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宗教的认识终审稿)
浅谈我对宗教的认识

浅谈我对宗教的认识
首先,宗教是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和理解。
因为人们对于自然、人类和社会等现实世界
的认知和理解有限,而宗教提供了一种超越人类认识和想象的方式去解释未知的神秘世界。
信徒们通过信仰,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安慰,甚至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宗教可以成为他
们内心的支柱,支撑他们度过生活中的挫折和苦难。
其次,宗教也是一种社会规范和文化传承。
对于许多传统社会而言,宗教信仰是社会
秩序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宗教的知识和道德教育在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对于当代社会,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例如中国的佛教和道教,对于传统文化的
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宗教在历史中也出现过许多不和谐和冲突的事件。
有时候,宗教信仰被利用来
促进权力的扩张和人类的压迫,甚至导致了战争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在这些情况下,宗教
信仰被滥用,成为一种破坏社会和人类的因素。
因此,我认为对于宗教的认识应是全面的,要正视它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它的
负面影响。
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我们不应该武断地否定或者盲目追随,而应该以理性客
观的态度去理解和面对它。
我们的社会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宽容和兼容并蓄的宗教氛围,
倡导人们积极参与宗教活动,同时也要警惕那些利用宗教信仰做何种政治和经济的局限性
影响。
总而言之,尊重宗教信仰,理解和认同它的基本价值,这是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关
系的基本条件之一。
我对宗教的认知和理解

我对宗教的认知和理解宗教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对宗教的认知和理解,主要是从宗教的定义、起源和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首先,宗教的定义是什么?宗教是人们对于神或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它是一种由人类在面对普遍存在的生死、疾病、战争、天灾等无法掌控的现象时所形成的文化现象。
从这个角度来看,宗教是一种信仰系统,它包括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宗教经典、神秘体验等多个方面。
宗教通常依托特定的神殿、寺庙或宗教组织,为信众提供宗教教育、宗教咨询、宗教服务等内容。
其次,宗教的起源是什么?对于宗教的起源,学术界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
某些学者认为,宗教是一种自然宗教,即起源于远古时期人类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例如太阳神、雨神等。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宗教,即起源于社会团体对于某个共同利益的信仰和崇拜,例如家庭、城镇等。
另外,有些学者认为,宗教是一种心理宗教,即起源于人类对于神秘性、终极真理的探求和追求。
从这些角度来看,宗教的起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对于世界和自身的认知和体验。
最后,宗教有何功能和意义?对于宗教的功能和意义,学术界也有多种不同的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宗教具有安抚人心的功能,可以为人们提供信仰、坚定和安慰。
另外,宗教还具有社会功能,可以加强社会凝聚力、规范社会行为、激发社会创造力等。
同时,宗教还具有思想功能,可以为人们提供关于生命、权利、等价、公正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和反思。
因此,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具有多个方面的功能和意义。
总之,我对宗教的认知和理解,认为宗教是人类对神或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它源远流长,具有多个方面的功能和意义。
虽然宗教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面貌和聚焦点,但都塑造了人们的文化、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人们的生命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对宗教的认知和理解

我对宗教的认知和理解什么是宗教?我归纳为:宗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从仅仅是生存向社会属性出现后,自然的有意识地崇拜自然,是一种群体性的崇拜。
宗教是一种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这个词源自哪里呢?在东方语言中,宗教本不为一联缀词,《说文解字》中提到:“宗者,尊祖庙也,宗教人士以宀从示。
