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专题-课件
合集下载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ppt课件

物 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重视意识 的作用, 精神的力
质 具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 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
量,树立 正确的思 想意识,
有 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 克服错误
能 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任用; 的思想意
动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 识
作 调节和控制作用
用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两个依据: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②尊重客观规律 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四个要求: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不断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③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两个结合:①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 来。②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两个反对:①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②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 所作为的思想。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D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11.(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三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 意义,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 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 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 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 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 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 型升级。 (3)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 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12分)
(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 学。( × )
重视意识 的作用, 精神的力
质 具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 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
量,树立 正确的思 想意识,
有 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 克服错误
能 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任用; 的思想意
动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 识
作 调节和控制作用
用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两个依据: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②尊重客观规律 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四个要求: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不断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③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两个结合:①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 来。②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两个反对:①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②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 所作为的思想。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D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11.(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三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 意义,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 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 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 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 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 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 型升级。 (3)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 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12分)
(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 学。( × )
唯物辩证法复习PPT精品课件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中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及主观能动性发挥与遵循客观规律的关系。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抗生素 的发明一度造福于人类,但滥用引发严重 问题,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因为量变达 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人们用抗生素治 病,但抗生素滥用也会带来严重问题,说 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药物使用 规律,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 事物发展,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 的灭亡,③说法不符合题意。事物辩证否 定是发展的环节,而不是自身的回归,④
•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 联系
•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 的作用
•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造观念改造世界 的作用
• A.①②
B.②③
• C.②④
D.③④
•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观点,解题关键 是理解联系的相关知识。该公司之所以能 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就是 因为他们把握住秸秆生态环保、结实耐用 的板材、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这些联系 也是建立在已有联系的基础上的,①②符 合题意;上述联系是必然联系,不是偶然 联系,③不符合题意;④没有揭示出内在 的、根本的原因。应选B项。
• C.科学理论能够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
• [解析] 本题考查创新的作用,回答本题 关键在于准确解读并提取题干有效信息。 题干材料强调了“北斗”科技创新对社会 发展起促进作用,故应选A项。B项强调了 如何进行科学创新,C项强调了科学理论 的作用,D项强调了科学实验的地位,都 与题意不符,排除。
认矛盾的普 遍性与客观 性,敢于承 认矛盾、揭 露矛盾;其 次,还要善 于全面分析 矛盾,坚持
•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中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及主观能动性发挥与遵循客观规律的关系。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抗生素 的发明一度造福于人类,但滥用引发严重 问题,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因为量变达 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人们用抗生素治 病,但抗生素滥用也会带来严重问题,说 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药物使用 规律,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 事物发展,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 的灭亡,③说法不符合题意。事物辩证否 定是发展的环节,而不是自身的回归,④
•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 联系
•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 的作用
•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造观念改造世界 的作用
• A.①②
B.②③
• C.②④
D.③④
•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观点,解题关键 是理解联系的相关知识。该公司之所以能 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就是 因为他们把握住秸秆生态环保、结实耐用 的板材、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这些联系 也是建立在已有联系的基础上的,①②符 合题意;上述联系是必然联系,不是偶然 联系,③不符合题意;④没有揭示出内在 的、根本的原因。应选B项。
• C.科学理论能够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
• [解析] 本题考查创新的作用,回答本题 关键在于准确解读并提取题干有效信息。 题干材料强调了“北斗”科技创新对社会 发展起促进作用,故应选A项。B项强调了 如何进行科学创新,C项强调了科学理论 的作用,D项强调了科学实验的地位,都 与题意不符,排除。
认矛盾的普 遍性与客观 性,敢于承 认矛盾、揭 露矛盾;其 次,还要善 于全面分析 矛盾,坚持
唯物辩证法演示课件.ppt

知识迷航指南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 (1)是否同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不科学标准: ①以时间先后来判断 ②以事物一时力量强弱、发展速度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 来判断 ③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的新或旧
观点2: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 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 方; (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 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 力扼杀新事物。
D C.该实验室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1)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①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A.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 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B.地位、作用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 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 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 A.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 B. 整体与部分相互作用 C.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
观点3: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1)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 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 著的变化。 。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如果强调重视量的积累: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 准备 【方法论】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 造条件。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 (2)如果强调质变: 【原理内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 飞跃和发展。 (3)如果强调要重视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 【原理内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
唯物辩证法PPT课件

