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典型练习题集
数据分析习题集

5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精品课程>>数据分析
第四章 主成分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
1、设总体 X = ( X 1 X 2 X 3 )T 的协方差矩阵为
179.41
13
福建
19.46
250.16
14
江西
10.93
122.06
15
山东
40.26
552.74
16
河南
19.82
268.20
17
湖北
19.49
221.43
18
湖南
16.01
197.68
19
广东
99.32
1080.26
20
广西
14.77
160.6021海南3.9639.51
22
重庆
10.49
111.76
(2) 求出方差分析表,解释线性回归关系显著性检验结果,求复相关系数的
平方 R 2 的值并解释其意义。
(3) 分别求 b1 和 b 2 的置信度为 0.95 的置信区间。 (4) 该 公 司 欲 在 一 个 适 宜 使 用 该 化 妆 品 的 人 数 x01 = 220 , 人 均 月 收 入
x02 = 2500 的城市销售该化妆品,求其销量的预测值及其置信度为 0.95 的置信区 间。
表 1.5 血液中 4 种成分的含量数据
x1 18.8 17.4 16.0 19.3 17.4 15.3 16.7 17.4 16.2 16.7 18.2 16.7 x2 28.1 25.6 27.4 29.5 27.4 25.3 25.8 26.7 25.7 26.7 28.0 26.7 x3 5.1 4.9 5.0 1.7 4.5 3.6 4.4 4.4 2.3 6.4 3.2 2.1 x4 35.1 33.9 32.2 29.1 35.6 32.2 33.0 33.0 33.9 35.0 29.7 34.9
数据分析练习题

数据分析练习题 第 小组 姓名:练习一:1、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0%、测验占30%、期中占35%、期末考试占35%x 小关 = . x 小兵= .2、结果如下表:(单位:小时)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x = .小时3、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 1次,3出现了x 2次,4出现了x 3次,5出现了x 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4、某人打靶,有a 次打中x 环,b 次打中y 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 环。
5、某校为了了解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下表是该校初二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做数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 (1)、第二组数据的组中值是多少?(2)、求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时间答:(1)组中值为: .(2)解:6、某公司有15名员工,他们所在的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如下表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平均数是多少万元?7、为调查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环保局对所辖的50个居民区进行了噪音(单位:分贝)水平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求每个小区噪音的平均分贝数。
8、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金额,统计了这15个人的销售量如下(单位:件)1800、510、250、250、210、250、210、210、150、210、150、120、120、210、150 求这15个销售员该月销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定额定为320件,你认为合理吗?如果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练习二:1. 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2. 一组数据23、27、20、18、X 、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 的值是 .3. 数据92、96、98、100、X 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A.97、96B.96、96.4C.96、97D.98、974. 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24、25 B.23、24 C.25、25 D.23、25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回答问题: (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什么?(2).若当气温在18℃~25℃为市民“满意温度”,则我市一年中达到市民“满意温度”的大约有多少天?60 噪音/分贝 80 70 50 40 90。
数据分析练习题

数据分析练习题一、选择题1. 数据分析中,数据清洗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数据的准确性B. 降低数据的存储成本C. 增加数据的复杂性D. 减少数据的可读性2. 在进行数据可视化时,以下哪种图表不适合展示时间序列数据?A. 折线图B. 柱状图C. 饼图D. 散点图3. 以下哪项不是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A. 数据收集B. 数据处理C. 数据解释D. 数据存储4. 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目的是:A. 预测未来趋势B. 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C. 确定数据的异常值D. 进行因果关系分析5. 以下哪个工具不是用于数据挖掘的?A. ExcelB. R语言C. PythonD. Photoshop二、判断题1. 数据分析中的异常值总是需要被删除。
(对/错)2. 使用箱型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对/错)3. 数据分析不需要考虑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
(对/错)4. 相关性分析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错)5. 数据清洗是数据分析过程中的第一步。
(对/错)三、简答题1. 描述数据分析中数据预处理的一般步骤。
2. 解释什么是数据挖掘,并简述其与数据分析的区别。
3. 说明在数据分析中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目的和重要性。
四、计算题1. 给定一组数据:20, 22, 21, 23, 22, 24, 23, 22, 21, 20。
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
2. 假设有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10;第二组数据的均值为60,标准差为15。
计算两组数据的方差。
