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塑料及色母粒生产工艺流程
工程改性塑料色母生产PFEMA

7
84
包装
密封不严
色粉颜色偏差
4
包装操作不明确
3
制定包装工艺卡
质检员进行抽检核对
7
84
色粉入库
标识错误,不清楚
影响后续工序
3
标识不清楚
2
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生产单执行操作
入库前核对,仓库复核
7
42
生产车间领料
-
材料错误
产品性能外观不符合
4
发料员未按生产单需求发料2要求发料员格按照生产单需求发料3
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
1.车间自检2.品管巡查
5
60
冷却
冷却不充分
产品结块,客户使用不便
2
冷却时间不足
2
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
1.车间自检2.品管巡查
5
20
检验
不合格项未检出
不合格品被使用
4
产品漏检
2
作业管理程序
逐级审核记录
5
40
4
操作人员不熟悉检验标准
3
产品检验标准
逐级审核记录
5
60
RoHS不符合
产品不能使用
首末件检验/巡检
7
84
混料
环境不良
产品出现黑点杂质
4
混料机未清洁
3
混料工艺流程卡
首末件检验/巡检
5
60
搅拌不均匀
产品不符合要求
4
拌料时间不足
3
拌料工艺流程卡
1.首末件检验/巡检2.工艺参数监控记录
5
60
抽粒
颜色偏差
产品颜色偏黄
4
抽粒温度失控
pa6色母和tpu色母的制造工艺

1. 前言在塑料制品加工行业中,PA6色母和TPU色母是常见的塑料色母种类,在制造工艺上有着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就PA6色母和TPU色母的制造工艺进行探讨,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2. PA6色母的制造工艺PA6色母是用于聚酰胺6树脂的着色和改性的材料,其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聚酰胺6树脂、颜料、助剂等原料,其中颜料的选择对色母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2)预混: 将聚酰胺6树脂、颜料和助剂等原料进行预混,确保颜料和助剂均匀分散在树脂中。
3)熔融混合: 将预混的原料送入挤出机或混炼机中进行熔融混合,使其达到一定的均匀度和粘度。
4)颗粒化: 将熔融混合后的材料通过颗粒机进行颗粒化,得到PA6色母颗粒。
5)成品检验: 对颗粒化后的PA6色母进行成品检验,确保其色泽、光泽、粒度等符合要求。
3. TPU色母的制造工艺TPU色母是用于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的着色和改性的材料,其制造工艺也有着独特的过程:1)原料准备:同样需要准备TPU树脂、颜料、助剂等原料,颜料的选择和性能对TPU色母的质量亦有重要影响。
2)分散: 将TPU树脂和颜料、助剂等原料进行分散,确保颜料和助剂均匀分散在树脂中,可采用高剪切分散机械进行操作。
3)熔融混合: 将分散后的原料送入挤出机或混炼机中进行熔融混合,使其达到一定的均匀度和粘度。
4)颗粒化: 类似于PA6色母,将熔融混合后的材料通过颗粒机进行颗粒化,得到TPU色母颗粒。
5)成品检验: 对颗粒化后的TPU色母进行成品检验,确保其色泽、光泽、粒度等符合要求。
4. 制造工艺对比PA6色母和TPU色母在制造工艺上有着一定的异同点:1)原料选择:PA6色母的主要原料为聚酰胺6树脂,而TPU色母的主要原料为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因此在原料的选择上有所不同。
2)分散工艺:TPU色母在制造工艺上需要进行分散过程,而PA6色母则采用预混工艺,这是两者的显著区别之一。
3)成品检验:两者在成品检验上都需要对色母颗粒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成品的质量和性能。
改性塑料生产流程

改性塑料生产流程摘要:本文旨在介绍改性塑料的生产流程。
改性塑料是指通过在塑料中添加一些改性剂,来改变塑料的性能和功能的一类塑料。
改性塑料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原料准备、添加剂选择、混炼、模压和检测五个主要步骤。
在各个步骤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和质量要求,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目标。
1.引言改性塑料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添加改性剂,可以改变塑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电性能和耐化学性能等方面的特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改性塑料的生产流程。
2.原料准备改性塑料的主要原料是塑料和改性剂。
塑料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种类,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
改性剂根据需要选择,可以是增塑剂、增韧剂、阻燃剂、稳定剂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如填料、润滑剂、抗氧化剂等。
3.添加剂选择根据塑料的性能要求,选择适当的改性剂。
增塑剂用于提高塑料的柔软性和延展性,增韧剂用于提高塑料的抗冲击性能,阻燃剂用于提高塑料的耐火性能,稳定剂用于提高塑料的耐热性能。
添加剂的选择需要根据目标性能和成本因素综合考虑。
4.混炼将原料中的塑料和添加剂混合均匀,这是改性塑料生产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混炼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如搅拌机、挤出机等。
在混炼过程中,温度、时间和混合速度等参数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塑料和添加剂充分混合。
5.模压将混合好的塑料制成所需的形状。
模压是最常用的一种塑料成型方法。
在模压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并通过加热和冷却等工艺步骤,将塑料加工成所需的形状。
模压公差、模具开关时间和冷却时间等参数需要精确控制,以保证产品的尺寸和质量要求。
6.检测对最终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性能测试、热性能测试、电性能测试和耐化学性能测试等。
通过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可以确保其符合预期的性能和质量要求。
检测结果将作为改进流程的重要参考。
7.结论改性塑料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和参数。
改性塑料生产工艺

