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23届初三语文学科练习卷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学科练习卷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学科练习卷含答案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儿童相见不相识,。

(《回乡偶书》)2.,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老师想让同学们互助学习,可有些同学觉得为别人讲解知识是浪费时间。

于是老师引用《虽有嘉肴》中“,”这两句古训告诉他们,自我学习和教授他人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父子俱清胡质之子威,字伯虎①。

少有志尚,厉操清白②。

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③。

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

十余日,告归。

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

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④?”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威受之,辞归。

……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

”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

初三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

初三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

初三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正文开始)题目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题目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目三:《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以上是三首经典的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这三首诗语言优美,内涵深远,正是我们初三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我们来品读《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色和人们远大的志向。

诗人通过描述白日西斜,黄河入海的景象,表达登高远望的愿望。

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味着不满足现状,追求更高更远的境界。

《登鹳雀楼》通过景物烘托人的情感,启示读者们要有追求进步的精神。

接下来是《静夜思》。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明月的光芒洒满了床前,让人产生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静夜思》表达了每一个远离故乡的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引起读者共鸣。

最后一首是《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瀑布从三千尺高空直接垂落下来,宛如银河从天而降。

这首诗语言诗意并茂,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瀑布壮丽景色的钦佩之情。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卓越的艺术成就,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能力。

在初三语文学习中,古诗的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并且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除了学习古诗本身,我们还可以通过写作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可以尝试模仿古诗的形式和风格写一些自己的作品,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

写作可以是描述景色、表达思想或者抒发情感,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在初三这个阶段,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语文学习,从古诗的学习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古诗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文化传统的精华,也是我们情感世界的表达方式。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古诗的魅力,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初三语文语病练习题

初三语文语病练习题

初三语文语病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句子中,语法错误的一项是:A. 她对我说:“我们上个星期在公园玩得很开心。

”B. 在这部电影中,主角的表演非常到位,深深吸引了观众。

C. 这次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一。

D. 这个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让人不禁想入非非。

2. 下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小说。

B. 外面的天空是湛蓝的,看上去非常美丽。

C. 小明今天去了医院看望了生病的爷爷。

D. 他的冷漠态度让人感到十分失望。

3.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张小姐工作努力,每天加班到很晚。

B. 记得把手机关掉,不然会影响飞机的起飞。

C. 女孩子们喜欢购物,男生们喜欢打游戏。

D. 他喝了一碗热腾腾的汤圆,感到温暖又满足。

4. 以下句子中,使用词语重复不当的一项是:A. 她一脸紧张地看着人群,人群中有很多陌生的孩子。

B. 这棵树长得高高的,高高的树上栖息着一只小鸟。

C. 孩子们遍体鳞伤地下了车,车前车后都堆满了玩具。

D. 妈妈把食物摆在桌子上,桌子上摆着各种各样的食物。

5. 下列下划线部分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她说道:“我明天要去看望奶奶。

”B. 爸爸说:“快点吃饭,否则就要迟到了。

”C. 她拿出手机,对我说:“看,这是我刚买的新款手机。

”D. 他问道:“你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吗?”二、改错题从下列句子中,找出语法、用词或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并改正。

1. 请把它们给她看。

2. 手表是我爸爸送给我的礼物。

3. 这个故事让人感动,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上它。

4. 他们邀请了他们的朋友们举行了一个生日聚会。

5. 精心准备的礼物,为他带来了一份惊喜。

三、完型填空题请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使短文通顺、连贯。

每个星期天,我都要去儿童乐园 1 一小时。

儿童乐园有许多有趣的游戏设备,我最喜欢的游戏是 2 轮。

我总是快 3 兴奋的去排队,等不及要 4 上去。

上次,当我排队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麻烦。

初三语文练习题

初三语文练习题

初三语文练习题1. 阅读理解宜黄山,文峰夜起溜索今年3月黄山旅游景区将新推出的文峰夜起溜索,不少游客已迫不及待要体验一把。

文峰夜起溜索道长3200米,宽1.6米,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是黄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再一次项目推出的“重头戏”。

在文峰夜起溜索上可以俯瞰黄山古村落和峰林,明月当空,流云飞过,风霜之地却是一方仙境,让人油然而生豪情壮志。

“我了解到文峰夜起溜索几天前开始试行,一天可能还有数千名游客购票而来,也因此,很早晚上7点左右人已经排起了长队.。

近日,大约有五六个人站着,然后宽悬索然后飞过文峰,就像一只只小蝴蝶。

“同程旅游旅游黄山品牌推广中心负责人马庆江告诉记者,为保证夜起溜索安全,同程黄山推广中心负责人表示,夜起溜索将按点、时、面的条件组织游客泰黄山,不同人的ID卡所属不同的时间段都是限制游客乘坐时间的。