五、案例分析题1. 假设你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数据分析员,你的任务是分析用户购买行为。
请描述你将如何使用数据分析来识别潜在的购买趋势,并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2. 你被要求分析一个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活跃度。
请说明你会如何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使用哪些指标来衡量用户活跃度。
六、实践题1. 利用Excel或R语言,对以下数据集进行分析:年龄、性别、收入、购买频次。
《好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经典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1.某市6月份日平均气温统计如图所示,则在日平均气温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21,21B .21,21.5C .21,22D .22,22C解析:C 【解析】这组数据中,21出现了10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21, 第15个数和第16个数都是22,所以中位数是22. 故选C.2.在我县“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中,有7名同学参加了比赛,他们最终决赛的成绩各不相同.其中一名学生想要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3名,不仅要知道自己的分数,还得知道这7名学生成绩的( ) A .众数 B .方差C .平均数D .中位数D解析:D 【分析】由于其中一名学生想要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3名,共有7名选手参加,故应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分析. 【详解】由于总共有7个人,且他们的成绩各不相同,第3的成绩是中位数,要判断是否进入前3名,故应知道中位数的多少. 故选:D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各有局限性,因此要对统计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 3.已知数据12,,,n x x x 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0.1,则1242,42,,42n x x x ---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 ) A .2,1.6 B .210C .6,0.4D .210D 解析:D【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公式直接计算即可求得. 【详解】 解:()12312n x x x x x n=+++⋯+=, ∴()1231424242424226n x x x x n -+-+-+⋯+-=⨯-=, ()()()()22222123122220.1n S x x x x n ⎡⎤=-+-+-+⋯+-=⎣⎦,()()()()22222421231426426426426x n S x x x x n -⎡⎤=--+--+--+⋯+--⎣⎦ 0.116=⨯1.6=,∴42x S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和平均数,灵活利用两个公式,进行准确计算是解答的关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解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应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B .一组数据1、2、5、5、5、3、3的中位数和众数都是5C .若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03,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1,则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D .抛掷一枚硬币100次,一定有50次“正面朝上”C 解析:C 【分析】可根据调查的选择、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方差及随机事件的意义,逐个判断得结论. 【详解】解:因为我国中学生人数众多,其课外阅读的情况也不需要特别精确, 所以对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宜采用抽样调查,故选项A 不正确; 因为B 中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1、2、3、3、5、5、5,位于中间的数是3,故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 所以选项B 说法不正确;因为0.003<0.1,方差越小,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所以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故选项C 说法正确;因为抛掷硬币属于随机事件,抛掷一枚硬币100次,不一定有50次“正面朝上” 故选项D 说法不正确. 故选:C . 【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调查的选择、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方差及随机事件的意义.5.通过统计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某学期的四次数学测试成绩,得到甲、乙、丙、丁三明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为S甲2=17,S乙2=36,S丙2=14,丁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单位:分).如下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丁同学 80 80 90 90则这四名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最稳定的是()A.甲B.乙C.丙D.丁C解析:C【分析】求得丁同学的方差后与前三个同学的方差比较,方差最小的成绩最稳定.【详解】丁同学的平均成绩为:14⨯(80+80+90+90)=85;方差为S丁214=[2×(80﹣85)2+2×(90﹣85)2]=25,所以四个人中丙的方差最小,成绩最稳定.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及方差的计算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牢记方差的公式,难度不大.6.如图是根据我市某天七个整点时的气温绘制成的统计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4B.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1C.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4D.这组是数据的极差是9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极差、标准差的定义即可判断.【详解】解:七个整点时数据为:22,22,23,26,28,30,31所以中位数为26,众数为22,平均数为:22+22+23+26+28+3032167+=;极差是31-22=9,标准差是:故D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中位数,众数、极差、标准差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看懂图中数据7.有甲乙两个箱子,其中甲箱内有98颗球,分别标记号码1~98,且号码不重复的整数,乙箱内没有球。