③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问题的对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3、辩证法发展的三个形态
①朴素辩证法 (唯物、直观、猜测)
《老子》:“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 之所伏”(塞翁失马,焉之非福)
②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的贡献; 局限--神秘性、不彻底性(仇必 和而解,仇必仇到底))
③唯物辩证法:唯物、现实、革命
辩证法成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 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居于核心 地位
–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 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 和范畴的始终,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 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 法;
–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 焦点;
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关系 →矛盾的根本属性
①同一性:对立的双方所具有相互 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祸兮福之所伏)
②斗争性:对立的双方所具有相互 排斥,相互代替的性质和趋势
③关系: A.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B.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
系统论是20世纪 40年代以后新兴的 一门横断科学。 代表人物---贝塔朗菲。
“三个和尚没水吃”
系统论对唯物辩证法的意义
系统论对辩证联系原则的丰富和具体化。 ----深化了普遍联系的多样性类型; ----使得事物联系定量化和模型化; ----引深了对辩证联系观点的理解层面。
不能以系统论替代普遍联系原则。
3、发展的实质和基本内容
发展的定义:
3、辩证法发展的三个形态
①朴素辩证法 (唯物、直观、猜测)
《老子》:“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 之所伏”(塞翁失马,焉之非福)
②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的贡献; 局限--神秘性、不彻底性(仇必 和而解,仇必仇到底))
③唯物辩证法:唯物、现实、革命
辩证法成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 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居于核心 地位
–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 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 和范畴的始终,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 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 法;
–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 焦点;
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关系 →矛盾的根本属性
①同一性:对立的双方所具有相互 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祸兮福之所伏)
②斗争性:对立的双方所具有相互 排斥,相互代替的性质和趋势
③关系: A.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B.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
系统论是20世纪 40年代以后新兴的 一门横断科学。 代表人物---贝塔朗菲。
“三个和尚没水吃”
系统论对唯物辩证法的意义
系统论对辩证联系原则的丰富和具体化。 ----深化了普遍联系的多样性类型; ----使得事物联系定量化和模型化; ----引深了对辩证联系观点的理解层面。
不能以系统论替代普遍联系原则。
3、发展的实质和基本内容
发展的定义:
唯物主义辩证法ppt课件

方法论: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一切事物都存在着两个方面,这两 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矛盾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敢于揭露矛盾,分析矛
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现象和本质与形式和内容的区别是:现象反映本质是一种必然的自发, 形式表现内容则可以人为选择。
3.原因和结果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 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 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有原因必会造成某种结果(或影 响),有结果又必来源于某种原因。一般来讲,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同 一个现象,依据不同的条件,可以是原因也可以是结果,前一个原因的 结果也可能是后一个结果的原因;同时,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几个结果, 一个结果也往往由几个原因所引起。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 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 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
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 种表现;
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 多种现象表现出来。
(1)运动和物质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 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一切事物都存在着两个方面,这两 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矛盾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敢于揭露矛盾,分析矛
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现象和本质与形式和内容的区别是:现象反映本质是一种必然的自发, 形式表现内容则可以人为选择。
3.原因和结果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 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 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有原因必会造成某种结果(或影 响),有结果又必来源于某种原因。一般来讲,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同 一个现象,依据不同的条件,可以是原因也可以是结果,前一个原因的 结果也可能是后一个结果的原因;同时,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几个结果, 一个结果也往往由几个原因所引起。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 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 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
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 种表现;
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 多种现象表现出来。
(1)运动和物质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 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辩证唯物论》PPT课件

c
一、基本概念
1、物质、意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2、主观、客观、主观主义 3、一切从实际出发、 4、正确的思想意识、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基本原理、基本观点 1、世界统一于物质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3、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9.“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B.意识和物质是相互依赖的 C.意识起源于人脑,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2、物质概念与物质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
自然科学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部分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 哲学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万事万物共同的唯一特性。 它们也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与哲学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
意 识
客观事物
在人脑中
反映
内容
生理基础
形式
4、什么是意识
B
15.上海市下岗职工在再就业工程的推动下,择业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创造的收入占上海国民收入的4.2%、第三产业已成为再就业的主渠道。 这是因为 A、 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B、 第三产业行业多、门类广,能吸纳大量的各类人员 C、 第一、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已经下降 D、 第三产业落后、急需发展
A
8.“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事物的发展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的关系
一、基本概念
1、物质、意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2、主观、客观、主观主义 3、一切从实际出发、 4、正确的思想意识、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基本原理、基本观点 1、世界统一于物质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3、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9.“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B.意识和物质是相互依赖的 C.意识起源于人脑,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2、物质概念与物质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
自然科学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部分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 哲学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万事万物共同的唯一特性。 它们也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与哲学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
意 识
客观事物
在人脑中
反映
内容
生理基础
形式
4、什么是意识
B
15.上海市下岗职工在再就业工程的推动下,择业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创造的收入占上海国民收入的4.2%、第三产业已成为再就业的主渠道。 这是因为 A、 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B、 第三产业行业多、门类广,能吸纳大量的各类人员 C、 第一、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已经下降 D、 第三产业落后、急需发展
A
8.“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事物的发展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ppt

