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练习题(含答案)
9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同步配套练习Word版含答案

课时训练9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题组一对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理解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大小相等,其依据是()A.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二定律C.牛顿第三定律D.开普勒第三定律解析: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二者等大、反向,C对。
答案:C2.行星之所以绕太阳运行,是因为()A.行星运动时的惯性作用B.太阳是宇宙的控制中心,所有星体都绕太阳旋转C.太阳对行星有约束运动的引力作用D.行星对太阳有排斥作用,所以不会落向太阳解析: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使得行星绕太阳运行,故只有选项C正确。
答案:C3.陨石落向地球是因为()A.陨石对地球的吸引力远小于地球对陨石的吸引力,所以陨石落向地球B.陨石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陨石的引力大小相等,但陨石质量小、加速度大,所以改变运动方向落向地球C.太阳不再吸引陨石,所以陨石落向地球D.陨石是在其他星球斥力作用下落向地球的解析: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的大小相等,且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它们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故A、C、D项错误;陨石落向地面是由于陨石的质量和地球相比很小,故运动状态容易改变,且加速度大,所以B项正确。
答案:B4.(多选)关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圣和永恒的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无须原因,因为圆周运动是最完美的B.行星绕太阳旋转的向心力来自太阳对行星的引力C.牛顿认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受到力的作用。
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D.牛顿把地面上的动力学关系应用到天体间的相互作用,推导出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关系解析:任何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都需要外力的作用,行星绕太阳旋转的向心力来自太阳对行星的引力,A错,B、C、D对。
答案:BCD题组二太阳与行星间引力规律的简单应用5.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一个飞行器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当地球对它的引力和月球对它的引力大小相等时,飞行器距月球球心的距离与月球球心距地球球心的距离之比为()A.1∶9B.9∶1C.1∶10D.10∶1解析:设月球质量为m,则地球质量为81m,地月间距离为r,当飞行器距月球r'时,地球对它的引力与月球对它的引力相等,飞行器的质量为m0,则G=G,所以=9,r=10r',r'∶r=1∶10,故选项C 正确。
人教版必修二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太阳和行星间的引力》同步测试(含答案)

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大小相等,其依据是()A.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二定律C.牛顿第三定律D.开普勒第三定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B.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匀速圆周运动的一个公式,它是由速度的定义式得来的C.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D.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使用的三个公式,都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3.把行星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以后,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写为,则可推得()A.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为B.行星受太阳的引力都相同C.行星受太阳的引力D.质量越大的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一定越大4.太阳对地球有相当大的引力,而且地球对太阳也有引力作用,它们不靠在一起是因为()A.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与地球对太阳的引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B.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还不够大C.不仅太阳对地球有引力作用,而且太阳系里其他星球对地球也有引力,这些力的合力为零D.太阳对地球引力不断改变地球的运动方向,使得地球绕太阳运行5.科学家们推测,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从地球上看,它永远在太阳的背面,人类发现它,可以说是“隐居”着的地球的“孪生兄弟”.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知()A.这颗行星需要的向心力与地球等大B.这颗行星的自转半径与地球相同C.这颗行星的质量等于地球的质量D.这颗行星的公转半径与地球相同6.下列有关行星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可知,行星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B.由可知,行星轨道半径越大,行星的加速度越大C.由可知,星轨道半径越大,行星的加速度越小D.由可知,行星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7.对太阳系的行星,由公式,可以得到F= ,这个式子表明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分层训练:课时6_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重点练)(解析版)

1.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是r 1和r 2,若它们只受太阳引力的作用,那么这两个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A .1B .1122m r m r C .1221m r m r D .2221r r【答案】D【解析】设行星m 1、m 2的向心力分别是F 1、F 2,由太阳与行星间的作用规律可得F 1∝121m r 、F 2∝222m r ,则a 1=11F m 、a 2=22F m ,故12a a =2221r r ,D 选项正确。
2.理论上已经证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万有引力为零。
假设地球是一个半径为R 、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体,O 为球心,以O 为原点建立坐标轴x O ,如图所示。
一个质量一定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假设它能够在地球内部移动)在x 轴上各位置受到的引力大小用F 表示,则下列选项中F 随x 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第2课时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A .B .C .D .【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物体在地球内部距离球心()x x R <的位置时,外面球壳对其引力为0,内部以x 为半径的球体对其引力为3224π43π3x mMmF G G G mx xx ρρ⋅===则F x ∝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当x R ≥时,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为3224π3R m M mF G G xx ρ⋅'==则21F x ∝图象为随x 增大而减小的曲线。
故选A 。
