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卵石地层工程勘察报告

合集下载

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住宅小区的建设项目日益增多。

为了确保住宅小区的安全与稳定,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查明该住宅小区建设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二、勘察工作概况(一)勘察任务及要求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和相关规范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包括: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岩土性质;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规律及腐蚀性;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桩基础设计参数等。

(二)勘察依据本次勘察工作主要依据以下规范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 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 年版)等。

(三)勘察方法及工作量本次勘察采用了工程地质钻探、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

共布置勘探孔____个,其中控制性勘探孔____个,一般性勘探孔____个,钻探总进尺____米。

采取原状土样____件,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____次,静力触探试验____点。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该住宅小区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在_____米至_____米之间。

场地地貌单元属_____。

(二)地层结构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填土:主要为杂填土,成分较复杂,厚度在_____米至_____米之间。

2、粉质黏土:呈褐黄色,可塑状态,厚度在_____米至_____米之间。

3、粉土:浅黄色,稍密状态,厚度在_____米至_____米之间。

4、砂土:主要为细砂,中密状态,厚度在_____米至_____米之间。

5、卵石:杂色,中密密实状态,厚度较大。

(三)岩土物理力学性质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得到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1、填土:重度_____kN/m³,压缩模量_____MPa,承载力特征值_____kPa。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报告人:XXX勘察团队报告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一、勘察背景为了满足xxxx工程建设需要,本勘察团队于xxxx年开始实施xxxx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现报告如下。

二、勘察范围本勘察范围包括:xxxx地块xxxx平方米范围内,根据建设规划和需求进行的细节勘察。

三、勘察内容1. 勘察区域地质概况根据勘察现场情况,勘察区域位于xxxxxx,地处xxxxx地区,是一块地勘察地点(超过100字)。

2. 勘察区域地质构造(本部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撰写)3. 勘察区域地下水环境(本部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撰写)4. 勘察区域地层状况(本部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撰写)5. 勘察区域地质灾害(本部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撰写)四、勘察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地质勘察,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 建设地点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存在xxxxxx(根据具体勘察结果填写)2. 建设地点地下水环境xxxxx(根据具体勘察结果填写)3. 建设地点地质构造状况xxxx(根据具体勘察结果填写)4. 建设地点地质灾害xxxxx(根据具体勘察结果填写)五、建议1. 在xxx地段建设前应仔细分析,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尽可能排除地质隐患;2. 建设地区的地下水环境需要进一步的探查和评估,以便合理地制定防洪与排水的建设方案;3. 建议对xxxx进行xxx措施,确保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

六、结论为了保证xxx工程的建设质量,我们向有关部门提出上述方案,希望各部门能够参考我们的勘察报告,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确保工程建设过程的平稳进行。

XXX勘察团队XXXX年XX月XX日。

项目勘察报告范文

项目勘察报告范文

项目勘察报告范文报告编号:XXXX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项目名称:XXXX勘察单位:XXXX一、项目概述本次项目勘察涉及位于XXXX的某项工程。

该项目的目的是实现XXXX,满足当地人民日益增长的XXXX需求。

项目计划在XXXX年XX 月开始,预计XXXX年XX月完成。

二、勘察目的和方法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查明项目区的地质和水文条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勘察方法包括现场踏勘、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取样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获取了项目区的地质构造、岩土性质、水文特征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三、地质和水文勘察根据现场勘察和实验室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项目区的地层主要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为粘性土层,中部为砂卵石层,下部为花岗岩层。

2.现场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大的断裂和不良地质现象。

3.项目区的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目前水位深度约为XX米。

四、工程设计和施工根据勘察结果,我们进行了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

主要设计方案如下:1基础工程:采用桩基、筏基等基础类型,以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4.主体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5.施工方案:采用机械化施工,开挖、运输、浇筑等作业均采用大型机械进行。

五、环境影响评估本次勘察过程中未发现重大环境影响因素,但仍需注意以下方面:1.施工期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扬尘、噪音等。

