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注》序(简体)
6《黄帝内经素问注》序(2013)

:句: 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
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今译:并且都能时时使医学的功用有所创新,大大 地救助了百姓,如同鲜花绿叶递相繁荣,名声与实 际相符,这大概就是医学教育的显著成果吧,也是 上天的资助吧。
返回
弱龄:男子二十岁左右,即弱冠。《礼记•曲礼 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唐•孔颖达疏“二十成 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 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 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返回
返回
寻:探求
又为长度单位,八尺为 寻。
“寻所以度物,故揣度 以求物谓之寻。”(朱 骏声)
返回
第三段重点内容
字:缪谬、嶽岳。
词:弱龄、式、龟镜、纰缪、披会、淹、适、得 失、环周、童蒙。
句: 且将升岱嶽,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今译:将要攀登泰山,没有路怎么登上?想要去海上扶桑 国,没有船就不能前往。
《素问》的流传
汉 九卷 梁 八卷 太素 至今
唐王冰 《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
宋林亿《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
至今
王 冰 对 素 问 的 贡 献
注释:出注5551条,如“益火
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 制阳光。” 底本:张公秘本。
校本:全元起注本。
整理:
迁移補文、量意加目、 分并别目、据礼增饰、 删繁去复。别撰玄珠。
5.“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中“淹”的意思是( B A.滞留 B. 长久 C.淹没 D.埋没 E.流逝 6.“至道流行,徽音累属” 中的“属”的意思是( A A .接续 B.属于 C.种类 D.通“嘱”,嘱托 E.产生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资料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资料《黄帝内经素问注》序大纲要求1(词语注释释黎元仁寿赢劣三坟革其人趣候遐迩契稽忒宗奉生蒇标格诂训目牛无全赞命世蒸人假弱龄夙式龟镜伦披淹袭都适并得失遂环周师资童蒙错简碎文敷畅宿夷夏惟徽属2(句子今译(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2)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
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3)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
(4)且将升岱擞,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5)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揉。
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成分。
君臣无天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
重点及难点提示1(词语释黎元仁寿赢劣三坟革其人趣候遐迩契稽忒宗奉生蒇标格诂训目牛无全赞命世蒸人假弱龄夙式龟镜伦披淹袭都适并得失遂环周2(今译(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2)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
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3)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
(4)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5)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揉。
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
君臣无天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
3(文意理解1(怎样理解“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2(“且将升岱澈,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强调什么?3(王冰整理《内经》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内容精讲1(释:有两个意思,一是放下。
《韩非子》:“因释其耒而守兔。
”“爱不释手”的“释”也是这个意思。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刻意:专心致志。 或:如果。 契:符合。 真要:指经文的真谛要旨。 目牛无全:即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精深 纯熟,运用自如。语见《庄子· 养生主》。 动:常常,往往。 命世:闻名于世。命世,犹名世。 时时:经常。 间:交替迭出。 日新其用:天天使医学有创新。 日,天 天,时时。名词作状语。 新,使……创 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遐迩:远近。此指远近的事理。 幽明:指无形的和有形的事物。 斯:就。 契:符合。 稽:考查。 征:根据。 验之事:检验它的实践。之:其。 忒:差误。 宗:本源。 奉生:养生。 始:基础。
二 强调训诂是学通经文的必由之路。
天机:天赋的机谋,即天资。 迅发:聪明敏捷。 妙识玄通:即识妙通玄。认识通晓玄妙深奥的 道理。 蒇谋:完备而周密的见解。 蒇,完备,完善。 乎:于。 标格:风范、标准。此指对经文正确理解的标 准。 资:借助。 诂训:即训诂。诂,对古代语言文字的解释。 训,解释词语意义。此指训释注解。 行不由迳:走路不遵循道路。 由,遵循。 迳, “径”的异体字。
返回
返回主页
夭枉:夭折早死。 夷夏:各族人民。夷,泛指少数民族。 夏,汉民族。 工徒:医生。 惟:句中语气副词。 徽音:福音、德音。 累属:连续承继。属,接续。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宝应,唐代宗 李豫的年号。 次:当,值。
总结归纳
字:迺-乃 迳-径 蒸-烝 华-花 缪-谬 嶽-岳 实词活用: 目(目牛无全) 冠(冠篇首) 先(以先《针》) [日 ]新其用 [华叶]递荣 群疑[冰]释 皆[朱]书其文 加字以昭其义 增益以光其义 庶厥昭彰圣旨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简体)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简体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皇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曰:“《皇帝内经》十八卷。
”《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
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
