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公式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电场一基本公式1.库仑定律:F静=KQ1Q2r2(k9.0109Nm2/c2)2.场强(1)定义式:EF电q(2)点电荷:EKQr2(3)匀强电强:EUd3.电场力:F电Eq4.电势差:UABWABABqAWAOq5.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类同,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做负做电势能不断增加(1)W电=Uq(2)W电=F电scos6.电容器:QQ(1)cU{(2)Cs4kd7.电荷以初速度为零先进入加速电场U1再进入偏转电场U2:(1)水平侧移技术水平距离即竖直方向位移:U2y2l4U1d(2):tanU2l2Ud1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位移:(1)粒子穿过电场的时间:tLv0(2)在磁场中的加速度:aUqmd(3)搬回电场时的侧移距离:y12at2(4)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偏向角:tanvyatvxv0二.基本规律1.电荷守恒定律a.带同种电荷的相同两球先接触后再分开,则两球各带总电荷量的一半b.带异种电荷的相同两球先之后接触后再分开,则电荷先中和再均分。
2.库仑定律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3.场强方向:规定:把正电荷受力的方向规定为场强方向4.电场线:(1)不相交、不相切,不闭合(2)密的地方场强大,疏的地方场强弱(3)某点的强场方向与该点的切线方向一致5.等势线:(1)与电场线垂直(2)在等势线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3)等势线密的地方场强大,疏的地方场强弱6.等量这三类电荷电场分布:7.等量生化电荷电场分布:8.电容器:a.与源断开,电量Q不变;b.与电源接通电压U不变。
9.力做功:(1)电场力:仅仅决定电势能的变化。
正功,电势能减少;负功,电势能增加。
(2)重力:只决定重力势能的变化。
正功,重力势能减少;负功,重力势能增加(3)安培力:做正功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做负功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做多少功,就转化多少能量。
(4)洛仑兹力:对运动电荷永远不够做功,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高中选修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选修物理公式大全总结高中选修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如下:1. 运动学公式a.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v = s / t(米/秒)- 加速度公式:a = v / t(米/秒^2)- 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v = v0 + at(米/秒)- 加速度公式:a = ma + b v/t(米/秒^2)b. 非匀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米/秒^2)- 位移公式:s = v0 x v0 / 2a(米)- 速度公式:v = x / t(米/秒)- 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米/秒^2)2. 静摩擦力公式- 基本概念:f = ma(牛顿)- 静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面积- 公式推导:当物体受到静摩擦力时,其速度一定小于等于位移的速度,即将物体看作一个质点。
因此,可以借用质点公式s = v0 x v0 / 2a(米)来推导静摩擦力公式。
3. 动摩擦力公式- 基本概念:f = ma(牛顿)- 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公式推导:当物体受到动摩擦力时,其速度一定大于位移的速度,即将物体看作一个弹性体。
因此,可以将物体看作一个弹性块,通过公式s = v0 x v0 / 2a(米)和f = ma(牛顿)来推导动摩擦力公式。
4. 碰撞公式- 基本概念:P = F / c(平方米)-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 冲量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冲量保持不变。
- 弹性碰撞: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其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以上是高中选修物理公式大全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物理选修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公式大全总结高中物理选修公式大全是一个广泛的话题,因为物理选修模块的不同选择可能会用到不同的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选修模块的公式总结:1. 选修 3-5 模块- 静电场中的电势公式:U = Uo - rt,其中 Uo 为电势零点处的电势,t 为时间,r 为电荷之间的距离。
