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功与滑轮组

合集下载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集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专题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集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专题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专题【难点中心】本专题考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计算,涉及考点有对绳的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绳子移动的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有用功额外功以及总功的计算;涉及物理量较多,公式较多,考试中失分较多,是中考的一难点。

【考点难点突破】【知识链节】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用=Gh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斜面:W总=fL+Gh=FL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技能方法】:学§科§【母题1】(2019·福建初二期末)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A .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B .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C .有用功增加,总功减少D .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母题2】(2019·山西初二期末)如图所示,定滑轮重4 N ,动滑轮重0.5 N ,在拉力F 的作用下,1 s 内将重为4 N 的物体A 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10 cm 。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3 m/sB .拉力F 的大小为4 NC .拉力F 的功率为0.45 W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母题3】(2019·贵州初三中考模拟)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10 s 内将重为40 N 的物体G 匀速提升1 m ,每个滑轮的重均为20 N ,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两滑轮组所做有用功相等B.甲滑轮组的效率大于乙滑轮组的效率C.F甲小于F乙D.F甲做功的功率小于F做功的功率乙【母题4】(2019·广东中山纪念中学初二期末)如图所示,某施工队利用滑轮组从水中提取质量为2 000 kg、体积为1 m3的物体,上升过程中物体始终不接触水底和露出水面,g=10 N/kg,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中考物理重难点复习——滑轮组的受力分析(共30张PPT)

中考物理重难点复习——滑轮组的受力分析(共30张PPT)

例2 如图所示,A、
B的示数为
N。
2.如图所示,用F=10 N水平拉力,使重为100 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在1 s内匀速直线运
动了0.5 m,若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及其摩擦均不计,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N,
拉力F的功率为 W。
3.某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物体与动滑轮用绳子a连接)匀速拉动放在同一水平 面上的不同物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从200 N开始逐渐增加,直到组装滑轮组的绳子b 被拉断,每次物体拉动的距离均为2 m。通过实验绘出了该滑轮组机械效率随物体受到 摩擦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 (1)动滑轮重力; (2)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以0.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该滑轮组的有用功率; (3)一个重500 N的同学利用该滑轮组,想独自用竖直向下的力拉断绳子b,请你通过计 算分析他能否实现。
2.(多选)建筑工地上需要将6块相同的砖从地面运送到楼顶,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
装置分三次运送,第一次运1块,第二次运2块,第三次运3块,每次运送时,砖都匀速
上升,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这三次拉力依次为F1、F2、F3,效率为η1、η2、η3,则
()
A. F1+F2=F3
B. F1+F2>F3
C. η1+η2=η3
D. η1<η2<η3
3.(多选)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第一次提升的重物A的重力为 GA,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1,重物上升的速度为v1,运动时间为t1;第二次提升的 重物B的重力为GB,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2,重物上升的速度为v2,运动时间为t2。 已知F1∶GA=5∶8,GB ∶ GA=3∶2,v1∶v2=2∶1,t1∶t2=2∶3,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 略,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下列对两个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拉力之比为F1∶F2=7∶8 B.拉力的功率之比为P1∶P2=10∶7 C.机械效率之比为η1∶η2=14∶15 D.额外功之比为W1∶W2=2∶3

初中物理滑轮组的解题方法能量功和效率课件

初中物理滑轮组的解题方法能量功和效率课件
效率的定义
效率是指某一工作过程中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用于衡量该过程中能量利用的效果 。
滑轮组的效率计算公式
$eta = frac{W_{有用}}{W_{总}} times 100%$,其中$eta$表示效率,$W_{有用}$表示 有用功,$W_{总}$表示总功。
注意事项
在计算滑轮组的效率时,需要考虑到滑轮组在工作过程中损失的能量,以及输出能量与输 入能量的关系。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基于杠杆原理,通过绕过滑轮的绳索两端 施加不同的力,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组合实现省力和改变 力的方向。
当重物悬挂在一根绳索上时,施加在绳索另一端的力可以分 解为垂直向上和水平向前的两个分力,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 的不同组合,可以改变分力的方向或大小,从而实现省力和 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能量、功和效率的综合解题方法
分析滑轮组中能量的转化 过程,确定输入和输出的 能量形式。
分析滑轮组的效率,建立 效率的数学模型或表达式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功的 定义,建立能量和功的数 学模型或表达式。
解方程或进行计算,得出 结果。
05
滑轮组实验与探究
滑轮组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实验目的
探究滑轮组的能量功和效率,理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03
滑轮组的应用实例
生活中的滑轮组应用
建筑工地
滑轮组被用于吊装建筑材料,如 钢筋、水泥等,提高工作效率。
家庭装修
滑轮组在窗帘、吊灯等家居用品 中广泛应用,方便调节和移动。
工业中的滑轮组应用
物流运输
在物流行业中,滑轮组被用于货物的 装卸和搬运,实现高效、省力的运输 。
石油开采
在石油开采现场,滑轮组用于吊装和 运输石油设备,提高作业效率。