”“示者,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这表示对神及人类祖先神灵的尊敬和敬拜。
“教”指教育、育化,上施下效,侧重在对神道的信仰,这一点反而与西方的宗教理解较为接近。
直至公元10 世纪,“宗教”一词才最先见于佛经,如《续传灯录》中:“吾住山久,无补宗教,敢以院事累君。
”这里的“宗教”指崇佛及其弟子的教诲,其意狭小而具体。
西方语言的“宗教”源自古罗马时代的拉丁语Religio。
古希腊人虽有表达对神的敬畏、虔诚及与之相关的戒律礼仪,却未形成宗教的特定概念。
奥古斯丁又在《订正》及《上帝之城》中使用Re-eligere 来表示人在信仰上的重新抉择及决断,人需要靠重新考虑和选择与神修好。
故Religio 一词在拉丁语的原意应为人对神圣的信仰、义务和崇拜。
然而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环境,宗教的发展也就不尽相同了。
就中国本土而言,最大的本土宗教就是一直在南方的道教。
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基础上,沿袭神仙方术、黄老道的某些观念和修炼方法,在东汉中后期形成的一种中国本土宗教。
该教奉老子为教主,《道德经》为主要经典,相信通过一定方法修炼后可以长生不老,成为神仙。
道教对中华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社会习俗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佛教也是中国的一大宗教,但并非中国的本土宗教。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博士求法说(公元前2年,西汉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王使者伊存口授佛经,故将这一年定为佛教正式入华之始。
)和明帝感梦说(公元64年,东汉明帝梦到头顶白光之金人入殿,大臣傅毅说此为西方佛陀。
明帝遂于67年遣使请大月氏国迦叶摩腾、竺法兰入洛阳,译《四十二章经》,佛教入中原)佛教是释迦牟尼在公元前六世纪创立于古印度的宗教,强调通过一定的修行方式,使人圆满地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而达到彻底解脱。
浅谈我对宗教信仰的理解

浅谈我对宗教信仰的理解摘要:宗教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社会文化现象,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的巫术,祭祀,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不是凭空产生的,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有个人自身的,主要是人类对于自身未来的不确定把握,对于生命的短暂易逝的恐惧和不安。
也有自然原因,而且自然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不足,导致人们的生活资料的缺乏,然而人类最初对自然的认识的局限性使人不得不对自然有很强的依赖性和畏惧,这体现在人类对自然中一些无法征服的动物的崇拜和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恐惧。
当然这只是解释了宗教信仰产生的历史渊源,在宗教产生后的时间里,任然有很多人加入各种不同的宗教教派,这也有他们信教的社会原因,如出生的民族决定了他们的信仰,家庭的联姻,政治的强制以及诸多社会因素都会使许多人假如宗教信徒的行列。
宗教对个人的精神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他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许多方面,同时宗教对社会也有很大的影响,虔诚的宗教徒可以净化人们的思想,抛出心中的杂念,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但宗教也是许多战争悲剧的源头,所以,宗教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宗教信仰的个人原因,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宗教对个人影响,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尊重信仰自由。
(一)宗教信仰的原因:自身的原因,自然原因,社会原因。
人自身的原因:人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存在物,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感觉到了在宇宙面前自身的渺小和短暂,这种渺小体现在时间维度上为人生命的长度在宇宙的漫长时间中的短暂,这种短暂在空间维度上体现为人与浩瀚无垠的宇宙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人类通过目睹同类的生老病死感觉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通过观察外界的风云变幻感觉到了生命和未来的难以把握,人类在这种及其不确定中急切的需要一个精神支柱来建立起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于是出现了原始的宗教:巫术和神话传说,从这些巫术和传说中人们找到了生命的来源,生命的生老病死由某个人类无法抗拒的神秘力量操控着,要想超越生死获得永恒人类必须服从这个神灵,必须从心理上和行动上建立起对这个神灵的崇拜,于是最初的宗教的模型便诞生了,经过人们的不断发展演进,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也应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对宗教的认识

