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成都市高一上期期末调研考试答案

合集下载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数学)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数学)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七 年 级 数 学本卷分值 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34-的相反数是A .43-B .43C .34-D .342.单项式225x y-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A .-2,2B .2-,3C .25-,2D .25-,33.在下面的四幅图案中,通过平移图案(1)得到的是图案4.下列各组中的两项,不是..同类项的是 A .22x y 与23x y - B .3x 与3xC .232ab c -与32c b aD .1与-18 5.若关于x 的方程710x a +-=解是1x =-,则a 的值等于A .8B .-8C .6D .-6 6.从三个不同方向看一个几何体,得到的三视图 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A .圆锥B .圆柱C .棱锥D .球7.已知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中不正确...的是 A .ab<0 B .a -b >0 C .a +b >0 D .ab <0b 0a(1) A B C D(第6题)(第7题)8. 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1与∠2是邻补角 B .∠1与∠3是对顶角C .∠3与∠4是内错角D .∠2与∠4是同位角 9. 如图,点D 在直线AE 上,量得∠CDE=∠A=∠C ,有以下三个结论:①AB ∥CD ;②AD ∥BC ;③∠B=∠CDA .则正确的结论是A .①②③B .①②C .①D .②③ 10.王力骑自行车从A 地到B 地,陈平骑自行车从B 地到A 地,两人都沿同一公路匀速前进,已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两人还相距36 km ,到中午12时,两人又相距36 km .求A 、B 两地间的路程.可设A 、B 两地间的路程为x km ,则下列所列方程中:①363624x x -+=;②36363622x -+=;③36362x -=⨯; ④3636x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9600000为 ▲ .12.点A 、B 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 表示的数为-1,若点B 与点A 之间距离为3,则点B 表示的数为 ▲ . 13.已知2a b -的值是2015,则124a b -+的值等于 ▲ .14.若23(2)0x y -++=,则16xy = ▲ .15.飞机的无风航速为a 千米/小时,风速为20千米/小时.则飞机逆风飞行4小时的行程是 ▲ 千米.16.某服装店以每件18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 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若盈利记为正,亏损记为负,则该店卖这两件衣服总的盈亏金额是 ▲ 元.17.如图,把小河里的水引到田地A 处就作AB ⊥l ,垂足 为B ,沿AB 挖水沟,这条水沟最短的理由是 ▲ . 18. 如图,将三角板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直尺贴在一起, 使三角板的顶点C (AC ⊥BC )落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24°,则∠2等于 ▲ 度. 19.如图,平面内有公共端点的6条射线OA 、OB 、OC 、 OD 、OE 、OF ,从射线OA 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 射线上写上数字1、2、3、4、5、6、7…,则数字 “2016”应在射线 ▲ 上.20.已知线段AB =12㎝,若M 是AB 的三等分点,N 是AM 的中点,则线段BN 的长度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ac1 234 A B C DE(第8题) (第9题)(第17题)(第18题)(第19题)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1.(每小题4分,共16分)计算:(1) (20)(3)(5)(7)-++---+;(2) 111()(12)462+-⨯-;(3) 322(2)(3)(4)2(3)(2)⎡⎤-+-⨯-+--÷-⎣⎦;(4) 471127326631440-+⨯-⨯÷.22.(每小题3分,共6分)(1)如图,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C 是线段AD 的中点,若AB =4㎝,求线段CD的长度.(2)如图,货船A 在灯塔O 的北偏东53°35′的方向上,客船B 在灯塔O 的南偏东28°12′的方向上.求∠AOB 的度数.23.(每小题4分,共8分)先化简,再求值:(1)求22113333a abc c a c +--+的值,其中1,2,36abc =-==-;(2)求2211312()()2323x x y x y --+-+的值,其中22,3x y =-=.24.(每小题4分,共8分)解方程: (1)72(33)20x x +-=; (2)121224x x+--=+.25.(本小题6分)如图,AD ∥BC ,∠1=60°,∠B =∠C ,DF 为∠ADC 的平分线. (1)求∠ADC 的度数;(2)试说明DF ∥AB . 解:(1)根据题意完成填空(括号内填写理由): ∵AD ∥BC (已知)∴∠B =∠1( ) 又∵∠B =∠C (已知) ∴ =∠1=60°C D (第22题(2)) A O B 西 东 北南 (第22题(1))又∵AD ∥BC (已知)∴∠ADC +∠C =180°( ) ∴∠ADC = .(2)请你完成第2题的解答过程:26.(本小题4分)列方程解应用题: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27.(本小题6分)如图:已知AB ∥CD ,∠ABE 与∠CDE 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 . (1)如图1,若∠E =78°,则∠BFD = °;(2)如图2,若∠ABM =14∠ABF ,∠CDM =14∠CDF ,则∠M 和∠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3)如图2,∠ABM =1n ∠MBF ,∠CDM =1n∠MDF ,设∠M =m °,直接用含有n ,m 的代数式表示出∠E = °.28.(本小题6分)如图,在∠AOB 的内部作射线OC ,使∠AOC 与∠AOB 互补.将射线OA ,OC 同时绕点O 分别以每秒12°,每秒8°的速度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后的射线OA ,OC 分别记为OM ,ON ,设旋转时间为t 秒.已知t <30,∠AOB =114°. (1)求∠AOC 的度数;(2)在旋转的过程中,当射线OM ,ON 重合时,求 t 的值; (3)在旋转的过程中,当∠COM 与∠BON 互余时,求 t 的值.BE DFACBE DFA CM 图1图2CMNB(第27题)。

XXX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

XXX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

XXX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XXX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数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设全集 $U=\{1,2,3,4,5,6\}$,集合 $M=\{1,4\}$,$N=\{1,3,5\}$,则 $N\cap (U-M)=()$A。

