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知识归类

合集下载

语文常用文体知识点总结

语文常用文体知识点总结

语文常用文体知识点总结一、记叙文1. 故事情节:记叙文是一种叙述方式,要求把原来的事实或事件以一个时间顺序或总时间顺序进行再现,所以故事情节是记叙文的灵魂。

故事情节应该富有情节性,要符合叙事要求,一般可以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2. 人物形象:记叙文里的人物形象应该是鲜明的,有血有肉的。

应该具有特定的性格和存在感,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3. 描写手法:在记叙文中,描写是非常重要的,描写可以丰富故事情节,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 展开方法:一般来说,记叙文以时间顺序展开叙事,但是在实际的写作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叙事方式,如回溯、跳跃等,以增强叙事的紧凑性和吸引力。

5. 结构和语言:记叙文的结构和语言应当简练、清晰,要注意句子之间的连接和过渡,使整个叙事连贯自然。

6. 发表情感:记叙文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手段,所以作者应当能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叙述中,使读者产生共鸣。

二、议论文1. 立意:议论文是要表达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或主张,所以在写作之前,就要明确要议论的中心论点和立意。

2. 论证:在写议论文的过程中,作者要对中心论点进行充分的论证,运用论证手法,得出合理的推断和结论。

3. 论点:论点是对主题的分析和总结,应该简明扼要,能够提炼主题的本质,让读者一眼看清。

4.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部分。

其中引言主要是引出中心论点,正文是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结尾是总结全文,呼应文章的中心论点。

整个结构要有层次感,整体性强。

5. 语言:议论文的语言应当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6. 逻辑思维:议论文是一种逻辑性强的文章,所以作者要有逻辑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应当严密合理。

三、说明文1. 主旨:说明文是要说明某一问题的原因、过程、结果等,所以在写作之前,要明确写作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2. 结构:说明文一般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部分。

引言是引出主题,正文是对主题进行说明,结尾是总结全文,呼应文章的主旨。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文体知识1、修辞方法及其作用⑴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感情。

⑵拟人:赋予xx以人的情态(动作、心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的特点。

抒发了作者……感情。

⑶排比:句式整齐,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写出了xx……的特点,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突出作者……感情。

⑷反问:加强语气,强调突出了……,突出作者……感情。

⑸反复:强调……内容,突出作者……情感,富有感染力。

⑹设问(自问自答):强调……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启发人们的思考。

⑺夸张: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突出事物……特征。

⑻对比:把xx和xx对比,突出xx……特点。

⑼引用:引用……,增添文章文采。

⑽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⑾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2、表达方式(5种)记叙、议论(对人或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抒情(抒发感情)、描写(生动具体的描绘,刻画)、说明(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人增长知识)。

3、描写方法⑴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人物出场设置典型环境,突出人物性格;交代天气时令;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预示人物命运象征等意义。

⑵人物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的作用:运用了……描写,写出了……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性格或心理,表现出……中心情感。

4、写作手法:对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多种感官角度相结合、衬托、联想、想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古讽今、作铺垫、卒章显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

5、题目作用:(1)是文章线索;(2)概括文章内容;(3)点明主旨,表达感情;(4)交代对象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阅读;(6)具有某种象征、比喻意义。

语文几大文体知识

语文几大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一、文体包括三种: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

说明文主要的表达方式说明。

议论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二、文学作品按体裁来分分为四种: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文学。

散文按表达方式分为三种: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写作特点):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象征、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托物言志:借某种事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借景抒情:借某种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对比:拿两种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使好得更好,差的更差。

象征: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欲扬先抑:为了达到赞扬某种事物的目的,先说这种事物的不足之处。

欲抑先扬:为了达到否定某种事物的目的,先说这种事物的好处。

三、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叙述)、描写、说明和议论。

记叙的表达方式同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关。

描写的表达方式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关。

说明的表达方式同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关。

议论的表达方式同作者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看法有关。

抒情的表达方式同感叹号有关,用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之中。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记叙文文体知识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状物、绘景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常见的新闻、通讯、叙事散文、小说、故事、人物传记都可以当做记叙文来进行阅读。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除了这两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之外,还可以有议论、抒情等次要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起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记叙文中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

