阻器R 2两端的电压U 2的关系图像如图21所示。

已知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请你写出滑动变阻器R 2两端的电压U 2跟滑动变阻器R 2的关系式:U 2=_____________。

(2分)35. 丰台34.图17是小鑫同学利用相关器材进行实验的电路图,实验中记录了电流表的示数I 和电压表的示数U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式: 。

朝阳I AV V U )5.2(8.2-=3课本中定性规律深化到精确定量------不一定被中考采纳,注意方法东城35.下表所示是在某区域利用气压计测量得到的不同高度的大气压数值(将海平面的高度记为零)。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在海拔高度500m 以下,大气压强p 随高度h 变化的关系式是: 。

p =105Pa -10 hm Pa燕山36.取六根长度不同、粗细均匀的同种材料的合金丝进行实验,给它们通过相同的电流时,分别测得其两端电压值U 和对应的长度值L 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电压U 与长度L 关系:在 的条件下,U = 。

36.材料相同、粗细相同、电流相同 (1分) U=1.2mV· L (1分) I /A0.20 0.24 .280.32 0.36 0.40 U /V 2.32.22.12.01.91.8h /m 0100200300400500p /pa1×1050.99×1050.98×1050.97×1050.96×1050.95×105L/m0.2 0.4 0.6 0.81.0 1.2U/V 0.24 0.48 0.72 0.961.21.44(4Ω+ R 2)6V R6V R 2 U 1/VU 2/V7 6 54 3 2 1 0 1 2 3 45 7 64定性的探究结论的书写怀柔35.在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过程中,小丽控制通过线圈的电流为1A 一定时,通过改变线圈匝数得到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是: 。

5.探不熟悉物理情景中的物理量间的关系海淀区34.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17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发生汽化的水的质量与水吸收热量的关系。

由于水蒸汽的质量难以测量,因此他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用功率恒定的电加热器使保温杯内的水沸腾,持续加热使水不断汽化,用电子天平测量水和保温杯的质量m ,同时用秒表测量加热时间t ,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初步总结出电子天平示数m 与加热时间t 的关系式为:m =______。

500g-(13g/min)t(06年北京市)下表是某同学研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 。

【答案】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6V 不变时,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为:P =RW Ω36 。

或 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6V 不变时,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比例系数为36 W Ω。

(07年北京市)在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过程中,小丽使用一个线圈匝数为120匝的电磁铁,改变通过线圈的电流得到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与电流的关系是:。

【结论】线圈匝数一定(或保持不变)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随电流增大而增加。

定性图17例3.(09年北京市)为了探究电阻串联问题,小芳设计了如图16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 1是电阻箱,R 2是定值电阻,R 1与R 2串联的总电阻(即等效电阻)用R 表示。

电流表测量的是串联电路中的电流I ,电压表测量的是A 、B 两点间的电压U 。

小芳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归纳出总电阻R 跟电阻R 1的关系: 。

【答案】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R 跟电阻R 1的关系为:R = R 1+15Ω。

或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R 等于电阻R 1与15Ω之和。

10中考33.小梅想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小梅保持阻力为2 N ,阻力臂为0.15 m 不变,然后改变动力臂L 1和动力F 1,并保持杠杆水平平衡,分别测量出动力臂L 1和动力F 1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根据实验条件和实验数据帮助小梅归纳出动力F 1跟动力臂L 1的关系: 。

33.杠杆平衡时,如果阻力为2N 、阻力臂为0.15m 且保持不变,则11mN 3.0L F ⋅=(2分) 11中考34.小林利用定值电阻R 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中I 为通过电阻R 的电流,P 为电阻R 的电功率。

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电功率P 与电流I 的关系:在 的条件下,P = 。

34.电阻R 保持不变 302AW ·I 212年中考34.小鹏利用滑轮组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拉力F 与重力G 的关系:F = 。

G /N234567834.0.4G +0.1NR 1 /Ω 5 10 15 25 35 45 U /V 12 12 12 12 12 12 I /A 0.6 0.48 0.4 0.3 0.24 0.2 R /Ω 202530405060L 1/m 0.3 0.25 0.15 0.1 0.06 0.05 F 1/N 1 1.2 2 3 5 6I /A 0.2 0.3 0.4 0.5 0.60.7P /W1.22.74.87.510.8 14.7R 1VASR 2图16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