3.一名宇航员来到一个星球上,如果该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半,它的直径也是地球直径的一半,那么这名宇航员在该星球上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是他在地球上所受万有引力的( ) A .0.25 B .0.5 C .2.0倍 D .4.0倍 【答案】C【解析】设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宇航员的质量为m ,可知地球对宇航员的万有引力:2GMmF R=该星球对宇航员的万有引力:2212221)(2G MmGMmF F R R '=== 4.如果设行星的质量为m ,绕太阳运动的线速度为v ,公转周期为T ,轨道半径为r ,太阳的质量为M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教材在探究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大小F 的规律时,引入了公式2v F m r=,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B .教材在探究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大小F 的规律时,引入了公式2rv Tπ=,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匀速圆周运动的一个公式C .教材在探究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大小F 的规律时,引入了公式32r k T=,这个公式实质上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不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 D .教材在探究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大小F 的规律时,得到的关系式2MF r∝之后,又借助相对运动的知识(即:也可以理解为太阳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得到2M F r ∝,最终关系式用数学方法合并成2Mm F r ∝ 【答案】D【解析】引用公式F=m 2v r,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抓住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的,故A 正确.引用公式2rv Tπ=,这个公式是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式,故B 正确.引入了公式32 r k T=,这个公式实质上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不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故C 正确.教材在探究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大小F 的规律时,得到的关系式F ∝2 mr之后,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出F ∝2 M r ,最终关系式用数学方法合并成F ∝2 Mmr,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5.1665年牛顿开始着手研究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力学关系,最终得到了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关系F=2GMmR,可以完全解释行星的运动.进一步研究:拉住月球使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下落的力,以及地球、众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循这一规律吗?于是巧妙地进行了地﹣月检验研究:假设拉住月球使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与地球上物体受到的引力是同一种力,已知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60倍,月球轨道上一个物体的受到的引力与它在地面附近时受到的引力之比为2160.牛顿时代已经较精确的测量了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地月之间的距离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公转周期,通过比较对应物理量间的关系,上述假设就得到了很好的证明.请你分析牛顿进行比较的物理量是( ) A .加速度 B .相互作用的引力C .苹果物体和月球运动的线速度D .苹果物体和月球运动的角速度 【答案】A【解析】已知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60倍,月球轨道上一个物体的受到的引力与它在地面附近时受到的引力之比为2160牛顿时代已经较精确的测量了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地月之间的距离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公转周期,根据圆周运动的公式得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加速度:224a r Tπ=如果2160a g说明拉住月球使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与地球上物体受到的引力是同一种力,故A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6.九大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迹可以粗略地认为是圆,各星球半径和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行星名称水星 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冥王星星球半径(106m)2.446.056.37 3.39 6.985.282.372.242.50轨道半径(1011m)0.579 1.081.502.287.7814.328.745.059.0从表中所列数据可以估算出冥王星的公转周期接近于( ) A .4年 B .40年 C .140年 D .240年【答案】D【解析】地球的公转周期为1年,太阳对地球和冥王星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Mm 1R 12=m 1(2πT 1)2R 1;G Mm2R 22=m 2(2πT 2)2R 2; 由两式得:T 2T 1=√(R2R1)3=240,故选D.7.两个相距为r 的小物体,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 ,保持质量不变,将它们间的距离增大到3r ,那么它们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将变为( ) A .F B .3FC .3F D .9F 【答案】D【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两个质点相距r ,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2GMm F r若保持它们各自的质量不变,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到3r ,则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293GMmF F r ==' 故D 正确,ABC 错误。
专题09+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高一物理暑假作业+Word版含解析

9.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第I 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里1.在牛顿发现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过程中,得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表达式后推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表达式,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论证步骤,这一步骤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 .研究对象的选取B .理想化过程C .类比方法D .等效的思维方法2.行星之所以绕太阳运行,是因为( )A .行星运动时的惯性作用B .太阳是宇宙的控制中心,所有星体都绕太阳旋转C .太阳对行星有约束运动的引力作用D .行星对太阳有排斥力作用,所以不会落向太阳3.如果认为行星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提供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B .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但行星运动不需要向心力C .行星同时受到太阳的引力和向心力的作用D .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与它运行的向心力可能不等4.把行星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以后,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写为T 2=3r k ,则可推得( ) A .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为F =k2m rB .行星受太阳的引力都相同C .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为F =22km rD .质量越大的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一定越大5.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是r 1和r 2,若它们只受太阳引力的作用,那么这两个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A .1B .1122m r m r C .1221m r m r D .2221r r 6.在探究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思考中,属于牛顿的猜想的是( )A .使行星沿圆轨道运动,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就是太阳对行星的吸引力B .行星运动的半径越大,其做圆周运动的运动周期越大C .行星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D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太阳和行星之间存在的这种类型的引力7.关于太阳与行星间引力F =2GMm r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的G 是比例系数,是人为规定的B .这一规律是根据开普勒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出的C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D .检验这一规律是否适用于其他天体的方法是比较观测结果与推理结果的吻合性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rmv 2,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B .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v =r T,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匀速圆周运动的一个公式,它是由速度的定义式得来的 C .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32r T=k ,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D .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使用的三个公式都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第II 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
