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联妙对
名人妙对趣味对联

5个名人妙对趣味对联1.纪晓岚妙对乾隆联乾隆皇帝想取笑一下纪晓岚,于是出对说:“两碟豆。
”纪晓岚听后,毫不思索地回答:“一瓯油。
”乾隆帝佯装正经地说:“我念的是:‘林间两碟豆。
’”纪晓岚立即应道:“我念的是:‘水上一瓯油。
’”2.郭沫若妙对老师联郭沫若幼年时,其家请了一位私塾先生教他识字、作诗、写对联。
一天,私塾先生出了一句上联:“犬吠鸡鸣,如龙吟凤哕。
”让他对了下联。
郭沫若想了想,然后对出了下联:“花开花落,是雨顺风调。
”先生听后非常满意。
3.郑板桥妙对盐商联清代文学家郑板桥去赶庙会,在路上看到一个盐商用对联招揽顾客,上联是:“有客常来人未走”,下联是:“无钱莫买店休开”。
郑板桥联想到老百姓的生活贫困,疾恶盐商的盘剥敲诈,怒气难平,便提笔续上了下联:“经常费用无根米,日日防火要谨防。
”这副对联反映了旧社会盐商重利盘剥的残酷和百姓防火的意识的淡薄。
4.冯玉祥妙对乞丐联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想在自己的庭院里修建一座小花园。
一位乞丐知道了这件事,便主动来为冯玉祥将军帮忙搬砖运瓦。
冯玉祥将军为了表示感谢,便给乞丐端来了一碗大肉面。
乞丐吃完面后,感到非常感激,便说了句“大恩不言谢”,然后走了。
冯玉祥将军听了,便笑着对身边的人说:“他是想和我对对子呢!看我怎么‘弄’他。
”于是冯玉祥将军便说了句上联:“大恩不言谢。
”乞丐听了,也明白了冯玉祥将军的意思,于是便说了句下联:“小事不过明。
”冯玉祥将军听后大笑起来。
5.老舍妙对侵略者联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在沦陷区与一日本侵略者辩论。
侵略者妄图以所谓“对联”的形式来比试,于是出了个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单戈独战!”老舍先生回答道:“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合手擒拿!”。
100个无情对,超有趣对联

100个无情对,超有趣对联所谓无情对,又名羊角对,即上句和下句各自顺理成章,字词对仗工稳,而内容意境却各不相干,风马牛不相及,且相差越远妙趣越浓;愈不相侔,愈成佳构。
比如:上联:文竹;下联:武松。
其中字字相对,而且上联是植物,下联人名,毫不相干,是无情对的典范。
清末大臣张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对句佐兴。
一客以当时所传吟一时的名句出上联:“树已千寻难纵斧。
”张之洞作答:“果然一点不相干。
”“果”对“树”,乃物名;“一点”对“千寻”,皆量词(古八尺为寻);“干”对“斧”,皆器物名(“干”是古代一种兵器)。
上下句极是工整,但句意却毫不相干,出人意表。
尤其下联的意思象是解释无情对的妙处一样,其中字对字,且意思各不相干,实为天衣无缝。
另一下联为其幕僚所对。
其中萧是植物,计是量词,刘是古代兵器的名称,所以也是无情对,一个无情对有两个下联实属难得。
此联为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命以亭名作无情对,工部侍郎李文田则说:“若要无情,非阁下姓名莫属。
”因下联对得精妙,众人皆相视大笑。
此联相传为明世祖和解缙所对。
世祖曾言:“有一联'色难’着实难对。
”解缙应口而答:“容易。
”过了很久,世祖还不见解缙对上,于是问:“爱卿不是说容易吗?怎么现在还没对上?”解缙说:“臣方才不是已经对上了吗。
”原来那'容易’就是下联。
世祖连声称妙。
清代时,有位吴学土,幼年时聪明过人。
一次,他祖父带他到观音大上面前,祖父出一短联云:观音。
吴学士对:流火。
他祖父问他为何这样对,他说:“音不可观而观,火不可流而流,取义相似而对。
”意思是说,音只能听,而不能观,“观、音”放在一起可以讲得通;火只能燃,而不能流,“流、火”放在一起,自然民说得过去。
下联出自《诗经》七月流火。
此对句真是妙趣横生,不可多得。
此联上联为一俗语,下联为老子的原名。
此联为清代孟昭暹对曾国藩联,因此联而名噪一时。
上联为【商】王名,下联为【商】纣兄。
其中'盘’和'箕’都是器皿名,'庚’和'子’都是干支名。
趣联巧对

