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6
2024年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2篇)

2024年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____年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____年,我有幸参观了马尾船政文化,对于这一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的地方,我心生敬意。
马尾船政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受震撼和启发,对马尾船政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我首先参观了马尾船政文化陈列馆,馆内陈列了丰富的文物和史料,展示了海洋航运、船政管理、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文物和史料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闪烁着辉煌的光芒。
马尾船政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宋代,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陈列馆中,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马尾木雕船模,这些船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根据历史资料可以看出,马尾船政文化是以马尾木雕船为标志的。
马尾木雕船是马尾船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船工的杰作。
马尾木雕船在形态设计上独具特色,船身线条流畅,雕刻精细,立体感强烈。
作为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杰出代表,马尾木雕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陈列馆中,我看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马尾木雕船,有战舰、商船、渔船等,每一艘木雕船都别具匠心,展现了船政文化的独特魅力。
木雕船模不仅是工艺品,更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它们我可以感受到当时的辉煌和风采。
除了马尾木雕船,还展示了许多其他与船政文化相关的文物和史料,比如船舶工具、导航仪器、航海图册、律令册等。
这些文物和史料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也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作为海上交通要道的马尾,曾拥有繁荣的船政制度,船政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当时的海洋贸易和军事征讨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里我了解到,马尾船政制度以官府直接管理渔船、商船和战船,实行统一的制度和管理,有效地保障了船舶安全和经济利益。
参观过程中,我还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文化表演。
表演以马尾木雕船为主题,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马尾船政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表演中,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展现了船工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舞台装置也精心设计,营造了浓厚的海洋氛围。
福州马尾船政观后感

福州马尾船政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福州马尾船政参观了,哇,好有意思哦!一进去,就看见好多古老的船,还有好多图画,上面写着很多我看不懂的字,爸爸说那是以前的船政历史,真的是超有意思的啦!我还看到了一艘很大的船,船上好多木头和铁铁的东西,好重好重的样子,感觉像是能飘到海上去呢!
我最喜欢的是看那艘船的模型,里面有好多小小的船员,爸爸告诉我,那是以前的人们做船的地方,他们修船、造船,还让船变得更厉害!哦,还有一些大大的锤子和工具,真的是好酷的感觉。
我们还走到了一个大大的大厅,里头有好多的照片,都是船政的历史,爸爸说这些历史让中国的船变得更强大。
我觉得马尾船政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好像是讲古老故事的魔法书,每次看一眼,都有新的发现!下次我还想和爸爸妈妈再来看看!
—— 1 —1 —。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怀揣着满心的好奇与期待,走进了马尾船政博物馆。
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一踏入博物馆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便扑面而来。
但与我想象中不同的是,这里并没有那种让人感到压抑的沉重,反而是透过那些陈列的展品,传递出了一种坚韧与拼搏的力量。
我最先看到的,是一艘按比例缩小的木质帆船模型。
那精致的工艺,让我仿佛能看到当年工匠们在船坞中挥汗如雨的身影。
船身上的每一块木板,每一根绳索,都像是在讲述着它们自己的故事。
我凑近去看,那木板上的纹理清晰可见,仿佛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绳索虽然已经不再有当年的张力,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曾经所承受的风风雨雨。
继续往前走,一幅巨大的壁画吸引了我的目光。
壁画上描绘的是当年船政学堂的场景,一群年轻的学子们,正围坐在一起,专注地听着老师的讲解。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我不禁在想,在那个年代,他们能够有这样的觉悟和追求,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些当年船政工人使用过的工具。
有锈迹斑斑的铁锤,有磨损严重的锯子,还有那已经弯曲变形的螺丝刀。
这些工具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当我想到它们曾经在那些能工巧匠的手中,打造出一艘艘坚固的舰船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工人,他紧握着铁锤,一下又一下地敲打着铁块,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流下,他却毫不在意,只是专注地完成着自己手头的工作。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船舱的区域。
这里还原了当年船员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景。