改性塑料生产工艺改性塑料是一种通过添加特定的物质或进行物理、化学处理,对普通塑料进行改性的工艺。
改性塑料能够赋予塑料更好的性能,提高其耐热性、耐候性、抗冲击性等特性。
下面介绍一种改性塑料生产工艺。
改性塑料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材料配比、混炼、挤出以及后续处理四个步骤。
首先是材料配比。
根据改性塑料的需要,将合适的基础塑料和改性剂按一定比例混合。
基础塑料可以选择聚丙烯、聚乙烯等常见的塑料材料,改性剂可以选择增韧剂、增强剂、稳定剂等。
接下来是混炼。
将基础塑料和改性剂放入混炼机中进行混合。
混炼机通过旋转或搅拌使两种物质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熔体。
在混炼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温度、转速和混炼时间,以确保混合的效果。
第三个步骤是挤出。
将混炼好的熔体通过挤出机进行挤出。
挤出机通常由一个螺杆和一个模具组成。
熔体首先被螺杆加热并压缩,再通过模具的孔口挤出成型。
在挤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挤出机的温度、压力和挤出速度等参数来调整成型的效果。
最后是后续处理。
挤出成型的塑料经过冷却后,可以经过切割、打磨、涂层等处理,进一步改善其表面质量和性能。
此外,还可以对挤出的塑料进行退火或者其它额外的处理,以进一步优化改性效果。
以上是一种改性塑料生产的基本工艺,不同的改性塑料生产工艺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为了确保生产的质量,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原材料、生产参数及成品进行检测和测试。
此外,还需要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的发生。
改性塑料生产工艺的发展,为塑料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应用领域和商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改性塑料的生产工艺也将会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市场上对塑料产品性能要求的提高。
改性塑料及色母粒生产工艺流程

改性塑料及色母粒生产工艺流程
一、原料准备:
1.改性塑料的原料主要由基础塑料、改性剂和助剂组成。
基础塑料可
以选择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改性剂可以选择增韧剂、增强剂等,助剂可以选择阻燃剂、稳定剂等。
2.色母粒的原料主要由颜料、树脂和助剂组成。
颜料可以选择有机颜
料或无机颜料,树脂可以选择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助剂可以选
择改性剂、增光剂等。
二、混炼:
1.将预先称量好的基础塑料放入混炼机中,加热熔化。
2.在熔化的基础塑料中加入改性剂,使其充分混合。
3.继续加热并搅拌,使改性剂均匀分散在塑料中。
三、造粒:
1.将混炼好的塑料放入造粒机中,经过挤出成型。
2.挤出的塑料通过剪切刀片切割成颗粒状。
四、干燥:
1.将造粒的塑料放入干燥机中,去除水分和挥发物。
2.控制干燥温度和时间,使得颗粒完全干燥。
五、包装:
1.将干燥好的颗粒放入包装袋中。
2.将包装袋封口并进行标识,以便存储和使用。
以上是改性塑料及色母粒生产工艺的基本流程,当然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会根据不同厂家和产品的要求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都是基于以上的几个步骤展开的。
此外,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原料的准确配比、加热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及产品的质量检验等环节,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的质量稳定。
塑料生产工艺流程(3篇)