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 收,收则贪财。 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 来,来则好吃。
清代,纪晓岚的故事 清代,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 毛野 兽 石 先生
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 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 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 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 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 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 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 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 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 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 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 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 生的上联套写的。 必有‘ 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 必有‘ 必有‘ ‘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 必有‘ 必有‘ ‘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 ‘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 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 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新编对联巧对大全

1、天赋诗句在山水,人持风骨见笔墨。
2、闭户不知忙世界,开门恰对好湖山。
3、懒惰厌学难成器;勤奋博学出状元。
4、天有日方明,人无信不立。
5、上联:长笑对新柳;下联:贞心比古松。
6、上联:静里思三益;下联:闲居守四箴。
7、上联:三思方举步;下联:百折不回头。
8、上联:欢欣常在悠闲外;下联:幸福永存奋斗中。
9、远景近景,良宵美景;灯花礼花,火树银花。
10、为人师表诲而不倦,替国树才教必有方。
11、五星映日月;四化壮河山。
12、又夺丰收迎国庆;再鼓干劲展宏图。
13、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14、言比信行必果,色思温貌思恭。
15、谦到十分防有诈;让开一步不为虚。
待人接物和为贵;兴业建功志必高。
16、虚名恰是捆身索;浊富犹如束颈枷。
手臂不伸名利场;脚跟休踏是非窝。
17、益世甘为牛献乳;利人乐作马飞蹄。
伏案潜心尝世味;横空仰面写人生。
18、洞悉世事胸襟扩;阅尽人情眼界宽。
万物能容称博大;千金难买是真诚。
19、与有肝胆人共事;与无字句处读书。
政勤何须驱车快;身正岂在训话多。
20、万事必求其所以;居心不可有然而。
我费时间时费我;人荒事业业荒人。
(四)巧联妙对

• 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 万瓦千砖, 佛寺 • (浙江一寺名,老僧出 浙江一寺名, 对) • 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 一舟二橹, 仙桥(一书生对) 仙桥(一书生对) •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半 一夜五更, •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中 三秋八月,
• 四面灯,单层纸, 四面灯,单层纸, • 辉辉煌煌, 辉辉煌煌, • 照遍东西南北(郑燮) 照遍东西南北(郑燮) • 一年学,八吊钱, 一年学,八吊钱, • 辛辛苦苦, 辛辛苦苦, • 历尽春夏秋冬(塾师) 历尽春夏秋冬(塾师)
附录: 附录:
• 上联: 上联: •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 隐喻缺衣(一)少食(十)
2巧用历史典故 巧用历史典故
• 李阳生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 李阳生指李树为姓,
• (宋翰林学士院壁间题) 宋翰林学士院壁间题)
• 马援死以马革裹尸,死得其所 马援死以马革裹尸,
• (宋淳化年间诗人杨亿对) 宋淳化年间诗人杨亿对)
• 多山多水多才子 • 一泰一岱一圣人
• 坐北朝南吃西瓜, 坐北朝南吃西瓜, • 皮往东放 • 自上而下看《左传》, 自上而下看《左传》, 书向右翻
• 东岳庙死个和尚 • 西竺国添一如来
• (本事:清大诗人王 本事: 壬秋游泰山, 壬秋游泰山,晚投东 岳寺,适一和尚死, 岳寺,适一和尚死, 故为之作此挽联) 故为之作此挽联)
• 木匠做枷枷木匠 • 书生写状状书生
•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 • 江楼千古,江流千古(清·学士) 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学士 学士) •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 • 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月井万年, • (望江楼在四川,印月井四川薛涛井, 望江楼在四川,印月井四川薛涛井, 旁有石碑“古印月井” 旁有石碑“古印月井”字)
《巧联妙对》