$\{1\}$ B。

$\{3,5\}$ C。

$\{1,3,4,5\}$ D。

$\{1,2,3,5,6\}$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 $A(1,1)$,$B(2,4)$,$C(-1,3)$,则 $AB-AC=()$A。

$22$ B。

$10$ C。

$8$ D。

$4$3.已知 $\sin\alpha+\cos\alpha=-\frac{1}{\sqrt{10}}$,$\alpha\in(-\frac{\pi}{2},\frac{\pi}{2})$,则 $\tan\alpha$ 的值是()A。

$-\frac{3}{4}$ B。

$-\frac{4}{3}$ C。

$\frac{3}{4}$ D。

$\frac{4}{3}$4.已知函数 $f(x)=\sin(\omega x+\frac{\pi}{4})$($x\inR,\omega>0$)的最小正周期为 $\pi$,为了得到函数$g(x)=\cos\omega x$ 的图象,只要将 $y=f(x)$ 的图象():A.向左平移 $\frac{\pi}{4}$ 个单位长度B.向右平移$\frac{\pi}{4}$ 个单位长度C.向左平移 $\frac{\pi}{2}$ 个单位长度D.向右平移$\frac{\pi}{2}$ 个单位长度5.已知 $a$ 与 $b$ 是非零向量且满足 $3a-b\perp a$,$4a-b\perp b$,则 $a$ 与 $b$ 的夹角是()A。