狭窄的床铺,简单的餐具,还有那堆积如山的航海图。
我试着坐在那张床上,感受着船员们在漫长的航海途中的艰辛。
可以想象,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他们就是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了国家的航海事业默默奉献。
在博物馆的一角,有一个巨大的屏幕,播放着关于马尾船政发展历程的纪录片。
我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
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后来的逐渐壮大,再到经历挫折后的重新崛起,马尾船政的发展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范本

马尾船政文化参观心得范本我有幸参观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马尾船政文化景区,在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方,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船政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马尾船政的起源和发展,更领略了其在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马尾船政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地方船政制度,起源于明代,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中国船政制度中的瑰宝。
马尾船政文化景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是体现中国传统船政文化的重要地方。
参观之前,我对马尾船政并没有太多了解,只是知道它与船只管理有关,但是通过景区的详细介绍和讲解,我对马尾船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游览过程中,我首先参观了马尾船政博物馆,这里陈列了大量的船政相关文物和图片,通过这些展品,我对马尾船政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具体和直观的了解。
博物馆展示了明代至清代的船政文献、奖章、印章、服饰、器物等,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展示了船政制度的繁荣和兴盛,也展示了当时福建船运业的发展和繁荣。
在博物馆中,我还学习了马尾船政的产生和发展背景,了解到马尾船政的主要职能是管理船只和海上贸易,对于我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船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观了博物馆之后,我来到了马尾码头,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址,也是马尾船政文化的重要实践基地。
马尾码头是福州著名的港口,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而马尾船政则是在这个码头上扎根,发展壮大起来的。
站在码头上,我感受到了曾经船只频繁往来的繁忙景象和浓厚的历史氛围。
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了解到马尾船政是如何管理和监督码头的船只进出的,同时也了解到当时航运业的发展给福州带来了繁荣和财富。
参观完马尾码头,我来到了福州市区的船政衙门,这是当年进行船政管理的重要地方。
在衙门内,我看到了仿制的衙门建筑和当年的办公场景,仿佛能听到过去船政官员的忙碌声音和船只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
通过参观船政衙门,我不仅感受到了马尾船政的严谨和规范,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中国传统船政文化中对于法治精神和道德规范的追求。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前阵子,我去了一趟马尾船政博物馆,这一趟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深呐!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
但咱先不说那些宏观的历史意义,就单说我在馆里看到的那些实实在在的展品,都足够让我在心里“哇塞”个不停。
我看到了一艘按比例缩小的木质战船模型,那精致的做工,仿佛能让我看到当年工匠们在船坞里挥汗如雨的情景。
每一块木板,每一根桅杆,都被打磨得恰到好处。
我凑近了仔细瞧,那船身上的木纹都清晰可见,就好像这艘船刚刚从海里航行归来,还带着海风的气息和战斗的痕迹。
还有那些古老的航海图,纸张都已经泛黄了,上面的线条和标记却依然清晰。
我盯着那些图,想象着当年的航海家们是如何凭借着这些简单却又无比重要的图纸,在茫茫大海上找到方向,开辟出一条条新的航线。
他们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啊,毕竟在那个时候,大海对于人类来说,还是充满了未知和危险的神秘领域。
在一个展柜里,陈列着一排锈迹斑斑的铁锚。
它们安静地躺在那里,却好像在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波涛汹涌。
我能想象到,在狂风巨浪中,这些铁锚是船只唯一的依靠,它们深深地扎进海底,稳住船只,让船员们在颠簸中感受到一丝安全感。
如今,它们虽然已经退役,但那种坚韧和力量的象征永远不会消失。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面墙上挂满了老照片。
这些照片里的人物,有的穿着笔挺的制服,眼神坚定;有的则是在船坞里忙碌着,脸上沾满了油污。
他们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小人物,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才有了中国船政的发展和辉煌。
看着他们的照片,我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其中有一张照片特别吸引我,那是一群年轻的学徒站在一艘新造的轮船前,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我不禁想,他们当时是不是在梦想着有一天能够驾驶着这艘船,驶向远方,为国家争光?也许他们中的有些人在后来的航行中遭遇了危险,甚至失去了生命,但在那一刻,他们的心中一定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在另一个展厅里,摆放着一些当年船政学堂使用过的教材和教具。
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观后感黄淼(精选五篇)

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观后感黄淼(精选五篇)第一篇: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观后感黄淼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观后感本周周末,班级组织一场马尾船政文化馆的参观活动,原以为是一次放松的“冬游”,而在参观之后却只能用“震撼”二字形容。