数据分析考试题

数据分析考试题一、选择题1.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A. 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B. 验证假设和推断数据之间的关系C. 帮助管理决策和业务优化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2. 哪种图表最适合用于展示时间序列数据?A. 饼图B. 条形图C. 散点图D. 折线图3. 以下哪个指标可以用于衡量数值型数据的集中趋势?A. 方差B. 标准差C. 中位数D. 相关系数4. 以下哪个指标可以用于衡量分类变量之间的关联性?A. 方差分析B. 卡方检验C. 盖尔回归D. 多元回归5. 如果数据集中有缺失值,下面哪个方法可以用来处理缺失值?A. 删除包含缺失值的观测B. 用平均值或中位数填充缺失值C. 使用回归模型预测缺失值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二、简答题1. 请说明数据清洗的步骤或过程。
数据清洗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检查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集没有缺失值或错误的数据项。
2) 处理数据中的异常值,通常采用删除或替换的方法对异常值进行处理。
3) 对缺失值进行处理,可以选择删除包含缺失值的观测,或者用平均值、中位数等填充缺失值。
4) 标准化数据,将数据统一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转换,以提高数据的比较性和可解释性。
5) 去除重复值,确保数据集中不含有重复的数据项。
6) 对数据进行转换和处理,如对时间数据进行格式化、对分类数据进行编码等。
2. 请说明相关系数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数值型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度,其取值范围为-1到1。
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越强;相关系数接近于0则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无线性关系。
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常用的有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皮尔逊相关系数适用于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假设数据呈正态分布;斯皮尔曼相关系数适用于两个有序变量或者两个非连续变量之间的关系。
3. 请简述回归分析的原理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回归分析用于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初中数据分析试题及答案

初中数据分析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A. 极差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B2.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0,中位数是45,众数是40,这组数据可能呈现什么分布?A. 正偏态分布B. 负偏态分布C. 对称分布D. 不能确定答案:A3. 在统计学中,用于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是?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标准差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数据分析中常用的图表类型?A. 条形图B. 折线图C. 饼图D. 树状图答案:D5. 如果一组数据的方差为0,这意味着什么?A. 数据中存在异常值B. 数据完全一致C. 数据没有变化D. 数据分布不均匀答案:B6.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1B. 0到1C. 1到100D. 任意实数答案:A7. 以下哪个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A. 散点图B. 条形图C. 折线图D. 饼图答案:C8. 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众数是唯一的,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是?A. 最大值B. 最小值C. 出现次数最多的值D. 平均值答案:C9. 一组数据的标准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的?A. 集中程度越高B. 离散程度越高C. 变化越小D. 变化越大答案:B10. 以下哪个统计量可以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极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数据分析中,哪些统计量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ABC2. 以下哪些图表可以用来展示分类数据?A. 条形图B. 折线图C. 饼图D. 散点图答案:AC3. 在数据分析中,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数据的离散程度?A. 数据的分布B. 数据的量级C. 数据的异常值D. 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ABC4. 以下哪些统计量可以用来衡量数据的相关性?A. 相关系数B. 标准差C. 回归分析D. 方差答案:AC5.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数据的分布形状?A. 数据的量级B. 数据的异常值C. 数据的集中趋势D. 数据的离散程度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完整版)数据分析基础练习

(完整版)数据分析基础练习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基础练,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在本练中,我们将使用一个虚构的销售数据集进行分析,并回答一系列与数据相关的问题。
数据集
我们将使用以下字段的销售数据集进行练:
- 订单号(OrderID): 订单的唯一标识符
- 产品名称(ProductName): 销售的产品名称
- 产品类别(Category): 产品所属的类别
- 销售区域(Region): 销售发生的地区
- 销售额(Sales): 销售金额
- 销售日期(Date): 销售发生的日期
分析问题
在练过程中,我们将回答以下问题:
1. 数据集中包含多少个订单?
2. 有多少个不同的产品被销售?
3. 在销售额最高的产品中,有哪个产品类别占据主导地位?
4. 哪个销售区域的销售额最高?哪个销售区域的销售额最低?
5. 在给定日期范围内的销售总额是多少?
