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对照研究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中的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中的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中的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的科学领域。

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比较患病者与非患病者之间的差异来探索疾病的病因和风险因素。

本文将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病例对照研究是通过回顾性的方式,比较患病个体(病例)与非患病个体(对照)在暴露因素上的差异,从而推测疾病的病因。

病例对照研究通常从已经发生的疾病案例中选择一组患者作为病例组,再从同一人群中选择一组与病例组相似但未患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

然后,对照组中个体的暴露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从中寻找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因素。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主要应用以下两个指标来评估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比值比和相对危险度。

比值比是指疾病发生率的比值,用来衡量疾病与某个暴露因素之间的关联强度。

相对危险度是指发病风险的比值,衡量患者相比对照组成员患病的风险。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1. 病例选择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恰当的病例和对照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十分重要。

病例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病例应具有明确的疾病诊断,且属于研究时间范围内的案例;病例的选择应尽量避免选择医院内的特定人群,以减小选择偏倚的可能性。

对照的选择主要应与病例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对照组成员未患病。

为了保证对照组的代表性,可以采用配对设计,即每个病例对应一个相似的对照,如年龄、性别、职业等。

2.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病历回顾和实验室检测等。

在问卷调查中,应注意问题的设计和提问方式的准确性,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病历回顾可以通过回顾患者的病历和医学记录来获取相关数据。

实验室检测则是通过实验室检验来获取相关指标,如生物样本的分析,增加数据收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分析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比值比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描述性统计主要用于描述研究样本的基本特征,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肺癌病例对照研究吸烟史比较(男性)
吸烟史
吸烟 不吸烟 合计
病例
647 2 649
对照
622 27 649
合计
1269 29 1298
OR:(a/c)/(b/d)=ad/bc=(647×27)/(622×2)=14.04
肺癌病例对照研究吸烟史比较(女性)
吸烟史 吸烟 病例 41 对照 28 合计 69
致,(两组的男性都是50%)
• 个体匹配
–以病例和对照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给每一个 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配成对(pair)或 配成伍,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如年龄、 性别等)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
–一个病例配1~M个特征与变量一致的对照者, 组成一个分析单位。1∶1匹配时称为配对, 1∶M比例匹配时称匹配或配比。
成组设计实例
• Tuyns等(1977年)报道了食管癌与饮 食习惯的研究,病例是从当地医院收集 的1972年至1974年的200例男性食管癌 病人,对照是按选举号顺序随机抽取的 778名当地居民,但只有775人提供了完 整的调查数据。两组对象填写了详细的 食物调查表,包括吸烟、各种含酒精饮 料和其它食物。
P1 P 0 RR (1 P 0 P 0 RR) 0.2 2 (1 0.2 0.2 2) 0.333
p1 p 0 0.333 0.20 p 0.267 2 2
代入公式得:
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需232人
病例组与对照组例数不等时的公式:
病例数:对照数=1:c
• 病例能代表总体的病例 • 对照能代表产生病例的总体人群或源人群
–可比性
• 两组主要特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 注意
–选择性偏倚 –疾病的诊断标准 –病例的类型:新发病例、现患病例、死亡病例。 新发病例所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编 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 时,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描述性统计分 析,以了解数据分布和特点。
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对病例和对照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 统计分析,如均数、标准差、构成比
等,以了解两组人群的基本特征。
多因素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模型,综 合考虑多个潜在影响因素,进一步探 讨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和
02 病例组在疾病家族史、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方 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02 病例组在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或特定药物使用方 面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风险因素分析
01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确定与疾病发生相关的风险 因素。
02
分析各风险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联强度,如相对危险度(RR )、比值比(OR)等。
03
探讨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疾病发生的 综合影响。
结果讨论与解释
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 、全面的讨论,解释 各风险因素对疾病发 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
制。
将研究结果与已有文 献进行比较,分析异 同点及可能原因。
讨论研究结果的局限 性,如样本量、选择 偏倚、信息偏倚等, 对结果的稳定性和可
方向。
推断性统计
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 等方法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暴露因 素上的差异,以探讨暴露因素与疾病 之间的关联。
交互作用分析
探讨不同暴露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 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对疾病发生 的影响。
03
研究结果与讨论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
01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职业等人口学特 征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适用于罕见疾病

