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岩石力学.总结

高等岩石力学.总结
高等岩石力学.总结

岩石(体)力学特性专题

第一节刚性压力机的作用原理及在试验中岩石变形破裂机理

一、岩石在普通试验机中进行单向压缩试验时的变形特性

岩石的变形特性通常可从试验时所记录下来的应力-应变曲线

中获得。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反映了各种不同应力水平下所

对应的应变(变形)规律。以下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应力-

应变曲线。

1.典型的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图1例示了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形态

变化c可将其分成OA,AB,BC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各自显

示了不同的变形特性。

(1)0A阶段,通常被称为压密阶段。其特征是应力-应变曲线呈上凹型,即应变随应力的增加而减少,形成这一特性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于岩石内的微裂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闭合所致。

(2)AB阶段,也就是弹性阶段c从图1可知,这一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呈直线。若在这一阶段卸荷的话其应变可以恢复,由此而称为弹性阶段。这一阶段常用两个弹性常数来描述其变形特性。即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所谓弹性模量,是指应力-应变曲线中呈直线阶段的应力与应变之比值(或者是该曲线在直线段的斜率)被称作平均模量。就模量的概念而言,岩石的模量还有初始模量、切线模量、割线模量等。在岩石力学中比较常用的是平均弹性模量和割线模量。割线模量是指岩石峰值应力一半的应力、应变之比值。其实质代表了岩石的变形模量。所谓泊松比μ,是指在弹性阶段中,岩石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值。这是描述岩石侧向变形特性的一个参数。最近几年来,经过大量的试验发现,在AB阶段,由于受荷后不断地出现裂纹扩展,岩石将产生一些不可逆的变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并不属于真正的弹性特性,只能是一种近似的弹性介质。B点是该岩石的屈服点,当应力超过B点,则将进入第三阶段。

(3)BC阶段,也被称作塑性阶段。当应力值超出屈服应力之后,随着应力的增大曲线呈下凹状,明显地表现出应变增大(软化)的现象。进人了塑性阶段,岩石将产生不可逆的塑性变

形。同时应变速率将同时增大,但最小主应变的应变速率的增大表现得更明显。应该指出,对于坚硬的岩石来说,这一塑性阶段很短,有的几乎不存在,它所表现的是脆性破坏的特征。所谓脆性,是指应力超出了屈服应力却并不表现出明显的塑性变形的特性,而因此达到破坏,即为脆性破坏。

二、刚性压力机的作用原理及在试验中岩石变形破裂机理

上面介绍了岩石在普通试验中进行单向压缩试验时所得到的变形特性。这些变形特性反映了岩石“破坏”前的力学特性。绝大多数岩石的变形属脆性,使得“破坏”无明显前兆, 不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岩石试件突然崩溃,无法记录下崩溃后的应力-应变曲线。那么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岩石在试验过程中发生崩溃现象是否是岩石所固有的特性?岩石达到“破坏”后的性态是怎样的?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达到“破坏”的瞬间,试验机给予岩石试件的附加应力是加剧岩石试件崩溃的主要原因。1970年,沙拉蒙首先全面论述了由于试验机的刚度不同对岩石变形特性的影响,提出了用刚度较大的试验机来减少作用于岩石的附加应力,进而可求得峰值应力后的应力-应变曲线C 以后,这一观点被从事岩石力学工作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所接受。刚性试验机和应力-应变全过裎曲线这两个全新的概念进人了岩石力学领域。

(1)刚性试验机工作原理简介

试验机主要是由出力系统和金属框架组成。当

进行岩石压缩试验时,试验机的金属框架则承

受了与出力系统大小相同的拉力。此时,框架

中将贮存着一定数量的弹性应变能。当岩石达

到峰值应力时,由于已超出岩石所能承受的极

限应力,将产生一个较大量级的应变。正是因

为这一应变的产生促使试验机框架向岩石释

放出贮存在机内的弹性应变能。显然,岩石的

突然崩溃是由于这附加的能量所致。图2是分

析试验机刚度大小给予试验结果影响的示意

图。假设:岩石的刚度用S K 表示,并在达峰

值应力后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且用 '

S K 表

示.试验机的刚度用m K 和'm K 表示且'm K

的试验机。当试验机加载至岩石的峰值应力之后,若产生一个微小量的应变,则其应力- 应变曲线应沿着AA'移动。这时岩石所能承受的能量为12'O O AA 围成的而积。当试验机为柔

性机('m K )即试验机的刚度小于岩石的刚度。由于加载作用,贮存在试验机内的弹性能为12O ABO 所围成的面积。当应力加至峰值应力时,岩石会突然出现一微小的应变ε?。与此同时,试验机也将恢复部分能量,并将其作用在岩石上。此时,岩石所能承受的能量比试验机释放的能量小,其大小如图2中所示的由A B A'所围成的面积c 因此,由于附加能量的作用,使岩石的裂纹扩展加剧,并发生崩溃的现象。与此相反,当试验机的刚度大于岩石的刚度,则在相同的条件下,试验机附加给岩石的能量为12O ACO 所围成的面积,比岩石所能承受的能量小AA'C 。要岩石继续产生应变必须依靠外荷载的加载才能实现。因此,当试验机的刚度大于岩石的刚度时,才有可能记录下岩石峰值应力区的应力-应变曲线。 这就是刚度试验机的工作原理。

(2)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形态

由上述可知,所谓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是指在刚性试验上进行试验所获得的包括岩石达到峰值应力之后的应力-应变曲线。

由图3可知,除了上面已介绍的曲线可分成0A ,AB ,BC 三个阶段之外,当应力值过C 点之后还存在着另外两个阶段。

CD 阶段,又被称作应变软化阶段。虽然此时已超出了峰值应力,但岩石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而这一承载力将随着应变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表现出明显的软化现象。

D 点以后为摩擦阶段。它仅表现了岩石产生宏观的断裂面之后,断裂面的摩擦所具有 的抵抗外力的能力。

(3)达到峰值应力后,应力-应变曲线所具有的特征及其类型

a)岩石达到峰值应力之后,仍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而岩石突然的“崩溃”是一种假象。因此,以前将应力达峰值应力时,称作岩石“破坏”是不够严密的。其实质并非完全破坏,仅仅表现为承载能力的降低。

b)在反复加-卸载的情况下,曲线也会形成塑性滞环,而且塑性滞环的平均斜率是在逐渐降低,表现出应变软化的特征。此外,曲线仍具有记忆能力,反复加-卸载试验对岩体的变形特性并无多大的影响。