而真正使我震撼的不仅是按照一定比例精仿的战舰,更是这些建筑背后的人的故事。
这些无不体现了马尾船政厂所体现出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刻影响和激励着后人。
首先,展厅第一层为序厅,以浮雕和圆雕组合,展示船政总体概况。
1866年6月,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创建船政。
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接办,所谓“左创沈成”,择址于福建马尾的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开学堂、引人才,以及派遣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下图左四为沈葆桢)沈葆桢在咸丰六年离开北京初次担任江西广信知府,也就是俗称地方官员。
时当太平军进攻,曾国藩被困在江西北部,可谓是“风声鹤唳,一日一警”。
而这时的沈葆桢给福建家中的妻子写了一封信,“欲以闺中人为质”——把妻子最为“人质”。
众所周知,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其妻子林普晴是林则徐的女儿。
他表明“官无眷属,则绅民咸谓其必逃,人无固志,虽极口劝谕,不足坚其信。
”,所以沈葆桢敦促妻子来到这一至危之地,向当地百姓表明其死守之心。
广信成功守城之后,曾国藩在奏折中表扬沈葆桢说,两年以来,江西各地之所以纷纷沦陷,都是因为地方主官未战先逃。
曾在此奏中还特别指出其妻子林普晴在此的作用,“其妻亦同在危城,无奴无婢”。
和沈葆桢一样,作为一个中国人都有这份义务和责任去爱自己的祖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对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怀着深深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国家需要人才,需要建国的栋梁,国家需要每个人的贡献,国家希望你学成长大为国效命。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马尾船政博物馆,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是一座展示中国古代海事文化的重要博物馆。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博物馆,给我的观后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马尾船政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的建筑,建筑外观融合了中西方的设计风格,犹如一艘巨大的船在海洋中矗立。
走进博物馆内部,展品丰富多样,从展示中国古代船舶模型的船舶馆,到展示航海历史的历史馆,无一不让人感受到中国古代航海的辉煌与深远影响。
在船舶馆中,我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船舶模型,包括贸易船、战船、渔船等等。
这些模型造型精细,细节处理入微,仿佛使我穿越时光,亲眼见证了古代航海的壮丽场景。
我总是被那些巨大的战船深深吸引,它们高大的桅杆和帆篷散发出的凛冽气息,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它们曾经的威武与荣耀。
历史馆中的展品更是引人入胜。
我看到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航海历史的文物和图片,了解到中国古代航海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航海史的影响。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壁画展示,巨大的壁画上绘制了郑和七下西洋的路线图,展示了郑和船队的庞大规模和对世界航海的贡献。
这令我更加骄傲和敬佩我们伟大的祖先们。
在观展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福建马尾船政制度的历史。
这一制度在中国古代船舶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规范了船舶的建造和维护,还在航海活动中起到了保护和管理的作用。
通过展示和解说,我对这一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航海活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除了丰富的展品和陈列,马尾船政博物馆还提供了多种互动体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古代航海的艰辛和壮丽。
比如,我参与了一场模拟航海的体验活动,通过操控船舶模型,亲身感受了航海的风雨飘摇,深刻理解了古代航海者的勇气和智慧。
总的来说,参观马尾船政博物馆是一次充满知识和情感的旅程。
通过参观,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航海文化的伟大与博大精深。
这座博物馆不仅让我对中国古代航海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伟大历史感到无比自豪。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近日,我有幸游览了福建省福州市的马尾船政博物馆,让我对这座海滨城市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感受到了福州人民对本土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马尾船政博物馆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的马尾码头,毗邻着福州市的中心商业区,从外观上看,它就是一个设计独特、气势恢宏的建筑,以丰富的当地文化展品为主题,集文化、艺术、古迹等多种元素于一体。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服务员礼貌惬意的微笑和恭敬的问候。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了解到了马尾船政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在历史的漫长岁月里,福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也有它自己的传统特色,其中最著名之一自然就是马尾船了。
而马尾船政博物馆就是为了保护、传承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而建立的。
在展厅里,摆放着各种老照片、老物件、老文献,这些文物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尾船的辉煌历史。
在这个黄沙滩上,当年的福州市民无数次地目睹了那些令人惊叹、令人称奇的大型木质运输工具,它们将福州地区一个个沿海小渔村连接成了千里之遥的海上商业链,为福州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这里,我获悉了许多从未听闻的事情。
