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常见题型解析

合集下载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常见典型考题赏析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常见典型考题赏析

ʏ徐文晖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是高中数学最近的数量关系㊂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利用二次函数㊁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有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用函数观点解题的思想方法㊂下面就一元二次函数㊁方程和不等式问题的常见题型举例分析,供大家学习与提高㊂题型一:作差(商)法比较大小作差法适用于整式形式的代数式的比较大小问题,是解决比较大小问题的基本方法㊂作商法适用于幂指数形式的代数式以及整式的比较大小问题㊂例1已知a,b为正数,且aʂb,比较a3+b3与a2b+a b2的大小㊂解:(a3+b3)-(a2b+a b2)=a3+b3-a2b-a b2=a2(a-b)-b2(a-b)=(a-b)(a2-b2)=(a-b)2(a+b)㊂因为a>0,b>0,且aʂb,所以(a-b)2>0,a+b>0,所以(a3+b3)-(a2b+ a b2)>0,即a3+b3>a2b+a b2㊂题型二: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判断命题的真假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灵活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㊂例2若a,b,c为实数,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㊂(1)若a>b,则a c<b c㊂(2)若a>b,a bʂ0,则1a<1b㊂(3)若a<b<0,则a2>a b>b2㊂(4)若c>a>b>0,则a c a>b c b㊂解:(1)因为c可以是正数㊁负数或零,不等式两边都乘c,所以a c与b c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即此命题是假命题㊂(2)当a>0>b,a bʂ0时,1a<1b不成立,如a=5,b=-5,这时15>-15,此命题是假命题㊂(3)由a<b<0,a<0得a2>a b,由a< b<0,b<0得a b>b2,所以a2>a b>b2,此命题是真命题㊂(4)因为a>b>0,所以-a<-b,所以c-a<c-b㊂又c>a>b>0,所以1(c-a)(c-b)>0㊂不等式c-a<c-b两边同乘以1(c-a)(c-b),可得1c-a>1c-b> 0㊂又因为a>b>0,所以a c-a>b c-b,此命题是真命题㊂题型三: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参数取值范围时,一要注意题设中的条件,二要正确使用不等式的性质㊂切忌想当然,以免出现错误,如两个不等式相减,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实数,会导致错误结果㊂例3已知10<a<30,15<b<20,则3a-b的取值范围是()㊂A.(10,50)B.(10,75)C.(15,50)D.(-10,50)解:依题意可得,30<3a<90,-20< -b<-15,所以10<3a-b<75,所以3a-b 的取值范围是(10,75)㊂应选B㊂题型四: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在理解基本不等式时,要从形式到内涵中理解,特别要关注条件㊂运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时,要注意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 bȡ2a b成立的条件是a>0,b>0,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 =b ;a 2+b 2ȡ2a b 成立的条件是a ,b ɪR ,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 =b ㊂例4 给出下列三种说法:①∀a ,b ɪR ,都有-a 2+b 22ɤa b ɤa 2+b22,②∀a ,b ɪR ,都有4a b ɤ(a +b )2ɤ2(a 2+b 2),③不等式b a +abȡ2成立的充要条件是a >0,b >0㊂其中说法正确的序号是㊂解:∀a ,b ɪR ,都有(a -b )2ȡ0,(a +b )2ȡ0,{据此可得a 2+b 2ȡ2a b ,a 2+b 2ȡ-2a b ,{所以-a 2+b22ɤa b ɤa 2+b 22,①正确㊂2(a 2+b 2)=(a 2+b 2)+(a 2+b 2)ȡ(a 2+b 2)+2a b =(a +b )2,(a +b )2=a 2+b 2+2a b ȡ2a b +2a b =4a b ,②正确㊂b a +a b ȡ2成立的充要条件是ba >0,③错误㊂答案为①②㊂题型五: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观察题中要证明的不等式的结构特征,若不能直接使用基本不等式证明,则考虑对代数式进行拆项㊁变形㊁配凑等,使之达到能使用基本不等式的形式㊂当已知条件中含有1 时,要注意 1 的代换,同时要时刻注意等号能否取到的情况㊂例5 已知a ,b ,c 都是正数,且a +b +c =1㊂求证:1a-1()1b-1()1c-1()ȡ8㊂证明:因为a ,b ,c 都是正数,a +b +c =1,所以1a -1=1-a a =b +c a ȡ2b ca㊂同理可得,1b -1ȡ2a c b ,1c -1ȡ2a bc ㊂上述三个不等式两边均为正,分别相乘得1a-1()1b-1()1c-1()ȡ2b c a ㊃2a c b ㊃2a b c =8,当且仅当a =b =c =13时等号成立㊂故原式成立㊂题型六: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三个注意点:若二次项系数含有参数,则需对二次项系数大于0与小于0进行讨论;若求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根需用公式,则应对判别式Δ进行讨论;若求出的根中含有参数,则应对两根的大小进行讨论㊂例6 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2-a x -2a 2<0(a ɪR )㊂解:原不等式转化为(x -2a )(x +a )<0,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为x 1=2a ,x 2=-a ㊂①当a >0时,x 1>x 2,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a <x <2a };②当a =0时,原不等式化为x 2<0,即原不等式的解集为⌀;③当a <0时,x 1<x 2,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2a <x <-a }㊂综上所述,当a >0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a <x <2a };当a =0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当a <0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2a <x <-a }㊂题型七:三个 二次 关系的应用一元二次不等式a x 2+b x +c >0(a ʂ0)的解集的端点值是一元二次方程a x 2+b x +c =0的根,也是二次函数y =a x 2+b x +c 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㊂二次函数y =a x 2+b x +c (a ʂ0)的图像在x 轴上方的部分,是由不等式a x 2+b x +c >0的x 值构成的;图像在x 轴下方的部分,是由不等式a x 2+b x +c <0的x 值构成的㊂三个 二次 之间相互依存㊁相互转化㊂例7 若不等式a x 2+b x +c ȡ0的解集是x -13ɤx ɤ2{},求不等式c x 2+b x +a <0的解集㊂解:由a x 2+b x +c ȡ0的解集是x-13ɤx ɤ2{)知a <0,且2,-13为方程a x 2+b x +c =0的两个根,所以-b a =53,c a =-23,所以b =-53a ,c =-23a ㊂所以不等式c x 2+b x +a <0可化为-23a ()x 2+-53a ()x +a <0,即2a x 2+5a x -3a >0㊂又a <0,所以2x 2+5x -3<0,所以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x -3<x <12{}㊂题型八: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可直接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解,但要注意分母不为零㊂对于不等号右边不为零的较复杂的分式不等式,先移项,再通分(不要去分母),使之转化为不等号右边为零的不等式,然后用上述方法求解㊂例8 不等式3-x2x +5>0的解集是㊂解:由3-x 2x +5>0,可得x -32x +5<0,所以(x -3)(2x +5)<0,解得-52<x <3,所以不等式3-x 2x +5>0的解集是x -52<x <3{}㊂题型九:高次不等式的解法高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因式分解(分式化整),数轴标根(依序排列),穿针引线(奇穿偶回),写出解集㊂例9 求解下列分式不等式㊂(1)x (x -1)x +2>0㊂(2)x 2-3x -4x 2-1ɤ0㊂(3)4x -1ɤx -1㊂解:(1)原不等式可化为x (x -1)(x +2)>0,根据穿针引线可得解集为{x |-2<x <0或x >1}㊂(2)由不等式x 2-3x -4x 2-1ɤ0,可得(x +1)2(x -1)(x -4)ɤ0,x 2-1ʂ0,{根据穿针引线可得解集为{x |1<x ɤ4}㊂(3)原不等式可化为4x -1-(x -1)ɤ0,化简整理可得(x -3)(x +1)x -1ȡ0,所以(x +1)(x -1)(x -3)ȡ0,x -1ʂ0,{根据穿针引线可得解集为{x |-1ɤx <1或x ȡ3}㊂题型十: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一元二次不等式恒大于零就是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在给定区间上全部在x 轴上方,一元二次不等式恒小于零就是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在给定区间上全部在x 轴下方,从而确定x 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出参数㊂解决恒成立问题,一定要搞清谁是主元,谁是参数,一般地,知道谁的范围,谁就是主元,求谁的范围,谁就是参数㊂例10 已知函数y =x 2+2a x +4,如果对任意x ɪ{x |1ɤx ɤ2},y <0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㊂解:已知函数y =x 2+2a x +4,可知图像开口向上㊂因为存在y <0,所以Δ>0,即4a 2-16>0,所以a >2或a <-2㊂画出函数y =x 2+2a x +4的大致图像,如图1所示㊂图1令y =x 2+2a x +4=0,解得x 1=-a +a 2-4,x 2=-a -a 2-4㊂只有当x 1>2,x 2<1时,可以保证:当1ɤx ɤ2时,y <0恒成立㊂所以-a +a 2-4>2,-a -a 2-4<1,{化简得4a +8<0,2a +5>0,{解得a <-2,a >-52㊂{由上可得,-52<a <-2,即所求实数a ɪ-52,-2()㊂1.若a >0,且a ʂ7,则( )㊂A .77a a <7a a7B .77a a =7a a 7C .77a a >7a a7D .77a a 与7a a 7的大小不确定提示:77a a 7a a 7=77-a a a -7=7a()7-a,当a >7时,0<7a <1,7-a <0,则7a()7-a>1,可得77a a >7a a 7;当0<a <7时,7a>1,7-a >0,则7a()7-a>1,可得77a a >7aa 7㊂综上可得,77a a >7a a 7㊂应选C ㊂2.已知-12ɤx <y ɤ12,试求x -y 3的取值范围㊂提示:因为-12ɤx <y ɤ12,所以-16ɤx 3<16,-16<y 3ɤ16,所以-16ɤ-y 3<16,所以-13ɤx -y 3<13㊂又因为x <y ,所以x -y 3<0㊂故-13ɤx -y 3<0㊂3.关于x 的不等式(1+m )x 2+m x +m <x 2+1对x ɪR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㊂提示:原不等式等价于m x 2+m x +m -1<0对x ɪR 恒成立㊂当m =0时,显然不等式对x ɪR 恒成立㊂当m ʂ0时,由题意可得m <0,Δ=m 2-4m (m -1)<0,{化简整理可得m <0,3m 2-4m >0,{解得m <0,m <0或m >43,{所以m <0㊂综上可得m ɤ0,即所求实数m ɪ(-ɕ,0]㊂4.