新上任吴鼒嘱县官清朝时,有位官员奉旨到镇江担任知府,到任第二天,便将府衙里里外外翻修一遍,然后宴请当地名流绅士,诗文大家吴鼒(zī)也应邀赴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位知府便邀请吴鼒为府衙撰题一副楹联。
吴鼒欣然同意,当即提笔写道:山色壮金银,惟以不贪为宝;江流环铁石,居然众志成城。
在上联中,吴鼒将镇江的金银钱财组织句中,意在告诉这位知府:此地虽然富庶,但你作为父母官,切不可有贪念之心;下联中的铁石则指三国时,东吴孙权兴建的铁瓮城,意在嘱咐知府:百姓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你可要爱民如子,勿贪污腐败,压榨百姓。
这位知府看了,感触颇深,立志要治理好这一方土地。
果然,在他励精图治下,百姓生活富足,政治清明,贪污腐败的现象也少了很多。
严父题联语重心长郑板桥一生严于律己,自立自强,因此他主张不为子孙留家产。
相传,他52岁那年才喜得一子,取名为小宝。
虽是老来的得子,但郑板桥从来不溺爱儿子。
他对儿子给予了很大的希望,每天尽心教授儿子知识,对他要求十分严格。
他还写了一副对联来勉励儿子: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郑板桥以画竹和写竹闻名于世。
在上联中,那一个“咬”字,把自己刻苦读书的状态,写得活灵活现;下联中的一个“养”字,则将长辈对子孙的殷殷期待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他希望自己的儿孙们,今后能像那拔节而起的竹子那样,直立于世。
可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总不能叫人如愿以偿。
小宝远没有郑板桥的成就大。
这个独生儿子指望父亲为自己留下一笔财产。
郑板桥得知后,对小宝说:“那我送你一副对联吧。
”郑板桥题写的对联是: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读罢此联,小宝不满足,托父亲的一位好友前来相求。
这位好友对郑板桥说:“郑燮兄,你就只有这一个独生儿子,还是为他留点什么吧。
”见郑板桥摇头不语,这位好友又说:“你的儿子要求也不高,你的字画不是颇有名气吗,给他题几笔字或画上几幅画,也就可以了。
”郑板桥听后,还是摇头。
文化:巧联妙对集锦,经典对联若让你对,你做何下联

文化:巧联妙对集锦,经典对联若让你对,你做何下联
对联是中华文化中的精粹知识,是文人墨客喜欢的文学形式,对对联又极有讲究,今天小编想到了一些巧联妙对,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1.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
2.
此联是秦少游新婚夜被新娘苏小妹刁难的对联,苏小妹给出上联,秦少游在门外冥思苦想,苏轼见此情景,便投石池中,少游茅塞顿开,文思泉涌,便对出下联,成了佳对!
3.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此联是在中秋月夜时,众位秀才齐聚一堂,把酒吟诗,谈天论地,其中一秀才便吟出了上联让众位好友相对,结果无人对出,同样的在这年的年尾,除夕之夜,大家又欢聚在一起,回想起中秋的对联,出对之人竟又补上了此下联,巧妙至极。
4.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此联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城里所贴出来的,这幅对
联也是极其巧妙,此联上联为三个国家名,下联为我国三个城市,捷克,重庆,成都一语双关,充分表达了中国战胜日本之意。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以上三副巧联妙对,更多经典对联也欢迎大家交流分享。
趣味对联摘抄大全