病例对照研究范文

病例对照研究范文

病例对照研究范文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流行病学方法,旨在评估潜在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这种研究方法适用于无法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因为对照组是选取患有相同疾病但没有接触危险因素的个体。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优势和不足之处。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首先选择一组已经患有其中一种疾病的个体作为病例组,然后选择一组没有患有该疾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

研究者然后回顾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历史记录,收集相关的暴露历史和其他相关因素的信息。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具有一些优势。

首先,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检测罕见疾病和暴露因素之间的关联,因为研究者可以从整个人群中选择病例。

其次,病例对照研究通常需要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数据收集,因为病例已经存在,研究者只需回顾其历史记录。

此外,这种研究方法还能够研究疾病发病机制的早期阶段,因为病例组往往是在疾病发展的早期阶段就被诊断出来的。

然而,病例对照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研究者可能难以确定真实的病例组和对照组。

研究者需要确保选取的病例和对照组具有相似的特征,以减少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偏倚。

其次,病例对照研究通常依赖于个体对暴露历史的回忆,这可能受到记忆偏差的影响。

研究者需要尽可能减少这种偏差,并确保收集的信息准确可靠。

最后,病例对照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只能检测相关性。

因此,研究者需要谨慎解释研究结果,避免过度解读。

病例对照研究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癌症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估和遗传疾病研究等。

例如,在癌症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比较患有其中一种特定癌症的病例与未患有该癌症的对照个体之间的暴露差异,以确定潜在的危险因素。

同样,在药物安全性评估中,研究者可以比较使用其中一种药物的患者与没有使用该药物的对照个体之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总之,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流行病学方法,用于评估潜在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虽然该研究方法具有一些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因此,在设计和实施病例对照研究时,研究者需要注意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减少记忆偏差,并谨慎解释研究结果。

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观察性研究设计,用于探究某种暴露因素与特定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这种研究设计的优势在于时间和经济成本较低,并且可以研究罕见疾病。

下面将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具体设计要求和流程。

1. 研究对象选择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有两类:病例组和对照组。

病例组是指已经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而对照组是与病例组在性别、年龄等重要特征上匹配的未患病的个体。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对象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病例组确诊明确,病例选择要符合事先确定的诊断标准,并且需要考虑病例的病程、预后等方面的差异。

病例组应该是在一定时间段内在特定地区内发病的患者。

- 对照组的选择要遵循与病例组相同的人群来源原则,并且要匹配病例组的重要特征,例如性别、年龄、职业等。

匹配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

2. 数据收集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收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暴露因素(Exposure)和疾病结果(Outcome)。

暴露因素是指研究中感兴趣的危险因素,通常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医疗记录等方式来获取。

而疾病结果则是通过临床诊断、医疗记录等方式来确定。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研究者在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访谈或者调查时需要保持盲法(Blindness),即不让研究者知晓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身份,以减少主观偏差。

- 数据收集工作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标准化,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要遵守伦理规范,保护受试者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

3. 数据分析数据采集完毕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混杂因素的控制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

case-control study名词解释

case-control study名词解释

case-control study名词解释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一种观察性研究设计,用于探索疾病或健康状况与一个或多个潜在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通过比较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病例)与未患该疾病的个体(对照)来评估暴露于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者首先选择一组已经患有感兴趣疾病的个体作为病例组,然后选择一组没有该疾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

接下来,研究者回顾性地收集两组个体关于过去暴露于潜在风险因素的信息。

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历史,研究者可以估计特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

病例对照研究的关键特点包括:
1. 回顾性:数据收集通常是回顾性的,即在选定病例和对照后,研究者会询问他们过去的暴露情况。

2. 匹配:为了控制混杂因素,有时研究者会选择与病例在某些关键特征(如年龄、性别)上相似的对照。

3. 比率:研究结果通常以比值比(odds ratio, OR)的形式表示,这是一种衡量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