某小微企业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提供配件,其中一种配件的投入成本为100元/件,出厂价为120元/件,年销售量为10000件㊂本年度为适应市场需求,计划提高产品档次,适当增加投入成本㊂若每件配件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为x (0<x <1),则出厂价相应提高的比例为0.75x ,同时预计年销售量增加的比例为0.6x ㊂设年利润=(出厂价-投入成本)ˑ年销售量㊂(1)写出本年度预计的年利润y (元)与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x 的关系式㊂(2)为使本年度的年利润比上年有所增加,问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x 应在什么范围内㊂提示:(1)依题意得y =[120(1+0.75x )-100(1+x )]ˑ10000ˑ(1+0.6x )=10000(-6x 2+2x +20),所以所求关系式为y =10000(-6x 2+2x +20)(0<x <1)㊂(2)依题意得10000(-6x 2+2x +20)>(120-100)ˑ10000,化简得3x 2-x <0,解得0<x <13㊂所以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x 的范围是0<x <13㊂5.某物流公司购买了一块长A M =30m ,宽A N =20m 的矩形地块,计划建设如图2所示的矩形A B C D 仓库,其余地方为道路和停车场,要求顶点C 在地块对角线MN 上,B ,D 分别在边A M ,A N 上,设A B的长度为x m ㊂图2(1)求矩形A B C D 的面积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㊂(2)要使仓库A B C D 的占地面积不少于144m 2,A B 的长度应在什么范围内提示:(1)依题意得,әN D C 与әN A M相似,所以D C A M =N D N A ,即x 30=20-A D20,解得A D =20-23x ㊂所以矩形A B C D 的面积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S =20x -23x 2(0<x <30)㊂(2)要使仓库A B C D 的占地面积不少于144m 2,则20x -23x 2ȡ144,化简得x 2-30x +216ɤ0,解得12ɤx ɤ18㊂所以A B 的长度应不小于12m 且不大于18m ㊂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永丰中学(责任编辑 郭正华)。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6种题型)-2023年新九年级数学常见题型(北师大版)(解析版)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6种题型)-2023年新九年级数学常见题型(北师大版)(解析版)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6种题型)【知识梳理】一、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①将方程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式的积;③令这两个一次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二、常用的因式分解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等. 要点诠释:(1)能用分解因式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特点:方程的一边是0,另一边可以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2)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依据:两个因式的积为0,那么这两个因式中至少有一个等于0; (3)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点:①必须将方程的右边化为0;②方程两边不能同时除以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考点剖析】题型1利用提公因式法例1.解关于x 的方程(因式分解方法):(1)230x =; (2)7(3)39x x x −=−.【答案】(1)120x x ==, (2)12337x x ==,.【解析】(1)(30x x = (2)7(3)3(3)x x x −=−①0x = ②30x 7(3)3(3)0x x x −−−=∴120x x ==, (3)(73)0x x −−= ① 30x −= ②730x −=∴12337x x ==,. 【总结】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变式】(2023春·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末)方程224x x −=的解为:___________. 【答案】10x =,22x =−【分析】先移项,然后用分解因式法解方程即可.【详解】解:224x x −=,移项得:2240x x +=,分解因式得:()220x x +=,∴20x =或20x +=, 解得:10x =,22x =−. 故答案为:10x =,22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是分解因式.题型2利用平方差公式例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2x+3)2-25=0. 【答案与解析】(2x+3-5)(2x+3+5)=0,∴ 2x-2=0或2x+8=0,∴ x 1=1,x 2=-4.【变式】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016)(2015)1x x −+−=. 【答案】1220162015x x ==,.【解析】移项,得:22(2016)1(2015)x x −=−−,2(2016)[1(2015)][1(2015)]x x x −=+−−−, 2(2016)(2014)(2016)x x x −=−−, 2(2016)(2014)(2016)0x x x −−−−=, (2016)(40302)0x x −−=,解得:1220162015x x ==,.【总结】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当系数比较大时,要注意寻找规律进行变型求解.题型3利用完全平方公式例3.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2x+1)2+4(2x+1)+4=0; 【答案与解析】(2x+1)2+4(2x+1)+4=0,(2x+1+2)2=0. 即, ∴ . 题型4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例4.用合适的方法解下列关于x 的方程:(1)2(1(30x x −+=; (2)2(35)5(35)40x x +−++=;【答案】(1)121x x =, (2)124133x x =−=−,;【解析】(1)2(1(30x x −+=,[(11](0x x −=,解得:121x =−=, (2)2(35)5(35)40x x +−++=351354x x +−+−(351)(354)0x x +−+−=,解得:124133x x =−=−,;【总结】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题型5: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例5.解关于x 的方程(合适的方法 ): (1)2110464x x −+=; (2)22((1x +=+. 【答案】(1)1218x x ==;(2)1211x x ==−−, 【解析】(1)因式分解法 (2)直接开方法2(23)0x +=1232x x ==−21()08x −= (1x +=±+108x −= ①1x + ②(1x =−∴1218x x ==; ∴1211x x ==−−, 【总结】本题考查了特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注意重根的写法! 【变式1】解关于x 的方程(合适的方法):(1)236350x x +−=; (2)2(41)10(14)240x x −+−−=. 【答案】(1)1235136x x ==−,; (2)1213144x x ==−,. 【解析】(1)因式分解法 (2)把41x −看作一个整体,因式分解 (3635)(1)0x x −+= 2(41)10(14)240x x −−−−= ①36350x −= ②10x += (4112)(412)0x x −−−+= ∴1235136x x ==−,; (413)(41)0x x −+= ① 4130x −= ②410x +=∴1213144x x ==−,. 【变式2】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22((1x =; (2)2x x =;(3)(3)(1)5x x +−=; (4)2()()0()b a x a c x c b a b −+−+−=≠.【答案】(1)1211x x =−=−; (2)1201x x ==,; (3)1242x x =−=,; (4)121c bx x b a−==−,.【解析】(1)(1x =± (2)20x x −=① 1x +=− ②(1x =− , (1)0x x −=,解得:1211x x =−=−; 解得:1201x x ==,; (3)整理得:2235x x +−= (4)∵a b ≠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2280x x +−=, 2()()0()b a x a c x c b a b −+−+−=≠, (4)(2)0x x +−=,()()1b a xc b x −−−− 解得:1242x x =−=,; [()()](1)0b a x c b x −−−−=, 解得:121c bx x b a−==−,. 【总结】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注意方法的恰当选择.【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进行分类讨论,当0x >时,可得2450x x −−=,求出x 的值即可;当0x <时,可得2250x x −−=求出x 的值即可.【详解】解:当0x >时,则0x x >>−, ∴{}2max ,35x x x x x −==−−,即2450x x −=,解得:125,1x x ==−(不符合题意,舍去),当0x <时,则0x x −>>,∴{}2max ,35x x x x x −=−=−−,即2250x x −−=,解得:11x =,21x =综上:x 的值是5或1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下的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所给新定义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变式】在正数范围内定义运算“※”,其规则为2a b a b =+※,则方程()15x x +=※的解是( ) A .4x =或1x = B .2x =C .1x =或4x =−D .1x =【答案】D【分析】根据规则可得:()215x x ++=,再解此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得:()()2115x x x x +=++=※,得2340x x +−=,得()()410x x +−=,故40x +=或10x −=,解得14x =−(舍去),21x =, 所以,原方程的解为1x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理解题意,得到方程并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答案】3【分析】先通过因式分解法解方程260x x −−=,求出12x x ,,根据新定义的运算规则,12x x ※的值为1x 和2x 中较大的那个数,由此可解.【详解】解:方程260x x −−=,分解因式得:()()320x x −+=,解得:3x =或=2x −, 则()12323x x =−=※※或()23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读懂题意,理解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是解题的关键. 题型7:因式分解综合应用(1)问梯子的长是多少?(2)若梯子的长度保持不变,梯子的顶端从A 处沿墙AC 下滑的距离与点B 向外移动的距离有可能相等吗?为什么?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解答上面的问题. 【答案】(1)2.69m (2)有可能,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梯子长度不变进而得出等式求出即可;(2)设梯子顶端从A 处下滑y 米,点B 向外也移动y 米代入(1)中方程,求出y 的值符合题意. 【详解】(1)解:设A C '的长是m x ,根据题意得出:2222A C B C BC AC ''+=+,2222(0.41)1(0.2)x x ∴++=++,解得: 2.3x =,2.69m AB ∴≈,答:梯子的长是2.69m ; (2)有可能.设梯子顶端从A 处下滑y 米,点B 向外也移动y 米,则有22(1)(2.5)7.25y y ++−=,解得:1 1.5y =或20y =(舍)∴当梯子顶端从A 处下滑1.5米时,点B 向外也移动1.5米,即梯子顶端从A 处沿墙AC 下滑的距离与点B 向外移动的距离有可能相等.【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出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变式1】(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二模)老师就式子39⨯+−,请同学们自己出问题并解答. (1)小磊的问题:若W 代表()22−,代表()31−,计算该式的值;(2)小敏的问题:若398⨯+−=□,W 代表某数的平方,代表该数与1的和的平方,求该数.