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
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
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
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也。
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径,出不由户者也。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
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则周有秦公,汉有淳于公,魏有张公、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
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
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
而世本纰漏,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
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未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阙。
重《合经》而冠《针服》,并《方宜》而为《咳篇》;隔《虚实》而为《逆从》,合《经络》而为《论要》;节《皮部》为《经络》,退《至教》以先《针》。
诸如此流,不可胜数。
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
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
时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
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
冀乎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而已。
其中简脱文断,义不相接者,搜求经论所有,迁移以补其处;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义;篇论吞并,义不相涉,阙漏名目者,区分事类,别目以冠篇首;君臣请问,礼仪乖失者,考校尊卑,曾益以光其意;错简碎文,前后重叠者,详其指趣,削去繁杂,以存其要;辞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撰《玄珠》,以陈其道。
黄帝内经素问注(医古文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注要解除疾病的缠绕和痛苦,保全人体的真气,通导人体的元气,拯救百姓使他们都得到长寿,帮助瘦弱有病的人获得平安,离开了古圣贤的医学理论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孔安国为《尚书》作的序文里说:“伏羲、神农、黄帝的书,称为‘三坟’,谈论的都是天、地、人的重大道理呀。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黄帝内经》十八卷。
”《素问》就是这部经书中的九卷,加上《灵枢》九卷,就是那个数目了。
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推移,朝代的变迁,可是由于一代代地传授学习,使《内经》的学术还是保存下来了。
在历代医家的传授教学中,由于担心遇到那不适合的,不是真可以传授的人,因而有时候对有些内容,就有秘而不传的情况。
因此,如第七这一卷,就是被主管医学教育的官员秘藏起来的。
如今遵从施行的,只有八卷罢了。
虽如此,可是《内经》的文字精练,内容广博,理论精深,意味深长。
天地间的很多现象被分析到了,阴阳变化的各种征候被列举出来了,各种变化的原由被表述清楚了,死和生的预兆被叙述明白了。
因此,人们在掌握了《内经》的理论以后,不用商量,对于远近各处的事物,认识都自然相同;不用相约,对于不论是幽暗无形的事物,还是明显有形的事物,看法就很容易相合。
考察它的理论有证据,用治疗实践来检验它,不会有差错。
的确可以说是医学理论的本源,养生之学的理论基础。
假如天资聪明,可助认识通晓玄妙深奥的道理,当然,完备周密的见解虽说要靠有聪明的资质,但正确理解《内经》高深的学术内容的准则,也还要借助于前贤的遗训和注释,如同不曾有走路不从路上走,出入不从门户行的人一样。
然而专心一意地研究它的精神实质,探求其中微妙的含义,研索其中深奥的道理,如果认识并掌握它的精髓要旨,那就能达到纯熟高超的境地了。
因此,只要一行动就有成效,如同有鬼神在暗中帮助一样,而闻名于世的杰出的医学家,也就时时间隔地由此产生了。
周代有秦越人,汉代有淳于意,魏有张仲景、华佗,他们都是掌握了书中精妙理论的人,都能代代不断地创新发展它的妙用,广泛地救助人民大众,使医学事业像鲜花和绿叶一样相继繁荣,这些医家的声誉和他们的实际技能是相称的。
医古文名校精品课件——《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词:黎元、仁寿、羸劣、序、三坟、趣、候、契、 忒、天机、蒇谋、标格、目牛无全、赞、蒸人、华 叶递荣、假。
句: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 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今译:解除疾病的缠绕和痛苦,保全真气,通导元气,拯救百姓达 到长寿的境域,帮助体弱多病的人获得平安,不是三圣的学说,就 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返回
返回主页
重点提示
重点字:迺乃、迳径、蒸烝、华花、缪谬、嶽岳。
重点词:黎元、仁寿、羸劣、序、三坟、趣、候、契、忒、 天机、蒇谋、标格、目牛无全、赞、蒸人、华叶递荣、假、 弱龄、式、龟镜、纰缪、披会、淹、适、得失、环周、童 蒙、错简、碎文、列宿、夷夏、徽音、属、次。
重点句: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 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今译:有如众星宿高悬天空,奎宿张宿次序不乱,又如深泉清净明 澈,鱼虾都能分清。
返回 返回主页
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 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
今译:使得医生不出现失误,学习医学的人清楚明白,高深的医理 流行传布,百姓健康的德音接连不断,千年之后,方才知道大圣的 恩惠是无穷无尽的。
今古必分,字不雜揉。庶厥昭彰 聖旨,敷暢玄言,有如列宿高懸, 净滢:清净明澈。 奎張不亂,深泉淨瀅,鱗介咸分。 鳞介:鱼类和甲壳 君臣無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齡之 类动物。 望。俾工徒勿誤,學者惟明,至 夭枉:即“夭横”, 道流行,徽音累屬,千載之後, 夭折。 惟:句中语气词,表 方知大聖之慈惠無窮。 肯定。 時大唐寶應元年歲次壬寅序 。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 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 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⑻三坟:孔颖达《尚书正义》:“坟,大也。
以所论三皇之事,其道至大,故曰言
大道也。”后人常以“三坟五典”泛指三皇 五帝时期的典籍。 ⑼迺:“乃”的异体字。 ⑽年移代革:岁月推移,朝代变革。革:变更。
⑾其人:谓志同道合之人,亦指适当之人。文中指
真正适合的继承人。 ⑿师氏:古代主管贵族子弟教育的教官。 ⒀趣深:主旨深奥。