黄山夜起溜索项目的推出为广大的游客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个京滬華東市場核心更是黄山旅游对外宣传品牌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为在文峰夜起溜索时万一有人出故障也有很大的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

但是每天能够提供的人数肯定是有限的。

其他的休息区还是比较宽敞的。

白天文峰夜起溜索观光游自然是方便,很多旅游景区管理除了增加游客上山的几个重荷外,还在疯狂挤入黄山,乘坐黄山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增加票数,尽快推出的夜起溜索这个馾仔产业充分发挥。

古村落加的魅力下,中得企业的收入,也为游客们增添了更多利事业,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助推器。

标签:黄山文峰夜起学生风景区游客1.1)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1) 文峰夜起溜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2分)(2) 文峰夜起溜索投资了多少钱?(2分)(3) 文峰夜起溜索适合欣赏什么景色?(2分)(4) 猜一猜,很早晚上7点左右的长队是为了什么?(2分)(5) 文峰夜起溜索的游览时间如何组织?(3分)答案:(1) 文峰夜起溜索的长为3200米,宽为1.6米。

(2) 文峰夜起溜索投资了1亿元人民币。

初三语文故乡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故乡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故乡基础练习题及答案故乡,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块净土,它承载着我们的童年记忆,是我们情感的归宿。

为了帮助初三学生更好地复习故乡的相关知识,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套故乡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故乡对于人们来说,不仅是生活的地方,更是一种()的感觉。

A. 开心B. 安静C. 友好D. 归属2. 下面哪个词最能描述故乡?A. 繁忙B. 高楼大厦C. 绿树成荫D. 喧嚣3. 故乡最能给人的感觉是()。

A. 疏离B. 温暖C. 痛苦D. 陌生4. 故乡在人们心中常常具有()的地位。

A. 美好B. 无奈C. 疑惑D. 焦虑5. 以下哪个词最能够代表故乡的特点?A. 繁忙B. 拥堵C. 宁静D. 喧嚣答案:1. D2. C3. B4. A5. C二、填空题1.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的(),它承载着我们的成长和回忆。

2. 故乡的风景千变万化,但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的舒适感。

3. 在故乡的小巷中,我总能找到()年的痕迹。

4. 故乡是一个让人感到()和温暖的地方。

5. 想起故乡,我不禁想起了那些()的童年时光。

答案:1. 家园2. 熟悉3. 童年4. 亲切5. 快乐三、简答题1. 你心目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答:在我心目中,故乡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

它有绿树成荫的小巷、青山绿水的风景和友好善良的人们。

故乡给我一种宁静温暖的感觉,让我感受到家的味道。

2. 为什么故乡对人们来说如此重要?答:故乡对人们来说是一种归属感的体现,它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承载着我们的回忆和情感。

故乡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更是我们情感归宿的地方。

无论在哪里,故乡对我们来说都是一块永远的净土。

3. 你认为故乡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故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故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它承载着我们的回忆和成长轨迹。

其次,故乡代表着我们的归属感,是我们情感的归宿。

最后,故乡的风景和人文特色都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四、阅读理解故乡,是中国古人笔下常常提及的话题。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填空题》汇总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填空题》汇总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填空题》汇总练习(附参考答案)一、古诗填空1. 古人以山水为题材创作形式多样的诗歌作品。