建议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项目建成后,可能对周边生态产生一定影响,如占用耕地、改变土地利用性质等。

建议在工程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

六、风险评估本次勘察中,我们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地质条件风险:虽然现场地质条件较为稳定,但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地下水位突然变化等。

需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意应对。

2.施工质量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施工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浅析卵石土场地地层划分

浅析卵石土场地地层划分

布桩原则 : 均匀对称并满足实际施工要求 。实际布桩 6 4根 , 度 , 9 地下水位 以下取 浮 重度 ;m为基 础底 面 以上 的加权 平 均重 T 桩间距 13 .0m×12 局部进行调 整。 .0m, 度; b为基础底面宽度 , 当基础 底面 宽度小 于 3m时按 3m取 m,
满足
4 结 语
通 过各方案的 比对确定本地 基处 理方案为最佳方案 , 通过验 算可 以达到设计要求 。
参考文献 :
( 3 : 2 —2 . 1 ) 161 7
+ ≤丘 。
其 中 , 为下卧层顶面处 的附加压力值 ,P ; 为附加压 力 k ak 系数 ; 为下 卧层顶面处 经深度修正后地 基承载力特征 值 ,P ; ka
3 .5 50
7. 08 5 . 30 5 . 15
4 . 24
460 1 . 516 6 . 576 7 .
673 8 .
468 8 . 646 1. 69 1 2.
797 2.
764 0 . 718 7 . 778 8 .
875 7 .
满足 满足 满足
大于 2 0mm的颗粒 , 质量超过总质量 2 %的碎石土 , 0 其卵石成分 控制 性勘探 孔 , 次钻 探采 用 DP -0 本 P1 0型钻机 施工 。在 钻探 初 多以石 英岩 、 石英砂 岩 、 石等较坚 硬 的岩石 为主 。在河 南省汝 期 , 燧 控制性 钻孔 主要采用取芯法 , 以判别地层 土性 状和名称 , 划分 州市某场地工程勘 察 中, 场地 内地层 主要 以卵石 土为 主 , 工难 地层 , 施 并控制 地层 变 化。在 钻探 后期 主 要采 用牙 轮 回转 钻进 方
7 垫层设计 。为调整桩 土应力 比, ) 充分发 挥桩 和土 的作用 , 值 , 大于 6m 时按 6m 取值 ; d为基 础埋置深度 , 一般 自室外地 m, 以调节桩 土变形 , 改善基础受力条 件 , 保证桩 土共 同工作 , 在基 础 面算起 。 底板下铺设压实后厚度为 10li 的褥 垫层 , 5 r -t l f 褥垫层超 出基础 外 缘 10m 褥垫层材料 选用 5mm~1 碎石 , 平板振捣 器 5 m, 0mm 用

