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大(北京)高等岩石力学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岩石力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岩石力学试题及答案

岩石力学试卷(闭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沉积岩按结构可分为()、(),其中,可作为油气水在地下的良好储层的是(),不能储存流体,但是可作为油气藏的良好盖层的是()。

2、为了精确描述岩石的复杂蠕变规律,许多学者定义了一些基本变形单元,它们是()、()、()。

3、在水力压裂的加压过程中,井眼的切向或垂向的有效应力可能变成拉应力,当此拉应力达到地层的()时,井眼发生破裂。

此时的压力称为()。

当裂缝扩展到()倍的井眼直径后停泵,并关闭液压系统,形成(),当井壁形成裂缝后,围岩被进一步连续地劈开的压力称为()。

如果围岩渗透性很好,停泵后裂缝内的压力将逐渐衰减到()。

4、通常情况下,岩石的峰值应力及弹性模量随着应变率降低而(),而破坏前应变则随着应变率降低而()。

5、一般可将蠕变变形分成三个阶段:第一蠕变阶段或称();第二蠕变阶段或称();第三蠕变阶段或称()。

但蠕变并一定都出现这三个阶段。

6、如果将岩石作为弹性体看待,表征其变形性质的基本指标是()和()。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格里菲斯强度准则不能作为岩石的宏观破坏准则的原因是()A、该准则不是针对岩石材料的破坏准则B、该准则没有考虑岩石的非均质的特性C、该准则忽略了岩石中裂隙的相互影响2、在地下,岩石所受到的应力一般为()。

A、拉应力B、压应力C、剪应力3、一般情况下,岩石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A、等于B、小于C、大于4、地层坍塌压力越高,井壁越()。

A、稳定B、不稳定C、无关5、初始地应力主要包括()A、自重应力和残余应力B、构造应力和残余应力C、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三、判断改错题(每题2分,共10分)2、岩石在常温常压下的变形特征与深层一致。

3、围压越高,岩石的变形能力越大。

4、岩石的力学性质主要是指岩石的变形特征和强度特征。

5、岩石应力应变的全过程曲线可以通过在常规试验机上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得到。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岩石力学2、蠕变3、原地应力4、压力溶解5、滞弹性应变恢复法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三轴压机中,为什么要对实验岩心进行密封包裹?2、简述岩石的库仑-纳维尔准则?3、简述单轴应力作用下典型应力应变曲线四个阶段的含义。

(完整版)岩石力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岩石力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岩石力学考试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的()A. 物理性质B. 化学性质C. 力学性质D. 热学性质答案:C2. 以下哪种岩石属于沉积岩?()A. 花岗岩B. 片麻岩C. 砂岩D. 大理石答案:C3. 岩石的三轴抗压试验中,以下哪个方向的抗压试验结果最高?()A. 沿着岩石层理方向B. 垂直于岩石层理方向C. 沿着岩石节理方向D. 与岩石层理和节理无关答案:B4. 以下哪个因素对岩石的力学性质影响最大?()A. 岩石类型B. 岩石结构C. 岩石成分D. 岩石的水分含量答案:A5. 岩石力学中的强度准则,以下哪个是正确的?()A. 最大拉应力准则B. 最大拉应变准则C. 最大剪应力准则D. 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组合准则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岩石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假设分别是:连续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和______假设。

答案:线性假设7. 岩石的三轴抗压试验中,当围压较小时,岩石的破裂形式主要是______。

答案:拉伸破坏8. 岩石力学中的弹性模量是描述岩石在______条件下变形能力的参数。

答案:弹性9. 岩石力学中的泊松比是描述岩石在______条件下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的参数。

答案:轴向拉伸10. 岩石力学中的抗剪强度是描述岩石在______条件下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答案:剪切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岩石的力学性质与岩石的成分和结构无关。

()答案:错误12. 岩石的抗压强度大于抗拉强度。

()答案:正确13. 岩石的泊松比越大,说明岩石的横向变形能力越强。

()答案:正确14. 岩石的三轴抗压试验中,围压越大,岩石的抗压强度越低。

()答案:错误15. 岩石的力学性质只受岩石本身的影响,与外部环境无关。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岩石力学中的摩尔-库仑准则。