我对宗教的认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我对宗教的认识提要:一、宗教意识和宗教是怎样产生的二、宗教长期存在的认识原因和社会根源三、如何正确认识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关系(共性与差别)正文:宗教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具有共同信仰、共同崇拜对象的社会组织,其中包括着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其中又有庙堂、法器、偶像、圣物等实体存在)、宗教活动、个人的宗教行为等一系列内涵。
但是,宗教意识却是产生宗教的思想根源。
如果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不存在宗教意识,宗教就无从产生。
然而,宗教意识并不是人类最早的意识形态,或意识形态之一。
在远古的时候,当人们认为一种现象与另一种现象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却又找不到经验事实的证明时,就用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联系,把这两种现象组合到自己的认识结果之中。
比如,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川地泽、风云雨雪,为什么如此运行人们的狩猎,为什么有时成功,有时失败采集活动,为什么有时收获多,有时收获少人本身,为什么有生、老、病、死,活人为什么有思维能力,人死后的思维能力——“灵性”到哪里去了动物为什么也有生、老、病、死,动物也有“灵性”吗植物也会开花结果,生长死亡,植物也有“灵性”吗那么自然万物呢如此等等。
对于这类问题,在没有科学知识的那个时代,都很难用经验知识进行回答。
可是,人们又迫切地希望知道它们的原因,特别是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那些事项。
于是作出这样的推理:既然所有的经验知识都告诉人们,原因发生在结果之前,那么,发生在这类结果之前的一切现象也都可以成为原因。
因此,人们就用幻想的思维形式构建了一系列因果联系的链条。
对超现实的神灵王国的崇拜和祈求,构成了最初的宗教意识。
这种宗教意识是对正在分化为等级社会的“世俗基础”的反映,同时,又是对这个分化过程的辩护。
至于宗教本身,我们前面提到的它的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宗教活动、个人宗教行为等,当时还是同人们的社会行为合并在一起的,其中自然继承了以往的巫术行为,并在新的条件下增加了对神灵们的崇拜和祈求的内容。
我的宗教观——精选推荐

宗教论文我的宗教观宗教的书上概念或者操作定义是什么,我不是很清楚,在这里我只想谈一下我的看法和感想,首先宗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几乎包含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碰到的所有现象的解释,至少现在如此;其次宗教应该是一种集体的思想活动结晶,他是我们人在长期中经过集体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再次,宗教应该是经验的,是我们在各种活动中总结形成的;最后,宗教是一种文化,它作为社会的文化的一部分而存在。
现在的宗教基本上已经很完善了,它可以解释很多现象,可以说明一些说明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应用到不同的范畴,比如心理治疗,修身养性,锻炼气魄等等。
最后一节课老师教的那个“我们开始先感受自己的腿动,形成习惯后再感受腿的肌肉,然后再感受肌肤和血管……当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身体的每一部分时,我们便不会存在丢东西的现象,也可以避免一些身体的无意间伤害”就有意思的,很实用且很随意,虽然开始有点不习惯和不放松,但是毕竟可以进行简单的修养,还是有好处的。
精神分析里面的想象其实就是一种宗教治疗,它是一种用想象情景即意念来解除自己先前的不正确认识,它没有科学支持,但是却有实际价值。
还有一些锻炼气魄的。
在前面已经提到过,宗教的形成是在人们的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它内容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了,不然也不会有激进理性主义关于宗教信念体系的如下叙述:宗教信念体系要能被人正确地与理性的接受,其必须可能证明为真。
用一种对任何理性的人都具有说服力的方式,表示某个信念是真的。
这意味着,证明所依赖的那些前提或被假设为真理的东西,都必须是那样的真,以至于所有愿意考察它们的理性人都能够决定它们是真的。
而且在证明中所使用的推理方法,也都能使任何考察它们的理性人认为它们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只要前提是真的,通过那些推理方法所得出的结论也都可以保证是真的,或者相当可能是真的。
这里不免是对宗教的挑战,宗教和那些自然学科如数学物理等不能相评论,因为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建立就是在理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定义,然后其他的都是它的直接或者间接衍生物,而宗教则不同,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到宗教的作用,却有时倒不出其科学的所以然来,这就出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那便是有些人在理论上批判宗教,但是自身却在享受着宗教某些方面给他带来的好处,或许人就是这样,喜欢言行不一,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而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
对宗教的认识和感悟

