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1111

合集下载

【大学】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

【大学】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
▪ 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 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 旅游线路影响旅游效果
整理课件
西安市游客空间行为概况
大尺度游 客密集区
中小尺度游 二 客密集区
城墙
钟楼、回民街
革命公园

长乐公园
大尺度区国际或 省外游客多,景 点级别高。
中小尺度区省内 或本市居民多, 景点级别较低。


小雁塔

陕西历史博物馆
整理课件
核心景点:法门寺 支线景点:茂陵、太白山、 周原遗址。
整理课件
环型旅游
▪ 旅游者在 既定的目
九寨沟 黄龙
标区域内
旅游几个
目的地
都江堰 青城山
散客自助游
整理课件
武侯祠 川蜀文化
基营式旅游
▪ 以主体目 的地为大 本营,作 放射状旅 游。
黄帝陵 延安 陕北文化
主体大本营 西安市 古都文化
以西安市为大
本营,向周围


兴庆公园 大雁塔
大唐芙蓉园
旅游空间行为常见的五种形式
线型旅游
支线 景点
环型 旅游
单一目 的地型
客源地
基营式
核心 景点
链式 旅游
整理课件
单一目的地旅游
▪ 旅游者
卡纳斯
的大部
分旅游 拉萨
活动集
中在一
延安
个目的
地。 西安
整理课件
线型旅游
▪ 一条线路 上的多个 旅游目的 地
▪ 存在主次 之分
▪ 主要目的 地只有一 个
▪ 这些需求因素包括:疗养、学习考察、购物、 探亲访友等,甚至还包括满足子女的需求。
整理课件
旅游者三种尺度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

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

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09旅游管理本一班赵文霞31号1、单一直线型模式单一直线型模式是旅游者在一次旅行中只选择一个目的地,旅游者一般从客源地直接前往目的地,然后从原路返回,而不光顾其他旅游地。

这种模式是城郊旅游中常出现的一种模式。

贵阳→青岩古镇青岩古镇位于花溪公园以南12千米处,距贵阳市区仅29千米。

青岩古镇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由明朝洪武十一年设青岩堡起,便成为当时的军事要塞。

青岩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古镇,文物点多达百处,如文昌阁、川祖庙、云祥寺、万寿宫等;有远近驰名的土特产:玫瑰糖、双花腊、辣鸡角等。

从花溪走101省道,12.4公里,19分钟。

2、环型模式环型模式是指在一次旅行中,旅游者在既定的旅游区域内以环线形式从一个方向出发,从另一方向返回,沿途游览多个旅游地。

在环型旅行模式中,游览路线完全不重复。

一般表现为大尺度范围的出游。

毕节→草海→贵阳,再从贵阳返回毕节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威宁县城西南侧,距威宁县城中心1千米、六盘水市78千米、毕节市176千米、云南昭通市120千米,宣威市176千米。

是云贵高原中部的一个面积为27.5平方千米的天然淡水湖泊。

草海是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鸟类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阳市是贵州省的旅游集散地,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旅游城市。

有红枫湖、息烽集中营旧址、甲秀楼、阳明洞、黔灵公园等。

到草海走326国道,168公里,3小时54分钟贵州省毕节1. 从联通大道向东南方向,前往胜利路150 米2. 在2路口向右转,朝威宁路行进190 米3. 继续前行,上威西路500 米4. 在翠屏路稍向右转1.0 公里5. 稍向右转,继续沿翠屏路前行400 米6. 在326国道稍向左转部分收费路段84.2 公里7. 稍向右转,继续沿326国道前行1.0 公里8. 向左转,继续沿326国道前行700 米9. 在解放东路向右转500 米10. 继续前行,上解放西路/326国道继续沿326国道前行部分收费路段73.6 公里11. 在人民中路向左转160 米12. 在1路口向右转,朝新兴路行进500 米13. 向右转进入建设西路160 米14. 在建设西路向左转850 米15. 稍向左转2.7 公里16. 向左转1.5 公里驾车前往贵阳的路线1. 7 小时 18 分钟102省道332 公里草海1. 向西北方向1.5 公里2. 向右转进入建设西路 2.7 公里3. 继续直行进入建设西路 850 米4. 向右转进入新兴路 160 米 5. 在新兴路向左转500 米 6. 在人民中路向右转280 米7. 继续前行,上人民路/326国道继续沿326国道前行1.6 公里8. 在威宣路/102省道向右转继续沿102省道前行 部分收费路段63.8 公里9. 向左转,继续沿102省道前行部分收费路段3.2 公里10. 在钟山大道稍向左转 6.8 公里 11. 从环岛的1出口上水西南路350 米 12. 在南环路向左转 6.5 公里13. 在 钟山大道 稍向右转 6.4 公里14. 在双龙路/102省道向右转继续沿102省道前行 部分收费路段52.0 公里15. 向左转,继续沿102省道前行 27.6 公里 16. 在交通西路向右转部分收费路段3.1 公里17. 继续前行,上交通东路/102省道继续沿102省道前行部分收费路段47.6 公里18. 向右转进入贵黄公路280 米19. 在贵黄公路向右转1.1 公里20. 在1路口向左转,进入贵黄公路600 米21. 稍向右转上匝道,前往清镇高速部分收费路段600 米22. 在交岔路口继续沿指向清镇高速的方向向右,走清镇高速部分收费路段80.0 公里23. 下出口后走贵黄公路部分收费路段10.6 公里24. 下出口收费路段1.4 公里25. 向左转,前往金翁路350 米26. 在金翁路稍向右转130 米27. 在102省道向右转4.8 公里28. 在321国道稍向右转1.1 公里29. 在金阳大道向左转经过 2 个环行交叉口4.9 公里30. 从环岛的1出口上迎宾大道1.2 公里31. 调头150 米3、直线—环型模式是指旅游者以某个旅游地为中心,在其附近环线游览其它旅游目的地,再按原路径返回客源地。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旅游地理复习资料一、自然地理背景(重点)1.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含义:对旅游者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