- 电场强度公式:E = q/(4πkd),其中q为电荷密度,k为静电荷密度,d为电荷之间的距离。
- 电势能公式:E = -Ru,其中 R 为导体电阻值,u 为电势。
- 电荷分布公式:∑Q = 0,其中∑为所有电荷的合,Q 为电荷总量。
2. 选修 3-4 模块- 波动方程公式:▽2f = 2f/x2 + 2f/y2 + 2f/z2,其中 f 为波函数。
- 振动方程公式:f = -μ2f/t2,其中 f 为振幅,μ为弹簧弹性系数。
- 干涉公式:I = I0(1 + kv/λ),其中I0为参考方向的干涉强度,kv为垂直于参考方向的干涉强度,λ为光程差。
3. 选修 3-3 模块- 热力学温度公式:T = t(1 - s/c),其中t为温度,s为热力学熵,c为物质的热膨胀系数。
- 热传导公式:q = -kA(T1 - T2),其中 q 为热传导功率,k 为热传导系数,A 为接触面积,T1 和 T2 为两个物体的温度。
- 分子扩散公式:Pv = nRT,其中 P 为压强,v 为分子扩散速率,n 为分子总数,R 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
4. 选修 3-1 模块-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a,其中 F 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 为物体质量,a 为物体加速度。
- 万有引力公式:F = Gm1m2/r2,其中F为万有引力,G为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 波动方程公式:▽2h = -4πGnλ,其中 h 为光程差,G 为万有引力常数,n 为光的频率。
以上仅仅是一些常见的选修 3 模块的公式总结,实际上物理选修模块的公式非常丰富,需要根据具体选择模块进行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

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电磁学常用公式库仑定律:F=kQq/r电场强度:E=F/q点电荷电场强度:E=kQ/r匀强电场:E=U/d电势能:E=qφ电势差:U=φ-φ静电力做功:W=qU电容定义式:C=Q/U电容:C=εS/4πkd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加速匀强电场:1/2*mv=qUv=2qU/m偏转匀强电场:运动时间:t=x/v垂直加速度:a=qU/md垂直位移:y=1/2*at=1/2*(qU/md)*(x/v)偏转角:θ=v⊥/v=qUx/md(v)微观电流:I=nesv电源非静电力做功:W=εq欧姆定律:I=U/R串联电路电流:I=I=I=……电压:U=U+U+U+……并联电路电压:U=U=U=……电流:I=I+I+I+……电阻串联:R=R+R+R+……电阻并联:1/R=1/R+1/R+1/R+……焦耳定律:Q=IRtP=IRP=U/R电功率:W=UIt电功:P=UI电阻定律:R=ρl/S全电路欧姆定律:ε=I(R+r)ε=U外+U内安培力:F=ILBsinθ磁通量:Φ=BS电磁感应感应电动势:E=nΔΦ/Δt导线切割磁感线:ΔS=lvΔtE=Blv*sinθ感生电动势:E=LΔI/Δt高中物理电磁学公式总整理电子电量为库仑(Coul),1Coul=电子电量。
一、静电学1.库仑定律,描述空间中两点电荷之间的电力,,由库仑定律经过演算可推出电场的高斯定律。
2.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在空间中形成之电场,导体表面电场方向与表面垂直。
电力线的切线方向为电场方向,电力线越密集电场强度越大。
平行板间的电场3.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间之电位能。
本式以以无限远为零位面。
4.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在空间中形成之电位。
导体内部为等电位。
接地之导体电位恒为零。
电位为零之处,电场未必等于零。
电场为零之处,电位未必等于零。
均匀电场内,相距d之两点电位差。
故平行板间的电位差。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必修11、速度公式:tx v ∆∆=2、加速度:定义式:tva ∆∆= 决定式:m F a 合=3、匀变速直线的规律: ⑴、速度公式:at v v +=0 ⑵、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 ⑶、速度与位移公式:ax v v 2202=-⑷ 、两个重要推论:相邻相等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2aT x =∆22t v v v v =+=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gt v = 221gt h =gh v 22= 5、竖直上抛运动规律:gt v v -=0 2021gt t v h -= gh v v 222-=- 6、胡克定律:kx F =7、滑动摩擦力:N F f μ= 8、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解题步骤: 1. 