02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种变化和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作 用的结果,而不是外部因素所决定的。
03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 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背景
唯物辩证法是在19世纪中叶形成的,当时欧洲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逐渐确立,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领域都发生了 重大变革。
结语:唯物辩证法的未来展望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趋势
综合化
实证化
随着学科交叉和融合的深入,唯物辩证法将 更加注重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研究,以揭示更 多复杂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
实证研究方法将被更多地引入到唯物辩证法 的研究中,以提供更精确的理论解释和预测 。
数学化
应用化
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将被更多地应用于唯 物辩证法的研究,以更好地模拟和预测社会 现象的发展趋势。
唯物辩证法与逻辑学的相互关系
逻辑学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工具
唯物辩证法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逻辑学为唯物辩证法提供了有效的思维 工具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对逻辑学的指导作用
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对于逻辑学的应用和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帮助我 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逻辑思维。
04
唯物辩证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规律的具体应用。
03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逻辑学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的相互关系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论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 本质,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
认识论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应用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在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把握,通过认识论,我们可以运 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ppt课件

8
(一)辩证思维方法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9
(一)辩证思维方法 1.归纳与演绎 2.分析与综合 3.抽象与具体 4.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10
归纳与演绎
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 归纳: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 演绎:由一般性原则推导出个别结论
互为前提
18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从普遍联系、永 恒发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关系,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现代科学思 维方法是在确认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世界的某些 关系。如系统方法就是在承认普遍联系的客观实在性的前提下去研究系统 的最优解。因此,辩证思维方法应该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中汲取营养,以 丰富自身的方法系统
抽象与具体
具体
感性的具体:人的感觉器官所得到的生动而具体的知觉表象。
思维的具体
12
感性的具体是人们认识的起点,为了实现从感性的具体到思维的具体的过渡,必须首先否 定感性的具体。而对感性具体的否认就是抽象。 抽象是通过把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区分开必然的、本质的方面和偶然、现象的方面,从 中抽取出各个必然的、本质的因素,以达到对具体事务的某一本质方面的认识。这就是从 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但是要真正达到对具体事务全面深刻的认识,还必须运用综合的方法,把对事物各方面的 本质的认识联系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统一的认识,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的具体中再 现出来。
24
4.创新思维能力
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 开拓创新地能力。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敢为人先地锐气,打破能迷信经验, 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 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为了创新创造而 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一)辩证思维方法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9
(一)辩证思维方法 1.归纳与演绎 2.分析与综合 3.抽象与具体 4.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10
归纳与演绎
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 归纳: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 演绎:由一般性原则推导出个别结论
互为前提
18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从普遍联系、永 恒发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关系,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现代科学思 维方法是在确认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世界的某些 关系。如系统方法就是在承认普遍联系的客观实在性的前提下去研究系统 的最优解。因此,辩证思维方法应该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中汲取营养,以 丰富自身的方法系统
抽象与具体
具体
感性的具体:人的感觉器官所得到的生动而具体的知觉表象。
思维的具体
12
感性的具体是人们认识的起点,为了实现从感性的具体到思维的具体的过渡,必须首先否 定感性的具体。而对感性具体的否认就是抽象。 抽象是通过把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区分开必然的、本质的方面和偶然、现象的方面,从 中抽取出各个必然的、本质的因素,以达到对具体事务的某一本质方面的认识。这就是从 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但是要真正达到对具体事务全面深刻的认识,还必须运用综合的方法,把对事物各方面的 本质的认识联系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统一的认识,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的具体中再 现出来。
24
4.创新思维能力
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 开拓创新地能力。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敢为人先地锐气,打破能迷信经验, 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 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为了创新创造而 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2月28日星期 日2021/2/282021/2/282021/2/28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2月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2021/2/282021/2/28Februar y 28, 2021
(多项)下列选项蕴涵以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写下“多难 兴邦”。这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排斥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④事物性质是由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的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2/282021/2/282021/2/28Sunday, February 28,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2/28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
相互排斥; 相互依赖,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意义
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 主流和支流。
题库(P38)
材料蕴含了那些唯物辩证法道理,请加以 简要说明。