数据分析步骤
以下是完成练的基本步骤:
1. 导入数据集到合适的分析环境中(如Python或R)。
2. 理解数据集的结构和字段含义。
3. 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清洗,如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
4. 计算并回答上述问题。
5. 可选:可视化数据以更好地理解分析结果。
总结
通过这个数据分析基础练,读者可以研究如何使用常用的数据分析技术来回答与数据相关的问题。
这将为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 注意:以上步骤仅为示范,实际数据分析过程可能因数据集和问题而异。
数据分析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数据分析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一组数据1,5,7,x的众数与中位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6 B.5 C.4.5 D.3.5【答案】C【解析】若众数为1,则数据为1、1、5、7,此时中位数为3,不符合题意;若众数为5,则数据为1、5、5、7,中位数为5,符合题意,此时平均数为15574+++= 4.5;若众数为7,则数据为1、5、7、7,中位数为6,不符合题意;故选C.2.已知一组数据:6,2,8,x,7,它们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7 B.6 C.5 D.4【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平均数为6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详解:由题意得:6+2+8+x+7=6×5,解得:x=7,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6,7,7,8,则中位数为7.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知识,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3.多多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差是47 B.众数是42C.中位数是58 D.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统计图可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求得极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众数;将这8个数按大小顺序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2、3、4、5、7、8,共六个月.【详解】A、极差为:83-28=55,故本选项错误;B、∵58出现的次数最多,是2次,∴众数为:58,故本选项错误;C、中位数为:(58+58)÷2=58,故本选项正确;D、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本的有2月、3月、4月、5月、7月、8月,共六个月,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4.在只有15人参加的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若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是中位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详解】15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第8名的成绩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所以选手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故选B.【点睛】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5.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共有20名学生,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所示:那么20名学生决赛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85,90 B.85,87.5 C.90,85 D.95,90【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85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85分;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第10、11两个数,为85分,90分,中位数为87.5分.故选B.考点:1.众数;2.中位数6.某单位招考技术人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按6:4记入总成绩,若小李笔试成绩为80分,面试成绩为90分,则他的总成绩为()A.84分B.85分C.86分D.87分【答案】A【解析】【分析】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即可.【详解】根据题意,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64⨯+⨯=(分)8090841010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含义.7.在学校的体育训练中,小杰投掷实心球的7次成绩如统计图所示,则这7次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9.7m,9.9m B.9.7m,9.8m C.9.8m,9.7m D.9.8m,9.9m【答案】B【解析】【分析】将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处在第4位的数是中位数,利用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把这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处于第4位的数是9.7m,因此中位数是9.7m,++++++÷=m,平均数为:(9.59.69.79.79.810.110.2)79.8故选:B.【点睛】考查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则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水平.8.下列说法:①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是必然事件;③若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3,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1,则甲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④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这个圆的半径,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去判断①;根据必然事件的定义去判断②;根据方差的意义去判断③;根据圆内接正多边形的相关角度去计算④.【详解】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也有可能是等腰梯形,①错误;必然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件,遇到红灯是随机事件,②错误;方差越大越不稳定,越小越稳定,乙比甲更稳定,③错误;正六边形的边所对的圆心角是60︒,所以构成等边三角形,④结论正确.所以正确1个,答案选A.【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熟悉平行四边形的常见判定;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的区分;掌握方差的意义;会计算圆内接正多边形相关.9.一组数据5,4,2,5,6的中位数是()A.5 B.4 C.2 D.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将题目中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是: 2,4,5,5,6,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故选A.考点:中位数;统计与概率.10.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s=.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239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B.