比如,原来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福州人创造了用竹子编织的小船,这在当时的全国范围内也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
而在元、明、清等时期,人们在编织竹篾船的基础上,发明了更大型、更强大的木质马尾船,其构造和手工制造技艺也越来越高超。
在逛完了博物馆的各个展厅之后,我来到了典藏馆区。
哇,里面堆满了数量庞大、类别繁多的珍贵文物。
其中展品最多的就是马尾船的各种模型,作为一名来自内陆城市的游客,这些都是我从未见过的文物。
更为惊喜的是,在这里发现了一本500年前的珍贵古书,它记录了当时福州人开疆拓土、改善民生的历史风貌。
当我仔细翻看这本宝贵的文献时,内心油然而生的是一种与历史亲密接触的羡慕和激动。
参观完典藏馆之后,我又去了午餐厅里吃了一顿地道的福州菜,让味觉也沉浸到了历史的气息当中。
这里的琵琶米粉和福州鱼丸都让我口齿留香,恰如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一样,细腻而温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6
船政文化博物馆观后感
我们班的团日活动是参观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
我们的第一站是马江海战纪念馆,又称“昭忠祠”,第二站是船政历史博物馆。
福州马尾港内马限山的东麓,有一座红碧瓦、前后两进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祠宇,就是著名的马江昭忠祠。
马尾位于闽江口,扼福州出海咽喉,历代兵家无不在此设防,最早在明朝就于双龟岛设立炮台,清嘉庆十二年(1807),五虎礁旁就设黄吓要塞炮台,后又于沿途江岸相继布署了诸多要塞。
清光绪十年(1884)八月二十三日,法军舰犯台湾基隆,未逞,转而进攻马尾水师。
战斗甫一打响,首由长门炮台发炮,众山响应,驻马尾港福建水师和马尾十三乡人民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同仇敌忾,奋起浴血反击,致法军统帅中炮身亡,舰船受重创多艘,然终因清廷昏聩,且实力相比稍逊,法军偷袭得逞,驻马尾港福建水师覆没,沿岸之马尾造船厂等我国近代船政设施亦被法舰轰击毁坏,清庭又一次蒙耻。
祠宇占地24300平方米,由两部分组成:右边为祠厅建筑,左边是烈士陵园。
祠前广场上有二尊大炮威严而立,系战后从被毁船上拆卸于此,为海战实物见证祠厅内主要陈列分布有“福建船政”、“中法马江海战”两大部分,后厅设龛位、灵位,大殿及两庑以祀殉难官兵796人。
西侧与陵园之间筑有“追思亭”陵园于1920年重修时,曾将原来九冢及马尾造船厂坞侧的一批烈士忠骨迁入,从葬于一垅,重立石墓碑表志,上书:“光绪二年七月初三马江诸战士埋骨之处”。
祠后翠嶂似屏,崖壁上有许多民国早期船政官员的题刻,诸如“仰止”、“铁石同心”等。
山顶的古炮台是中法马江战争的历史遗迹,那高昂的炮首,残垣颓垒及道道堑壕,基本保持了当年血战原貌,供后人凭吊,缅怀先烈。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几代人的梦想,几代人无怨无悔的付出,换的我们今朝发展的机会。
而我们如何更好的将我们个人的发展融入我们民族和国家历史发展中去呢,我们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党的精神,在发展中不迷失自己,一次次的叩问,一次次的坚定了我对强大的民族精神的信仰。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
本馆展览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
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中国近代船政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的五层楼博物馆,在每一层概述了船政道德各方面内容。
从一层到五层一次为我们展示了船政的简介,船政概要、发展,船政科教发展历程,船政的产业发展以及海军基地。
展厅第一层为序厅,以浮雕和圆雕组合,展示船政总体概况。
第二层为“船政概览”,造设船政衙门景观,展板依次以洋务运动兴起背景,介绍左宗棠、沈葆桢创立船政之艰辛,集中反映船政之最。
第三层为“船政教育”,主要介绍“船政学堂”和培养出的船政精英。
第四层为船政工业与科技,设置船政
轮机车间景观造型,制作展示船政造船成果之船模,介绍船政造船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科技成果。
第五层为“海军根基”,突出近代海军的形成、船政十三厂造舰船的规模数量、地位,船政学堂培养的海军将领。
中国近代船政的起因是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联系在一起。
当帝国主义以坚船利炮敲开,清廷闭关自守的大门,迫使其签订了把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后,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奋起图强。
出现了林则徐、魏源、严复、左宗棠、沈葆帧等人才。
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船政大臣沈葆帧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成立。
船政学堂分为前后两个学堂,前学堂为制造学堂,又称“法语学堂”,后学堂为驾驶学堂,亦称“英语学堂”船政学堂的学风极为严谨,在教学中十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前学堂的学生到个船厂实习,后学堂的学生上练船实习。
1877年船政首次派出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引进了西方的应用技术,提高了科技和工艺水平,引进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突破了中学西用的框框。
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的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
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船政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马尾船政在中国近代海军史、工业史、教育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马尾船政文化作为近代历史的见证,作为优秀的文化必将生生不息,必将在发展中不断传承历史和人民回望。
经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民族的伟大和富强,当我们在享受的时候,应该想想我们幸福的生活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和汗水
换来的。
为了不将历史重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历史铭记于心,这
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