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试题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一、填空题1、1963年的罗马会议在1937年国际联盟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和()三种人。
2、动机是()的内在原因;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
3、旅游动力由三部分构成:()、()和()。
4、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有三个:()性、()性和()性。
5、一般来说,替代性起两种作用:首先,();其次,()。
6、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7、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包括(),(),()。
8、1967年,普雷德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中研究认为,旅游者对一些旅游目的地有()机会和()机会,旅游目的才进入旅游决策,成为()机会。
9、最大效益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0、旅游偏好,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研究。
11、我国学者王家骏对一些旅游地的感知机会和可达机会的研究,有两点推导结论:();()。
12、旅游者旅程的长短是根据一定条件决定的,最重要的条件()、()和()。
13、旅游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阶段;第二步是()阶段;第三步是()阶段。
14、广义的旅游行为包括()行为和()行为。
15、根据涉及的空间大小可把旅游空间行为划分为()、()、()三个尺度。
16、从旅游决策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旅游活动分成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17、大尺度空间行为所涉及的空间范围是()、()、()。
18、中尺度空间行为所涉及的空间范围是()、()。
19、小尺度空间行为所涉及的空间范围是()、()。
20、()是影响资源级别的重要因素。
从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来看,资源级别取决于()和()。
21、近邻效应分为()效应和()效应。
22、科恩的旅游者分类是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分类,他提出了一个由新奇感与熟悉感的各种可能组合构成的连续系列,由此将旅游者分为:有组织的大众旅游者、()、()、()4类,其中,前两种旅游者被描述为“()”、后两种则被描述为“()”。
第3章 旅游者行为

国内旅游者 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
总结:关于旅游者的划定标准
指标
是否跨越国境 时间(1年、6个 月和24小时) 目的
划定的类型
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 划定居民、游客、旅游者、一日 游游客等的标准 区分旅行者与旅游者或者游客 西方国家的标准、我国的要求 (10公里以上才是游客)
距离
下列人员是否属旅游者:
行,时间不超过十二个月,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地获得经济利
益。
国内游客又可以分为两类: C 、国内旅游者 ――在访问地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至少停
留一夜的国内游客。
D 、国内一日游游客 ――未在访问地的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过夜
的国内游客。
判断:下列出游目的中,哪些属于旅 游者?
娱乐、工作、健康、探亲、商业、
国际游客又可以分为两类: C、国际旅游者 ―在访问国家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
中至少停留一夜的国际游客。
D、国际一日游游客 ―未在访问国家的公共或私人住宿设
施中过夜的国际游客。
旅游者的界定 旅游者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
空间要素
离开住地
旅游目的地
5
旅游者的界定 旅游者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
国血统华人)。
(2)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3)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3. 国内(过夜)旅游者:是指国内居民离开常 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 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旅游者不包括七类人员: 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 领导 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 作人员 3、调遣的武装人员 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旅游地理学(第三版)03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力
年龄
旅游偏好
职业 学历
3THIRD 决策行为 — Pred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现实机会
可达机会X
H11
H12
H13
H14
H15
H21
H22
H23
H31
H32
H33
H24
H25
H41
H42
H51
H52
… H1n … H2n
感知机会Y
…
… …
Hn1
Hn2
Hnn
3THIRD 决策行为 — 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1FIRST 旅游者 — 定义— 国内定义
2.入境(过夜)旅游者
指入境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入境一日游游客
指入境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入境(过夜)旅游者不包括下列人员:(1)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 随行人员;(2)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外交人员以及随行的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 者;(3)常住我国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4)乘 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国口岸的中转旅客;(5)边境地区往来 的边民;(6)回内地(大陆)定居的港澳台同胞;(7)已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人和原 已出境又返回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8)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
旅游市场营销第三章 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

那么,东京迪斯尼乐园是如何实现并长期保持其高水准服务质 量的呢?
变“有形的服务”为“有心的服务”
一天,一对老夫妇抱着一个特大号毛绒米老鼠(卡通毛绒玩具) 走进我们餐厅。虽然平日里可以见到很多狂热的迪斯尼迷,但 眼见抱着这么大毛绒米老鼠的老人走进餐厅还是第一次。
我走到他们身边与他们打招呼:“这是带给小孩儿的礼物吗?”