【答案】(1)22 (2)0或1【分析】(1)根据代数式代入值进行计算即可; (2)设该数为a ,则()22391=8a a ⨯+−+,再进行求解即可.【详解】(1)解:由题意可得:原式()()233291=⨯−+−−()3491=⨯+−−22=;(2)解:设该数为a ,则()22391=8a a ⨯+−+,解得:10a =,21a =,∴求该数为0或1.【点睛】本题考查代数值求值、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2】(2023·河北石家庄·校考一模)发现:存在三个连续整数使得这三个连续整数的和等于这三个连续整数的积;验证:连续整数1−,2−,3−______(填“满足”或“不满足”)这种关系; 连续整数2,3,4,______(填“满足”或“不满足”)这种关系; 延伸:设中间整数为n(1)列式表示出三个连续整数的和、积,并分别化简; (2)再写出一组符合“发现”要求的连续整数(直接写结果).【答案】验证:满足;不满足;(1)和为3n ,积为3n n −;(2)1−,0,1(答案不唯一)【分析】先分别计算123−−−和()()()123−⨯−⨯−的值,比较两组值是否相等;再分别计算234++和234⨯⨯的值,比较两组值是否相等即可;(1)设中间整数为n ,则三个连续整数可表示为:n 1−,n ,1n +,将n 1−,n ,1n +三数相加得其和;将n 1−,n ,1n +三数相乘得其积;(2)令(1)中的和等于积,解方程,求得n 的值,从而可得符合要求的连续整数.【详解】验证:解:1236−−−=−,()()()1236−⨯−⨯−=− ()()()123123∴−−−=−⨯−⨯−1∴−,2−,3−满足这种关系;2349++=,23424⨯⨯=,924≠, 234234∴++≠⨯⨯,∴2,3,4不满足这种关系.延伸:设中间整数为n ,则三个连续整数可表示为:n 1−,n ,1n +, (1)三个连续整数的和可表示为:()()113−+++=n n n n ,三个连续整数的积可表示为:()()311−⋅⋅+=−n n n n n ,(2)当33=−n n n 时,340−=n n ()()220∴+−=n n n解得:0n =,2n =−或2n =,∴符合要求的一组连续整数为:1−,0,1.【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某类数的规律性问题,其中涉及到了因式分解方法的运用,按照要求写出相关数或式子,按照规则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过关检测】一、单选题【答案】D【分析】变形后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详解】解:()()2131x x x −=−移项,得2(1)3(1)0x x x −−−=, 因式分解,得()()2310x x −−=,则10x −=或230x −=,解得2131,2x x ==.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熟练掌握因式分解法是解题的关键. 2.(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已知20x ax b +−=的解是11x =,24x =−,则方程()()223230x a x b +++−=的解是( )A .11x =−,2 3.5x =−B .11x =,2 3.5x =−C .11x =−,2 3.5x =D .11x =,2 3.5x =【答案】A【分析】由这两个方程结合整体思想,可得231x +=,234x +=−,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即得方程()()223230x a x b +++−=的解.【详解】解:令23x y +=,∵方程20x ax b +−=的解是11x =,24x =−,∴方程20y ay b +−=的解是11y =,24y =−,∴对于方程方程()()223230x a x b +++−=而言,231x +=或234x +=−,解得=1x −或 3.5x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整体思想解一元二次方程,关键是把方程()()22332340m x x +++−=中的23x +当作一个整体,则此方程与²340mx x +−=毫无二致.3.(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方程29180x x −+=的两个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则这个三角形是周长是( ) A .12 B .15 C .12或15 D .9或15或18【答案】B【分析】利用因式分解法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分类讨论腰与底,利用三角形边角关系判断即可确定出周长.【详解】解:29180x x −+=,(3)(6)0x x −−=,30x −=,60x −=,13x =,26x =,有两种情况:①三角形的三边为3,3,6,此时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②三角形的三边为3,6,6,此时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此时三角形的周长为36615++=,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熟练掌握分解因式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答案】C【分析】利用换元法求解即可.【详解】解:设33x m y +=,∵()()3333130x y x y +−++=,∴()()130m m −+=,∴10m −=或30m +=, 解得1m =或3m =−,∴331x y +=或333x y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知换元法是解题的关键.【答案】D【分析】利用因式分解法求出两个根,再从中找出较小的根即可.【详解】解:提公因式,得:331()()0442x x x −−+−=, 整理得:35()(2)044x x −−=,∴123548x x ==,, ∵3548>,∴较小的根是58,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提取公因式将等号左边的式子进行因式分解.【答案】B【分析】由2212m m +=可得42210m m −+=,则有21m =,即1m =,然后问题可求解.【详解】解:∵2212m m +=,∴42210m m −+=,解得:21m =,∵0m >, ∴1m =,∴2251254m m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解题的关键. 7.(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实数x 满足方程222()()20x x x x +++−=,则2x x +的值等于( ) A .2− B .1 C .2−或1 D .2或1−【答案】B【分析】运用换元法解方程,再根据根的判别式判断根的情况,由此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设2x x M +=,则原式变形得220M M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得,22(1)(2)0M M M M +−=−+=, ∴12M =−,21M =,当2M =−时,22x x +=−,变形得,220x x ++=,根据判别式24141270b ac ∆=−=−⨯⨯=−<,无实根;当1M =时,21x x +=,变形得,210x x +−=,根据判别式24141(1)50b ac ∆=−=−⨯⨯−=>,方程有两个实根;∴21x x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换元法解高次方程,掌握换元法解方程的方法,根的判别式判断根的情况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8.(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0x k x k +++=的一个根是2−,则另一个根是( ) A .1 B .1−C .3−D .2【答案】A【分析】将2x =−代入方程得:()4230k k −++=,解得:2k =−,再把2k =−代入原方程求解.【详解】解:将2x =−代入方程得:()4230k k −++=,解得:2k =−,∴原方程为:220x x +−=,则()2(1)0x x +−=,解得:2x =−或1x =, ∴另一个根为1.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属于基础题.【答案】D【分析】设221x y x −=,则原方程可变形为15y y +=,再化为整式方程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设221x y x −=,则原方程可变形为15y y +=,即2510y y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换元法解方程,正确变形是关键,注意最后要化为整式方程.10.(2023春·重庆合川·九年级重庆市合川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我国古代数学的许多发现都曾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杨辉三角”(如图)就是一例.这个三角形给出了()()12345na b n +=⋯,,,,,的展开式的系数规律(其中,字母按a 的降幂排列,b 的升幂排列).例如,在三角形中第2行的三个数1,2,1,恰好对应()2222a b a ab b +=++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第三行的的4个数1,3,3,1,恰好对应()3322333a b a a b ab b +=+++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第4行的五个数1,4,6,4,1;恰好对应着()4432234464a b a a b a b ab b +=++++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有如下结论:①()3322333b a b a a ab b −−+=−; ②“杨辉三角”中第9行所有数之和1024; ③“杨辉三角”中第20行第3个数为190; ④32993993991+⨯+⨯+的结果是610;⑤当代数式4328243216a a a a ++++的值是1时,实数a 的值是1−或3−,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C【分析】把()3322333a b a a b ab b +=+++中b 换成b −后可得,()()()()3233233a b a a b a b b −−+−⋅+−=+,由此即可判断①;观察并计算可以发现第n 行所有数字之和为2n,由此即可判断②;观察并计算可以发现第n 行(n 大于2)第三个数诶为()12n n −,由此即可判断③;991a b ==,时,()326399139939999110=+++=+⨯⨯,即可判断④;当2b =时,()443228243216a a a a a +=++++,再由4328243216a a a a ++++的值为1,得到()421a +=,解方程即可判断⑤.【详解】解:∵()3322333a b a a b ab b +=+++,∴把上述式子中的b 换成b −后可得,()()()()3233233a b a a b a b b −−+−⋅+−=+,∴()3322333b a b a a ab b −−+=−,故①正确;第1行的所有数字之和为11122+==,第2行的所有数字之和为212124++==,第3行的所有数字之和为3133128+++==,第4行的所有数字之和为414641216++++==,……,∴可以得到规律第n 行所有数字之和为2n,∴“杨辉三角”中第9行所有数之和92512=,故②错误;第2行第三个数为()22112⨯−=, 第3行第三个数为()33132⨯−=,第4行第三个数为()44162⨯−=,第5行第三个数为()551102⨯−=,……,∴第n 行(n 大于2)第三个数为()12n n −, ∴“杨辉三角”中第20行第3个数为()202011902−=,故③正确;∵()3322333a b a a b ab b +=+++,∴当991a b ==,时,()326399139939999110=+++=+⨯⨯,故④正确;∵()4432234464a b a a b a b ab b +=++++,∴当2b =时,()443228243216a a a a a +=++++,∵4328243216a a a a ++++的值为1,∴()421a +=, ∴()221a +=,∴21a +=±, ∴1213a a =−=−,,故⑤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乘法中得规律探索,正确理解题意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0ax bx +−=(0a ≠)有一个根为5x =,则方程()213a x bx b −+−=必有一根为______. 【答案】6x = 【分析】把()213a x bx b−+−=化为()2(1)130,a xb x −+−−=再结合题意得到15,x −=解出即可.【详解】解:()213a x bx b−+−=,()2(1)130a xb x ∴−+−−=.令1x t −=,则230,at bt +−=∵方程230ax bx +−=(0a ≠)有一个根为5x =,∴方程230at bt +−=有一根为5t =,()2(1)130a xb x ∴−+−−=有一根为15x −=,15,x ∴−=6.x ∴=故答案为: 6.