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16 滑轮组中考问题考法与解法

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16 滑轮组中考问题考法与解法
(5)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求解
用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时,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称为滑轮组机械效率。
滑轮组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用/W总)×100%
η=(W有用/W总)×100%= (fs2/ F s1)×100%
知识点3: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
(1)原理:η=W有/W总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蝇瑞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
1
2.0
0.1
1.0
0.3
66.7%
2
4.0
0.1
1.8
0.3
74.1%
3
6.0
0.1
2.5
0 3
请你解答如下问题:
(1)表中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该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注意: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是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1)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2)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3)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A.两个过程中的拉力F1= 3F2B.F1做功的功率比F2做功的功率小
C.滑轮组机械效率为40%D.F2做功的距离为3h
3.如图所示,工人用150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吊起质量为20kg的箱子。若箱子被匀速竖直提升了2m,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N/kg,则()

备考2019中考物理高频考点剖析:力学 滑轮(组)设计问题

备考2019中考物理高频考点剖析:力学  滑轮(组)设计问题

力学部分滑轮(组)设计问题考点扫描☆名师点拨一、考点解析滑轮(组)是简单机械的主要内容,也是本部分内容中学习较难的内容。

简单机械在中考所占分值较大,所占分值一般在3~7分左右,同时也是必考命题。

在中考试卷中,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作图、实验探究和计算题;估计2018年本部分内容考题仍会出现。

从试题的内容看,作图题常考力臂、滑轮、滑轮组的绕线;计算题的知识点主要有功、功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计算。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把知识放在生活实际的情景中考查。

主要有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分析以及相关的应用实例,探究影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因素等等。

而这些领域不少同学又存在思维误区,解题错误率很高,在复习时要给与足够的重视,以便在应对中考题时做到游刃有余。

复习重点: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分析:(1)不计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是: F= G物/n ;(2)只考虑滑轮的重力,不计摩擦力和绳重时:(G物+G动)/n;C.滑轮组的组装根据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的奇偶性确定绳子固定端位置:奇动偶定;(3)掌握承载物体绳子的段数n的判断方法。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首先应该理解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三者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然后准确判断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特别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计算。

1.定滑轮问题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轴心O点固定不动为支点,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r,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因为重物匀速上升时不省力。

特点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

动力移动的距离与重物移动的距离相等。

2.动滑轮问题工作时,轴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2倍。

对于动滑轮来说:1)动滑轮在移动的过程中,支点也在不停地移动;2)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条件是:动滑轮与重物一起匀速移动,动力F1的方向与并排绳子平行,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2019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电功率上20190430317

2019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电功率上20190430317

电功率经典精讲(上)重难点突破一、三个物理量1、 电能:W =UIt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 (J ),常用单位是千瓦时 (kW ·h ),俗称度,1度=1kW ·h=3.6×106 J2、电功率:P =UI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它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瓦特(W ),常用单位是千瓦(kW )。