诗歌作品。

2. 填空题一般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猜测形容词、名词或动词的具体含义。

猜测形容词、名词或动词的具体含义。

3. 古代文人常常在诗词中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营造美感。

美感。

4. 《赠汪伦》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

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

二、文言文填空1. 文言文是具有古代汉语特色的文学形式。

文学形式。

2. 读文言文时,要注重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结构和意义。

3. 《孔子家语》是一部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志怪类书籍。

志怪类书籍。

4. 古代文言文中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和对仗等。

对仗等。

5. 文言文在句子的结构上注重平衡和节奏。

平衡和节奏。

三、修辞手法填空1. 在修辞手法中,比喻是一种借用某种形象来言别的一种修辞手法。

形象来言别的一种修辞手法。

2. 夸张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特点进行夸大描述的修辞手法。

夸大描述的修辞手法。

3. 象征是通过某个具体的符号来代表一种抽象的意义的修辞手法。

符号来代表一种抽象的意义的修辞手法。

4. 反问是作者没有实质性提问,而是用另一种方式提出一个强烈或鲜明的观点。

强烈或鲜明的观点。

5. 对偶是指通过把某个事物、观点或特点与其相反或对应的事物进行并列的修辞手法。

相反或对应的事物进行并列的修辞手法。

四、写作填空1. 作文的开头应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主题。

开头应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主题。

2. 作文的结尾可以用总结、发表观点或提出建议等方式呼应开头。

结尾可以用总结、发表观点或提出建议等方式呼应开头。

3. 在写作中,应该注意时态、语法和逻辑的准确性。

语法和逻辑的准确性。

4. 作文的段落应该合理划分,每段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论述。

段落应该合理划分,每段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论述。

5. 作文中可以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和说服力。

初三语文语法练习题

初三语文语法练习题

初三语文语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词义相同,可互换使用的一组为:A. 忍受、忍耐、容忍B. 惊讶、出乎意料、惊喜C. 兴旺、繁荣、昌盛D. 喧嚣、安静、寂静2. 下列词语中,同义词组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A. 言之无物、笑容可掬、少见多怪B. 言之凿凿、笑容可亲、少怪多见C. 无言以对、面如土色、包罗万象D. 无绝期限、面面相觑、包罗万象3.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的一项是:A. 闻风而至B. 力不从心C. 磨杵成针D. 乘风破浪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小明站起身来,小红看见了。

B. 她高兴得脸红了她喊道。

C.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游泳吧!D. 书与朋友如同灵魂与肉体。

5.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明显的一项是:A.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B. 在暑假,我们到海边游泳野餐。

C. 小明成绩优秀,是学校的骄傲。

D. 家里的书桌上摆满了参考书。

二、改错题下列句子中,有部分句子语法或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1. 不管这出戏是什么,他一定会很喜欢的。

2. 她的文章不但内容充实,而且文字优美。

3. 爸爸妈妈已经很远了,我们急忙追上去。

4. 理想在远方,现实需要我们努力奋斗。

5. 应该感谢老师,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知识。

三、填空题请根据句子意思和语法知识,在空格处填上正确的词语。

1. 那只小鸟在树上_______。

2. 我_______听说过这个故事。

3. 他是一个_______人,很热衷于公益事业。

4. 请你_______那本书给我吧?5. 妈妈给我买了一件很漂亮的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D4. A5. B二、改错题1. 将“喜欢”改为“喜爱”。

2. 将“而且”改为“但且”。

3. 将“追上去”改为“赶上他们”。

4. 将“实”改为“实际”。

5. 将“老师”改为“老师们”。

三、填空题1. 啄食2. 从未3. 乐于助人4. 借来5. 连衣裙。

初三语文选词填空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选词填空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选词填空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方框中选择合适的词填空,使短文意思完整。

每个词只能使用一次,每空只能填一个词。

请将选好的词写在横线上。

学校的操场上,同学们正在进行_____1_____活动。

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踢足球,大家争先恐后地投入到运动中。

操场上的气氛非常_____2_____,活力四溢。

斯蒂芬是个篮球迷,他对篮球_____3_____非常高。

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和同学们一起去操场打篮球。

他迅速地运球,灵活地转身,一步一步地推进,最后瞄准篮筐准确地投篮。

他的技术越来越熟练,篮球也投得越来越准。

同学们都对他的技术_____4_____。

小刚是个足球爱好者,他每天下午都会和队友们在操场上进行足球训练。

他们团结协作,默契十足。

每个人都全力以赴,不顾一切地奔跑,争夺每一个球。

经过不断的训练,他们的球技_____5_____有了很大的提高。

答案:1. 体育2. 热闹3. 知识4. 佩服5. 总结练习题二: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方框中选择合适的词填空,使短文意思完整。

每个词只能使用一次,每空只能填一个词。

请将选好的词写在横线上。

在农村的小河边,有一片______1______的芦苇丛。

芦苇茂盛,几乎遮住了整个河面,给人一种绿意盎然的感觉。

芦苇很_____2_____,上面布满了细细的刺。

如果不小心触碰到芦苇叶子,会被刺痛。

小明和小华来到小河边,他们对芦苇很_____3_____,决定摘一些回去。

小明小心翼翼地伸手去摘,结果被一根刺扎了一下手指,流了些许鲜血。

小华见状,连忙用湿巾为小明擦拭伤口,并帮他将伤口用创可贴贴好。

小明非常_____4_____地对小华说了声谢谢。

他们继续动手,小华使用一种小刀,将芦苇杆上的叶子一个个地割下来。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采摘到一大束芦苇叶子。

他们高兴地将芦苇叶子捆成一束,背回家。

答案:1. 茂密2. 锋利3. 好奇4. 感激练习题三: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方框中选择合适的词填空,使短文意思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唱和.(hé)沉湎.(miǎn)孜.孜不倦(zī)B、炽.热(chì)诘.问(jié)梦寐.以求(mèi)C、牟.取(móu)襁.褓(qiǎnɡ )越俎代庖.(bāo)D、悲怆.(cānɡ)禁锢.(gù)五行.缺土(xínɡ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张教授的报告非常具有吸引力,中途退场的听众真是凤毛麟角....。

