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总结报告
科技项目技术工作总结报告5篇

科技项目技术工作总结报告5篇科技项目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1)1、项目立项背景、目的油页岩经干馏后,所产生的尾气中含有重质焦油和轻质焦油。
重质焦油和露点较高的轻质焦油经两级水洗和一级电捕焦油器,从尾气中分离收集,但是露点较低的轻质焦油(露点在40℃以下)仍以气相状态存在于尾气中,不能结露成油雾,低露点气相油不能通过水洗和电捕焦油器从尾气中分离出来,如欲把尾气中低露点气相油回收,必须使尾气温度降至露点以下,才能使各种不同低露点的轻质油气结露成油雾。
从化验室测试证明当尾气温度通过-8℃左右的冰水冷却后,将尾气冷却至4℃左右,每立方尾气可得到2g左右的液态轻质油。
要回收尾气中大部分轻质油,应使煤气温度降至10℃以下,为此需制备温度为5℃以下的冷水,通过气体冷却装置,达到尾气降温的目的。
如通过常温下的气体冷却装置,只能使煤气温度最低降至30℃左右,但有一部分露点低于30℃的轻质油无法回收。
为此本方案设置尾气深度冷却系统,使煤气温度降温区间在10~30℃,从而达到进一步回收页岩轻质油的目的。
2、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__20__年底次项目中试实验的所需的配套设备全部到位,并于20____年3月底完成设备的全部安装和调试工作,20____.04.10—04.14期间进行了实验数据的采集工作,5月底完成了中试实验报告的编写和修订工作。
6月初陕西航达委托化工六院与我公司进行了技术交流,并进行了现场实地勘查和设计资料的收集工作。
8月底化工六院的初步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公司正在和陕西航达协商进一步的合作细节。
本中试试验装置从开机调试一直到现在,设备一直运行平稳且收油效果颇佳,3、主要的创新之处和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油页岩尾气经轻质页岩油深度回收系统,温度由50℃左右降到10~30℃,尾气在气体冷却装置中冷却后经油水分离器分离,可大大提高尾气中轻质油的回收效率。
(壳程间碰撞凝聚,能改善油雾粒径结构,加大分子间的结构强度,使分子荷电性能增强,焦油回收率得以大大提高。
科技项目技术总结报告_项目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科技项目技术总结报告_项目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是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之下的项目,旨在研发一款新型的智
能科技产品,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该项目名为XXXXX,主要实现
两大功能:
1)通过智能传感器,实现对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的准确监测;
2)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的智能分析,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
化的定制服务。
二、项目进展情况
本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基本完成了各阶段任务,列如下:
1)系统集成:本阶段重点实现智能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同时
建立系统集成平台,实现数据的存储、读取、查询等功能。
2)模型开发:本阶段重点实现智能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人
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实现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处理,并完成相关模型的开发。
3)系统测试:本阶段重点实现系统安全性、性能等测试,以及用户
体验测试。
三、技术实施情况
1)智能传感器:在本项目中使用的智能传感器采用了自主研发的传
感器技术,该技术拥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等特点,能够准确的采集到环境
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等数据,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
2)智能计算:本项目运用了多种人工智能技术。
科技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科技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一、项目背景近年来,科技领域里涌现了众多新兴的项目,这些项目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将对我部门参与的科技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二、项目目标与成果本报告所述的科技项目有以下共同目标:提高生产效率、解决技术难题、推动行业创新和落地应用。
我们的团队在项目期间进行了充分的合作与协调,确保了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
通过有效的项目管理和科学的实施方案,我们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1. 生产效率提升在"智能化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中,我们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生产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2. 技术难题解决在"新材料开发与应用项目"中,我们跨学科合作,通过不断的试验与研究,成功解决了新材料的生产工艺难题。
这些新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建筑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们的研究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 行业创新与应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是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项目之一。
我们的团队通过与各大城市合作,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方面。
这些创新的应用方案有效提高了城市运行效率,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三、项目执行中的问题与挑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我们的总结与反思:1. 沟通与协作不足项目执行中,不同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项目进展与效果。
我们意识到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将在今后的项目中加强团队间的交流,并建立高效的协作机制。
2. 资源配置不合理有时由于项目中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导致了一些工作进度的延误,甚至质量问题。
我们将加强对项目资源的管理与分配,确保资源能够合理利用和调配,以提高项目执行的效能。