答案:摩尔-库仑准则是一个描述岩石在剪切破坏条件下的强度准则。

《岩石力学》期末测验及答案

《岩石力学》期末测验及答案

《岩石力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姓名 学号 成绩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已知岩样的容重为γ,天然含水量为0w ,比重为s G ,40C 时水的容重为w γ,则该岩样的饱和容重m γ为( A )A. ()()w s s G w G γγ++-011B. ()()w s s G w G γγ+++011C. ()()γγ++-s s w G w G 011D. ()()w s s G w G γγ+--0112. 岩石中细微裂隙的发生和发展结果引起岩石的( A )A .脆性破坏 B. 塑性破坏 C. 弱面剪切破坏 D. 拉伸破坏3. 同一种岩石其单轴抗压强度为c R ,单轴抗拉强度t R ,抗剪强度f τ之间一般关系为( C )A.f c t R R τ<<B. f t c R R τ<<C. c f t R R <<τD. t f c R R <<τ4. 岩石的蠕变是指( D )A. 应力不变时,应变也不变;B. 应力变化时,应变不变化;C. 应力变化时,应变呈线性随之变化;D. 应力不变时应变随时间而增长5. 模量比是指(A )A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它的弹性模量之比B. 岩石的 弹性模量和它的单轴抗压强度之比C .岩体的 单轴抗压强度和它的弹性模量之比D .岩体的 弹性模量和它的单轴抗压强度之比6. 对于均质岩体而言,下面岩体的那种应力状态是稳定状态( A ) A.ϕϕσσσσsin 23131<++-cctg B.ϕϕσσσσsin 23131>++-cctg C.ϕϕσσσσsin 23131=++-cctg D.ϕϕσσσσsin 23131≤++-cctg 7. 用RMR 法对岩体进行分类时,需要首先确定RMR 的初始值,依据是( D )A .完整岩石的声波速度、RQD 值、节理间距、节理状态与地下水状况B. 完整岩石的强度、RQD 值、节理间距、节理状态与不支护自稳时间C. 完整岩石的弹性模量、RQD 值、节理间距、节理状态与地下水状况D. 完整岩石的强度、RQD 值、节理间距、节理状态与地下水状况8. 下面关于岩石变形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B )A. 弹性就是加载与卸载曲线完全重合,且近似为直线B. 在单轴实验中表现为脆性的岩石试样在三轴实验中塑性增强C. 加载速率对应力-应变曲线没有影响D. 岩基的不均匀沉降是由于组成岩基的不同岩石材料含水量不同导致的9. 下面关于岩石水理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B )A.饱水系数越大,抗冻性能越好B. 冻融系数是岩石试件经反复冻融后干抗压强度与冻融前干抗压强度之比C. 抗冻系数为25%,重力损失率为75%,则该岩石的抗冻性能良好D. 岩石的崩解性是指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体积发生膨胀的性质10. 弹塑性理论芬纳公式推导过程中应用到的条件有:( A )A 应力平衡条件和塑性平衡条件B 仅应力平衡条件C 仅塑性平衡条件D 以上都不对11. 下面对于喷锚支护设计原则,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 对于整体围岩,一般不支护,对于大跨度洞室或高边墙洞室,需要喷锚支护。

岩石学_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岩石学_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岩石学_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规则或不规则的石英有规律地镶嵌生在钾长石中是交生结构中的()。

答案:文象结构2.流纹岩和英安岩类因为岩浆的黏性流动常具有。

答案:流纹构造3.真溶液物质沉淀的顺序主要取决于物质的()。

答案:溶解度4.某岩石中石英占30%,钾长石占50%,斜长石占20%,则该岩石定名为()。

答案:正长花岗岩5.拉斑玄武岩浆局部熔融的深度为()。

答案:0-15公里6.下列()不属于岩浆的演化所经过的作用。

答案:结晶混合作用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水中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的是()。

答案:托运搬运8.岩浆是指产生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成分主要为硅酸盐的熔融物质。