记叙文所写的人和事,一般是真人真事,有的记叙文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使真人真事更能反映生活,并高于生活记叙文反映生活并不是象镜子直接照抄照搬现实生活,而是经过作者的选择、提炼、加工。

现实生活为记叙文提供了写作的基础,同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素材,就进入记叙文中,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散文)知识清单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散文)知识清单
(6)打比方
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让复杂、抽象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具体化。
(7)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浅显易懂。
(8)引资料
引用具体事例、数据、名言警句、诗词、俗语、谚语、神话故事、新闻报道、谜语等,准确说明事物特征,富有趣味,或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
(1)写人类(2)记事类(3)写景类(4)状物类
记叙文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的
线索
①以实物为线索:如张之路《羚羊木雕》。
②以人物为线索:如胡适《我的母亲》。
③以事件为线索:如孙犁《芦花荡》(复仇事件)。
④以人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鲁迅《故乡》。
⑤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魏巍《我的老师》。
(3)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说明,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主要有以下七种: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⑥从一般到个别;⑦从总到分。
说明方法
(1)举例子
列举真实典型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
(2)分类别
(2)并列式:文章的段落层次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并重的。
(3)层进式:文章采取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方式,从而由浅入深,把道理说深说透。
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
也叫例证法。就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事例真实、典型、有代表性,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
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也包括一些对结果的推导过程。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中考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汇总

中考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汇总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知识小结1、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4、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使文章更亲切或更真实,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真诚)、第三人称(客观、实际、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5、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事线、物线、情线、地点为线、时间为线。

一般只有一条线索,特殊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通常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复杂的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描写的表达方式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以此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或心理活动)。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此外,还可以从描写的角度来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常叫作细节描写。

有的则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

8、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9、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具体技巧(1)先从原文找现存语句(有特别规定除外),再做适当调整、提炼。

(2)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有文采,更突出某事物……的特征。

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增强表达的语气和语势。

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的作用:通过两类事物的鲜明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某事物……的特征(3)记叙中的议论语句一般是点明中心,画龙点睛。

①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文章的结尾: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各种文体常识