3、电热:Q =I 2Rt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

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焦耳(J )。

二、三个基本公式及其推导公式1、W =UIt (所有电路),推导公式:22U W I Rt t R ==(纯电阻电路)2、P =UI (所有电路),推导公式:22U P I R R ==(纯电阻电路)3、Q =I 2Rt (所有电路),推导公式:2U Q UIt t R ==(纯电阻电路)三、两个比例(纯电阻电路)1、串联电路:111222W QR W Q R == (成正比)2、并联电路:112221W Q R W Q R == (成反比)金题精讲题一:如图所示为家用电饭锅,与它有关的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 . 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0.01 AB . 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12 VC . 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700 WD . 正常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约为360 J题二:5月初,小明家中的电能表示数为,电能表的部分参数及6月初的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功率的仪表B.小明家5月初至6月初消耗的电能是1200 kW•hC.小明家所有用电器同时工作,总功率不得超过4.4 kWD.若电能表转盘在10min内转过300转,则用电器的总功率为1 kW题三:灯泡L1、L2分别标有“10 V、10 W”和“9 V、5.4 W”的字样,若将它们串联使用时,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值是()A. 10 V B. 9 V C. 15 V D.19 V题四:把标有“1 A 6 W”的L1和“2 A 6 W”的L2两个灯泡并联接入电路中,如图,让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灯泡的实际功率不超过额定功率,则该电路中干路电流是__________A,两灯消耗的实际总功率为__________W.题五:一只电阻两端的电压由3 V增大到4 V时,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增加了0.25 A,则该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增加了()A.0.25W B.1.75 W C.0.75W D.1 W题六: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3 V,R1=3 Ω,R2=2 Ω.求:(1)只闭合S1时,通过R2的电流是多大?(2)只闭合S2时,通电20 s的时间内电流通过R1产生的电热是多少?(3)开关通断情况发生变化,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P和最大电功率P′之比是多少?题七:有两个电路元件A、B,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如图(乙)所示,流过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关系如图(甲)所示。

2019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功与滑轮组

2019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功与滑轮组

功与滑轮组经典精讲重难点突破一、定滑轮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等臂杠杆。

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

二、动滑轮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省力杠杆。

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F=12(G物+G动)。

则拉力F=1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

三、滑轮组: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判断滑轮组的用力情况——隔离法:“用虚线把重物和动滑轮从滑轮组隔离,以重物和动滑轮为研究对象”。

四、机械效率 100%W W η=⨯有用总金题精讲题一:如图所示,在A 处或B 处的虚框内添加一个滑轮,利用三个滑轮组成滑轮组,要求使用时最省力。

添加滑轮并完成滑轮组绕法。

题二: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实验数据如下表。

(1)第②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于同一动滑轮,所提升钩码的重力增大,机械效率将_____________;提升相同重力的钩码时,动滑轮的重力增大,其机械效率将____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 ≠+2G G 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题三:肥胖可能会引发许多慢性疾病,某人用如图所示的健身拉力器进行减肥锻炼,配重由若干金属块(每块质量为10 g)组成,锻炼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配重的金属块数量。

(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g取10 N/g)(1)拉力器上的滑轮均属于__________(选填“定”或“动”)滑轮。

最新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69滑轮和功的综合问题含解析

最新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69滑轮和功的综合问题含解析
C. F甲做的功大于F乙做的功 D. F甲做的功小于F乙做的功
8.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工人用力F把重为100N的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提升6m.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这一过程中( )
A.拉力F的大小为50N
B.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0.4m/s
C.拉力F所做的功为600J
D.拉力F的功率为10W
二、填空题
C.若A、B两物体都被提升0.5m,则手的拉力F乙做的有用功比较多
D.若A、B两物体都被提升0.5m,则手的拉力F甲做的功比F乙做的功多
6.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5s内将重为100N的物体G匀速提升2m,每个滑轮的重均为10N.不计绳重及摩擦,此过程中( )
A.拉力F甲小于拉力F乙
B.F甲做的功大于F乙做的功
14.如图所示,不计滑轮重及摩擦,物体A、B均重为20牛 . 当用力F2匀速提升物体B时,以滑轮的轴为参照物,物体B是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此时力F2大小为________牛 . 若F1和F2所做的功相等,物体A、B移动的距离之比是________.
15.如图所示是一种塔式起重机的滑轮组,已知在匀速起吊900kg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使物体上升5m,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绳端的拉力F是________N.(g=10N/kg)
B.物体升高1m,机械所做的有用功为350J
C.物体以0.5m/s速度匀速上升,拉力的功率为350W
D.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2.如图所示,竖直固定的测力计下端挂一个滑轮组,已知每个滑轮重均为50N,滑轮组下端挂有物体B,滑轮组绳的末端通过定滑轮沿水平方向与物体A相连,物体A在绳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50N;在物体B下加挂重为90N的物体C后,用水平向左的力F拉动物体A可使其沿水平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B上升的速度大小为5cm/s. 若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g取10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与滑轮组经典精讲
重难点突破
一、定滑轮
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等臂杠杆。