答案:正确9.鲍文反应原理说明从橄榄石到石英的矿物结晶温度依次升高.答案:错误10.里特曼指数σ是指钾、钠氧化物占全岩氧化物的百分比。

答案:错误11.花岗结构特征为石英自形程度高,长石次之,暗色矿物自形程度较差。

答案:错误12.脉岩泛指常呈脉状或岩墙状产出的一类岩浆岩。

答案:正确13.细晶岩类主要由深色矿物组成,浅色矿物较少。

答案:错误14.火山碎屑物质按其组分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岩屑、晶屑和玻屑。

答案:正确15.岩石的局部熔融基本上按长石-石英-橄榄石的顺序进行。

答案:错误16.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答案:正确17.石英抵抗风化的能力很强,既抗磨又不易分解,因此是碎屑岩中分布较广的一种碎屑矿物。

答案:正确18.细层是层理的最基本、最小的组成单位,厚度很小,最厚几毫米至几厘米。

答案:正确19.结核是一种成分、结构、颜色等与围岩有显著差异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成岩阶段物质重新分配的产物。

答案:正确20.颗粒从静止到开始搬运所需的启动流速等于继续搬运时的流速。

答案:错误21.杂基大于15%的砂岩称为杂砂岩。

答案:正确22.泥质岩中只含有粘土矿物。

岩石力学1

岩石力学1

矿山岩石力学试卷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岩石及特性:由矿物组成的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

它可以是尺寸很小的矿物颗粒,如沙、土,也可以是相当大的岩快,可能含有不贯通(或微小)裂纹、空隙或胶结强度很高的层理,但不包含弱面,是完整岩快,无地应力但可以记忆原岩应力。

(每写出一点给0.5分)2)地应力与地压:存在于原岩中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地应力;开挖引起原岩应力的重新分布,叫地压,也叫二次应力、矿压、岩压。

(每概念给2.5分)3)弹性后效与松弛:加载或卸载时,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称为弹性后效。

当应变保持恒定时,应力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减小的现象,称为松弛。

(每概念给2.5分)4)结构面:岩体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同成因(特性)的地质界面,包括物质的分界面、不连续面,如节理、片理、断层、不整合面等(少一点扣1分,扣完为止)5)围岩分区破裂化效应:在支承应力作用下,引起围岩发生交错呈带的离层破坏的现象。

(每点1分,也可以画图表述)6)离壁支护:木支架、钢支架、混凝土砌碹以及钢筋混凝土支架等与围岩部分点接触或部分面接触的支护形式,也叫普通支护。

(后4点,每点1分;前面说出1点给0.5分。

给满5分为止。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岩体地下工程维护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利用和充分发挥岩体强度、改善围岩的应力条件、合理支护、强调监测和信息反馈。

2)一次钻取3m深的钻孔,取得如下一组岩芯:30cm、2cm、10cm、15cm、5cm、2cm、1cm、25cm、20cm、40cm、30cm、5cm、2cm、3cm、10cm、2cm、10cm、15cm、5cm、2cm、1cm、25cm、20cm、20cm,该岩体的岩芯质量指标是90 %。

3)围岩的支承压力分为应力降低区、应力升高区、应力不变区这三个区。

其中以应力峰值点为界限,又将支承压力分为弹性区、极限平衡区。

4)锚杆的支护作用有悬吊、预先加固、组合梁、挤压加固。

矿大(北京)高等岩石力学试题答案

矿大(北京)高等岩石力学试题答案

1. 简述岩石的强度特性和强度理论,并就岩石的强度理论进行简要评述。

答:岩石作为一种天然工程材料的时候,它具有不均匀性、各向异性、不连续等特点,并且受水力学作用显著。

在地表部分,岩石的破坏为脆性破坏,随着赋存深度的增加,其破坏向延性发展。

岩石强度理论是判断岩石试样或岩石工程在什么应力、应变条件下破坏。

当然岩石的破坏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温度、应变率、湿度、应变梯度等。

但目前岩石强度理论大多只考虑应力的影响,其他因素影响研究并不深入,故未予考虑。

(1). 剪切强度准则a. Coulomb-Navier 准则Coulomb-Navier 准则认为岩石的破坏属于在正应力作用下的剪切破坏,它不仅与该剪切面上剪应力有关,而且与该面上的正应力有关。