各种文体常识

各种文体常识一、记叙文1、记叙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2、记叙文主要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具体地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人物传记、回忆录、书信、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3、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节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4、记叙文的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写景、状物来表达一定的中心..5、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2.叙事的记叙文: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4.状物的记叙文: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6、记叙文的范畴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新闻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新闻属于记叙文范畴;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新闻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典型消息、评论消息、综合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新闻的特点: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概括为六个字是:真、实、强、短、快、活..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新闻的语言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的形式特征:容量大、样式多、写法活内容的三大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形象性的种类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7、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8、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记叙顺序及作用⑴、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⑵、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⑶、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⑷、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有放在文末的;如小英雄雨来就是在结尾时交代雨来没有死的原因的..也有在文章中间补叙的..作用: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⑸、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谓之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故又叫分叙..平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一种是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使用平叙的方式;特别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时间一乱;全局皆乱..9、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10、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写来亲切、自然..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来开阔而充分;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但毕竟不如第一人称那样真切..11、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12、记叙文的语言特色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但总体要求应是: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感染力..13、记叙文中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14、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 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5、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二、说明文说明表达方式: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要求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结构、形成进行解释说明;往往采用下定义、举例说明、分类说明、比较等方法..说明文: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实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物、事物或事理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1、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分可分为:事物说明文介绍一个物件、事物等和事理说明文介绍科研成果、事物的道理等..2、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分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3、说明文按语言表达角度分:平实型说明文和生动型说明文..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1 空间顺序 2 时间顺序 3 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a、从整体到部分;b、从原因到结果;c、从特点到用途;d、主要到次要;e、从概括到具体;f、从现象到本质..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1 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2 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例如: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3 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4 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说明方法主要掌握以下六种:1 下定义 2 举例子 3 作比较 4 打比方 5 分类别 6 列数字其余的还有:摹状貌、画图表、作诠释、引古籍引证法等..说明文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周密、平实、简明..三、议论文议论就是摆事实、论是非;就是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阐明自己的某种观点;表明自己赞成或反对的态度..写议论文的目的就是要宣传某个观点;讲清某个道理;以理服人..议论文:是以议论、述说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要求论述事理、发表意见..一般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需要作者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以充足的论据来证明观点;议论文需有较强的逻辑性..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一论点1、什么是论点所谓论点;就是作者表明的主张、观点或见解..2、怎样提出论点1把论点放在文章的开头..如李大钊的今..2把论点放在文章的中间..如朱自清的论气节..3把论点放在文章的末尾..如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4一篇复杂的议论文可以有一连串论点;它们有时也并不是平行并列的;其中有的论点可以成为下一个论点的推论基础或前提;如鲁迅的灯下漫笔..3、写作议论文时;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要提出正确、鲜明的论点;2要力求文章的论点集中;围绕一个中心加以论述;3论点要力求深刻;要求文章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挖掘生活的底蕴..二论据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论点的依据..2、论据的分类: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可以是具体的事例;也可以是概括的事实;可以是统计数字;也可以是专门案卷的数字..如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就是以具体的历史事实作论据..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可以是前贤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论断、也可以是哲学原理或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如梁启超论毅力的结尾;即是以理论材料作论据..3、在论据的使用上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这里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它必须是真实的;第二、它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一定本质..2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意义;注意材料与观点的统一..3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4论据尽量新颖、生动..三论证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2、论证的分类:论证一般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阐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是对立统一的关系..3、一些基本的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1归纳法..即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具体说;也就是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然后归纳出它们的共同属性;综合它们的共同本质;从而得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结论..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归纳法能够使观点和材料密切结合;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本质关系;而且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常为初学者所取法..2演绎法..即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具体说;也就是引用一些经典性言论;科学上的公理或定理;生活常理等一般性的原理;继而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如王蒙的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演绎法使议论具有理论性、权威性;但也容易使文字呆板;不够活泼..3比较法又可以分为对比法和类比法..对比法;是把性质特点不同的;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进而讲清道理;阐明事物的本质..如梁启超的论毅力;对比法使是非明晰;论辩有力..类比法;是把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如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类比法使文章生动活泼..4、驳论的反驳方法:1反驳论点..就是证明对方的论点是片面的、虚假或荒谬的;从而直接驳倒它..例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这种方法既能直接痛快地切中论敌的要害;又使文章本身显得言简意赅;要言不烦..2反驳论据..就是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例如季氏将伐颛臾..3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中不合逻辑之处;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例如矛与盾的故事..四议论文分类:议论文的种类很多;有立论文、驳论文;有评论、杂感、讲演稿……五议论文结构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2.可分两大类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① “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如怀疑与学问..②“起录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①“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②“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③“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六议论文语言特点:概括性、抽象性、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七演讲辞演讲词:俗称演说辞、演讲稿、讲话稿;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通过它;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见解以及思想感情传达给与会者;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演讲辞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演讲辞写作要求一、中心必须突出二、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四、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达对事物、人生、景物的感悟的文体..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在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没有感情就不称其为散文..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1、形散神聚 2、意境深邃 3、感情真挚4、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3、写景散文4、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散文的线索: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6以事理为线索;7以景物为线索;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8以行踪为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五、诗歌散文诗:穿着散文的外衣;蕴藏的是诗的灵与肉..如果说散文诗滴着的是散文的泪;更多的则是淌着诗的血..散文诗本身就是诗的延伸;其立足点是诗;其本质是诗..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诗歌是诗人的灵感、情感、思维与语言碰撞之后;所产生的凝练的语言;一般分行排列..诗歌是一种具有音、形、义的语言;表达情感与思维..这是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共性..诗歌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则在于;它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依靠灵感、必须凝炼、分行排列..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诗歌形式及发展: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中唐时白居易等创新乐府;唐及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诗歌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比拟:比拟包括以物拟人和以人拟物..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现代诗歌的分类现代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六、戏剧戏剧是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戏剧一般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戏剧英文drama即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由古代民族、民间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的..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构成了戏剧的特有艺术形式..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演员和布景再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教育和审美的目的..戏剧分类:戏剧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按情节的时空结构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戏剧的要素:人物、背景、台词、冲突、高潮、主题如何欣赏戏剧:欣赏戏剧要了解戏剧冲突;欣赏戏剧要把握戏剧语言;欣赏戏剧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七、小说小说的定义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的叙事性作品..小说的发展我国古代的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魏晋南北朝;当时被称为笔记小说;主要有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唐代是小说的成熟期;当时的小说被称作传奇;宋金时期流行话本小说..元末与明清时期小说发展至高峰;出现了长篇白话小说..小说3要素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分类按着不同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种类:按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及微型小说..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日记体、书信体、仙传体..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传奇小说、讽刺小说等..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八、寓言、神话、童话寓言:是寄寓一定道理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的形成与发展: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着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等..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因此;神话可以说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它往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神话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它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其次;神话必须是单一的事件;再者;述说神话的承传者一定得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

