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课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知识主干)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知识主干)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 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众多的商品中,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的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贵金属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4.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5. 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标价格)和流通手段(买东西)。

其他: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6. 纸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7. 纸币本质: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8.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9. 通货膨胀(发行量>流通需要),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

通货紧缩,反之。

10. 信用卡: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优点: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11. 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12.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外币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本币汇率↓),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流入。

13.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 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350条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350条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350条1《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2.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6.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7.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8.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9.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10.美联储加息,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会流向收益高的地方(美国),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

(汇率上升,本币升值,汇率下降,本币贬值。

资本会由预期贬值国家流入预期升值国家,由低利率国家流入高利率国家)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1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3.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14.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15.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16.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7.生产决定消费。

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

18.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19.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不含投资)的比例。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高一《经济生活》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 3)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牲畜、布匹、贝壳等。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只有金银。

贵金属金银由于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5、价值尺度(1)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2)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3)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6、流通手段(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7、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如何理解?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经济生活知识汇总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两者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2、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③货币的职能: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

例:到银行取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③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通货膨胀:供小于求,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通货紧缩:供大于求,物价下降,纸币升值(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知识点梳理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知识点梳理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知识点梳理经济与社会》考点梳理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创造。

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公有制经济1)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原因:①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地位)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完成配合富裕的根本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避免两极分化,有利于人们同享发展成果,完成配合富裕。

)(3)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感化。

(国有经济的主导感化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2021-2022学年第1学期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课程:高中政治*课题:神奇的货币*教材:人教版*授课对象:高一(一)班*课时:2一、课标要求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神奇的货币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本课内容主要学习商品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纸币的通货膨胀;信用卡和支票、外汇和汇率。

二、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1)对商品和货币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2)对信用卡、支票、外汇等有自己的认识。

2.行为习惯:对于新的知识有求知心和好奇心。

3.能力基础:(1)能够将所学商品、货币、纸币、信用卡等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2)具备将所学概念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商品、货币、纸币、信用卡、外汇的概念;(2)理解货币的产生及其基本职能,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的发行规律和汇率的变化规律;(3)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能力目标:围绕货币,学习与货币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原理,了解货币的“神奇”之处。

3.素养目标:感受货币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

4.落实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理解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增强对我国现行政策的认同。

(2)科学精神:理解货币流通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当前微调货币供应量的依据。

(3)法治意识:依法爱护人民币,严禁制售、使用假币。

(4)公共参与:学习使用新的支付工具,锻炼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商品、货币、纸币、信用卡及外汇等相关概念,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加以记忆和运用。