①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 我们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点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 时代的主题,但当今时代仍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2/282021/2/28Sunday, February 28,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12:40:09 P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2/282021/2/282021/2/28Feb-2128-Feb-21
②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要 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和平 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其他因素是支流。
③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发展的前途 是光明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理论依据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应防止两 种错误倾向:一点论和均衡论。
4、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义(P101)
矛盾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 矛盾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
空间上:事物范围的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及其性广的大辩;证关系
时间上:事物发展的
辩证统一、不无可限分性割。的
相互联结(寓于、表现;离不开。) 相互转化(在不同的场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把握矛盾的含义,还必须注意三点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 终是不可分割的;
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关系,既 指事物内部这种关系,也指事物 之间这种关系;
③哲学上的矛盾和思维矛盾不 可混为一谈。
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矛盾的普遍性(P89—P91)
(2)矛盾的客观性(P91)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理论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表现: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反面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智慧 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有修养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题库(P31)
(2)请运用有关矛盾的观点,分析我国 货币政策调整的必然性。
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 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 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 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 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 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题库(P29)
(2)请运用主次矛盾原理,分析搞好经济建设 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的原因。
① 复杂事物中包含多个矛盾,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此要善于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
② 复杂事物中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 理好次要矛盾。……。
唯物辩证法专题
唯
联系观
物
辩
发展观
证
法
矛盾观
核心原理
概念原理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含义
核心原理
(2)矛盾双方的对立(斗争性) (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
(3)矛盾双方的统一(同一性) (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趋势)
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 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
而成新的和谐体。
看不6、到矛矛盾盾的的主主要要方方面面就不和地能次辨位要别不方事同面; (物的1①②)性着 分 工质性矛重 清作,质盾把 主中矛也握 流的的盾有矛 和成主的一盾 支绩次次定的流与方主,缺要的要对点方影面方于,面响的面我处功对。含,们理事能义正认好物不确清人的同认 形与识 势人。事 ,的物 正关的 确系性 估,质 计具; (2③)有 决矛重 不盾要 能的 忽的指 视主导 矛次意盾方义的;次面要辩方证面关。 系原理
① 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 面对国际金融局势的变化,注意把握自己的特殊国 情,及时调整了货币政策。
②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 主导作用,所以我们善于抓住重点,着重把握主要 矛盾。我国经济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以 此为重点,我国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了货币政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1次)矛盾主在相要事互矛物依盾发赖展和和过相次互要影矛响,盾的含义 程并(中在处2一)于定支条主配件次地下矛位相盾,互起转辩着化证。关次系要矛原理 决盾定解作决用的。好坏相,互对主依要赖矛、盾相的解互决影响; 也会产生影响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意义
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防止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防止“单打一”。只抓重点不顾其他。
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 我国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实践一下
对待网络——利弊并存,利大于弊
(1)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任何事 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 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防止片面性。对于网络……
(2)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 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
(3)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人类认识秩序来看,学习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把普遍性 与特殊性辩证地统一起来,遵循“……”的认识秩序,从而正 确认识事物。 从工作方法来看,有助于我们学会……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来看,有助于我们理解把马 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发展观核心原理提问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实质)原理; 发展的原因原理; 发展的状态原理; 发展的趋势原理; 发展具有规律性原理
邯郸试卷霍姆斯马车理论参考答案: (1)整体与部分是辨证统一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 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 分功能之和。(2分)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 能得到最大发挥。(1分) (2)霍姆斯马车理论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 分)只有车轮、车轴、车身、底盘各部件都能相互匹 配且恰到好处才能造就完美的马车。(2分) (3)霍姆斯马车理论启示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实现 各种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2分)注重经济结 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2分)
(3)学习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的方 法论意义(P91—P93)
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两分法、一点论。
题库(P28)
辩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 消除一切社会矛盾。
①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矛盾的社会不可能 存在。……
② 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敢于承认和揭露 矛盾,而不能回避、害怕、掩盖矛盾。……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2/282021/2/282021/2/282021/2/28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