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含义,掌握利用整体未知数求解方程的根是解此题的关键. 12.(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一元二次方程220x x +−=的解是________. 【答案】122,1x x =−= 【分析】原方程可转化为()()210x x +−=,再化为两个一次方程即可.【详解】解:∵220x x +−=,∴()()210x x +−=,∴20x +=或10x −=, 解得122,1x x =−=.故答案为:122,1x x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熟练的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解本题的关键. 13.(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一元二次方程()()23121x x =−−的解是________.【答案】12531,x x ==【分析】先移项,再提取公因式分解因式,把原方程化为两个一次方程,再解一次方程即可. 【详解】∵()()23121x x =−−,∴()()231201x x −−−=.∴()()13120x x −−−⎤⎣⎦=⎡.∴10x −=或()3120x −−=,解得12531,x x ==.故答案为:12531,x x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熟练的利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解方程是解本题的关键. 14.(2023·河南信阳·校考三模)小明在解方程2320x x −+=时,发现用配方法和公式法计算量都比较大,因此他又想到了另外一种方法,快速解出了答案: 方法如下: 2320x x −+=2220x x x −−+= 第①步222x x x −=− 第②步()22x x x −=− 第③步1x = 第④步老师看到后,夸小明很聪明,方法很好,但是有一步做错了,请问小明出错的步骤为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④ 【分析】由()22x x x −=−,()()120x x −−=,解得1x =或2x =,进而判断作答即可.【详解】解:()22x x x −=−,()()120x x −−=,解得1x =或2x =,∴第④步错误, 故答案为:④.【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的解一元二次方程.15.(2023秋·湖南常德·九年级统考期末)若()()22222340x y x y +−+−=,则22x y +=______.【答案】4【分析】设22t x y =+,则0t >,根据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22t x y =+,则0t >,∴原方程可以化为2340t t −−=,解得:4t =或1t =−(舍去)即22x y +=4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6.(2022秋·甘肃平凉·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已知实数x 满足2220()(23)x x x x −−−−=,则代数式22020x x −+的值为_______.【答案】2023【分析】设2t x x =−,则原方程转化为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2230t t −−=,利用因式分解法解该方程即可求得t 的值;然后整体代入所求的代数式进行解答,注意判断方程的根的判别式0≥,方程有解.【详解】解:设2t x x =−,由原方程,得2230t t −−=,整理,得()()310t t −+=,所以3t =或1t =−.当3t =时,23−=x x ,则220202023x x −+=;当1t =−时,21x x −=−即210x x −+=时,()214110∆=−−⨯⨯<,方程无解,此种情形不存在.故答案是:2023.【点睛】本题考查了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三、解答题17.(2023·江苏·九年级假期作业)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各一元二次方程: (1)(2)15x x −=;(2)23680x x +−=(用配方法); (3)2(2)10(2)210x x +−++=; (4)23520x x −+=;(5)22(2)(1)6x x ++−=. 【答案】(1)15a =,23a =−(2)11x =−,21x =−(3)15=x ,21x = (4)123x =,21x =(5)1x =,2x =【分析】(1)(4)用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求解比较简便;(2)先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配方,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3)把(2)x +看成一个整体,利用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求解比较简便; (5)先整理方程,用公式法比较简便. 【详解】(1)解:(2)15x x −=,整理,得22150a a −−=,(5)(3)0a a ∴−+=.50a ∴−=或30a +=.15a ∴=,23a =−;(2)23680x x +−=(用配方法),移项,得2368x x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2823x x +=,配方,得211213x x ++=,211(1)3x ∴+=.1x ∴+=.11x ∴=−,21x =−;(3)2(2)10(2)210x x +−++=,[(2)7][(2)3]0x x ∴+−+−=,即(5)(1)0x x −−=.50x ∴−=或10x −=.15x ∴=,21x =;(4)23520x x −+=,(32)(1)0x x −−=,320x −=或10x −=,123x ∴=,21x =;(5)22(2)(1)6x x ++−=,方程整理,得22210x x +−=,x ===.1x ∴=,2x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已知()()22222150a b a b +++−=,求22a b +的值. 【答案】3【分析】先用换元法令22(0)a b x x +=>,再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详解】解:令22(0)a b x x +=>,则原等式可化为:(2)150x x +−=,解得:123,5x x ==−,0x >,3x ∴=,即223a b +=.22a b +的值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换元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注意22a b +为非负数是本题的关键.【答案】2x = 【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详解】解:2211x x x =+−方程两边同乘()()11x x +−, 得()12x x −=,整理得,220x x −−=,∴()()120x x +−=,解得:11x −=,22x =,检验:当=1x −时,()()110x x +−=,=1x −是增根, 当2x =时,()()1130x x +−=≠,∴原方程的解为2x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法,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方法是解题关键.【答案】,21x −+【分析】先对分式进行化简,然后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进而代值求解即可.【详解】2222421121x x x x x x x −−−÷+−−+()()()()222121112x x x x x x x −−=−⋅++−−()21211x x x x −=−++, 2221x x x −+=+ 21x =+解方程220x x +−=得:2x =−或1x =,如果已知分式有意义,必须x 不等于2,1−,1,∵x 为方程220x x +−=的根,∴x 只能为2−,∴当2x =−时,原式222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个运算方法. 21.(2023·陕西榆林·校考模拟预测)已知数字A 为负数,将其加6得到数字B ,若数字A 与数字B 的积为7,求数字A .【答案】7A =−【分析】根据题意得()67A A +=,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6A B +=,7A B ⨯=,∴()67A A +=,∴2670A A +−=,即()()710A A +−=, 解得7A =−或1A =,∵数字A 为负数,∴7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掌握“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2.(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阅读下面的材料:【答案】(1)1x =,2x =,3x ,4x =;(2)5【分析】(1)设2y x x =+,则2540y y −+=,整理,得(1)(4)0y y −−=,解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解;(2)设22x a b =+,则23100x x −−=,整理,得−+=(5)(2)0x x ,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解.【详解】(1)解:设2y x x =+,则2540y y −+=,整理,得(1)(4)0y y −−=,解得11y =,24y =,当21x x +=即210x x +−=时,解得x = ;当24x x +=即240x x +−=时,解得x ;∴原方程的解为112x −=, 212x −=, 312x −=, 412x −=;(2)设22x a b =+,则23100x x −−=,整理,得−+=(5)(2)0x x ,解得15y =,2(2y =−舍去),225a b +=.【点睛】本题考查了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换元法是解题的关键.【答案】(1)1x =±(2)114x =−,21x =【分析】(1)设2x y =,则由已知方程得到:2560y y −=+,利用因式分解法求得该方程的解,然后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设1x y x +=,则由已知方程得到:260y y +−=,利用因式分解法求得该方程的解,然后进行检验即可.【详解】(1)令2x y =∴2560y y −=+∴(6)(1)0y y +−=∴16y =−,21y =∴26x =−(舍去),21x =∴1x =±;(2)令1x y x += ∴610y y −+=∴260y y +−=∴(3)(2)0y y +−=∴13y =−,22y = ∴13x x +=−,12x x += ∴114x =−,21x = 经检验,114x =−,21x =为原方程的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即把某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字母去代替它,实行等量替换.把一些形式复杂的方程通过换元的方法变成一元二次方程,从而达到降次的目的.任务:(1)判断:方程2560x x −+= ______ “邻根方程”(填“是”或“不是”);(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10(x m x m m +++=是常数)是“邻根方程”,求m 的值.【答案】(1)是(2)0m =或2m =【分析】(1)先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根据“邻根方程”的定义进行判断;(2)先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到1x m =,21x =−,再根据“邻根方程”的定义得到11m −=−或11+=−m ,然后解关于m 的方程即可.【详解】(1)解方程2560x x −+=得13x =,22x =, 3比2大1,∴方程是“邻根方程”;(2)()210x m x m +++=, ()()10x m x ∴++=, 0x m ∴+=或10x +=,1x m ∴=−,21x =−,方程()210(x m x m m +++=是常数)是“邻根方程”,11m ∴−−=−或11m −+=−,0m ∴=或2m =.【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答案】14x =,214x =m =m =代入方程得22520m m −+=,求出m 的值,再求出x 即可.m .原方程化为:22520m m −+=,解得:12m =,212m =.当2m =2,解得:14x =;当12m =12=,解得:214x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会根据题目所描述的换元法求解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实际应用题型