岩石并不沿着最大剪切应力作用面产生破坏,而是沿其剪切应力和正应力最不利组合的某一面产生破裂。

即: ϕστtan +=C式中ϕ为岩石材料的内摩擦角,σ为正应力,C 为岩石粘聚力。

b. Mohr 破坏准则根据实验证明:在低围压下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关系接近于线性关系。

但随着围压的增大,与关系明显呈现非线性。

为了体现这一特点,莫尔准则在压剪和三轴破坏实验的基础上确定破坏准则方程,即: ()στf =此方程可以具体简化为斜直线、双曲线、抛物线、摆线以及双斜直线等各种曲线形式,具体视实验结果而定。

虽然从形式上看,库仑准则和莫尔准则区别只是在于后者把直线推广到曲线,但莫尔准则把包络线扩大或延伸至拉应力区。

c. 双剪的强度准则Mohr 强度准则是典型的单剪强度准则,没有考虑第二主应力的作用。

我国学者俞茂宏从正交八面体的三个主应力出发,提出了双剪强度理论和适用于岩土介质的广义双剪强度理论,并得到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3211t b b σσσασ=+--αασσσ++≤1312 ()t b b σασσσ=-++31211 αασσσ++≥1312 式中α和b 为两个材料常数,是岩石单轴抗拉强度。

岩石力学考试题(含答案)

岩石力学考试题(含答案)

岩石力学考试试题1、岩体的强度小于岩石的强度主要是由于( A )。

( A )岩体中含有大量的不连续面( B )岩体中含有水( C )岩体为非均质材料( D )岩石的弹性模量比岩体的大2、岩体的尺寸效应是指( C )。

( A )岩体的力学参数与试件的尺寸没有什么关系( B )岩体的力学参数随试件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 C )岩体的力学参数随试件的增大而减少的现象( D )岩体的强度比岩石的小3 、影响岩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 C )。

(A)岩石类型、埋深(B)岩石类型、含水量、温度(C)岩体的完整性和岩石的强度(D)岩体的完整性、岩石强度、裂隙密度、埋深4、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岩石的坚硬程序确定是按照(A )。

(A)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B)岩石的抗拉强度(C)岩石的变形模量(D)岩石的粘结力5、下列形态的结构体中,哪一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D )(A)锥形(B)菱形(C)楔形(D)方形6、沉积岩中的沉积间断面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结构面?( A )(A)原生结构面(B)构造结构面(C)次生结构面7、岩体的变形和破坏主要发生在( C )(A)劈理面(B)解理面(C)结构(D)晶面8、同一形式的结构体,其稳定性由大到小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B )(A)柱状>板状>块状(B)块状>板状>柱状(C)块状>柱状>板状(D)板状>块状>柱状9、不同形式的结构体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 A )(A)聚合型结构体>方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B)锥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方形结构体>聚合型结构体(C)聚合型结构体>菱形结构体>文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D)聚合型结构体>方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10、岩体结构体是指由不同产状的结构面组合围限起来,将岩体分割成相对的完整坚硬的单无块体,其结构类型的划分取决于( D )(A)结构面的性质(B)结构体型式(C)岩石建造的组合(D)三者都应考虑1、在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软岩表示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 C )。