对宗教的认识和感悟宗教是人类历史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人们的信仰、道德、文化和社会组织等方面。
在我的生活中,我对宗教有着一些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下面我将就宗教的定义和功能、个人信仰和对宗教的思考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宗教的定义和功能宗教是人们对未知、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寻求,是人类凭借信仰与生活相结合的一种信仰体系。
它是人们对生命意义和存在本身的追问和思考的产物。
宗教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首先,宗教提供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认识。
宗教告诉我们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安慰和信心。
其次,宗教为人们提供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信仰宗教的人们会受到其信仰体系所规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指导,从而促使人们秉持善良和正义的原则去行为。
再次,宗教为社会提供了凝聚力。
宗教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形式,能够凝聚信仰者,形成一个共同体,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辨识度。
最后,宗教给予人们信仰的力量。
无论在生活的困难时刻,还是在追寻信仰的道路上,人们凭借着对宗教的信仰,获得力量和支持。
二、个人信仰和对宗教的思考个人信仰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私人的事情,它反映了对宗教的认知和信仰。
在我个人而言,宗教的存在和影响对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我认为宗教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的追问和探索。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曾面对生命的困惑和追问,而宗教给予了我回答的启示。
宗教提供的一些哲学思想和信仰体系能够帮助我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
其次,宗教为我提供了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
在生活的低谷和困难中,我的信仰给予了我信心和力量,让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幸福和希望也将到来。
另外,宗教信仰也给予了我对他人宽容和尊重的理念。
尊重和包容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是宗教和平共处的基础,而个人信仰的养成也使我懂得尊重他人的信仰。
最后,对宗教的思考让我认识到,宗教并非万能。
虽然宗教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负面问题,比如宗教极端主义和狭隘的思维方式。
对宗教的认识和看法

对宗教的认识和看法哎呀,说到宗教啊,这话题可真是大得能装下一头大象。
不过呢,咱们今天就不聊那些高深莫测的东西,咱们聊聊那些接地气的,就像街边小摊上的煎饼果子,简单,直接,还带点香。
记得小时候,我家隔壁有个老爷爷,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每天清晨,你总能听到他家里传来的诵经声,那声音,怎么说呢,就像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又宁静。
老爷爷的家里总是摆着一尊佛像,他每天都会对着佛像念经,有时候还会点上几炷香。
我那时候小,不懂这些,就觉得老爷爷挺神秘的,像个会念咒的巫师。
有一次,我好奇地问老爷爷,你为啥要天天念经啊?老爷爷笑了笑,说:“这就像是你每天要吃饭一样,念经对我来说,就是精神上的食粮。
”我当时听了,虽然还是不太明白,但觉得老爷爷的话挺有意思的。
长大一些后,我开始对宗教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发现,不同的宗教就像是不同的菜系,有的辣,有的甜,有的清淡,有的浓郁。
有的人喜欢佛教的宁静,有的人喜欢基督教的热烈,还有的人喜欢伊斯兰教的严谨。
每种宗教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就像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一样。
我有个朋友,他是个穆斯林。
有一次,他带我去了他们的清真寺。
那里的氛围真的很不一样,大家都很虔诚,很安静。
我朋友告诉我,他们每天都要做五次祷告,这就像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固定节奏,让他们的生活更有秩序,也更有意义。
我看着他祷告的样子,突然觉得,宗教这东西,其实挺神奇的。
它能让不同的人找到共同的信仰,也能让一个人的生活更有目标和方向。
就像我朋友,他的生活因为信仰而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当然了,宗教这东西,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有的人觉得宗教是迷信,有的人觉得宗教是束缚。