岩石在刚性试验机上进行试验其曲线类型根据岩性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为稳定型。当试件所受的荷载超过其峰值应力后,只有在外力继续作功的情况下,才能使其破损进一步发展。如图3中的类型I 。第二种类型为图中的类型II 。 该类试件将出现不稳定的裂纹扩展,试件无需外力继续作功破裂会持续发展,直至丧失承载能力。这类曲线被称作非稳定型曲线。

第二节 水对岩石(体)力学特性的影响

(―)岩石的含水性质

1.岩石的含水量(w )

岩石的含水量是指岩石孔隙中含水的质量w C 与固体质量1C 之比的百分数:

1

C C w w 根据试件含水量状态的不同,可分成岩石在天然状态下的含水量和饱和状态下的含水量。其

试验方法类似于密度试验的方法。其差别在于必须求出含水的质量。

岩石的含水量对于软岩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组成软岩的矿物成分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粘土矿物,而这些粘土矿物遇水软化的特性,将对岩石的变形、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中等坚硬以上的岩石而言,其影响就显得并不重要。

2.岩石的吸水率(d w )

岩石的吸水率是指岩石吸人水的质量与试件固体的质量之比:

()c d d w γγγ/-=

岩石吸水率的试验方法类似于饱和密度的试验方法。可通过饱和密度的试验,得到岩 石的吸水率。吸水率是一个间接反映岩石内孔隙多少的指标,与岩石的含水量一样,对于软岩它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

(二)岩石的渗透性

岩石的渗透性是指岩石在一定的水压力作用下,水穿透岩石的能力。它反映了岩石中裂隙间相互连通的程度。大多数岩石的渗透性可用达西定律来描述:

A dx

dh K q x = 式中x q ——沿x 方向水的流量;

h ——水头的髙度;

A ——垂直于x 方向的截面面积;

K ——岩石的渗透系数。

就一般工程而言,所关心的是渗透系数K 的大小。通常,渗透系数K 是利用径向渗透试验而得到。所谓径向渗透试验,是采用钻有一同轴孔的岩芯,使这空心圆柱体试样能够产生径向流动。当液体表面作用着恒定的压力时,使液体沿着岩石内的裂隙网流动,测得各系数,进而求得岩石的渗透系数。

岩石的渗透性对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具有直接的意义,例如:将水、油或者气体泵入多孔隙的岩体中;为了能量转换而在地下洞室中贮存液体;评价水库的不透水性;排除深埋洞室的渗水等等。但是,就渗透性而言,岩体的渗透特性远远比岩石的渗透性来得重要。其原因是岩体中存在着的不连续面,使其渗透系数要比岩石的大得多而引人注。目前,国外已有人正在进行现场岩体的渗透性试验研究,看来这才是研究岩石渗透性的最佳方向。

(三)软化系数(η)

软化系数是指岩石于燥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和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它 是表示岩石抗风化能力的一个指标:

cd

cc R R =η 软化系数卩是一个小于或等于1的系数,该值越小,则表示岩石受水的影响越大。

(四)岩石耐崩解性指数(d I )

耐崩解性指数是通过对岩石试件进行烘干,浸水循环试验所得的指数。它直接反映了岩石在浸水和温度变化的环境下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耐崩解性指数的试验是将经过烘干的试块(约重500g ,且分成十块左右),放人一个带有筛孔的圆筒内,使该圆筒在水槽中以 20r/min 的速度,连续旋转l0min ,然后将留在圆筒内的岩块取出再次烘干称重。如此反复进行两次后,按下式求得耐崩解性指数:

s

r d m m I =2 式中2d I ——表示经两次循环试验而求得的耐崩解性指数,该指数在0~ 100%内变化; s m ——试验前试块的烘干质量;

r m ——残留在圆筒内试块的烘干质量。

甘布尔认为:耐崩解性指数与岩石成岩的地质年代无明显的关系,而与岩石的密度成正比,与岩石的含水量成反比。并列出了表2-1的分类,对岩石的耐崩解性进行评价。 表21

甘布尔的崩解酎久性分类 绀 名

次lOmin 旋转后留下的 丑分数(%)(按十宽计) 两次lOmin 旋转后留下的 冇分数(%)(按干重计) 极离的耐久性

>99 >98 高耐久件

98-99 95-98 中等高的耐久性

95-98 85-95 中等的耐久性

85-95 60-85 低耐久性

60-85 30-60 极低的耐久性 <60 <30

(五)岩石的膨胀性

含有粘土矿物的岩石,遇水后会发生膨胀现象。这是因为粘土矿物遇水促使其颗粒间的水膜增厚所致,因此,对于含有粘土矿物的岩石,掌握经开挖后遇水膨胀的特性是十分必要的。岩石的膨胀特性通常以岩石的自由膨胀率、岩石的侧向约束膨胀率、膨胀压力等来表述。

1.岩石的自由膨胀率

岩石的自由膨胀率是指岩石试件在无任何约束的条件下浸水后所产生膨胀变形与试件原尺寸的比值。常用的有岩石的径向自由膨胀率(D V )和轴向自由膨胀率(H V )。这一参数适用于不易崩解的岩石:

H

H V H ?= D

D V D ?= 式中D H ??,——分别是浸水后岩石试件轴向、径向膨胀变形量;

H ,D ——分别是岩石试件试验前的髙度、直径。

自由膨胀率的试验通常是将加工完成的试件浸人水中,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其变形量,最终按公式计算而得。

2.岩石的侧向约束膨胀率(HP V )

与岩石自由膨胀率不同,岩石侧向约束膨胀率是将具有侧向约束的试件浸人水中,使岩石试件仅产生轴向膨胀变形而求得的膨胀率。其计算式如下:

H

H V HP 1?= 式中1H ?为有侧向约束条件下所测得的轴向膨胀变形量。

3.膨胀压力

膨胀压力是指岩石试件浸水后,使试件保持原有体积所施加的最大压力。其试验方法类似于膨胀率试验。只是要求限制试件不出现变形而测量其相应的最大压力。

上述三个参数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岩石遇水膨胀的特性,进而可利用这些参数,评价建造于含有粘土矿物岩体中的洞室的稳定性,并为这些工程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

第三节岩石流变力学特性及其对岩体工程耐久性的影响

岩石的流变性是指岩石在恒定的外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面增大,所产生的变形称为流变。流变也称作蠕变。

(一)典型的流变曲线

图2-27表示r典型的蠕变曲线。从曲线形态上看,可将该曲线分成三个阶段:

1.AB阶段,称作为瞬态蠕变阶段。在施加外荷载之后,首先岩石将产生瞬时的弹性应变,这一应变是与时间无关的,如图中所示的OA段。当外荷载维持一定的时间后,岩石将产生一部分随时间而增大的应变,此时的应变速率将随时间的增长逐渐减小,曲线呈下凹型,并向直线状态过渡。在此阶段,若卸去外荷载则岩石的瞬时弹性应变最先恢复,如图中的PQ段。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剩余应变亦能逐渐地恢复,如图中的QR段。QR段曲

线的存在,说明岩石具有随时间的增长应变

逐渐恢复的特性,这一特性被称作为弹性后

效。

2.BC阶段,被称作为稳定蠕变阶段。在

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点是应变与时间的关系

近似地呈直线变化,应变速率为一常数。若

在这第二阶段,也将外荷载卸去,则也会出

现与第一阶段卸载时一样的特性,弹性后效

仍然存在,但是这时的应变已无法全部恢复,

存在着部分不能恢复的永久变形第二阶段的曲线斜率与作用的外荷载的大小和介质的粘滞系数 有关。

3.C点以后阶段,为非稳态蠕变。当应变达到C点后,岩石将进入非稳态蠕变阶段。这时岩石的应变速率剧烈增加,整个曲线呈上凹型,经过短暂的时间后试件将发生破坏。C点往往被称作为蠕变极限应力,其意义类似于屈服应力。

(二)岩石蠕变的影响因素

岩石蠕变的影响因素除了岩石自身矿物成分不同将造成一定的差异之外,对于试验环境而

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应力水平的影响

图2-28例示了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作用下的

雪花石膏的蠕变曲线。由曲线可知,当在稍低

的应力作用下,蠕变曲线只存在着前两个阶

段,并不产生非稳态蠕变。它表明了在这样的

应力作用下,试件不会发生破坏。变形最后将

趋向于一个稳定值。相反,在较髙应力作用下,试件经过短暂的第二阶段,立即进人非稳态蠕变阶段,直至破坏。而只有在中等应力水平(大约为岩石峰值应力的60%?80%)的作用下,才能产生完整的螨变曲线。这对于进行蠕变试验而言,选择试验应施加的应力水平是必定要给予考虑的重要条件。此举可以避免这种试验得不到预期结果的现象出现。

2.温度、湿度对蠕变的影响

不同的温度将对蠕变的总变形踅以及稳定蠕变的曲线斜率产生较大的影响。有人在相同荷载、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了蠕变对比试验,得出了如下的结论:第一,在高温条件下,总应

变量低于较低温度条件下的应变量;第二,

蠕变曲线第二阶段的斜率则是高温条件下要

比低温时小得多。

在不同的湿度条件下,同样对蠕变特性产生

较大的影响。通过试验可知,饱和试件的第二

阶段蠕变应变速率和总应变量都将大于干燥

状态下试件的试验结果。

因此,对于岩石蠕变试验来说,由于试验时所测得的应变量级都很小,故要求严格控制式验室的温度和湿度,以免由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了岩石的蠕变特性。

(三)岩石蠕变特性和常规变形特性的联系

常规变形特性和蠕变特性,虽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岩石所产生的变形特性。但是二者最终的应变量却有着惊人的相同之处。图2-29所示二者试验结果的比较。在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中,蠕变试验的轨迹应该是一条水平线。如以C点作为施加在试件上的应力水平,则其应力-应变曲线如图中的CD所示。而D 点即为该应力水平下蠕变破坏的最终应变量。这几乎与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在相同应力水平下的应变量相同,而图中斜线IH表示

了蠕变试验在低应力水平作用下最终应变量的轨迹线。若以E点的应力水平进行蠕变试验,

那么,F点则可近似地看成在这一应力水平作用下,可能产生的

最大应变量。

第四节岩石及岩体结构对岩石及岩体强度特性的影响一、结构面的概念

一个天然岩体,从宏观上来说,它是由节理或裂隙切割成一块一块的、互相排列与咬合着的岩块所组成的。岩体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地质遗迹,如假整合、不整合、榷皱、断层、节理、劈理等。它们在岩体力学中一般都统称为节理。由于节理的存在,造成了介质的不连续,因而,这些界面又称为不连续面或结构面。它造成了岩体的不连续性和各向异性,同时还反映了区域地质构造和自然应力场的特征。

由于岩体中有结构面的存在,使岩体与岩石的力学特性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从岩体的力学属性来看,可认为:完整的岩体属连续介质力学范畴;面碎屑岩体或糜棱岩体则属土力学范畴;介于上列二者之间的裂隙体或破裂体也统称节理岩体,因它受节理切割的影响,可认为是有地质力学的属性即由地质的特点面决定其力学性能的,其力学属性被认为部分属从岩体的力学强度来看,岩石的强度与组成此岩体的岩块和节理的力学性能有很大不同,图本1给出了节理岩体的强度区别。从该图中可见,节理的强度低于岩石的强度,面节理岩体的强度在节理的强度和岩块的强度之间。所以,研究节理岩体的力学性能要从非节理岩石、节理及节理岩体这三方面的力学性能来考虑。可见,如果工程设计仅凭室内岩样试验指标来代表野外天然岩体的力学性能,将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二、结构面的分类

按照工程的要求,岩体中结构面的分类有以下几方面。

(一)结构面的绝对分类和相对分类

绝对分类是建立于结构面的延展长度基础上的。一般将结构面分为:细小的结构面,其延长

小于1m;中等的其延长为1?10m;巨大的其延长大于10m。绝对分类的缺点是没有与工程结构相结合面所谓结构面的大小,都是相对于工程而言的。

相对分类是建立于地质不连续面尺寸的基础上。所谓相对,是指结合工程结构类型而言。按工程结构类型和大小的不同,可将结构而分为细小的、中等的及大型的。

(二)按力学观点的结构分类

一个自然地质体,当其形成和受到地质因素作用后,特别是受到构造力作用后,在地质体内产生的各种结构而,它可以是稀疏的,也可以是密集的;可以是充填各种各样的砂砾粘土,也可以是互相有规律地排列或贯通。总之,自然地质体内存在有各种各样的结构面,千变万化,而且又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岩体的力学性能。为了便于研究岩体的力学性能,按力学观点可将岩体的地质破坏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破坏面,它是属于大面积的破坏,以大的和粗的节理为代表。一般认为这种破坏是由缓慢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第二类为破坏带,它是属于小面积的密集的破坏,以细节理、局部节理、风化节理等为代表。一般认为是由快速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第三类为破坏面与破坏带的过渡类型,它具有破坏面和破坏带的力学特点。缪勒按上述地质破坏特点将结构面分为五大类型。即单个节理、节理组、节理群、节理带以及破坏带或糜棱岩。在此五大类型基础上,又按充填节理中的材料性质和程度以及糜棱岩化程度将每种类型分成三个细类。这样,共将结构面分为十五个细类。这里应注意到:粗节理可以成单个节理形式出现,也可以成节理组出现。对于后一种情况,粗节理经常地很明显占有主要位置,因而可作为主要破坏被确定,而其他则作为伴随破坏。在粗节理(和大的节理)中经常发现有磨碎的充填物,如裂隙粘质土和细粒粉状岩石(糜棱岩)与其他充填物,它们的形成往往由于节理或断层两壁发生重复和相反方向运动而使其间的岩体被压晬和磨碎。其破碎程度,在带状破坏情况时,占优势的块体尺寸为10?100mm;在粗糜棱岩中,其颗粒尺寸一般为0.02 ~ l.0mm,糜棱岩中,颗粒直径为0.002?0.02cm或更小些。