勘察报告中常见问题探析1

勘察报告中常见问题探析1

六、场地土腐蚀性(环境类别确定)和视电阻率的确定 在腐蚀性评价中,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附录G场地 环境类别分类表G.0.1的规定,场地土的环境类别应为II类(各 气候区湿、很湿的弱透水层)及III类(各气候区稍湿的弱透水 层、各气候区地下水位以上的强透水层),不存在I类。有些单 位将所有地层均判定为III类,漏分了湿、很湿的弱透水层的划 分。另外有个别单位在腐蚀性评价中将对三种建筑材料的腐蚀 性单独评价后加以综合评价,这是完全错误的,必须分别评价 介质对三种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在视电阻率的确定中,大部分 单位不管场地土成分、含盐量及湿度,均提供大于100Ω·m,判 定对钢结构为微腐蚀,这种判定结果是有缺陷的。电阻率和土 的颗粒成分、含盐量及含水量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走访物探专 业人员得知以下经验资料:
十二、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在大的场地勘察中,一般在办理土地手续时,国土部门都要 求作地质灾害评估,对作过地质灾害评估的场地,稳定性和适宜 性评价中应结合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正确分析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和 适宜性,同时还要兼地震效应评价。前几天审查的一个勘察报告 中,地震效应评价中定为不利地段,结论和建议中评价场地是稳 定场地,适宜拟建物建筑。这是不对的,抗震规范明确对不利地 段应提出避开要求,说明是不适宜建设的。
三、勘察场地高程的采用及高程引测点的标注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4.1.11条,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 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实际勘察中,由于我省地域较广, 建筑物地理位置比较分散,测绘工作程度不深。很多地方无 1:1000以上地形图,所以在详勘中,场地坐标很多采用假设 坐标,按规范这样做是不对的。但考虑到我省实际,我个人 认为,在比较偏僻乡村,由于测绘程度不高,甲方无法提供 附有坐标及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时,可以用假设坐标,但引 测点设置时,必须具备: 1、相对固定;2、拟建物的施工及 人类活动不影响引测点。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有的高程引测 点设在建筑基坑开挖范围内,这样的话,施工过程中高程引 测点即被破坏。开挖中发现地层有出入时,勘察单位就失去 了相应有力的证据,势必很被动,大家都知道,剖面图地层 埋深最科学的应该是层底标高,标高是绝对的,不会因施工 开挖而产生影响,建议大家在剖面图中加注层底标高,在高 程引测点的设置上应兼顾设计及施工。

乌鲁木齐艾丁湖路塔基勘察报告

乌鲁木齐艾丁湖路塔基勘察报告

1.工程概况二Ο一三年十月,受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新疆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单位对新疆乌鲁木齐九华山街基站塔址拟建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详勘工作。

拟建场地位于乌鲁木齐九华山街。

拟建通讯塔为一高40m,占地面积100m2的基站塔,结构类型采用独杆塔。

根据拟建场地地形地貌条件及工程规模,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综合判断,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等级为三级,地基复杂等级为三级,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丙级。

2.勘察工作布置2.1勘察目的与任务2.1.1勘察目的:了解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及构造,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提出设计、施工所需参数,对设计、施工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2.1.2勘察任务:(1)查明场地地层岩性,埋藏分布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2)查明场地地下水情况;(3)提供塔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相关参数;(4)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并进行地震效应评价;(5)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6)评价水、土对建(构)筑物的腐蚀性并提出防治措施;(7)提出塔基与基础方案设计或治理的建议,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的施工方法。

2.2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10;(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04;(6)《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2.3 勘察工作量及质量评述2.3.1完成的工作量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规定,依照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院塔桅所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条件布置勘察工作,本次勘察采用人工探井形式揭露地层,完成勘察工作量见表1: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表表1(1)收集资料收集了拟建场地原始地质资料及周边的地质资料,场地的地形图。