2.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可概括为激发旅游,包括截然相反的两个含义,即:吸引进入激发与促动出游激发。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

其范围涵盖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个圈层。

由七大要素组成(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矿藏、土壤)(二)自然地理背景的差异性与丰富性主要要由于太阳辐射和海陆位置不同引发的,是温度和水分共同作用的产物,其实质是南北差异。

1、一级差异——自然地带差异--基调景观的差异自然地带是由于地理纬度和海陆位置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完全独立景观特征的、东西带状延伸、南北依次更替的自然地理单元。

不同自然带由于地形影响还发育着垂直地带环境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生物、土壤等也相应地发生垂直变化的规律。

2、二级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在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导致水分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地域分异现象。

导致各基调景观明显差异3、三级差异——小范围奇特景观差异地区性原因(1)某种特殊地质原因形成的奇特秀美景观岩性不同:花岗石、石灰石、红砂岩等地质作用不同:腾冲火山群;成都平原;川东平行岭谷等封闭孤立的演化环境:澳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三江源保护区、三江并流保护区等。

(2)特定地点才出现的的壮观的自然现象:佛光、树挂(雾凇)、特大潮汐等(3)在不适于大规模人类聚落存在的地区,由于受人类现代文明干扰甚少,还保留着近乎纯自然状态的地区:旅游开发之前的武陵源、神农架、九寨沟、卧龙等著名风景区。

(4)尚无法解释的诸多自然之迷:如北纬30度的诸多自然之迷区域………(三)自然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1、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是激发人类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旅游地理学-旅游者行为

旅游地理学-旅游者行为

四、旅游决策过程
旅游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步:认识需要阶段 第二步:信息收集阶段 第三步:评价对比 旅游决策?
作业:大学生·5000元·10天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是人们在地 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中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娱乐、购物
休 养 、 疗 养 出 席 会 议 宗 教 朝 拜
提高 层次
其 他 专 业 活 动
考 察 、 调 查
商 业 活 动
专业 层次
从旅游决策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旅游活动分成两类
一类是旅游者实际不参与决策或对 旅游目的地选择余地很小的旅游,如会 议旅游、商务旅游、团体福利旅游等;
另一类旅游则相反,其决策由旅游 者本人完成,或在家庭成员、旅伴之间 协商作出,如各种形式的自费旅游。
王家骏(1997)完成的无锡市居民对一些旅游目 的地的感知机会和可达机会的调查结果对开拓无锡市 客源市场很有价值,其两点推论对一般旅游目的地营 销也具有参考价值。
旅游者的可达机会随距离增加而 急速衰减。

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主要靠历 史积淀的人文事象得以提高。
三、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旅游者旅程的长短是根据一 定条件决定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时间、费用和旅途不适。德国经 济学者霍斯特· 托特认为,如果 时间限定,则旅行距离也是限定 的。
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最重 要的物质基础。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美元,居民将普遍产生
国内旅游动机;800~1000美元时进入国内旅游 大发展时期。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居民将产生邻国
旅游动机;(中国是哪一年?)