科技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科技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科技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一、项目概述该科技项目是由我们公司于去年启动的,旨在开发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助手软件。
项目于去年6月正式启动,并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本报告将对该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二、项目执行情况总结1. 项目目标达成情况根据项目计划书中设定的目标,我们已成功开发出一款智能助手软件,并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各项测试和优化工作。
通过该软件,用户可以进行语音识别、智能回答问题等操作,整体性能表现尚可满足用户需求。
2. 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其中包括:- 人力资源调度问题:由于项目进度紧张,我们在项目初期出现了一些人力资源调度不合理的情况,导致项目启动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延误。
- 技术难题: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项目初期还不够成熟,我们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需要不断进行反复测试和优化。
- 需求变更问题:由于用户需求的不断调整和变更,我们在项目中多次进行了需求的修改和补充,导致项目进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3. 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亮点尽管项目面临一些挑战,但我们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亮点:- 团队合作:团队成员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共同应对项目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 技术突破: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我们成功解决了项目中的一些技术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
- 需求满足:尽管需求变更频繁,但我们能够及时调整并满足用户的需求,最终提供了一款令用户满意的产品。
三、改进建议基于项目执行情况的总结,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项目前期的人力资源调度应更加合理,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启动。
2. 在项目初期投入更多的研究和测试,以解决技术难题,提高项目执行效率。
3. 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需求确认,减少需求变更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四、总结总体来说,该科技项目的执行情况较好,目标基本达到。
尽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克服了这些挑战,并提供了一款令用户满意的产品。
科技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科技项目实施总结报告报告:科技项目实施总结一、项目背景:本项目是一个科技项目,旨在研发一种新型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提供个人信息管理、社交娱乐等多种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项目周期为6个月,总预算为100万元。
二、项目目标:1.研发出具有较高稳定性和易用性的手机应用程序;2.提供个人信息管理、社交娱乐等多种功能;3.提高用户使用手机应用程序的体验;4.达到用户满意的使用效果。
三、项目实施过程:1.需求分析:在项目开始阶段,我们与客户进行了多次会议,详细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并进行了需求分析和技术可行性评估。
最终确定了项目的功能和界面设计。
2.研发阶段:我们组建了一个由10名开发人员组成的团队。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我们使用敏捷开发方法,每个开发周期为2周,完成一个小的功能模块的开发。
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很顺畅,每次开发周期的交付结果都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3.测试阶段:完成每个功能模块的开发后,我们进行了严格的测试。
测试团队根据测试用例,对应用程序进行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兼容性测试等。
4.优化阶段:在测试阶段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修复和优化。
例如,我们发现了应用程序的运行速度有时会变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优化措施,改进了性能。
5.交付阶段:经过6个月的开发和测试,我们最终成功地交付了一个稳定的、易用的手机应用程序,并获得了客户和用户的高度评价。
四、项目总结:1.成功因素:本项目能够成功实施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需求分析:我们充分理解了客户的需求,并能够准确地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功能和界面设计。
-团队协作:我们的团队成员之间沟通顺畅,每个人的责任和角色清晰,团队合作能力强,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敏捷开发方法:采用敏捷开发方法,每个开发周期为2周,使得团队能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变化。
-优化措施:在测试阶段发现的问题我们能够快速修复和优化,保证了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和性能。
2.存在的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团队规模:由于项目预算有限,我们组建的团队规模较小,有时候会存在开发资源不足的问题。
项目结题科技报告范本

项目结题科技报告范本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项目结题科技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XXXX项目负责人:张三项目起止时间: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项目经费:XXX万元二、项目研究内容本项目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针对智能家居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解决。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智能家居系统的需求分析:对用户对智能家居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用户在生活中对智能家居系统的期望和需求,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2. 智能家居系统的架构设计:在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设计智能家居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硬件设备的选择,以及系统的软件算法设计和实现。