$\frac{\pi}{4}$ B。

$\frac{\pi}{3}$ C。

高一物理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成都四中(石室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高一物理月考试题及答案-四川成都四中(石室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四中(石室中学)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选对得4分,共8个小题,共32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受力物体只能有一个施力物体B.两物体相互作用一定要直接接触C.压力、支持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D.重力为接触力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不受重力作用B.物体向上运动时所受的重力比向下运动时所受的重力大C.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无关D.在地球上方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力的作用3.下列说法中的“快”,哪些是指加速度较大()A.从高速公路走,很快就能到B.刘翔是比赛选手中跑得最快的C.运用ABS防抱死新技术,汽车能很快停下来D.协和式客机能在20000m高空飞行得很快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C.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使用了科学实验加逻辑推理的方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5.某物体做直线运动,遵循的运动方程为x=6t﹣t2(其中,x单位为m,t单位为s).则该物体在0~4s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为()A.8m B.9m C.10m D.11m6.从地面以大小为v1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皮球,经过时间t皮球落回地面,落地时皮球的速度的大小为v2.已知皮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面给出时间t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t,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你认为t的合理表达式应为()A.t=B.t=C.t=D.7.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A.物体在2s末的速度是20m/sB.物体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3.6m/sC.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是20mD.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50m8.2012年6月9日晚.受沿线焚烧秸杆产生烟雾影响,宁洛高速公路安徽省蒙城段发生多起多点车辆追尾事故.假设髙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m/s.距离s0=100m.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t=6s时两车等速B.t=6s时两车距离最近C.0﹣6s内两车位移之差为90m D.两车0﹣9s在内会相撞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共6小题,共36分)9.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都在不断减小B.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C.A、B物体的位移都不断增大D.A、B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10.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当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mB.在0~10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C.在10s~25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D.两物体在10s时相距最远,在25s时相遇11.一辆小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是运动过程中经过的两点.已知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1m/s,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7m/s.则汽车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经过AB位移中点时速度是4m/sB.汽车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4m/sC.汽车前一半时间发生位移是后一半时间发生位移的一半D.汽车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是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的2倍12.如图所示,t=0时,质量为0.5kg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在C 点.测得每隔2s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表中.g取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t/s 0 2 4 6v/(m•s﹣1)0 8 12 8A.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9m/sB.t=3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C.t=10s的时刻恰好停在C点D.A、B间的距离小于B、C间距离13.甲、乙两车分别在两条平行的水平直道上,一前一后相距s=8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t=0时刻起,甲车先做初速度为14m/s,加速度为2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为2m/s 后,甲车将以此速度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车从t=0时刻起做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1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时静止,则两车相遇的时间为()A.4s B.5s C.9s D.11s14.高铁线上运行的动车,是一种新型高速列车,其正常运行速度为360km/h,每节车厢长为L=25m,为探究动车进站时的运动情况,需在每两节车厢交接处各安装一个激光灯,第一个灯在某两节车厢之间(计算时两车厢交接处的长度不计),在站台边的某位置安装一个光电计时器,若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5个激光灯到达计时器时速度刚好为零,且连续5个激光灯通过计时器记录总时间为4s,则()A.动车匀减速进站的加速度大小为10.0m/s2B.动车匀减速进站的加速度大小为12.5m/s2C.动车上的第一个激光灯通过光电计时器时的速度为45m/sD.动车从正常运行速度减速到静止所需的时间8s三、实验填空题(每空4分,共24分)15.用光电门系统测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如图所示,当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经过光电门时,测得A、B先后挡光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A、B开始挡光时刻的间隔为t,则小车的加速度a=.16.(20分)(2015秋•成都校级月考)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图1所示为该同学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部分计数点(后面计数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出一个点)(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点的频率是不一样的B、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4﹣6V低压直流电源C、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D、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不用测量和计算,从纸带上打出的点可以直接得到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为研究小车的运动,此同学用剪刀沿虚线方向把纸带上OB、BD、DF…等各段纸带剪下,将剪下的纸带一端对齐,按顺序贴好,如图2所示.简要说明怎样判断此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方法:.(3)在图1中x1=7.05cm、x2=7.68cm、x3=8.31cm、x4=8.94cm、x5=9.57cm、x6=10.20cm,则打下点迹A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是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m/s2.(本小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填“大”或“小”).四、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本题共5小题,58分)17.一辆卡车以v=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路口红灯,开始以a=2m/s2的加速度刹车,求:(1)卡车在3s末的速度v;(2)卡车在第6s内的位移x1;(3)卡车在8s内的位移x2与平均速度.18.严重的雾霾天气,对国计民生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汽车尾气是形成雾霾的重要污染源,“铁腕治污”已成为国家的工作重点.地铁列车可实现零排放,大力发展地铁,可以大大减少燃油公交车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若一地铁列车从甲站由静止启动后做直线运动,先匀加速运动20s达到最高速度72km/h,再匀速运动80s,接着匀减速运动15s到达乙站停住.求甲站到乙站的距离.19.(12分)(2014秋•金牛区校级期中)在渠县二中学秋季田径运动会的800米比赛中,小明很想得冠军,他一直冲在最前面,由于开始体力消耗太大,最后在直道上距终点50米处时便只能保持5m/s的速度前进而不能加速冲刺.此时一直保持在小明后面的小华在直道上距小明6.25米,速度为4m/s,他立即发力并保持以0.5m/s2的加速度冲刺.试分析:(1)小明是否一直保持在小华的前面跑到终点而得到了冠军?(2)小明和小华中任一个跑到终点前,他们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0.(14分)(2013•岳阳楼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一长为l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1、2两点,1、2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木块通过1、2两点所用时间分别为t1和t2.求:(1)木块经过1点时的平均速度大小;(2)木块前端P在1、2之间运动所需时间.21.(16分)(2015秋•成都校级月考)在公路的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l=6.0m,若汽车起动时都以a=2.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到v=10.0m/s 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间t=40.0s,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请解答下列问题:(1)若绿灯亮起瞬时,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问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2)第(1)问中,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大小.(3)事实上由于人反应时间的存在,绿灯亮起时不可能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现假设绿灯亮起时,第一个司机迟后△t=0.90s起动汽车,后面司机都比前一辆车迟后0.90s起动汽车,在该情况下,有多少辆车能通过路口?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四中(石室中学)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选对得4分,共8个小题,共32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受力物体只能有一个施力物体B.两物体相互作用一定要直接接触C.压力、支持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D.重力为接触力考点:力的概念及其矢量性.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至少两个物体,而一个物体可以受到多个力的作用;物体间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压力、支持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解答:解:A、一个物体可以受到的力的作用,所以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有多个施力物体,故A错误;B、物体间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体吸引铁块,故B错误;C、直根据力的分类的知识可知,压力、支持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故C正确;D、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不一定要相互接触,所以不是接触力.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相互性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不受重力作用B.