(word完整版)高一物理6.2_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_习题、答案

高一物理6-1-2 第六章第2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习题1.在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绕着太阳运行,按着距太阳的距离排列,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如果把这些行星的运动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那么它们绕太阳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最长的是,运行角速度最大的是。
2.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适用于天体,不适用于地面物体B.只适用于球形物体,不适用于其它形状的物体C.只适用于质点,不适用于实际物体D.适用于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之间3. 有关万有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 物体落到地面上,说明地球对物体有引力,物体对地球没有引力B.221 r mmGF=中的G是比例常数,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它没有单位C.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的D.地面上自由下落的苹果和天空中运行的月亮,受到的都是地球引力4.假如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根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的线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B.根据公式F=mv2/r,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减小到原来的1/2C.根据公式F=GMm/r2,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1/4D.根据上述B和A给出的公式,可知卫星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2/25.若某人到达一个行星上,这个行星的半径只有地球的一半,质量也是地球的一半,则在这个行星上此人所受的引力是地球上引力的()A.1/4 B.1/2 C.1倍 D.2倍6.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内,其内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A.不受地球引力作用B.所受引力全部用来产生向心加速度C.加速度为零D.物体可在飞行器悬浮7.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若高空中某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2,则该处距地面球表面的高度为()A.(2—1)R B.R C.2R D.2R8.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221 r mmGF=中,r是()A.对星球之间而言,是指运行轨道的平均半径B.对地球表面的物体与地球而言,是指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C.对两个均匀球而言,是指两个球心间的距离D.对人造地球卫星而言,是指卫星到地球表面的高度9.引力常量很小,说明了()A.万有引力很小B.万有引力很大C.只有当物体的质量大到一定程度,物体间才会有万有引力D.很难察觉到日常接触的物体间有万有引力,是因为它们的质量不很大10.关于引力常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各为1kg的质点相距1m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B.它适合于任何两个质点或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的计算C.它的数值首次由牛顿测出D.它数值很小,说明万有引力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11.地球可近似看成球形,由于地球表面上物体都随地球自转,所以有()A.物体在赤道处受的地球引力等于两极处,而重力小于两极处B.赤道处的角速度比南纬300大C.地球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都指向地心,且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比两极处大D.地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提供向心力的是重力12.若某星球的密度与地球相同,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4倍,则该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A. 1/4B. 4倍C. 16倍D. 64倍13.下面关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等于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成反比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由实验得出的D.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是由开普勒定律和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推导出来的14. 已知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需要500s,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约为3.2×107s,地球的质量约为6×1024kg,求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为多大?(只需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5.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恒量为G,用以上各量表示地球质量M=________.16. 假如地球自转速度达到使赤道上的物体“飘”起来(即完全失重),那么地球上一天等于多少小时?(地球半径取6.4×106 m)高一物理习题6-1-2答案1.海王星水星 2.D 3.CD 4.CD 5.D 6 .BD 7.A 8.AC 9.D 10.A B 11.A 12.D 13.AD 14. 解析: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由于椭圆非常接近圆轨道,所以可将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是由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提供.即F=mRω2=mR4π2T2.因为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用的时间为500s,所以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R=ct(c为光速).所以F=4π2mct/T2,代入数据得Mm F≈4×1022N。
高中物理必修二: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word版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一、多选题1.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的自转在变慢。
四亿年前,地球每年是400天,那时,地球每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1.5小时,比现在要快3. 5小时. 据科学家们分析,地球自转变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潮汐时海水与海岸碰撞、与海底摩擦而使能量变成内能;另一个是由于潮汐的作用,地球把部分白转能量传给了月球,使月球的机械能增加了△E(不考虑对月球自转的影响)。
已知月球引力势能可表示为p GMmEr=-,其中G为引力常量,m为月球质量,M为地球质量;四亿年前,月球的轨道半径为r,机械能为E。