3. 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人工智能算法应用: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对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
4. 智能家居系统的性能评估:通过实际场景下的测试和评估,对智能家居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项目实施进展本项目自2019年1月1日启动,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实施,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成果:1. 完成了对用户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深入了解用户对智能家居系统的需求和期望。
2. 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家居系统架构设计方案,包括硬件设备的选择和软件算法的实现。
3. 实现了智能家居系统的原型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实际测试和优化。
4. 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并参加了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向同行专家学者分享项目研究成果。
5. 获得了多项科研经费资助,支持项目的研究和实施。
四、项目成果1. 在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研究领域,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促进了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交流。
2. 完成了智能家居系统的原型设计和实现,为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 在智能家居系统的性能评估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科技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

科技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项目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主要总结并分析近期科技项目的执行情况,以便更好地为未来的科技项目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二、项目概述本次科技项目是针对新型电池技术研发的项目。
项目目标是开发一种高效、长寿命的电池,以满足现代社会对能源存储的需求。
项目分为研发阶段和实验阶段,并设立了相应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室。
三、项目执行情况1.研发阶段:在项目的研发阶段,项目团队利用现有技术和资源进行调研和分析,确定了研发方向和目标。
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工作。
通过多次讨论和汇报,团队达成了关于新型电池技术的一致认识,并最终确定了研发方案。
2.实验阶段:在确定了研发方案后,项目进入了实验阶段。
团队成员根据研发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工作。
在实验过程中,团队尽量保证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但是,由于资源限制和实验条件的复杂性,实验阶段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四、存在的问题1.资源限制:由于项目预算的限制,项目团队在研发和实验阶段遇到了一些资源短缺的问题。
在一些关键实验中,团队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导致实验无法顺利进行。
2.人员协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各自专业领域的不同,团队成员在项目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导致项目进展较慢。
3.实验条件:实验阶段由于条件复杂,导致实验工作难度加大。
团队在实验条件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但仍然面临一些实验设备不足和技术难题的挑战。
五、改进方案1.资源管理:项目团队应加强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寻求更多的预算支持,以确保项目执行的顺利进行。
同时,团队可以探索与其他科技研究机构或企业的合作,共享资源,提高项目效率。
2.团队协作:项目团队应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形成一个高效的工作团队。
可以开展一些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实验条件:针对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团队可以与相关单位合作或通过购买设备等方式来改善。
项目总结报告优秀范文(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公司成功申报并实施了一项科技创新项目。
现将该项目总结如下:二、项目概述项目名称:XX公司科技创新项目项目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项目目标: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项目预算:1000万元项目团队:由我公司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市场部门等组成。
三、项目实施过程1. 项目启动阶段(2021年1月-2021年3月)(1)项目组成立,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
(2)进行市场调研,分析竞争对手,确定技术创新方向。
(3)制定项目计划,包括时间节点、预算分配、人员安排等。
2. 研发阶段(2021年4月-2021年9月)(1)研发团队针对技术创新方向,开展技术研究、实验和试制。
(2)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性能。
(3)与生产部门沟通,确保生产工艺的改进。
3. 生产阶段(2021年10月-2022年3月)(1)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2)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3)进行产品测试,验证产品性能。
4. 市场推广阶段(2022年4月-2022年12月)(1)制定市场推广策略,提高产品知名度。
(2)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拓展市场份额。