卵石地基的勘测方法及承载力分析

卵石地基的勘测方法及承载力分析

值 给定砂 卵石地基承载力 的标准值 , 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
在 实际测试的过程 中 , 很多 因素 都会对 试 验结 果造 成影 响 , 据 的准确性 , 需要对一些 异 常数据进 行鉴别 , 并 舍弃部 分数据 , 比
. 1 数 据 处 理 方 法 的 选 择 该砂 卵石 地层 具有斜 层理 和交 错层 理 的特点 , 沿 水流 方 向 , 3
混凝土 的 灌 注 时 , 应 确 保 导 管 底 部 距 离 孔 底 的 高 度 控 制 在
量控制 [ J ] .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 2 0 1 1 ( 3 ) : 5 4 - 5 5 . 3 0 0 mm一5 0 0 m m, 导管第 一次埋 入 混凝 土 面下 的深 度不 得 少于 [ 4 ] 娄 津. 谈钻 孔灌 注桩 施 工的质量控 制要 点及 防治 [ J ] . 山 1 m。通常情况下导管 的埋深应控制在 2 m一 6 m之 间, 在施工 中 西建筑 , 2 0 1 2 , 3 8 ( 1 ) : 8 0 - 8 1 .
3 . 6 钢 筋 笼 的制 与 吊放
的高差 。灌注过程 中 的故 障应 做好备 案记 录 。桩 顶混 凝 土浇 筑
. 5 m ~1 m, 之 后将 桩 顶部 分 的浮浆 层 凿 钢筋笼应一次制作绑扎成 型 , 螺旋箍 筋和加劲 箍筋均 采用单 完成应高出设计标高 0 确保凿 除之后 混凝 土 的设 计 高度满 足要 求 , 并 且强 度达 到要 面搭接焊 , 螺旋箍筋 与主筋 绑扎 连接 , 加劲 箍筋 与主筋 错位 点焊 除 , 求 。灌注桩 的混凝土 的实 际浇筑量不得 少于计算 体积 。 连接 。在检 验成孔 质量合 格后 , 再 吊放钢 筋笼 , 下放钢 筋笼 应用 轮式起重机或塔 吊一 次吊放入 孔 , 入孔 时应对 准孔位轻 、 慢 吊放 , 4 结 语 从工程实施效果 来看 , 灌 注桩 能够有 效地 提 高桩基 承 载力 , 笼 沉至标高后 , 再 次检查 钢筋笼 的中心位置 是否 偏移 , 是 否符合 而且能减小施工成本 。文章 以某 建筑工程项 目为例 , 对 其采用 泥 规 范。 浆护壁钻冲成孑 L 灌注桩施工工艺 , 系统 总结 出灌 注桩施 工过程 中 为避免 损坏孔壁 , 钢筋笼下放过程 中可一边下 放一边 旋转 。钢筋

杭州某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杭州某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杭州某工程地质勘查报告1.项目概述本报告是针对位于杭州市地区的工程地质勘查项目进行的调查和分析。

该地区拟建设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涉及土地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

2.勘查目的本次勘查旨在全面了解勘察范围内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对土层、地下水、地下构造等进行详细调查,为后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3.勘查范围和方法勘查范围包括成立标第X幅地质调查剖面,全面调查勘查范围内的地质条件。

采用的方法包括现场观测、岩心钻探、地下水位监测等。

4.地质背景经过调查,本地区主要由砂岩、灰岩和泥岩组成。

其中,砂岩主要分布在地层底部,灰岩和泥岩层则分布在砂岩层上方。

整个地区的地貌整体较平坦,没有明显的地震活动和地质灾害。

5.土层特征勘查范围内主要存在三个土层,分别是软土层、砂土层和卵石层。

其中,软土层厚度约为XX米,黏性较大,工程建设时需注意加固处理。

砂土层厚度约为XX米,对工程建设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卵石层厚度约为XX米,由于其坚硬程度较高,不易进行土方开挖,工程施工时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6.地下水勘查范围内存在一条地下水层,水位深度约为XX米-XX米,水质为优良。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排水处理和防止地下水突泻的工作。

7.地下构造通过现场勘查和岩心钻探分析,发现勘查范围内不存在断层和裂隙,地下构造稳定。

8.地质灾害勘查范围内没有发生过地质灾害,但地区周边存在历史地质灾害的报道。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充分考虑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9.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勘查结果,结合规划及设计要求,对工程建设提出以下建议:-在软土层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在砂土层进行合理的基础处理,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在卵石层进行土方处理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附近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和排水量的大幅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编号:JK-13-KC012-2华夏•湖畔御苑5#楼裙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资质等级及证书编号:甲级122276-kj➢工程负责:➢编写:➢校对:➢审核:➢审定:➢总工程师: 毛辉➢总经理:刘才根江山市建设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三月目录一、前言(一)工程概况 (4)(二)勘察目的与工作要求 (4)(三)勘察依据 (5)(四)勘察等级、勘察方法和工作量布置 (5)(五)完成工作量情况 (6)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区域自然地理与气象条件 (6)(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7)三、拟建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评价(一)岩土参数的统计 (10)(二)岩土参数的确定 (10)(三)各岩土层工程特性评价 (11)(四)地基均匀性评价 (11)(五)不良地质作用评价 (12)(六)特殊性岩土评价 (12)四、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12)五、基础方案分析(一)天然地基浅基础方案 (12)(二)桩基础方案 (13)六、结论和建议 (13)七、附件㈠附表钻孔一览表分层数据一览表标贯数据一览表动探N63.5数据一览表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压缩试验成果图表颗粒分析试验曲线土工试验分层汇总表综合成果表㈡附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一、前言(一)工程概况宣城市华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在安徽省宣城市兴建湖畔御苑大型生活小区。