《岩石力学》习题库及详细答案

《岩石力学》习题库及详细答案

《岩⽯⼒学》习题库及详细答案练习题⼀、名词解释:1、各向异性:岩⽯的全部或部分物理、⼒学性质随⽅向不同⽽表现出差异的性质。

2、软化系数:饱⽔岩样抗压强度与⾃然风⼲岩样抗压强度的⽐值。

3、初始碎胀系数:破碎后样⾃然堆积体积与原体积之⽐。

4、岩体裂隙度K:取样线上单位长度上的节理数。

5、本构⽅程:描述岩⽯应⼒与应变及其与应⼒速率、应变速率之间关系的⽅程(物理⽅程)。

6、平⾯应⼒问题:某⼀⽅向应⼒为0。

(受⼒体在⼏何上为等厚薄板,如薄板梁、砂轮等)1.平⾯应变问题:受⼒体呈等截⾯柱体,受⼒后仅两个⽅向有应变,此类问题在弹性⼒学中称为平⾯应变问题。

2.给定载荷:巷道围岩相对孤⽴,⽀架仅承受孤⽴围岩的载荷。

3.长时强度:作⽤时间为⽆限⼤时的强度(最低值)。

4.扩容现象:岩⽯破坏前,因微裂隙产⽣及部⼩块体相对滑移,导致体积扩⼤的现象5.⽀承压⼒:回采空间周围煤岩体应⼒增⾼区的切向应⼒。

1.平⾯应⼒问题:受⼒体呈等厚薄板状,所受应⼒为平⾯应⼒,在弹性⼒学中称为平⾯应⼒问题。

2.给定变形:围岩与母体岩层存在⼒学联系,⽀架承受围岩变形⽽产⽣的压⼒,这种⼯作⽅式称为给定变形。

3.准岩体强度:考虑裂隙发育程度,经过修正后的岩⽯强度称为准岩体强度。

4.剪胀现象:岩⽯受⼒破坏后,部断裂岩块之间相互错动增加部空间在宏观上表现体积增⼤现象。

5.滞环:岩⽯属滞弹性体,加卸载曲线围成的环状图形,其⾯积⼤⼩表⽰因摩擦等原因消耗的能量。

1、岩⽯的视密度:单位体积岩⽯(包括空隙)的质量。

2、扩容现象:岩⽯破坏前,因微裂隙产⽣及部⼩块体相对滑移,导致体积扩⼤的现象。

3、岩体切割度Xe:岩体被裂隙割裂分离的程度:4、弹性后效:停⽌加、卸载,应变需经⼀段时间达到应有值的现象。

5、粘弹性:岩⽯在发⽣的弹性变形具有滞后性,变形可缓慢恢复。

6、软岩(地质定义):单轴抗压强度⼩于25MPa的松散、破碎、软弱及风化膨胀类岩⽯。

1.砂⼟液化:饱⽔砂⼟在地震、动⼒荷载或其它物理作⽤下,受到强烈振动⽽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简述岩石的强度特性和强度理论,并就岩石的强度理论进行简要评述。

答:岩石作为一种天然工程材料的时候,它具有不均匀性、各向异性、不连续等特点,并且受水力学作用显著。

在地表部分,岩石的破坏为脆性破坏,随着赋存深度的增加,其破坏向延性发展。

岩石强度理论是判断岩石试样或岩石工程在什么应力、应变条件下破坏。

当然岩石的破坏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温度、应变率、湿度、应变梯度等。

但目前岩石强度理论大多只考虑应力的影响,其他因素影响研究并不深入,故未予考虑。

(1). 剪切强度准则a. Coulomb-Navier 准则Coulomb-Navier 准则认为岩石的破坏属于在正应力作用下的剪切破坏,它不仅与该剪切面上剪应力有关,而且与该面上的正应力有关。

岩石并不沿着最大剪切应力作用面产生破坏,而是沿其剪切应力和正应力最不利组合的某一面产生破裂。

即: ϕστtan +=C式中为岩石材料的内摩擦角,为正应力,C 为岩石粘聚力。

b. Mohr 破坏准则根据实验证明:在低围压下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关系接近于线性关系。

但随着围压的增大,与关系明显呈现非线性。

为了体现这一特点,莫尔准则在压剪和三轴破坏实验的基础上确定破坏准则方程,即: ()στf =此方程可以具体简化为斜直线、双曲线、抛物线、摆线以及双斜直线等各种曲线形式,具体视实验结果而定。

虽然从形式上看,库仑准则和莫尔准则区别只是在于后者把直线推广到曲线,但莫尔准则把包络线扩大或延伸至拉应力区。

c. 双剪的强度准则Mohr 强度准则是典型的单剪强度准则,没有考虑第二主应力的作用。

我国学者俞茂宏从正交八面体的三个主应力出发,提出了双剪强度理论和适用于岩土介质的广义双剪强度理论,并得到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 3211t b b σσσασ=+--αασσσ++≤1312()t b b σασσσ=-++31211 αασσσ++≥1312 式中和b 为两个材料常数,是岩石单轴抗拉强度。

在主应力空间里,上式代表一个以静水应力轴为中心轴具有不等边十二边形截面的锥体表面。

(2). 屈服强度准则a. Tresca 屈服准则Tresca 屈服准则也可称为最大剪应力准则,它认为当岩石中剪应力达到材料的特征值时岩石就屈服破坏,即:()s 31max 2121σσστ=-=式中为材料拉伸屈服极限。