三、岩体破碎程度的分类

上述介绍了各种结构面的形式,现在,我们讨论有关岩体破碎程度的鉴别。为了区分岩体的破碎程度,在这里先介绍有关岩体中节理的两个定量指标。

(一)裂隙度K

裂隙度尺是指沿着取样线方向,单位长度上节理的数量。设有一取样直线,其长度为l,在沿l长度内出现节理的数量为n,则

l

n K = 那么,沿着取样线,节理的平均间距d 为 n l K d ==

1 当取样线垂直节理的走向时,则为节理走向的垂直间距。当节埋垂真间距d>180cm 时,岩体的连续性具有整体的结构性质;d = 30 ~ 180cm 时,则为块状结构;d<30cm 时,则为碎裂结构,而当d<6.5cm 时,则称为极碎裂的结构。

当岩体上有几组方向的节理时,如图4-3,有两组节理和21,a a K K 和21,b b K K 。则沿取样线 x 上的节理平均间距ax m 和bx m 为

a a ax d m ξcos =

b b bx d m ξcos = ……,n

n nx d m ξcos = 该取样线上的裂隙度尺为各组节理的裂隙度之和。即

n b a K K K K +++=....

式中,n b a K K K ...,,——各组节理的裂隙度,即

nx bx ax nx

bx b ax a m m m K m K m K m K 1...111,1,1+++====

按裂隙度K 的大小,可将节理分成:疏节理(K = 0?11-m );密节理(K = 1?101

-m );非常密集节理(K = 10?1001-m );压碎或糜棱化带(K =10 0?10001-m )。

(二)切割度e X

切割度是指节理在岩体中分离的程度,有些节理可将整个岩体完全切割,而有些节理由于其伸延不长,则只能切割岩体中的一部分,没有将整个岩体分离开。现在来讨论仅从一个节理确定岩体被切割的程度。首先,假设有一平直断面,它与岩体中该节理面重叠,而且完全地横贯所考虑的岩体体积,该平直断面的面积令其为A 。那么,这个平直断面的面积A 与节理面的面积a 之间的比率就是连续面和不连续面之间的比率,称其为切割度 e X 。 A

a X e =

切割度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当比率e X 为0.5时,表示横贯岩体的平直断面有50% 是被切割(或分离)的。在该情况下,说明这岩体在此平直断面内有50%没有分离,是连续的。当e X 为1时,沿着该断面的岩体完全地被节理切割。相反,如果e X 为零时,则岩体为完整体,是连续的。

岩体中经常地出现成组的平行的节理。若在同一平直面上出现的节理面积为,,,321a a a 则 A

a a a X e 321++= (三)岩体破碎程度分类

按照岩体的裂隙度K 和切割度X,的关系,可将岩体的破碎程度划分为如表4-3所示。 从表4-3中可见,由于裂隙度火与切割度Xe 的关系不同,而得出岩体的破碎程度不同。在该表中分出五种不同破碎程度的岩体;似均质性;弱节理化节理化;强节理化及完全节理化。

四、结构面的几何特征

结构面的几何特征是反映节理的外貌,它由下列要素所组成:

1.走向。它是指节理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向。一般用方位角表示,例如N30°E 。

2.倾斜。它包括有节理而的倾斜角度与倾斜方向。所谓倾斜角度,系指水平面与节理面间所夹的最大角度,它是垂直节理面走向的倾角。而倾斜方向是与走向成垂直的方向,它是节理面上倾斜线最陡的方位,也等于节理面的走向加上或减去90°而得。

3.连续性。它包括节理倾斜连续性和走向连续性。它是根据现场节理面沿着节理走向和倾斜方向而测量的尺寸。连续性是给切割度的计算作为依据。

4.粗糙度。它指节理表而的粗糙程度。平滑的表面较粗糙表面有较低的摩擦角。

5.起伏度。节理表面经常成波状起伏,它可增加岩体滑移时的爬坡或顺坡的能力。因而建立了起伏度的概念。起伏度包括两个要素:幅度及长度。起伏波的幅度是指相邻两波峰连线与其下波槽的最大距离a ,起伏波的长度是指两相邻波峰之距离l 当幅度越大面波长越小,则表示节理表面起伏越急峻。

四、碎块岩体的破坏

碎块岩体是指岩体内节理、裂隙、层理、片理等结构面比较发达以及裂口张开也较显著的岩体。它广泛存在于自然岩体中。也有统称其为节理岩体。这种岩体的变形远比完整岩石大,

永久变形非常明显。

在碎块岩体上施加荷载,可使碎块岩体内部发生岩块位移、转动、甚至使岩块开裂,最后在岩体内部形成破坏面或甚至形成破坏带,从而使岩体变形,强度降低直至破坏。

根据岩体破坏现象的观测,破坏面或破坏带产生的位置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的破坏面 (带)是沿节理面破坏;第二种是在完整岩石(岩块)内破坏;第三种即沿节理面破坏,也在岩块内破坏。上述第一种破坏是最常见的岩体破坏,而第二种破坏极为少见,而往往是岩体内产生岩块破坏的同时,必然产生节理的破坏。故第三种是较为常见的破坏现象。本小节主要介绍第一种和第三种的碎块体破坏性状。

(一)、沿节理面产生的破坏

沿节理面产生的破坏现象可从碎块岩体破坏试验来研究。在二维条件下,当岩体受到1σ和3σ的主应力作用时,岩体节理破坏产生三种破坏形式(图4-23):—种破坏形式是剪切沿着一个很好的与两组节理都相交一个角度的锯齿状斜面而破坏(图4-23(a)),这个斜面称为剪坏面。在这个破坏面上,大部分的岩块面之间产生剪切位移,少数情况下,会有个别的岩块发生转动。第二种破坏形式是在岩体中发生一条狭窄的破坏带,称为剪坏带(图4- 23(b)),在该带内有一行岩块发生转动,此狭窄破坏带的宽度一般为一个岩块转动后的尺寸。在少数情况下,当剪坏带内有两个岩块砌叠成列地发生转动的,则设r n = 2,r n 称为列上岩块转动的数目。这时,剪坏带宽度由转动的岩块行数所控制。最后一种破坏形式是岩体内有一条较宽的破坏带,在此破坏带内,经常发生数个岩块砌叠成列地排列,并有时扭结在一起而整列转动,因而将这种破坏带称为扭结带或扭坏带,在此带内,每列 参加转动的岩块数目r n >2。