该生活小区由高层住宅、商业用房和菜市场组成。

本报告为其拟建的5#楼裙房的详细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成果。

该拟建物层数3层,局部2层,框架结构,单柱最大荷载约2000KN。

底面形状呈不规则矩形,设计室内±0.00为14.75米。

拟建物拟采用桩基础。

(二)勘察目的与工作要求根据本工程勘察依据及建筑规模和性质,其场址区岩土工程勘察目的和要求确定如下: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适宜性作出评价;2.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3.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水位埋深;提供地下水季节变化幅度;并对地下水对砼的腐蚀性作出评价;4.查明场地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5. 确定抗震设防烈度,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评价。

(三)勘察依据1、《勘察合同书》、《勘察技术委托书》、《勘察纲要》;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6、《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 /T87-2012);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四)勘察等级、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布置1、勘察等级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属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综合评价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2、勘察方法勘察工作采用现场踏勘与调查、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手段,以多种手段综合勘察、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

3、勘察工作量布置针对勘察任务及要求,按照相关规范、规程并结合拟建场地的具体特点布置钻探及试验工作,具体如下:(1)根据拟建场地地形及拟建物特点,勘察工作量由我公司技术人员会同甲方技术人员按相关规范、规程及现场的地形布置。

该工程共预布勘探孔4个,勘探点间距在15.0~50.0m之间,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钻孔深度以建筑物的规模和特征及工程重要性等级结合场地岩土层性质综合确定。

要求一般孔孔深7.00-9.00米,控制孔孔深10.00-12.00米。

若在此深度内遇基岩,一般孔孔深触及岩面即可,控制孔孔深须揭入岩体1-3米,若在预控深度范围内遇软土须揭穿。

(五)完成工作量情况我公司于2014年3月01日进场施工,于2014年3月02日完成野外作业。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见表2:勘探工作量统计表表2本次勘察实际完成钻孔4个,其中取土样钻孔3个。

勘探点放样工作由我公司技术人员根据甲方提供的桩点和该工程总平面图并结合现场地形地物采用钢卷尺拉距完成;孔口高程测量由我公司技术人员采用水准仪进行测定,采用黄海系绝对高程,以甲方提供的场地内水泥路上一点作为高程引测点,该点的黄海高程为11.22米(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区域自然地理与气象条件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东经 117゜58’~119゜40’、北纬29゜57’~31゜19’。

宣城市地层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各时代地层发育比较完整。

受地质构造控制,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盆(谷)地、岗地、平原五大类型。

境内河流主要有青弋江和水阳江两大水系,均属长江流域。

宣城市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季风明显,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历年平均气温15.4~15.8℃,年日照时数1920~2130小时,年降水量1200~1600毫米,年无霜期224~242天。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宣城市区南部,南邻宣向路,交通便利。

场地地貌属河流冲洪积地貌单元。

拟建场地为田地,场地较平整。

场址区自然地面高程多在11.78~12.10m之间。

2.地层分布及特征依据现场钻探揭露与原位测试资料,在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基范围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共划分为五大工程地质层。

各岩土层分布、埋藏情况如下表3:表3各岩土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杂填土(Q4ml):杂色,稍湿,松散。