物体向上运动时所受的重力比向下运动时所受的重力大C.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无关D.在地球上方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力的作用考点:重心;重力.分析: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解答:解:A、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还受到重力,故A错误;B、物体的重力大小在同一地点是恒定的,物体向上运动时所受的重力和向下运动时所受的重力一样大,故B错误;C、重心的位置不仅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还与质量的分布有关,故C错误;D、在地球上方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受其他力也无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力、重心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知道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的分布有关,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3.下列说法中的“快”,哪些是指加速度较大()A.从高速公路走,很快就能到B.刘翔是比赛选手中跑得最快的C.运用ABS防抱死新技术,汽车能很快停下来D.协和式客机能在20000m高空飞行得很快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小,速度变化慢.解答:解:A、从高速公路走,很快就能到,“快”表示速度大.故A错误;B、刘翔是比赛选手中跑得最快的,“快”表示速度大.故B错误;C、运用ABS新技术,汽车能很快停下来,“快”指速度减小得快,即加速度大.故C 正确;D、协和式客机能在20000m高空飞行得很快,“快”表示速度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速度变化快慢和位置的变化快慢,速度变化快慢表示加速度,位置变化的快慢表示的是速度.4.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C.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使用了科学实验加逻辑推理的方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考点:物理学史.分析: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是采用了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当时间非常小时,我们认为此时的平均速度可看作某一时刻的速度即称之为瞬时速度,采用的是极限思维法;伽利略运用逻辑加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比值法就是应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量研究第三个物理量.它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解答:解:A、质点采用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不是假设法,故A 不正确;B、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的方法,故B正确C、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运用逻辑推理证明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再根据实验和数学方法得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故C正确;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点评: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科学方法的积累与学习.5.某物体做直线运动,遵循的运动方程为x=6t﹣t2(其中,x单位为m,t单位为s).则该物体在0~4s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为()A.8m B.9m C.10m D.11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物体遵循的运动方程得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方程得出初速度和加速度,先求出物体速度为零的时间和位移,再求出物体返回的位移,从而得出物体经过的路程.解答:解:根据x=6t﹣t2=,得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v0=6m/s,a=﹣2m/s2.物体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零的时间,则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则运动的路程s=x1+x2=10m.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注意本题所求的是路程,不是位移,必须分段求解.6.从地面以大小为v1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皮球,经过时间t皮球落回地面,落地时皮球的速度的大小为v2.已知皮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面给出时间t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t,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你认为t的合理表达式应为()A.t=B.t=C.t=D.考点:竖直上抛运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时间的单位应该是s,从而可以确定A错误;如果没有空气的阻力,选项C为0,故C错误;选项B为忽略空气阻力时的答案,故D错误,从而最后得到答案.解答:解:时间的单位应该是s,A、t=的单位为=m,故A答案的单位为米,而实际上时间的单位为s,故A错误;B、如果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则v1=v2,t上=t下=,故运动的总时间t=.由于空气阻力作用,v2<v1,,故B答案是合理的,故B正确.C、假设空气的阻力为0,则v1=v2,则t上=t下,故运动的总时间t=,而=0,故C错误.D、若没有空气阻力,v1=v2,时间应为t=,故选项D中运动时间t=不合理,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单位制及运动学的基本公式,解决此类题目主要方法是利用所学的知识用淘汰法进行处理.7.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A.物体在2s末的速度是20m/sB.物体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3.6m/sC.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是20mD.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50m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第5s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减去4s内的位移,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再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gt,位移时间公式h=求出速度和位移.解答:解:A、第5s内的位移是18m,有:,t1=5s,t2=4s,解得:g=4m/s2.所以2s末的速度:v=gt=8m/s.故A错误.B、第5s内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t=2s,t′=1s,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故C错误.D、物体在5s内的位移:x=.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注意星球上重力加速度和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不同.8.2012年6月9日晚.受沿线焚烧秸杆产生烟雾影响,宁洛高速公路安徽省蒙城段发生多起多点车辆追尾事故.假设髙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m/s.距离s0=100m.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t=6s时两车等速B.t=6s时两车距离最近C.0﹣6s内两车位移之差为90m D.两车0﹣9s在内会相撞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甲车前3秒匀减速,后6秒匀加速;乙车前3秒匀速,后6秒匀减速;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出两车的位移表达式后求解或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图象求解即可.解答:解:A、B、由加速度图象可画出两车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t=6s 时两车等速,此时距离最近,故A正确,B正确;C、D、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0~6s内两车位移之差:=90m<100m,∴不会相撞,故C正确,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点评:本题是追击问题,关键分析清楚两小车的运动情况,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或者画出速度时间图象进行分析,不难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共6小题,共36分)9.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都在不断减小B.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C.A、B物体的位移都不断增大D.A、B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象上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再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解:A、B、速度﹣时间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故物体A和B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减小,故A正确,B错误;C、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A、B的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城的面积不断变大,故位移都不断增大,故C正确;D、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如果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v1均匀增加到v2,物体的位移就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平均速度就等于速度=,由左图看出,A实际的位移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所以A的平均速度大于;同理,B的平均速度小于,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两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分析处理.10.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当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mB.在0~10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C.在10s~25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D.两物体在10s时相距最远,在25s时相遇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x﹣t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故由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可得出开始时物体的位置坐标;由图象的斜率可求得物体的速度;由纵坐标的差值可得出位移,同时要将图象与两物体的实际运动情况联系起来.解答:解:A、开始时,乙的位置坐标为零,甲从离坐标原点20米处开始运动,当乙开始运动时,甲已经运动了10s,因此二者之间的距离大于20m,故A错误;B、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可知,乙的瞬时速度要大于甲的速度,因此当乙开始运动时两者相距最远,所以在0~10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在10s~25s这段时间内,乙的瞬时速度要大于甲的速度,所以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在25s时相遇,故B错误,C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x﹣t图象,属基础题,但要注意防止将其作为v﹣t图象进行处理,难度适中.11.一辆小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是运动过程中经过的两点.已知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1m/s,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7m/s.则汽车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经过AB位移中点时速度是4m/sB.汽车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4m/sC.汽车前一半时间发生位移是后一半时间发生位移的一半D.汽车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是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的2倍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分别求出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从而比较出运动的时间.。