一元二次方程实际应用题型

一、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1)应用题考查的是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的一种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最关键的是审题,通过审题弄清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正确地列出方程.概括来说就是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数学问题的解——实际问题的答案.(2)一般情况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如下:①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并能够找出能表示实际问题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与一次方程思路相似)②设:是在理清题意的前提下,进行未知量的假设(分直接与间接).③列:是指列方程,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④解:就是解所列方程,求出未知量的值.⑤验:是指检验所求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然后检验所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不满足要求的应舍去.⑥答:即写出答案,不要忘记单位名称.二、常见应用题类型(1)数字问题解有关数字问题的应用题,首先要能正确地表示诸如多位数、奇偶数,连续的整数的形式,如一个三位数可表示为100a+10b+c,连续三个偶数可表示为2n-2,2n,2n+2(n为整数) 等,其次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而巧妙地设出未知量,一般采用间接设元法,如有关奇数个连续数问题,一般设中间一个数为x,再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数,又如多位数问题,一般设这个多位数的某个数位上的数字,再用代数式表示其余数位上的数字,等量关系由题目中的关键语句“译出”【例1】某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5,把这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乘积为736,求原来的两位数.分析:本题等量关系比较明显:新的两位数×原来的两位数=736,关键是如何表示出这两个两位数和整理方程,要注意检验是否求得的解都符合题意.解:设原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x,则个位数字为(5-x),由题意,得[10x+(5-x)][10(5-x)+x]=736.整理,得x-5x+6=0,解得x=2,x=3.当x=2时,5-x=3,符合题意,原两位数是23.当x=3时,5-x=2 符合题意,原两位数是32.答:原来的两位数是23或32.【例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29,求这三个数。

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常见题型及解析

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常见题型及解析

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常见题型及解析一、基础概念和定义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在数学中,一元二次方程是指一个未知数的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其中a、b、c是已知数且a≠0。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通过因式分解、配方法、公式法等多种方法求解。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形式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通常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其中a、b、c分别为系数。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指包含a、b、c的未知数x的二次方程。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常见题型及解法1. 二次方程的求解通过因式分解、配方法或者使用求根公式可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物体的抛射运动、面积和周长的问题等。

四、习题及解析1)例题一求解方程x^2+3x-4=0。

解析:使用因式分解法,将x^2+3x-4=(x-1)(x+4),得到x=1或x=-4两个解。

2)例题二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3米,长方形的面积是30平方米,求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解析:设长为x+3,宽为x,根据面积公式x(x+3)=30,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到x=5,长为8,宽为5。

3)例题三某人闲逛河边捡到一叶扁舟,用量尺测得船头离船尾22cm,水面外露8cm,则该船的吃水深度是多少?解析:设船的全长为x,吃水深度为(x-22),根据勾股定理得到(x-22)^2+64=x^2,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到x=40,吃水深度为18cm。

五、总结与回顾1. 通过以上例题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需要掌握多种方法,而且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因式分解、配方法、公式法等多种方法,并且要注意问题转化和模型建立的能力。

3. 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作为数学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多加练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个人观点在学习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我认为重点在于掌握基本解法的要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灵活运用公式和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经典题型汇总含答案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经典题型汇总含答案解析