成份多为粘性土混瓦砾堆填。

为新近填土,欠固结。

②耕土(Q4ml):灰、灰黄色,稍湿,松散。

可见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殖质。

③粉质粘土(Q4al+pl):灰黄、褐黄色,稍湿-湿,可塑。

切面较光滑,切面可见红褐色铁锰质结核和灰白色粘土团块,稍有光泽,摇振反应无,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

④卵石(Q4al+pl):灰黄色,饱和,中密-密实。

成分以硅质岩为主,亚圆形,磨圆度良好,中粗砂充填,不含泥质。

粒径一般20-50mm,局部大于100mm,卵粒含量55.0~65.0%,级配良好,分选性差,无风化。

⑤中风化砂岩(K):棕红色为主,局部灰白色,致密。

砂质结构,层状构造。

矿物成分及组织结构部分风化破坏,节理发育。

该层表面分布有10.00-20.00cm全-强风化砂岩。

局部区域含少量砾石,相变为砂砾岩。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属较完整的软质岩石。

场址区各岩土层的分布与水平变化规律详见分层数据一览表和工程地质剖面图。

3、水文地质条件①地下水类型:场址区位于河流冲洪积地带,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

场地地基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

第四系孔隙潜水赋存于粉细砂和卵石中,水量中等。

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在4.00米至4.20米之间,地下水位标高在7.68米至8.10米之间。

基岩裂隙水埋深较大,分布于岩石裂隙中,天然条件下受地表水与松散层孔隙水补给,水量不均,富水性较差。

②腐蚀性评价:根据同一场地<华夏•湖畔御苑(4#楼、12#-25#楼、29#楼和30#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水样水质分析结果,按Ⅱ类环境类型进行评价,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和附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测成果,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规定,地下水位以上的场地土一般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

③各岩土层渗透系数:4、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地处河流冲洪积地貌单元,依据钻探揭露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第四系覆盖层主要为冲洪积物,下卧基岩为砂岩,岩体稳定。

5、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⑴抗震设计基本参数根据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400万)及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工程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属于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该拟建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⑵场地类别参照同一场地<华夏•湖畔御苑(4#楼、12#-25#楼、29#楼和30#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波速测试成果,确定本场地场地土类型主要为中硬土。

根据本次钻孔资料,场地覆盖层厚度在9.50~10.00米之间,属于≥5.00米范围内,确定场地类别为Ⅱ类。

⑶场地地基土的特征周期拟建场地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场地类别属Ⅱ类建筑场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5.1.4-2,本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35秒。

⑷地基土液化评价拟建场地未揭露到饱和粉细砂和粉土层,结合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3.1条规定,本工程可不考虑地基土液化问题。

三、拟建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评价(一)岩土参数的统计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4.2.2及14.2.4条分别对岩土层参数进行统计,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方法:nff ni im ∑==1m f -------计算平均值n -------统计个数 i f -------物理力学指标2112211⎥⎦⎤⎢⎣⎡⎪⎭⎫ ⎝⎛--=∑=n i m i nf f n σ σ------标准差 mf σζ=ζ------变异系数m s k f f •=γ k f ------岩土参数标准值⎥⎥⎦⎤⎢⎢⎣⎡+±=221678.4704.11n n s γ s γ------统计修正系数 (二)岩土参数的确定根据本公司相似场地的已有资料及相关规范和地区工作经验,室内岩石抗压强度值与现场地相同岩基载荷试验结果相差很大,不宜采用,故本报告岩石承载力采用我公司经验值并结合相关规范经验值选取。

根据各岩土层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及现场原位测试成果,结合本区域岩土资料,综合确定拟建场地内地基各(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5: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5注:Eo为变形模量。

勘察场地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试验成果与岩土层原位测试成果汇总见附表。

(三)各岩土层工程特性评价⑴①杂填土和②耕土:结构松散,性质不稳定,施工时予以挖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