四川省成都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上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上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成都市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高一物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页至3页,第Ⅱ卷4页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大的基本单位是A.千克B.牛顿C.米每秒D.小时2.下列所说的速度中,是平均速度的是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至太平洋洋面C.子弹以800 m/s的速度撞击到墙上D.由于堵车,从新南门到磨子桥汽车的速度仅为4 km/h3.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光滑的斜面上滑的物体受到的力是A.重力、牵引力和斜面的支持力B.重力、摩擦力和斜面的支持力C.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D.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压力4.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试验中,测得轻质弹簧的原长为l0=9 cm.当弹簧所受拉力为F1=0.5 N 时,弹簧的长度为l1=11 cm,当拉力为F2=1 N时,弹簧的长度为l2=13 cm.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4 cm/N B.25 N/m C.4.6 N/m D.0.04 m/N5.为了测量篮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着地时对篮球的最大弹力,一位同学采取了如下方法:把一张平白纸放在地面,在篮球的表面均匀地洒上水,让篮球从特定高度自由落到白纸上,在纸上留下水印;然后把这张纸放到体重计上,将篮球放在纸上,慢慢地向下压,直至球面和水印重合,此时读出体重计的示数,即可知地面对篮球的最大弹力的大小.以下试验中所用的方法与此相类似的是A.在研究弹簧弹力与伸长关系时,弹簧不超过弹性限度B.在研究加速度与合外力关系时,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C.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两次将橡皮条拉长至同一位置D.在观察桌面受到压力发生微小形变的实验中,使用激光笔和平面镜6.如图所示,小李在公园游玩时将吊床用绳子拴在两棵树上等高位置,他先坐在吊床上,静止时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然后他躺在吊床上,静止时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2,已知θ1>θ2,设吊床对小李的作用力为F1,吊床两端系绳中的拉力为F2、则A.坐着比躺着时F1大B.躺着比坐着时F1大C.躺着比坐着时F2大D.坐着比躺着时F2大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 分)7.下列说法中,能找到相应实例的是A.物体运动的位移不等于0,而路程等于0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C.物体速度变化越来越快,而加速度却越来越小D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较大,而加速度却较小8.成都市某中学科技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测定风力的仪器,原理如图所示,它的细长金属丝一端固定于悬点O ,另一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金属球.无风时,金属丝自然下垂,当受到沿水平方向吹来的风时,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角度θ.风力越大,偏角越大.下列关于风力F 、金属丝弹力T 、偏角θ、小球质量m 之间的关系式正确的是A .T =mg sin θB .T =mg cos θC .F =mg tan θD .F =mg cot θ9.一个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6个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若同时撤销其中大小分别为18N 和12N 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此时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A .13 m/s 2 B . 3 m/s 2 C .2 m/s 2 D .16 m/s 2 10.某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质点在t =0时位于x =2 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则A .t =0.5 s 时,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B .t =3.5 s 时,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C .t =4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移为x =6 mD .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移为x =11 m11.如图所示,物块M 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 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起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 ,则传送带起动后 A .M 静止在传送带上 B .M 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 C .M 下滑的速度减小 D .M 受到的摩擦力不变12.如图所示,小车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某段时间内车中悬挂的小球A 和车水平底板上的物块B 都相对车厢静止,悬挂小球A 的悬线与竖直线有一定夹角θ,B 与车底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假设B 所受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在这段时间内,下述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物块B 不受摩擦力作用B .物块B 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左C .要使A 、B 和车保持相对静止,θ最大为37°D .要使A 、B 和车保持相对静止,θ最大为53°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8分)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16分)13.(4分)小李同学用纸带和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运动,小车拉着纸带由右向左运动.他在打出的只带上选择了6个计数点A 、B 、C 、D 、E 、F ,如图所示,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0.1 s ,各点到A 点的距离依次是 2.0 cm 、5.0 cm 、9.0 cm 、14.0 cm 、20.0 cm .请根据题意完成以下问题:(1)打下B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v B =____________m/s(2)根据纸带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m/s 2.14.(6分)(1)通过两个定滑轮,用两根细线去拉伸一根一端固定在墙上的橡皮筋OP .过定滑轮A 的线挂三个砝码,过定滑轮B 的线挂四个砝码,两根细线都系在橡皮筋的P 端,在两个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橡皮筋从P 点水平地拉伸到P '点,此时两根细线的夹角为90°,如图甲所示.如果改用一根细线,绕过一个定滑轮,要取得同样的效果,定滑轮必须安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线上挂________个砝码.`(2)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 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作出F 1和F 2的合力图示,并用F 表示此力.15.(6分)甲图所示为“用DIS (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外力,用DIS 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 -F 关系图线(如以图所示).①分析此图线的OA 端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图线的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 .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 .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 .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 .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四、计算题(本题共4个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8分)为进一步增强市民文明交通的意识,2014年成都市曝光各种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某天在市区内有一辆车遇到有人闯红灯,马上紧急刹车,经时间 t =1.5 s 停止,测得路面刹车的痕迹长 x =4.5m ,刹车后车的运动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过程的加速度a 的大小是多少?初速度 v 0 是多少?若此道路规定,车辆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 30 km/h ,试问这辆车是否违章?乙位移传感器(接收器) 位移传感器(发射器) 乙17.(10分)成都欢乐谷的“跳楼机”游戏,既新奇又刺激,很受同学们 欢迎.其原理是将巨型娱乐器械由升降机送到离地面 60 m 的 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下落,落到离地面 20 m 高时,制动系统开始启动,座舱均匀减速,到地面时刚好停下.若座舱中的小李体重 500 N ,试求:(1)此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是多少?当座舱落到离地面 30 m 的位置时,水平支持面对小李的支持力是多少? (2)当座舱落到离地面 15 m 的位置时,小李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是多少?(取g =10 m/s 2).18.(10分)小王用水平方向的推力F =100N 推一个质量为 20 kg 的箱子匀速前进,如图甲所示,g 取10m/s 2.(sin37°=0.6,cos7°=0.8),求:(1)箱子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小王不改变拉力的大小,只把力的方向变为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取拉静止的这个箱子,如图乙所示,拉力作用8.0s 后撤去,箱子最多还能运动多长距离?19.(14分)如图所示,A 、B 两个小物块用轻绳相连,轻绳绕过位于倾角为37°,长为L =10 m 的斜面顶端的轻质滑轮,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 不计,斜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第一次,B 悬空,A 静止在斜面上;已知物块 A 的质量为 m =1kg ,B 质量为M =0.8 kg ,A 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μ=0.5,重力加速度g =10m/s 2,(sin37°=0.6,cos7°=0.8),则:(1)求A 静止在斜面上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及方向;(2)第二次,将B 的质量改变,发现 A 自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经时间 t =2s 时速度大小为 v =4 m/s ,求物块B 的质量改变了多少? (3)当A 在(2)问情况中,速度达到v =4 m/s 时,B 离地面高h =2.4m ,此时剪短轻绳,求A 回到斜面底端与B 落地的时间相差多少?(可用根式表示)乙 甲高一物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8分)1.A 2.D 3.C 4.B 5.C 6.D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24分)7.BD 8.C 9.AB 10.B 11.D 12.BC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8分)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共16分 13.(4分)(1)0.25(2分) (2)1.0(2分) 14.(6分)(1)OP 连线上(2分) 5(2分) (2)见右图(2分) 15.(6分)(1)小车的总质量(2分)(2)①在质量不变得情况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2分)② C (2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2分 16.(8分)解:刹车过程,由20tv x =2分 得到 v 0=6 m/s 1分 再由 v t 2-v 02=2ax 2分得到 a =-4 m/s 2即加速度大小为 4 m/s 2 1分因为 v 0=6 m/s =21.6 km/h <30km/h 1分 所以,没违章 1分(其它解法,参照本标准给分) 17.(10分)解:(1)由自由落体运动,下落h 1=60 m -20 m =40m 时有最大速度 由 v 2=2gh 1,得最大速度220=v m/s 2分 离地面30m 时,座舱自由下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水平支持面对小李的支持力为零(1分)(2)离地面15m 时,座舱处于减速阶段v 2=2gh 1=2gh 2,由此得:a =2g 3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N -mg =ma 2分 解得 N =3mg =1500 N 1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李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为1500 N 1分 18.(10分)解:(1)在图甲情况下,箱子受力如图,由平衡条件得 F =f 1分 N 1=mg 1分 而 f =μN 1 1分 联立解以上三式得 而μ= 0.5 1分(2)在图乙情况下,箱子先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运动,然后以加速度a 2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F cos37°-μN 1= F cos37°-μ(mg -F sin37°)=ma 1 2分 v 1=a 1t 1 1分 μN 3=μmg =ma 2 1分 2a 2s 2=v 12 1分 解得 s 2= 1.6 m 1分19.(14分)解:(1)第一次,B 悬空,A 静止在斜面上,根据平衡条件由F +mg sin37°=Mg 2分 方向沿斜面向下 1分 (2)改变B 的质量,A 上滑,说明B 的质量是增加的,设此时物块B 的质量为M’A 上滑的加速度tva =1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vM m m g m g g M ⨯'+=︒-︒-')(37cos 37sin μ 2分(其它解法,参照本标准给分) B 的质量增加了ΔM =M’-M带入数据经过计算可得:ΔM =0.7 kg 2分 (3)B 落地时间由21121gt vt h += 得 t 1= 0.4 s 1分 此时A 减速的加速度为 a 1=g sin37°+μg cos37°=10m/s 2减速时间s 4.012==a v t ,位移 m 8.0222==t vx 1分 反向加速的加速度为 a 2=g sin37°-μg cos37°=2 m/s 2 1分 剪断前位移 m 421==t vx 1分 减速时间s 4.012==a v t ,位移 m 8.0222==t vx 1分 加速时间为 t 3,则223221t a x x =+,s 8.43=t 1分带入数据得到相差时间s 8.4132=-+t t t 1分。