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

二、动滑轮
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省力杠杆。

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F=1
2
(G物+G动)。

则拉力F=1
2
(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
速度v G)。

三、滑轮组: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判断滑轮组的用力情况——隔离法:“用虚线把重物和动滑轮从滑轮组隔离,以重物和动滑轮为研究对象”。

四、机械效率 100%W W η=⨯有用

金题精讲
题一:如图所示,在A 处或B 处的虚框内添加一个滑轮,利用三个滑轮组成滑轮组,要求使用时最省力。

添加滑轮并完成滑轮组绕法。

题二: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实验数据如下表。

(1)第②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于同一动滑轮,所提升钩码的重力增大,机械效率将
_____________;提升相同重力的钩码时,动滑轮的重力增大,其机械效率将____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 ≠+2G G
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序号 动滑轮重 G 动/N 钩码重力G /N 钩码上升高度h /m 绳的拉力 F /N 绳端移动距离 s /m
机械效率η

0.1 1 0.2 0.6 0.4 83.3% ②
0.1 2 0.2 1.1 0.4 ③ 0.2 2 0.2 1.2 0.4 83.3%
题三:肥胖可能会引发许多慢性疾病,某人用如图所示的健身拉力器进行减肥锻炼,配重由若干金属块(每块质量为10 kg)组成,锻炼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配重的金属块数量。

(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g取10 N/kg)
(1)拉力器上的滑轮均属于__________(选填“定”或“动”)滑轮。

(2)若该人的质量为85kg,他一次最多能拉起__________块金属块。

(3)当他选择6块金属块时,把拉杆向下拉动0.5米,若累积拉动100次,拉力共做了多少功?假设脂肪氧化释放的能量10%用于拉力做功,则相当于消耗多少克脂肪?(已知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约释放37.5千焦的能量)
题四:如图所示,不计摩擦和绳重,把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沿竖直方向在4 s内匀速提升了2 m,所用拉力F为12.5 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滑轮重7.5 N B. 4 s内拉力F做功25 J
C. 4 s内拉力F的功率为6.25 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题五:如图甲所示,轻质硬杆K左侧与墙体相连(可自由转动,不能水平移动),右侧与A固定;长方体滑块B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A与B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A、B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人的重力为G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人;动滑轮P的重力为G P.在拉动过程中选取了三段时间,用表格记录了A、B、C的运动状态,图乙记录了绳对C竖直向上的拉力F C,图丙记录了人对绳竖直向下的拉力F D.在拉动过程中,B足够长,A始终没有掉下;C受水的阻力、C露出水面后表面附着的水的质量忽略不计;运动中空气阻力不计;细绳的质量、滑轮与轴的摩擦忽略不计;绳或竖直或水平,不可伸缩且长度足够。

求:
(1)在4~6 s内,杆K对A作用力的方向,并简述理由。

(2)在0~2 s内,人对地面的压强p人为多少?(用字母F C、f、S人、G P、G人表示)在4~6 s内人对地面的压强比0~2 s减小了多少?(用字母f、S人表示)
0~2 s4~6 s8~10 s
A相对地面静止相对地面静止相对地面静止
B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C浸没在水中,
以2 cm/s速度匀速下降
浸没在水中,
以4 cm/s速度匀速上升
在空中,
以6 cm/s速度匀速上升
功与滑轮组经典精讲
金题精讲
题一:如图所示。

题二:(1)90.9% (2)增大 减小 (3)轮轴间有摩擦
题三:(1)定 (2)8 (3)8 g
题四:D
题五:(1)A 受到杆K 的作用力F K 向左。

因为在4~6 s 内,A 静止,B 向右运动,B 受到的A 对B 的摩擦力向左,根据相互作用力,则B 对A 的摩擦力向右。

A 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必定受平衡力作用,所以F K 向左。

(2)在0~2 s 内,人对地面的压强为22-=-+人人人P C G G F f p S ;在4~6 s 内人对地面的压
强比0~2 s 减小了

f S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