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1111

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1111

▪一、大尺度(线状)旅游空间行为:1、涵义:线状旅游空间行为俗称跑线,即以交通串联若干旅游中心城市或旅游景区,构成一条完整的旅行线路。

旅游者照此线路依次在各地按预定的时间旅游。

2、对应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多以基本层次的观光旅游为主,附以提高层次的购物旅游。

3、受旅游时间比和最大信息收集量原则的影响,旅游者在大尺度空间行为中表现出如下的行为特征:(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旅游目的地。

如广州游客选择北京及其附近的城市作旅游目的地时,肯定选择北京,而非天津、石家庄。

②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2)尽可能游览更多的高级别景点旅游者选择旅游点的级别与旅游者到该目的地需要迁移的路程有关。

大尺度旅游者选择国家级、国际级旅游地,中尺度旅游者选择国家级、国际级以及省级和地区级旅游目的地,小尺度旅游者在都会选择。

大尺度空间的旅游属于长程旅游,他们常常只游目的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之后,如果资金、时间允许,他们一般不停在原地游览级别低的旅游点,而是迁移到其它地方,游览该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3)力图采用闭环状的路线旅游,不走回头路当旅游目的地不止一个时,旅游者总试图采用闭环状路线把它们连起来,避免回头路。

(4)旅程终点尽可能选在“购物天堂”二、中尺度(面状)空间旅游行为▪1、涵义:由行和游两种行为构成,与线状空间旅游行为的区别在于,行的轨迹不是一条线,而是以一点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一个面。

即以常住地或暂住地为中心,以一日游的可能距离为半径,划定的旅游活动空间,在这个特定的区域内,通过数次向不同方向的一日游方式来完成。

▪2、对应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既适应各个层次的单项旅游行为,也适应复合的多层次旅游行为;▪3、行为特征:▪(1)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点的选择上,不排斥等级高的,但也不局限于等级高的,而是追求新颖的、奇特的。

▪(2)采用中心放射,往返式节点状线路旅游▪①在居住地附近旅游。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及与资源和市场的空间关系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及与资源和市场的空间关系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及与资源和市场的空间关系
游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和资源与市场的空间关系: 在大尺度空间上,旅游者行为规律为做闭环状旅游,避免走回头路。

旅行距离与旅游收入链长、收入点设置和收入量正相关旅行距离与收入链的长度成正相关,距离越长,所涉及的旅游产业的要素就越多,旅游设计中的收入点就越多。

所以长距离旅游者,特别是跨国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收入有很大影响。

所以在旅游项目设计定位中,在资源与其他旅游产业配套要素允许的前提下,入境旅游者或长距离旅游者是目的地重要的潜在收入来源和重点营销的对象。

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对象(风景名胜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介(旅游宣传、组织、运输和接待设施)。

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

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
它起始于剩余劳动出现之时,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发展。

1986年,全世界参加旅游的人数已达40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一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部门。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旅游记述大量地见诸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中。

如《水经注》、《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

中国的方志也含有极为丰富的古典旅游资料。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1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1

马斯洛的需要阶段理论——评述
不足
次序颠倒——英雄范例 方法不科学 需要系统的复杂性
行为受需要间的相互作用 主导需要
支持
功能自主
目的比手段重要
小结论
需要:动机=1:多 需要和动机界限模糊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 件是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是大致的划分,每一个 需要本身都存在层次 动机也存在类型划分
空间布局

增长极模式
点轴模式
武校的拆迁,Ⅰ大规模 武校聚集区、Ⅱ规模稍 小竞争力稍弱的武术馆 校 沿交通线路布局明显 。

以少林寺为极核 Ⅰ比Ⅱ更接近少林寺
区域内部,接近程度表现 出一定的等级性。

登封武术旅游发展因子分析
市场因子
身体动机 选少林武术原因 ①强身健体 ② 文化动机 选项 经济动机 地位与声望 兴 趣 ③少林武术影响大 ④武校名气 点击次数 105 107 40 38 18 42 4 161(有效) 点击率% 65.2 66.5 24.8 23.6 11.2 26.1 2.5
1.2 国内定义
1. 游客:……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主要目的 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2. 海外旅游者:入境游客,停留至少1夜 3. 海外一日游客:不过夜,如过境消费游客, 4. 国内旅游者:最长不超过6个月。包括在我国境 内常住超过一年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5. 国内一日游游客。离开常住地10km以上,超过 6小时,不足24小时
旅游地未定时——就近原则 旅游地确定后——最快捷原则
② 最大信息收集量——通过旅游获得的信息,异地文化 知识、风土人情、土特产等
因此,会选择旅游地与客源地差异度大的旅游 地、有名的旅游地