该屈服准则也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对材料屈服破坏的影响,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金属材料近似正确,而对岩石材料的结果相差较远。

b. Mises 屈服准则Mises 屈服准则考虑了中间主应力对屈服破坏的影响,采用偏应力张量第二不变量来表示屈服准则: ()()()[]36122132322212s J σσσσσσσ=-+-+-= Mises 屈服准则的物理意义为:单位体积的弹性形变能达到一定极限时,材料就会发生屈服破坏。

Mises 屈服准则对于材料塑性破坏来说是比较适合的,也是最常用的。

平面上的屈服轨迹线c. Drucker-Prager 准则Coulomb 准则和Mohr 准则破坏机理有相通之处,都体现了岩石材料压剪破坏的本质,由于它简单易理解,目前仍被广泛采用。

但这类准则没有反映出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因此不能解释岩石材料在高围压和静水压力作用下的屈服破坏现象。

Drucker-Prager 准则在Coulomb-Mohr 准则和Mises 屈服准则基础上推广而得:021=-+=K J I f α式中:()ϕϕαsin 33sin 2-=, ()ϕϕsin 33cos 6-=c K ;C ,分别表示岩石材料的粘结力和内摩擦角。

Drucker-Prager 准则既考虑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Mises 屈服准则Tresca 屈服准则Mohr 屈服准则又考虑静水压力的作用,在大多数的数值分析软件中都采用这个岩石破坏准则d. 脆性断裂理论(Griffith 准则)Griffith 准则的求解具体过程:利用极值原理先求出椭圆裂纹周边最大危险应力的大小和位置,再确定最危险裂纹长轴的方向和应力,最后由求得的极值应力和单轴抗拉强度进行对比,建立Griffith 脆性断裂破坏准则如下()()t S =+-312318σσσσ 0331>+σσ t S =-3σ 0331<+σσ当岩石处于单轴抗压时,那么由上式可以得到:t c S S 8=从Griffith 准则得到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为抗拉强度的8倍,从理论上认识岩石等脆性材料的抗压不抗拉的特征是Griffith 准则一大贡献。

同时它总结了单轴、三轴应力状态以及各种拉、压组合等各种应力状态达到拉应力而断裂的共同特征。

Griffith 准则用下图表示,从本质上说,Griffith 准则其实就是拉伸破坏准则。

e. Hoek-Brown 准则经过大量的试验和数理统计,研究者也建立了许多适合不同场合和用途的岩石强度经验准则。

其中1980年提出的Hoek-Brown 准则应用比较广泛,因为它考虑了岩石的峰值强度后的软化行为 。

Hoek-Brown 准则为:2331c c S M σσσσσ++=式中:1σ,3σ分别为岩石中的最大和最小主应力;c σ为岩块的单轴抗压强度;m, s 为两个无量纲系数,m 与岩性有关,而s 则反映岩石的完整性。

2. 简述地应力的主要规律及我国构造应力分布的特点。

答:通过理论研究,地质调查和大量地应力测量资料的分析研究,初步认识到浅部地壳应力分布的一些基本规律:(1). 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地应力在绝大部分地区以水平应力为主的三向不等压应力场,三个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随着空间和时间变化的,因而是非稳定的应力场。

地应力在空间上的变化从小范围看是很明显的,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也是不同的。

但是就某个地区整体,地应力的变化是不大的,如我国的华北地区,地应力场的主导方向为北西到近于东西的主压应力。

在某些地震活动活跃的地区,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的变化是很明显的。

(2). 实测垂直应力基本等于上赋岩层的重量对全世界实测垂直应力V σ的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在深度为25~2700m 的范围内,V σ呈线性增长,大致相当于按平均容重3kN/m 27=γ计算出的重力H γ。

但在某些地区的测量结果有一定幅度的偏差。

另外,板块移动、岩浆对流和侵入、扩容、不均匀膨胀等也都可引起垂直应力的异常。

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多数地区并不存在真正的垂直应力即没有一个主应力的方向完全与地表垂直,但绝大多数测点都发现有一个主应力接近与垂直方向,其与垂直方向的偏差不大于20°,说明地应力的垂直分量受重力的控制,但也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