但我觉得,宗教就像是一面镜子,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你信什么,不信什么,其实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说到底,我对宗教的看法就是,它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就像老爷爷的诵经,我朋友的祷告,它们都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信仰的体现。
我觉得,只要这种信仰能给人带来正面的影响,能让人的生活变得更好,那它就是有价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宗教的认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我对宗教的认识
提要:
一、宗教意识和宗教是怎样产生的
二、宗教长期存在的认识原因和社会根源
三、如何正确认识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关系(共性与差别)
正文:
宗教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具有共同信仰、共同崇拜对象的社会组织,其中包括着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其中又有庙堂、法器、偶像、圣物等实体存在)、宗教活动、个人的宗教行为等一系列内涵。
但是,宗教意识却是产生宗教的思想根源。
如果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不存在宗教意识,宗教就无从产生。
然而,宗教意识并不是人类最早的意识形态,或意识形态之一。
在远古的时候,当人们认为一种现象与另一种现象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却又找不到经验事实的证明时,就用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联系,把这两种现象组合到自己的认识结果之中。
比如,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川地泽、风云雨雪,为什么如此运行人们的狩猎,为什么有时成功,有时失败采集活动,为什么有时收获多,有时收获少人本身,为什么有生、老、病、死,活人为什么有思维能力,人死后的思维能力——“灵性”到哪里去了动物为什么也有生、老、病、死,动物也有“灵性”吗植物也会开花结果,生长死亡,植物也有“灵性”吗那么自然万物呢如此等等。
对于这类问题,在没有科学知识的那个时代,都很难用经验知识进行回答。
可是,人们又迫切地希望知道它们的原因,特别是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那些事项。
于是作出这样的推理:既然所有的经验知识都告诉人们,原因
发生在结果之前,那么,发生在这类结果之前的一切现象也都可以成为原因。
因此,人们就用幻想的思维形式构建了一系列因果联系的链条。
对超现实的神灵王国的崇拜和祈求,构成了最初的宗教意识。
这种宗教意识是对正在分化为等级社会的“世俗基础”的反映,同时,又是对这个分化过程的辩护。
至于宗教本身,我们前面提到的它的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宗教活动、个人宗教行为等,当时还是同人们的社会行为合并在一起的,其中自然继承了以往的巫术行为,并在新的条件下增加了对神灵们的崇拜和祈求的内容。
另外,从这个时候起,出现了专职的巫师和祭司。
祭司,是专门为神灵服务的,过去没有,是个新职业。
专职的巫师和祭司也加入了“首领人物”集团,有些大首领本身就是最大的巫师,并常常亲自主持对神灵的祭祀。
可见,此时的巫术意识和巫术、宗教意识和宗教是合并在一起了。
那是一种真正的“全民信教”的社会。
总之,宗教意识和宗教一开始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产物,并为这种不平等披上了神圣的外衣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随着经验知识的积累,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成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科学的思维形式,并构建了科学的知识体系。
科学思维形式反对“用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联系”,而主张通过建立科学假说,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后又经过实践的验证,从而发现客观事物真实的而非想象的内在联系,并构建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识体系。
但是,科学思维形式又是对幻想思维形式的丰富和发展,它并不排除想象力,而是要求有根据的、合乎认识发展规律的想象力,所以,科学思维形式是包含了幻想思维形式的合理内核的。
科学思维形式的代表,就是最初出现的哲学。
然而,在有了科学知识体系的情况下,宗教意识和宗教井没有随之混灭,而是长时期
地存在了下来,一直到今天。
这是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认识方面的原因,二是社会方面的原因。
我们知道,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由经验知识组合起来的。
经验知识直接来自生活实践,随着生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积累起来。
经验知识有三个特点——客观性、直接性和表面性。
就其客观性、直接性特点而言,它是建构一切知识体系的“原材料”;就其表面性特点而言,如果没有超越经验知识的更高级的思维形式的参与,它本身不可能“自动地”深入到事物内部,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
我们前面提到的幻想思维形式和科学思维形式,都属于超越经验知识的高级思维形式。
二者的区别在于,幻想思维形式仅凭想象力恫察事物的内在联系,因而构建的知识体系是抽象的、片面的、无条件的,并因此带有绝对性;科学思维形式虽然也包含着想象力,但它同时要求以事实为依据的严格的科学论证,因而构建的知识体系是具体的、全面的、有条件的,并因此带有相对性。