若不考虑四亿年中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变化,由此可以判断,与四亿年前相比()A.月球的周期增大B.月球的动能减小了△EC.月球的引力势能增大2△E D.现在月球的轨道半径为Er E E -∆2.“坦普尔一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其运动周期为5.74年,则关于“坦普尔一号”彗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彗星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不变B.彗星在近日点处的线速度大于远日点处的线速度C.彗星在近日点处的加速度大于远日点处的加速度D.彗星在近日点处的速度小于远日点处的速度3.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n(n>1),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即正面)朝向地球,月球的公转周期为T,公转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月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为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1 n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等C.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地球自转周期的1 TD.地球的质量为232 4πr GT4.地球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卫星甲、乙、丙在如图所示的三个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卫星甲和乙的运行轨道在P点相切,不计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甲、乙分别经过P点时的速度不等B.卫星丙的周期最小C.卫星甲的机械能最大,卫星中航天员始终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飘”起来5.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成就表现在()A.预言和发现了冥王星和海王星B.水星近日点旋进存在每百年43的附加值C.光线在经过大质量星体附近时会发生偏转现象D.天体间的引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6.已知火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p倍,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q倍,火星到太阳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k倍,不考虑火星与地球的自转,火星与地球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ABC.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p/q2倍D.火星公转加速度是地球公转加速度的1/q二、单选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B.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规律,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精确的计算得出万有引力常量D.万有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量得出的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在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提出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B.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情况,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可以不学C.牛顿在寻找万有引力的过程中,他既没有利用牛顿第二定律,也没有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只利用了开普勒第三定律D .第谷通过自己的观测,发现行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 9.像一切科学一样,经典力学没有也不会穷尽一切真理,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物理(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6章第2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第六章 第2节1.(多选)下列关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绕太阳旋转的向心力B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的大小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C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无关D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成反比解析:行星之所以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就是由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选项A 正确.由太阳对行星引力的表达式F =G Mm r 2可知,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选项B 正确,选项C 、D 错误.答案:AB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F =m v 2r,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B .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v =2πr T,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匀速圆周运动的一个公式,它是由线速度的定义式得来的C .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r 3T 2=k ,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D .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使用的三个公式,都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解析:向心力公式F =m v 2r 可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选项A 正确.v =2πr T可由线速度的定义v =Δs Δt 得来,选项B 正确.r 3T 2=k 是不能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是由天体运动观测记录及计算后得到的,选项C 、D 错误.答案:AB3.下列关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B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的质量无关C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D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距太阳的距离成反比解析: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相互的,是同一性质的力,所以选项A 正确;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大小与太阳和行星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行星距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选项B 、C 、D 均错误.答案:A4.(多选)关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等于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B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成反比C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公式是由实验得出的D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公式是由开普勒定律和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推导出来的解析: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了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选项A 正确;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应与“太阳与行星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选项B 错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公式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它是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开普勒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推导出来的,故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答案:AD5.已知土星的公转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9倍,土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750倍.那么太阳对土星的吸引力约为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的多少倍?解析:设土星的质量为m 1,地球的质量为m 2,土星的轨道半径为r 1,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 2,则由F =G Mm r 2得F 1F 2=m 1r 21m 2r 22=m 1m 2·r 22r 21=75081≈9.26. 答案:9.26。