4. 效率:与队列研究相比,病例对照研究通常成本较低,时间较短,适用于罕见疾病的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回忆偏倚(由于参与者对过去暴露的记忆可能不准确)、选择偏倚(如果病例和对照的选择不是随机的)以及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只能提供关联证据)。

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帮助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疾病的风险因素,从而为公共卫生干预提供了依据。

病例对照研究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解析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
(一)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1.概念
是在队列内套用病例对照研究的一种设计,其研究对象
是在队列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以队列中所有的病例作 为病例组,再根据病例发病时间,在研究队列的非病例 中随机匹配一个或多个对照,组成对照组。但是其研究 方法和分析方法仍与病例对照研究相同。此种研究设计 尤其适合于研究因素包括有复杂的化学或生化分析的前 瞻性研究。
结 果 2.1 单因素分析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剂量效应梯度分析
应用实例
橡胶职业接触与肺癌关系的病例—队列研究
1.研究对象:1972年上海市中山医院对某橡胶厂职工进行缺血性心
脏病普查,参加者共1598人(男934人,女664人)作为队列成员,并
从1973年1月1日始随访至1995年12月31日,期间死亡共475人,失 访49人,死亡诊断按医院的死亡证明,并通过上海市肿瘤登记中心
三、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
(1)病例选择
①选择原则:应选择无偏样本。
②入选标准:尽量使用通用标准,标准要客观、 严格、统一。 ③病例来源: 医院(方便,代表性差,可产生选择偏倚) 社区(代表性好,工作量大)。
新发病例所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
(2)对照选择
①目的: 为比较病例组的暴露情况和暴露量提供一个基准。
2.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
①被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率越高样本越小)。 ②估计该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比值比(OR) OR越大样本越小。 ③需要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1样本大于α=0.05。 ④要求的把握度1-β 把握度要求越高样本越大。
3.样本量计算方法
①查表法 ②公式法

病例对照研究种类及其内容

病例对照研究种类及其内容

病例对照研究种类及其内容病例对照研究,这个听起来像医学界“侦探小说”的东西,实际上可有趣了!简单来说,它就是研究两组人:一组有某种疾病,另一组没有。

然后,通过对比,咱们就能找到潜在的危险因素,甚至揭示一些“隐藏”的真相。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种研究的种类和内容,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

1.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概念在开始之前,咱们得先搞清楚什么是病例对照研究。

就像“无间道”里的卧底,研究者会选择一组“病例”,也就是那些得了病的人,和一组“对照”,也就是那些健健康康的人。

通过比较这两组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环境等等,咱们就能找出与疾病相关的因素。

这种研究特别适合那些发病率低或进展缓慢的疾病,就像寻宝一样,得慢慢找、仔细找。

1.1 病例的选择选择病例可不是随便找找就行的。

咱们得确保病例是准确的,比如确诊的癌症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等,得有明确的诊断。

就像你在超市挑水果,不能随便抓一个就说“这个好”。

这时候,医生的专业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毕竟,谁会想把坏苹果放进自己的购物车呢?1.2 对照组的重要性说到对照组,那也是研究的灵魂。

没有对照组,研究就像无头苍蝇,根本飞不起来。

对照组的选择也得讲究,最好要和病例组在性别、年龄、种族等方面相匹配。

比如说,研究某种心脏病时,病例组是50岁以上的男性,那对照组也得找一群50岁以上的男性,才公平嘛。

这样才能确保得出的结论是靠谱的,不然就像一场没有公平竞赛的运动会,谁都不知道谁能赢。

2.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病例对照研究根据设计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每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2.1 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就像翻旧账,研究者会回头看看病人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