z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经典题型汇总一、增长率问题例1 恒利商厦九月份的销售额为200万元,十月份的销售额下降了20%,商厦从十一月份起加强管理,改善经营,使销售额稳步上升,十二月份的销售额达到了193.6万元,求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解设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是x.,则根据题意,得200(1-20%)(1+x)2=193.6,即(1+x)2=1.21,解这个方程,得x1=0.1,x2=-2.1(舍去).答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是10%.说明这是一道正增长率问题,对于正的增长率问题,在弄清楚增长的次数和问题中每一个数据的意义,即可利用公式m(1+x)2=n求解,其中m<n.对于负的增长率问题,若经过两次相等下降后,则有公式m(1-x)2=n即可求解,其中m>n.二、商品定价例2 益群精品店以每件21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该商品可以自行定价,若每件商品售价a元,则可卖出(350-10a)件,但物价局限定每件商品的利润不得超过20%,商店计划要盈利400元,需要进货多少件?每件商品应定价多少?解根据题意,得(a-21)(350-10a)=400,整理,得a2-56a+775=0,解这个方程,得a1=25,a2=31.因为21×(1+20%)=25.2,所以a2=31不合题意,舍去.所以350-10a=350-10×25=100(件).答需要进货100件,每件商品应定价25元.说明商品的定价问题是商品交易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各种考试的热点.三、储蓄问题例3 王红梅同学将1000元压岁钱第一次按一年定期含蓄存入“少儿银行”,到期后将本金和利息取出,并将其中的500元捐给“希望工程”,剩余的又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这时存款的年利率已下调到第一次存款时年利率的90%,这样到期后,可得本金和利息共530元,求第一次存款时的年利率.(假设不计利息税)解设第一次存款时的年利率为x.则根据题意,得[1000(1+x)-500](1+0.9x)=530.整理,得90x2+145x-3=0.解这个方程,得x1≈0.0204=2.04%,x2≈-1.63.由于存款利率不能为负数,所以将x2≈-1.63舍去.答第一次存款的年利率约是2.04%.说明这里是按教育储蓄求解的,应注意不计利息税.四、趣味问题例4 一个醉汉拿着一根竹竿进城,横着怎么也拿不进去,量竹竿长比城门宽4米,旁边一个醉汉嘲笑他,你没看城门高吗,竖着拿就可以进去啦,结果竖着比城门高2米,二人没办法,只好请教聪明人,聪明人教他们二人沿着门的对角斜着拿,二人一试,不多不少刚好进城,你知道竹竿有多长吗?解设渠道的深度为x m,那么渠底宽为(x+0.1)m,上口宽为(x+0.1+1.4)m.则根据题意,得(x+0.1+x+1.4+0.1)·x=1.8,整理,得x2+0.8x-1.8=0.解这个方程,得x1=-1.8(舍去),x2=1.所以x+1.4+0.1=1+1.4+0.1=2.5.答渠道的上口宽2.5m,渠深1m.说明求解本题开始时好象无从下笔,但只要能仔细地阅读和口味,就能从中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五、古诗问题例5 读诗词解题:(通过列方程式,算出周瑜去世时的年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数人物;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年两位数;十位恰小个位三,个位平方与寿符;哪位学子算得快,多少年华属周瑜?解设周瑜逝世时的年龄的个位数字为x,则十位数字为x-3.则根据题意,得x2=10(x-3)+x,即x2-11x+30=0,解这个方程,得x=5或x=6.当x=5时,周瑜的年龄25岁,非而立之年,不合题意,舍去;当x=6时,周瑜年龄为36岁,完全符合题意.答周瑜去世的年龄为36岁.六、象棋比赛例6 象棋比赛中,每个选手都与其他选手恰好比赛一局,每局赢者记2分,输者记0分.如果平局,两个选手各记1分,领司有四个同学统计了中全部选手的得分总数,分别是1979,1980,1984,1985.经核实,有一位同学统计无误.试计算这次比赛共有多少个选手参加.解设共有n个选手参加比赛,每个选手都要与(n-1)个选手比赛一局,共计n(n-1)局,但两个选手的对局从每个选手的角度各自统计了一次,因此实际比赛总局数应为n(n -1)局.由于每局共计2分,所以全部选手得分总共为n(n-1)分.显然(n-1)与n为相邻的自然数,容易验证,相邻两自然数乘积的末位数字只能是0,2,6,故总分不可能是1979,1984,1985,因此总分只能是1980,于是由n(n-1)=1980,得n2-n-1980=0,解得n1=45,n2=-44(舍去).答参加比赛的选手共有45人.说明类似于本题中的象棋比赛的其它体育比赛或互赠贺年片等问题,都可以仿照些方法求解.七、情景对话例7 春秋旅行社为吸引市民组团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推出了如图1对话中收费标准. 某单位组织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共支付给春秋旅行社旅游费用27000元.请问该单位这次共有多少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解设该单位这次共有x名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因为1000×25=25000<27000,所以员工人数一定超过25人.则根据题意,得[1000-20(x-25)]x=27000.整理,得x2-75x+1350=0,解这个方程,得x1=45,x2=30.当x=45时,1000-20(x-25)=600<700,故舍去x1;当x2=30时,1000-20(x-25)=900>700,符合题意.答:该单位这次共有30名员工去天水湾风景区旅游.说明求解本题要时刻注意对话框中的数量关系,求得的解还要注意分类讨论,从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结论.八、等积变形例8 将一块长18米,宽15米的矩形荒地修建成一个花园(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为原来荒地面积的三分之二.(精确到0.1m)(1)设计方案1(如图2)花园中修两条互相垂直且宽度相等的小路.(2)设计方案2(如图3)花园中每个角的扇形都相同.以上两种方案是否都能符合条件?若能,请计算出图2中的小路的宽和图3中扇形的半径;若不能符合条件,请说明理由.解都能.(1)设小路宽为x,则18x+16x-x2=×18×15,即x2-34x+180=0,解这个方程,得x=,即x≈6.6.(2)设扇形半径为r,则3.14r2=×18×15,即r2≈57.32,所以r≈7.6.说明等积变形一般都是涉及的是常见图形的体积,面积公式;其原则是形变积不变;或形变积也变,但重量不变,等等.九、动态几何问题例9 如图4所示,在△ABC中,∠C=90?/SPAN>,AC=6cm,BC=8cm,点P从点A出发沿边AC向点C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C点出发沿CB边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1)如果P、Q同时出发,几秒钟后,可使△PCQ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2)点P、Q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若存在,求出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因为∠C=90?/SPAN>,所以AB===10(cm).(1)设x s后,可使△PCQ的面积为8cm2,所以AP=x cm,PC=(6-x)cm,CQ=2x cm.则根据题意,得·(6-x)·2x=8.整理,得x2-6x+8=0,解这个方程,得x1=2,x2=4.所以P、Q同时出发,2s或4s后可使△PCQ的面积为8cm2.(2)设点P出发x秒后,△PCQ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则根据题意,得(6-x)·2x=××6×8.整理,得x2-6x+12=0.由于此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不存在使△PCQ的面积等于ABC面积一半的时刻.说明本题虽然是一道动态型应用题,但它又要运用到行程的知识,求解时必须依据路程=速度×时间.十、梯子问题例10 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距墙角6m.(1)若梯子的顶端下滑1m,求梯子的底端水平滑动多少米?(2)若梯子的底端水平向外滑动1m,梯子的顶端滑动多少米?(3)如果梯子顶端向下滑动的距离等于底端向外滑动的距离,那么滑动的距离是多少米?解依题意,梯子的顶端距墙角=8(m).(1)若梯子顶端下滑1m,则顶端距地面7m.设梯子底端滑动x m.则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72+(6+x)2=102,整理,得x2+12x-15=0,解这个方程,得x1≈1.14,x2≈-13.14(舍去),所以梯子顶端下滑1m,底端水平滑动约1.14m.(2)当梯子底端水平向外滑动1m时,设梯子顶端向下滑动x m.则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8-x)2+(6+1)2=100.整理,得x2-16x+13=0.解这个方程,得x1≈0.86,x2≈15.14(舍去).所以若梯子底端水平向外滑动1m,则顶端下滑约0.86m.(3)设梯子顶端向下滑动x m时,底端向外也滑动x m.则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 (8-x)2+(6+x)2=102,整理,得2x2-4x=0,解这个方程,得x1=0(舍去),x2=2.所以梯子顶端向下滑动2m时,底端向外也滑动2m.说明求解时应注意无论梯子沿墙如何上下滑动,梯子始终与墙上、地面构成直角三角形.十一、航海问题例11 如图5所示,我海军基地位于A处,在其正南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B,在B的正东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D恰好位于AC的中点,岛上有一补给码头;小岛F位于BC上且恰好处于小岛D的正南方向,一艘军舰从A 出发,经B到C匀速巡航.一艘补给船同时从D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往军舰.(1)小岛D和小岛F相距多少海里?(2)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由B到C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于E处,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精确到0.1海里)解(1)F位于D的正南方向,则DF⊥BC.因为AB⊥BC,D为AC的中点,所以DF=AB =100海里,所以,小岛D与小岛F相距100海里.(2)设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x海里,那么DE=x海里,AB+BE=2x海里,EF=AB+BC-(AB+BE)-CF=(300-2x)海里.在Rt△DE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方程x2=1002+(300-2x)2,整理,得3x2-1200x+100000=0.解这个方程,得x1=200-≈118.4,x2=200+(不合题意,舍去).所以,相遇时补给船大约航行了118.4海里.说明求解本题时,一定要认真地分析题意,及时发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能从图形中寻找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布列一元二次方程.十二、图表信息例12 如图6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划分成12×12个小正方形格,将边长为n (n为整数,且2≤n≤11)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纸片按图中的方式,黑白相间地摆放,第一张n×n的纸片正好盖住正方形ABCD左上角的n×n个小正方形格,第二张纸片盖住第一张纸片的部分恰好为(n-1)×(n-1)个小正方形.如此摆放下去,直到纸片盖住正方形ABCD的右下角为止.请你认真观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正方形纸片边长n的取值不同,•完成摆放时所使用正方形纸片的张数也不同,请填写下表:纸片的边长n 2 3 4 5 6使用的纸片张数(2)设正方形ABCD被纸片盖住的面积(重合部分只计一次)为S1,未被盖住的面积为S2.①当n=2时,求S1∶S2的值;②是否存在使得S1=S2的n值?若存在,请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依题意可依次填表为:11、10、9、8、7.(2)S1=n2+(12-n)[n2-(n-1)2]=-n2+25n-12.①当n=2时,S1=-22+25×2-12=34,S2=12×12-34=110.所以S1∶S2=34∶110=17∶55.②若S1=S2,则有-n2+25n-12=×122,即n2-25n+84=0,解这个方程,得n1=4,n2=21(舍去).所以当n=4时,S1=S2.所以这样的n值是存在的.说明求解本题时要通过阅读题设条件及提供的图表,及时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对于求解第(3)小题,可以先假定问题的存在,进而构造一元二次方程,看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实数根来加以判断.十三、探索在在问题例13 将一条长为20cm的铁丝剪成两段,并以每一段铁丝的长度为周长做成一个正方形.(1)要使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7cm2,那么这段铁丝剪成两段后的长度分别是多少?(2)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可能等于12cm2吗? 若能,求出两段铁丝的长度;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1)设剪成两段后其中一段为x cm,则另一段为(20-x)cm.则根据题意,得+=17,解得x1=16,x2=4,当x=16时,20-x=4,当x=4时,20-x=16,答这段铁丝剪成两段后的长度分别是4cm和16cm.(2)不能.理由是:不妨设剪成两段后其中一段为y cm,则另一段为(20-y)cm.则由题意得+=12,整理,得y2-20y+104=0,移项并配方,得(y-10)2=-4<0,所以此方程无解,即不能剪成两段使得面积和为12cm2.说明本题的第(2)小问也可以运用求根公式中的b2-4ac来判定.若b2-4ac≥0,方程有两个实数根,若b2-4ac<0,方程没有实数根,本题中的b2-4ac=-16<0即无解.十四、平分几何图形的周长与面积问题例14 如图7,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5,AD=4,BC=10.点E•在下底边BC上,点F在腰AB上.(1)若EF平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设BE长为x,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BEF的面积;(2)是否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B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是否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分成1∶2的两部分?若存在,求此时B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由已知条件得,梯形周长为12,高4,面积为28.过点F作FG⊥BC于G,过点A作AK⊥BC于K.则可得,FG=×4,所以S△BEF=BE·FG=-x2+x(7≤x≤10).(2)存在.由(1)得-x2+x=14,解这个方程,得x1=7,x2=5(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与面积同时平分,此时BE=7.(3)不存在.假设存在,显然有S△BEF∶S多边形AFECD=1∶2,即(BE+BF)∶(AF+AD+DC)=1∶2.则有-x2+x=,整理,得3x2-24x+70=0,此时的求根公式中的b2-4ac=576-840<0,所以不存在这样的实数x.即不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分成1∶2的两部分.说明求解本题时应注意:一是要能正确确定x的取值范围;二是在求得x2=5时,并不属于7≤x≤10,应及时地舍去;三是处理第(3)个问题时的实质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探索问题的存在性.十五、利用图形探索规律例15 在如图8中,每个正方形有边长为1 的小正方形组成:图8(1)观察图形,请填写下列表格:正方形边长 1 3 5 7 …n(奇数)黑色小正方形个数…正方形边长 2 4 6 8 …n(偶数)黑色小正方形个数…(2)在边长为n(n≥1)的正方形中,设黑色小正方形的个数为P1,白色小正方形的个数为P2,问是否存在偶数..n,使P2=5P1?若存在,请写出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观察分析图案可知正方形的边长为1、3、5、7、…、n时,黑色正方形的个数为1、5、9、13、2n-1(奇数);正方形的边长为2、4、6、8、…、n时,黑色正方形的个数为4、8、12、16、2n(偶数).(2)由(1)可知n为偶数时P1=2n,所以P2=n2-2n.根据题意,得n2-2n=5×2n,即n2-12n=0,解得n1=12,n2=0(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存在偶数n=12,使得P2=5P1.说明本题的第(2)小问是属于存在性问题,求解时,可以先假设结论存在,进而从中找到数量关系,使问题获解.综上所言,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列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延续和发展,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先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然后通过解方程获得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联系,从而专业资料整理分享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要善于将普通语言转化为代数式,在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关键词语,如“多少、快、慢、和、差、倍、分、超过、剩余、增加、减少”等等,此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公式或特殊的等量关系,如特殊图形的面积公式、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增长率问题中的一些特殊关系等等.完美WORD格式编辑。