(3)收集客户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
四、项目成果1. 技术创新成果(1)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产品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2)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获得多项专利授权,提升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2. 经济效益(1)新产品上市后,销售额同比增长30%。
(2)生产成本降低5%,提高了公司盈利能力。
(3)拓展了市场份额,提升了公司品牌形象。
3. 社会效益(1)为我国科技创新贡献力量,推动产业升级。
(2)提高了员工技能水平,培养了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分析测试科技计划研究项目工作总结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农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可新的困扰随之而来,蓄积在蔬菜、粮食中的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利用高技术手段大幅度增产的同时,人们也承受着高科技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负面压力。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4年在人类发展报告上首次提出了人类安全的概念,并列出危及人类安全的7种类型,食品安全就是其中一种。
日益凸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与我国政府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精神也严重相悖。
科学发展观十分注重“人”这一要素,强调以人为本。
在抓好经济增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要把诸如保证人的身心健康、延长人的预期寿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等问题摆到重要位置。
食品安全就是关乎这些要求、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食品安全工作任重道远。
2005年,我国针对食品安全就提出:以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增强中国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紧紧围绕净化产地环境、保证投入品质量、规范生产行为、强化监测预警、严格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监管体系、标准体系、科技支持体系等八大体系建设,政府、产业界、消费者、媒体、教育和科研机构等有关方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确保食品安全。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对肉、蛋、乳、水产品等动物性食品的食用消费需求在不断增加,由于集约化的养殖与管理之间的不协调,造成了大量疫病的流行、暴发以及其他不利于动物健康的因素出现,因此大量的、种类繁多的兽药被应用于畜禽生产的许多环节。
磺胺类抗生素是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抗生素的总称,包括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二甲嘧啶等。
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疾病,在兽医临床上应用广泛,因此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多有残留。
经常食用含抗生素的食品,容易诱导菌株产生耐药性,导致人类过敏,会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其中磺胺类抗生素还可引起泌尿系统的损害,造成对肾脏的损害,以及溶血性贫血、肝损害等。
我国农业部2002年发布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规定磺胺类药物的最高残留限量为100μg/l[1]。
奶制品残留的抗生素会使人被动地接受,并积累抗生素,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患者用抗生素治疗时,效果下降。
有些“过敏”体质的人,长期饮用甚至会造成“休克”。
如经常饮用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牛乳会破坏人体的肠道菌群平衡。
牛乳中残留抗生素还会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毒性。
而且实验证明,由于一般抗生素对热的稳定性高,牛奶加热杀菌无法将其破坏,实际收效并不明显。
因此混有抗生素牛奶的原料乳加工成消毒奶等乳制品后,仍有大部分抗生素残留。
我国于1990年在《乳与乳制品管埋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乳牛在应用抗生素期间和停药后5天内的牛乳不得食用。
2001年9月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抗生素不得检出”。
但这一规定有不够严谨之处,因为用精度为十万分之一或百万分之一级别的仪器检验含有千万分之五含量的抗生素残留,可能是检验不出来的。
但目前适合国情的检测国标方法,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检测点少;只能提供“快速不准确,准确不快速”的检测;技术力量薄弱;检验检测费用太高等问题。
因此,发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操作简便、方便实用的抗生素残留分析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利用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流动相与色谱柱(固定相)之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即可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样品能制成溶液,不受样品挥发性的限制,流动相可选择的范围宽,固定相的种类繁多,因而可以分离热不稳定和非挥发性的、离解的和非离解的以及各种分子量范围的物质。
当与试样预处理技术相配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达到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使分离和同时测定性质上十分相近的物质成为可能,从而能够分离复杂相体中的微量成分。
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速度快、色谱柱可反复利用, 流出组分易收集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到生物化学、食品分析、医药研究、环境分析、无机分析等各种领域。
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 简称SPE)是近年发展起来一种样品预处理技术,由液固萃取和柱液相色谱技术结合发展而来,主要用于样品的分离、纯化和浓缩,与传统的液液萃取法相比较可以提高分析物的回收率、更有效的将分析物与干扰组分分离,减少样品预处理过程,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医药、食品、环保、商检、农药残留等领域。