同步训练: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二、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轨道可以近似地看作圆形轨道,其向心力来源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所以行星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太阳绕行星运转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等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其方向一定在两者的连线上D.所有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都相等2下列关于力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描述正确的是 ( )A.行星与太阳间作用的规律,是根据物体的运动探究它受的力B.平抛运动的研究是根据物体的受力探究它的运动C.圆周运动的研究是根据物体的运动探究它的力D.圆周运动的研究是根据物体的受力探究它的运动3.如果认为行星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提供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B. 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但行星运动不需要向心力C. 行星同时受到太阳的引力和向心力的作用D. 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与它运行的向心力可能不等4.如果要验证太阳与行星之间引力的规律是否适用于行星与它的卫星,需要观测卫星的( )A.质量B.运动周期C.轨道半径D.半径5.把行星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以后,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写为T 2=kr 3,则可推得( )A.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为2rm kF = B.行星受太阳的引力都相同C.行星受太阳的引力224kr m F π=D.质量越大的行星受太阳的引力一定越大6.关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C.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平方成反比D.以上说法均不对7.两颗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它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为ω1、ω2和v1、v2。
如果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1:2,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 ω1:ω222=:1 B. ω1:ω2=2:1C. v1:v22=:1 D. v1:v2=1:28.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和r2,求:(1)它们与太阳间的引力之比;(2)它们的公转周期之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把正确答案填到答案纸上)
1、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离太阳越远的行星()。
A.周期越小
B.线速度越小
C.角速度越小
D.加速度越小
2、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相等,其依据是 ( )
A、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二定律
C、牛顿第三定律
D、开普勒第三定律
3、下面关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说法中的正确的是 ( )
A、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等于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成反比
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是由实验得出的
D、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是由开普勒定律和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推导出来的
4、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地球向上运动碰到苹果,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A.由于苹果质量小,对地球的引力小,而地球质量大,对苹果引力大造成的
B.由于地球对苹果有引力,而苹果对地球无引力造成的
C.苹果与地球间的引力是大小相等的,由于地球质量极大,不可能产生明显的加速度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大小为 12
2
Gm m F r
=
,其中G 为比例系数,由此关系式可知G 的单位是( )
A. 2
2
kg m N ⋅ B.
22m kg N ⋅
C. 2
3
s kg m ⋅ D. 2s m kg ⋅
6、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1和r 2,若它们只受太阳引力的作用,那么这两个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
A.1
B .1122
m r m r
C.1221
m r m r
D.2
22
1r r
7、假设太阳系中天体的密度不变,天体直径和天体之间距离都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地球绕太 阳公转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物理量变化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1/2 B.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1/16
C.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变为缩小前的1/2
D.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变为缩小前的1/4
8、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把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假定经过长时间开采后,地球仍可看做是均匀的球体,月球仍沿开采前的圆周轨道运动。
则与开采前相比( )。
A.地球与月球的引力将变大 B.地球与月球的引力将变小 C.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长 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短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6分,共12分,请将答案填在答卷纸题目中的横线上。
) 9、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2
,火星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19
,那么地球表面上质量为50 kg 的人
受到地球的引力与火星表面上同等质量的人受到火星的引力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们的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
某双星是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做匀速圆周运动。
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S1到C点的距离为r1,S1和S2的距离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
由此可求出
S
2
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写出必要的公式文字)
11、为了便于研究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可近似地认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请你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开普勒运动定律证明:太阳与行星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2、地球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81倍,宇宙飞船从地球飞往月球,当飞至某一位置时,宇宙飞船受到的合力为零。
问:此时飞船在空间什么位置?(已知地球与月球间距离是3.84×108m)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BCD C AD C A D B BD
二、填空题
9.答案:9
4由F=G
2
Mm
r
得在地球表面上的人受到的引力为F1=G
2
M m
r
人
地
地
在火星表面上的人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