(二)、岩块节理破坏

如图4-27中为一个两组节理相组合成的岩块-节理 岩体模型。当岩体受到外荷载后,岩体内不产生转动,而 楔体沿nrn 而产生剪切破坏,并移动了一个距离t 如果令岩块的抗剪强度r 为常数,禊体沿mn 面移动了单位 距离,则内外作功相等: 由i a i b H l i cos cos sin τσ+

= 求H 的最小值 令0=di

dH

得ra b i 121tan σ+

= 则()b a ra H v στ+=

如果块怀破坏沿着ml 方向,则应力v σ 不做铅垂方向的功,但在ml 面上要作摩擦功。于是 b b H v τ?σ+=tan 2

式中,?tan 为节理面的摩擦系数。

因此,扩容将发生于如下条件: ()()τ?στστ+<+tan 24v v b a b a

应当指出,上式没有考虑H 和v σ对于破坏面法向应力的影响,这是因为我们很设了岩石的抗剪强度τ为常数。实际上,τ值是与破坏面的法向应力的大小有关。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书籍——举世之宝——梭罗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

———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广西大学学硕-0814-土木工程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代码:0814)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及方向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办于1932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曾为我国中南、西南乃至台湾地区的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培养了一批领军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80多年的历史沉淀、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国家“211工程”连续三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和中西部综合实力提升计划的支持,本学科拥有良好的实验基地和科研条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其中的结构工程学科连续入选“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2013年土木工程学科入选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近10年学科相继获得了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点、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省级创新团队——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广西人才小高地。2012年获批增设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与城市环境技术,开始培养建筑技术、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城乡规划等领域的人才。当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师资队伍强、教学条件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攻关能力强,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土木工程学科,综合实力区内领先、国内先进,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土木工程学科。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五个二级学科:1.结构工程;2.岩土工程;3.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4.桥梁与隧道工程;5.建筑与城市环境技术。 有研究方向如下:1.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高层建筑结构;2.工程结构分析、设计及施工控制;3.钢结构及组合结构;4.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5.道路桥梁工程设计理论与施工方法;6.桥梁结构抗风与抗震评估理论;7.地下工程;8.特殊岩土与工程;9.地域建筑及设计技术;10.城乡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科学和职业道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事业心。 2.掌握土木工程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工程实践知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北航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1)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道路与铁道工程(081401) 二、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 1.道路与铁道工程的检测与加固; 2.土木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 3.岩土本构理论及工程应用; 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材料; 5.工程结构仿真。 四、学制 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博士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1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应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前完成课程学分,应在博士论文答辩前完成全部学分和培养要求的有关环节。 鼓励博士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五、知识结构、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1)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 高等工程数学与数学基础(数值分析、数理统计、矩阵理论、最优化理论与算法、数理方程、常微分方程、数学试验),专业基础知识(变分与有限元素法原理、高等混凝土结构、高等土力学、高等土木工程材料学、高等结构动力学、工程结构可靠度、工程塑性力学)。 (2)专业综合知识 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高等钢结构,混凝土徐变力学,基础工程学,建设项目管理,高等岩石力学,建筑结构健康诊治,混凝土结构试验,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建筑结构无损检测技术,土动力学,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与应用,组合结构,城市地下工程,理论土力学与现代岩石测试技术,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综合课。 (3)学科前沿与交叉学科知识 现代工程结构进展,材料科学进展,空间数据处理,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科学

(完整版)高等岩石力学试题答案(2012)汇总

1..简述岩石的强度特性和强度理论,并就岩石的强度理 论进行简要评述。 答:岩石作为一种天然工程材料的时候,它具有不均匀性、各向异性、不连续等特点,并且受水力学作用显著。在地表部分,岩石的破坏为脆性破坏,随着赋存深度的增加,其破坏向延性发展。 岩石强度理论是判断岩石试样或岩石工程在什么应力、应变条件下破坏。当然岩石的破坏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温度、应变率、湿度、应变梯度等。但目前岩石强度理论大多只考虑应力的影响,其他因素影响研究并不深入,故未予考虑。 (1). 剪切强度准则 a.Coulomb-Navier准则 Coulomb-Navier准则认为岩石的破坏属于在正应力作用下的剪切破坏,它不仅与该剪切面上剪应力有关,而且与该面上的正应力有关。岩石并不沿着最大剪切应力作用面产生破坏,而是沿其剪切应力和正应力最不利组合的某一面产生破裂。即:? τtan σ =C +

式中?为岩石材料的内摩擦角,σ为正应力,C为岩石粘聚力。 b. Mohr破坏准则 根据实验证明:在低围压下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关系接近于线性关系。但随着围压的增大,与关系明显呈现非线性。为了体现这一特点,莫尔准则在压剪和三轴破坏实验的基础上确定破坏准则方程,即:()σ τf = 此方程可以具体简化为斜直线、双曲线、抛物线、摆线以及双斜直线等各种曲线形式,具体视实验结果而定。 虽然从形式上看,库仑准则和莫尔准则区别只是在于后者把直线推广到曲线,但莫尔准则把包络线扩大或延伸至拉应力区。 c. 双剪的强度准则 Mohr强度准则是典型的单剪强度准则,没有考虑第二主应力的作用。我国学者俞茂宏从正交八面体的三个主应力出发,提出了双剪强度理论和适用于岩土介质的广义双剪强度理论,并得到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改造传统农业》读书报告20136381

