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总体考查

合集下载

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专题十一 唯物辩证法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
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 “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一个不及格的分数,
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这启示我们 (
B.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联系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 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 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
3.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不同
主要矛盾
前提 不同 作用 不同 方法 论 关键 词
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同一矛盾的矛盾双方中 对某一事物的性质起决定 作用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抓主流
[例2] 唐代韩愈认为,读一部书,要善于把握各部 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样 ,一本书到最后可能变成简单的几张图表,书也 就读“薄”了。这表明读书要( ) A.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做到解放思想 D.坚持实事求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系统优化方法的掌握 与运用。韩愈所倡导的读书方法,强调把握各部 分的内在逻辑,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是对系 统优化方法的运用,A项正确。 [答案] A
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不能认为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部
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各个部分
功能之和;如果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 整体功能的发挥。
1.(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 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 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哲学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因此A项 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任何研究都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 因此B项说法错误。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因此C项说法错误。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 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 说明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 选D项。 答案:D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1 唯物辩证法真题感悟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1 唯物辩证法真题感悟

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真题感悟1.(2015·新课标卷Ⅱ,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琴声是人在弹琴后发出的声音,具有人化的特点,琴声也离不开人的弹奏,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只要手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这不一定,还需要主观上的努力,按照曲谱来弹奏,才能产生美妙的音乐,因此本题选B。

答案:B2.(2015·广东高考,34)水在常见的三种状态下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已被人们了解,但在受限空间内部不完全为人所知,近日,有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在常温下,在石墨碎片毛细通道中的受限水会整齐排列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

这是常温下水的一种全新存在方式,该研究成果对于解释降低三维空间内水的快速输运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新发现再次印证了( )①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②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④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水的形态改变的事例,说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同时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故入选。

②④观点错误,质变并不一定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其他方面变化也可能引起质变,新事物并不等于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新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并不一定有远大发展前景,故排除。

答案:B3.(2015·四川高考,7)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高二政治上册考点归纳——唯物辩证法

高二政治上册考点归纳——唯物辩证法

高二政治上册考点归纳——唯物辩证法高二政治上册考点归纳:唯物辩证法高二政治上册考点归纳: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考点梳理】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具体的联系有: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等等)二、事物因果联系的原理(包含两个小原理):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处于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有果必有因。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以提高行动的自觉性。

(注意其侧重点)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是处于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一定的原因都会引起一定的结果,有因必有果。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以提高行动的预见性。

(注意其侧重点)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包含两个小原理):(★)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高于局部,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的地位。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树立全局观念)(注意侧重点在“整体”重要性)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注意其侧重点在“不能忽视局部”)(2)发展的观点一、事物变化发展的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注:可以分为两个小原理)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但首先要重视内因,其次也不能忽视外因。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运动变化有两种情形:一是前进的、上升的;二是倒退的、落
后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因此发展是 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2)质变与发展的关系。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
物的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前
2.复习本专题知识,要重点掌握联系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这
是历年高考必考点,要结合当前科技创新的成就,巩固辩证否 定观和创新意识。要将唯物辩证法和经济、政治、文化模块的
知识相融合,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相关经济、政治、文化
理论和时政热点
【主干构建】
【核心自查】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的过程。
②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③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①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 的、迂回的。
②方法论: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
【典题训练】 1.(2012·全国卷)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
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
息的互联、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 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

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 联系的观点- 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例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联系,如食物链的联系。

-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也是相互联系的。

-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例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的是间接联系。

- 题目解析- 例题:“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答案:①④。

解析:“蝴蝶效应”表明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南美洲蝴蝶扇动翅膀这一微小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美国的天气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体现了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说法错误,重大事件的发生是偶然与必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说法错误,普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想象和推论的结果。

2. 发展的观点- 含义-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核心识记背(必修4) 考点11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核心识记背(必修4) 考点11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舍宴和痣寺矛荒的冋一性相洱■争性 不.舌巻本雇性.囁理,-地位-宾未〔如叵甘、.必修4生活与哲学考点十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考纲导学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 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思维导图1、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含义和特点: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关系: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整合:对立统一原理(或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1)世界观: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观点看问题。

②既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反对的错误倾向: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片面性。

2、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共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世界观: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坚持全面的观点、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3、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个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根据或原因)(1)世界观: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在: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

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

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

关键 词
“重点”“中心”“关 键”“突破口”
联系
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 种情形
3.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比较 比较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指我们想问题、办事 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 含义 际事物作为根本的出 发点 区 别 哲学 物质决定意识 依据
哲学 范畴 联系 唯物论
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
素的关系,“一定意义上”指出了两者的共同
点,但两者不能划等号。虽然两者都强调整体
性、相互依赖性,但系统还强调层次性、有序 性。
发展观点
原理表述
方法论要求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 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 发展的普 展之中。发展的实质 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 遍性 问题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 ①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事物发展 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幼芽, 促使其成长壮大 的总趋势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 (前进行 ②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 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与曲折性 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 的统一) 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 与考验
1.辩证的否定观 (1) 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 己发展自己。 (2) 特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也是联系的环 节。 (3) 实质: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 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 “扬弃”。 (4)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对一切事物采 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 方面,不能简单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024年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方法论。

2024年的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如下: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普遍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辩证性,包括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两个方面,只有正确处理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2. 辩证法的矛盾统一法则: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这种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3. 辩证法的发展性原理: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内部矛盾的积累最终导致事物的质变和飞跃。

4. 辩证法的否定性原则:事物的发展不仅是积极的肯定方面,还包括否定一定的方面,通过否定旧的、破旧的事物才能创造新的、更高级的事物。

5. 辩证法的实践性原则:唯物辩证法强调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对事物的认识。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1. 总体观念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把握事物的全体、全过程和全面的联系,不把事物看作孤立的个别的东西,而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2. 分析矛盾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从事物的矛盾出发,分析矛盾的对立面,找出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确定事物发展的着力点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3. 发展变化方法: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以全局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善于捕捉事物发展中的机遇和变化。

4. 实践检验方法:辩证法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修正我们的认识,实践是唯一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5. 一分为二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要破除一元论和绝对化的思维,将事物看作矛盾对立面的统一体,从矛盾的两个方面来认识事物的本质。

三、唯物辩证法的应用1. 在生产实践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善于分析和把握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

2. 在社会实践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