趣味对联摘抄大全100副(附解析)1.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下联:水流东坡诗(尸)解析:此联是苏轼和佛印和尚之间的趣对。
苏轼巧妙地利用谐音,将“和尚”说成“河上”,而佛印和尚的回应也十分巧妙,利用“诗”与“尸”的谐音回击,充满趣味。
2.上联:莲(连)子心中苦下联:梨(离)儿腹内酸解析:这是一副谐音双关对联。
相传是金圣叹临刑前与其子的对子,表面是说莲子的心是苦的,梨的果肉是酸的,实则表达父子即将分离的酸楚。
3.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下联: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解析:利用“锯”和“句”、“蹄”和“题”的谐音,相互戏谑,妙趣横生。
4.上联: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下联: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解析:上联说因为荷花才得到莲藕,实际是谐音问“因何而得偶”;下联回答有了杏子就不需要梅子,谐音“有幸不须媒”,是一副巧妙的姻缘对联。
5.上联: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下联: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解析:同样是利用谐音,把“和尚”和“秀才”巧妙地融入对联之中,饶有趣味。
6.上联:孔子生于舟(周)未下联:光武起自汉(旱)中解析:此联巧妙地将历史人物的出生与“舟”“周”、“汉”“旱”的谐音相结合,构思新奇。
7.上联:檐下蜘蛛一腔丝(私)意下联:庭前蚯蚓满腹泥(疑)心解析:以动物为素材,通过“丝”与“私”、“泥”与“疑”的谐音,表达出一种细腻的情感,诙谐有趣。
8.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下联:积善人家庆有余(鱼)解析:这是一副传统的春联,下联最后“庆有余”通过谐音可以联想到“鱼”,画面感十足,增添了喜庆欢乐的氛围。
9.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解析:此联顺读倒读皆可,被称为回文联,展现出汉字的奇妙和对联的趣味性。
10.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下联: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解析:这也是回文联,上下联正读反读意境皆佳,趣味横生,巧妙地描绘了客人在天然居的奇妙体验和僧人的云游生活。
11.上联:斗鸡山上山鸡斗下联:龙隐岩中岩隐龙解析:同样是回文联,将斗鸡山和龙隐岩的景色与文字游戏相结合,充满妙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联妙对,对古联今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
对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有时也会出现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横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联也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
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对联题的考查方式,常见的有以下这几种:
一、对联撰写
一是运用对联知识直接对出下联(或上联);二是根据一定的限制对出下联(或上联)。
例1、对对联
上联:诚实守信立根本
下联:
例2、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
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
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清楚对联的知识。
对联有五大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结构相近、情境相似。
例1要分析上联的词性、结构,然后根据其意义对出下联。
例2也要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但内容受到了限制,必须是来自名著。
参考答案:例1:如廉洁奉公为百姓、勤政爱民得民心、贪污腐败失民心等。
例2:如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等。
二、对联匹配
即根据上联选出下联,或根据下联选出上联。
例3、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
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此题根据上下联相应位置的词的词性要对应,上下联内容要相互关联来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的知识,可以得知本题应选A。
三、对联删改
一是改正对得不够工整的对联;二是改动散句,使之形成一副对联。
例4、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例5、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无论是何种类型,解答此类试题都要根据对联的知识,即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对,句法结构也要一致来进行删改。
参考答案:例4: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例5: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他)。
四、对联链接
即把对联与名句默写、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结合起来加以考查。
例6、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
请写出其中一副对联所赞颂的人物、与对联内容相关的成语或诗句。
(1)两表酬三顾,一对定千秋。
赞颂的是_________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________
(2)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赞颂的是_________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________
(3)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赞颂的是_________ 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________
解答此类试题,要善于抓住对联中的重要词语,如“表”“对”“三顾”“酌酒花间”“磨针石”“正气”“丹心”等,再联系自己相关的知识积累来解答。
参考答案:(1)诸葛亮三顾茅庐(2)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3)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联的特点:
1、上下两联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3、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不可重复。
4、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对联口诀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
对联专题训练
1、有人读完《水浒传》和《西游记》后,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梁山好汉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得人心。
2、下面是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
上联是“三尺讲台迎冬夏”,横批为“润物无声”,请拟出下联。
3、阅读《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意思,完成对联。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提问时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
”其中“知难不难”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有人看了《西游记》后,出了一幅上联。
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幅对联有一处不妥,请修改。
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8、下列对联分别赞颂了我国的哪位人物,并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或诗句。
A.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赞颂的是_______相关成语_______
B.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赞颂的是_______相关诗句_______
9、《水浒》第十二回标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梁山泊林冲落草”,下联为()
A.青面兽北京斗武B.景阳岗武松打虎C.急先锋东郭争功D汴京城杨志卖刀
10、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请你运用小学学过的《悯农》中的有关诗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完整。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11、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并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完成对联。
龙城常州,人文荟萃,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火热的创业实践,造就了诸多英模人物。
“蓝领精英“邓建军,坚持学习新技术,攻坚克难,完成了数百项技改项目,解决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被誉为知识型、专家型产业工人的楷模。
殷雪梅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视学生为子女。
在危急关头,她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她的瞬间壮举感动了常州,感动了神州,被誉为“英雄教师”。
上联:蓝领精英邓建军,数百技改成楷模;下联:
13、成语对联填空(成语对联的特征:组成对联的两个成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其结构一致,工整对仗)。
请在下面的两个成语后面的括号内各填写一个成语,使之与前面的组成对联。
旗开得胜()瓜熟蒂落()
14、品对联,填成语。
下面是蒲松龄借项羽勾践以自勉的一副对联。
请根据上联,在下联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上联: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______________,三千越甲可吞吴
15、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请为它选填下联。
上联:风雨一杯酒
下联:______________
A.天涯共此时B.羁危万里身C.江山万里心D.千里共婵娟
16、长白山是东北名山,其火山口积水成湖,形成天池。
天池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三江之源,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
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月景如“静影沉璧”,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急流是“素湍绿潭”,其实天池之美亦毫不逊色。
请根据所给上联,化用古诗文名句,对出下联,表现天池之美。
上联:长白山林壑尤美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西游师徒从善如流降妖除魔应天道
2、一支粉笔写春秋两鬓染霜送(谱)春秋满园桃李笑春秋
3、世外桃源与民同乐。
4、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
无畏无惧武松猛打虎。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5、守业难,知难不难。
6、疾恶如仇鲁达拳打镇关西。
7、周树人深情怀旧
8、诸葛亮三顾茅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D
10、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秋色人似画中游。
秋日人如画中行。
12、英雄老师殷雪梅,瞬间壮举感神州(铸师魂)。
13、马到成功水到渠成
14、卧薪尝胆
15、C
16、(1)天池水浮天跃金(2)天池水波澜不惊(3)三江源水尤清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