读书报告 班级:农经201302 姓名:唐小东 学号:20136381

“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舒尔茨一句话,可谓画龙点睛,使本书的主旨一目了然。<<改造传统农业>>是在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方面的一本最重要的著作。作者反对轻视农业的看法,强调现代化农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统农业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全书对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的论述正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的。 在刘易斯著名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中,农业的作用只是为工业扩张提供免费的劳动力。舒尔茨坚决反对轻视农业的观点,在他看来,农业决不是那么消极无为,相反,它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但舒尔茨同时也强调,对于经济增长,传统农业很难作出什么贡献,只有现代化的农业,才可以推动工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了要讨论的中心问题。传统农业究竟“传统”在哪里呢?舒尔茨认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竭力阻碍技术进步,压制工业发展,农民变革屡受打击后,思想被禁锢、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对技术创新失去兴趣。他们世世代代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技术水平无法得到提高,不可能进一步增加产量。这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它导致的后果是生产率低,产出低,农民收入自然就微薄,生产出来的东西,除了满足温饱外,所剩无几。但这,是否就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低呢? 许多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的观点,几乎是众口一词,认为农民之所以贫穷,是因为农民没有经济头脑,又缺乏管理知识,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还特此,如果派专家深入到农村中去,把农民组织起来,帮助他们重新配置现有资源,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那么,效率可以大幅提高,产量也会随之增加,贫穷落后的农村就可以因此改变。但舒尔茨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在传统农业中,农民并不愚昧,他们精明能干,锱铢必较,时刻盘算着怎样才能少投入,多产出,生产要素在他们手里,被配置得恰到好处,达到了最佳状态,即便是学识渊博的专家,也不可能再作哪怕是一点点改进。所以,企图通过重新配置现有生产要素,来改变传统农业,是无法实现的。既然传统农业中资源配置合理,那它为什么停滞不前,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呢?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农民铺张浪费,没有节约的习惯,特别是婚丧喜事大操大办,逢年过节铺张浪费,另外,缺少精明、善于投机的商人,所以储蓄少,投资低。但舒尔茨认为,投资低的现象的确存在,但其根源不在于储蓄少或缺少企业家,而在于投资收益率太低,刺激不了人们投资的积极性,结果传统农业毫无生机。 作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因素,新的生产要素有供给者,也有需求者。供给者开发新的生产要素,并提供给农民。由于气候、土地等条件的限制,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资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是拿来就可以用,而是要经过研究和改造,才能使之适应于传统农业社会,能够担当起这一重任者,就是新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科学知识,生产出新的生产要素。舒尔茨认为,是这些新生产要素的供给者掌握着经济发展的“钥匙”。早在几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曾作了一个关于社会中,人们对各类职业评价的问卷调查。其中调查结果,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农民工,没有人选择农民。研究者痛心疾首指出,之所以有人选择农民工,不是他们真的喜欢,而是因为他们还是没有的其他更好的选择,改造中国的传统农业已刻不容缓,三农问题,已喊了多少年,但农民却没有从中受益多少。或许,我们从开始的思路就剑走了偏锋。改造传统农业,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而不是简单的写在纸上,流于会议的几点认识、几点主张上。 如果以学术的视角来看,或许我们的说法更有说服力。有人以为改造传统农业,就是农业的机械化。的确,改造传统的农业需要机械,但未必是机械化,因为我们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正如舒尔茨所指出的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的边际收益,而如何提高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难题。提高农业的边际收益,涉及到各个方面,有改造农业的整体环境的努力,有提高农民素质的努力,还有改善农业的经营方式的努力等。而这些正是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向我们介绍的,舒尔茨从划分农业的生产活动出发,研究了传统农业与现代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高等岩石力学试题答案1

1. 简述岩石的强度特性和强度理论,并就岩石的强度理论进行简要评述。 答:岩石作为一种天然工程材料的时候,它具有不均匀性、各向异性、不连续等特点,并且受水力学作用显著。在地表部分,岩石的破坏为脆性破坏,随着赋存深度的增加,其破坏向延性发展。 岩石强度理论是判断岩石试样或岩石工程在什么应力、应变条件下破坏。当然岩石的破坏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温度、应变率、湿度、应变梯度等。但目前岩石强度理论大多只考虑应力的影响,其他因素影响研究并不深入,故未予考虑。 (1). 剪切强度准则 a. Coulomb-Navier 准则 Coulomb-Navier 准则认为岩石的破坏属于在正应力作用下的剪切破坏,它不仅与该剪切面上剪应力有关,而且与该面上的正应力有关。岩石并不沿着最大剪切应力作用面产生破坏,而是沿其剪切应力和正应力最不利组合的某一面产生破裂。即: ?στtan +=C 式中?为岩石材料的内摩擦角,σ为正应力,C 为岩石粘聚力。 b. Mohr 破坏准则 根据实验证明:在低围压下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关系接近于线性关系。但随着围压的增大,与关系明显呈现非线性。为了体现这一特点,莫尔准则在压剪和三轴破坏实验的基础上确定破坏准则方程,即: ()στf = 此方程可以具体简化为斜直线、双曲线、抛物线、摆线以及双斜直线等各种曲线形式,具体视实验结果而定。 虽然从形式上看,库仑准则和莫尔准则区别只是在于后者把直线推广到曲线,但莫尔准则把包络线扩大或延伸至拉应力区。 c. 双剪的强度准则 Mohr 强度准则是典型的单剪强度准则,没有考虑第二主应力的作用。我国学者俞茂宏从正交八面体的三个主应力出发,提出了双剪强度理论和适用于岩土介质的广义双剪强度理论,并得到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 3211t b b σσσασ=+--α ασσσ++≤1312 ()t b b σασσσ=-++31211 αασσσ++≥1312 式中α和b 为两个材料常数,是岩石单轴抗拉强度。在主应力空间里,上式代表一个以静水应力轴为中心轴具有不等边十二边形截面的锥体表面。 (2). 屈服强度准则 a. Tresca 屈服准则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doc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点简介 依托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学科和绍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岩体工程创新团队,立足浙江建筑行业,以岩土工程和建筑工程为特色,在岩石力学与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软土路基与道路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现有专任教学科研人员4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3人,正高11人,副高16人,博士学位教师23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校外生产一线导师21人。近三年来,主持在研几十项高水平课题,科研经费充足。有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共2 000m2),在建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实验中心(8000 m2,预计2016年7月建成),实验设备齐全,拥有一批高端的大型科研仪器, 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强大的支持。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职业能力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等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依托学校“浙江省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的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开展校校(所)协同培养、校企协同培养和国际协同培养。 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2.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发创新能力,或具有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维护

EDA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格式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院、部: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王晓丽职称助教 专业: 班级: 完成时间:

摘要(三号,黑体,居中,字间空两格字符) (空二行换行) 空4格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 关键词:(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ABSTRACT ①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②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空字符。③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 words”,其后为关键词用小写字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Key words :aaa;bbb;ccc

目录(3号,黑体,居中) (空1行,以小4号黑体设置字体及大小,行间距22、字间距标准) 1 XXXXXX………………………………………………………………………… 1.1 XXXXXX……………………………………………………………………… 1.2 XXXXXX……………………………………………………………………… ┇ 2 XXXXXX………………………………………………………………………… 2.1 XXXXXX……………………………………………………………………… 2.2 XXXXXX……………………………………………………………………… ┇ 3 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附录……………………………………………………………………………………