看着他们满意地离去,一种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我为自己 有机会在这里为客人提供服务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这是东京迪斯尼乐园一名餐厅服务员的自述,从中我们不难体 会到东京迪斯尼乐园所提供的服务绝非形式上的,单凭工作守 则可以规范的服务。如果只是为了给客人提供用餐服务,那么, 她所要做的也许只是工作守则中规定的内容。例如:如何对客 人微笑、如何倒酒、如何上菜等。
听老妇人这么一说,我赶忙在两位老人中间加了一把椅子,把 老妇人抱着的毛绒米老鼠放在了椅子上。然后,又在订完菜以 后,想象着如果两位老人能和小孙子一起用餐该多好啊!就在 毛绒米老鼠的前面也摆放了一份刀叉和一杯水。
两位老人满意地用过餐,临走时再三地对我说:“谢谢,谢谢! 今天过的太有意义了,明年的今天一定再来。”
众所周知,日本的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可谓“苛刻”。一 次不尽人意的服务即意味着永远失去了再次为她乃至她周边的 人提供服务的机会。在如此严酷的经营环境下,面对日平均 6 、 7 万游客 ( 这个数字在中国也许并不算多,但在国外,在日本 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 的重压,东京迪斯尼乐园的服务可谓近 乎完美。
东京迪斯尼乐园赋予了员工自主判断并采取行动的 权利与责任。这意味着面对客人,东京迪斯尼乐园 的所有干部员工是平等的,负有同样的权利和责任。 东京迪斯尼乐园相信自己的员工,并鼓励他们在别 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采取行动,勇于承担责任。 事实证明,这种对人性的理解和运用最终不仅使东 京迪斯尼乐园的服务成为传说,更使迪斯尼崇高的 经营理念成为现实。东京迪斯尼乐园的成功是情感 经营价值的真实写照。理解情感经营的内涵,并在 日常经营工作中加以实践应用吧!
第三章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分析
二、社会因素 ➢ 家庭
• 家庭决策方式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家庭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的民主气氛灯都会影响到旅游购买行为 家庭权威——丈夫决定型、妻子决定型、自主决策型、协商 决策型 购买风险——风险大,支出高,共同决定;反之,自主决策 商品的类型——不同家庭成员对不同类型商品的决策权不同
第三章 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
旅游者购买行为概 述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 为的因素分析
旅游者购买决策过 程分析
第一节 旅游者购买行为概述
一、旅游者行为概念
旅游者行为是指旅游者在选择、购买、消费、评估、处 理旅游产品和服务后的表现方式。
行为学家科特莱文对购买行为的描述:
CB=f(p,s,e)
CB指消费者的行为 P指消费者个人的特点
不确定型
• 没有明确的 购买目的, 购买行为比 较随意,购 买行为不确 定。
第一节 旅游者购买行为概述
二、旅游者购买行为的类型
➢ 根据旅游者购买过程参与程度和品牌的差异程度 分类
品牌间存在 重大差异
高介入度
低介入度
复杂的购买行为
寻求多样性的购 买行为
品牌间存在 很少差异
减少失衡感的购 买行为
习惯型购买行为
择 • 购买时机
选择 • 购买数量
选择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分析
社会 • 参考群体 • 家庭
个人 • 年龄和性别 • 职业 • 经济状况 • 个性和自我概念
文化 • 文化 • 亚文化 • 社会阶层
影响旅游 者购买行 为的因素
旅游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
心理 • 动机 • 感知 • 学习 • 信念和态度
03章 旅游者行为

信息资料,这些渠道包括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 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第三步是评价对比,旅游者对收集到的信息比较 和评判,对各个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路线和旅 游方式进行选择并作出决策。
第四节 旅游者的可分为大、中、小三个尺度
2、最大效益原则
•人们在作旅游决策时倾向于追求在资金和闲暇时
间限制下的最大旅游效益.这种效益受感知环境 限制。 •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交通时间和游玩时间的比 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作出旅游决策 •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以便消除感知环境差异 • A,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 B,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
•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
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是以后,最求高一 级的需要就成为继续奋进的动力。 •在某一个时刻,可能存在好几种需要,但各类需 要的强度,不是均等的。 •这是研究旅游动机的基础,当人们满足了温饱之 后,就自然而然地追求高层次的享受,旅游动机 就是人们在满足了最低生理要求后提出来的。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旅游者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旅游者
• 一、国际上的定义 • 1.国际旅游者: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旅
• 1. 2. 3. 4. 5.