2.教学难点:商品基本职能的辨别,纸币通货膨胀的计算,外汇和汇率的变化五、教学策略1.教法: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2.学法:自主探究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合作交流、经验分享3.教学策略: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分小组进行探究,并将结果分享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ppt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ppt课件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 品数量
×
商品价 格水平
=
=
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次数
实际纸币
流通中所需
的发行量 二者关系 货币量
100万亿元 = 100万亿元
钢笔10元一支买11元:元纸1商币钢品笔10元一支
200万亿元 > 100万亿元
钢笔20元一1纸元支币纸贬币1值:买0、.05钢通.5笔货元膨商10胀品元一支
如何区别货币的几种职能呢?
1思.考找关:键网词:上购物,货币执 行价流的值通是尺手度段流— —通— —价购手格买段、、标支还价付是、...买标支签付 2手.段明确呢区?别: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区别: 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支付手段——欠债还钱
知识点三:纸币
1.产生过程:
足值的金银条块
足值的铸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
Q4:货币能够与一切商品 相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 品的价值。那么,是不是 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越多 越好呢?
提示: 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
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 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流通中 所需要 的金属 货币量
人民币升值之弊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上 升,外汇汇率下降,单位外币换的人民 币减少,这使得外国购买中国产品的价 格更高,这不利于中国出口,不利于中 国对海外资金的吸引力,出口减少可能 导致国内就业压力加大。(练习册P13)
本国汇率高低对进出口的影响是 B
①汇率提高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②汇率降低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③汇率提高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④汇率降低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出口 A.③④ B.① ④ C.①③ D.②③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知识点总结txt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知识点总结txt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4)人民币升值后果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中国进口。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②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③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④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
⑤中国RMB国际地位提高。
负面影响:
①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下降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需求法则
(3)不同商品需求量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电视、手机等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④危害不同:前者会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后者引起物价下降,在短期内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和居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会出现什么问题?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会出现什么问题? 物价下跌,经济衰退,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3、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通货膨胀:
A、表现: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
2、货币:(1)产生过程:
(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一般等价物
(3)本质: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书上
特点:观念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书: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三、纸币
1、产生
2、含义:国家发行,强制使用,价值符号
3、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次数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如果当年商品数量 是100万,商品价格水平是100元,货 币的流通次数是5次,那么国家需要发 行多少货币?
2、货币的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货币推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 的代表被保存起来。(如你在乡下田间挖到一 坛子黄金。)
支付手段:随商品赊帐买卖的产生而出现。 (如银行付存款利息给你)
货币为媒介 的商品交换
出现在原始 社会末期,前 提是交换双方 都需要对方的
商品。
用以表现其他 一切商品的价 值,充当商品 交换的媒介。 (如牲畜、贝 壳、布匹等。)
货币
为什么货币固定 地充当一般等价 物?
贵金属金银具有体积小、 价值大、易于分割、不 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 带等特点。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纸币到底是不 是货币?
纸币是价值符号,其本身 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只 代表一定数量的价值,它 不是商品;而货币是商品, 其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 所以纸币不是货币!
三、纸币
2、含义: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 使用的价值符号。
3、优点:成本低,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 管、携带、运输。
4、职能: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 币
1、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 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特点:观念货币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基本职能 (2)流通手段: 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特点:现实货币
货币产生前后商 品交换的形式有 什么变化?
货币产生前:商品→商 品的物物交换
货币产生后:商品→货 币→商品的商品流通。
世界货币:货币推出国内时常,在世界市场上 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 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如在国外购 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北宋年间

为了便于 商旅携带

和资金流

通,在我 国四川地

区出现了

世界上最 早流通的

纸币:交

三、纸币
1、产生过程:
金银条块 铸币
纸币(电子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是劳动产品 2、用于交换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属性:使用价值 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 人们某种需要
的属性
一、货币的本质
2、货币:
(1)产生发展过程:
偶然的 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为媒 介的商品交换
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 ----------------------------------------- = ------------------------
货币的流通次数
货币的流通次数
4、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假币、不制造假币、遇 到假币要送交给银行处 理
•保持人民币整洁:
不乱画、不揉搓、不毁 坏、
•要了解一些防伪知识、 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货 币 的
商品
属性:使用价值 价值
本 质
货币
产生发展过程: 二 、 货
本质:一般等价物 币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能 其他职能 支付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 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是不是意味着流 通中的货币越多 越好呢?
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 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 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 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 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 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流通中 所需要 的金属 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 品数量
×
商品价 格水平
=
=
货币流通次数
B、原因: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需的货币量、生产 资料价格大幅度调整、需求膨胀等等引起
C、危害: 人民收入、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商
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秩序混乱
D、解决办法: 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通货紧缩:
A、表现: 物价持续下跌,经济过冷
B、原因: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
市场引起,另处,也可能是货币供应增长乏力、金 融危机等引发
C、危害: 短期人们生活有好处,长期导致生产下降、市场
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失业增加、 收入下降 D、解决办法: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 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爱护人民币
•对待假币:不使用
让我们来一起学习 高中思想政治课吧!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哲学与生活 文化生活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母亲亲手为你织 的围巾是不是商 品?为什么?
很显然,母亲亲手为我 们织的围巾不是商品。 原因在于这条围巾虽然 也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 动,但它没有用于交换, 价值无法体现出来。
世界货币
产生过程 :金银货币
铸币
纸币

含义 :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货币符号)
、 纸 币
优点 发行
:制作成本低,易保管、携带、运输等
过多——通货膨胀 注意: 过少——通货紧缩 货币流通规律
纸币没有价值,不是货币
爱护人民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属性:使用价值,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