高等岩石力学答案

3、简述锚杆支护作用原理及不同种类锚杆的适用条件。 答:岩层和土体的锚因是一种把锚杆埋入地层进行预加应力的技术。锚杆插入预先钻凿的孔眼并固定于其底端,固定后,通常对其施加预应力。锚杆外露于地面的一端用锚头固定,一种情况是锚头直接附着在结构上,以满足结构的稳定。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梁板、格构或其他部件将锚头施加的应力传递于更为宽广的岩土体表面。岩土锚固的基本原理就是依靠锚杆周围地层的抗剪强度来传递结构物的拉力或保持地层开挖面自身的稳定。岩土锚固的主要功能是: (1)提供作用于结构物上以承受外荷的抗力,其方问朝着锚杆与岩土体相接触的点。 (2)使被锚固地层产生压应力,或对被通过的地层起加筋作用(非顶应力锚杆)。

(3)加固并增加地层强度,也相应地改善了地层的其他力学性能。 (4)当锚杆通过被锚固结构时.能使结构本身产生预应力。 (5)通过锚杆,使结构与岩石连锁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工作的复合结构,使岩石能更有效地承受拉力和剪力。 锚杆的这些功能是互相补允的。对某一特定的工程而台,也并非每一个功能都发挥作用。 若采用非预应力锚杆,则在岩土体中主要起简单的加筋作用,而且只有当岩土体表层松动变位时,才会发挥其作用。这种锚固方式的效果远不及预应力锚杆。效果最好与应用最广的锚固技术是通过锚固力能使结构与岩层连锁在一起的方法。根据静力分析,可以容易地选择锚固力的大小、方向及其荷载中心。由这些力组成的整个力系作用在结构上,从而能最经济有效地保持结构的稳定。采用这种应用方式的锚固使结构能抵抗转动倾倒、沿底脚的切向位移、沿下卧层临界面上的剪切破坏及由上举力所产生的竖向位移。 岩土的锚杆类型: (1)预应力与非预应力锚杆 对无初始变形的锚杆,要使其发挥全部承载能力则要求锚杆头有较大的位移。为了减少这种位移直至到达结构物所能容许的程度,一般是通过将早期张拉的锚杆固定在结构物、地面厚板或其他构件上,以对锚杆施加预应力,同时也在结构物和地层中产生应力,这就是预应力锚杆。 预应力锚杆除能控制结构物的位移外,还有其它有点: 1安装后能及时提供支护抗力,使岩体处于三轴应力状态。 2控制地层与结构物变形的能力强。 3按一定密度布臵锚杆,施加预应力后能在地层内形成压缩区,有利于地层稳定。 4预加应力后,能明显提高潜在滑移面或岩石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5张拉工序能检验锚杆的承载力,质量易保证。 6施工工艺比较复杂。 (2)拉力型与压力型锚杆 显而易见,锚杆受荷后,杆体总是处于受拉状态的。拉力型与压力型锚杆的主要区别是在锚杆受荷后其固定段内的灌浆体分别处于受拉或受压状态。拉力型锚杆的荷载是依赖其固定段杆体与灌浆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剪应力(粕结应力)由顶端(固定段与自由段交界处)向底端传递的。锚杆工作时,固定段的灌浆体易出现张拉裂缝.防腐件能差。

《岩石力学》考博真题-秋及答案

重庆大学二零零七年博士生(秋季)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248 (共 1 页)

重庆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

则将破裂表述为侵入破裂,当检查图(a)情况中的破裂面时,它们中的一些部分有剪切破裂的状态。而其他一些部分显然是拉伸破裂。岩石破裂中,注意力还将集中于重要的扩容现象,它发生于岩石试件的单轴和三轴受压期间.通常,在三轴试验中,围压是由流体通过一个刚度可忽略不计的不渗透膜来施加的,在这样的试验中,试件的径间膨胀和扩容显然不会由于围压的增加而被局部或均匀地阻挡;如果试件被更多的岩石包围,象实际情形中听发生的那样,那就将是这种情况,不管围岩是否破坏,预料它所提供的阻力会有增加最小主应力值的效应,因此趋于阻止破坏和集中破裂于有限的体积内。 三. 论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回答要点: 论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很多,如水、温度、风化程度、加荷速度、围压的大小、各向异性等等,对岩石的力学性质都有影响。现分述如下: 1、 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连接作用、润滑作用、水楔作用、孔隙压力作用、溶蚀及 潜蚀作用; 2、 温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增高,岩石的延性加大,屈服点降低,强度也降低; 3、 加荷速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随着加荷速度的降低,岩石的延性加大,屈服点降低,强度也 降低; 4、 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增高,岩石的延性加大,屈服点降低,强度也降低; 5、 风化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产生新的裂隙、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 四. 试述岩石的水理性 答:岩石遇水作用后,会引起某些物理、化学和力学等性质的改变,水对岩石的这种作用特性称为岩石的水理性。岩石的水理性包括吸水性、抗冻性和软化系数三方面,现分述如下: 所谓吸水性是指岩石吸收水分的性能,可以采用吸水率、饱水率和饱水系数来表示,即: 吸 水 率: %10011?= d W W V 饱 水 率: %10022?= d W W V 饱水系数: 2 1V V K s = 其中,W 1为岩石在标准大气压下吸入水的重量,W 2为岩石150个大气压或真空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W d 为岩石的干重量。 所谓抗冻性就是指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它是评价岩石抗风化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采用

2015-结构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安徽建筑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402)(2015年6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2、掌握结构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技能;能熟练地运用本学科研究手段、测试技术和实验技术,对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有基本的了解;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从事本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本门学科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或其他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能运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3、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能适应本专业工作需要。 二、研究方向 01混凝土结构理论及其应用 02钢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 03地下结构计算理论与应用 04现代预应力结构计算理论及应用 05超高层、大跨度空间结构理论 06工程结构安全理论与应用 07工程结构抗震理论与应用 08工程结构的现代施工技术 09安全工程 三、培养方式 1、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因材施教,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2、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3、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知识和实验设计能力。 4、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发挥学科组的集体力量,提倡跨学科组成导师组,促进学科间的联系、交叉,扩大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 5、研究生的理论课学习,采取课堂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应强调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着重培养研究生自我更新知识和调整知识结构的能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正确判断、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文明礼貌的教育,要求硕士研究生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学习,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高等岩石力学读书报告

