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养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养成

要改变当前高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普遍偏低的状况,必须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提升高师教师对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认同感,健全评价机制,建立高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体,促进高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标签:高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养成

高师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一方面致力于基础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另一方面还肩负着基础教育师资的职后培训。高师教师作为高师发展的主力军,在教师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高师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各高师努力的方向,普遍注重高师教师的学历层级、科研能力,却忽略了高师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性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特征,实践性教学是检验高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形成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当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动,高师要想继续在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就必须高度关注高师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注重高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高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概述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实践教学环境下,基于自身的实践能力,促进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能力”。高师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指高师教师在课内课外的教学环境下培养、指导学生从事中小学教学的能力。当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高师普遍存在着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立的现状,而高师教师一直将理论教学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高师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处于急需发展的状态。

1、高师本身追求综合发展,重科研,轻教学——轻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教育规划和教育政策大力推动传统师范教育转型,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开始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教师教育培养步入多元化、综合化的新阶段。为应对教师教育新格局的挑战,传统师范院校纷纷开始转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在转型过程中,高师普遍重科研,轻教学,轻于发展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高师对于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明确指出,“经费投入是衡量各级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的‘试金石’,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的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就要看教学经费投入落实得怎么样?”。另一方面,高师对于教师的职称评定偏向科研考核,教学考核力度不够。“当前高校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学术科研考核体系比较健全,但是,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评体系却严重缺失或简单粗糙;教育主管部门也未颁布相关的教师实践能力考评指标体系,与教师息息相关的职称评审仍然偏重学术要求,而对实践教学水平考核则没有明确要求”。高师院校对于教师的考核更是如此:一方面,高师侧重于对教师学术科研的考核,职称评定中对于科研的要求明确、并且门槛较高,但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考核却流于形式,得过且过;另一方面,在高师严苛的科研考评中,

并没有关注高师教师研究的方向,没有强调高师教师对于基础教育的研究。

2、高师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基础差——低起点

当前高师教师大部分源于高校毕业生,师出名门,高学历,高研究能力。他们一般都是从高校再到高校,从理论研究再到理论研究,很少有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经历和经验。尤其当前高师的年轻教师一般都是博士学位,在他们的学业生涯中一直以理论学习为主,教学实践根本没有得到他们的重视,仅靠上岗前短暂的职前培训不可能一举解决需要长期磨砺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当前高师教师一方面由于学校层面的导向,科研的功利性成效,将精力大部分投入科研,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另一方面,高师教师本身实践能力基础薄弱,实践教学能力处于一个急需发展的状态。

二、高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1、高师教师担负着基础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重任

高师教师的课堂教学与一般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显著差异:高师教师的“教”并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高深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善教”;高师学生的“学”也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掌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也是为“教”,保证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中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能够有效地把相应地知识传授给他们。高师学生在高师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听众,更是老师的模仿者;高师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他们而言,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知识的学习场所,更是他们教育见习的场所,是他们开始真正思考如何进行教学的第一场所。因此,高师教师必须具备实践教学能力,课内能够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进行课堂教学,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成为高师学生教育见习的重要场所,向他们展示有效课堂教学的开展;课外高师教师还要能够指导高师学生的见习、试讲、实习、毕业论文等,能够有效解答高师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疑惑。当前正是由于高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缺失,导致高师教师课堂教学魅力渐失:课堂教学内容死板、枯燥,就理论讲理论,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方法陈旧,不乏一些高师教师在其课堂教学中一方面照本宣科地大力批判“一言堂”、“填鸭式”教学,另一方面自己正在身体力行地大肆践行,如此树立的榜样,何以能够激发高师学生的学习热情,何以能够提升高师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由此导致当前高师学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旷课率极高,课堂幸福感很低。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得少于一个学期,期望以此提升师范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但在实然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实践教学能力的缺失,高师教师不能有效把握一线教学的实际状况,在高师学生的课外实践指导中评价力很弱,根本不能有效指导高师学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工作。

2、高师教师承担着基础教育师资职后培训的重任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育部、财政部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教师各级培训的热潮之中,而在各种师资培训中,高师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培训,既要具有前瞻性,又必须符合中小学的教学实践,在提高教师教学理念同时,还要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相关知识。但如果教师培训脱离教育实际,脱离教师实际工作情境,不考虑教师已有的经验,只采取单一的理论讲授的方法,无论讲授的理论多么先进,展示的资料多么丰富,也只能是帮助教师把学习的内容以概念的形式存储起来,不可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也无法实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进一步要求。而当前由高师承担的教师培训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由于高师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能力,缺乏对基础教育的深切关怀和研究,导致培训内容偏重理论教学,不易引起中小学教师的共鸣,难以达到预期良好的培训效果。三、提升高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

1、提升高师教师对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认同感

由于高师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中小学未来以及现在的教师,高师教师不同于一般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坚实广博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师教师自认站在学科的前沿领域,一直“向上看”,忙于钻研学科的学术性发展,很少甚至不愿意“向下看”,没有俯视关怀基础教育的习惯,对自身从事实践教学的能力缺乏认同感。为此,高师应加强引导,组织教师学习讨论高师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方案,使高师教师首先在思想上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同度,认识到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实现学生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增强自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能主动更新知识结构,强化实践能力的锻炼,将学科理论知识和基础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并有效转化为实际的实践教学能力。

2、健全评价机制,促进高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要激发高师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内在动力,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因此,为提升高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必须尽快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评纳入教师业务的整体考核中,这样,才能在制度层面上建立有效机制,通过考评的导向来保障高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快速提高。比如,高师可以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西华师范大学2013年9月成立第一届教学督导委员会),以年长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为主导,随机到教师的课堂听课,每位教师必须无条件接受督导,此举能够随时提醒高师教师上课的认真态度,对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活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高师教师职称评定中应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比例,增加教学的权重,以此激发高师教师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热情;高师对于年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除了职前培训之外,还可以硬性规定年轻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到基础教育一线见习和实习,让年轻教师与学生一起在中小学实地学习;高师对于学科教学论教师,应当鼓励他们进行中小学教材、教法的研讨,也可硬性规定每位学科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