新课标版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新课标版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题【新课标】第Ⅰ卷(选择题 共5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游泳运动员以恒定的速率垂直于河岸渡河,当水速突然变大时,对运动员渡河时间和经历的路程产生的影响是( ) A .路程变大,时间不变 B .路程变大,时间延长 C .路程变大,时间缩短 D .路程和时间均不变2.一个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 ) A .1∶1 B .1∶2C .1∶3D .1∶43.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以下四个选项中分别是这三个力的大小,其中不可能...使该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是( )A .3N ,4N ,6NB .5N ,5N ,2NC .2N ,4N ,6ND . 1N ,2N ,4N 4.以10m/s 的初速度从5m 高的屋顶上水平抛出一个石子.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 2,则石子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 )A .10m/sB .s m /210C .s m /310D .s m /5105.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A 与一个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相连,现用恒定拉力F 沿斜面向上拉弹簧,使物体A 在光滑斜面上匀速上滑,斜面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弹簧伸长量为mgsinα/kB .水平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等于斜面体和物体A 的重力之和C .物体A 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为mgcosαD .斜面体受地面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cosα6.聪聪同学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故事情节,明明同学画出了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C.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两次D.乌龟先通过预定位移到达终点7.一个小球从空中某点自由释放,落地后立即以大小相等的速度竖直向上弹起,然后上升到最高点。