高等岩石力学 读书报告 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专业:地质工程 姓名:曾敏 学号:2006201071 高等岩石力学读书报告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外界因素(如荷载、水流、温度变化等)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破坏、稳定性及加固的学科。又称岩体力学,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水利、土木工程等建设中的岩石工程问题。它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对于岩石力学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这里推荐一种较广义、较严格的定义:“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的力学性状的一门理论科学,同时也是应用科学;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岩石对于各种物理环境的力场所产生的效应。”这个定义既概括了岩石力学所研究的破碎与稳定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也概括了岩石受到一切力场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力学效应。岩石力学的理论基础相当广泛,涉及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数学、弹塑性理论、工程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并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 岩石力学主要理论基础及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岩石力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它的理论基础相当广泛,涉及到很多基础及应用学科。岩石力学的力学分支基础 1、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是力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在采矿工程中用到的固体力学主要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如把采场上覆岩层看作是梁或板结构用的就是结构力学理论;采用弹性力学研究巷道周围的应力分布。 2、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对于地下采矿工程来说,其研究对象就是地下水与瓦斯等矿井气体。 3、爆炸力学 爆炸力学主要研究爆炸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爆炸的力学效应的利用和防护。它从力学角度研究爆炸能量突然释放或急剧转化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冲击波(又称激波)、高速流动、大变形和破坏、抛掷等效应。同时爆炸力学是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物理学、化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地下开采中的巷道掘进,露天开采中的采剥都要进行爆破。 4、计算力学 计算力学是综合力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以计算机为工具研究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方法,以及编制软件的学科。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在力学的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工程技术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它已成为力学除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外的第3种手段。常见的计算力学方法并已广泛用到数值模拟计算中的有: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法、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热传导和热应力有限元法、弹性动力学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无网格法、有限差分法、非连续变形分析等。以计算力学为基础的数值模拟方法在采矿工程中的研究应用也正广泛地开展起来。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

————————————————————————————————作者:————————————————————————————————日期: 2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信息工程系 课程设计规范 (试行) 信息工程系 二○一○年六月

第1章内容要求 第1章内容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组成,依次为: I、统一的封面,封面之后为课设评分表及答辩记录表; II、摘要; III、目录; IV、课程设计总结报告正文; V、总结(本课题核心内容、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改进方向和意见)VI、按统一格式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1

第2章格式要求 第2章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每部分从新的一页开始,各部分要求如下: 2.1封面 统一的封面(含课程设计课题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等,详见第五部分“格式范例”) 2.2摘要 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重点是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建议500字以内。摘要中不要出现图片、图表、表格或其他插图材料。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 关键词在摘要内容后另起一行标明,一般3~5个,之间用“;”分开。 2.3 目录 目录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正文(含结论)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标题和序号。具体格式见第五部分“格式范例”。 2.4 符号说明 如果课程设计报告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将全文中常用的这些符号及意义列出。如果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主要符号表,但在报告中出现时须加以说明。缩略词应列出中英文全称。 2

《岩石力学与工程》教学大纲

《岩石力学与工程》教学大纲 开课院系: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课内总学时:36 学分:4 实验学时:8 设计学时: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工程地质学 执笔:李长洪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系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教授有关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质及其实验研究方法、岩体的质量评价及其分类理论方法、地应力及其测量理论和方法、岩石的流变理论和强度理论、岩石地下工程围岩压力与控制理论和方法、边坡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及滑坡防治方法。在学生掌握岩石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岩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后续的隧道工程、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地铁工程、道路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质及其实验研究方法、岩体的质量评价及其分类理论方法、地应力及其测量理论和方法、岩石的流变理论和强度理论、地下工程围岩压力与控制理论和技术、边坡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 2.课程难点: 岩石的流变理论和强度理论、岩体及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地下工程围岩压力与控制理论和技术、边坡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 3.能力培养要求: 在学生掌握岩石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岩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后续的隧道工程、地铁工程、道路边坡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程总学时:36学时;理论讲授:25学时;总复习1学时;考试2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 绪论(2学时) 0.1课程性质和任务 0.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0.3岩石力学发展的历史概貌 0.4岩石力学的定义 0.5岩石力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0.6岩石力学面临的发展机遇 1.岩石的力学性质(5学时)

高等岩石力学课程报告英文读书报告

Reading report Paper title: A new hard rock TBM performance prediction model for project planning Major: 隧道与地下工程 Name: 叶宇航 Number: 1530767

Several models have been introduced over the years for prediction of hard rockTBM performance.The TBM performanceprediction models are mostly based on an empirical or a semi-theoretical approach. Although they have advantages and area of applications, they also have disadvantages, such as CSM model don’t consider the main influencing parameter, NTNU model require special experiments originated from the drilling, QTBM are too complicated. The authors hope to better understand machine-rock interaction and to develop a more accurate model for performance estimate of hard rock TBMs.In order to achieve it, the authors investigate the field data of three main tunneling projects in Iran and Manapouri tunnel project in New Zealand.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projects as before mention includingge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have wide ranges of variations.Butthese wide ranges of ge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helped in developing a more comprehensive TBM performance prediction model which has covered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general, to justify the use of TBM in any project and for planning purposes, a reasonably accurate estimation of rate of penetration (ROP), daily rate of advance (AR), and cutter cost/life estimate is necessary. But the authors chosen Field Penetration Index(FPI) which is a composite parameter as the machine parameter. In the text, both single and multi-variable regression analyz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ineering rock properties and TBM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finally to develop empirical equ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projects proved that FPI is a suitable machine performance parameter for developing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with geological parameters.And multi-variab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ln (FPI) as response parameter and UCSand RQD as predictors. In conclusionFPI is a good parameter for the evaluation ofhard rockTBM performance. Therefore, the authors developed a chart of FPI prediction.This chart can be used for quick estimationof range of values for FPI in grounds with different rockstrength and rock quality. Excepts the FPI, the authors also concerned the boreability. Boreability is the term commonly used to express the ease or difficulty of rockmass excavation by a tunnel boring machine. Rock mass boreability depends on a number of influencing parameters including intact rock/rock mass properties, machine specifications and operational parameters. In tunneling projects, ground characteristics or boreability of the rockmass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selecting machine type and specifications. It is clear that proper evaluation of rock mass boreability can also play a major role in machine operation to achieve the best performance. FPI can be selected as an index for categorizing rock mass boreabi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ive projects, the authors defined six rock massboreability classes, from most difficult for boring or B-0 class(Tough) to easiest for boring or B-V class (Excellent). Conside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PI and boreability, the authors give a table of TBM performance estimation in rock masses with different boreability classes. All in all, the paper proposeda simplemodel to evaluate rock mass boreability and TBM performancerange. This model demonstrates that machine performance hasbeen related to two main rock properties (UCS and RQD) and twooperational parameters (average cutter head thrust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