选取研究对象;2. 受力分析(关键);3. 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沿着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4. 列方程求解:方程变为:0 ==y x F ma F ;或者:ma F F y x == 0 9、平抛运动规律: ⑴、位移公式: 水平方向:t v x 0= 竖直方向:221gt y =合位移大小:22y x s +=合位移方向:xy=αtan (其中α为: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⑵、速度公式:水平速度:保持0v 不变 竖直速度:gt v y = 合速度大小:220y v v v +=合速度方向:0tan v v y =θ(其中θ为: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10、圆周运动公式:⑴、线速度:)(弧长与时间的比值t sv ∆∆=⑵、角速度:)(t角度一定用弧度。
圆心角与时间的比值,∆∆=θω⑶、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r v ω=⑷、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T rv 2π=⑸、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Tπω2=⑹、车速与角速度的关系:n 2πω=[公式中转速n 的单位必需是:转/秒(r/s)]⑺、向心加速度:v r T r r v a 2222ωπω=⎪⎭⎫⎝⎛===⑻、向心力:v m r T m r m r v m ma F 2222ωπω=⎪⎭⎫⎝⎛====向心力方程(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上的应用)的解题步骤: ①、选取研究对象; ②、受力分析(关键);③、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沿着半径方向和垂直于半径方向(即切线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1. F 是电场力(N ) k 是静电力常量(=9.0×109N •m ²/C ²)²) q 1、q 2是电荷带电量(C ) r 是两个电荷的距离(m );2.E=F qE 是电场强度(N/C 或V/m ²均可,1N/C=1V/m ²)²)F 是电场力(N ) q 是电荷量(C )*点电荷:E Q 是点电荷电场强度(N/C 或V/m ²均可,1N/C=1V/m ²)²) k 是静电力常量(=9.0×109N •m ²/C ²)²)Q 是点电荷带电量(C ) r 是半径(m );3. φ=E qφ是电势(V ) E 是电势能(J ) q 是电荷量(C );4. = U AB 是A 、B 两点的电势差(V ) q 是电荷量(C ) W AB 是从A 点到B 点做的功(J )E pA 是A 点的电势能(J ) E pB 是B 点的电势能(J ) φA 是A 点电势(V ) φB 是B 点电势(V );5.U AB =Ed U AB 是A 、B 两点的电势差(V ) d 是距离(m ) E 是电场强度(N/C 或V/m ²均可,1N/C=1V/m ²)²)6.C=Q UC 是电容(F ) Q 是电荷量(C ) U 是电势差(V ); 7.推导公式:推导公式:E=E=U U d ==4πkQ εsE 是电场强度(N/C 或V/m ²均可,1N/C=1V/m ²)²) U 是电势差(V ) d 是距离(m ) Q 是带电量(C )k 是静电力常量(=9.0×109N •m ²/C ²)²)ε是相对介电常数;是相对介电常数;8.q=It q 是电荷量(C ) I 是电流(A ) t 是时间(s );9.I=U R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 I=E R+r(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 是电流(A ) U 是电势差(电压)(V ) R 是电阻(Ω) E 是电动势(V ) r 是内电阻(Ω)推导公式:E=U 外+U 内=IR+Ir U 外是外电路电势差(电压)(V )U 内是内电路电势差(电压)(V )串联电路总电阻:R=R1+R2+ 并联电路总电阻:=+=>R=*串联分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串正并反”!10.P=UI W=UIt=Pt P是电功率(W)U是电势差(电压)(V)I是电流(A)W是电功(J)t是时间(s)推导公式:∵I=UR,P=UI ∴R=,P=I²R U额是额定电压(V)U实是实际电压(V)P额是额定功率(W)P实是实际功率(W)R是纯电阻电路的电阻(Ω)Q=I²Rt,R=ρL SQ是电流产生的热量(焦耳热)(J)L是导体长度(m)ρ是电阻率,由材料本身决定(Ω•m)S是导体横截面积(m²);*欧姆定律中的所有公式要求是在纯电阻电路中使用。
选修公式

高中物理(选修3-2)公式
1、磁通量:Φ=BSsin θ,θ是磁场方向与导体面的夹角。
2、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Φ2—Φ1,取绝对值计算。
3、磁通量的变化率(感应电动势):E=ΔΦΔt
4、E=n ΔΦΔt =nS ΔB Δt =nB ΔS Δt