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大全

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阅读知识点大全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合●文章体裁=文体1、按表达方式划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2、按文学作品划分: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12、排比、对比、对偶、借代、夸张、互文、3(巧设)悬念、联想、想象、象征、铺垫、渲染、烘托、讽刺、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抑扬结合)、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叙议结合、伏笔照应、白描细描、正面侧面、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虚实相生(结合)、由实入虚、托物寓意(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运用典故等。

一.基本知识:1.记叙文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一般要综合运用五种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记叙)、抒情、议论、说明),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1)正确辨别五种表达方式: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B记叙: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简而言之,记叙文就是以情感人,说明人就是以知授人,议论文就是以理服人。

(一)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职能,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种常见的文学样式。

如果按照文章记叙的对象来分,记叙文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类。

从形式上看,新闻、特写、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小说、散文、寓言、童话都属于记叙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

也是记叙文的基本组成部分。

3,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清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以时间为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把不同的时空人物串联起来。

如《挖荠菜》。

(2)以事件为线索。

如《连升三级》(3)以某物为线索。

如《七根火柴》(4)以某人为线索。

如《背影》中的“我”。

(5)以见闻为线索。

如《故乡》以我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6)以地点转换为线索。

如《桃花源记》。

(7)以感情为线索。

如《醉翁亭记》以“乐”这一感情为线索。

4,记叙的顺序。

有顺序、倒叙、插叙三种。

5,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只择最能体现记叙文体裁、特点和要求的三种,那就是:(1):叙述。

又可以分为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两类。

(2):描写。

描写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时间及其所依存的环境进行具体的描绘和刻画的方法。

描写有不同的种类,按描写的方法分,有白描和细描;按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按描写的对象分,有人物描写(又可以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包括对自然景物、社会环境和场面的描写)。

(3)抒情。

方式有两种:a,直接抒情;b,间接抒情。

包括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寓情于理等几种形式。

二,说明文文体知识。

说明文事宜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知识归类一、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记叙文的特点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分类: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

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的人称: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

“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

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B、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

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

其好处在于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

(三)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

用顺叙写的文章、层次、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可从时间推移、程序推进、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理清思路。

2、倒叙:先把事件的结果写出,或先把后发生的事(或是某个突出的片断或结局)叙述,然后再按事情的发生发展记叙,最后落到结果,使首尾呼应。

其注意点: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回忆;②开始追述时,文章一般要用一两句话表明以下要追述以往的事;③追述部分仍按时间顺序写。

插叙:在顺叙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

分析插叙要把握两点:一是转入插叙的过渡句。

二是由插叙转到顺叙的过渡句,它们衔接要自然、完美。

阅读时要注意插叙前后的过渡性文字。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人物描写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四)记叙的中心与材料1、记叙的中心:就是作者凭借记人写景,给景状物告诉读者,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2、中心的把握:(1)、内容:一是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二是作者的感受、文章的意义。

(2)、方法:抓具体材料: 写人为主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从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意义入手;叙事为主的,通过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进行归纳,从把握文章通过叙写的事件所要说明的道理入手;写景状物为主的,要根据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把握文章通过写景状物抒发的感情进行分析归纳。

抓文章题目抓开头结尾抓议论抒情语句记叙的材料(内容):就是根据需要围绕中心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叙述的生活内容。

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

抓记叙的要素:如:写人为主的材料主要有:①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②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④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记事为主的材料主要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②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③场面、细节描写④作者对事件的态度.写景状物为主的材料有:①景物特征②景物与人的关系③景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④作者对景物的态度感情抓关键性词句(五)记叙的详略确定记叙的详略标准应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详写:就是具体细致地记叙描写,使文章中心突出,形象生动感人。