第1篇一、引言塑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汽车、家电、包装、医疗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塑料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
本文将详细介绍塑料生产工艺流程,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塑料的生产过程。
二、塑料生产工艺流程概述塑料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原料准备、塑料成型、塑料加工、塑料制品后处理、成品检验。
三、塑料生产工艺流程详解1. 原料准备(1)原料选择:根据塑料产品的性能要求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塑料原料。
常见的塑料原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等。
(2)原料处理:将原料进行粉碎、干燥、过筛等处理,以满足塑料成型工艺的要求。
2. 塑料成型(1)挤出成型:将处理好的原料送入挤出机,通过加热、塑化、挤出等过程,使原料形成连续的塑料管、棒、薄膜等。
(2)注塑成型:将处理好的原料送入注塑机,通过加热、塑化、注射、冷却、脱模等过程,使原料形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
(3)吹塑成型:将处理好的原料送入吹塑机,通过加热、塑化、吹塑、冷却、脱模等过程,使原料形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
(4)拉伸吹塑成型:将处理好的原料送入拉伸吹塑机,通过加热、塑化、拉伸、吹塑、冷却、脱模等过程,使原料形成具有高强度的塑料制品。
3. 塑料加工(1)剪切加工:将成型后的塑料材料进行剪切、裁剪、切割等加工,以满足产品尺寸和形状的要求。
(2)焊接加工:将不同形状、尺寸的塑料部件进行焊接,形成整体产品。
(3)热成型:将塑料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软化,然后通过模具成型,形成所需形状的产品。
4. 塑料制品后处理(1)表面处理:对塑料制品进行表面处理,如喷漆、电镀、印刷等,以提高产品的美观性和耐腐蚀性。
(2)热处理:对塑料制品进行热处理,如退火、时效等,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5. 成品检验(1)外观检验:检查塑料制品的外观质量,如尺寸、形状、色泽、表面光洁度等。
(2)性能检验:检查塑料制品的性能,如强度、硬度、耐热性、耐腐蚀性等。
改性塑料及色母粒生产工艺流程

改性塑料及色母粒生产工艺流程一、改性塑料生产工艺流程:1.原料准备:首先选择合适的塑料作为基材料,然后准备所需的改性剂和其它辅助材料。
2.预处理:将塑料基材料进行预处理,包括干燥、研磨等步骤,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湿气,以确保后续工艺的质量。
3.混合:将预处理后的基材料与改性剂和辅助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通过机械设备进行均匀混合,使各种材料充分融合。
4.加热和熔融:将混合好的物料放入特定的加热设备中,通过加热使物料达到熔融状态,以便进行下一步工艺。
5.添加其它添加剂:根据需要,可以在熔融状态下添加其它的添加剂,如防老化剂、抗氧剂等,以增强改性塑料的性能。
6.进行物理或化学反应:根据不同的改性要求,可以进行物理或化学反应,以使改性剂与基材料更好地结合,从而提高塑料的性能。
7.冷却和固化:将改性塑料经过反应后,放入特定的冷却设备中,使其迅速冷却和固化,以便进一步加工。
8.粉碎:将冷却固化后的改性塑料进行粉碎,以获得所需的颗粒大小,以便后续的加工和使用。
9.包装和储存:将改性塑料颗粒进行包装,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储存,以确保其质量和使用寿命。
二、色母粒生产工艺流程:1.原料准备:选择适合的颜料、树脂和其它辅助材料作为原料。
2.预处理:将颜料进行预处理,包括研磨、筛选等步骤,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分散颗粒的大颗粒。
3.混合:将预处理后的颜料与树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通过机械设备进行均匀混合,使颜料充分分散在树脂中。
4.加热和熔融:将混合好的物料放入特定的加热设备中,通过加热使物料达到熔融状态,以便进行下一步工艺。
5.热熔分散和分散剂添加:将混合好的物料进行热熔分散,通过特定的机械设备使颜料进一步分散在树脂中,同时可以添加分散剂,以增强颜料的分散效果。
6.冷却和固化:将热熔分散后的物料放入特定的冷却设备中,使其迅速冷却和固化,以便进一步加工。
7.粉碎:将冷却固化后的色母粒进行粉碎,以获得所需的颗粒大小,以便后续的加工和使用。
塑料色母料的制备