(n 指匝数),适宜求平均感应电动势 5、E=BLVsin θ,θ是磁场与运动方向的夹角,适宜求瞬时感应电动势
6、直导体绕一端转动切割:E=
w BL 22
1 7、感应电量:R
n t t R n t R E t I q φφ∆=∆⋅∆∆=∆⋅=∆= 6、自感电动势:E=t I L ∆∆,L 为线圈的自感系数 7、交变电流的电动势峰值:Em=nBS ω
8、正余弦交变电流的瞬时电动势:e=Emsin ωt/ e=Emcos ωt
9、周期与频率:T =f 1=w
π2 10、理想变压器的变压、变流规律和功率关系 ⑴变压规律:2121n n u u =;⑵变流规律:1
221n n I I =;⑶功率:P 入=P 出 11、变压器有二个副线圈的情况 ⑴变压规律:t
n u n u n u ∆∆===φ332211;⑵变流规律:332211n I n I n I +=;⑶功率:P 入=P 出 12、理想变压器各种物理量的决定关系。
⑴输入电压决定输出电压;⑵输出电流决定输入电流;⑶输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
13、远距离输电各物理量关系
⑴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P= U 1 I 1= U 2 I 2;⑵输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为:U 损=I 2R=U 2-U 3 ⑶输电线上功率损失为:P 损=I 22R ; ⑷用户得到的功率为:P 用=P - P 损.。
高中物理选修3-5公式

高中物理选修3-5公式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1、物体的动量:单位 kg •m/s 矢量P=mv,2、力的冲量: 单位 N •s 矢量I=F (t ’-t ) 或I=Ft3、动量定理: 矢量式P ’-P=I 或 F 合t=mv 2—mv 1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tP F ∆∆=(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形式) 动量定理实质与牛顿第二定律相同4、动量守恒定律:11v m +m 2v 2 = m 1v 1’+m 2v 2’ 或∆p 1 = - ∆p 2 或∆p 1 +∆p 2=0 (注意设正方向)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完全非弹性碰撞 mV 1+MV 2=(M+m )V (能量损失最大)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1、能量子(光子) νεh =ν是电磁波的频率,普朗克常量s J h •⨯=-3410626.6 2、光的粒子性(1)光电子的初速度上限满足的关系 c c e eU m =υ21 U C 为遏止电压 (2)光电效应规律:a 、每种金属都有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c 、光电效应的产生几乎是瞬时的;d 、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0W E h k +=ν或0W h E k -=ν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221υe k m E =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h W c 0=ν(E k =0) (4)光子的动量为λhp =(5)光电效应的应用:光电管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3、粒子的波动性:实物粒子也有波动性(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h εν= ph =λ 4、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是一种具有电磁本性的物质,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单个光子的个别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运动规律表现为波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选修公式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
电磁学常用公式
库仑定律:F=kQq/r2
电场强度:E=F/q
点电荷电场强度:E=kQ/r2
匀强电场:E=U/d
电势能:E? =qφ
电势差:U? ?=φ?-φ?
静电力做功:W??=qU??
电容定义式:C=Q/U
电容:C=εS/4πkd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加速匀强电场:1/2*mv2 =qU
v2 =2qU/m
偏转匀强电场:
运动时间:t=x/v?
垂直加速度:a=qU/md
垂直位移:y=1/2*at? =1/2*(qU/md)*(x/v?)2
偏转角:θ=v⊥/v?=qUx/md(v?)2
微观电流:I=nesv
电源非静电力做功:W=εq
欧姆定律:I=U/R
串联电路
电流:I? =I? =I? = ……
电压:U =U? +U? +U? + ……
并联电路
电压:U?=U?=U?= ……
电流:I =I?+I?+I?+ ……
电阻串联:R =R?+R?+R?+ ……