游者定义是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所确定的, 具体内容如下: 下述几类不属于国际游客: 为移民或获得一个职业而进入其它国家的人 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隶属于上述分类的任何个人 避难者、流浪者或边境往来工人 逗留时间超过1年的人
游地旅游
A,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最著名的几个城市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次数与所有重点城市接待人
旅游者行为

由于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源于实际观察,为 旅游动机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迪。
27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自我实现 自我意志需要 (即自尊、地位)
社交需要 (即感情、爱情、友谊)
安全、需要 (即安全、保护)
基本需要 (即食物、水、空气)
此定义存在的问题: 至少逗留24小时——旅游者 小于24小时——游览者(短途旅游者) 逗留一个月、半年?一年?上限是多少?
13
联合国的规定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各 国基本采用这一标准来统计外国旅游者 或其他观光者数目。不过在执行中又有 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如美国劳工统计局 把离开本州一个晚上为了度假而旅行的 人也算进去,但不包括为业务和会议旅 行的人。西班牙1978年接待了外国游客 4000万人次,90%来自于欧洲国家,其 中不少是当天往返的,也统计进去。
者”的规定,尽管作了多次调整,许多国际学 者仍持有不同的看法。如英国的H·罗宾逊在 《旅游地理学》一书中,曾对“旅游者”的定 义提出了修正意见。他认为:“旅游者应指这 样的人:它从一个地方旅游到另一个地方,许 多甚至大多数旅游者是旅行到一个目的地地方, 并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
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我国对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11
到一个国家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其旅 行目的以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
宗教、体育运动等的消闲活动和工商业务、 探亲访友、公务出使、出席会议等。
Tourists (旅游者)
二者统一于
Excursionists
(短途旅游者)
Visitors (游客)
12
罗马会议规范的特点: ——规定了旅游者、游客及旅行各自的技术界定; ——便于综合统计和分类统计; ——游客的界定不以其国籍而定。
第三章 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

霍华德—谢思模式内容分析
❖ 霍华德-谢思(Howard-Sheth)模式来自于“刺激—反应”概念, 整个模式包含三部分:投入,借外界的刺激让消费者接收信息,此 部分包括了三种刺激来源,分别为实体刺激、符号刺激及社会环境 刺激;知觉与学习建构,此部分主要是描述消费者得到刺激或信 息后,如何处理在脑中所形成的印象,加上消费者本身的动机、 信心等因素后如何产生意愿的过程;产出,消费者在经过前述的 刺激、认知和学习等反应后,最后的结果便是产生购买行为,分
❖
1.刺激或投入因素(也称输入变量)。刺激或投入因素,是指由
销售部门控制的因素,它包括包括3个刺激因子;产品刺激因子、符
号刺激因子和社会刺激因子。产品实质刺激,如某产品的质量、价
格、特征、可用性及服务等。产品符号刺激,如通过推销员、广告、
媒体等把产品特征传递给消费者。社会刺激,如家庭、相关群体、
社会阶层等。
介因素,如选择评价标准、意向等,在动机、购买方案和中介因素 的相互作用下,便产生某种倾向和态度。这种倾向或者态度又与其 他因素,如购买行为的限制因素结合后,便产生购买结果。购买结 果形成的感受信息也会反馈给消费者,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和下一次 的购买行为。
第二十七页,共73页。
(3).尼科西亚模式(Nicosia Model)
❖ 个人特性:年龄、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自我观念、个性。 心理特性:动机、感觉、学习过程、信念和态度。
第四页,共73页。
二、旅游者购买行为的特点
❖ 1.旅游者在购买活动中表现出较为复杂的 产品评价过程
❖ 2.旅游消费者是一种非日常性的高层次消 费
第五页,共73页。
三、旅游者购买行为类型
按旅游者性格特点划分 习惯型 理智型 经济型 冲动型 想象型 不定型 疑虑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基本层次:游览观光。
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购物。 专门层次
• 休养、疗养旅游
• 出席会议 • 宗教朝拜:如伊斯兰教圣地沙特的麦加 • 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
专业活动。 相互关系: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 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Company Logo
二、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
中尺度空间范围:省内、地区内。 小尺度空间范围:县(市)内、风景 区内。 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2.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
Company Logo
第五节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资源个体的评价
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
旅游路线的设计和宾馆选址
Company Logo
第三节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从旅游决策的角度,可以将旅游活动分成两类:
一类是旅游者实际不参与决策或对旅游目的 地选择余地很小的旅游,如会议旅游、商务 旅游、团体福利旅游等; 另一类旅游则相反,其决策由旅游者本人完 成,或在家庭成员、旅伴之间协商作出,如 各种形式的自费旅游。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二、普雷德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1967年,普雷德提出一个度假者决策行为矩 阵,矩阵中,H11至Hnn表示不同的旅游目的 地。显然,只有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感知 机会)和旅游者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旅游目的 地(可达机会),才进入旅游决策,成为真 正候选的旅游目的地(现实机会)。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2.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是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 小时而少于1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 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 或宗教。 国内短途旅游者是指基于上述任以目的在旅 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
Company Logo