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C.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D.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解:∵小亮的成绩和其他39人的平均数相同,都是90分,∴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变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算术平均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1.据统计,某住宅楼30户居民五月份最后一周每天实行垃圾分类的户数依次是:27,30,29,25,26,28,29,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25和30 B.25和29 C.28和30 D.28和29【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答案.【详解】对这组数据重新排列顺序得,25,26,27,28,29,29,30,处于最中间是数是2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8,在这组数据中,29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9,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熟练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后,位于最中间的数(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2.样本数据3,a,4,b,8的平均数是5,众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2 B.3 C.4 D.8【答案】C【解析】【分析】+=,由众数是3知a、b中一个数据为3、另一个数据为先根据平均数为5得出a b107,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详解】解:数据3,a,4,b,8的平均数是5,3a4b825∴++++=,即a b10+=,又众数是3,a∴、b中一个数据为3、另一个数据为7,则数据从小到大为3、3、4、7、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4,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3.在去年的体育中考中,某校6名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如下表:则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A.众数是18 B.中位数是18 C.平均数是18 D.方差是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和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详解】A、这组数据中18出现了3次,次数最多,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8.故本选项说法正确;B、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8+18)÷2=18,则中位数是18.故本选项说法正确;C、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7×2+18×3+20)÷6=18.故本选项说法正确;D、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6[2×(17﹣18)2+3×(18﹣18)2+(20﹣18)2]=1.故本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总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S 2=1n[(x 1-x )2+(x 2-x )2+…+(x n -x )2].14.甲、乙两位运动员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成绩如下: 甲:9,10,8,5,7,8,10,8,8,7; 乙:5,7,8,7,8,9,7,9,10,10.根据上述信息,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甲、乙的众数分别是8,7 B .甲、乙的中位数分别是8,8 C .乙的成绩比较稳定 D .甲、乙的平均数分别是8,8【答案】C 【解析】 【分析】分别根据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计算出结果,然后进行判断. 【详解】在甲的10次射击成绩中8环出现次数最多,有4次,故众数是8,而乙的10次射击成绩中7环出现次数最多,故众数是7,因此选项A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甲的10次射击成绩按大小顺序排列为:5,7,7,8,8,8,8,9,10,10,故其中位数为:8+8=82; 乙的10次射击成绩按大小顺序排列为:5,7,7,7,8,8,9,9,10,10,故其中位数为:8+8=82,所以甲、乙的中位数分别是8,8,故选项B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甲的平均数为:5+72+84+9+102=810⨯⨯⨯;乙的平均数:5+73+82+92+102=810⨯⨯⨯⨯,所以,甲、乙的平均数分别是8,8,故选项D 不符合题意;甲组数据的方差为:2222221=[(58)2(78)4(88)(98)2(108)]10S -+⨯-+⨯-+-+⨯-甲=2; 乙组数据的方差为:2222221=[(58)3(78)2(88)2(98)2(108)]10S -+⨯-+⨯-+⨯-+⨯-乙=2.2;所以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不相等,甲的成绩更稳定,故选项C 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定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15.某校九年级数学模拟测试中,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这组数据描述正确的是()A.众数是110 B.方差是16C.平均数是109.5 D.中位数是109【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求出众数和中位数,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求出平均数和方差.【详解】解: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10,A正确;16x=×(110+106+109+111+108+110)=109,C错误;21S6= [(110﹣109)2+(106﹣109)2+(109﹣109)2+(111﹣109)2+(108﹣109)2+(110﹣109)2]=83,B错误;中位数是109.5,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众数、平均数、方差、中位数,掌握它们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6.在一次体检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65米,而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63米,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四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一定是其中一位同学的身高B.丁同学的身高一定高于其他三位同学的身高C.丁同学的身高为1.71米D.四位同学身高的众数一定是1.6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A、四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可能是某两个同学身高的平均数,故错误;B、丁同学的身高一定高于其他三位同学的身高,错误;C、丁同学的身高为1.654 1.633 1.71⨯-⨯=米,正确;D.四位同学身高的众数一定是1.65,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解题的关键. 17.为参加学校举办的“诗意校园•致远方”朗诵艺术大赛,八年级“屈原读书社”组织了五次选拔赛,这五次选拔赛中,小明五次成绩的平均数是90,方差是2;小强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也是90,方差是1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的成绩比小强稳定B.小明、小强两人成绩一样稳定C.小强的成绩比小明稳定D.无法确定小明、小强的成绩谁更稳定【答案】A【解析】【分析】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详解】∵小明五次成绩的平均数是90,方差是2;小强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也是90,方差是14.8.