B、在毕业联欢会模仿秀节目中,张萍模仿的宋丹丹惟妙惟肖....,活脱脱一个宋丹丹。

C、“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在对此中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D、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可好高骛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各级机关要厉行节约,严格执行空调温度的控制标准,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B、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氢气。

C、各地各部门都要把发送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D、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能否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两个句子是()和()要形成讲礼貌的风气,就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要有好的语感。

__________。

假如心里老是考虑“我要讲礼貌”,这是很勉强的,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

__________。

所以要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不必想,自然而然地做到不使人家不舒服。

叶圣陶先生的话是十分中肯的。

A、有了文明习惯,有了好的语感,讲起礼貌来就自然,就靠得住。

B、良好的语感是一个人语言素质高的表现,是在ɡāi lù 长期的积累和运用中形成的。

C、记着的时候还行,忘了的时候,脏话就来了,这当然不能形成社会风气。

D、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勉强的,太勉强了往往会让人家感到不自在。

5、填入下面语段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也许我们今生今世浍不会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巨富,也不会拥有黛安娜那样的盛句,__________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在某一方面有所作为失。

我们__________不放弃人生的追求,真诚地奉献,__________会成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A、因为既然就B、但只要就C、但只有就D、也许即使也6、下列作品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梦令》——词——李清照——南宋女词人B、《红楼梦》——小说——曹雪芹——清代小说家C、《藤野先生》——散文——鲁迅——现代文学家D、《我的叔叔于勒》——小说——莫泊桑——美国小说家二、课内语段阅读训练(1)“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

(2)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3)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4)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5)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种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6)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7、本段屏和屏风加引号的作用是()A、表引用B、起强调突出作用C、特殊称谓8、本段的中心句是()A、第(1)句B、第(2)句C、第(5)句D、第(6)句人生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地洞,那些走进去的人都渴望自己挖掘坑道,以便深入到地下。

而且还有一些人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

年复一年,这些人越来越深入地下,走到那些埋藏矿物的地方。

他们熟悉那地下的世界,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岁月是处怎样逝去的。

这就是他们的一生,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入发展的劳动和探索,忘记现时的各种事件。

他们为他们所选择的安静的职业而忙碌,经受着岁月带来的损失和忧伤,以及岁月悄悄带走的欢愉。

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9、文中第一段的矿物比喻指()A、地下宝藏B、人类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C、人类的精神财富D、人类的思想资源10、第二段文字,作者抓住人生的哪两方面特征描述()A、思想深入发掘的劳动和探索岁月带来的忧伤B、选择的职业而忙碌C、工作和精神世界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问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生;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飘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1、下面各句“之”与“或置酒而招之”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怀氏之民欤?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登轼而望之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2、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造饮辄尽,其在必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B、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曾不若孀妻弱子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故人不独亲其亲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B、先生酷爱读书,常不放过一字一句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乐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非选择题三、翻译、写字、默写、综合性学习14、翻译句子(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在下面田字格里填汉字,改错字。

Gāi lù言简意杀萎靡不振16、默写(1)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作者自述临危受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昨天,为体验生活,西南政法大学的30多位学生在渝中区朝天门体验“棒棒”(力夫)。

上午9点,朝天门交易厅附近,手拿扁担的潘勺满头大汗,和同学张杰转悠着揽生意。

“大学生当‘棒棒‘,挑不挑得动哟?”看着文质彬彬的两人,雇主们连忙摆手拒绝。

半小时下来,两人“颗粒无收”。

“叔叔,我们只收一元。

”无奈下,两人只好狂压价格,终于抢到第一笔生意。

忙把50多公斤重的塑料薄膜分成两堆,再用扁担横穿其间,晃晃悠悠地朝前走。

每走一小段路,就得停下来休息。

20分钟后,汗流浃背的两人终于拿到一元钱。

“这一元钱太不易了。

”平时每月生活费都在3000元以上,从未吃过苦的潘匀为此感动得泪流满面。

17、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

18、请针对这则新闻的内容进行简要评论。

五、阅读以下语段,回答问题。

只是一个普通人(1)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2)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

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

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福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

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3)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

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服,抵御寒风。

(4)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

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公交车。

一位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干靠得太近。

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

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5)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吐吞吐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

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着大拇指。

(6)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安德鲁!那样不礼貌。

”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

“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郑。

”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

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

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

”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7)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8)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崭新的20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

“拿着,夫人,给您买双鞋。

”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

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位,对自己十分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9)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

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巾,灰色的羊毛帽置住了耳朵。

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

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10)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

他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

年轻人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

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蹲了下来。

“夫人”,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

”慢慢地,轻轻地,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

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表示感谢。

(11)汽车到了下一站。

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

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着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