电阻并联:1/R =1/R?+1/R?+1/R?+ ……
焦耳定律:Q=I2 Rt
P=I2 R
P=U2 /R
电功率:W=UIt
电功:P=UI
电阻定律:R=ρl/S
全电路欧姆定律:ε=I(R+r)
ε=U外+U内
安培力:F=ILBsinθ
磁通量:Φ=BS
电磁感应
感应电动势:E=nΔΦ/Δt
导线切割磁感线:ΔS=lvΔt
E=Blv*sinθ
感生电动势:E=LΔI/Δt
高中物理电磁学公式总整理
电子电量为库仑(Coul),1Coul= 电子电量。
一、静电学
1.库仑定律,描述空间中两点电荷之间的电力
,,
由库仑定律经过演算可推出电场的高斯定律。
2.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在空间中形成之电场
,
导体表面电场方向与表面垂直。
电力线的切线方向为电场方向,电力线越密集电场强度越大。
平行板间的电场
3.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间之电位能。
本式以以无限远为零位面。
4.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在空间中形成之电位。
导体内部为等电位。
接地之导体电位恒为零。
电位为零之处,电场未必等于零。
电场为零之处,电位未必等于零。
均匀电场内,相距d之两点电位差。
故平行板间的电位差。
5.电容,为储存电荷的组件,C越大,则固定电位差下可储存的电荷量就越大。
电容本身为电中性,两极上各储存了+q与-q的电荷。
电容同时储存电能,。
a.球状导体的电容,本电容之另一极在无限远,带有电荷-q。
b.平行板电容。
故欲加大电容之值,必须增大极板面积A,减少板间距离d,或改变板间的介电质使k变小。
二、电路学
1.理想电池两端电位差固定为。
实际电池可以简化为一理想电池串连内电阻r。
实际电池在放电时,电池的输出电压,故输出之最大电流有限制,且输出电压之最大值等于电动势,发生在输出电流=0时。
实际电池在充电时,电池的输入电压,故输入电压必须大于电动势。
2.若一长度d的均匀导体两端电位差为,则其内部电场。
导线上没有电荷堆积,总带电量为零,故导线外部无电场。
理想导线上无电位降,故内部电场等于0。
3.克希荷夫定律
a.节点定理:电路上任一点流入电流等于流出电流。
b.环路定理:电路上任意环路上总电位升等于总电位降。
三、静磁学
1.必欧-沙伐定律,描述长的电线在处所建立的磁场
,,
磁场单位,MKS制为Tesla,CGS制为Gauss,1Tesla=10000Gauss,地表磁场约为0.5Gauss,从南极指向北极。
由必欧-沙伐定律经过演算可推出安培定律
2.重要磁场公式
无限长直导线磁场长之螺线管内之磁场
半径a的线圈在轴上x处产生的磁场
,在圆心处(x=0)产生的磁场为
3.长之载流导线所受的磁力为,当与B垂直时
两平行载流导线单位长度所受之力。
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吸;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相斥。
4.电动机(马达)内的线圈所受到的力矩,。
其中A为面积向量,大小为线圈面积,方向为线圈面的法向量,以电流方向搭配右手定则来决定。
5.带电质点在磁场中所受的磁力为,
a.若该质点初速与磁场B平行,则作等速度运动,轨迹为直线。
b.若该质点初速与磁场B垂直,则作等速率圆周运动,轨迹为圆。
回转半径,周期。
c.若该质点初速与磁场B夹角,该质点作螺线运动。
与磁场平行的速度分量大小与方向皆不改变,而与磁场平行的速度分量大小不变但方向不停变化,呈等速率圆周运动。
其中,回转半径,周期,与b.相同,螺距。
速度选择器:让带电粒子通过磁场与电场垂直的空间,则其受力,当时该粒子受力为零,作等速度运动。
质普仪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速度选择器固定离子的速度,再将同素的离子打入均匀磁场中,量测其碰撞位置计算回转半径,求得离子质量。
6.磁场的高斯定律,即封闭曲面上的磁通量必为零,代表磁力线必封闭,无磁单极的存在。
磁铁外的磁力线由N极出发,终于S极,磁铁内的磁力线由S极出发,终于N极。
四、感应电动势与电磁波
1.法拉地定律:感应电动势。
注意此处并非计算封闭曲面上之磁通量。
感应电动势造成的感应电流之方向,会使得线圈受到的磁力与外力方向相反。
2.长度的导线以速度v前进切割磁力线时,导线两端两端的感应电动势。
若v、B、互相垂直,则
3.法拉地定律提供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方法,也就是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以频率f 转动的发电机输出的电动势,最大感应电动势。
变压器,用来改变交流电之电压,通以直流电时输出端无电位差。
,又理想变压器不会消耗能量,由能量守恒,故
4.十九世纪中马克士威整理电磁学,得到四大公式,分别为
a.电场的高斯定律
b.法拉地定律
c.磁场的高斯定律
d.安培定律
马克士威由法拉地定律中变动磁场会产生电场的概念,修正了安培定律,使得变动的电场会产生磁场。
e.马克士威修正后的安培定律为
a.、
b.、
c.和修正后的e.称为马克士威方程式,为电磁学的基本方程式。
由马克士威方程式,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且其传播速度。
十九世纪末,由赫兹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
劳仑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