颜料 分散剂
水
砂磨机
聚乙 烯蜡
捏合机
白油
色母
二辊 开炼机
浓色 物料
搅拌机 载体树脂
4.金属皂法
金属皂法是将颜料经过研磨后粒度达到1μm左右,并在一定温度 下加入皂液,使每个颜料颗粒表面层均匀地被皂液所润湿,形成一 层皂化液,当金属盐溶液加入后与在颜料表面的皂化层发生化学反 应而生成一层金属皂的保护层(一般为硬脂酸镁),使经磨细后的 颜料颗粒不会引起絮凝现象,保持一定细度。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制 得色母,还可制得预处理料。其工艺流程如下:
实现颜料分散的方法:固体干混研磨法、液体法、熔 体剪切法
这种分散处理理论上有三个步骤:首先初始润湿,第二步 是细化,第三步是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活性剂或者处理剂。
注:详细见《塑料混合及设备》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色母料的制备
2、色母料的制备方法 a、双螺杆挤出机配料混合生产色母料法 b、转相法 c、单螺杆挤出机一阶挤出法
③提高助剂的分散均匀程度,使助剂能充分发 挥其性能。
④有利于助剂的销售和运输。
简介母料
4、母料的分类: 填充母料
母 色母料
料
改性母料
以填料为主,降低成本 并适当提高制品性能
由着色剂、载体及分散剂 组成;可降低着色剂的用 量,提高颜色的均匀性 阻燃母料 降解母料 长寿母料 香味母料等
二、简介色母料
一、母料简介
1、母料的定义:含有高百分比剂量助剂的 塑料混合物。通常是由30~70%的助剂与 70~30%的载体树脂经混合造粒而制成的浓 缩物。
2、生产方法:先将待 加入树脂的助剂加 入特定的载体中制 成粒料,然后含有 高浓度助剂的粒料 加入树脂中。
母料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性塑料及色母粒生产工艺流程
1配料:失重计量秤,
通过自动化失重计量秤,按照产品配方比例,配置各种原辅材料,确保各种原辅材料比例满足产品配方要求。
2熔融挤出双螺杆挤出机,
物料经失重秤自动化喂料进入双螺杆挤出机,物料经电加热、剪切作用将混合物熔融混合,主要有物料挤压、熔融、剪切混合、抽真空、再剪切等步骤,令各种添加剂均匀分散在聚合物中,并将聚合物熔体通过挤出机模头模孔挤出。
3冷却冷却循环水槽,
利用循环水或空气对从挤出机挤出的聚合物熔体冷却成固态。
4风干风机
将聚合物料条上的冷却水吹干。
5切粒切粒机
对聚合物料条进行切粒,得到塑料粒子。
6过筛振动筛
清除过长、过短等不符合粒径要求的塑料粒子,得到符合规定尺寸大小的塑料粒子产品。
7均化卧式混合机
将颗粒状改性塑料体送入均化仓均化,保证每仓物料均一性。
8包装包装机、电子秤
将产品按规定的重量装包,并在包装袋上喷印产品品名、品级、色号、重量和生产批号等字符。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市场需求增加
由于热塑性弹性体、改性塑料和色母粒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相比于传统材料更优异的环境保护性能和可回收利用性,其在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医疗卫生、轨道交通、建筑工程等行业均有广泛的应用。
且随着本行业应用技术的不断研发,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展,在相关行业的应用比重也将不断增加。
下游行业的快速增长和热塑性弹性体、改性塑料和色母粒产品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都有效推动了产品需求的增加。
随着消费升级和材料技术、改性技术以及汽车、家电、IT组件的生产及主要工艺装备技术的发展,使得热塑性弹性体、改性塑料和色母粒的各项性能完全可以满足下游行业日益严格的要求,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推动了热塑性弹性体、改性塑料和色母粒在下游制造业中应用的大量增加。
(2)进口替代效应将进一步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相对于同行业国际厂商,在中国本土化生产的厂商具有较大的成本和服务优势,一方面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具有成本优势。
同时,由于可以为下游客户提供实现“零距离”的贴身式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产品,越来越多的本土化产品正在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国内产品替代进口趋势近年来非常明显。
(3)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直接推动本行业的发展
2005年7月1日,我国第一个针对汽车燃油消耗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正式实施,2009年1月,国务院通过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中央财政将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2009年3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将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和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列为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为达到《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加快节能汽车的推广应用以及实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的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减轻整车重量,实现汽车的轻量化、节能化,用改性塑料代替部分金属件,用TPE替代传统橡胶(TPE或者TPV的密度是传统橡胶的70%)是大势所趋。
随着消费升级和产品技术更新,多个消费品行业对产品环保要求日益严格。
以汽车工业为例,全球汽车工业已经对整车可回收性提出要求,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引导热塑性弹性体替代热固性橡胶材料。
欧盟、日本和美国分别颁布了《2000/53/EC报废汽车回收指令》、《汽车循环利用法》等相关法规,对整车回收率提出了明确标准,要求汽车厂商必须负责对报废车辆的材料进行再生利用和适当处理。
具有较好可回收性的热塑性弹性体产品受益于相关标准的实施,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的日益严格,热塑性弹性体所具有的绿色环保
(低VOC)、资源耗费少、可反复回收利用等优点将会逐步转化为产品的市场优势和成本优势,推动其对天然橡胶和传统热固性橡胶的替代。
(4)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热塑性弹性体、改性塑料和色母粒的主要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是原油经过裂解、重整形成基本的化工原料。
原油价格变动是影响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成本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原油价格的波动将会通过产业链层层传导最终影响到产品的成本。
若原油价格上涨过快,生产企业则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
(2)跨国企业进驻加剧市场竞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跨国石化巨头加快了在亚太地区设立生产基地的步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在我国设立改性塑料生产基地的国外大型企业有普立万、巴斯夫公司、LG、韩国锦湖石油化学株式会社等。
跨国企业在高端改性塑料产品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随着其在国内市场运作经验的积累,以及生产和运营成本的日趋合理,其产品存在较大的降价空间,这将对国内生产企业占据的中低端市场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从而进一步加剧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的竞争程度。