比如,你得了某种疾病,研究者就会问你:“嘿,你以前抽烟吗?喝酒吗?”通过这些信息,咱们可以推测出哪些因素可能与疾病有关。

这种研究有点儿像在调查一起历史案件,细致入微,慢慢剥开真相的外衣。

2.2 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就有点儿像拍纪录片,研究者在开始时就招募好病例和对照组,之后观察他们一段时间,看看谁得病,谁没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研究因素的确立和资料的收集
1.研究因素的确定 (1)变量的选定:取决与研究的目的或具体的目标 (2)变量的规定:尽可能地采取国际或国内统一的标 准,以便交流和比较 (3)变量的测量:研究中尽可能采用定量或半定性的 指标 (4)如何做到研究变量符合规定 2.调查表的编制 3.调查员的培训
(三)、数据资料整理与分析
113 合计 67 2 69
表1吸烟与肺癌的关系 2=12.30 p<0.01 OR=3.3
吸烟深 吸烟浅 合计
表1吸烟深浅与 肺癌的关系 2=19.36 p<0.01 OR=24
问题3:将上述例子的配对资料模拟成成组资料分析,将吸烟量分为4 个等级,计算 吸烟量与肺癌关系的有关指标
吸烟量 (支/日)
四、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选择偏倚 1.入院率偏倚(Berkson bias) 2.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Neyman bias) 3.检出征候偏倚 4.时间效应偏倚 信息偏倚 1.回忆偏倚 2.调查偏倚 混杂偏倚

五、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特别适用于罕见疾病的研究 *相对更省力、省钱、省时,并且较易于组织实施 *不仅用于病因的探讨,还可用于爆发调查、疫苗免疫学效果考核等 *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别适用于探索性病因研究 * 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 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 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不及队列研究 * 获得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一 按目的分类: 1.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用途1) 2.检验性病例对照研究(用途2) 二按设计分类: 1.病例对照不匹配 2.病例对照匹配 (1)频数匹配:要求配比的因素所占的比例,两组一致 (2)个体匹配: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的匹配 3. 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 (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2)病例-队列研究 (3)病例交叉研究 (4)单纯病例研究 (5)病例-时间-对照研究
1.明确研究目的,提出病因假设 暴露?→?疾病 2.选择适宜的研究类型 (1)配比的因素:已知或非常怀疑某种因素为研究中的混杂因子。 (2)配比的方法 3.病例及对照的来源及选择: 4.样本大小的估计 (1).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 ①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0 ②预期的该因素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的比值比OR ③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即假设检验第Ⅰ类错误的概率 ④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 ), 为假设检验第Ⅱ类错误的 概率 (2).估计方法 ①.公式计算②.查表③.统计软件:如EpiCalc2000

四、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Define Research Question Identify Case Population Identify Control Population Measure Variables Data Collecting and Analysis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分组,归纳,编码,输机 2.资料的分析 描述性统计 ①.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性别、年龄、职业等 ②.均衡性检验:目的是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统计性推断 ①不匹配不分层资料的分析 ②不匹配分层资料的分析 ③分级暴露资料的分析 ④1:1配对资料 ⑤1:2配比资料的分析 ⑥1:M配比资料的分析
吸烟者中260名病例及156例对照为不饮酒者;不吸烟中68病例102对照为饮酒 者 按是否吸烟分层后饮酒与食管癌的关系 吸烟 不吸烟 病例 饮酒 不饮酒 合计
260(248. 6)
对照 156 52 208
合计 416 101 517
病例
对照
合计 170 199 369
49 309
68(58.0) 102 58 141 126 243
病例 吸烟 不吸烟 合计 309 126 435 对照 208 243 451 合计 517 369 886
问题4~6:2=56.56 p<0.01,故吸烟与食管癌有关, 但这种关联是仅为统计学关联,需要排除因果关联(如 混杂偏倚等)的可能后,才能判断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 系。OR=2.87 or95%CI(2.17,3.78)
HBV+ 98
HBV- 11
合计 109
对照
合计
49
147
60
71
109
218
问题1:根据上表资料计算2、OR、 OR的95%CI,计 算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2:根据上述资料能否计算ARP及PARP?
课题一 表5-2
病例 对照
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HBV+ 98(a) 49(b) HBV- 11(c) 60(d) 合计 109 109
<10
病例 对照 14 46
10~
10 20
20~
22 23
30~
54 26
合计
113 113
合计
OR= 2= OR95%CI = 总2= 趋势2=
60
30
2.86 6.68 1.29~6.3 4
45
4.99 19.18 2.43~10. 25 28.86 28.09
80
8.66 23.67 3.65~20. 54
二、个体匹配资料的分析 (一)1:1配对资料的分析 课题三答案提示: 问题一:2检验,OR,OR95%CI,分析吸烟与否吸烟深浅吸烟量与肺癌的关系