成都市2015-2016高一上数学期末考试

成都市2015-2016高一上数学期末考试

【答案】:A【解析】:【考点】:集合交集【难度】:★★★【答案】:1/2【解析】:sin150=sin30=1/2 【考点】:1/2【难度】:★★★【答案】:C【解析】:【考点】:函数的三要素【难度】:★★★【答案】:B【解析】:【考点】:幂函数图像性质【难度】:★★★【答案】:D【解析】:【考点】:【难度】:★★★【答案】:B【解析】:【考点】:对数比较大小【难度】:★★★【答案】:D【解析】:【考点】:角的弧度制和数形结合【难度】:★★★【答案】:B【解析】:【考点】:奇函数和函数单调性性质【难度】:★★★【答案】:C【解析】:【考点】:二次函数的分类讨论问题【难度】:★★★【答案】:B【解析】:【考点】:含参分类讨论问题【难度】:★★★★【答案】:C【解析】:【考点】:零点存在性定理【难度】:★★★★【答案】:【解析】:【考点】:函数的综合运用【难度】:★★★★★【答案】:(1,)【解析】:x-1>0,x>1【考点】:函数的定义域【难度】:★★★【答案】:-3/5【解析】:【考点】:三角函数两个关系【难度】:★★★【答案】:1.41【解析】:【考点】:零点存在性定理【难度】:★★★【答案】:【解析】:【考点】:函数的综合运用【难度】:★★★★★【答案】:(1)2(2)1/4【解析】:【考点】:齐次式【难度】:★★★【答案】:【解析】:【考点】:函数求值,函数单调性定义【难度】:★★★【答案】:【解析】:【考点】:对数函数的应用【难度】:★★★【答案】:(1)(2)略【考点】:三角函数图像变换【难度】:★★★【答案】:(1)(2)(3)【考点】:函数含参分内讨论问题【难度】:★★★★【答案】:(1)(2)略(3)【解析】:【考点】:函数的综合问题【难度】:★★★★★。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各科总分表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各科总分表

201620010 201610053 201620005 201610041 201610161 201620012 201610044 201610046 201610081 201620034 201610170 201620007 201620006 201610058 201610112 201610116 201610489 201610024 201620023 201620039 201610194 201620019 201610034 201610135 201620058 201610026 201610286 201610014 201610039 201610132 201620083 201620063 201620070 201610087 201610189 201620107 201610038 201610045 201620090 201610023 201610035 201610074 201610036 201610054 201620095 201610032 201610037 201610077 201610069 201610113 201620574 201610062 201610149
学号 201610092 201610001 201610008 201610022 201610207 201620002 201610002 201610030 201610005 201610011 201610094 201610009 201610020 201610004 201610007 201610018 201610072 201610003 201620001 201610042 201610016 201610140 201610013 201620015 201610031 201620009 201610006 201610027 201610105 201610040 201610060 201610056 201620031 201610073 201620003 201610029 201610015 201610057 201610078 201610033 201610148 201610050 201610066 201610095 201620004 201610028 201610063 201610106 201610012 201610019 201620008 201610085 201610017 201610047 201610086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数学试题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数学试题