(3). 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实测资料表明,在绝大多数(几乎所有)地区均有两个主应力位于水平或接近水平的平面内,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不大于30°。

最大水平主应力m ax ,h σ普遍大于垂直应力V σ;m ax ,h σ与V σ之比值一般为~,在很多情况下比值大于2。

说明,在浅层地壳中平均水平应力也普遍大于垂直应力,垂直应力在多数情况下为最小主应力。

(4). 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但在不同地区,变化速度不很相同。

(5). 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也随深度呈线性增长关系。

与垂直应力不同的是,在水平主应力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常数项比垂直应力线性回归方程中常数项的数值要大一些,这反映了在某些地区近地表仍存在显著水平应力的事实。

(6). 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值一般相差较大,显示出很强的方向性。

(7). 地应力的上述分布规律还会受到地形、地表剥蚀、风化、岩体结构特征、岩体力学性质、温度、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地形和断层的扰动影响最大。

我国构造应力具有以下特点:(1).各地最大主应力的发育呈明显的规律性方向均与由各该点向我国的察隅和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联线各地的1所构成的夹角等分线方向相吻合或相近似,仅在两侧边缘地带略有偏转,即东侧向顺时针偏转,西侧向逆时针偏转。

(2). 三向应力状态及其所决定的现代构造活动类型呈有规律的空间分布a.潜在逆断型应力状态区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前缘一带,其主要特点是两个水平主应力均大于垂直主应力。

b. 潜在走滑型应力状态区主要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只有一个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具中等挤压区的特征。

c. 潜在正断型和张剪性走滑应力状态区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部和东北部,其主要特点是:区内新生代以来正断层与地堑或断陷盆地十分发育,发育方向NE、NEE,,推积厚度数千米;区内KZKZ堆积具双层结构,E充填断陷盆地,N-Q掩埋了E时期的地堑和地垒,形成了现代的低平的平原地形,横向差异小;区内地震由两个方向断裂引起,即NNE向断裂的右旋兼张性活动和NNW向断裂的左旋兼张性活动。

卫星影象及天然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还揭示,在西藏高原内腹,还存在着一个局部潜在正断型应力分布区。

该区内广泛地发育着可能是新生代形成的近南北向的正断层和地堑式的断陷谷地。

该区天然地震的震源机制也大多属正断层,且主拉应力轴为近东西。

我国大部分地区最大主应力方向和量值的上述变化规律,完全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所导致的。

一般认为,白垩纪末印度板块从西南向北北东方向推移,并在始新世中期末,即大约距今3800万年前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对接)。

此后印度板块仍以每年约5cm 的速度向北北东方向推进,这样一种巨大而持续的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是控制我国西部地区地应力场的决定性因素。

在同一时期,东部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则分别从北东东和南东方向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从而分别对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地应力场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并认为华北地区目前处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的内侧,大洋扳块俯冲引起地幔内高温、低波速的熔融或半熔融物质上涌并挤入地壳,使地壳受拉而变簿,表面发生裂谷型断裂作用,这样形成的北西一南东向拉张和太平洋板块于上地幔深处对欧亚板块所造成的南西西向的挤压相结合,就决定了华北地区现代地应力场和最新构造活动的特征。

3.试述岩爆的机制及如何进行防治。

答:处于高应力或极限平衡状态的岩体或地质结构体,在开挖活动扰动下,其内部储存的应变能瞬间释放,造成开挖空间周围部分岩石从母岩中急剧、猛烈地突出或弹射出来的一种动态力学现象。

其中核心的条件为:高三向应力下的能量积聚在开挖条件下顺临空面的瞬时能量释放。

常用的控制对策有:(1). 宏观均衡整体工程,使隧道线路设计尽可能避开高岩爆区域和岩爆多发地段。

(2). 在高应力区铺设的隧道,尽可能使隧道走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保持一致,并按隧道断面的原岩应力设计断面形状,缓解隧道围岩应力。

(3). 对于高应力区岩体,采用卸压技术(如钻孔卸压等)来调整隧道围岩应力,使隧道周边附近岩体中的集中应力向深部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