因此本项目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对奶制品磺胺类抗生素残留进行分析测试研究。
二、项目执行情况本项目使用的分析仪器设备有:日本岛津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置C18色谱柱),日本岛津SPD-10A紫外检测器,上海安谱盖式多歧管装置等。
乳制品种类繁多,本课题主要针对酸奶类饮料及奶粉进行检测分析。
磺胺类抗生素种类包括磺胺异恶唑、磺胺密啶、磺胺甲恶唑、柳氮磺胺比定、甲氧卞定等数十种,本课题主要对应用最广的几种磺胺类抗生素进行检测。
实验前期,要完成对流动相的选择,并确定最佳波长,以建立最佳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本课题对不同流动相如甲醇:乙腈=50:50、乙腈:水=70:30、乙腈:水:乙酸=40:49:1、甲醇:0.08%乙酸=50:50、甲醇:0.08%乙酸=40:60、甲醇:0.08%乙酸=20:80、甲醇:0.08%乙酸=45:55、甲醇:0.08%乙酸=60:40等进行实验,发现选用甲醇:0.08%乙酸=45:55或甲醇:0.08%乙酸=40:60作流动相时,峰形理想,分离效果好,且出峰时间短,因此选择甲醇:0.08%乙酸=40:60或甲醇:0.08%乙酸=45:55为流动相。
同时对不同波长λ=230、250、260、263、272、275、280、290nm条件下进行检测,发现在263nm或272nm时有较好吸收。
图1为对其中两种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嘧啶(SDZ)及磺胺甲噁唑(SMX)在以甲醇:0.08%乙酸=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2nm;流速0.8mL/min条件下进行检测时所得谱图。
图1 SDZ和SMX标准品的液相色谱图Fig.1 HPLC chromatogram of standard solution of SDZ and SMX(2.899min- SDZ, 4.813min-SMX)要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则得到的方法应能进行定量测定,而不能只限于定性分析,本课题采用标准曲线法以实现定量测定,标准曲线法也称为外标法或直接比较法,这是在色谱定量分析中,特别是HPLC定量分析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绝对定量方法。
首先用标准溶液(要进行定量分析时必须要使用标准进行对比)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系列,在与预测组分相同的色谱条件下,等体积准确进样,测量各峰的峰面积或峰高,用峰面积或峰高对标准溶液浓度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此标准工作曲线应是通过原点的直线。
若不通过原点,说明测定方法存在系统误差。
标准工作曲线的斜率即为绝对校正因子。
此方法的优点是:绘制好标准工作曲线后,计算时可直接从标准工作曲线上读出含量,这对大量样品分析十分合适。
基本公式如下:%100×=i i i K A ω (1)%100×=L i i K h ω (2)式中: i ω——样品中组分i 的含量;,——样品中组分i 的峰面积或峰高;i A i h ——单位峰面积或峰高的校正因子。
L i K K ,在如图1所示的色谱条件下,得到的磺胺嘧啶标准曲线如图2所示:图2最佳色谱条件下SDZ 的标准曲线Fig.2 The Standard Curve of SDZ in the best chromatogram condition 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05x-0.0901,相关系数R 2=0.9993。
结果表明在0.05~1μ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在如图1所示的色谱条件下,得到的磺胺甲噁唑标准曲线如图3所示:图3最佳色谱条件下SMX的标准曲线Fig.3 The Standard Curve of SMX in the best chromatogram condition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002x-0.0025,相关系数R2=0.9994,结果表明在0.05~1μ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通过采用在空白样品中添加标准溶液的方法进行添加回收率实验,测得磺胺类抗生素的平均回收率达到97%左右。
乳制品所含物质种类较多,某些物质可能会对色谱分析产生干扰,因此本项目通过固相萃取法对乳制品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干扰,本项目研究了采用正已烷、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乙腈、乙酸铵、甲醇及水作为淋洗及洗脱液对固相萃取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前期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得到对样品较好的处理方式:称取一定量某品牌奶粉,加水溶解,加入亚铁氰化钾溶液(0.25mol/l)和醋酸锌溶液(1 mol/l )后,去除上层脂肪,离心处理。
取离心上层清液,过活化的固相萃取柱(事先用3ml甲醇及3ml蒸馏水进行活化),然后用10ml蒸馏水淋洗萃取柱,最后用5ml甲醇对固相萃取柱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用氮气吹干,用流动相溶解,过0.45μm滤膜。
通过固相萃取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物的富集率,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通过对不同流动相、不同波长色谱条件的实验研究,及对不同的奶制品进行分析,建立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高效、分析时间短、检出限达微克级别、操作简单等特点。
对同一样品,通过连续进样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的精密度良好,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在固相萃取处理过程中,分别采用正已烷、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乙腈、乙酸铵、甲醇及水作为淋洗及洗脱液进行实验,通过对回收率的测定比较,用甲醇及水作为淋洗及洗脱液效果较好。
对某酸奶饮料的两种磺胺类抗生素(SDZ和SMX)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
表1 样品测定结果,%,n=6Tab 1 Results of sample assay, %, n=6A1 A2 A3 均值SDZ含量(mg/l)0.380.330.410.37SMX含量(mg/l)0.240.270.250.25 RSD/%0.47对某品牌奶粉进行检测,未见有两种磺胺类抗生素(SDZ和SMX)被检出。
本项目采用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其他方法如示波极谱法、荧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等相比,重复性良好,灵敏度高,对磺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出限可达0.05~1μg/ml,此方法简便、快速,可供生产企业控制产品质量,检测单位分析测试实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