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大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大全

双 关
①谐音双关,含 谐音双关, 富有情趣。 蓄,富有情趣。 (如“东边日出 西边雨, 西边雨,道是无 晴(情)却有晴 (情)”) ②语意双关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 含蓄美。 含蓄美。
比 拟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具体 化了。 化了。/ 加强语言的形象 生动性和感染力。 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拟物则常常表现出作者对 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 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 把人当作物来写, 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 拟 把人当作物来写, 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 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 物 使人具有物的动 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 象征。 作或情态等的修 象征。 辞方法。 辞方法。 张 根据表达需要, 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 根据表达需要, 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 对客观事物作扩 加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 加强表达效果, 大或缩小的描述。 的感情,增强感染力; 大或缩小的描述。 的感情,增强感染力;或 造成奇特的意境, 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 漫主义的情感。 漫主义的情感。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课件

2、比拟、
6、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岁暮》
3、设问、
作 7、“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 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业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反问、 5、借代、 6、双关、 7、对照、
谢谢大家!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巨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艰巨: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此诗是诗人晚年旅居夔州时
重九登高后所写。
设置题目:
A.“无边”“不尽”用了夸张手法,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
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4、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问题: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3 分)。
答:①正侧结合。
②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去”来反应山 村的繁忙;
③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 农忙的气氛。
知识回顾:
抒情方式

五借+一衬
化;“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两者生 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②排比。同时三句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 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三、考查方式: 1、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分析诗句“xxxx”使用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4、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技能?请结合诗句分析。 5、赏析诗中XX联。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方式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方式
答案 “掬”“弄”两字,既写景, 又写人,确是神来之笔。“掬水”句 写泉水清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 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 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 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 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例5 阅读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找出诗中直接抒情的词语,简析 它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答案 “恐”,诗人想象海棠花也和人 一样,会在深夜睡去,特地点燃高烛, 使海棠打起精神。抒发了对海棠的喜爱 怜惜之情。
例4 阅读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例4 阅读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答案 这首诗直接议论和抒情,表达 了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 场、为国建功的思想,也有怀才不遇 之苦。
这首诗再现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场景?有 人说这首诗读来倍感亲切,试分析原因。
答案 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 景。这是一首写表兄弟乱离阔别后,忽 然相逢又匆匆别离的诗。诗歌叙谈人生 离乱的感慨。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 读来亲切感人。
(二)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 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包括正面 描写和侧面描写,另外还有细节描写。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颔联的妙 处。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02
议论
论诗 赵翼
1
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2
江山代有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
主张每一时代都应有表现各自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不必盲目尊崇古人,要从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反映真实清新的时代生活。
4

谢谢聆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鉴赏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二、鉴赏表达方式 三、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汇报人姓名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抒情、描写、记叙、议论、说明
二、鉴赏表达方式
汇报人姓名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依照表达方式,可将诗歌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两大类。古代诗歌最为发达的是抒情诗,叙事诗不多,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卖炭翁》、《琵琶行》、《长恨歌》等
在古代诗歌中,描写最为普遍(景),抒情、议论往往为点睛之笔(情)。
描写
一、正面描写 1、远近、高低 、俯仰、点面、动静结合 例: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 课堂练习: P1《终南山》 课后练习: P6《题李凝幽居》 P7《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练习4
01
侧面描写
02
例: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通过写锦官城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的花,侧面写出“好雨”润泽万物,使万物滋长。
04
课后练习 P7《夜雪》
01
直抒胸臆
02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抒情
议论,多出现于哲理诗中。
01
哲理诗:写景状物中往往有意识地蕴含一种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此类作品多叙议结合,寓理于景、事。

史上最全诗歌鉴赏表达方式汇总(含示例)

史上最全诗歌鉴赏表达方式汇总(含示例)

史上最全诗歌鉴赏表达方式汇总(含示例)导语:诗歌鉴赏一直是很多同学的短板,今天为大家详细解读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知识点有些多,大家可以先收藏,以后慢慢的看!(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伯兮》)【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篇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手法及技巧归纳篇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篇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因事抒情抒情方式乐景乐情借景抒情哀景哀情间接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1例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例2:杜甫《倦夜》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答: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①因事抒情:例3: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例4: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②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衬哀情:例5: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后两句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哀景衬乐情:例6 :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鉴赏中重点注意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或色彩的描绘、白描或细节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相关术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一、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析】“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

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借事抒情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鉴赏诗歌有关表达方式的答题步骤:
①要明确指出运用的表达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技 巧或手法。 ②要结合相关诗句阐释技巧或手法是如何运用 的。 ③指出运用这些技巧或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 情或传达的旨趣。
因例说法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分析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 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 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 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06北京卷) 移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 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 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 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析】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 绪。下阙写虚,通过写“行人”想象妻子凭栏远望,思念 “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 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06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 )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2)动静结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07辽宁卷)
秋夜独坐(节选) 夜 深 唐•王维 宋•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 鸣的景象; 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 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 写的是静景。
(5)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 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 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 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 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 渲染,而以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 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 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描写
用形象性的语言,对人物、事物、 景物、 环境、和场面做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方式: 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 合、白描等
(1)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记叙) —— 王昌龄《闺怨》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描写) ——孟浩然《宿建德江》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议论) ——元稹《菊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抒情)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谪仙:李白。
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3)虚实结合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 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 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 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 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 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 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 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 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 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等。
(4)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 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 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 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 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 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 “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 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 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 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 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05全国Ⅰ)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做诗不过情、景 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 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 个画面均何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 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 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种伤春、凄凉 之意。
练习巩固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 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 “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 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 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Hale Waihona Puke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②喜景衬哀情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b.托物言志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 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 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05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 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 “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 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 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 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高考专题复习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 变化的过程。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 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 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 观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