⑹刻意研精:专心致志地深入研究。《文心雕龙· 通 变》:“才颖之士刻意学文。” ⑺或:或许,契:符合,真要:旨要。 ⑻目牛全无: 即“目无全牛”指技艺达到极精熟之 境 界。 语出《庄子· 养生主》:“始臣 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 后,未尝见全牛也。”
故动⑼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⑽奇杰,时时 间出⑾焉。 则周有秦公,汉有淳于公,魏有张公、 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日新其用⑿,大济蒸人 ⒀,华⒁叶递荣, 声实相副。 盖教之著⒂矣,亦 天之假⒃也。
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 式⑴为龟镜⑵。而世本纰缪⑶,篇目重叠, 前后不伦,文羲悬隔,施行不易,披会⑷亦 难。岁月既淹⑸,袭以成弊。或一篇重出, 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吞,而都⑹为一目; 或问答未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 世阙⑺。重《合经》而冠⑻《针服》,併 《方宜》而为《咳篇》;隔《虚实》而为 《逆从》 ,合《经络》而为《论要》;节⑼ 《皮部》为《经络》,退《至教》以先 《针》。诸如此流,不可胜数。且将升岱岳 ⑽,非径奚为?欲诣扶桑⑾,无舟莫适⑿。
(8)朱书其文:如《刺腰痛篇》自“腰痛,上寒不可顾” 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一段,据后人所见系为“朱 书”。 (9)庶:希望。 (10)昭彰:使…明显。 (11)敷畅:使…全面畅通。 (12)玄言:此指《素问》的深奥理论。 (13)列宿:众星。此指二十八宿。宿,星宿。
黄帝内经素问序翻译

要解除疾病的缠绕和痛苦,保全人体的真气,通导人体的元气,拯救百姓使他们都得到长寿,帮助瘦弱有病的人获得平安,离开了古圣贤的医学理论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孔安国为《尚书》作的序文里说:“伏羲、神农、黄帝的书,称为‘三坟’,谈论的都是天、地、人的重大道理呀。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黄帝内经》十八卷。
”《素问》就是这部经书中的九卷,加上《灵枢》九卷,就是那个数目了。
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推移,朝代的变迁,可是由于一代代地传授学习,使《内经》的学术还是保存下来了。
在历代医家的传授教学中,由于担心遇到那不适合的,不是真可以传授的人,因而有时候对有些内容,就有秘而不传的情况。
因此,如第七这一卷,就是被主管医学教育的官员秘藏起来的。
如今遵从施行的,只有八卷罢了。
虽如此,可是《内经》的文字精练,内容广博,理论精深,意味深长。
天地间的很多现象被分析到了,阴阳变化的各种征候被列举出来了,各种变化的原由被表述清楚了,死和生的预兆被叙述明白了。
因此,人们在掌握了《内经》的理论以后,不用商量,对于远近各处的事物,认识都自然相同;不用相约,对于不论是幽暗无形的事物,还是明显有形的事物,看法就很容易相合。
考察它的理论有证据,用治疗实践来检验它,不会有差错。
的确可以说是医学理论的本源,养生之学的理论基础。
假如天资聪明,可助认识通晓玄妙深奥的道理,当然,完备周密的见解虽说要靠有聪明的资质,但正确理解《内经》高深的学术内容的准则,也还要借助于前贤的遗训和注释,如同不曾有走路不从路上走,出入不从门户行的人一样。
然而专心一意地研究它的精神实质,探求其中微妙的含义,研索其中深奥的道理,如果认识并掌握它的精髓要旨,那就能达到纯熟高超的境地了。
因此,只要一行动就有成效,如同有鬼神在暗中帮助一样,而闻名于世的杰出的医学家,也就时时间隔地由此产生了。
周代有秦越人,汉代有淳于意,魏有张仲景、华佗,他们都是掌握了书中精妙理论的人,都能代代不断地创新发展它的妙用,广泛地救助人民大众,使医学事业像鲜花和绿叶一样相继繁荣,这些医家的声誉和他们的实际技能是相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简体
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皇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曰:“《皇帝内经》十八卷。
”《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
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
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
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
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
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
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也。
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径,出不由户者也。
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
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则周有秦公,汉有淳于公,魏有张公、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
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
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
而世本纰漏,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
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未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阙。
重《合经》而冠《针服》,并《方宜》而为《咳篇》;
隔《虚实》而为《逆从》,合《经络》而为《论要》;节《皮部》为《经络》,退《至教》以先《针》。
诸如此流,不可胜数。
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
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
时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
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
冀乎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而已。
其中简脱文断,义不相接者,搜求经论所有,迁移以补其处;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义;篇论吞并,义不相涉,阙漏名目者,区分事类,别目以冠篇首;君臣请问,礼仪乖失者,考校尊卑,曾益以光其意;错简碎文,前后重叠者,详其指趣,削去繁杂,以存其要;辞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撰《玄珠》,以陈其道。
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糅。
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
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
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
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