旅游地理学旅游者行为

旅游地理学旅游者行为

二、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
感知 环境
影响决策 因素
最大效益 原则
旅游 偏好
感知环境
感知环境是旅游者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对外界环境的一个整体印象。 影响旅游决策的感知环境包括旅游地的旅游环境和客源地到旅游地 的感知距离两方面。
旅游环境包括旅游地的知名度、性质、旅游地资源、内容及组合状 况、旅游地的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方面。这些因素均对旅游者的 旅游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如人们一般选择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地。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旅游偏好
少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年龄
工人
农民
教师
军人
职业
……
旅游 偏好
学历
性别
第四节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尺度 大尺度 中尺度 小尺度
涉及的空间范围 省际、全国、国际 省内、地区(市)内 县(市)内、风景区内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旅游动机的基础。当人们满足了温饱之后,就 自然而然地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旅游动机就是人们在满足了最低的生理需 求之后提出来的。
二、旅游动机的种类及特点
旅游动机的种类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的分类
分类
目的
1、心理动机
2、精神动机 3、身体动机 4、经济动机
思乡、交友、信仰等 对知识见闻、欢乐的需要 治疗、休养、运动等 购物或经商
评价筛选阶段情感过程
旅游者完成了对旅游产品的认识过程后,往往需要根据主客观因 素,对几个产品加以比较,在多个方案中筛选出最佳方案。筛选 过程与旅游者的情感因素有关。在众多旅游产品中,旅游者对某 种产品产生喜爱、偏好、愉悦的情感,就会做出购买该产品的决 定。情感过程与旅游者的个性及社会因素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尺度(线状)旅游空间行为:
1、涵义:线状旅游空间行为俗称跑线,即以交通串联若干旅游中心城市或
旅游景区,构成一条完整的旅行线路。

旅游者照此线路依次在各地按预定的
时间旅游。

2、对应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多以基本层次的观光旅游为主,附以提高层
次的购物旅游。

3、受旅游时间比和最大信息收集量原则的影响,旅游者在大尺度空间行为
中表现出如下的行为特征:
(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表现为两个方面:
①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旅游目的地。

如广州游客选
择北京及其附近的城市作旅游目的地时,肯定选择北京,而非天津、
石家庄。

②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2)尽可能游览更多的高级别景点
旅游者选择旅游点的级别与旅游者到该目的地需要迁移的路程有关。

大尺度旅游者选择国家级、国际级旅游地,中尺度旅游者选择国家级、国际级以及
省级和地区级旅游目的地,小尺度旅游者在都会选择。

大尺度空间的旅游属于长程旅游,他们常常只游目的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之后,如果资金、时间允许,他们一般不停在原地游览级别低的旅游点,而
是迁移到其它地方,游览该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3)力图采用闭环状的路线旅游,不走回头路
当旅游目的地不止一个时,旅游者总试图采用闭环状路线把它们连起来,避免回头路。

(4)旅程终点尽可能选在“购物天堂”
二、中尺度(面状)空间旅游行为
▪1、涵义:由行和游两种行为构成,与线状空间旅游行为的区别在于,行的轨迹不是一条线,而是以一点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一个面。

即以常住地或暂住地为中心,以一日游的可能距离为半径,划定的旅游活动空间,在这个特定的区域内,通过数次向不同方向的一日游方式来完成。

▪2、对应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既适应各个层次的单项旅游行为,也适应复合的多层次旅游行为;
▪3、行为特征:
▪(1)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点的选择上,不排斥等级高的,但也不局限于等级高的,而是追求新颖的、奇特的。

▪(2)采用中心放射,往返式节点状线路旅游
▪①在居住地附近旅游。

旅游者一般不愿意在外地留宿,一则花费大,
二则心理上对常住地有特殊的归属感,因此数次向不同方向作一日
游,表现为节点状旅游路线。

宁可往返走回头路,不采用环状路线;
▪②在暂住地附近旅游。

当暂住地附近的旅游点到住地距离可以保证
旅游者能在一天内完成该点的旅游时,旅游者也会采用节点状旅游
路线,除非住宿条件太差,一般不想花时间精力再找住处。

▪③旅行线路影响旅游效果。

三、小尺度(点状)空间旅游行为
▪1、涵义:行的行为可以忽略不计。

吃、住、游、娱、购均在一地。

最典型、最集中
的是各类度假旅游。

▪2、对应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提高层次和专业层次。

▪3、特征:不是表现在旅行线路的特殊性,而是集中在游的行为上。

(1)选择环境质量高的旅游度假地。

对于度假旅游而言,旅游地级别高低的衡量标准,首要的一条就是环境质量,即自然环境的美感程度、原始自然
生态环境的保留程度与无污染程度。

(2)选择娱乐性、运动性、直接参与性强的度假地。

(3)同一旅游行为在同一地区发生的重复性。

即回头率较高。

一、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基本层次、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
•基本层次:对陌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游览观光,称其为观光旅游。

最原始,最古老的旅游
•提高层次:娱乐旅游、购物旅游。

消费水平高于观光旅游。

•专门层次:从属于某一特殊目的。

如休养疗养、出席会议、从事商务活动、科学考察、文化交流、大型运动会、登山探险、宗教朝觑等。

这种旅游行为不具有普及性。

案例分析:西安旅游行为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