问题就出在这个相对性上。
所以,未被科学知识体系说明过其原因的经验事实,就始终是存在的。
这就是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认识方面的原因。
然而,认识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充分根据。
虽然在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未被科学知识体系说明过其原因的经验事实”,但这样的经验事实却可以有三个不同的前途或结果:第一,如前所述,它可以仅仅用幻想思维形式去统帅,去发掘,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准备;第二,它也可以用幻想思维形式构建因果联系链条,继续组成巫术意识和巫术;第三,当然它也可以用幻想思维形式构建宗教意识和宗教。
可见,继续存在下去的是幻想思维形式,而并不一定就是宗教意识和宗教。
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真正原因是在社会领域,在社会领域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即:只有在社会领域里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形成反映这种不平等的崇拜与被崇拜、祈求
与被祈求的社会意识,这样的社会意识才会升华到天国,构成宗教意识,并因而组成宗教。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宗教本身既无本质也无王国。
在宗教中,人们把自己的经验世界变成一种只是在思想中的、想象中的本质,这个本质作为某种异物与人们对立着。
”要把握宗教的本质,“只有到宗教的每个发展阶段的现成物质世界中去寻找”。
然而,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现成物质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不平等一直是存在的,反映这种不平等的社会意识也一直是存在的。
因此,利用这种尘世的反映不平等社会关系的社会意识,构建天国的宗教意识,组建宗教组织也就难以避免。
处于统治者地位的等级或阶级,利用人民群众中的宗教意识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宗教组织,为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进行辩护,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固然是宗教长期存在的主要社会根源;而处于被压迫地位的等级和阶级,利用现成的宗教意识组织起来,打着宗教的旗帜进行反抗,也不乏其例,这才是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真正根源。
总之,人类认识发展的相对性、“有限”性,只不过是宗教意识和宗教借以说服人,以便占领思想阵地的遁词或借口,宗教意识和宗教长期存在的真正原因是在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长期存在。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它信仰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是一咱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封建迷信活动是指算命、相面、测风水、跳大神和处于较低层次上的对神灵鬼怪的信仰。
宗教和封建迷信既有共性,又有所区别,决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两者的共性在于:
第一,从起源上看,宗教与封建迷信教渊源于原始社会里人类对自然界、人类自身的错误认识。
第二,从思想本质上看,两者都崇拜超自然力量,同属唯心主义,形式上虽有高低之分,本质却相同,均是有神论。
第三,两者都反对以实践来检验,而人人盲目崇拜,绝对服从。
第四,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看,迷信和神学都有消极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但是,我们不能据此便下结论:"宗教和封建迷信是一回事"、"一切封建迷信都是宗教"。
因为两者存在区别。
其区别最主要有两大方面:
第一,从社会作用上看,宗教是一种世界观,而封建迷信则是一部分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它来危害人或自觉地作为骗取钱财的一种手段。
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是不科学的,但它在人类历史上已有漫长的时间,至今世界上还有约2/3的人信仰宗教。
宗教世界观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支配着亿万教徒的精神世界,它要求人们虔诚地信仰上帝,并按照宗教教义、教规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这种宗教观并不直接危害人的生命财产。
而信仰封建迷信的人,要求从鬼神那里求得世俗的现实利益,封建迷信职业者则以各种封建迷信方式作为骗取钱财的手段。
这直接有害于人民的生命的财产。
这两者是不同的,因此,我国对两者采取不同的政策。
第二,从组织形式上看,宗教有完整的、系统的宗教哲学和宗教教义,有其不同程度的宗教组织和团体,并规定有宗教制度和宗教仪式。
而封建迷信是散漫的无组织的。
这也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麦克斯·缨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吕大吉主编:《宗教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