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常见题型

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常见题型

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常见题型1. 概述一元二次方程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不仅是数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本文将围绕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常见题型展开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点。

2. 垂直抛物线问题垂直抛物线问题是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

一架飞机从高空垂直向下抛出一个物体,根据物体运动的时间和速度等因素,可以建立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模型。

通过解方程,可以求解物体的运动轨迹、最大高度、落点坐标等相关问题。

3. 开口方向问题开口方向问题也是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中的重要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开口方向相关的问题,如抛物线运动、水流喷射等。

通过构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并结合相关的条件和约束条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

4. 面积最大最小值问题求取一元二次方程的最值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应用之一。

在求解面积最大最小值的问题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十分广泛。

求解围墙围成的最大面积、矩形花坛的最大面积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并求解其最值来得到最优解。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常见题型是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题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些题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6. 总结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对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常见题型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这些题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更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挑战。

文章总结大致如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常见题型涉及各个领域,从物理学到经济学,从工程学到生物学,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问题中,一元二次方程常常用来描述抛物线运动、最大最小值、面积和体积等问题。

下面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更具体的讨论。

初中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经典题型

初中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经典题型

初中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经典题型摘要: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概述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三、经典题型及解题思路1.题型一:增长率问题2.题型二:利润问题3.题型三:几何问题4.题型四:其他实际问题正文: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概述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方程,它是指形如ax+bx+c=0 的方程,其中a、b、c 是已知数,且a≠0。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主要涉及到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类题目不仅考查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还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公式法。

公式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方程的系数a、b、c;2.计算判别式Δ=b-4ac;3.根据Δ的值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当Δ>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Δ=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Δ<0 时,方程无实数根。

4.根据公式x,x=(-b±√Δ)/(2a) 计算方程的根。

三、经典题型及解题思路1.题型一:增长率问题增长率问题是指求解某个变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率。

这类问题通常可以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

解题思路是:设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然后利用公式法求解。

2.题型二:利润问题利润问题是指求解销售一定数量的商品后获得的利润。

这类问题通常可以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

解题思路是:设销售单价为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然后利用公式法求解。

3.题型三:几何问题几何问题是指求解与几何图形相关的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可以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

解题思路是:根据题意建立几何关系,将几何关系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利用公式法求解。

4.题型四:其他实际问题除了上述三种经典题型外,还有其他一些实际问题也可以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

解题思路是: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利用公式法求解。

一元二次方程经典题型汇总

一元二次方程经典题型汇总

一元二次方程经典题型汇总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完全平方形式,然后两边开平方根,得到方程的解。

2、因式分解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形式,然后根据乘积为零的性质求解。

3、配方法:通过添加或减少一个适当的常数,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完全平方形式,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解。

4、公式法:利用求根公式,直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三、例题解析1、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方程x2+6x+9=0.解:将方程变形为(x+3)2=0,然后两边开平方根,得到x=-3.所以方程的解为x=-3.2、用因式分解法求解方程x2-5x+6=0.解:将方程因式分解为(x-2)(x-3)=0,然后根据乘积为零的性质得到x=2或x=3.所以方程的解为x=2或x=3.3、用配方法求解方程2x2-5x+2=0.解:为了将方程化为完全平方形式,需要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个适当的常数,使得方程的左边成为一个完全平方。