平均成绩一样,小明的方差小,成绩稳定,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方差、平均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基础题.错因分析容易题.失分原因是方差的意义掌握不牢.18.某校九年级开展“光盘行动”宣传活动,各班级参加该活动的人数统计结果如下表,对于这组统计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58 B.中位数是58 C.极差是40 D.众数是60【答案】A【解析】分别根据平均数,中位数,极差,众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作出判断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因此,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26062545862586+++++=.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由此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序为52,54,58,60,62,62,∴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3,4个数的平均数为:59.根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的定义,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62-52=10.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62,故这组数据的众数为62.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平均数是58.故选A .19.在“童心向党,阳光下成长”合唱比赛中,30个参赛队的决赛成绩如下表: 比赛成绩/分 9.5 9.6 9.7 9.8 9.9 参赛队个数98643则这30个参赛队决赛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9.7,9.5 B .9.7,9.9C .9.6,9.5D .9.6,9.6【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 【详解】解:由表知,众数为9.5分,中位数为=9.6(分),故选:C . 【点睛】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20.为全力抗战疫情,响应政府“停课不停学”号召,东营市教育局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在线课程教学的通知:从2月10日开始,全市中小学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在线课程教学和答疑.据互联网后台数据显示,某中学九年级七科老师2月10日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如下表所示则2月10日该中学九年级七科老师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的平均数是( )A.22 B.24 C.25 D.26【答案】C【解析】【分析】把7个数相加再除以7即可求得其平均数.【详解】由题意得,九年级七科老师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的平均数是1++++++=,(26282826242122)257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掌握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某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共开设了跳绳、足球、篮球、跑步四种运动项目,为了解学生最喜爱哪一种项目,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绘制了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部分信息未给出)。
(1)求本次被调查的学生人数;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该校共有120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为了解某中学2500个学生家长对“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的态度,从中随机调查400个家长,结果有360个家长持反对态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调查方式是普查
B.该校只有360个家长持反对态度
C.样本是360个家长
D.该校约有90%的家长持反对态度
如果有2500名学生,请估计全校最喜爱篮球的人数比最喜爱足球的人数多多少?
2、为了了解某区八年级700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查了500名学生的身高,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7000名学生是总体
B. 每个学生是个体
C. 5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
D. 样本容量为500
3、某市青少年宫准备在七月一日组织市区部分学校的中小学生到本市A,B,C,D,E五个红色旅游景区“一日游”,每名学生只能在五个景区中任选一个.为估算到各景区旅游的人数,青少年宫随机抽取这些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五个红色景区,你最想去哪里”的问卷调查,在统计了所有的调查问卷后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1)求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数,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若参加“一日游”的学生为1000人,请估计到C景区旅游的人数
4、国家环保局统一规定,空气质量分为5级:当空气污染指数达0—50时为1级,质量为优;51—100时为2级,质量为良;101-200时为3级,轻度污染;201-300时为4级,中度污染;300以上时为5级,重度污染.某城市随机抽取了2015年某些天的空气质量检测结果,并整理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各题:
(1)本次调查共抽取了天的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扇形统计图中3级空气质量所对应的圆心角为°;
(4)如果空气污染达到中度污染或者以上,将不适宜进行户外活动,根据目前的统计,请你估计2015年该城市有多少天不适宜开展户外活动.(2015年共365天)
5、某教研机构为了了解在校初中生阅读数学教科书的现状,随机抽取某校部分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依据相关数据绘制成以下不完整的统计表,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某校初中生阅读数学教科书情况统计图表
类别人数占总人数比例
重视a0。
3
一般570。
38
不重视b c
说不清楚90.06
(1)求样本容量及表格中a,b,c的值,并补全统计图;
(2)若该校共有初中生2300名,请估计该校“不重视阅读数学教科书”的初中人数;
(3)①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谈谈你对该校初中生阅读数学教科书的现状的看法及建议;
②如果要了解全省初中生阅读数学教科书的情况,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抽样?
6、在“走基层,树新风"活动中,青年记者石剑深入边远山区,随机走访农户,调查农村儿童生活教育现状。
根据收集的数据字编制了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如下:
请你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
(1)记者石剑走访了边远山区多少家农户?
(2)将统计图表中的空缺数据正确填写完整;
(3)分析数据后,请你提一条合理建议.
7.(本题8分)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举行植物标本制作比赛,结果统计如下:
人数12432每人所作标本数246810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组共有学生多少人?
(2)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在全组人数中所占比例?
(3)平均每人制作多少个标本?(4)补全图4的条形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