一般说来,与中心关系密切,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详写。

略写:是简洁地介绍某一问题或某些情况,使主体全貌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叙事脉络清楚。

略写的材料,一般是与中心关系不太的,起辅助、补充、突出中心的作用。

(六)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用到议论,说明和抒情。

1、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可分为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

其作用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事件和景物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枯燥。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其作用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3、说明: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

4、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进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或从个别事物中说明它的普遍意义,使读者加深理解。

5、抒情:作者在记叙基础上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七)记叙文的写作特色选材剪栽、详略搭配、结构安排、表达方式及语言运用。

(八)记叙文的语言特征:①具体生动、形象鲜明②合乎语法规律和逻辑顺序,并适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反问、疑问等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1、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2、议论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①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如何找中心论点呢?A.看文章的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有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种类型,此法适用于论点型议论文,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B.在正文中找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此法适用于论题型的记叙文。

议论文的中心论区一般在开头部分,如《谈骨气》。

开篇就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便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有的中心论点在结尾,如《纪念白求恩》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自私自利的精神”,是结论,也是论点;还有少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文中,如《想和做》一文先针对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空想”和“死做”提出论题,进而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②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

任何论点,只有被充分的根据作证明后,才会有说明力;没有根据的论点,既使正确,即使深刻,也不能说服人。

所以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态度的同时,,也必须提出充足有力的根据,比如赞成什么,为什么赞成,认为某个现象不好,根据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根有据,以理服人。

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A.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

如《谈骨气》中文天祥宁死不投降、齐人饿者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拍案而起,就是三件事实。

作为事实论据的材料必须真实、确凿、并且有代表性,所选的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了议论效果。

B.道理论据:包括被实践检验的真理、古今中外名家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明确道理论据要注意:描述性的话,即便是领袖和名人说的也不能算作道理论据。

如《俭以养德》中所用的鲁迅和高尔基的话都是描述性的话,鲁迅的话展示了他节俭的生活作风;高尔基的话展示了列宁节俭的生活作风,二者都是事实论据。

③论证: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联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按其中心论点的出现部分可分为两类:A.演绎论证:即中心论点出现在开头,先摆论点,后摆论据,也即议论文常用的思维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谈骨气》就是这种论证过程。

演绎论证是把论点放在开头,开门见山,先声夺人,使所论证的观点主张更突出,旗帜更鲜明,使论据的选择有理可依,紧紧围绕中心。

B.归纳论证:即是摆事实,再得出结论。

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先提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的问题,然后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化背景、儒家教育理论、中国教育现状、科学发展进程、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等。

其间列举了反面事例,如王阳明的观点、自己在美国长大学物理的事例;也举了正面事例,如对竹子的正确研究方法等事例,最后自然而然地归纳出本文的论点: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还是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这种论证过程,以真实可靠的道理和事实开路,水到渠成,得出论点,使人不可辩驳。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以下两种:①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

用这种方式写作的议论文被称为“立论文。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是一篇立论文。

②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议论方式叫驳论。

这类议论文常称为“驳论文”。

阅读“驳论文”,首先要弄清文章反驳的观点,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批驳。

其次,弄清反驳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

一篇驳论文可以把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力量和说服力。

A.反驳论点:即对对方的论点进行批驳,指出它是荒谬的、虚伪的,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又分为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

直接反驳即直接指出对方的荒谬。

这种方法有的是引用确凿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有的是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解剖和分析。

间接反驳又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对一些对方的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使敌论点露出马脚,以此驳倒对方,即归缪法。

另一种是证明与对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那么相反也就证实了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即反证法。

B.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错误,以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

因为论点是由论据来支撑的,驳到了论据,就使论点站不住脚。

C.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议论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矛盾等。

在议论中,虽然有立论、驳论两种议论方式,但并不是完全分割开来的,因为破的目的也是为了立,所以在运用时,立论和驳论常常是相互联系,交替使用的。

4、议论文的种类:议论文的范围很广,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政论文:即针对当时政治问题发表看法,提出见解的议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