某某省某某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一、选择题:共10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幂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1,1)和点(0,0)B.当a=0时,函数y=xα的图象是一条直线C.若幂函数y=xα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y=xα在定义域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D.幂函数y=xα,当a<0时,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由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可知,A错误;当x=0时,y=0,故B错误;令a=-1,则y=x-1,显然C错误;故D正确.2.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4B.6C.8D.12【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可知所求几何体为四棱锥,如图所示,其中SA⊥平面ABCD,SA=2,AB=2,AD=2,CD=4,且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DAB=90°,∴V=SA×(AB+CD)×AD=×2××(2+4)×2=4,故选A.3.下列关于函数y=f(x),x∈[a,b]的叙述中,正确的个数为①若x0∈[a,b]且满足f(x0)=0,则(x0,0)是f(x)的一个零点;②若x0是f(x)在[a,b]上的零点,则可用二分法求x0的近似值;③函数f(x)的零点是方程f(x)=0的根,f(x)=0的根也一定是函数f(x)的零点;④用二分法求方程的根时,得到的都是根的近似值.A.0B.1C.3D.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方程与根、二分法.由零点的定义知,零点是曲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故①错误;当f(a)=0时,无法用二分法求解,故②错误;显然,③正确;若f(x)=2x-x-1,在区间(-1,1)上的零点,用二分法,可得f(0)=0,显然,④错误.4.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E为棱SC的中点,若AC=,SA=SB=SC=AB=BC=2,则异面直线AC与BE所成的角为A.30°B.45°C.60°D.90°【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取SA的中点D,连接BD、DE,则,是异面直线AC与BE所成的角或补角,由题意可得BD=BE=,DE=,即三角形BD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5.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C⊥BEB.EF∥平面ABCDC.直线AB与平面BEF所成的角为定值D.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为定值【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易证AC⊥平面BDD1B1,则AC⊥BE,A正确,不选;易知平面A1B1C1D1∥平面ABCD,则EF∥平面ABCD,B正确,不选;因为平面BEF即是平面BDD1B1,所以直线AB 与平面BEF所成的角为定值,故C正确,不选;故选D.6.若函数且)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X围是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性质与零点.当时,函数是减函数,最多只有1个零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D;令,易判断函数在区间上分别有一个零点,故排除C,所以B正确.7.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直线l满足l⊥m,l⊥n,l⊄α,l⊄β,则A.α∥β且l∥α B.α⊥β且l⊥β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答案】D【解析】本题涉及直线与平面的基本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思考能力,难度中等偏下.由于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则平面α与平面β必相交,但未必垂直,且交线垂直于直线m,n,又直线l满足l⊥m,l⊥n,则交线平行于l ,故选D.8.已知直线(1+k)x+y-k-2=0过定点P,则点P关于直线x-y-2=0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3,﹣2)B.(2,﹣3)C.(3,﹣1)D.(1,﹣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将(1+k)x+y-k-2=0整理为:k(x-1)+x+y-2=0,则x-1=0且x+y-2=0,可得P(1,1),设点P的对称点坐标为(a,b),则,则x=3,y=-1,故答案:C.9.如图,平面⊥平面与两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和.过分别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垂足为,则=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面与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根据题意,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则,则AB=2,则10.经过点P(1,4)的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是正值,若截距之和最小,则直线的方程为A.x+2y-6=0 B.2x+y-6=0 C.x-2y+7=0 D.x-2y-7=0【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基本不等式.由直线的斜率为k(k<0),则y-4=k(x-1),分别令x=0、y=0求出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为:4-k,1-,则4-k+1-,当且仅当-k=-,即k=-2时,等号成立,则直线的方程为2x+y-6=0二、填空题:共5题11.已知直线: x+(1+m)y+m-2=0与直线:mx+2y+8=0平行,则经过点A(3,2)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答案】2x-y-4=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因为直线: x+(1+m)y+m-2=0与直线:mx+2y+8=0平行,所以(m+1)m-2=0,且8-(m-2),则m=1,直线: x+2y-1=0,根据题意,设所求直线方程为2x-y+t=0,将点A(3,2)代入可得t=-4,即:2x-y-4=012.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四边形ABCD是下底角为45°的等腰梯形,其下底长为5,一腰长为,则原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答案】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观图.根据题意,直观图中,梯形的下底长为5,一腰长为,则易求上底为3,高为1,面积为,所以原四边形的面积是13.已知三棱锥A-BCD的所有棱长都为,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3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将正方体截去四个角可得到一个正四面体,由题意,可将该三棱锥补成一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所以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直径即为正方体的对角线,所以2r=,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14.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内,另一根在区间内,则m的取值X围是________.【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与二元一次方程的根.设,由题意可知:,求解可得15.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同时以某一点出发向同一个方向运动,其路程关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有以下结论:①当时,甲走在最前面;②当时,乙走在最前面;③当时,丁走在最前面,当时,丁走在最后面;④丙不可能走在最前面,也不可能走在最后面;⑤如果它们一直运动下去,最终走在最前面的是甲.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_(把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多填或少填均不得分).【答案】③④⑤【解析】①错误.因为,,所以,所以时,乙在甲的前面.②错误.因为,,所以,所以时,甲在乙的前面.③正确.当时,,的图象在图象的上方.④正确.当时,丙在甲乙前面,在丁后面,时,丙在丁前面,在甲、乙后面,时,甲、乙、丙、丁四人并驾齐驱.⑤正确.指数函数增长速度越来越快,x充分大时,的图象必定在,,上方,所以最终走在最前面的是甲.三、解答题:共5题16.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中,BC AP,AB BC,CD AP,又分别为线段的中点,现将△折起,使平面平面(图(2)).(1)求证:平面平面;(2)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证明:(1)分别是的中点,∵平面,AB平面.∴平面.同理,平面,∵,EF平面平面∴平面平面.(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面面与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与等价转化.(1)根据题意,证明、,再利用线面与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2)由题意易知,则结果易得.17.已知两点,直线,求一点使,且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2.【答案】设点的坐标为.∵.∴的中点的坐标为.又的斜率.∴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即.而在直线上.∴.①又已知点到的距离为2.∴点必在于平行且距离为2的直线上,设直线方程为,由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得:∴或.∴点在直线或上.∴或②∴①②得:或.∴点或为所求的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与斜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点坐标公式.设点的坐标为,求出统一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求出a、b的一个关系式;由题意知,点必在于平行且距离为2的直线上, 设直线方程为,由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得:,求出m的值,又得到a、b的一个关系式,两个关系式联立求解即可.18.(1)已知圆C经过两点,且被直线y=1截得的线段长为.求圆C的方程;(2)已知点P(1,1)和圆过点P的动直线与圆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答案】(1)设圆方程为.因为点O,Q在圆上,代入:又由已知,联立:解得:由韦达定理知:.所以:.即即:.即:.则.所以所求圆方程为:.(2)设点M (x ,y ), 圆的圆心坐标为C (0,2). 由题意:,又.所以: 化简:所以M 点的轨迹方程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性质、直线的斜率公式、方程思想.(1)设圆方程为,将y =1代入圆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求出D 、E 、F 的一个关系式,再由点O 、Q 在圆上,联立求出D 、E 、F 的值,即可得到圆的方程;(2) 设点M (x ,y ), 圆的圆心坐标为C (0,2),由题意:,又,化简求解即可得到结论.19.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 AB ⊥AD , AC ⊥CD ,∠ABC =60°,PA =AB =BC ,E 是PC 的中点.C A PB D E(1)求PB 和平面PAD 所成的角的大小;(2)证明:AE ⊥平面PCD ;(3)求二面角A-PD-C的正弦值.【答案】(1)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平面ABCD,∴PA⊥A B.又AB⊥AD,PA∩AD=A,从而AB⊥平面PAD,∴PB在平面PAD内的射影为PA,从而∠APB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在Rt△PAB中,AB=PA,故∠APB=45°.所以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2)证明: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CD⊂平面ABCD,∴CD⊥PA.由条件CD⊥AC,PA∩AC=A∵CD⊥平面PA C.又AE⊂平面PAC,∴AE⊥C D.由PA=AB=BC,∠ABC=60°,可得AC=PA.∵E是PC的中点,∴AE⊥P C.又PC∩CD=C,综上得AE⊥平面PCD.(3)过点E作EM⊥PD,垂足为M,连接AM,如图所示.由(2)知,AE⊥平面PCD,AM在平面PCD内的射影是EM,则可证得AM⊥PD.因此∠AME是二面角A—PD—C的平面角.由已知,可得∠CAD=30°.设AC=a,可得PA=a,AD=a,PD=a,AE=在Rt△ADP中,∵AM⊥PD,∴AM·PD=PA·AD,则AM==.在Rt△AEM中,sin∠AME==.所以二面角A—PD—C的正弦值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线面角与二面角,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1)根据题意,证明AB⊥平面PAD,即可得证∠APB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则易求结果;(2)由题意,易证CD⊥平面PA C,可得AE⊥C D,由题意易知AC=PA,又因为E是PC 的中点,所以AE⊥P C,则结论易证;(3) 过点E作EM⊥PD,垂足为M,连接AM,如图所示,由(2)知,AE⊥平面PCD,AM在平面PCD内的射影是EM,则可证得AM⊥PD,因此∠AME是二面角A—PD—C的平面角,则结论易求.20.诺贝尔奖的奖金发放方式为:每年一发,把奖金总额平均分成6份,分别奖励给在6项(物理、化学、文学、经济学、生理学和医学、和平)为人类作出最有益贡献的人,每年发放奖金的总金额是基金在该年度所获利息的一半;另一半利息计入基金总额,以便保证奖金数逐年增加.假设基金平均年利率为r=6.24%.资料显示:1999年诺贝尔发放后基金总额约为19 800万美元.设f(x)表示第x(x∈N*)年诺贝尔奖发放后的基金总额(1999年记为f(1),2000年记为f(2),…,依次类推)(1)用f(1)表示f(2)与f(3),并根据所求结果归纳出函数f(x)的表达式;(2)试根据f(x)的表达式判断网上一则新闻“2009年度诺贝尔奖各项奖金高达150万美元”是否为真,并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031 29≈1.32)【答案】(1)由题意知:f(2)=f(1)(1+6.24%)-f(1)·6.24%=f(1)×(1+3.12%),f(3)=f(2)×(1+6.24%)-f(2)×6.24%=f(2)×(1+3.12%)=f(1)×(1+3.12%)2,∴f(x)=19800(1+3.12%)x-1(x∈N*).(2)2008年诺贝尔奖发放后基金总额为f(10)=19800(1+3.12%)9=26136,故2009年度诺贝尔奖各项奖金为·f(10)·6.24%≈136(万美元),与150万美元相比少了约14万美元,是假新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函数、函数的解析式与求值,考查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1)由题意知: f(2)=f(1)(1+6.24%)-f(1)·6.24%,f(3)=f(2)×(1+6.24%)-f(2)×6.24%,化简,即可归纳出函数f(x)的解析式;(2)根据题意,求出2008年诺贝尔奖发放后基金总额为f(10),再求出2009年度诺贝尔奖各项奖金为·f(10)·6.24%,即可判断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