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1.游客,是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 光、探亲访友、参加会议等,离开常住国 (或常住地)到其它国家(或地方),连续 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它国家 (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 动获得报酬的人。 按出游地分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 按出游时间分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Company Logo
第二节 旅游者的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 原因。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人为了满足或 实现某种需要就产生了行为的动机。 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 人类各种需要中的一种。 旅游动机是人们在满足了最低的生理要求之 后提出来的。
Company Logo
四、旅游决策过程
旅游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步:认识需要阶段 第二步:信息收集阶段 第三步:评价对比
Company Logo
第四节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一、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空间范围:省际、全国、国际。 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 2.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3.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Company Logo
马斯洛需求层次
基本的生理需要 安全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 尊重感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Company Logo
二、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 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 经济的动机。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也将旅游动 机分作四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 机、交际动机和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本章的主要内容
旅游者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Company Logo
第一节 旅游者
一、国际上的定义 1.国际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它国 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 又分为国际旅游者(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 施中度过至少1夜的游客)和国际短途旅游 者(利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少于1夜的 游客)。
王家骏(1997)完成的无锡市居民对一 些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和可达机会的调查 结果表明:
旅游者的可达机会随距离增加而急速衰减。
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主要靠历史积淀的
人文事象得以提高。
Company Logo
三、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旅游者旅程的长短是根据一定条件决定的, 最重要的条件是时间、费用和旅途不适。 德国经济学者霍斯特 · 托特认为,如果时 间限定,则旅行距离也是限定的。 而旅行距离由两个因素决定:旅程费用和旅 途不适与疲劳。
Company Logo
三、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力由三部分构成:内动力、外动力 和中间条件 1.内 动 力:即人的旅游动机,是人的基 本需求之一; 2.外 动 力:即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 互作用; 3.中间条件:即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 件。
Company Logo
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有三 个: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1.互补性: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构 成了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 2.替代性:当游客从A地向B地移动时,A和B两地 间介入了另一个与B地一样性质的旅游地,从而产 生替代作用,如大连和青岛。 3.可达性:距离越长,产生相互作用的阻力越大, 具有空间组织的距离衰减规律。如2012年底开通 的哈大高铁,长春到大连只需2.5小时。
Company Logo
一、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感知环境: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手机的 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最大效益的原则
• 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o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o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
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旅游偏好:年龄、职业、学历
Company Logo
2.海外旅游者,是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 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 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海外一日游游客,是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 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 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Company Logo
4.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 地在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 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5.国内一日游游客,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 常住地10公里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 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 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