可以发现,2x2-5x+2=2(x-1)(x-2)+2,所以方程可以化为2(x-1)2=0.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到x=1或x=2.所以方程的解为x=1或x=2.4、用公式法求解方程3x2-4x+1=0.解:根据求根公式,方程的解为x=[4±√(16-4*3*1)]/(2*3),化简可得到x=1/3或x=1.所以方程的解为x=1/3或x=1.四、练题1、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方程2x2-12x+18=0.2、用因式分解法求解方程x2+7x+10=0.3、用配方法求解方程x2+4x-5=0.4、用公式法求解方程x2-2x+1=0.5、求解方程2x2-5x-3=0的解法有哪些?分别求出方程的解。

答案:1、将方程变形为x2-6x+9=0,然后利用直接开平方法,得到x=3.所以方程的解为x=3.2、将方程因式分解为(x+5)(x+2)=0,然后根据乘积为零的性质,得到x=-5或x=-2.所以方程的解为x=-5或x=-2.3、为了将方程化为完全平方形式,需要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个适当的常数,使得方程的左边成为一个完全平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常见题型解析
姓名:
(一)求面积最值的实际应用:
1.(2016内江)某中学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准备围建一个矩形苗圃园,其中一边靠墙,另外三边用长为30米的篱笆围成,已知墙长为18米(如图所示),设这个苗圃园垂直于墙的一边的长为x米.
(1)若苗圃园的面积为72平方米,求x;
(2)若平行与墙的一边长不小于8米,这个苗圃园的面积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吗?如果有,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3)当这个苗圃园的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
2.(2016绍兴)课本中有一个例题:
有一个窗户形状如图1,上部是一个半圆,下部是一个矩形,如果制作窗框的材料总长为6m,如何设计这个窗户,使透光面积最大?
这个例题的答案是:当窗户半圆的半径约为0.35m时,透光面积最大值约为1.05m2.
我们如果改变这个窗户的形状,上部改为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矩形,如图2,材料总长仍为6m,利用图3,解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1m,求此时窗户的透光面积?
(2)与课本中的例题比较,改变窗户形状后,窗户透光面积的最大值有没有变大?请通过计算说明.
3.(14年成都中考)美化校园的活动中,某兴趣小组想借助如图所示的直角墙角(两边足够长),用28m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花园ABCD(篱笆只围AB,BC两边),设AB=xm.(1)若花园的面积为192m2,求x的值;
(2)若在P处有一棵树与墙CD,AD的距离分别是15m和6m,要将这棵树围在花园内(含边界,不考虑树的粗细),求花园面积S的最大值.
4.(11成都)某学校要在围墙旁建一个长方形的中药材种植实习苗圃,苗圃的一边靠围墙(墙的长度不限),另三边用木栏围成,建成的苗圃为如图所示的长方形ABCD.已知木栏总长为120米,设AB边的长为x米,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S平方米.
(1)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当x为何值时,S 取得最值(请指出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并求出这个最值;
(2)学校计划将苗圃内药材种植区域设计为如图所示的两个相外切的等圆,其圆心分别为O1和O2,且O1到AB、BC、AD的距离与O2到CD、BC、AD的距离都相等,并要求在苗圃内药材种植区域外四周至少要留够0.5米宽的平直路面,以方便同学们参观学习.当(l)中S取得最值时,请问这个设计是否可行?若可行,求出圆的半径;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5.(16黄冈)在一幅长80cm,宽50cm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ycm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cm,要求纸边的宽度不得少于1cm,同时不得超过2cm.
(1)求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此时金色纸边的宽应为多少cm时,这幅挂图的面积最大?求出最大面积的值.
(二)求利润最大类的问题:
1.(17高新区一诊)某商店经营儿童益智玩具,已知成批购进时的单价是20元.调查发现:销售单价是30元时,月销售量是230件,而销售单价每上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件,
但每件玩具售价不能高于40元.设每件玩具的销售单价上涨了x元时(x为正整数),月销售利润为y元.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每件玩具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月销售利润恰为2520元?
(3)每件玩具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可使月销售利润最大?最大的月利润是多少?
2.(2015武汉)某公司销售某种商品,其标价为100元,现在打6折销售仍然获利50%,为扩大销量,公司决定在打6折的基础上再降价,规定顾客每再多买1件,顾客购买的所有商品的单价再少1元,但不能出现亏损的情况,设顾客购买商品件数为x(件),公司获得利润为W(元)
(1)求该商品的进价是多少元?
(2)求W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公司销售利润最大值?
(3)公司发现x在某一范围内会出现顾客购买件数越多公司利润反而越少的情况,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应规定最低售价为多少元?
3.(2014重庆)“不览夜景,未到重庆.”乘游船夜游两江,犹如在星河中畅游,是一个近距离认识重庆的最佳窗口.“两江号”游轮经过核算,每位游客的接待成本为30元.根据市场调查,同一时间段里,票价为40元时,每晚将售出船票600张,而票价每涨1元,就会少售出10张船票.
(1)若该游轮每晚获得10000元利润的同时,适当控制游客人数,保持应有的服务水准,则票价应定为多少元?
(2)春节期间,工商管理部门规定游轮船票单价不能低于44元,同时该游轮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决定每晚售出船票数量不少于540张,则票价应定为多少元,才能使每晚获得的利润最多?
(三)分类讨论的应用题:
1.(16凉山)成都一机械长接到生产一批机器设备的订单,要求必须在12天(含12天)内完成.已知每台机械设备的成本价为800元,该长平时每天能生产该设备20台.为了加快进度,该厂采取工人分批日夜加班的方式,每天的生产量得到了提高.这样,第一天生产了22台,以后每天生产的设备都比前一天多2台.但由于机器损耗等原因,当每天生产的设备达到30台后,每多生产1台机械设备,当天生产的所有生产的设备每台的成本就增加20元.设生产这批设备的时间为x天,每天生产的机械设备为y台.
(1)直接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若这批机器设备订购价格为每台1200元,该机械厂决定把获得最高利润的那一天的全部利润用来补贴困难职工.设该厂每天的利润为w元,试求出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该机械厂用来补贴给困难职工多少钱?
2.(2015舟山)某企业接到一批粽子生产任务,按要求在15天内完成,约定这批粽子的出厂价为每只6元,为按时完成任务,该企业招收了新工人,设新工人李明第x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y只,y与x满足下列关系式:
(1)李明第几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420只?
(2)如图,设第x天每只粽子的成本是p元,p与x之间的关系可用图中的函数图象来刻画.若李明第x天创造的利润为w元,求w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第几天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利润=出厂价-成本)
(3)设(2)小题中第m天利润达到最大值,若要使第(m+1)天的利润比第m天的利润至少多48元,则第(m+1)天每只粽子至少应提价几元?
3.(14武汉)某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家电产品,又适逢“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现投资
40万元用于该产品的广告促销,已知该产品的本地销售量y1(万台)与本地的广告费用x (万元)之间的函数关系满足y1=3x+25,该产品的外地销售量y2(万台)与外地广告费用t(万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如图所示的抛物线和线段AB来表示.其中点A为抛物线的顶点.
(1)结合图象,求出y2(万台)与外地广告费用t(万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该产品的销售总量y(万台)与本地广告费用x(万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若本地安排的广告费必须在15万元以上,如何安排广告费用才能使销售总量最大?最大总量为多少?
4.(13长沙)大学生李某投资在沙坪坝学校密集的沙南街路段投资开办了一个学生文具店.该店在开学前8月31日采购进一种今年新上市的文具袋.9月份(9月1日至9月30日)进行30天的试销售,购进价格为20元/个.销售结束后,得知日销售量y(个)与销售时间x(天)之间有如下关系:y=-2x+80(1≤x≤30,且x为整数);又知销售价格z (元/个)与销售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满足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
(1)求z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出在这30天(9月1日至9月30日)的试销中,日销售利润ω(元)与销售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十一”黄金周期间,李某采用降低售价从而提高日销售量的销售策略.10月1日全天,
.. .. ..
销售价格比9月30日的销售价格降低a%而日销售量就比9月30日提高了6a%(其中a 为小于15 的正整数),日销售利润比9月份最大日销售利润少569元,求a的值.(参考数据:502=2500,512=2601,522=2704)
参考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