病例 对 吸烟
照 不吸烟
合计
吸烟 不吸烟
合计 病例
69 10
79 照 吸烟浅 24 1 25
102 11
课题二 表5-3 吸烟量与膀胱癌的关系
吸烟量 (支/日)
0
病例 对照 24 41
1~
10 20
10~
22 23
20~
54 26
合计
110 110
合计
OR= 2= OR95%CI = 总2= 趋势2=
65
1.0
30
0.85 0.12 0.34~2.1 3
45
1.63 1.56 0.75~3.1 5 17.60 15.14
优点
缺点
实习5

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课题资料分析,掌握病例对照 研究常用指标的计算及资料基本整理分析 方法。 时间:6~9小时 内容: 单元1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 单元2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单元1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
一、成组匹配资料的分析 (一)一般资料的分析
课题一
病例
表5-2
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合计
147
71
218
问题一答案:1.利用2检验来检验两组暴露率再统计学上有无显著性差异
χ
2
(ad bc) 2 N (a b)(a c)(b d)(c d)
50.15
1, p 0.001
ad bc 10 .91
2.估计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联系强度 3.(1)用Woolf’s估计总体OR的95%的可信区间 1 1 1 1 Var (ln OR ) 0.138 a b c d
OR
ln OR 95 % CI ln OR 1.96 Var (ln OR ) (1.652 ,3.108 )
取反自然数对数,得可信区间为(5.22,22.38) (2)Miettnen氏卡方值法:
OR95%C.I. = OR
(1 ± 1.96/ χ 2 )
问题二答案:从理论上讲,因病例对照研究不能得到暴露组和非 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只能获得OR,所以病例对照研究一 般是得不到ARP的,只有队列研究才能得到两组的发病或死亡 率,才可以估计ARP。但Cole和MacMahon提出了下面公式, 可以由OR估计ARP(暴露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
2 ORi lnORi Vi Wi lnORi
2W
ORM-H
6.61 1.77 0.57 0.050 20.0 0.52 =0.0828 V=1
=1.69 =11.38 95%CI
4.85 1.62 0.48 0.049 20.5
586 300 886
问题1~3:2=32.74 p<0.01,故饮酒与食管癌有关,但这种关 联是仅为统计学关联,需要排除因果关联(如混杂偏倚等)的可能后, 才能判断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OR=2.29 OR95%CI (1.72,3.04)
本例中309名病例及208例对照均为吸烟者
吸烟与食管癌的关系

基本原理
评估偏倚 探索和 检验病 因假说 病因推断 统计学检验 特定 疾病 病人
统计学 关联
收集 数据
可 比
源 人 群
不患 有该 病
病例和对照的选择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



1.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 在疾病的病因未明时,可以广泛的筛选 机体内外环境中可疑的危险因素 2.验证病因假设: 通过描述性研究或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初步产生了病因假设后,可以通过精良的 病例对照研究来验证假说 3.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二)不分层多暴露水平资料分析 课题二 表5-3 吸烟量与膀胱癌的关系
吸烟量 (支/日)
0
病例 对照 24 41
1~
10 20
10~
22 23
20~
54 26
合计
110 110
合计
OR= 2 = OR95%CI= 总2= 趋势2=

65
30
45
80
220

问题1:计算不同暴露水平的OR、 2 、OR95%CI及总2值和 2趋势性检验 问题2:上述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并对其进行解释
2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